2006年11月30日 星期四

[原創] 2006年8月到目前所過濾出來的基金

下面這幾支推薦的基金
是我在8月29日那天搜尋與過濾出來的
至於過濾條件,由於時間已久,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
以後推薦的基金,也儘量附上我過去的條件
以及推薦的理由!


  1. 美林拉丁美洲基金
  2. JF東協基金
  3. 德盛東方入息基金
  4. 富達歐洲高收益基金(再投資)
  5. 景順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再投資)
  6. 富達澳洲基金
  7. 美林美國靈活股票基金
  8. 美林環球資產配置基金
以下這些是最近挑選出來的基金

  1. 景順美國籃籌指標增值基金A股
  2. 富達動力領航組合
  3. 美林世界健康科學基金A2-USD
  4. 景順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再投資)
  5. 天達環球策略價值基金
  6. 美林環球資產配置基金
  7. 富達歐洲基金
  8. 景順泛歐洲基金
  9. 寶源(環)亞洲債券
  10. 寶源(環)美小基金

以上的基金再經過整理分析後,推薦以下5支基金:

  1. 寶源環球亞洲債券基金
    風險收益等級 RR3
    年化標準差 3.72
    SHARPE值 0.46
    β值 0.79
    年報酬率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0.68% 10.42% 14.09% 18.60% 11.69%
    近五年皆為正數


  2. 美林環球資產配置基金
    風險收益等級 RR3
    年化標準差 6.46
    SHARPE值 0.03
    β值 0.08
    年報酬率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5.01% 3.23% 14.09% 18.60% 11.69%
    近五年皆為正數

    基金公司
    貝萊德美林投資管理(貝萊德是一家風險控管非常好的公司,最近才與美林投資管理正式合併為「貝萊德美林投資管理(BlackRock 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rs)」,成為全球最大投資管理、風險管理與投資顧問服務領域專業機構之一。)


  3. 景順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再投資)
    風險收益等級 RR3
    年化標準差 6.7
    SHARPE值 0.35
    β值 0.28
    年報酬率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13.21% 13.49% 21.51% 14.69% 3.46%
    近五年皆為正數


  4. JF東協基金
    風險收益等級 RR4
    年化標準差 19.78
    SHARPE值 0.68
    β值 0.92
    年報酬率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14.86% 8.78% 76.08% 3.52% -10.51%


  5. 德盛東方入息基金
    風險收益等級 RR3
    年化標準差 16.59
    SHARPE值 0.32
    β值 1.07
    年報酬率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35.55% 17.72% 53.75% 3.44% -17.5%

其他之前列的那些基金裏面,還是有很多不錯的喔,可以自己再去多看看詳細資料!

[原創] 基金網站

我個人通常會到 以下三個網站做基金的搜尋與過濾:

  1. FundDJ-基智網http://www.funddj.com/y/yFund.htm
  2. GOGOFUNDhttp://www.gogofund.com/
  3. 中國信託基金理財網http://efund.chinatrust.com.tw/
至於搜尋與過濾的一些小技巧,就等來日再慢慢說明吧!

[原創] 基金過濾與推薦

投資基金有一段時間了
每次要買基金之前
一定會花很多的時間在搜尋與過濾
基本上每一次的挑選,會有3-4次的過濾
會找出約10支不錯的基金
但是礙於資金不夠
只能依當時的情況
再從中挑出1-3支基金來購買

買完後,剩下沒有買的基金,以及為何被挑選出來的原因
也就沒有完整保留下來
等到下次又要再購買時
又要再重覆一次花時間又勞心勞力的搜尋

所以,既然有了這個個人理財的blog
以後就將挑選的結果紀錄在這裏
即可以節省以後挑選的時間與心力
也可以給有心投資基金的人參考參考

有效的貸款負債管理

不管你是不是卡奴,在信用卡、現金卡、車貸、房貸等消費性貸款總額愈來愈高的情況下,你我都可能背負數目不一的債務,此時學習正確的負債管理,已經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錢Money雜誌3月號-233期】
【文/師瑞德】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8747

「永遠不知道錢花到哪裡去了?」、「每個月各式貸款還得讓我焦頭爛額!」當你有以上問題出現時,請不要輕易忽視,因為這極有可能表示你的財務狀況已經亮起黃燈了!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估計,至九十五年底,中央政府累計未償債務餘額達三兆九千三百六十七億元,相當每個國人負債十七萬元。

再進一步細看截至九十四年底消費者貸款及建築貸款餘額,總計高達六兆六千一百三十億元,其中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為四千五百三十一億元、購置住宅貸款為三兆九千七百二十四億元。

從上述驚人的數據可以發現,現代人幾乎不可能不背負些許債務,因此在高額負債中,個人財富要如何適切的管理,讓債務遠離,變成了每個人都要學習的重要課題。

發卡組織負起債務管理教育責任

兩大發卡組織:萬事達卡(Master)以及威士(Visa)為了消弭卡債引起的社會問題,教育社會大眾正確的債務管理觀念,在各自的網站上分別成立「MASTERCARD 財富管理大師」(http://www.mastercard.com.tw/)和「Visa優悠理財」(http://mymoneyskills.com.tw/),以訊息傳遞以及互動式的試算軟體、簡易測驗,告訴負債的人士該如何擺脫債務,負債比例佔薪資收入是否太重等訊息。

抓出造成債務超出控制的原因

萬事達卡大中華區執行副總江威娜表示,很多人以為債務在掌握之中,按照既定計畫都能清償完畢,不過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造成財務危機的原因眾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負債。

避免財務危機的最佳方式,就是將支出控制在低於收入的範圍內,同時為意外支出或重大生活事件做好準備。

「MASTERCARD 財富管理大師」歸納出六項造成個人重大財務危機的主要相關事件,只要其中一項或更多事件發生時,便會讓負債超出可掌握範圍。

一、生活及消費超過收入
倘若不為支出狀況做追蹤記錄,很容易就會使消費支出金額超過收入,有時甚至大幅度地超過。經過長期累積,即使是一筆小額的每月支出款項,都有可能導致財務危機。

二、失業
事業及經濟的結構改變,讓許多人面臨沉重壓力,中斷原本的償債計劃。
找一份工作通常需要一段時間,如果能夠事先知道公司將裁員或倒閉,則應限制個人的支出並縮減消費。
假使轉換跑道之後,必須接受一份比先前工作薪水較低的工作,則應調整個人支出,以配合新的薪資水準,並擬定一個實際的計劃,以清償在失業期間產生的負債。
不論你目前職場環境穩定與否,許多理財專家建議至少要儲備三個月的薪水,做作為臨時應急之用。

三、離婚
通常離婚代表支出增加,而家庭薪資降低。離婚本身就是支出的過程,例如法律費用、搬家支出,及其他無數支出不斷地增加。此外,也許必須為配偶所累積的債務負責,例如稅、汽車貸款,或其他有責任共同負擔的項目。

四、額外的健康或醫療支出
意外總在意料之外發生,不論你有沒有保險,都有可能因為緊急危難而必須支付一大筆金錢,不少人成為卡奴的原因,便是因為臨時有醫療需求,但是手邊現金不夠,只好轉向雙卡求助。

五、額外的家庭或車輛支出
當車輛故障,熱水器損壞或屋頂突然漏水等生活上瑣事的支出,同樣很可能使你財務緊縮。

六、不良的理財建議或遭到詐騙
對於財務支出的錯誤選擇,或將有限財產花用在不必要的項目上,這些行為都會為帶來財務問題,還有近年來猖狂的詐騙集團,更讓許多人辛苦累積的財產,頓時付之闕如。

我掉入危機當中了嗎?

雙卡卡債、房貸等消費性貸款已經造成你的負擔了嗎?你的債務支出是否超過負荷?大多數民眾處理債務的方法都是帳單來幾張,就繳納多少帳款,但是對於負債比例完全不清楚。

債務負擔是指一個人的欠債額度,通常用以顯示一個人是否享有安全的信貸額度。放款人會根據貸款人的負債與收入比率,並比較收入和支出,以分析貸款人是否欠債過多。負債與收入比率可反映出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人的財務狀況是良好還是欠佳。

「Visa優悠理財」傳授一招簡易計算自己的負債與收入比率方法:

請把你的非住屋支出(但不包括水電瓦斯等雜費及稅項)加總,然後加上總年薪除以十二後的得數做比較,當你把你的每月須繳費用除以總月收入,便可得出你的每月非住屋負債與收入比率。

舉例:
每月總收入是四萬元
每月負債是一萬元
(包括信用卡結餘、汽油、汽車分期付款等)
一萬元除以四萬元 = 二五%
所以你的負債與收入比率是二五%

假如你的非住屋總負債是一○%或以下,表示你的財務狀況十分良好;假如你的非住屋總負債是一○%到二○%之間,你的負債尚在可控制的範圍,但當你的總負債接近二○%,你便可能有需要減輕債務負擔了。

除了負債與收入比率方便算出負債比率是否過高之外,「Visa優悠理財」還提出「二八/三六定律」,也就是每月的家居總欠債不應超過總收入的二八%,而總欠債,包括住屋及其他所有費用,則不應超出總月收入的三六%。

如果覺得自己試算太過麻煩,「MASTERCARD 財富管理大師」還提供精簡的電腦試算,只要將負債金額和收入等資訊,進入網站後依照指示輸入,便可進行財務狀況警示測驗以及財務狀況分析。

積極清償 有效管理

江威娜表示,如果民眾已經開始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存疑,便可能已經有了財務上的困難。如果每月的消費大於收入,累積的帳款將會迅速增加。如果沒有為了應付一些額外的支出做儲蓄,例如房屋裝修、健康問題、汽車故障,也許會背負大筆債務。某些常見的財務困難的症狀包括:只繳最低應繳金額、延遲繳款,或完全忘了繳款。

為了防止上述難以挽回的窘境發生,平時就要掌握自己的負債情形。

如果真的想償清債務,江威娜建議不妨從三方面著手:

一、立即開始停止額外的消費,並開始償還帳款。

二、清楚瞭解並坦承造成負債的原因,並開始改變處理財務的方式。

三、設立可執行的目標並盡全力實行以達到無債。


還債 從清算開始

要做好負債管理,首先必預瞭解生活中有哪些負債,除了最明顯的房貸、車貸之外,舉凡使用信用卡消費、融資買股票,或是應急向親友借錢等,這一切都是與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負債行為,而在金錢的使用過程中,會產生的使用成本就是利息支出。

管理負債並不困難,理財成功的要訣不完全在於是否要有高深的專業知識,或是豐富的理財經驗,其實決定成敗的關鍵是在「觀念」的建立。在管理負債的同時,每個人都不可忽略成本的觀念,同樣的一塊錢,存在銀行會有利息收入,投資在股票上會有不同的資本利得,但是變成債務則是項負擔。

許多人買東西時會精打細算、貨比三家不吃虧,應該也要以同樣的心態面對金錢的往來。

舉例來說,存錢要選擇既穩健、利率又相對較高的金融機構,負債也要依據成本高低來分配負債的比重。降低利率較高的負債金額,控制自己的負債比例。

因此,應先衡量自己的收入狀況,再來做好負債管理。

首先,一定要降低高成本的負債,如使用信用卡的循環利息或是銀行的無擔保信用貸款,這些都是利息成本較高的負債。其次是要養成量入為出的習慣,千萬不可過度的擴張信用、借貸度日。

最後則是依據優先順序,編列支出預算,絕不輕易超支。月光族最常面臨無財可理的情況,但這往往是過度擴張信用的結果,過高的負債是會影響生活品質,若不能有效控制負債,那就更別提想要在未來累積更多財富的理財目標了!

2006年11月24日 星期五

保單檢視 醫療險、意外險勿重複

【陳欣文/台北報導】

保險屬於長期資產,因此保單年終健診最重要的目的,即是確保自己的保障切合所需,也跟得上時代,絕對不是要去轉換保單。

須視經濟能力調整

例如今年你是單身還是成家了?依舊是頂客族還是有了全家福?同時也須留意身體健康與經濟能力的變化,這些都會影響到個人對於保障的需求。

如果正好遇上人生邁入另一個重大的階段時,例如:就業、結婚、生子、退休等,就都必須重新幫自己的保單做健檢,排除重複保障、補足缺口,才能夠讓你的保單為建構出滴水不漏的防護網。

依三步驟進行檢視

至於如何幫保單做健康檢查呢?建議可依循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一、投保目的的調整,例如出社會就業時,可將計劃之重點放在保費較便宜的定期險、意外險與醫療險等以保障為最主要目的。

二、保險額度的調整,例如,成家立業後,隨著經濟能力的增加及家庭負擔的加重,保額範圍及金額都需隨之調整。

三、保單資料的變更,例如當保單資料上之聯絡方式有所變更時,一定要通知保險公司,以免收不到保單忘記繳費而使自己權益受損。此外,隨著家庭成員的增減,受益人是否需要做適時的變更,也是必須要考慮的。

而除了大致上檢查本身的保險是否符合需求外,也要記得排除容易重複投保的部分,才可作好替荷包把關的工作。

團保和商業險易重複

大致上最容易產生重複情況的保險,在於團保和商業保險中的意外險和醫療險。

其中意外險因為保費比較便宜,很多人覺得投保一百萬一年才一千多元,所以不以為意,其實這部分應該以自己的工作性質、從事的休閒活動危險性等條件來作評估,如果習慣在每次出遊都在加保旅行平安險的民眾,就應該看看自己公司是否已經有意外險的保障,不要與商業保險中的重複太多。

在醫療險部份,專家建議,已經投保團體保險者,可以將一般醫療險作為一種補充方法,以分擔需要自費負擔那一部分的醫療費或因病所造成的收入損失。

2006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四四三三法則 尋找優質基金

自由時報記者高照芬/專題報導

如何挑選基金,是許多散戶投資人最常問的問題?投信業者坦言,挑選好的基金實屬不易,但可從學者提議的「四四三三」法則中,尋找績效穩定的共同基金,做為選擇基金的參考依據。
所謂「四四三三」法則,是由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所教授李存修、邱顯比兩人所建議的投資法則。

「四四三三」法則中,第一個「四」,是選取一年期績效排名為同類型基金的前四分之一的基金;第二個「四」是在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中,再選取二年、三年、五年績效排名也在前四分之一的基金,其中在某期間內無基金績效者,亦予以保留。

而「四四三三」法則中,第一個「三」及第二個「三」分別是從上述的篩選名單中,刪除三個月及六個月基金操作績效不在前三分之一的基金。

所以,投資人在抱怨投資基金賠錢時,更應了解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投資基金前勤作功課,才能讓自己投資的基金立於不敗之地。

另外,投信業者也建議,基金投資通常是看長線,除非投資人相當了解所投資的市場,否則不建議短進短出;散戶投資人可以「定時定額」的方式投資,分散時間的風險,獲取長期的波段投資報酬率。

2006年11月21日 星期二

年節理財停看聽,年終獎金怎麼花?

Cheers雜誌
http://tw.news.yahoo.com/060207/220/2tvgx/0.html


吃完尾牙領年終,又是一個好年冬,365天以來的辛勞總算得到了報償。面對年終獎金這筆額外的財富,你已經摩拳擦掌,準備放肆血拼了嗎?

先別急,不妨思考一下,有什麼方法可以讓這筆錢,變得更大?

為5年後的自己做打算

首先,你應該建立起一個觀念:領年終不像中樂透,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它算在年薪的一部份,也是工作一年辛勞成果的展現。如果你是對於月薪錙銖必較的精明上班族,加薪2,000元就會興奮到好幾個晚上睡不著覺,那麼這一年一度,上萬元的「橫財」,是不是更該被好好利用?

請永遠記得,善待你的每一分錢,不論是投資或消費,都要經過審慎規畫,這是開啟財富之門的第1把鑰匙。

建弘投信行銷業務處副總經理蔡青龍表示,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愛嘗鮮,變動性大,難有縝密的財務規劃。然而,即使是20歲出頭,初入社會的新鮮人,5、6年後也勢必面對人生的轉折點,不論是三十而立,或是三十創業,沒有錢萬萬不能。

蔡青龍認為,年輕人應該利用這筆獎金,整理自己的財務狀況,有債償債;無債一身輕的上班族也該著手規畫下一步理財方針。

談到年終獎金的運用,國泰世華銀行投資信託事業處業務襄理吳慧玲建議,上班族可以循著以下4個步驟來分配資產:

償還負債

首先,藉此機會來財務大掃除,把債務清光光。英國保誠投信業務企劃處副總經理趙樂峰就表示,拿到年終獎金,試圖「開拓財源」前,應該先想到「節流」。

尤其是現金卡或是信用卡利息都高得嚇人。好不容易有筆收入,應該先設法還清債務,再做進一步規劃,以免以息滾息,造成日後的負擔。

不過,若是像長期房貸這種利率相對較低的債務,則可考慮以月薪償還。房貸年利率約在2%~3%左右,現在市場上卻不難找到年獲利率高於3%的商品。想要爭取其中利差的上班族,可以考慮先將年終獎金用於投資市場。不過,投資必然有風險,出手前務必做好功課,並定時檢查投資標的表現,以免賠了夫人又折兵。

預留必要支出

過年不能免俗地會有紅包支出,加總起來金額往往不小。此外,每年5月要報稅時,也會有一筆大額支出,這些錢最好都從年終獎金預留下來,否則到時還得從月薪中撥出款項,一定很心疼。

其他必要支出如子女教育金或其他年度大開銷,也該在此時一併規畫,才不至於在掏出白花花鈔票的那一刻捉襟見肘,大嘆「錢到用時方恨少」。

投資布局

扣除以上兩項支出,剩下來的獎金就是本年度你可靈活運用的額度。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資深經理羅尤美認為,這部份投資和消費的比重因人而異,年輕族群因為還沒成家,開銷較小,可以放多點比重在投資上。

一般來說,投資與消費約在7比3和8比2之間。這筆金額可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共同基金,依不同年齡、經濟狀況、家庭成員和個性,每個人各有合適的投資標的。

羅尤美建議,如果是年輕、積極型的投資人,資產配置可以主打單一國家或具潛力的新興市場,這些商品起伏大、風險高,相對也有較高報酬率;如果已經成家,投資模式趨向保守,可改買全球型股票基金,藉由擴大投資區域分散風險,不用擔心因為選錯國家而蒙受損失。

犒賞自己

辛苦了一年,還是得獎勵自己一番,不論出國旅遊或是添購新裝,只要前3個步驟都確實做到,剩下20%~30%的年終獎金絕對可以放心使用,盡情享受你的暢意人生。



明年景氣樂觀,投資需注意時點

至於明年度投資情勢,大抵而言偏向樂觀。首先是日本揮別了10多年來的泡沫經濟,重新站起。

新光銀行資深貴賓理財專員許芯瑜表示,即使去年日本股市已經上漲40%,但由於內需市場活絡、壞帳打消,今年指數仍有上攀空間。短期內也許有波動震盪,長期趨勢仍然看漲。

吳慧玲則指出,其他海外地區如拉丁美洲、東歐、泰國等新興市場很值得被期待。美國的部份由於3大指數近來創4年新高,也呈現緩步上揚的格局。

台灣方面,只要兩岸局勢穩當、禽流感疫情未擴散,股市也可望有不錯的表現。然而,趙樂峰也提醒,由於年節買氣熱絡,每年年初往往是股市的相對高點,想要拿著年終獎金在短線內殺進殺出的投資朋友,宜審慎評估行情,未做好功課別貿然出手。



小額年終獎金也可以變大錢!

根據「104人力銀行」在去年底的調查,2005平均年終獎金為1.61個月,如果乘上主計處最新發布的平均月薪38,853元,一般上班族的年終獎金可能只在6萬元之譜,更別提工作年資尚淺的年輕族群了。

很多人也許會認為,小筆年終獎金扣除年節旅遊、打牙祭,再包幾個紅包,林林總總加起來也就沒了。其實,只要運用得宜,小額年終獎金還是可以幫助你在新的一年賺進財富。國泰證券金融商品部經理沈慧綺就建議,5萬元之內的年終獎金,扣除紅包等必要性支出,剩下的4萬元最好依照「3比1」的比例做資產分配:拿出其中的1萬元犒賞自己,只要不是太挑剔,預算1萬元左右的國內旅遊行程應該能讓你玩得盡興。剩下來的錢則用來購買基金,可別小看3萬元的投資額度,以每個月3,000元的定期定額來算,足夠應付10期投資呢!所以,別再猶豫了,理財規劃即刻開始,快開啟你的投資大門吧!


專家大診斷 你的理財IQ及格嗎?

《Cheers》特別邀請兩位理財專家,分別為投資型態完全不同的上班族進行財務診斷,並針對疏漏的地方對症下藥。

他們的疑慮,也可能是你的問題,就讓全方位的財務規劃處方,幫助你解決理財上的疑難雜症!



我對理財沒概念,如何跨出第一步?

診斷對象:潘柏年,25歲,藥師

每月可用於投資額度:2萬元

年終獎金+儲蓄:約50萬元,全部放在活存帳戶。

投資:無

理財DNA:漫無目的,對理財一無所知,賺了錢就放銀行,並沒有特殊規劃。

財務健檢師:湯守民,新光銀行財富管理部襄理

湯守民(以下簡稱湯):目前幾十萬的資產都放在活存,與其放活存不如存定存,或做些

風險較小的投資。我不知道你對於這有什麼看法?

潘柏年(以下簡稱潘):對於理財我只略知一二,也沒有特別去規畫……

錢放銀行划不來!

湯:在投資上我們有所謂「72法則」:只要投資7%報酬率的標的,10年後你的資產就可以上翻一倍;但如果單純放銀行,目前1年期的定存利率約2%左右,要30多年你的資產才能加倍,更別談目前利率1%不到的活存了。

如果之前沒有投資經驗,建議你可以拿每個月的結餘去投資定期定額全球股票型基金。你可以選一檔月繳兩萬元,這樣手續費也比較便宜。

全球股票型基金年報酬率不是最高的,但相對比較穩健,適合初入門的投資人。你一定要跨出投資的第1步,才會慢慢了解市場的運作狀況,如果馬上嘗試其他高波動的投資標的,可能晚上都要擔心得睡不著覺了。


潘:有沒有可以放著就好,不太需要理會,獲利卻不錯的投資工具?

湯:債券就是其中一種。我建議你,放在銀行的那筆儲蓄可以用來買債券型基金。以過去3年歷史來看,表現不錯的債券基金的平均年報酬率可以到6%~7%左右,是定存的3倍。

甚至你把錢換成外幣定存效果都比你現在的資產分配好。目前美金定存利率已經超過4%,紐幣和澳幣定存也都比台幣的2%高。

想靠投資一夕致富,難!

潘:那有可能光靠投資年收入百萬嗎?

湯:如此一來你必須承受極高的投資風險,我不建議這樣做。其實以你目前的資產看來,維持7%~10%的年報酬率,穩定成長,投資效果就很不錯了。

潘:我現在從事的是勞力密集行業,這種工作畢竟不能做長久,我該開始為未來打算。聽朋友說,要存人生第1個100萬最困難,是不是跨過這個門檻之後,就會比較容易?

湯:這就是所謂以利滾利的複利效果。用1萬塊和用100萬去投資,效果差非常多。然而大部份6、7年級生沒有太多資金,所以我還是建議每月定期定額投資的方式。

我考量到你之前完全沒有任何投資經驗,初入門還是謹慎一點比較好。很多人都想靠投資來賺大錢,但投資應該是幫助保值,不讓你的資產被物價指數吃掉。不要因為貪心而嘗試高風險的投資標的,靠本業賺錢會比較實際一點。想要短期內致富,除了中樂透,只有投資股票。

但研究股票一來很花時間,二來一般散戶總是消息落後,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潘:可以不動用我本來的資產,以舉債的方式投資嗎?

湯:這牽涉到你的借貸利率和投資報酬率孰者為高。如果動用到現金卡,利息可能在20%以上。你有把握投資收益有這麼高嗎?其實很難。

這個領域應該是要慢慢去了解,不要在狀況未明時,就貿然投入大筆資金。其實以你的年紀,每個月2萬元的結餘已經很夠了。你現在可以先從定時定額每月扣款做起,展開投資的第1步。



已經開始投資了,什麼時候我才能擁有自己的房子?

診斷對象:李彥睿,29歲,商務規劃師

每月可用於投資額度:1萬8千元

年終獎金+儲蓄:約110萬元(大部份為澳幣定存,年利率5%左右)

投資:3檔定期定額基金,月繳1萬2千元。

理財目標:35歲之前擁有自己的房子。

理財DNA:對理財有約略的概念,認為自己還年輕,可以承受風險,獲得相對高的報酬。但對於自己是否能在5、6年內購屋,仍然十分懷疑。

財務健檢師:林建文,台新銀行業務經理

林建文(以下簡稱林):你希望35歲之前在台北縣買房子,假設你35歲前成家,對於剛結婚的小家庭,兩房一廳的房子是滿恰當的,這樣的房子大約20坪左右,台北縣平均房價約每坪20萬元,房子的總價就是400萬。

我建議更改投資項目,把每個月所剩餘的1萬8千元全部用來定期定額投資基金,再把部份定存轉投資年獲利約10%的基金。定期定額的3檔基金分別以7.5%、10%、12.5%的年報酬率來算,5年後,你的資產將會超過280萬元。

如果把80萬留下來裝潢,你還有200萬可以付頭期款,總共只需要付200萬左右的貸款。以現在貸款利率3%,20年平均分攤,每個月還本加上利息只需要付6千多元。

因此你的目標在35歲以前,應該可以輕鬆達成。一般我們會建議買房子的自備額度最好在5成左右,至少也要有3成,就是這個原因。

李彥睿(以下簡稱李):這樣聽起來,擁有自己的房子似乎不那麼遙不可及了。

風險承受度因人而異

林:不過這和你目前的財務配置不盡相同,你提到目前手上握有3檔基金,能否說明一下情況?

李:我的3檔基金分別是日本小型股基金、印度股票基金、還有生技股票基金。這幾個月以來,以日本小型股表現最好,其他兩檔都不怎麼樣。

林:首先,基金走勢就像爬樓梯,只要長線走強,短期內的波動其實並不重要。因為你是5年後要買房子,要看看未來5年的經濟趨勢,最保守的就是全球型基金,再過來是區域型基金,目前熱門的亞洲或是新興歐洲基金在未來都很有成長潛力,年報酬率大約落在10%~15%。

再來就是單一國家或是熱門產業基金,單年度起伏可能高達20%,你手上的3檔基金都是這種高風險商品,我覺得比較好的狀況是分散風險,把其中一、兩檔改投資到比較穩健的商品。

李:不過我現在還年輕,應該可以承受較高風險,這樣的資產配置應該隨著年齡不同而更動吧?

林:越年輕越能承擔風險的意思是指,可以接受短期間波動較大,但長期看漲的商品,因為有時間等他回檔。譬如說,一個55歲的人就不適合投資能源基金,因為能源基金波動極大,一旦下跌,他可能還等不到回檔時機就退休了。然而,如果是個30歲的年輕人,能夠等上20年,20年後能源基金的報酬一定比全球型基金高,所以,時間是打敗風險的最佳武器。但你今天的目標是5年後要贖回基金買房子,情況自然又不同。

保險規畫要趁早

李:談到理財,滿糟糕的一點就是,我常常搞不清楚自己一個月到底花了多少錢……

林:人生財富的規劃不外乎投資和保險,投資的目的是讓財產增值,保險則是提供家中有人發生意外,失去經濟來源時的保障。組成家庭之後,這點變得格外重要。

李:是不是可以說,還沒成家時重心放在投資,成家之後再考慮到保險?

林:一般來說大家會這樣想,但有一點也要注意:越年輕保費越便宜。30歲的費率和35歲的費率就差很多,每5歲升高一級。你現在未滿30,費率還很低,也可以開始買一些保障了。

另外還有一種投資型保險──儲蓄險,是屬於有固定收益、較為保守的投資標的。年輕人能承受的風險較高,其實可以投資、保險分開操作,直接投資基金。

你目前的資產大部份是以外幣的型式定存,5%左右的年利率還算不錯。如果你想買單價更高的房子,我建議將全部資金改採單筆投資,分別抓10%、12.5%、15%的報酬率,再將每月定期定額的部份改投資兩檔風險較高的商品,5年後你的資產估計超過360萬,買了房子之後,每月需要貸款的額度也會比較少。然而,報酬率提高也意味著風險提高,這點要多加注意。

首購族別買大房子

李:我也曾經想過,既然要買房子,要不要乾脆第1次就買大一點的?

林:我不建議這麼做。第1,很少人在同一棟房子一住就住2、30年,房子會舊,你在同一個地方也可能會住膩;第2,以一個剛結婚的小家庭來說,20坪的房子已經足夠了,你如果買了大房子,實際上又不需要這麼多空間,無異於浪費;第3,大房子價格一定高,你可能要去借貸,增加自己的負擔,或是你把本來可以用於投資的金額拿去買房子,白白損失了投資可能得到的報酬。

2006年11月16日 星期四

智慧精算家 小薪水變大錢

上班族省錢達人→月薪3~4萬元

Career就業情報網
記者:撰文◎李翠卿 攝影◎黃雅秋


3萬多元的薪水,除了生活,還要買房子、存錢、吃喝玩樂,上班族該怎麼「精算」,才能面面兼顧?

對台北的單身上班族來說,要買下一個自己的「殼」,同時還有餘裕儲蓄理財,但又不想過著「苦行僧」的生活,偶爾還是想跟朋友吃飯、唱歌,甚至每年計畫一次出國旅行……究竟需要多少月薪,才能滿足上述條件?67年次的東森電視台助理導播陳佳琳,用3.5萬元不到的薪水就做到了。她的月薪含津貼約3.4~3.5萬元,扣掉勞健保等每月實領只有3.3萬元左右。她每個月得支付5,000元的儲蓄險,同時還得撥出1.5萬元支付小套房的房貸,每個月僅有1.3萬元「活錢」,扣除3,000元上下的水電及管理費以後,僅剩1萬元,得包辦吃喝、通勤等其他雜項開銷,她還養了一隻金吉拉貓(她強調,是朋友贈送的),貓砂貓食也得花錢。儘管所剩無幾,但她還是有辦法從中「擠」出多餘的資金用做玩樂。交遊廣闊、性格爽朗的陳佳琳笑說,「我非常『好約』,只要同事吆喝要去唱歌吃飯,我通常都會奉陪!」她表示,要不是這兩年她把旅遊基金挪做雷射近視手術以及購買新機車的費用,她每年甚至還會出國旅遊犒賞自己。

從零用錢學習金錢控管
能把有限資金用得如此淋漓盡致,跟家庭教育有關。「我爸媽從小就跟我算得很『精』,」陳佳琳的家境並不差,但父母為了讓孩子學會管理金錢,對於子女零用錢的控管極嚴格,除了給得少,用罄也絕不會再給。大學時,陳佳琳每個月的零用錢只有8,000元,這筆錢除了用來生活(她是外地生),還得購買參考書,而且,大學生三不五時總有些聚會玩樂,「手頭真的很緊,所以我除了積極打工開源以外,還必須要很會『算』。」陳佳琳出社會後的第一份薪水僅有2.8萬元,每個月光是付房租和繳儲蓄險就去了1.1萬元,但陳爸爸和陳媽媽仍厲行「經濟管制政策」,要求她撥出1萬元繳庫,幫她存起來當作未來購屋的頭期款,因此每個月只有7,000元可用。雖然陳佳琳被迫得過著「精算」生活,但也因此快速存到40萬元的購屋基金,訂下一間舒適精緻的14坪小套房,圓了她的購屋夢。

衣著與保養品當省則省
每個月只有不到1萬元左右的「活錢」,要怎麼用,才能夠過得游刃有餘?秘訣說穿了其實很簡單,就是「簡化物慾」而已。有句話說:「女人的衣櫥裡永遠少一件衣服」,這句話對陳佳琳顯然不適用。她認為,衣服這種東西,只要整潔實穿就好,沒必要一味追求流行,加上助理導播屬於幕後工作,只需簡單服飾、幾雙休閒鞋替換著穿,不需要打扮得花枝招展,省了不少置裝開銷。肌膚健康光潤的她,也很少砸錢在瓶瓶罐罐上頭,僅用便宜的開架式基礎保養品,就已經足夠讓自己容光煥發。如果某天刷卡買了什麼,她回家以後會立刻拿出等價的現金放在抽屜裡,既然多花了錢,就要壓縮其他花費,陳佳琳說,「我是絕對不會欠卡債的。」

平日節制,才有閒錢玩樂
至於最大宗的飲食開銷,陳佳琳的做法是:在一般情況下,每天把伙食費總額控制在200元以內。因為平時有所節制,每個月就能剩下一些用做吃喝玩樂,愛唱歌的她,每個月都會上KTV兩、三次,每次花費500元,偶爾也會去打打保齡球、吃吃麻辣鍋,生活過得還算挺愜意的。雖然手頭實在不算寬裕,但人緣佳、生性愛交朋友的陳佳琳,偶爾也會「海派」一下,買單請客。她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公司是每個月5號發薪水,到月底難免比較拮据,遇到聚餐就令人尷尬了,有些朋友像是東森主播王佳琬、歌手高慧君,常會在她荷包告急時,大方解囊請吃飯。而朋友間應該要有來有往,自己偶爾也該回請人家。但她的頭腦仍舊清醒,每回瀟灑買單之後,也必有所覺悟,「豪爽一次,之後要苦3天,否則收支很難平衡。」

維持緊急資金水位
每年的年終獎金,除了包給父母的紅包,以及5,000元左右的「自我犒賞金」以外,全數都會存起來,並隨時保留1.5萬元的緊急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前陣子她的貓咪生病,醫藥費就出自這筆錢。陳佳琳說起話來頗富豪邁氣息,但滿書架的瓊瑤小說,卻悄悄透露了她浪漫的一面。「我的夢想是建立一個溫暖的家,現在就缺個男主人,」一邊想像著未來的幸福遠景,一邊又打起算盤來,「噢,這間套房婚後可以租出去,還可以倒賺一點租金呢!」

省錢達人秘技

  1. 降低不必要的衣服、化妝品開銷
  2. 節制平日的伙食費
  3. 一旦有超支時,要想辦法節省回來,維持收支平衡

錯誤的理財觀,讓你少賺1000萬元

文◎徐麗虹

原本經濟基礎相當的兩位爸爸,30歲以前人生相差不大,30歲之後結婚成家,卻因不同的理財抉擇,讓20年之後的財富有2000多萬元的差異。

用收入置產,與用利息或投資收益置產,將造成不同的財富累積,從陳平與李富的案例,你就可以一目了然。結婚成家代表責任加重,因此許多人的理財規畫都是從婚後才開始。
但其實理財就像是一場馬拉松賽,目的當然是希望資產遠遠多過負債。
我們用案例來看看,原本基礎相同、收入一樣的兩個爸爸,因為選擇不同理財方式,在20年後的財富變化。不同理財方式,20年後存款相差千萬元。

陳平與李富是高中時就認識的好朋友,兩人畢業後進同一家公司上班,薪水收入差不多,到了30歲時,兩人均有150萬元存款,也在同一年娶妻。
結婚時,陳平花了30萬元,另用100萬元支付新購的小公寓頭期款,並用剩下的20萬元存款買車子代步。結婚第二年,陳太太順利生下第一個孩子,結婚第三年再生第二個孩子,在短短三年時間,陳平就達到人人豔羨的「五子登科」境界,但同時,他也揹負著30萬元二年期車貸,以及220萬元房貸,至於存款數字則為「0」。
至於李富,結婚時只花20萬元,結婚後住在陳平的隔壁,公寓是租來的,由於交通十分方便,因此也沒有買汽車,出入都是搭公車或捷運,到了結婚第二年同樣生下一個孩子;雖然沒有「五子登科」,但也沒有負債。

我們來看看不同的抉擇,對於往後的財務結構會產生何種影響?

差異1:收支狀況不同,李富結餘較陳平多。
假設陳平與李富薪水待遇一直差不多,且夫妻都是雙薪,兩個家庭每月收入都是8萬元。
陳平:每月生活費2萬元,房貸1萬4500元,車貸1萬3500元,兩個小孩的保母費2萬2000元,交通費1萬元(包含停車費、油錢、保養費均攤),結餘為「0」。
李富:每月生活費2萬元,房租1萬2000元,交通費3000元,休閒娛樂費3000元,一個小孩保母費1萬2000元,月結餘3萬元。陳平養車的費用較高,另外養兩個孩子也比養一個貴,因此陳平生活負擔較高,每月結餘也較低。

差異2:20年後,同樣投資收益之下,資產相差2000多萬元。
假設收支狀況不變,兩人同樣將每月結餘投資在年投資報酬率10%的投資工具,20年之後,兩位爸爸的資產有多少?
陳平:前二年沒有結餘,到了第三年車貸繳清,將每月結餘1萬3500元投資,投資報酬率10%,50歲時有約810萬餘元的獲利。
李富:每月結餘3萬元,用來投資在投資報酬率10%的投資工具上,20年後約存得2278萬元。
另外,當初的130萬元存款,同樣投資在報酬率10%的投資工具上,20年後存得874多萬元。兩者相加為3152萬元。兩人存款在20年後相差2342萬元!

差異3:20年後兩人退休,退休金相差800萬元。
陳平:愛子心切的陳平給兩個孩子各300萬元出國留學,房貸還完,擁有一間舊公寓,汽車則早在幾年前報廢,剩下138萬餘元養老。
李富:用2936萬元存款中的500萬元買了一間房子,100萬元買部旅行車,用300萬元送小孩出國留學,還有2036多萬元養老。
20年後,兩人一樣有房子住,孩子也已長大,均出國留學,但不同的是,年輕時令人羨慕的陳平,老來只有100多萬元退休金,夠不夠養老還很難說;李富則荷包滿滿,還有一台百萬名車可以載夫妻倆到處遊山玩水。

用投資收益買奢侈品,資產才能迅速累積。自住房子、車子其實不是資產,只能算是消耗財或奢侈品,全球人壽業務分部協理莊介博指出,要用投資的收益或利息,而非用收入買奢侈品,資產才能累積。也就是說,有多餘的金錢時,先拿來投資,等到投資有了收益,再用這筆收益來購屋、購車、買珠寶、旅行等犒賞自己,陳平與李富的例子,就清楚說明這個道理。

莊介博以自己為例,他現在住在50多坪的市區房子,該房子若用貸款購買,以貸款七成、優惠利率5%貸20年來算,每月房貸至少要5萬元;但用租的每月租金只要2萬8000元,還可省下原本給付銀行的利息、房屋稅金、修理維護費等,20年省下來的錢,足夠再買一間同樣的房子。他還表示,現在景氣不好,空屋多,租房子時若能拿出存款證明、收入證明等,讓房東相信你是位好房客,也會有殺價空間。此外,養車費用高,住在都會區的人,除非必要,否則可用大眾交通工具代步;另一方面,養一個與兩個孩子的成本也大為不同。總而言之,想要及早存夠退休金,享受愜意的退休生活,不妨跟著我們的七大主張,才能快速致富。

名人夫妻檔:丁學文+周玉琴
當初為了準備結婚,丁學文與周玉琴把存款全部花光,兩人的財富在結婚後才開始累積。
結婚至今已經四年,由於目前尚未有小孩,兩人並不覺得結婚前後的家庭理財有太大的差異,但因為兩人都從事金融相關工作,因此對於理財均頗有心得,並且在結婚初期就已經為將來退休生活所需做準備。
周玉琴相當重視保險規畫,她認為夫妻兩人都要有保險,才能給予家庭完整的保障,並應該每年檢視一次保單。
至於退休規畫,由較擅長投資的丁學文來進行,本身在投信業服務,不得投資國內股票的他,將大部分的資產放在海外,他把每月收入分成三等分,一份為現金,除了支付生活費之外,還將結餘存下來做為生活急用金,另外三分之一投資海外基金,三分之一是海外存款。
用這樣的方式理財,丁學文預計在40歲時,應該可以存到4000~5000萬元退休金,到時候夫妻倆就可以有高品質的退休生活,還能到處環遊世界。

小檔案:
丁學文:35歲,阿波羅投信總經理
周玉琴:31歲,年代新聞台主播
結婚時間:四年

2006年11月15日 星期三

聰明面對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
http://tw.money.yahoo.com/060828/211/3h4zp.html

在消費誘惑滿天下的當今社會,像小芳這樣的六字頭小姑娘,已經相當少見。66年次的小芳出社會已經屆滿五年半,這些年來,她每個月都將薪水先扣住一萬五存下來,其他才用來生活、花用,希望學習『阿信』堅忍不拔的精神,透過「刻苦存錢法」,早日存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一百萬。

這個月,她的夢想終於成真了!還沒30歲,便能晉身為百萬一族,環顧身邊朋友們,不是月光族、就是卡債族,她除了驕傲,也有點迷惘。

「這一百萬要怎麼辦?是不是該像”阿信”一般,刻苦存到錢後,再用什麼聰明方法,讓這一百萬錢滾錢,更早些擁有下一個一百萬?」

薪水族要存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通常是痛苦難耐需要相當毅力的,而要累積第二個一百萬,就有很多智慧在其中了,因為有了『理財』的本錢,要『錢滾錢』就容易多了。目前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最高也不過2%,一百萬存放在銀行一整年不動,最後增加的金額卻是兩萬元不到。我們的建議是,好不容易存到了一百萬,終於有了理財的本錢,就不要再用「阿信刻苦存錢法」了。這裡的『百萬理財方程式』,可以給大家一些方向。

【百萬理財方程式=1/2穩守 + 1/4穩攻 + 1/4強攻】

這方程式概念十分簡單。首先,將第一個一百萬,繼續留50萬存在銀行,或是投資風險相當低的固定收益商品如債券基金,這一筆資金的作用不是錢滾錢,而是固守老本,避免讓自己的財富暴露在不可掌控的風險下。

除此之外,目前常見訴求保本、或看起來保本的商品,還包括了保本基金、儲蓄險、與定存加碼等。保本基金可不一定百分百保本,投資前要問清楚保本比率,以及閉鎖期間,如果提早解約贖回,保本率就要打折扣了,而且如果只是百分百保本,少賺的就是放在銀行可以擁有的利息,這可要好好精打細算;儲蓄險在繳完規定的五年、十年(每張保單設計的不一樣)後,就可以每年領回多少錢,這裡的收益率不高,強迫儲蓄的功用性較大;至於之前常常在銀行廣告中看到的定存加碼商品,定存利率甚至喊到10%,不過,賠錢的生意沒人做,通常存這種高利定存,都要同時買一定額度的理財商品、如保險、基金、連動債,除了必須先支付約3%的手續費,之後的盈虧也要自負,而且高利率僅會維持幾個月,之後就會回歸正常,所以這種新商品,投資前一定要問清楚。

接下來就是如何錢滾錢了。我們建議,「攻」的部份,可以分做「穩攻」與「強攻」,各佔百萬的四分之一。用作「穩攻」的25萬,對於比較有金融、投資概念的人,可以買一些大型績優股、高股息優質股,另外,再佈局一些穩健訴求的金融產品,像平衡基金、組合基金,這些穩健型基金,追求的年度報酬在4%-7%不等,如以4%來計算,投資一年便有一萬多的收益;另外像成熟市場產品如歐洲基金、全球基金,也算是波動度較小、報酬表現較溫和的產品。不過,投資前要做一些功課、篩出績效較好的基金才行。

至於「強攻」,就是理財最有趣、最刺激的部分了。股性較活潑的股票、本質風險較高的基金、以及選擇權、期貨等,有機會讓人六個月賺三成,也有可能三個月賠掉兩成。這部份有相當的知識與經驗門檻,對於一向不投資的定存族,最好先以「穩攻」方式進行,比較有心得、功力較深厚之後,再加入「強攻」一族追求更佳的收益率。

要強調的是,「百萬理財方程式」的攻守比重是可以靈活調整的,如果自覺保守,可以增加「穩守」的比例,降低「強攻」的重量。

最後,當初籌得第一個一百萬的衝勁千萬不能鬆懈下來!如果能夠繼續每月儲蓄的好習慣,固守「堅不負債」、「拼命存錢」、「持續進行投資」三大原則,下一個一百萬一定不會讓人等太久,當朋友們只一味享受短暫的刷卡樂之際,妳所擁有的幸福感受卻是更紮實長久的。

2006年11月14日 星期二

破解台灣有錢人的基因密碼

撰文/謝春滿 研究員‧鄧麗萍

有錢人為什麼會有錢?致富是先天決定,還是靠後天努力?《今周刊》、普羅財經與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共同完成國內首次富翁大調查,破解台灣有錢人的基因密碼;同時專訪數位背景殊異的富翁,分享他們的生財哲學及實踐之道。如果你也有致富的夢想,打造富貴基因,永不嫌遲!

有興趣看看調查結果的人,可以到這裏看看喔!
http://money.chinatimes.com/95rp/03money/index.htm

理財路上不能不知的五個數字

撰文︰梁永煌(今週刊社長)

活用「七二法則」讓複利成為快速累積財富的工具
(本文轉載自370、371期今周刊)

活用「七二法則」 讓複利成為快速累積財富的工具

理財貴在經驗累積,投資常勝軍靠的是智慧結晶。在一生的理財中,有什麼數字是不能不知道的? 本文將告訴你答案。

幾乎所有的專家都會告訴我們,在理財中最重要的數字是七十二──「七二法則」。

複利是一把銳利的雙刃刀,它可以讓你難以翻身,也可以讓你快速累積財富,但前提是要開始儲蓄或投資,讓複利做你的朋友。假如你存十萬元在銀行,年利率二%,每年利滾利,要多少年才可以增加一倍變成二十萬元呢?

答案是三十六年。你可以用計算機慢慢算,也可以用七二法則,馬上找到答案。

七二法則 決定財富的增值速度

所謂「七二法則」,就是不拿回利息,利滾利,本金多久後會增值一倍所需的時間。例如你投資三十萬元在一支每年報酬率一二%的基金上,約需六年(七十二除以年報酬率,亦即以七十二除以十二)會增值一倍,變成六十萬元。

七二法則是理財上非常有用的觀念,也是美國進行理財素養調查時必問的題目。去年中,《今周刊》進行台灣人理財素養調查時發現,台灣只有三成民眾了解七二法則,因此你即使今天才知道,也為時未晚。

活用七二法則的精明,能夠讓一個人累積財富,但要快樂知足,一定要控管風險,接著要談的三個數字,就是要幫你避開危險。

有人說過,「人生最悲哀的是,曾經飛黃騰達,最後卻經濟拮据,看人臉色。」你可能說不上飛黃騰達,但至少也累積了一些身價,隨著年齡增長,要想持盈保泰,應該要逐漸減少高風險的投資。

所謂高風險的投資,大部分衍生性商品都是,股票、尤其是以成長為導向的股票。風險與報酬成正比,如果不買股票,如何有比較高的回報?

一百減年齡 計算投資股票的比重

關鍵在於適當的比重,怎麼拿捏,當然要看個人的風險偏好,有個簡單的原則是,「一百減年齡」,就是你投資股票的比重。對一個三十歲的年輕人,追求成長,適當的投資股票比重是七成(一百減三十);一名七十歲的退休者,要的是穩定平安,股票投資不可超過三成。假如你追求的是較為安穩,可以改為八十、甚至六十減去年齡,作為投資股票的比重。

論及風險,保險也是不能不談的工具。你突然離開人世間,會讓你的親人的生活發生問題,例如房貸或另一半沒有工作,那麼你應該要投保壽險,但要買多少保額,負擔多少保費才恰當?

綜合理財專家的意見,「雙十定律」是很好的參考原則。所謂雙十定律,指的是「保險額度為家庭年收入十倍最恰當」,及「總保費支出為家庭年收入一○%最適宜」。

保費是一個家庭重要的支出,更大項的支出通常是房屋貸款。問題在於:一個家庭一個月可以負擔多少房貸?從銀行審核房貸額度的觀點來看,我們就可以找到「最適房貸額度」。銀行在做房貸業務時,除了抵押品的價格多少之外,通常會以每月房貸不超過家庭所得的三分之一做為承作的重要考量。

理財的五個關鍵數字

一、「七二法則」: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年)=72÷年報酬率(%)
二、股票投資比重多少才合理?適當的股票投資比重=100-年齡
三、「雙十定律」之一:恰當的保險額度=家庭年收入10倍
四、「雙十定律」之二:適宜的總保費支出=家庭年收入的10%
五、房貸負擔多少才適當?每月房貸不超過家庭所得的三分之一

災難投資法

最近整理文件時,發現一篇「災難投資法」的文章,
還滿有趣的,於是上 google 找了一下,
意外發現它有三篇系列文章:

災難投資法
http://www.richmall.com.tw/newrich/school/F18.htm

十年線投資法
http://www.richmall.com.tw/newrich/school/F22.htm

與長期投資的比較
https://www.richmall.com.tw/newrich/school/F24.htm

有興趣的人可以花些時間看看喔!

保單體檢的三大重點

◎文∕郭莉芳【轉載自:保單體檢省百萬

在了解保單體檢的重要性之後,接下來就是動手拿出保單準備進行體檢,不過,相信許多保戶拿出保單契約後,對於那些密密麻麻的條款,一定是看得霧煞煞。到底保單體檢該check哪些項目呢?

威盛保經公司總經理王信力建議,不管目前手上保單有多少,保戶在檢視時,不要一開始就直接調整各種保單的保額或年期,而是應該先回歸到「需求面」,精算出自己與家庭的需求缺口後,再來看看手上的保單提供的保障是否足夠。

一般來說,想要知道自己的保單是不是最適合現階段需求的保險組合?應從保費、保額、可領回保險金下手。在確認了自己與家庭的缺口後,接下來便是將保單做個整理,不管是簡單列表,或是上網登錄保單體檢服務系統,最重要的是掌握體檢的三大重點項目。

項目1:每年所繳付的保費

年繳保費愈高,保障愈足夠嗎?並不盡然!東森保代商品處副理盧怡秀指出,保險業界有個簡單的原則來推算所繳保費是否合理,即是以年繳保費以年收入的十分之一為目標,這是指保障型的險種而言,例如終身壽險、醫療險等。例如小陳年薪60萬元,保障型險種組合的年繳保費約控制在6萬元上下。

如果年繳保費超過年收入的15%以上,便要看看是否加進了其他的理財需求,譬如購買了儲蓄險、投資型保單等理財型保單。如果高保費中並不含理財型保單,表示所買的保額可能偏高了,或是險種組合搭配上出了問題。

項目2:保障金額

王信力強調,保險的精神並不是有保就好,而是要保得對、保得夠。該保多少金額才夠?這主要是指壽險與意外險商品的保額,也就是萬一不幸身故,保險公司會理賠多少錢?這些理賠金夠不夠支應家庭未來5〜10年的經濟缺口。

盧怡秀表示,目前較常見的保額建議準則是以年收入的10倍來計算。例如小陳年薪60萬元,便應該有600萬元的保額。另外,也要將醫療險的保障一起考慮進去。例如住院醫療險投保日額2,000元,只能勉強補足住院雙人房的健保差額,如果想要確保能完全給付單人房差額的話,投保日額最好要提高到4,000元以上。或是癌症險只投保最低單位,萬一罹癌,可以拿到的保險給付相對有限。

項目3:可領回的保險金

這代表保戶可以從保險計畫中領回的現金。這又分為退休之前及退休之後可以領回的保險金,前者可以當做子女教育金,後者可提供給自己作為退休基金。因此若是想透過保險商品來達成理財目標的話,便要先確定退休前及退休後所需要領回的保險金。

可以在投保一定年期後便開始領回部分或全部保險金的商品,是如年金險、儲蓄險、投資型保單。保戶可以依照自己的理財需求,跟保險公司約定繳交年期、領回方式、領回周期等。

保單體檢後的下一步

若在保單體檢後,發現目前的保單組合不符合目前需求,該怎麼辦?王信力建議,民眾應該要回歸是以「預算」導向或是「需求」導向的角度,作為保單調整的基礎。

如果是站在預算角度,沒有能力負擔更高保費,可以考慮先把保障作足、再談理財需求。也就是說,先把壽險與醫療險的保額拉高到合理額度,降低理財型保險商品的額度;或是考慮將保費較高的儲蓄型壽險,轉換成保費較低的保障型壽險;或將終身壽險轉換成定期壽險,以達到保額不變,但保費調降的功效。

若是站在需求角度,保障不足者則應增加預算、補足缺口;保障過多者,可以考慮降低保額,將多出來的預算挪至他用,若偏好以保險商品理財,則可轉投保理財型保單,如年金險、投資型保單等。

BOX:考量調整保單的三種面向

面向1:人生責任
是指依照人生階段的不同調整保險內容,例如當結婚、生子、購屋時,代表家庭責任提高;或是轉換工作時,代表收入與風險改變,必須重新確認家庭責任、需求缺口與適當保額。

面向2:家庭負債狀況
保障金額至少要與債務金額相當,期限也要相當。譬如20年期的房貸800萬元,保障就至少要有800萬元,保障期限也是要能涵蓋20年。至於投保多少才合理?可參考「雙十原則」,拿出十分之一的預算來投保,做好保障(風險管理規畫);所規畫的壽險保障金額須超過年收入十倍以上。

面向3:險種類型
投保時應先以保障為優先,儲蓄與投資考量才是次要考量。壽險、意外險、醫療險與防癌險都是保險組合中不可或缺的保障型保單。

選對保險公司,紅利才會多

◎文∕林玉如【轉載自:分紅保單

分紅保單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有紅利可領取,尤其在利率上升之際,買分紅保單未來領到紅利的金額預期可以多更多。

專家認為,因為購買分紅保單就是參與壽險公司的經營,保戶可享有壽險公司實際經營該保單所帶來的長期穩健報酬收益,因此購買分紅保單前,第一件要注意的就是壽險公司的經營績效。

台名保險經紀人公司董事長陳亦純指出,分紅保單紅利的多寡,主要是由壽險公司的經營績效所決定的。因此,買分紅保單要先選擇一家可靠、知名、獲利高、深耕台灣的壽險公司。

淡大保險經營研究所所長郝充仁建議消費者,除了觀察壽險公司的過去績效外,還可從各公司網站、媒體、親朋好友,甚至相關主管機關,得知壽險公司的經營訊息。

買分紅保單前,消費者可以根據下列八個指標,選擇好的壽險公司。

◎指標1:市占率高、知名度夠

壽險業的特性是大者恆大。目前國內共有29家壽險公司,以2004年前十一月國內壽險業的整體保費收入情況來看,前五名公司市場占有率合計達65.5%,前十大公司更達82.55%。通常大的壽險公司因為擁有的資源多,經營也比較穩定。

此外,即使壽險公司擁有高的市占率,最好能維持其優勢,若在國外也擁有一定的知名度,代表該壽險公司被國際認可,經營有一定的口碑。

◎指標2:公司歷史悠久

壽險公司並不像其他行業,可在短期內見到獲利,甚至在開始營運的前七到十年,呈現保費收入愈高、帳面上愈見虧損的特性。而且在這段期間內業者還得不斷投注資本,熬過這段期間,之後才能損益平衡,邁入穩健成長時期。

而一旦邁入成長期,若經營得法,公司規模和資產就呈現跳躍式成長。所以在挑選壽險公司時,老公司就比新公司占了較多經營優勢。

◎指標3:要會賺錢

壽險公司的經營績效,可從財務面和業務面來看,財務面當然是找會賺錢的公司。

消費者即使不會看財報也沒關係,可以先剔除連續兩年以上虧損的壽險公司,再找每股獲利高的公司;通常券商或投顧都有這些資料可供參考。因為只有壽險公司能夠賺愈多錢,保戶分紅才會愈多是不變的道理。

此外,雖然過去的績效並不代表未來,但還是可以對照壽險公司過去五年收入的成長性,以作為未來獲利的預期。若是過去有成長,未來的預測也不致太膨風,代表該公司的財務體質較佳。

◎指標4:產品多元化

在信用評等公司的眼裡,一家好的壽險公司,產品要多元化,及行銷通路要多方經營,收入來源才能多樣化,而不會只偏重某產品的風險。如此一來,客戶遍布全國,藉由提供保戶多樣化的產品,才能維持在各個市場中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亦才能獲致長期利益。

◎指標5:保費收入逐年成長

從業務面評估壽險公司的成長性及前瞻性,也是挑選壽險公司的考量重點,從由壽險公司的初年度保費收入成長率,即可看出一家公司的成長性。

如果總保費收入多,初年度保費收入也成長,代表該家壽險公司的業務具成長性。若續年度保費收入同時也成長,則表示該家公司同時獲得新舊保戶的認同,是一家值得投資的壽險公司,這些資料都可在壽險公會的「業務統計月報」查到。壽險公會的網址是:http://www.lia-roc.org.tw/

◎指標6:經營階層專業、穩定

一家壽險公司經營階層的穩定與否,也會影響公司的獲利能力。最直接的觀察指標就是高階主管及投資主管(如總經理)有沒有常常換人,如果經常不明原因換人,代表該公司可能有某些問題存在,當然因為換人所造成的政策不連貫也可能會影響到營運績效的表現。

此外,公司所屬的集團背景、高階主管的背景、管理團隊的成員及默契,公司是否長期以來皆能堅守保守經營,董監事是否穩定且積極於公司經營?這些都會影響該公司的管理風格和長期經營穩定。

◎指標7:投資獲利穩健成長,較高風險投資比例不宜過高

歷史悠久的壽險公司,通常都有較多的長期資金可供運用,而投資的盈虧會影響保單績效的多寡,投資穩健度則會影響紅利是否能領得長久。

因此,要看壽險公司投資獲利情況,最好的方法是和同業做比較,如果幾年下來資金收益指標低於同業水準,代表該公司投資能力有問題。

此外,投資組合是否多樣而非過度集中單項工具,是否較高風險的金融商品佔了太多的結構佔比,也是觀察重點。

◎指標8:售後服務

保險是一種長期承諾契約,買分紅保單當然要重視壽險公司的售後服務。保戶服務包括保戶的商品詢問,地址變更、受益人變更、保單遺失補發、保單貸款、紅利發放及宣告、變更紅利給付方式、保費墊繳、復效、契約變更、滿期給付、保費收取等。

保戶可以打電話至總公司的保戶服務中心測試,例如詢問業務員萬一離職,有無接手的人做後續服務?透過銀行或其他通路買到保單,一樣有保戶服務嗎?保戶服務中心是否為二十四小時電話語音服務?保單是否有多項選擇權利?如果上述答案都是肯定的,代表該公司的售後服務有一定水準。

選對保險公司 就能分紅

◎文∕撰文◎楊秀清【轉載自:保單紅不讓

專訪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林建智

近一年來通膨壓力浮現、利率走高,「分紅保單」(Participating Policy)因而成為國內各家保險公司的主推商品之一。但是分紅保單3、4年前才引進台灣,國人對於分紅保單仍處於熟悉階段,到底分紅保單有怎樣的特色呢?

可分享獲利,不用分擔虧損風險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林建智指出,分紅保單和不分紅保單一樣,都有提供基本的壽險保障功能,不同的是,分紅保單多了參與保險公司經營績效的機制。目前分紅保單已成為全球保險市場的主流商品,據稱瑞士的分紅保單市占率甚至接近9成,新加坡及香港也有5成以上,台灣則方興未艾。
分析「分紅保單」在先進國家發達的原因,林建智說,分紅保單的保戶除了可以獲得壽險公司提供的保障外,還可分享壽險公司經營分紅保單的成效,與股東一樣分享公司的獲利。
因為持有壽險公司股票的股東,可能要承受公司盈虧、股價漲跌的風險,分紅保單的保戶卻只享紅利,完全不用分擔公司的虧損風險。因為即使虧損,也還是保證享有保單的預定利率,對保戶來說,選擇分紅保單更安全,並且擁有抗通膨特性。

利率上揚,紅利通常也會增加

林建智進一步解釋,如果以銀行定存的固定利率及浮動利率來比喻,不分紅保單就是固定利率的商品,而分紅保單則是兼具固定與浮動利率的特色,因為有保證下限利率,保戶對於這部分的預期是可以確定的;至於紅利則是浮動的,因為紅利分配,須視保險公司對分紅保單專屬帳戶的投資及經營績效而定。
在景氣好、利率上揚時,將有利於保險公司獲利時,理論上紅利也會水漲船高;在景氣衰退、利率走低時,保險公司如出現虧損,無紅利可分配,至少還有最低保證利率可期。
林建智舉例說明,假設目前不分紅保單的預定利率是3%,分紅保單的最低保證利率是2%,而投資型保單則是不保證獲利(因為是由保戶自行選擇連結的投資標的,盈虧也由保戶自負),由於人壽保險投保年期通常長達10年、20年,如果你投保不分紅保單時的利率剛好很低,那麼即使未來利率走揚至8~9%以上,你的保單預定利率還是只能維持在3%;如果你買的是分紅保單,假設保險公司因為經營的好而分配紅利6%,則加計先前的保證利率2%,你的保單收益將等同於8%。
如果用基金投資觀念來比擬以上3種保單的屬性及風險,林建智說,買不分紅保單就好像是買債券型基金一樣;而買分紅保單就好像是買綜合債券及股票的平衡型基金;投資型保單就有如是投資股票型基金。加上分紅保單這種抗通膨及利率波動風險的特性,也使得它成為保戶「進可攻、退可守」的利器,適合想要「穩定」及「風險偏好度低」的保守型及穩健型消費者。

保單產生盈餘,才有紅利可分

不過,消費者如果要購買分紅保單,要注意哪些重點呢?林建智建議,消費者首先應該了解「分紅保單的紅利到底是怎麼分的?」(編按:讀者可詳見第n頁)保險公司在設計保單時,是根據「預定利率」「預定死亡率」「預定費用率」3個保費因子來算出應收取的保費。當保險公司經營分紅保單的實際績效大於設計保單時的假設值,當年度就會產生盈餘,也就是「利差」「死差」與「費差」分紅保單的三大利源。
也就是說,分紅保單能否分到紅,要看保險公司該張保單當年度是否有盈餘作為「可分配紅利」及「紅利準備增額」而定。因為若有盈餘,則經保險公司董事會核定該年度「可分配紅利盈餘」金額,保戶該年度即可分享到「年度保單紅利」 。根據主管機關規定,保險公司至少要將可分配紅利盈餘的70%分配給保戶,剩下的30%才會給股東。
如果以股票的配股觀念來看,林建智進一步比擬,分紅保單的分紅,就好像是股票每年會有配股配息一樣,「可分配紅利盈餘」是分紅的來源,相當於股票配股時的可分配盈餘一般。至於「紅利準備增額」,就好像是股票上市櫃公司不分配的「保留盈餘」一樣,「保留盈餘」會累積配股,這部分會每年逐漸累積,作為未來配股使用,而「紅利準備增額」也會逐年累積,為保戶未來要享有的「終期保單紅利(如繳費期滿紅利與祝壽紅利等)」作準備。

保險公司掌握分紅主控權

前面提到分紅的來源是「可分配紅利盈餘」,而這個紅利要分配多少,保險公司會考量每年實際保單產生的費用、實際死亡率及實際投資報酬率等3大關鍵因素來決定。
然而林建智指出,這部分保險公司享有較大的主控權,要配70%、80%或90%,決定權在保險公司。而且,分紅保單資金的運用雖有專屬帳戶,但各家保險公司基於業務與投資機密並不會對外公布這個帳戶的資金投資標的內容、資產變化、費用的分攤等,只能由一年一次的紅利宣告讓保戶得知真正的分紅金額。
與上市櫃公司的財務報表需要會計師簽證才能過關相比,林建智表示,對於分紅保單專屬帳戶的財務情況,其帳務處理作業雖有法令規範可依循,惟依現行法規並沒有正式的監督組織,僅要求各保險公司將其各年紅利發放情況報請主管機關備查,因此,分紅保單的紅利分配取決於保險公司,消費者如果要買分紅保單,在選擇保險公司這關就很重要。
因此,林建智建議,消費者可從保險公司是否具有良好的商譽、是否具備優異的資產管理團隊、是否穩健經營、風險控管是否嚴謹等4個方向來挑選保險公司。

不是收入太少,而是開銷太多

陳亦純

曾經在《商業週刊》看到這樣的記載-----夫妻破財十大陷阱。

夫妻破財十大陷阱

一、刷卡刷成卡奴,薪水不夠支付帳單,信用由正變負。
二、輕易嘗試消費性貸款,背負百分之十五以上利息。
三、小額消費無節制,形成荷包黑洞。
四、常態性失業,或經常換工作,工作不穩,收入不穩。
五、購買股票,跌多不停損,賠光又負債。
六、年輕時即買車,養車成本超過養小孩。
七、常赴國外旅遊,一次花掉半年存款。
八、外食多過內食,動輒千元,兩天抵一週菜錢。
九、買屋太急,房貸超過七成,淪為屋奴。
十、夫妻不用心,你賺我花,你存我刷,財富停步。

真是可怕的錢洞、陷阱。很多人都說,「錢到底跑到哪裡去了?」沒有紀律的花用,不經意的消費,這都是造成收支不平衡,老年生活費用無著落的重要原因。


錢到底跑到哪裡去了

除了上述的十大陷阱外,還有一些無謂和無義的消耗。

抽煙是對己無益、對人有害的可鄙行為,婦女的肺癌經證實二手煙是元兇。一包Marlboro要五十元,一年燒掉將近兩萬元。

心情苦悶,到星巴克喝一杯「拿鐵」,氣氛好,心情會開朗,但常喝會上癮,一年又要喝掉三萬元。懶得走路,懶得走到捷運站,隨手一招,「小黃」即來,瀟灑是瀟灑,但幾百元就飛掉了。

手機無節制的談,下班一票人去錢櫃唱歌,百貨公司拍賣時買一堆無用的名牌。

看到別人買一件好看的衣服、時髦的皮包,恨不得也趕快比行頭。和人家趕時尚,擠到萬里鄉亞尼克?子工房排隊買蛋糕,一買一盒五百元。聽說哪邊有好吃的餐廳,哪裡的海鮮自助餐便宜又新鮮,又是一邀一大票人前去品嘗絕不手軟。

結果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無錢增苦惱。簡單做一個可以省,但你卻花掉的財產統計表。















準備一千萬的退休金

要賺錢不容易,但不經易即浪費掉九百多萬元。依花旗銀行推估,退休需要準備一千萬的退休金才夠用,乍看不容易存,但稍加分析,其實你應有能力達成的。這要看你怎麼善待你的錢和你最重要的老年黃金歲月。不要以為時間很寬裕及距離退休時間還很久,突然間,中年變白頭,二十年光陰彈指過,歲月飛逝總是匆匆。記住,現在你不準備日後養老的錢,以後你沒有錢可以養老。

富翁的誕生從存錢開始

存錢與否,不在於你賺多少錢,而是你的決心到底有多大。
http://www.cite.com.tw/book_except.php?ex=ro1001

美麗多金的何麗玲,對台灣許多女性來說是理財致富的具體寫照,記得在一場演講會上,有位大學生粉絲對她發問:「要怎樣賺到人生的第一個10萬元?」
何麗玲微笑地說出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答案:「存錢。」

理財是一種人生態度,在當前強調消費的主流價值下,存錢似乎是不合時宜的舊式美德,不過它卻是進入財富王國的入場券,換句話說:沒有錢,一切免談。台灣從五十年前的貧窮小島蛻變為今日逾2,400億美元,居世界第四大的高外匯存底國家,靠的就是儲蓄。英國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曾說:「沒有一種獲利能比節省手中的金錢要確實可靠。」

但存錢是知易行難,尤其過程更可以說是天人交戰,畢竟趨樂避苦是人類的通性,所以存錢的同時必須先克服人性的弱點。

■ 積少成多成效驚人

回溯自己理財的過程,我人生的第一個10萬元的確是靠存來的:為了一圓留學夢,我從大二便開始接家教,加上暑期打工,並且把在學校獲得的獎學金存下來做為留學基金,因此大學畢業時,我的銀行存摺已經擁有10萬元。

畢業後我第一份工作的薪水不到2萬元,在希望盡快出國的驅動下,我以高標準自我要求,強迫自己每個月必須存下薪水的50%作為留學基金,就在這種刻苦自勉下,一年下來還真的紮紮實實存了12萬,加上年終獎金,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年我已經有了30萬元的存款。

第二年,我換了待遇較高的記者工作,薪水一下子提高了一倍多,而逐月存錢的數目自然也提高一倍。因為存錢的動機強,當然可以排除萬難,當時的我一方面努力找更高薪的工作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則是減少支出,包括回家跟父母同住,免除房租、避免去高消費場所,同時也絕少帶信用卡出門。

不要小看存小錢的效果,靠著每個月規律的存錢,以及年終獎金,讓我在離開校園兩年後赴美國唸MBA時,已經攢下80萬元的進修基金。

我的理財觀是:第一步先投資自己,而這也符合猶太人的賺錢哲學——教育是一件值得投資的事。

存錢與消費最大的不同在於你所存的每一塊錢是可以幫你賺進更多的錢,每存1元,就可以讓你和富翁的距離縮短一步。相反的,在你致富前所消費的每一塊錢卻會讓你和目標漸行漸遠。

老實說,單身要存錢比較容易,對於需要養家活口的家庭就較難擠出餘錢。不過最近我還是聽到一個小人物存錢的故事:有位來自廣州的SPA小姐,一個月薪水3萬元,先生在銀行上班,一個月4萬多元,家庭的總收入不到8萬元,而固定支出包括一個月逾3萬元的房貸、小孩上幼稚園每個月15,000元的學費、夫妻倆每人各5,000元的零用金和家庭基本開銷等等,但是扣除這些開銷,她還勉力每月儲蓄1萬元,就這樣,一年下來竟然也攢出10餘萬元來進行投資。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存錢與否,不在於你賺多少錢,而是你的決心有多大。

■ 設定目標堅持到底

在這裏,我提供大家一個存錢的小祕方:

一、設定存錢的目標:存錢的比例因人而異,通常是薪水的10%到30%,不過最好是在可以達到的範圍內盡量設定高標準。想想那位廣州小姐的例子,在大台北這高消費地區,以每月不到8萬元收入的雙薪家庭,一年內竟可以存下逾10萬元,由此可見,你的口袋能存多少全由你自己決定。

二、選擇存錢的方法:人畢竟有惰性,不妨透過強迫儲蓄的方式,如定存的零存整付、一領薪水就自動扣款;或是買保險,保險的投資報酬率雖然不高,卻能達到儲蓄的效果,像我的父母和公婆都是在年輕時買保險,因此存下不少老本。
我認識一位六年級的女孩,她用兩種方式存錢:一是透過自動扣款的方式,以定期定額買基金,她月薪3萬多元,每個月自動扣除5,000元,時間一久,幾乎忘了購買基金這檔事,到了一年後解約時卻拿回8萬元,對她來說有如一筆意外之財;此外,她強迫自己每個月存1萬元在活期存款。由於善於管理金錢,雖然收入不高,但和同學聚會時她卻發現自己比其他人還「富有」。

三、遇到加薪、發年終獎金時記得多存點錢:對於這些「意外之財」,可以選擇單筆定存的方式,將這筆額外的資金全數存起來。

四、記帳:何麗玲表示,從小學五年級開始,祖母就教她要記個人帳,在日復一日的記帳中培養出數字的概念,而且從帳簿中可以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直到今日她還是持續每天記帳的習慣。你記帳了沒?現在就趕快去買一本家計簿,作好資金管理吧。

五、少用信用卡、謹慎消費:金錢管理最大的敗筆就在於衝動購物,許多有錢人身上只帶現金,沒有一張信用卡,甚至連口袋裏的現金也都有一定限額。像我小姑每次上菜市場只帶1,000元,她表示如此一來就不會亂買。這點看似容易,執行上卻很難,許多人一到大賣場就會忍不住大買特買「特價品」,卻往往因此買下許多不必要的東西,讓錢於無意識中流失。

如果用數學方程式來表示,即快樂=財富/欲望,也就是說,如果你無法增加象徵財富的分子,卻可以將代表欲望的分母縮小,一樣可以達到快樂的境界,將欲望縮減可以視為存錢的起點。

大家都知道,最快的致富方法只有繼承龐大遺產或者是中樂透頭獎,但是如果它們都不眷顧你,那你就只能老老實實從存錢出發,可別小看這支進入財富王國的鑰匙,所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別忘了千里之路始於足下。

■ 告別薪水階級

理財不是為了數字的累積,而是為了追求優質的生活品質。

存錢只是理財的起步,想要預約大財富,就要進行投資
我有一位朋友滿腦子的創意,在手機還很稀奇的年代,政府剛開放電信事業,他卻已經嗅出這將是人類生活的一大變革,所以就開始投資與手機相關的產業,不過當時他並沒有充足的資金,於是便從60萬元的小額信貸著手,利用時代的變革,抓住機會,放手一搏。

因為懂得用「OPM」(other people's money)的理財之道(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便曾說過,最聰明的人是懂得跟銀行借錢的人),我這位朋友利用銀行的資金,在新科技的變革中進行財富重分配,現在的他單身多金,隨時開著心愛的Poche跑車在高速公路上飆技,假使當初他沒有向銀行借貸,單靠在銀行當專員的薪水,到現在可能只有微薄的積蓄。有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聰明的你能不理財嗎?

我曾經採訪一位任職於金融業的主管,他最喜歡以共產黨(一窮二白)稱呼自己的太太,因為太太嫁給他的時候,全部的嫁妝就只有銀行裏7萬元的存款和只繳了三期房貸的小套房,以及一堆衣服。他常說:「因為我家有個共產黨,讓我不得不理財」。他的投資方式開始時相當保守,先從債券市場著手,進而操作股票、歐洲債券,現在已經和朋友買地蓋房子了。腰纏萬貫的他最感謝的就是太太,因為是太太的貧窮「幫」他積極脫離薪水階級。

■ 將理論轉化為行動

我自己也有一個理財成功的經驗。當年從美國唸完MBA後,我並沒有像大多數的同學一樣選擇到銀行上班,或是到企業界去從事財務工作,因為崇尚自由,所以我選擇當一名財經記者。

即使是唸財務管理,深知不能把錢死放在銀行,但諷刺的是,縱使每天我在報紙上頭頭是道地分析各種理財商品,同時精準的分析利率和匯率走勢,但事實上卻完全是紙上談兵,自己根本沒有任何實戰經驗。主跑了三年的債券市場,我卻不曾做過一筆交易,唯一的「理財」管道只有定存和標會,甚至還曾很遜地被人倒過會。

有一陣子我的確很鬱卒,空有一堆理財的論調卻無法實踐,直到有一天研究所的同學在一家證券商擔任承銷小主管,他向我兜售聯電的可轉換公司債,才讓我踏出理財的第一步。

可轉換公司債(CB)是一種股權和債券結合的商品,它的特性是「進可攻、退可守」,在十年前那種高利率時代,CB附予投資人一個轉換股票的權利,一旦股票上揚可以享受資本利得,如果股價毫無起色,只要公司沒有倒,通常三年後可以賣回給發行公司。由於當時的賣回利率平均都在7%以上,接近定存的概念,很適合保守的投資人。

那時我同學拍胸脯保證,說CB這種商品最怕發行公司倒閉,而假如聯電出了問題,那麼台灣的電子公司所剩也就沒幾家;他一面告訴我風險有限,一邊又對我勾勒聯電股價上漲的遠景,就在人情壓力和想要牛刀小試的心態下,我啟開了理財的處女秀。老實說,當時我只熟悉金融業,對CB只有初淺的概念,至於聯電的業務、財務狀況,憑良心說還真是似懂非懂。

當時CB最小的認購單位是10張,即100萬元,對於一個剛開始工作的菜鳥而言,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的資金,於是我找了同組的同事,向她們宣揚CB的好處,就這樣,三名小女子就在「不要將錢放在定存」的信念下,共同買下聯電的CB。

在股票市場永遠要記得,炙手可熱的東西是輪不到我們這種平凡人,因此容易得到的東西註定要住進套房,由於我們所購買CB的轉換價格高於聯電的普通股,所以當可轉換公司債一掛牌,就跌破100元的面額,當CB的股票部分失靈後,就只好把它當作債券、領利息,或是等著三年時間到後再賣回給公司。

不過聯電畢竟是一家具成長空間的公司,好股不寂寞,一段時日後CB隨著普通股股價上揚而重回票面,我的同事們因為擔心,在面額漲到103時趕緊賣出,結果平均1張只賺3,000元。原本我也快忍不住想賣出,但卻因為遇上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而有不同的抉擇。

在一次銀行聯貸案的採訪中巧遇曹興誠,當時挺著大肚子的我很菜籃族式地問他:「董事長,我有投資聯電的可轉換公司債,你覺得可以長抱嗎?」曹興誠指著我的肚子,很巧妙地回答:「它可以讓你的小孩念到大學。」就在大老闆的背書下,讓我手中的5張CB沒有輕易賣掉,結果不到二年的時間,當時投資的50萬元已變成250萬元,那是我必須不吃不喝工作二年才可以存到的薪水。

幾年後因緣巧合,我的小兒子竟然與曹興誠的小兒子就讀同一家幼稚園,在一次教學觀摩活動中,我看著兒子與小曹一起做幾何鉛形板(蒙特梭利教學的一種學習工作)、一起學煎蛋、做縫工;以及在萬聖節的party中手牽手,一起上街大喊「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蛋),雖然我沒有曹興誠的聰明與財富,但是透過理財,讓我的小孩可以和曹興誠的小孩上同一所幼稚園、受同樣的教育,這就是理財的魔力。

不過我們身邊也不乏聽到因為借貸投資,而陷入萬丈深淵的例子。股海險惡,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股票投資,為了避免萬劫不復、越理越糟,建議在可承受的範圍內撥出一定額度來學習理財,例如拿出讓你可覺得安心睡覺的資金,如20萬。這20萬元就當成買鑽石,鑽石不會動,但這20萬元卻可以給你一個千變萬幻的機會,且將風險就鎖在這20萬元。理財的目的不是要在高空走鋼索,也不是跳火圈。

理財不是為了數字的累積,而是追求優質的生活品質,只要你有一顆學習理財的企圖心,並且付諸行動,展開理財之旅,相信不久的將來,你一定可以告別薪水階級。

不加薪也幸福的5個備忘錄

文--麥立心2004年12月 Cheers雜誌

我們是不是對加薪的期望太高了呢?認清5個事實,即使不加薪,也能幸福。
軍公教宣布明年調薪3%,而由於明年景氣未明,勞工退休新制度的實施又要提高薪資支出,企業界的整體調薪幅度也難以突破3%。
熬過前兩年景氣寒冬、原本期待著加薪大好年的上班族,難道又得把幸福生活的美夢丟一邊了嗎?
老實說,我們對於加薪的期望與失望都太大了。

1. 其實,3%也不少。

很多人都覺得,加薪3%,等於每個月只多領個一、兩千元,多吃一頓飯就花光了,實在太微不足道。
但如果你小看這3%,隨手花掉,那你可能就在不知不覺中損失了一筆大財富。
「每個月多領2千,一年下來就多領2萬4千元,」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兼政治大學商學院投資人研究中心主任周行一分析。
「而加薪是一輩子的事,」周行一舉例說,假設你現在是35歲,再工作30年才退休,即使不算利息,這3%的加薪,其實可以讓你的一生又多了72萬元(2.4萬元*30年=72萬元)。
而且這輩子不會只加一次薪。周行一表示,接下來的30年如果每年都能有3%左右的加薪幅度,到退休時,其實就已經多累積了一千多萬元了。
如果有意識到這小小的3%,並且好好的存下來,這3%就會變得一點也不小。

2. 不加薪不可怕,盲目理財才可怕。

很多人常常因為老是加不了薪而焦慮,但周行一觀察,焦慮正是一般上班族的理財致命傷。
「因為人在焦慮的時候,就會做錯決策,」周行一說,「在理財方面最常做的決策就是,擔心自己加薪加得少,就去做風險高的投資,希望自己能一本萬利,賺很多的錢,這樣不加薪也沒關係。」
可是如此一來,不但可能會因此買了高風險的股票而損失很多錢,也可能因為把整天都在看盤而無心工作,而丟掉了人生最大的收入來源──工作。
而且,「財富愈少,理財的方式應該愈要簡單省時,」周行一強調,積蓄不多的年輕人,就算花很多時間在投資理財上,因為本金不多,報酬也不會太高,而若投入在工作這個重要資產的時間太少,卻過度重視比較次要的資產,其實就違背了投資原則。
「有些人積極理財,卻得不償失,而很多人從來沒買過一張股票,生活也好得很,」周行一笑著舉例說,「有人曾經問我:『我有好多錢都放在定存裡,你說怎麼辦?』我跟他說:『你有沒有搞錯,你的煩惱是很多人都想要的。』」
其實,不去理財可能比盲目理財還好得多。

3. 人生不能什麼都要。

我們知道,人的時間心力有限,沒有人能夠事業100分、家庭也100分。
但一提到人生的財務目標,我們卻總是什麼都要,現在要開好車、要住華廈,退休後要環遊世界,目標太多、太大,因此最後總落得什麼都抓不到。
美國一個研究發現,總資產在百萬美金以上的有錢人,他們花在房子上的錢,幾乎都不超過家庭資產的五分之一。
「有錢人給我們的啟示是,房子是一種消費,而過度消費是不可能發財的,」周行一強調。
而周行一和老婆小孩住的房子是個簡單的公寓,沒有電梯,也沒有停車位。「我其實也可以去買一個有電梯、有停車位的房子,」周行一說,「可是這樣會影響到我的退休計畫,所以我決心不這麼做。」
周行一又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某一天,半夜下大雨,不過到了早上雨就幾乎停了,周行一開車到校園裡停好,有個同事看到他的車,就不假思索地問他:「你的車上怎麼那麼多水?」周行一本來不知同事為何這麼問,看到同事的車子上乾乾淨淨,只有一點點的水,才想起因為同事是個有車庫的人,而且住的房子還比自己的房子好很多。
「結果我跟他開玩笑說,『有車庫當思無車庫之苦,如果你將來沒有車庫會很辛苦喔!可是我一直都沒有車庫,所以就不會覺得辛苦,』」他笑著說,「重點是我們要學著習慣擁有的比別人少。」

4. 別忽略存錢的力量。

如果你不能存錢,就算工作上能拿到高薪、投資方面能有高獲利,對你來說,其實一點益處也沒有。
無論股市好壞,無論你的老闆發給你多少薪水,存錢是你馬上就可以做的事。
而注意自己的存錢和花錢的習慣,將會和你能不能達成你的人生財富目標,有絕對的影響。
根據美國最近的一份研究顯示,人們是否注意自己的理財計畫,其實與財富累積的多寡非常相關。
「如果你是個毫無計畫的人,到最後,你真的會比別人窮,」此研究的負責人紐約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安德魯.凱普林(Andrew Caplin)表示。

5. 找出你的投資盲點。

你常有一種愈投資、愈灰心的感覺嗎?
那可能表示,你還不了解自己的投資盲點,你還沒找到符合自己個性的投資方式。
針對積極型、保守型、變動型三種個性的投資人,富邦銀行資深理財白金專員周美萱分別指出他們的盲點與補強之道:

積極型
積極型的投資人往往賭性堅強,而且一定要賭大的,所以像定期定額那種每個月只花3千元買基金的方式,積極型的投資人是不放在眼裡的。
因此積極型的投資人可能會等到領年終獎金,有一筆三、五萬元的資金時,才會去單筆下單買基金,可是一、二月發年終獎金時,卻通常不是好的投資時點,所以投資往往會虧錢。
建議積極型的投資人,最好至少將一半的積蓄,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來維持有紀律的投資,彌補自己喜歡大筆投資的風險。

保守型
保守型投資人的理財盲點就是想太多,本來做的決定可能已經滿正確的了,可是卻會因為想太多而沒有出手,結果時間一拖,就錯過了投資時機。
比如某個股票從10塊漲到20塊的時候,還可以買,可是保守型的投資卻會等到漲成50塊的時候才敢買,但已經太遲了。
而有的保守型投資人甚至會因為怕銀行會倒,而把錢分到四、五家不同的銀行定存,但其實,只要挑一、兩家穩當的銀行,就不太會有倒閉的風險。
所以建議保守型投資人不要想太細,因為當重點放在細節的時候,反而可能會忽略了大方向,使得投資難有斬獲。

變動型
變動型的投資人通常是因為太聰明,看到這個也好、那個也好,因此很容易變來變去。
既然變動型的投資人足智多謀、愛研究、愛接收訊息,所以只要市場有變化,變動型投資人就會改變投資策略,所以還滿適合短線投資的,進進出出的操作,不但可以滿足變動型投資人的成就感,如果他們夠用功,也真的可以賺到錢。
可是,變動型投資人的缺點就是守成不易,所以建議將錢分成兩大塊,有一部分是放在定存等穩固的投資,另一部分再拿去短線投資,達到互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