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1日 星期二

風險意識升高、拉長眼光選股

副標:精選萬點關前黑馬潛力股
先探週刊 1422 期 文.張聰傑

國際股市強勢表現加上政策積極做多,台股展現少見強盛多頭氣勢,大盤指數正式站穩九千點之後,中期蓄勢挑戰萬點乃至歷史高點一二六八二點的企圖心仍相當高,惟今年以來台股最大漲幅已達三成以上,個股漲幅更為強勁,漲幅以倍論者相當可觀,目前選股難度已經大幅升高。

尤其是指數已經來到九千點之上,成交資金水位明顯上升,大盤投機氣氛明顯熱絡起來,各類股股價反應出台股的相對位置不盡相同,本刊特精選二一檔在未來台股上攻萬點大關時,具有五成乃至一倍漲升潛力的個股,提供讀者做為投資佈局的參考依據。

全球金融市場展現前所未有的榮景,主要股市都出現大漲的現象,台股指數在暌違六年多之後,終於也登上九千點大關來到九千五百點上下,為中期仰攻萬點甚至挑戰歷史新高進行熱身準備。


累計今年以來大盤已上漲超過千點,而個股在資金行情的水漲船高效應下漲勢更加兇猛,統計今年來股價漲幅超過一倍以上的就有一三三檔,但在選股上仍須要更加謹慎小心。

雖然市場普遍看好台股的中長多格局,但必須避開一些股價大漲是建築在本夢比的族群或個股,而應該以中長期的格局尋找具爆發力,或目前股價位置相對低檔的潛力標的。

當然與中國聯結在長線上還是最具爆發力,像是宣佈香港子公司將進行合併的台泥(1101)與嘉泥(1103),在台泥國際與嘉泥中國整合之後,產能一躍而為中國第二大廠,為未來挑戰中國水泥業龍頭海螺水泥往前邁開一大步,以海螺水泥大漲一三○倍漲幅來看,股價還有相當大的發揮潛力。

另外還有大陸佈局效益快速拉升的食品業龍頭統一(1216),今年具有大轉機力,前五月每股盈利已一.○一元的堤維西(1522),在香港台資汽車零組件大漲之後的跟進力;在塑化與電子領域投資都有收穫的集團股台聚(1304),以及都市更新政策之下最大受惠者的全坤興(2509)

油價飆高、通膨再起、台股大漲的資產增值效應下,股價相較具表現空間的裕隆(2201)、榮運(2607),兼具資產、觀光題材的六福(2605)、第一店(2607)等,集團經營權大一統且具有資產、太陽能概念的大同(2371)

而金融股是目前股價基期最低的類股,未來可能的空間也最大,包括可望在入股大陸銀行動上拔得頭籌的富邦金(2881)、中信辜家二少展現金融企圖心的開發金(2883)、馬家領先完成整合的復華金(2885)、物美價廉具改選題材的永豐金(2890)以及可望成為大選行情官股做多指標的合庫(5854),都值得持續注意。

至於電子股從今年初以來就一路狂漲,股價大多已反應今年獲利,加上還須面對明年員工分紅費用化稀釋獲利的壓力,因此選股上要更加謹慎,可注意的標的有明年品牌GPS將挑戰全球龍、本益比仍低的神達(2315)、具有電動自行車題材的統振(6170)以及積極切入手機相關晶片領域,有機會成為一線大廠的旺玖(6233)等。

讓你大賺10倍的極速飆股

股王預備軍
今周刊 第553期 撰文:林宏文

你相信嗎?像安國、中美晶、致新、沛鑫等近半年來股價飆漲的個股,其實早在兩年前,就在這份名單中。不僅如此,像宏達電、益通、茂迪、聯 發科等台股股王,更早在我們的掌握裡。這是「勤業眾信高科技成長Fast 50強」的調查,統計1200家以上公開發行及部分非公開發行公司,過去三年營收及獲利的成長率排名,就得出了這份「股王預備軍」的名單。

這也是《今周刊》與勤業眾信第二年合作這項調查;今年,我們 篩選出更多的新面孔,除了聚積、雷凌、華擎等高價股之外,更有創意等11家雙雙入榜營收及獲利高成長的企業。另外還有連續三年都入榜的四家公司,預料這些公司又將是未來最具潛力的黑馬股。千金難買早知道,投資要成功,不外乎洞燭機先,比別人更早買進未來會飆漲的個股,這份名單,值得聰明的你好好珍藏研讀。

六月三十日,香港旺角帝景酒店,一家投影機品牌舉行記者會,只見十餘位跆拳道高手,連番上台表演,其中一位身上繫著黑帶的高手,不僅率隊表演跆拳道基本招式,還表演飛踢擊破木塊,到場的攝影連忙捕捉精采鏡頭,許多來賓都報以熱烈掌聲。


這是來自台灣的奧圖碼科技(Optoma)記者會。在全球投影機市場中,近兩年市占率不斷攀升的奧圖碼,去年已搶到全球第二大品牌位置,僅次於愛普生,並以市占率七.六%些微領先明基的七.五%。台上那位為了節省成本、自己賣力演出的跆拳道黑帶高手,就是奧圖碼亞太區總經理郭特利。

早在交大念書就已是黑帶高手的郭特利說,當天看到那麼多跆拳好手與自己同台,心情特別好,感覺自己好像又回到二十年前的學生時代;結果自己越踢越high,越踢越高,最後突然「ㄆㄧㄚ」的一聲,他發現自己拉傷了,只好硬撐到最後。當天晚上也沒觀賞香港回歸十周年的慶祝晚會,連夜趕回台灣,趕緊給中醫針灸。

周日休息一天後,郭特利又起程飛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尼,與各國的幹部及客戶見面;回到台灣後隔一天,再飛杭州、上海等多個大陸城市。早已變成空中飛人的郭特利,一個月僅有一個禮拜在台灣,每次回家或出門時,都只能看到四歲兒子在睡覺的臉。

奧圖碼科技 興櫃掛牌首日 股價便衝破百元

雖然三個禮拜內拿了十三張登機證,但郭特利說,這根本不算什麼。他有一位在大陸的同事,為了兩張訂單,三天三夜跑了五千公里;負責印度市場的同事,去印度出差十次,十次都拉肚子,而且還苦中作樂地說,「印度的咖哩,吃下去的和拉出來的,看起來都差不多。」

也就是這樣的創業精神,讓奧圖碼在愛普生、日立、松下、ViewSonic及明基等大廠的環伺下,除了在美、加、墨、英、法、德等歐美各國都占到第一或第二位以外,在亞洲各國也於短短四年內攻占前三名的位置,讓一向被視為「品牌沙漠」的台灣,又增添一個具全球知名度的新品牌。

七月十一日,奧圖碼在興櫃掛牌,股價衝到一百元,當時人在國外的郭特利接到電話,心情非常興奮,因為跟他一齊打拚多年的同事,終於有了回報。「不過,老實說,我只興奮了一個白天,到了晚上,就開始覺得壓力大起來了,因為要繼續保持公司的成長及獲利,才能夠讓投資人及股東不失望。」

聯碩光電科技 主打低價液晶電視 賣贏聲寶、東元

場景轉到假日的內湖,家樂福賣場中人聲鼎沸,許多爸媽帶著放暑假的小朋友出來逛。眼尖的人都注意到,在液晶電視賣場中,名為HeroSonic的產品,三十二吋產品的售價才一二八八八元,不僅比國產品牌聲寶、東元二萬元上下的價位便宜許多,更只有新力(Sony)或三星(Samsung)等三萬到四萬元賣價的三分之一。一位媽媽脫口而出,「哇!這台液晶電視這麼便宜,乾脆搬一台回家,把舊的映像管電視換掉好了!」

除了七月十九日開始在家樂福促銷的HeroSonic品牌外,七月中才剛結束促銷戰的全國電子,賣場內也有一款名為DigiSonic的液晶電視品牌;三十七吋液晶電視價位僅一七九○○元,銷售量也創下佳績,賣得比國產的聲寶、東元都要好。若再加上價位較高的Heran(聯碩)主品牌,把內外銷的液晶電視加起來,總共今年就可以賣到近十八萬台。

這個新崛起的液晶電視品牌,是由五年前成立的聯碩光電科技所推出,當時總共有一百多家類似的公司切入。但聯碩光電藉著靈活的行銷及價格戰,以低價副品牌衝量,用中價位主品牌打國內及海外市場,得以在許多「雜牌」集團中異軍突起。如今市場存活的僅剩不到五家,聯碩是其中實力最強的一家。

聯碩光電的董事長及創辦人黃金土,創業至今已三十年;早期做冷氣起家,並代理東芝(Toshiba)的冷氣機,五年前,他看到液晶電視市場剛起步,因此快速切入這塊市場。

從早期跑遍大街小巷的水電行,到現在與眾多3C通路賣場周旋、出生於雲林北港的黃金土,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地頭蛇」。當年賣東芝的禾聯冷氣,銷售量硬是比東芝自己賣的多十倍,好到讓東芝總部派一位部長來謝謝他;如今切入液晶電視市場,競爭激烈的程度比冷氣又多十倍。他除了自己督導研發及生產線,還不時要向通路商爭取最好的曝光時機,讓聯碩可以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

「有人說便宜沒好貨,但你看我們的產品,這麼漂亮,和新力有差多少?價格差一半!」指著架上四十七吋的液晶電視,黃金土比著誇張的手勢,強力推銷自家產品,也就是這種熱情與韌性,讓聯碩能夠在強敵環伺中脫穎而出。

奧圖碼與聯碩兩家公司,都是今年入榜「勤業眾信高科技成長Fast 50強」名單的新銳企業。其中,奧圖碼在營收及獲利成長率都擠入五十強,成長率分別為二一四%及四三八%;至於聯碩過去三年營收成長率達三五四%,今年更預計營收可達到二十五億至三十億元,成長速度確實驚人。

這項由勤業眾信與《今周刊》合作的調查,今年已步入第二年,由於這項調查是以過去三年的營收及獲利成長率排名,不像一般的調查是以一年為基礎;而且對象又遍布所有公開發行公司及部分非公開發行公司,讓樣本數更為擴大,已成為觀察台灣科技業成長軌跡,以及分析投資價值最不可或缺的資料。

高科技成長Fast 50強 股王預備名單 宏達電、華擎都曾入榜

仔細觀察這份名單,可以看出被篩選出來的企業,幾乎就是股王的候選名單。以過去兩年的名單來看,前年入選的企業,在營收高成長部分有沛鑫、長天、英華達、原相、群聯、閎暉、景碩、茂迪、鴻準;至於獲利高成長部分,也有長天、安國、景碩、奇景、鴻準、致新、泰偉、茂迪、中美晶、精成、閎暉等公司入榜。其中長天、景碩、鴻準及茂迪等四家公司雙雙擠入營收及獲利兩項榜單,對照於現在各家公司的高股價,幾乎都已是各個單項產品領域中的股王。

至於去年入榜的企業,營收部分有益通、新世紀光電、華擎、揚明光學、茂迪、宏達電、先進開發、致新、台灣類比、景碩、華寶、鴻準、威力盟;至於獲利入榜的也有致新、誠研、台灣嘉碩、威力盟、志超、環天、宏達電、揚明光學、晶睿、茂迪。其中,揚明光學、茂迪、宏達電及致新等四家,也是在兩項指標中雙雙入榜的企業

對照於目前這些公司的股價,目前宏達電是上市股中第三高的個股,華擎則是興櫃中的股王;至於茂迪、益通、致新、鴻準等公司,股價也都在三百元至五百元以上,稱這份名單中的企業為「股王預備軍」,絕對不誇張。事實上,勤業眾信這項調查不僅在台灣進行,在北美、歐洲等國家也都舉辦相同的活動。

各國投資指標 黑莓機連續七年入圍 股價頻創新高

在北美的選拔賽中,過去也有不少企業成為股王候選人。例如連續七年入圍的加拿大黑莓機公司(Research in Motion,簡稱RIM),不僅股價持續創新高,最近市值更高過摩托羅拉;另外連續八年入圍的製藥公司吉利德科技(Gilead Sciences),就是研製出克流感與肝炎治療藥物及疫苗的公司,股價從上市掛牌後至今已大漲三十倍以上。

因此,若仔細觀察今年入榜的企業,其中股價在三百元以上的已有益通、創意、聚積、茂迪、雷凌、群聯、台灣類比、華擎、宏達電等九家,至於在百元以上的更是不勝枚舉;其中也有十一家雙雙入榜營收及獲利高成長,包括華亞科、州巧、協泰、聚積、雷凌、益通、曜越、創意、力致、奧圖碼、台翰等。另外,若統計連續三年都入榜的企業,更難得的有包括茂迪、精成、宏捷及協泰等四家,預料這些公司都將是最具潛力的黑馬股

由名單看趨勢 光電產業走緩 半導體企業入榜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若分析此項調查的多項指標,也可以看出產業的脈動及國內資本市場的變化。勤業眾信的科技、電信及媒體(TMT)產業負責人陳清祥說,今年入榜的企業中,以上游半導體產業最多,營收及獲利各有十五家及十四家;與去年相比,去年入榜最多的是光電產業,也顯示去年液晶面板等光電產業走緩。但半導體產業則受惠於下游殺手級應用不斷出現,成長性相對突出

另外,在獲獎企業證券市場的分布,今年入選的企業以興櫃企業最多,在營收及獲利各有二十家入選,主因是從○五年至今年初,由於國內股市積弱不振,興櫃公司轉上市櫃的家數非常少。如今,被「冰凍」三年的興櫃市場還留有不少高成長、高獲利的優質企業,因此入榜的家數最多。這也同樣可以解釋,為何今年以來興櫃公司的交易如此熱絡,個股的股價漲幅也都高過上市櫃企業的原因。

另外還有一項統計也很有趣,若以入選企業的營業額來分類,營收在三十億元以上的企業占到近三成,包括像華碩、群創、華寶、華亞科及精英等大型企業都在榜單內,顯示高成長、高獲利的模式,並非中小型企業的專屬。

當然,科技業努力追求高成長,背後也代表著要面對高風險,事實上,每年的選拔賽,毫無例外的,都只有約二成五的企業可以蟬聯上榜。換句話說,有高達七成五的公司,隔一年就會被成長性更大的後起之秀刷出榜單之外。

因此,如何從這個榜單中精挑細選出股王候選人,本刊特別訪問了五位專家,包括華鴻創投董事長暨創投公會理事長陳仕信、普訊創投總經理何正卿、漢鼎創投總經理彭適辰、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以及永豐金控研究部協理黎方國,請他們談談成為股王的條件,以及哪些企業有機會成為股王。

在股王的條件上,基本上大家的看法都相當接近。由於股價是由EPS(每股稅後純益)及本益比所組成,因此,要成為股王,一定要EPS很高,而且本益比也很高;高EPS通常是在高成長、高獲利的明星產業上,若擁有股本小、籌碼集中的特色,更有助漲效果;至於高本益比則要在產業價值鏈中具備關鍵角色,擁有富爸爸及產業群聚等特色。

專家評選最具股王相 IC設計業出線 雷凌、創意最熱門

至於在這份名單中,哪些公司最具股王相?結果,五位專家幾乎一致性地選出IC設計業,認為IC設計是台股中最具股王相的產業。

其中,已擠進全球無線區域網路(WiFi)產品前四強的雷凌科技,以及台積電投資的IC設計公司創意電子,是被最多人看好的潛力股王。另外,由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擔任董座的曜鵬、以LED(發光二極體)驅動IC為主的聚積、類比IC的尼克森、快閃記憶體IC設計的力旺及寬頻網路晶片的誠致等公司,也是不錯的標的。

不過,除了IC設計業以外,這份榜單中也有多項產品領域的龍頭,包括液晶電視電源轉換器(inverter)的達方、力銘;太陽能產業的益通及茂迪;汽車電子的同致;半導體封裝業的精材;發光二極體的新世紀光電,以及快閃記憶體模組的協泰,目前都已是或是未來可能成為各單項產業中股王的候選人。

股王三要件 專業經營.廣納人才.具國際視野

不過,股王如果只是一時股價高,並不具有長期投資價值。普訊創投總經理何正卿說,市值能否持續成長,是投資最關鍵之處。因此,從創投選擇標的角度來看,何正卿認為,人才與專業是最重要的因素。

何正卿認為,第一個條件是,企業的經營團隊必須是產業的內行人,對行業的脈動、競爭及生態鏈有相當的經驗及了解;二,企業的領導人要有魅力接納、聚集並領導人才,這兩個條件是最重要的;至於第三項要件則是,企業要有擴展國際化業務的能力,在這份名單中,大部分企業都是國際性的客戶,但也有部分是只有國內的客戶。

事實上,在這份名單中,普訊創投的投資命中率相當高,總計投資了十餘家企業,包括達方、新漢、南亞電路板、威力盟、精材、福懋科技、誠致等公司。

另外,彭適辰也認為,IC設計業本輕利厚,是台灣競爭力的強項,但是像雷凌、曜鵬等公司目前都是單一產品,風險當然大一些,他倒認為像聯發科、立錡這種已跨越多項產品線的企業,未來市值的成長性才更值得期待。在這份名單中,漢鼎也投資了六家公司。

台股目前正處在多頭市場的攻擊發起線,這份名單提供了一個頗具參考價值的投資地圖,值得投資人仔細研讀,好好挑出未來能夠獲利十倍的股王候選人。

金融大海嘯將吞噬全球經濟?

新金融世界 2007.7.26
http://www.newfinancialworld.com/news.php?item.100.1

六月份,國際清算銀行(BIS)-央行中的央行—表示近幾年來的寬鬆貨幣政策,助長了危險的信用泡沫危機,其中令人憂心的包括新款信用工具的大量發行、家庭債務水準升高與全球貨幣體系的長期失衡,種種因素恐讓未來經濟可能陷入1930年代的大蕭條。國際清算銀行所提出的警告無疑是對當今的全球經濟局勢敲出一記警鐘。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奇於前一陣子對房市疲軟狀況,提出已趨於緩和的看法,用以穩定投資人信心。但近來房價直落,次級房貸風暴也席捲而來,違約率大幅提昇,造成投資人的重大虧損,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公司旗下的避險基金正因次級房貸瀕臨破產,成為風暴下的犧牲者。在柏南奇強調抑制通膨的前提下,升息的壓力將使房貸違約率與房地產市場更雪上加霜,美國經濟的地基開始鬆動,仍未見聯準會採取補救的行動。無論是在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或是1990年日本進入經濟空窗時期之前,皆因房市價格的暴跌,引發經濟危機。面對房地產泡沫化的效應,是否又會步入歷史的輪迴,使得經濟走進窠臼,受困其中而難以脫身。


另一方面,市場上對於避險基金和私募股權所帶來的高收益出現狂熱,全球併購金額在2007年4月時更創下歷史新高,納斯達克、道瓊指數等股市行情皆向上竄升,帶動市場呈現一片太過夢幻的榮景,高收益公司債出現異常的高報酬率和低違約率,投機的行為在市場上川流不息,許多公司藉由高度槓桿操作企圖尋求更大的獲利。但自從貝爾斯頓受到次級房貸的重擊後,連帶拉起了次級貸款風險警報,信用危機正蠢蠢欲動,高收益債連連下跌,融資成本逐漸提高,恐加速資產泡沫的破滅為目前最大的隱憂。

目前正值美國出遊旺季,亦即汽油消費的高峰期,國際原油價格已來到每桶70美元以上,國際能源總署七月發布一份中期石油市場報告,報告中預測全球石油需求持續超過供給,五年內全球將面臨供油吃緊的情況,再加上現今又為颶風季,對颶風季節的投機炒作,恐怕會進一步推高油價的上漲。原物料價格上漲所引發的通膨疑慮將使聯準會升息的機率大大增加,對整體經濟勢必又是一大打擊。

在危機四伏的此刻,持續推升的資產泡沫,可能將因任何一種投資風險而被瞬間爆破,「雞蛋不可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道理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希冀分散風險的投資策略,又該將雞蛋放在哪些籃子裡?如此複雜且重要的課題正是所有投資者所高度關心的,持續注意整體金融環境,並進行全球動態資產配置,方為上策。

2007年7月30日 星期一

外匯定存風險知多少?

新金融世界 2007.07.26
http://www.newfinancialworld.com/news.php?item.99.1

近幾年來,由於台幣定存利率持續偏低,平均約僅有2%的定存利率,為了提高投資報酬率,不少定存族開始將微薄利潤的台幣定存轉為高利率的外幣定存。高利率外幣除了美元,還包括南非幣、紐幣、澳幣、歐元與英鎊等,1年可以賺進4%以上的利息。相較於台幣1年只有2%的利率,外幣定存當然成為現下熱門理財投資工具之一。依據中央銀行的統計,2006年5月台灣的外幣存款已達一兆六千四百八十億元,顯示出外幣存款已成為普遍台灣人選擇投資理財的工具。

2006年,在國人最常買進的外幣商品中,表現最好的是英鎊,利差加上匯差1年報酬率可達17.4%;排名第2的是歐元,報酬率為13.25%;澳幣也有12.1%的獲利率。而近期熱門的外幣定存種類,仍然以歐元、英鎊、澳幣為主,台灣銀行公佈其利率分別為3.25%、4.3%、5.15%。這些貨幣持續被看好,是由於這些國家經濟表現亮眼,具有升息的前景。以歐元來說,不但歐洲區域經濟表現良好,且歐元已逐漸成為國際市場中的強勢貨幣,不少國家央行紛紛將外匯儲備由美元分散至歐元,歐元的聲勢因此持續看漲。


另外,在國際市場中紐幣和南非幣的流通率雖然相較於其他幣別為低,但也成為近來外幣定存的熱門選擇。因為南非幣的年息有高達5.9%的利率,而紐幣也有將近6%的高利率,所以更是成為近來銀行強力推薦的外幣定存目標首選。

雖然看來外幣定存獲利表現良好,但它還是有風險存在,其中最主要外匯定存風險就是匯率風險,由於匯率每天都在波動,因此在投資外匯時,必須觀察其貨幣是否具發展性,因此必須考量到當地的整體的經濟環境,舉例來說像南非幣雖然是高利率,但看得到吃不到,因為幣值波動大,所以當你換回新台幣時,就會讓匯兌損失吃掉了利息收入。

就目前國內外幣存款牌告利率,南非幣1年期5.9%最高,但看今年來台幣對南非幣的交叉換匯,南非幣跌幅卻最高,對台幣跌4.65%,雖然享受高利率,但扣除匯兌損失,投資南非幣的外幣大戶,今年只賺1.3%,加上換匯手續費或買賣價差,可能會連本金都會賠掉。

另外,就以目前打的火熱的中美貿易戰爭來說,由於雙方目前都隱藏著許多問題,也許在未來幣值會產生大幅的變動,因此對於想投資外幣定存的人,可能還需多多觀察,以免讓匯率風險吃掉自己的獲利,因此在投資之前需詳細瞭解投資主要幣別的整體經濟環境,及國與國之間的交叉匯率,且因匯率波動瞬息萬變,若長期持有可能會彌補不了匯差所帶來的損失,所以建議採取短期的動態調配最為恰當。

2007年7月29日 星期日

最好的理財就是要有「規劃」

udn理財會客室 - 交流天地
http://mag.udn.com/mag/m_forum/storypage.jsp?f_MAIN_ID=157&f_SUB_ID=1725&f_ART_ID=43214

(個人覺得寫得很好的一篇理財文章,不管你是不是富有,記帳與做好收支的規劃都非常重要)

2006/08/07
(網友水瓶熊投稿/台北市--七月徵文獲選文章)

對於理財規劃來說,「記帳」是一個重要的開始。所謂記帳不只是把每天買什麼東西,花了多少錢紀錄下來。更重要的是透過記帳的方式將所有個人或是家庭會需要的資金流入流出都要詳細說明與分配。

先以資金流入來說。每個人每個月領取的薪資基本上應該都算是固定,如果是業務性質的人,也可以透過估算的平均收入來計算每個月可能的收入狀況。當月收入如果高於平均值時,可以暫時把多出來的收入存放起來,好待業績收入不佳時能夠稍為彌補,絕對不能收入高時花大錢,然後沒收入時就吃泡麵維生。計算個人或是家裡有多少的收入,是理財規劃一開始最基本紀錄的第一步。

除了固定收入之外,其他額外的獎金收入或是投資收入等,都不應該算入固定收入內,最好是另外獨立成一基金,以供不同用途使用(例如購物基金)。


接著算計支出部分。凡事家裡所有可能的固定支出,像是估算的飲食費用、學費、交通費、育樂費、水電費等。最好都能夠拿捏清楚,並且將這些估計費用記錄在每個月的預算支出當中,然後計算出扣除絕對必要開支之後,家裡還能有多少結餘。

剩下的結餘,如果夠多。可以拿其中一小部份來做定期定額的投資或是付保險費用。剩餘的結餘部分,則是尋求安定的收益商品存放著以備不時之需可用。

當然每個月的收支可能超出預算也有可能短缺,而這就要靠記帳來控制。如果月初吃的太好,在月底時自己就該知道不能花太多的費用在飲食上。最要不得的就是認為這個月的透支可以先預支下個月的預算來填補。有了這樣的想法,很容易就會產生過多的花費。

如果是看電影、買衣服或是買價格較昂貴的商品時,就應該以攤提的方式來選時機購買。假如買一次昂貴的衣服,認為這個費用攤提在三個月內的話還能夠承擔,那麼買了之後,就必須告訴自己在三個月內,不能再有其他相同的花費。

假使買的商品費用真的有點高,例如昂貴的手機或是電腦,則適合採用存購物基金的方式來用。例如預計半年後想換個新電腦,那麼在先前自己就該每個月預存特定金額費用,好讓好讓到時候有足夠的資金來買。

相較於分期付款,個人是比較建議以自己存基金的方式比較恰當。雖然金額分攤的方式差不多,但是在分期付款的利誘下,很容易讓人以為自己的花費可以承受,然後在沒有足夠的考慮之下就買下商品。而透過存基金來買東西的方式,除了存下來的資金可以賺取利息之外,在存錢的過程當中,仍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思考是否真的該花這些錢來買某樣商品如果沒有特定想買的東西,每個家庭成員應該都有存個人購物基金的權利,好讓自己在想買某樣商品時能夠透過自己先前存下的基金,而不會影響當月份家庭的負擔

做理財規劃,最怕的就是挖東牆補西牆,或是心存僥倖預借下期的收入放在當期用。因為這樣的方式到時候會發現自己永遠補不完這些漏洞。反倒是針對不同的資金需求,都應該準備不同的基金來應付。這就是個人認為相當重要的「量入為出」觀念。

2007年7月28日 星期六

電子產業投資標的轉向

先探投資周刊 vol.1363, 26 May, 2006
許美玉

(雖然是去年的舊文章,不過有一些產業趨勢還是不變的,可以繼續參考與觀察)

VISTA延期PC式微

VISTA一再延後,已經衝擊PC市場,目前又傳出明年初也無法問世,不過微軟鄭重否認,認為二○○七年一至二月,都是可能上市的時間,因此上市目標時間仍訂在二○○七年初,不過不管何時推出,今年PC市場鐵定要過一個平淡的年,在這個現實考量下,投資方向可能轉向電子次產業,如電子化學、軟性電子、遊戲機等產業觀察。

PC市場表現平淡,PC相關產業目前仍舊處於產業低迷期,不過隨著新興區域興起,低價PC開始有市場了,這大概是PC產業成長另外一個動力所在,預計這個好的成長契機,出現時間應該是在明年,屆時加上VISTA上市,都可望刺激PC全面性的成長。

不過目前也出現另外一個看淡PC的聲音,超微(AMD)資深研究員Rod Fleck指出,雖然微軟(Microsoft)新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上市有利於PC產業推進消費者客廳或跨足消費性電子市場,但有其他問題仍待解決,所以其上市助益有限。

主要原因在於近年來包括惠普(HP)、思科(Cisco)、英特爾(Intel)、超微和微軟等,均積極研發產品以搶進消費者客廳,但是缺乏統一規格讓裝置能同時運作外,家庭網路系統科技亦尚不穩定,使得消費者興趣缺缺,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所以PC產業的雜音還真不少,在這狀況下,PC業者也開始朝向遊戲機PC發展,二○○五年全球PC遊戲營收約達六十一億美元,雖比不上遊樂器遊戲的一三四億美元營收,但是展望前景佳,而且遊戲PC走高單價路線,毛利較一般PC更為豐厚,因此吸引PC廠商積極搶進。

除遊戲機市場外,中長線也看好電子材料、軟性電子、LDE、TV零件、汽車電子、類比IC、環保材料、手機等產業,是PC之外值得留意的子產業。

電子化學材料嶄露頭角

台灣半導體、光電產業成熟,除相關零組件自主率不斷提昇外,電子級化學材料以及耗材關鍵材料產業也慢慢跟上,目前經營相當出色的莫過於中砂長興,且都已經打入一線大廠台積電,長興更與友達子公司康利投資成立 LCD製程用液態化學材料廠,未來主力產品是光阻劑和光學膜
長興目前在電子級產品上表現優異,半導體銅製程研磨液已經受到台積電等客戶肯定,近年來也積極投入TFT LCD相關電子化學材料的研發,包括光阻事業部專攻光阻材料和光學膜二大產品線,顯示器材料組則包括彩色光阻、顯影液、玻璃和製具洗劑和配向膜(PI)等產品。

其中光阻劑為彩色濾光片(CF)製程的關鍵材料之一,佔CF材料成本約二成的比例,而長興所生產的乾膜光阻劑,已超越日商成為全球最大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另外長興也投入光學膜的材料研發,未來以生產擴散膜為主。

除長興外,目前中砂在耗材材料上的表現更是出色,今年中砂的主要產品是鑽石碟與再生晶圓,目前中砂鑽石碟全球巿佔率排名第一(二三.四%),而再升晶圓目前是國內第一大,由於半導體製程線路愈來愈細,因此鑽石碟的耗損量快速提昇,目前主要客戶包括國內半導體大廠如台積電等,國外有三星、英特爾等大廠,在七○奈米部份,中砂領先3M開出鑽石碟,因此是一家國際性的公司,至於再生晶圓部分,由於多晶矽價格持續飆漲,使得再生晶圓需求大增。

而中砂後續成長重任的模造玻璃業務,也將於今年開始浮現,預估第二季開始小量出貨予韓系客戶,由於中砂的模造玻璃仍有多個規格在客戶端認證,且今年仍無法產生獲利貢獻,但手機相機走向高畫素,對鏡片需求提高已是趨勢。

軟性電子產業商機正開始

台灣除了半導體、光電兩兆雙星產業外,對於全球同步關注的軟性電子產業,也保持高度關注。根據市場調查公司預估,軟性電子產業將在未來幾年內大幅成長,預估二○一○年將有近百億美元商機。

展望全球軟電產業發展,目前技術團隊透過聯盟或合作,在材料、製程等方面追求突破,而新奇的應用也不斷大膽推出,SONY以電子書進入市場後,軟性電子的應用有如雨後春筍地竄出,除了價格標籤、海報、佈告欄等應用外,車用顯示裝置或可捲式螢幕等,也不斷展現開發者的創意。

目前台灣在軟電新興市場已有幾家廠商嶄露頭角,這還只是剛開始,未來二~三年,將是軟性電子產業的爆發期,而台灣廠商有許多可發揮的空間。

根據NanoMarkets預估,軟性電子產業產值到二○○九年為五八億美元,預估二○一○年市場開始起飛,將成長至九七億美元,預料二○一二年,軟性電子的產值更可望達二三五億美元。

光是軟性顯示面板(flexible display panel)一項,根據iSuppli預估,包括汽車及小尺寸的顯示應用推動,軟性顯示面板將由二○○六年的五百萬美元,成長到二○一三年的三.三九億美元,平均每年將成長八三.五%。

目前國內最積極的莫過於元太,元太經營利基產品如電子紙顯示器(EOD)相當積極,購併荷蘭飛利浦公司(Philips)電子紙顯示器事業後,手中已握有近二○家客戶,其中一~二家客戶的訂單已在三月起開始量產,並有Sony、大陸金科等推出e-book等的產品,SONY的電子書產品用顯示器模組即將在六月出貨,為讓電子紙顯示器有更好的發展性出現,元太也將在近期投資設立終端設計服務公司,協助客戶開發電子紙顯示器等相關產品,以及相關軟體與人機介面等開發,劉思誠也說,新公司成立後,除e-book外,也將開發如e-reader、e-price label等產品。

遊戲機市場成長空間大

以戴爾PC的平均價格(ASP)為八O七美元,但是高階遊戲PC單價最高可達五千美元,驚人的利潤讓業者搶進,預計今年遊戲PC出貨量可望達到一九O萬台,年增率約四五%。

遊戲機市場的不斷成長,對於系統組裝為主的台灣廠商而言自然助益頗大,由於DELL與HP向來與台灣廠商關係佳,因此可望擴大代工領域,遊戲機PC成長對台灣廠商而言是相當正面的訊息。
至於家用遊戲機市場持續蓬勃發展,由於兩大陣營微軟及新力大張旗鼓發表新產品,新力即使時間比微軟晚了三季以上,不過新力家用遊戲機市場佔有率高,仍有玩家殷殷期待。

去年全球三大遊戲機業者Sony、微軟與任天堂(Nintendo),全球市佔分別為六四%、一六%以及一三%,即使微軟力爭上游,但與SONY仍有相當大的差距,不過這一次PS3延後時間過長,微軟的市場佔有將呈現持續攀升的現象。

為了迎戰在今年在十一月推出的PS3,微軟將繼續調降Xbox 360價格,PS3搭配二OGB硬碟者價格為四九九美元,而微軟目前最高價位的Xbox 360價格為三九九美元,價差高達一百美元且持續降價中。

根據市場調查指出,微軟次世代遊樂器Xbox 360在日本以外,市場將賣得比Sony的PS3還要好,相較於PS3,Xbox 360遊戲軟體絲毫不遜色,且主機價格又較低,由於Xbox 360熱賣所賜,微軟Xbox部門可望在二○○七年三月前由虧轉盈,微軟預期遊戲主機Xbox 360將在二○○六年十一月底前,銷量可望上攀一千萬台。

另外微軟將趕在印度最大節慶燈火節(Diwali;Festival of Lights,今年十月二十日)前在印度推出次世代遊樂器Xbox 360,微軟預定在印度主要大城市設立一千二百個零售據點,根據微軟印度分公司估計,印度的玩家約有一六○萬人。

Sony次世代夢幻遊戲機代表力作PS3大軍,預計於今年十一月中旬正式報到,雖然初期內部訂下六百萬台銷售目標,不過,受限於藍光(Blu-ray Disc;BD)光碟機單價過高的影響,導致PS3成本無法有效壓低,市場對於Sony PS3銷售普遍存有疑慮。

以往PS2、Xbox與Xbox360等銷售經驗來看,五百美元絕對是家用遊戲機的一個進入門檻價格,因此,PS3即使高於微軟的Xbox360,還是低於五百美元且定在四九九美元,但這個價格也高於Xbox360一百美元,且Xbox360還有降價空間,加上初期藍光影片仍有限的情況下,Sony PS3寄望由加入BD光碟機強調其未來相容性,藉以拉抬聲勢的效果,恐將不如預期。

因此Sony要等十一月中旬才會正式推出新產品,所以今年遊戲機市場恐怕又是微軟的天下,對Xbox360代工的台灣廠商都相當有利,包括組裝廠商正崴緯創、連接線廠松普、PCB廠育富、IC設計的松瀚,以及封裝基板廠商全懋、測試股的京元電等等,都是Xbox360受惠股

專家看台股逼近萬點的操盤心法

搜尋漲速最快的明日之星
今周刊 第552期 撰文:陳進郎

本文是股市高手陳進郎的操盤心法,他提醒投資人不要在這個指數一路逼近萬點行情時,模糊了自己的投資焦點,並從總數五十幾個的次類股中,針對線形較好的,逐一從其中成員的走勢圖中,鎖定漲速最快的三種股票,值得投資人參考學習。

隨著指數逼近萬點,別人問我的問題,也從之前的「指數會不會上萬點」,變成了「指數會不會突破一二六八二點」。我總是回答:「你與其關注指數會不會創歷史新高,不如關注哪些股票會創歷史新高;你與其等待手上的股票創新高,不如轉進那些即將創新高的股票。」一二六八二點只是個歷史刻度,能不能突破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賺到錢。

多頭操作心態 捨牛皮股 買進漲速快個股

投機客碰到多頭行情,就像職業球員進入季後賽,如果缺乏飢餓感,那可能是入錯行了。打例行賽講求穩定性和節奏感,打季後賽除了這二項,更需要爆發力,投機客的爆發力就是搶錢的功力。我在股市的季後賽經驗告訴我,此時我必須牢記台灣話所說的「敢的人拿去吃」,用「漲久不如漲快」作為選股的原則,而不是抱著牛皮股等待風水輪流轉,因為該大賺時,少賺就是賠


在近期指數急漲一千點的前後,除了少數受惠於政策作多的類股,股市的內涵大致上沒有太大改變,差別在於整個市場的心態改變了。在每一次的多頭行情中,我們總是發現,題材和籌碼的因素比本益比的高低重要,各路資金競相追逐最具題材的股票,最會上漲的股票很多都是高本益比但未來有想像空間的公司,就像這一波太陽能產業的「三晶」。

因此,除了基本分析,我們還需要技術分析,加上一些想像力,訓練自己也敢追進別人認為股價不合理但裡頭大有文章的股票。

沒有人可以確定一家公司的股票值多少錢,但股價雖沒有「絕對的」價格,卻有「相對的」價格,「相對的」價格來自於以下二種比較的基準。第一種是,人們常把過去一段時間看到的價格或自己的買進成本(賣出價位)視為正常,一旦目前的價位偏離了正常的水準,就會有「貴」或「便宜」的感覺;第二種是,和別的股票相比,某支股票就顯得「貴」或「便宜」。

當明顯的漲勢形成,如果我們用過去的基準而認為目前的價位偏高,那一定不敢追高,而且會輕易結束部位,此時,「有沒有比價空間」才是正確的選股之道。就像農林拉大了資產股的比價空間,伍豐拉大了博弈股的比價空間。我們可能沒買到農林或伍豐這些領頭羊,但可以退而求其次,買進比價上漲的股票。

多頭選股原則 挑三類股票具「漲」相個股

我每天盤後做功課時,除了看最新資訊和手上每支股票的走勢,還看大盤走勢圖、類股走勢圖和次類股走勢圖。我從總數五十幾個的次類股中,針對線形較好的,逐一從其中成員的走勢圖中選股。我鎖定以下三種股票,尋找漲速最快的明日之星。

一、創新高的股票:「創歷史新高」意味上檔沒有套牢籌碼,走勢當然海闊天空。但是,這種股票為數不多,我們還可以從創近期新高的股票中找機會。同樣是剛突破前一波高點的個股,如果其他條件類似,那麼個股目前價位距上檔重量級反壓越遠,和上檔反壓間的累計成交量相對於日均量越小,則漲速可能越快。

對一家面臨前波高點反壓、盤中走勢相對強勁的股票,我習慣在逼近反壓時酌量介入,等突破後的第一時間積極加碼。原則上,越早領先創同期新高,量能沒有擴增太快的個股,漲勢越值得期待。萬一該股該強不強,站不穩前波高點,我也會考慮要不要減碼。

二、盤中最強的股票:我認為投機客最重要的事,就是利用市場的缺乏效率,來提升自己賺錢的效率。市場最缺乏效率的一點就是存在漲跌停板的限制。股價漲停板叫進常表示買盤尚未宣洩完畢,漲勢欲罷不能。我看盤時會例行性地巡視個股漲跌幅排名,尤其關注那些即將漲停的股票。

原則上,我寧可等股價即將突破新高才積極介入,但如果該股挾著漲停的氣勢,逼近前波高點,我會迫不及待地進場,因為往往隔天一開盤,股價就創新高,而且賣盤惜售。萬一該檔股票漲停無法叫進,我會考慮要不要軋平一些,但我通常不會做這麼短。

三、出現即時利多的股票:市場之所以缺乏效率,不只是因為漲跌停板等限制,還包括掌握內幕消息的人士,不能正確預測該消息對股價的影響。他們或許對個別公司的基本面很靈通,卻不知道整個市場的多空態勢,不知道市場將如何看待他們所掌控的題材。因此,剛宣布的消息可能利多出盡,但也可能還具有剩餘價值,這需要經驗來加以判斷。

對於即時利多很吸引人的股票,如果它的線形強勢,而且大盤的重心移向該類股,我常搶著追高。如果它之前已經漲了一段,我會自我安慰「我換掉的股票也已經漲了不少」;如果我要用更高價追進一支不久前才賣掉的股票,我會把它視為不同的股票。這樣才不會因為猶豫,而錯過了上漲列車。

多頭操盤心法買基本、技術和盤面強股票

我覺得每位投資人,尤其是散戶,都應該依照開盤前做功課的結論,在開盤前把該掛的股票先掛一部分,等開盤後再修正。因為法人進出量大,即使是利多尚未完全反映的個股,他們剛開盤不容易一下子買太多,特別是對那些流動性較低的股票,所以股價經常開平高後走高,在開盤前買進還可以賺差價,這也是利用市場的缺乏效率來賺錢的方式;而且,對於利多強烈的個股,如果開盤前用漲停價敲進,通常都還買得到。

綜合以上三點,投資人最理想的選擇,就是買進出乎預期的利多股、將創新高的股票、即將漲停的股票,也就是買進基本面、技術面和盤面最強的股票。至少,買進的對象也要具備其中一兩項條件。但如果個股走勢強勁,卻沒有基本面做靠山,我們大概也不敢買太多。

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全程看盤,否則等盤後找到符合設定條件的目標,隔天可能買不到或買不下去了;而且,對於持股比率愈高的人,看盤可以讓我們貼著行情走,愈能增加我們的安全感和警覺性,這樣即使手上的飆股漲停打開了,也可以及時應對。

依資金流向和技術分析決定大盤多空和個股進出時機,除了依大盤的多空決定持股比率,也依整體獲利的升降而增減持股的水位多頭行情時,我把本金和融資額度用滿後,借由換股操作,讓實現的獲利可以做更大額度的融資。我還習慣在開盤前大量掛進看好的股票,在接近尾盤時減碼弱勢股,搶點差價,順利調整持股

多頭末期操作建議頭部確立後反彈 大幅減碼

對於不斷創新高的股票,我不預設立場,抱著「我要看看它們會漲到哪裡」的好奇心,除非能找到更會漲的目標,通常我不會賣掉上漲中的股票;或者直到它們露出疲態時,比如持續出大量,上升角度趨緩、留下長上影線、融資使用率太高等,或進一步跌破短線底部時,我會更積極地換股。我也知道多頭市場終有結束的一天,但不會急著想去抓住指數的頭部,我等頭部確立後的反彈波才大幅減碼

常有人問我:「漲這麼多了,還能追嗎?」我回答:「遲到總比不到好,但在還沒進入情況前,不要買太多;而且,不能抱著一買就要賺的心態,這樣的人不適合做股票。」對剛進場的人,只要保留住來日的購買力,即使碰到大盤全面回檔,可以在回檔中決定是否先買進一些相對抗跌股,然後伺機買進率先突破前波高點的股票。萬一大盤在這裡作頭,賠的錢就當作是繳學費。

投機客的神聖使命,就是借由換股操作,替市場創造流動性,而市場也會給予回饋。尤其是資金不多的投資人,更可以靈活換股,創造驚人的報酬率。剛學習換股操作,我們難免會計較這樣做反而少賺了多少錢,等到越磨越利,隨著很多種股票的來來去去,我們也無從計算換股操作是不是賺得比較多,只知道資金正快速累積中。

在政府作多的今天,應該不至於像中國政府提高證交稅壓抑股市。面對如此波瀾壯闊的大行情,我們應該掌握這樣的機會來訓練身手,邊賺錢,邊學會換股操作,這樣即使有一天市場低迷,我們仍然抓得住某些股票的大行情。

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跟著母親、舅舅 作「超級寓公」

投資房市 吳育明月賺60萬
理財周刊 360 期 特別企劃

現年31歲的吳育明,三不五時就找房仲業者聊天,或向身邊的好友探聽,一聽到合適條件的房屋,馬上跟去看;他已賺到幾十間北部的房子,不負房仲業給他的封號──「超級寓公」。

文.林雅惠 攝影.彭聿莎
吳育明,一個31歲的單身男子,在北部擁有幾十間房子,每月光靠房地產買賣,平均能賺至少新台幣60萬元!身價上億元的他,持續在全台灣尋找房地產投資標的,希望有機會成為台灣的「唐納.川普」。

除此之外,他三不五時就找房仲業者聊天,或者向身邊的好友探聽,一聽到合適條件的房屋,他馬上跟去看;勤勞的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北部任何一個房仲業者都認得吳育明,而且還給了他一個封號──「超級寓公」。

◎平均報酬率10%

這位「超級寓公」果然名不虛傳,最快可在3星期內就脫手一個標的,最高1月可以賺數百萬元,每個標的的買賣平均報酬率10%,這位後起之秀,令人刮目相看。

買房子的要件之一,就是要低於市價,這樣價差才會高。」吳育明強調。在尋找標的之前,就是要先鎖定區域;他舉例,開封街、天津街一帶,靠近台北車站,來往的通勤族很多,租屋需求高,加上這個區域的房子老舊,房價比台北車站前忠孝西路一帶低,值得布局。

2002年,台股從6千多點下殺到4千點,資金紛紛撤出,股市房市一片低迷,吳育明卻選在這個時候大膽進場。以他在天水路買的100多坪房子為例,2002年以每坪11萬元買下,不到一個月,以每坪13萬元脫手,現賺200多萬元;同年,他在伊通街,以總價400萬元買下一間30坪家庭式住房,花幾十萬元裝潢後,就用月租3萬元出租;3年後,再以550萬元賣掉。價差加上租金,足足賺了200多萬元。


「能有這樣的成績,都得靠我媽媽,還有舅舅的支持。」吳育明說,他們都有30多年的房地產經驗,要不是有媽媽及舅舅在一旁提攜、隨時給予建議與評估,就不會有今天的他。媽媽給他的影響尤其深遠。

◎遭逢家變 立志賺大錢

吳育明的父親在他國一時就因心肌梗塞過世,留下媽媽獨力扶養3個孩子;身為老么的吳育明,在青春期就遭逢家庭劇變,心裡感受尤為深刻,加上母親經營的洋酒買賣生意被人倒帳,瞬間背負數千萬元的債務,隨時都有債主上門要錢;最後,房子被拍賣,一家人差點流落街頭,吳育明從那時起,就對「錢」格外渴望。

「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賺大錢,讓媽媽過好日子。」吳育明大學畢業後這樣告訴自己。後來,母親與舅舅找他一起經營房地產事業,吳育明於是一頭鑽進房地產事業。

剛開始,吳育明什麼都不懂,每天跟著媽媽還有舅舅看房子,一天至少看3個建物;看房子時,3人各司其職,舅舅負責炒熱氣氛,拉近彼此距離;媽媽則是扮黑臉,東挑西挑砍房價;吳育明則扮演理性分析的角色,譬如以附近房屋市價較低或是房屋貸款成數不夠高為由,要求屋主降價

「我們3人之中,媽媽最會殺價。」吳育明說,他們曾在台北縣看中一個熟人介紹的100多坪房子,預計買下之後要規畫成15間房,轉租出去;第一次接觸時,屋主只願用每坪5萬的價格賣出,吳育明以「貸款不好貸」為理由,成功把每坪的價格降到4萬元。吳育明原以為這樣就可以邀功,沒想到媽媽還是認為太貴,「我覺得熟人價格應該可以再低,」吳媽媽說;於是她到建物附近找鄰居聊天,打聽屋主的喜好,再跟屋主約見面,投其所好,談屋主有興趣的話題,這麼「搏感情」下來,每坪價格又降到3.5萬;與原始價格相比,等於少付100多萬元!

媽媽、舅舅和吳育明,這「黃金鐵三角」組合,讓他們在成立公司的第3個月,就賺到第一個100萬元;到了第6年,還清數千萬元的債務,直到現在,已經累積上億元資產。

最被他們津津樂道的個案,就是鶯歌建國路一處150坪的建案。當初,某仲介放消息給他們,問他們有沒有意願買,3人到現場後,都認同當地是熱鬧地段,房價還有上漲空間;而且是一樓,格局方正,非常適合經營店面。還沒有跟房東簽約前,舅舅便先尋覓是否有銀行願意承租,結果合庫答應要租,他們就用4500萬的價格買下,以每月27.5萬元的價錢租給合庫;不到1年,房價就上漲到6200萬元。

平常就要養一些值得信賴的房屋仲介員,這樣,他們一有好標的,就會第一個通知你。」吳育明說。

◎家庭會議 化解歧見

當然,「黃金鐵三角」也有意見不同的時候。曾經,舅舅想買三峽一塊2800坪的農地;依規定,必須現金交易,當時需要5千萬元;現金不夠的舅舅,希望吳育明賣股票籌資;當天,他們召開緊急的家庭會議,溝通了幾個小時,最後是吳媽媽出面,決定說服吳育明賣股。

現在,吳育明非常認同舅舅當時的想法;因為,他看好2008年以後日本人來台灣做「Long Stay」(長期居住)的需求,屆時會需要類似「休閒度假村」的區域;因此,規畫三峽的農地,也可以開發成類似的概念,迎合市場需求,再賺一筆。

痛苦指數漲停板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特稿】 2007.07.20 03:24 pm

漲!漲!漲!上半年以來,從原油、麵粉、小麥、玉米、黃豆到紙漿等國際原物料和大宗物資不斷攀漲,帶動起油價、鮮乳、奶粉、衛生紙和豬肉等民生物資也跟著調漲,唯獨老百姓的薪水沒有漲,辛苦賺來的錢卻全被「漲價」給吃掉了,但政府卻漠視以對,對檢討浮動油價機制、成立物價會報等呼聲全無反應,對物價飆漲呈現「冷感」,讓老百姓的痛苦指數連連「漲停」,政府卻始終不願面對大眾荷包縮水的真相,更別提有效的解決之道。

最近有一則笑話說,每天睜開眼睛,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民生物資,沒有一件不喊漲,漲得令台灣老百姓頭疼,但如果連「普拿疼」也漲,那真的讓人頭更痛了。

這則笑話說盡了台灣老百姓的心聲,人民的痛苦指數和坑坑洞洞的馬路沒有兩樣,放眼望去,從大都會到窮鄉僻壤,到處都是,永遠是挖了又補,補了又挖。


當民眾在面對「非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國際原物料飆漲時,以為政府會像是那顆強而有力的「普拿疼」一般,吃了一定能止痛,就算無法完全根治,至少還是願意相信它的止痛功能,但一心拚選舉政治人物,卻要民眾相信咬牙忍一忍,好日子就會回來,對物價上揚造成民眾沈重的生活壓力,完全視而不見,只對股價狂熱、對房價支持。

如今,「普拿疼」也真的傳出將要漲價訊息了!真是諷刺!

台灣明顯已進入M型社會,呈現出「一個台灣、兩個世界」,在「M」字型的左邊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卻有近八成的人口屬於M字型左邊,淪為中低收入階層,他們面對社會的失業率和持續上揚的物價,在收入永遠跟不上物價的時代,這群民眾可說是近貧 (near poor)加上心貧(heart poor),他們努力工作,但領到的微薄薪水,卻永遠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他們想跳脫M字型左邊,往右邊靠攏,卻發現他們幾乎得19年不吃不喝,才能在台北市買得起一層樓。

如果把場景拉到傍晚過後的台北101大樓,行經此地的民眾不妨抬頭望,會看到台北101大樓外觀清楚的打上了「-VERSACE」字樣,這幾個字的意義是什麼,它代表著國際知名品牌VERSACE在全亞洲的第一個高級訂製服據點就在此,選擇進駐台北,全因為看好台灣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能力,光是一件VER-SACE高級訂製晚裝,至少約需80萬台幣起跳,但消費得起的顧客卻大有人在,這說明了台灣已走向「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階段,只是能消費得起的人必竟是少數,多數領微薄薪水的上班族,他們只渴望政府能提出強而有力的解決之道,不要再喊出宛如美麗華服一樣的高貴口號,那根本無法消除老百姓面對物價上揚的沈重生活壓力,只會讓痛苦指數和物價一樣持續飆升。

2007年7月26日 星期四

灌輸專業知識 不如先培養風險意識

從小教孩子投資 有那麼急嗎?
理財周刊 360 期

在大陸的一個小村莊裡 ,有2個青年一同開山,一個把石塊砸成石子運到路邊,賣給建房子的人;另一個直接把石塊運到碼頭,賣給杭州的花鳥商人。因為這裡的石頭總是奇形怪狀,他認為賣重量不如賣樣子。不久之後,他成為村中第一個蓋起瓦房的人。

後來當局規定不許開山,只許種樹,於是這兒成了果園。每到秋天,滿山遍野的鴨梨招來八方客商,當地人又把堆積如山的鴨梨成筐成筐地運往北京和上海,然後再發往韓國和日本。就在村上的人為鴨梨帶來的小康日子歡呼雀躍時,青年卻開始種起柳樹。因為他發現,來這裡的客商不愁挑不到好鴨梨,只愁買不到盛鴨梨的筐。5年後,他成第一個在城裡買田的人。

再後來,一條鐵路貫穿南北,這裡的人上車後,可以北到北京,南抵九龍。小村對外開放,果農也由單一的賣水果開始涉及果品加工及市場開發。就在一些人開始集資辦廠的時候,青年卻在當地砌了一面3公尺高的長牆。坐車經過這裡的人,在欣賞盛開的梨花時,都會突然看到4個大字:可口可樂。青年憑藉這面牆,每年有10萬元的額外收入。

投資能否賺錢,並不在於有無特別金融工具,或者比別人早一步學習了專業投資知識,其成功的關鍵,往往則是個人對周遭事物敏銳觀察、挖掘商機的眼光,就像前段故事中的大陸青年,別人秤重賣石頭時,他則是賣石頭的形狀,別人都在賣鴨梨時,他則改賣筐子,別人在集資蓋廠房時,他則砌牆賣廣告,這些成功的投資結果並無特殊工具手法,所憑藉只是早人一步的眼光。

同樣的觀念用在股票投資上,也是殊途同歸的道理,股票市場上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這就是告訴你,倘若你沒有早人一步判斷買賣股票的能力,只是一窩蜂跟隨人家做投資時,最後的結果只是住進套房裡。

身為股票投資的大人們,試問自己在股海 ,有幾次能夠超越別人而賺到大錢呢?倘若到目前為止,你的答案是否定的話,那麼在孩子的理財教育中,教導孩子如何懂股票及其他金融工具做投資,是否有揠苗助長的意味?除非你的孩子是天才,否則並無太大助益。

當然瞭解投資並不是件壞事,但是瑞泰人壽總經理包道霖說過:「教小孩理財,從風險開始」,我們在積極教小孩投資這件事時,是否應先從風險的認知開始,據包道霖本身所提道:「我家的小孩永遠知道沒有戴安全帽,不可以騎車」,也就是惟有懂得風險後,才能講投資。倘若你的小孩,在刷卡前,能聯想到,未來還不出錢來怎麼辦?買了超過本身負擔得起的奢侈品後,就會考慮到下次領錢前還有無生活費吃三餐時?那你還擔心他會亂花錢,變成卡奴嗎?

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應標。正在法國旅行的一位猶太人聽說後,立即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後,未提任何條件,當場就簽了字。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對他這一愚蠢舉動暗自發笑。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規定,弄不好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

就在一些人要看這個猶太人的笑話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成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後,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像身上掃下的灰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

在以上故事中,猶太人即使投資垃圾,也能賺大錢,說明投資標的本身並不重要,而是你有無眼光看出其中的價值,所以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不要急於灌輸孩子許多專業投資知識,反而,就讓他從「騎腳踏車一定要戴安全帽」的風險意識養成及鼓勵創意等生活教育做起吧!

全球央行的共同敵人-通貨膨脹

新金融世界 2007.7.19
http://www.newfinancialworld.com/news.php?item.97.1

農業價格上漲帶動商品價格,增加全球通膨壓力

國際糧食價格上漲,使得許多國家深受其害,高漲的通貨膨脹促使央行調高利率。例如以俄羅斯而言,今年六月小麥價格漲幅高達10%,連帶麵粉與麵包價格隨之上漲,聖彼得堡經濟發展及工業貿易政策委員會估計,今年年底前麵包價格將上漲20%,由於麵包是所有家庭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市政府甚至著手研議發行「麵包配給券」。

此外,其他開發中國家因為經濟成長不斷攀升同樣刺激糧食需求,尤其以肉類與乳製品等加值項目為最,例如台灣鮮奶價格將於八月幾乎所有品牌會上調,漲幅至少10%。

另一方面,替代性能源的發展導致農產品市場面臨結構性的轉變,如利用大豆作為生質柴油的原料、甘蔗與玉米用來生產乙醇等;同時,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報告也指出,生質燃料將對農業部門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此等轉變將影響未來長期農產品的價格。同時,美國農業部的報告顯示,以消耗量天數來看,全球穀物之庫存量目前處於30年來的低點。

國際能源總署史上最黑暗的能源報告

國際能源總署七月發布一份中期石油市場報告,報告中預測全球石油需求持續超過供給,五年內全球將面臨供油吃緊,屆時油價會出現破紀錄的新高。此外,從2007年到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每年將上升2.2%,到2012年全球每年將消耗石油9580萬桶,遠多於2007年的8610萬桶,這份報告的內容被金融市場喻為有史以來最為黑暗的能源報告。

目前正值美國出遊旺季,亦即汽油消費的高峰期,美國能源部公布的油品庫存數據顯示,截至6月29日美國汽油商業庫存增加180萬桶,至2.044億桶,卻仍比去年同期大約低4.7%,面對國際能源價格已經突破每桶70美元的情況下,市場對美國汽油供應前景的擔憂,加上對颶風季節的投機炒作,恐怕會進一步推高油價的上漲。其實頻創新高的油價已經開始發酵,例如台灣中油宣布,將自7月18日零時起,汽、柴油批售價格每公升調漲0.4元,而台塑石化也宣布同日凌晨2點起跟進。

股市大漲推升的財富效應

自911恐怖攻擊事件後,金融市場對美國的經濟信心同時遭到摧毀,促使大量資金流向新興市場,相繼帶動許多新興國家的股市大漲,造就一批新富階級。以中國股市而言,中國上海證交所綜合指數2006年漲幅達126%,2007年至六月底為止上漲41%,股民的瘋狂追漲甚至高歌死了都不賣。

中國股市大漲的效應同時增加奢華名品的需求,從全球豪華汽車製造商之ㄧ的BMW所公佈的報告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在中國銷售量暴增38%為2萬3667輛,尤其是中國製的5系列轎車,銷售增加36%達2萬2891輛。

目前全球央行進入緊鑼密鼓的升息行列,紐西蘭利率8%為工業國家之首,因第二季消費者物價的攀升,市場預期下週紐西蘭央行將升息一碼至8.25%。英國利率也來到5.75%,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壓力,同樣助長英國加息的機會。此外,糧食商品價格出現10年來最快增幅,也促使墨西哥、智利與南非等國調高利率。面對龐大的通膨壓力,考驗著各國央行權衡經濟成長與通貨膨脹之間的智慧。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菜籃族媽媽 比分析師兒子還強

張碧珠張智誠 聯手闖蕩股海
理財周刊 360 期

兒子張智誠從個股的基本面、籌碼面和消息面,賺取波段的差價,母親張碧珠追求「今日股、今日沖」的快板精神,持股不過夜,一快一慢,譜成母子富貴成雙的合奏樂章。

文.許立佳 攝影.賴建宏

送走了端節粽葉香,家人小聚的節日告一段落,返鄉的遊子也紛紛回到工作崗位。從台中返回台北的倫元投顧經裡張智誠,在車上不斷想著:就從7月起,30歲的他將正式成為股市分析師,完成媽媽的期望。身為家中長子,倫元投顧經理張智誠心中湧起踏實的感覺。

早在張智誠念大學的時候,張碧珠資助他50萬元投資台股,讓他感受投資的樂趣,從此種下喜愛投資的秧苗。一路走到現在,他們這對母子檔永遠都有1300多個話題,就是台股這些上市櫃廠商。

但是,這對熱愛台股的母子檔,雖然共同高唱台股進行曲,走的卻是不同調:張智誠從個股的基本面、籌碼面和消息面,賺取波段的差價,嚴格說來談不上長期投資,但是比起母親,張智誠相對持股較久,走的是慢板;張碧珠追求「今日股、今日沖」的快板精神,持股不過夜;偶爾持股一周,已經是她的極限了。

這一快一慢的合奏樂章,譜成張碧珠母子富貴成雙的最佳歌曲。但是,在3年前,張智誠才真正認識到他的母親是如何縱橫股海的……。

◎因為投資 重新認識母親

2004年總統大選後,兩顆子彈事件讓大選的結果爆發重大爭議,而連宋陣營也提出「選舉無效」與「當選無效」之訴。當時,國內有許多家庭因為藍綠政治立場不同而反目,因選後的爭議繼續延燒,甚至兄弟姊妹互不交談、夫妻協議離婚等誇張事件。政治,讓有些家人因而疏離;而投資,卻讓張智誠重新認識他的母親。

當年的4月,張智誠跟著好友到日盛證券的高雄分行上班,開啟他的營業員生涯。在他第一天上班前,他跟母親說,他到職後就會幫她開個戶,可以跟助理下單。當母親的,沒有不支持兒子業績的道理,張碧珠於是就在日盛開戶。此時,張智誠仍然以為母親就是一般散戶,偶爾買個幾張過癮而已。

張碧珠開戶的第一天,就拚命地下單,當天台股到5255點,張碧珠看到營建股動起來,開始加碼挺進,從營建股的興富發、皇翔等,幾乎都買了,接著,鋼鐵股也接著一檔一檔的買。還在跟客戶接單的張智誠,突然見到助理衝過來跟他報告:令堂的融資額度已經不夠用了!

還在看盤、講電話的張智誠傻了眼,趕緊協助母親再提高融資額度。收盤後他才知道母親把當天融資的股票都一一賣出,賺了一些錢;這時候,全辦公室的同事眼光都朝向他,主管也忍不住想問:究竟張智誠的媽媽是何方神聖?

張智誠迅速檢閱張碧珠剛剛加碼的股票,當天營建股和鋼鐵股表現不錯,光在一個交易日就交易了十幾檔,幾乎全部當沖,扣去手續費仍淨賺不少。望著母親的交易紀錄,他納悶著:剛剛那樣呼風喚雨的人,就是那個養育他30年的母親?

◎50萬融資 交易千萬元

她不過是一個菜籃族,不是嗎?張智誠發現他錯了,原來當時已經退休近2年的張碧珠,全心投入股海,投資功力已經跟過去大不相同,忙於工作的張智誠卻沒有注意到。於是,接下來的幾天,他開始觀察母親的交易狀況。

「我在退休這幾年,全心全意投資股票市場,真正比較『進入狀況』,可以說是從張智誠當營業員,從他那邊下單開始。」張碧珠回憶起這幾年的投資,頗有心得的說,「台股瞬息萬變,都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例如『兩國論』、『兩顆子彈』、『南亞海嘯』等,我沒有耐心去等待明天美夢成真,也不願抱著股票,擔心得惡夢連連,所以,能夠在短線上賺一些,我就很高興了。」

這道理,張智誠懂,但不懂的是,母親僅用50萬元的現金玩融資,可是一天來回買賣的交易額卻曾高達數千萬元。這氣魄他見過,比較像是主力炒作市場的氣勢,但怎麼可能會是自己的母親?

「我不貪心,只要能夠賺到一塊半以上的股票,扣掉手續費,我就有賺頭了。」張碧珠簡單說出自己的操作心法,還揶揄自己的先生,「像他,老是想說某支股票會漲,結果還不是都賠錢。就是太貪心嘛。」

她指出,自己投資股票的時候,會鎖定高價股差價要賺1萬元以上,股價在100元以下,她只要有一塊半的差價,就會進行買賣,因為低價股她多會買5張以上,整個算起來大約是5000~6000元的獲利,扣去手續費等成本,仍然有不錯的回收。

而在選擇標的時,張碧珠盡量挑「台灣50」的股票,理由是這都是比較「容易沖掉」的股票;自稱「沒耐性長抱」的張碧珠,對於像中鋼、台塑這些股價波動小的績優股,就很少成為她買賣的標的。然而,她有時候會保留一兩張,準備在隔日「買黑賣紅」。

◎只憑電視牆 就知道怎麼做

她解釋,做得順的時候,一天可以賺個幾萬元,就算不順利,頂多賠個1千多元;平均下來,每天當沖好幾檔、賺個幾千元,等於幫自己「賺了百萬年薪」。

看看她身邊一樣從國小老師退休的同事,尋找事業第二春的方式,頂多在安親班兼個課,沒有一個像她這樣「事業有成」的。

張智誠為了想要更清楚母親投資的狀態,還特別請了一天假,從高雄返回台中。他貼身跟隨母親到證券公司一整天,就是為了目睹他媽媽的「真面目」。

早上,張碧珠7點多起床,扭開電視一邊化妝打扮,聽聽今晨世界各股市行情的表現,為今天將如何布局定個調。接著,她為自己泡了一壺茶,帶去號子慢慢喝;還不到9點開盤的時候,她會先去拿一疊交易單,把該填好的資料先填好,待想要買賣的標的就可以迅速反應,搶到自己要的價格。

她習慣坐定面對電視牆的右側,那裡是鋼鐵股、電子股、營建股集中的區塊;至於她左手邊的水泥等類股她較沒有興趣。一開盤,她先看原先要布局的強勢股族群是否開始一一翻紅,一見情況正好,領頭羊漲停,她就趕快買下,如果只有漲半支,她不會去接,伺機而動。

如果趨勢對了,她眼睛不離螢幕,一直喊進,在整個號子裡,大家悠閒的看盤,就只有他媽媽像隻蜜蜂跑來跑去,忙不迭的遞交易單。只憑紅紅綠綠的電視牆,就知道怎麼做多。

在一旁觀察的張智誠看到這一幕,發現他真的被母親打敗了,他念到研究所,鑽研各種軟體程式,還不及媽媽和電視牆。

從那一刻起,他們母子兩人開始正式討論台股的投資;但是,母子畢竟是母子,大部分都是情緒上的對話。張碧珠大賺,搖身變成「張愛買」,就會拚命加菜,尤其是張智誠最愛吃生魚片,看到張家今晚多了這道菜色,就知道張碧珠今天賺多了;反之,張智誠勸說時機不對,不要再做多了,飯桌上就會杯盤飛濺……。

◎一長一短 母子互別苗頭

現在的他們在投資股票上互相合作,卻仍保有各自的投資風格。舉例來說,從5月8日到6月21日一個半月以來,張智誠不過操作10檔股票,他也不忘向母親推薦,然而10檔差不多是張碧珠一天操作的檔數,甚至更多;然而,在投資金額上,張智誠抓200萬元的籌碼去運作,而張碧珠依然以50萬元的現金做融資買賣,而她身邊會保留40~50萬元的籌碼。至於投資工具來說,張智誠目前正準備買下升級的分析軟體,幫助自己可以更準確地找尋買賣點;至於張碧珠,已經不再去號子,而是在家裡手持兒子送的神乎奇機進行網路下單,她佩帶著耳機跟兒子保持手機網內互打,隨時找點買賣。

這對母子,他們一位作短線操作,一位賺波段,而投報率也互別苗頭。舉例來說,從5月8日到6月21日,張智誠持有股票為:聯發科、力成、達威、迅杰、友華、仕欽、廣明、華晶科、宣昶、捷波,整體的投報率約略是21.55%。若以差價而言,斬獲最高的是聯發科,從5月8日的480元買入,到6月1日以532元賣出,差價高達52元;而以投報率來看,達威這一檔居冠,從5月11日17.6元買進,6月20日26.5元賣出,投報率高達50.57%。

就聯發科來說,張碧珠在這一個半月一共交易8次,也就是進出4次,實現獲利的差價共賺到11.5元、11.5元、10元、-2元,雖然差價賺得31元,比起兒子的52元明顯落差,但是以她低於張智誠150萬元的籌碼來算,投報率並不輸兒子。而她也的確堅守「高價股賺1萬元就跑」的不貪心哲學,挑戰一般菜籃族買不起也不敢買的高度,賺到自己想要的投報率。

張碧珠這輩子有個小小的遺憾,就是對數字敏感的她,在年輕時讀師專、當國小老師,青春都奉獻給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這對許多的職業婦女來說,是個不壞的選擇,但是對她而言,總覺得有股能量從未釋放。

熱愛數字的張碧珠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一定要去做生意,要開間貿易公司。」從未體會商場競爭滋味的張碧珠,只能在退休生活裡,從股市漲跌去滿足賺錢的快意,還有在收盤時,聽聽兒子分析盤勢初啼的表現。她知道,兒子身上留有她的血液與天分,一切都是注定的。自己錯過的遺憾,在下一代的身上獲得實現,也可以說是一種寬慰了。

美國人理財的七種錯誤

【SmartMoney紐約6月14日訊 作者:Nicole Bullock、Janet Paskin】

我們都會犯金融上的錯誤,而所有這些錯誤都是有原因的。

請看:從1986年至2005年,標普500指數的年均回報為12%,但由於過分頻繁的交易,一般的股票基金投資者的年均回報僅為4%——這是波士頓金融服務調查公司Dalbar的數據;房屋業主支付了高保費以降低自負額,但據報道每年申請保險賠付的只有7%;2005年74%的美國人多繳了稅,本質上是給政府提供了一筆無息貸款。

為什麼會這樣?行為經濟學試圖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結果是:學術研究顯示,情緒和經驗會扭曲我們的金融決定。雖然我們的差錯很少是單一心理失誤的結果,但我們的感覺的確會把事情弄糟。下面列出七種金融方面的錯誤以及背後的心理因素:

錯誤一,右手進左手出

診斷: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

症狀:擁有一個利率僅為5%的儲蓄帳戶,同時卻為信用卡借款支付15%的利息;把退稅款視為應急的零用錢;老是想著一款新車的價格,卻不能監督每週的日用品帳單。

心理帳戶行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解釋,相當於把錢放進多個桶裡,每一個都設定不同的用途。這並不總是一種錯誤,但這種預算方式的前提是錯的。例如,僅僅片面而不是全面地審視你的財務狀況會隱藏原本可以避免的成本和費用。比如5000美元的退稅款,是正確的嗎?不,是錯誤。假如你將這筆多繳的稅金放進一個高利率儲蓄帳戶裡存一年,將得到大約135美元的利息,而不是向山姆大叔提供無息貸款了。

錯誤二,太保守

診斷:虧損反感

症狀:對有利潤的股票售出過早,對出現虧損的股票賣出過晚;將太多現金放進貨幣市場基金,投資股票比重不足;不願意賣掉已經擁有的東西,哪怕是為了某些更有價值的投資。

沒人喜歡虧損,這是經濟學家稱為“虧損反感”的公理。由於我們只能夠迴避我們意識到的虧損,因此我們往往關注直接的成本,而忽略了更微妙的成本甚至儲蓄本身。例如,我們應該認識到,獲得4美元的折扣與迴避4美元的費用一樣有價值,但大多數人寧願迴避費用。在虧損反感的心理作用下,投資者給更陰險的成本——蠶食其儲蓄的通脹——打開了大門。

錯誤三:預期失當

診斷:誤解風險

症狀:將太多儲蓄投資了所服務公司的股票;保險自負額非常低;認為小型股將永遠上漲。

三分之二以上的美國成年人購買了壽險,遺憾的是,許多人忽略了一個更大的風險:35歲至64歲的人,因嚴重受傷而喪失大量工作機會的幾率是意外死亡幾率的六倍。既然如此,為什麼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購買了殘障保險呢?這個錯誤反映了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所稱的“可獲得性偏差(the availability bias)”心理,也就是我們用抄近路的心理來衡量風險。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研究員桑斯坦(Cass Sunstein)稱之為概率忽略。他說:“我們往往詢問可能發生的最糟糕情形或最理想情形是什麼。事實上,我們應該問的是,『最可能發生的是什麼?』

錯誤四,只顧眼前

診斷:拖延

症狀:沒有登記401(k)計劃;沒有編製月度預算;直到最後時刻才向個人退休帳戶存款。

行為經濟學家說,拖延的傾向是近半數僱員沒有參加401(k)計劃或沒有存入足額資金以獲得公司對等繳款的原因之一。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賴伯森(David Laibson)說:“人們評估直接成本和直接回報的傾向遠遠強於評估延遲成本和延遲回報的傾向。”公平地說,有些家庭負擔不起將薪水中任何部分用於儲蓄,哪怕公司提供對等的供款。然而,賴伯森研究了那些有能力向401(k)供款並繳納足額供款以獲得公司對等供款依然不會造成短期財務窘迫的僱員,發現大約半數仍然沒有繳納足夠的供款,而且在這半數僱員中,大多數根本沒有登記401(k)計劃。

錯誤五,漏洞越補越大

診斷:沉入成本效應(Sunk-cost effect)

症狀:不肯放棄一隻表現落後的共同基金只是因為你支付了前端銷售費用;修車成本超出了購車成本;根據你已經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來決定繼續花費多少時間和金錢。

我們從事一項投資之初支付的佣金是“沉入成本”,它妨礙我們正確地展望未來。我們當然希望投資有回報,希望所投資的基金表現突出,但涉及到再評估的問題時——是否售出所持有的共同基金,“理性的”經濟學視角告訴我們,沉入成本並不重要,它們是過去的東西。我們最好透過正確衡量未來的收穫和損失來作決定。

錯誤六,自我的干擾

診斷:過分自信

症狀:頻繁交易;過分集中持有少數“絕對不會錯的牛股”;認為自己是水平高於普遍人的駕車者。

研究顯示,我們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當然,自信和樂觀不一定是壞東西,但在股市裡,自信導致人們相信能夠擊敗市場,但事實上往往不能。自信的結果是高風險的投資,頻繁交易和多樣化不足,所有這些都會削弱長期回報。在“交易危及財富(Trading Is Hazardous to Your Wealth)”這份研究報告中,加州大學教授巴伯(Brad Barber)和奧丁(Terrance Odean)發現,活躍交易的個人投資者年均回報比市場低3.7%。奧丁說,當許多人認為他們能夠識別牛股時,他們可能不僅打不中,而且招致了大量佣金和其它交易費用。

錯誤七,追隨大眾

診斷:羊群效應

症狀:買進乙醇類股票是因為大家說這是下一個大題材;在股市大跌之後拋棄股票基金;接受家人和朋友的股票投資建議。

自從1987年股崩近二十年來,關於當年到底是什麼導致道指暴跌23%以及全球股市重挫的討論仍在繼續,原因從一連串的電子交易到倫敦的一場暴風;然而,行為經濟學家認為投資者的行為就像旅鼠。拋售者無法抵抗大眾的行動方向,哪怕這是完全錯誤的方向。

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中國的巴菲特 段永平投資心法

投資若讓你睡不著覺就錯了
今周刊 記者:李喬琚

被喻為中國巴菲特的段永平,他以六十二萬零一百美元的慈善捐款,在拍賣網站eBay標得與巴菲特的一次「午餐約會」。在美國矽谷公開分享他的投資經驗。他說,投資像打高爾夫球,關鍵在於錯了能改,少錯就能多贏。

在一個多月前,網易財經發出了一張獨家照片,股神巴菲特帶著慈祥又些許俏皮的笑容,附耳與某人說著悄悄話,還吊著旁人的胃口說:「I'll give you some tips. 」(我會給你一些投資撇步)。照片很快地隨著網易無遠弗屆的力量傳了開來,尤其美國各大財經媒體都議論著,巴菲特是向誰「報明牌」?

當巴菲特遇見中國巴菲特

這位個兒不高,結實,理著整齊平頭,黑頭髮黃皮膚的人,是打哪兒來的幸運兒?他以六十二萬零一百美元的慈善捐款,在拍賣網站eBay標得與巴菲特的一次「午餐約會」。

其實,這位幸運兒的來頭不小,他是中國百大富豪,身價人民幣十億元,是巴菲特口中的「一流人才,期待相見」的一號人物。段永平的名氣自然不是因為與巴菲特有約才響亮起來,早在此之前,他就因為投資網易、成立光碟機等品牌公司「步步高」,以及在美國投資貨卡車租賃公司U-Haul等成功案例,而被封為中國巴菲特。

段永平五月參加巴菲特午餐會,六月底在矽谷出席華源科技協會主辦活動,主持人的開場甚為有趣,特意提高八度音量:「我仔細算過,段先生一小時可入袋十萬美元,今天我們免費坐在這裡,實在是太幸運了!」

接著的引言人也是大有來頭的網際網路先驅許良杰,現任eBay副總裁。當網易還是水餃股(每股○.八美元)時,段永平大膽買進約六%股權,那時已在網易的除了創辦人丁磊之外,就是這位技術長許良杰。他說,一直持有網易股票的段永平每季起碼賺一個投資額,這項投資已獲得百倍回收,更讓丁磊和段永平紛紛登上中國富豪排行榜。

對段永平的介紹一直圍繞著金錢符號打轉,他本人則顯得不自然且喃喃地說,「沒有這樣,沒有這樣。」有時搔頭,有時靦腆地笑。

投資在於自我的約束力強

段永平一開口就是焦點。他說:「坊間的投資書,我看不懂,直到碰到了巴菲特。」二○○一年移民來美國,段永平打算做一名獨立投資人,卻發現所謂的投資策略只讓他愈學愈糊塗。「常常聽專家說,這支個股一定會漲,但也可能會跌,若某情況不出現的話,則是持平,但這樣的情況並不知道會不會出現。」鬧得哄堂大笑,也更加期待段永平式的投資哲學。

讀了巴菲特的書,段永平才通了。「他的東西很簡單,易學但難精。」他說,與巴菲特午餐,並非抱著取經的想法,或要把六十二萬美元捐款給賺回來,「我沒想那麼複雜,更沒想過那錢能買幾個麵包,錢是捐了,和巴菲特學的是一種感覺。」

雖然段永平談投資,信手拈來,時時舉證讓人興味十足,更不乏巴菲特理論的影子。段永平深有體悟,股神這樣的稱號是被人叫出來了,不是從股市獲利了就能頂著這樣的名,「股神不存在,但巴菲特的教育背景、心態和機運,才是最為重要的。」

段永平分享他的投資方式,他強調:「投機不等於投資。」他覺得投機是在有空有閒錢的前提下,做好玩的;但投機來得快去得快,不會是生存致富之道。而投資在於自我約束能力強,懂得長期投資,沒有不賺的道理。

若有一天投資讓你睡不著覺,表示你已犯了錯。」段永平強調,不懂的不碰:雖贊同巴菲特,但是兩人投資的項目一定不同。「只做你懂的,想投又不懂的就去研究。」他舉例說,巴菲特沒有買過微軟,抑或Google的股票,但不曾後悔;正因為只做自己懂的,才造就了巴菲特。

做對事,把事情做對;守住自己的能力,少犯錯,不追風潮。」他建議投資人做一個Stop Doing List(表列禁忌項目)。「想想過去,哪些是因犯錯而錯過,哪些是根本就拿不到的,錯了就改。」他也痛失成為蘋果股東的機會,原來,幾年前有人送他iPod,放了三年都不碰,「最近一用,才發現真是好。」

對此,他也後悔過,當時十二美元一股,若下工夫研究,可又是十幾倍的回收。不過,「平常心,賺自己能賺的錢,不占便宜。」這也是他的投資哲學。「不求快錢,才能致富」。

段永平酷愛打高爾夫球。他形容,打球不是一桿桿地比,也不是一天十八個洞的成績,就像投資一樣,「看的是整體表現。」曾挑戰老虎伍茲,段永平笑說,伍茲也犯過錯,但最終往往能致勝,關鍵在於錯了能改,少錯就能多贏。

一元買兩元東西 無須勇氣

今年四十六歲的段永平出生於江西南昌,一九七八年從浙江大學無線電子工程系畢業後到北京電子公司任職,後考取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的研究生。一九八九年進入中山市怡華集團裡一間虧損二百萬元人民幣的小廠當廠長,生產家用電視遊戲機。

三年之後,這間小廠產值已達人民幣十億元,並正式命名為中山小霸王電子工業公司。一九九四年,段永平向集團公司提出將小霸王改為股份制,但沒有通過,一九九五年他到東莞成立了步步高電子有限公司。

當時很多人對他的選擇並不看好,但命運之神似乎對他特別眷顧,段永平很快使「步步高」步步登高,如今更成為中國無線電話、VCD等行業中數一數二的名牌。也讓他成為媒體焦點。

此後,段永平手上掌握的資源日多,也有不少人來找他投資幫忙。當時網易要轉型做線上遊戲,段永平聽了丁磊的想法,覺得有前途。

段永平說,因為盜版猖獗,在中國很難靠軟體賺錢,而線上遊戲沒有盜版的問題;又做了很多的功課後,段永平發現網易市值過低,現金流不錯,雖官司纏身,但皆可以用錢來解決。

後來許多人好奇段永平當時打哪兒來的勇氣敢下注,他非常乾脆地回答:「兩元的價值,用一元能買到,不需要勇氣。」現在網易的盈利比百度、新浪、SOHU加起來都高,「長期經營,在股市虧錢是不容易的。」

不過,見到現在中國股市如「萬人麻將」般地賭著,段永平也語露擔心,「當賣菜的老太太也玩股時,你就該跑了。」但這並不表示段永平否認某些個股的價值,他也曾投資過萬科而獲利。他說,中國股市的市值是高了,人民的熱錢也要找出路,「宏觀來看,不踏實;但微觀來看,仍有個股值得研究。」話鋒一轉,他又帶著調皮的語氣說,「可不是段永平說什麼,你就做什麼。」他要大家培養自我判斷力,這才是投資的法門。

在八、九歲的年紀,就要走二十多里路上山砍柴,「如果沒有鄧小平,我會是個很好的農夫。」有些宿命,但又有著追求夢想的勇敢。「人生最難的就是什麼都不做。」和妻子劉昕成立了慈善基金會,和丁磊曾捐助母校浙江大學四千萬美元、史丹福大學四百萬美元,他說,「我能花的有限,現在捐的是遺產。」

段永平又說,現在最享受的,是陪著孩子成長,讓他們有好的教育、價值觀和快樂的人生。「我不寄望著下輩子,這輩子就好好過著。」末了,段永平淡淡地說,臉上露出了加州陽光般燦爛的笑容說,「這才是最大的財富。」

包租公發達祕技

學區、中古屋、店面出租致富四部曲
今周刊 記者:李建興

蹺著二郎腿,等著房客將錢送上門來的包租公、包租婆是現代人共同的致富夢想。但是買房收租正如一般投資工具,也有風險和專業,《今周刊》蒐羅七位租屋致富達人及四位專家意見,為你找出租屋致富四步驟。

周六清晨一早,六十三年次,目前在上市電子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的Chris開著車,帶著老婆及剛出生幾個月的兒子,緩緩地往南駛去。破曉的晨曦撒在Chris一家三口惺忪的臉龐,這看來也只是一般年輕夫婦趁著假日出遊的慣有場景。但很少人知道,每回Chris一家的南部遊,目的都很另類。

握有七支鑰匙的Chris,正是坐擁七戶房子的包租公。而房子都集中在永康一帶的Chris,每回南下,根本就如同員外般地巡視七棟租出去的房子。只是,有別於一般的包租公,多半受惠先人的庇蔭,坐享其成,Chris的七棟房子,全都是短短三年內靠自己掙來的,讓人豔羨的是,他並沒出半毛錢。

善用低利率 不花半毛錢當包租公

二○○四年,成大碩士班畢業後,Chris有一回載著當時還是女友的老婆到台南旅遊,原本就十分嚮往當包租公的他,想起學生時期房東收租的「爽勁」就羨慕不已。來到舊時地,立刻趁著行程空檔,繞到母校附近看房子。

在仲介帶看下,Chris鎖定了兩間小套房,時值房市低迷,兩個物件總價都只要七十多萬元,他二話不說,買了下來。由於Chris頂著上市科技公司工程師的頭銜,當地銀行給予極高的信用評等,再加上融資總額不高,因此輕易地取得全額且超低利的貸款。

Chris夫婦這「閒來一筆」開啟了他的包租生涯。由於房子緊鄰成大、崑山技術學院兩所大學以及奇美醫院,租屋人口龐大,吸引了許多大學生、醫生和護士前來洽租,就連許多南科工程師也不遠千里而來。

而Chris仗著成本優勢,決定以六千元低價破盤招租(當地月租行情約七、八千元),使得他的套房成了搶手貨,手續都還沒辦完,就順利出租了。

初嘗甜果後,Chris夫婦倆算算,無本、買屋、收租金,扣掉利息,每月每棟房還有幾千元的收入,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於是便如法炮製這樁「無本生意」。三年來,Chris依樣畫葫蘆,找同樣的仲介、買同一區房子、用同樣貸款手法,一來方便找房、貸到高額度;再則也方便集中管理,於是當起了七棟小套房的包租公,每月就算本利攤還,最少還可以賺足五萬元以上,為家裡多賺了一份薪水。

房市降溫 靠租金套利老神在在

Chris多一份薪水的故事,立刻在辦公室傳遍開來,大家忽然驚覺「靠包租變有錢人」,絕非遙不可及。而同事們真正稱羨的是,Chris借由租金可以高枕無憂地付貸款,還賺利潤,遠比短線操作、賺價差的房地產投資模式要可靠多了。

尤其這陣子房市景氣降溫,房價有下跌之虞,而從不進行買賣、只靠租金套利的Chris老神在在地說:「我的房子全都是房客幫忙付的,房價跌不跌,我都無關痛癢!」

只要操作得宜,包租是比賺價差的投資客穩健扎實多了。」同時也是包租公一族的信義房屋企畫部協理吳銘鴻道破了包租致富的優勢。他比喻,雖然買房短操賺價差,利潤豐厚;但是就像在暴起暴跌的股市裡,有一定的風險。而靠租金養房,卻像保本持盈的基金,在景氣波動、房市可能反轉之際,十分值得一試。

拿Chris來說,目前有許多同事紛紛拿錢要他代操,同事圈裡掀起了一股想「不勞而獲」的準包租公風潮。於是現階段,他一有空就南下看房,用同樣手法複製。甚至未來包租規模擴大後,還可能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將包租企業化。

不過,Chris表面上雖看似不勞而獲,但事實上從他選擇投資標的、融資貸款、招租以至於租後管理,其實都有眉眉角角的專業

「在當一個『不勞而獲』的包租公、包租婆前,得先苦後甘,用心做功課,從了解市場做起!」在高雄精華地段凹子底一帶同時擁有四個三角窗店面,素有「凹子底包租婆」的劉小姐,就很老到的這樣說。

包租公養成一:蹲足馬步 下苦功研究都市計畫、市場供需

現年五十三歲,只有國小學歷的劉小姐,是一位辛苦養家的單親媽媽,二十年前離婚時,身上只剩八千元,後來靠著父親遺產二百萬元為本,加上貸款,在凹仔底買下一棟三角窗透天店面,身價開始翻轉。當時她資金有限,每月房貸利息高達一○%,對她而言,買下這間店面,簡直是背水一戰。然而會成功,全憑她蹲足馬步的準備工夫。


決定買店時,她功課做足,在市場上結交了許多房市投資客、仲介。除了交換吸收大量的消息外,借由人脈生管道,得知房價低、租金行情高的好標的。同時她每天大量閱讀雜誌、報紙分類廣告,研判市場狀況,而且也下足苦功了解市場的供需、行情以及房客的習性。

在進駐凹子底前,當時這裡還是北高雄的一個小聚落。但她先仔細分析當地里民的人口成長,以及所有的都市計畫,她相信,凹子底將成為高雄的明日之星,於是大膽買進而壓對了寶。該店面現在每月替她帶進十一萬五千元的收入,不但貸款支出無虞,還有盈餘。

「畢竟買房包租是一樁高資本的長期投資,每一個步驟都得小心謹慎。」全國第一家租屋經理人企業,曾受理數萬件代租、包租和租屋代管的永勝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徐銘達,就曾目睹身邊許多風光一時的包租老江湖,因一個環節出錯而步步錯,「包租,最怕選錯地點、算錯報酬、租錯房客。」

包租公養成二:挑對標的三大法則 當房東戰勝炒短投資客

徐銘達語重心長地說,就算做了包租前奏曲Ⅱ了解市況,接下來還得做對包租三部曲:包租前的決策、包租時的加值以及包租後的管理

投資前得先確認你要當包租公還是投資客?」針對包租實戰的第一步驟,徐銘達提出了上述的問題。他分析,房地產投資,可分為價差及租金收益,雖然這兩種套利方式經常交叉運用,但兩者的房子類型和元素截然不同。

因此,假設你要當以收租為主、買賣為輔的包租公,標的物的選擇,就得換個思惟。

針對挑對「黃金包租屋」,徐銘達則提出了「三大法則」和「六個不如」清楚地點出選擇的方法。

「一個高租金投報率的房子,最好買得便宜、租得昂貴,而讓房客搶得熱烈!」因此三大法則指的就是房價、需求、供給三項原則。

為了符合低價原則,住商不動產總經理林倩認為,挑房子要「新不如舊」,也就是買的房子得盡量避開高價的預售屋或新成屋。其中二至十年的中古屋,既符合買價便宜、出租容易,也最合乎經濟效益

至於人潮,林倩建議,人多、生活機能佳、通勤時間最短的地點,永遠是租屋的首選。因此,學區、辦公大樓和店面齊聚的複合多元商圈,勢必優於單一商圈,而且「單不如多」。

另外,林倩則認為,學區型物件,距離學校主要出入口,以步行不超過十分鐘為限。而租給上班族的住宅,則得以捷運票價二十五元,公車加步行二十分鐘以內的通勤距離為底線,「遠不如近」。至於店面,就得研判人潮流向動線,下游優於上游「上不如下」

目前在台北景美、新店一帶擁有七個黃金店面的唐飛雄,八○年代還曾是十七間店的包租公。由於他看店眼光精準,每每都能挑到金店面,至今仍是眾人眼中的「文山包租公」。

「選店面,人氣勝於一切!」唐飛雄分享自己多年來挑點投資標的經驗時表示,他每選一個店面,都會站在目標物前觀察該店能不能「結市」。因此門前的路不能太寬,否則車速太快無法結市。而店面所在地最好是行人走路、慢車行駛的必經之地,因此緊鄰捷運的地點,由於是車流、人流的下游之地,是開店的絕佳場所,租金自然水漲船高。

此外,房屋的供給量,亦是評估重點。徐銘達提醒,成屋供給量一多,容易供過於求、空置,而影響租價。因此,選屋得先了解供需市況,可直接詢問當地各大樓的管理員,探詢該區域空屋率

若從區域年齡來看,徐銘達認為「少不如老」,也就是挑剛起步的新重劃區倒不如選成熟型的老商圈。雖然後者房價高,但人潮、機能齊備,行情容易判斷,風險較低。而新重劃區,則因為區域發展前途未卜,一旦賭對了,增值潛力驚人,投報率高,但反之,也可能血本無歸

因此,若要介入新區域的租屋市場,以國內重劃區平均得花二十年才足以成形的經驗法則來看,建設、人潮已初步到位,但房價仍在低檔的第十年,應是最佳介入點。

綜觀上述各項因素,可以發覺,房屋買賣市場「北熱南冷」的現象,恐怕在租屋市場會被顛覆了。就租金報酬率看來,反而「北不如南」,綜合各房仲及租賃業調查顯示,高房價的大台北租報率一般大約在三至四%,居次的大台中則可達到六至七%,而南部則不難高達八至一○%。

不過,若以租屋類型區分,則有「北店面、中住家、南學區」的情況。人潮多、消費力高的北部,店租往往是中南部的好幾倍,適合開發店面市場;而台中挾著科技、白領進駐優勢,房價又不如北部高,反而以上班族套房、住家為強項;至於學區租賃市場,低房價的南部反而是首選。

包租公養成三:租金變大 壓低成本、巧妙隔間、裝潢增值

選對標的,永遠是包租致富的最大關鍵。但若能再靠「後天」創造高租金報酬率,則可加分不少。

徐銘達指出,一般租金報酬,有兩種算法,其中傳統公式即是年租金除以房屋總價(含裝潢);第二種則是年租金除以總成本(購屋自備款)。

說到第一類算法,徐銘達建議,要以四%為下限(扣除地價、房屋稅及修繕等未加計的隱形成本,得高於定存利率二%,因而初估為四%);至於第二類公式,則是針對貸款族,以自備款為分母,而建議合理租報率應維持以一五%為底線(因為得計入稅負、房屋修繕,以及每年本利支出等隱形成本)。

了解租報率底線後,則可運用「壓低買價」和「裝潢加值」來提升投報率。

中信房屋店東鄭榮發建議,投資者在房子買定前,得先探聽當地租金行情,再運用上述投報率計算合理總價,再以該價為上限,向賣方殺價,以提高報酬率。

以凹子底包租婆劉小姐為例,三年前,她看中一個三角窗店面。原本屋主惜售開價一千五百萬元,然而她先打聽出當地租金行情為七萬元,再將理想投報率鎖定在六%,結果借由公式一算,算出一千四百萬元的買價上限。在幾經殺價斡旋後,最終以一三一○萬元成交,將投報率提升至七%。

除了壓低成本外,從租金下手亦是金房東慣用的技巧。吳銘鴻建議,無論住宅或店面,若能借由施工加以空間分割,或分時出租,劃分為多單位,皆可有效增加租報率。

例如,原本租金二萬元的公寓,如果切割成四個單位,往往每個單位租價可達七、八千元,合計為三萬元左右,附加價值可觀。

此外,室內若能借由簡易裝潢、布置,亦可提高行情。吳鴻銘以朋友陳老師為例,家住台北的陳老師在台南女子技術學院附近有一戶舊套房出租,原本出租順利,後來隨著附近新建案釋出,陳老師的房子竟然頓時乏人問津。

空置了四個多月,後來在吳銘鴻建議下,陳老師將家裡的盆栽、壁畫和舊家具拿來擺設,加上一些簡單設計,當天人還沒回到台北,就順利出租了。

有了這次經驗後,陳老師十分懂得「加值」之道。每每有新房要出租,略懂室內裝潢的他,必先自己重新畫設計圖,並常常拿著室內裝潢雜誌依樣畫葫蘆,到特力屋或HOLA添購設備,用最少的成本創造最高的價值。

其中,陳老師另一間在永和的出租房,只經由簡易裝潢,竟同時吸引十一組人馬洽租,後來價高者得租,創出了可觀的租金收入。

包租公養成四:租後管理 慎選房客 勿使空置期吞蝕房租

選標的、招租是一門學問,而出租後的風險管理更是不可忽略。

北區房屋總經理彭培業提醒所有的房東,得注意「空置期」問題,其中有寒暑假的學區市場,最好以學期為單位收租;而流動率高的店面,則最好找到穩定性高的連鎖加盟店為房客,並簽下多年租約。

另外,房東還得注意房客對房子的破壞,惡房客積欠租金,在房子內作奸犯科、自殺等隱形成本,除了平時招租時要慎選房客外,更得勤與房客聯繫

總之,只要能循序漸進掌握每一項租屋法則,成為贏在房市的「包租公、包租婆」,其實並不困難,而且只要操作得以宜,相信「租」比售更能穩健獲利。

奧運真的是經濟的強心針嗎?

新金融世界 2007.07.19
http://www.newfinancialworld.com/news.php?item.98.1

俄國近來搶下2014年冬季奧運的主辦權,讓奧運題材再度浮出檯面。現階段投資人對2008年北京奧運抱持相當大的期待,為了趕上奧運這一波風潮,對中國的一些相關股市和基金投資,無不投入大量的資金,中國股民瘋狂的程度更是有目共睹。

從奧運歷史來看,主辦國在爭取到奧運主辦權後,的確像是打了一支強心針般,從1988年漢城奧運會及1992年巴塞隆那奧運會,皆被認為是奧運史上的成功典範,不但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更由於商業和奧運的結合,大大促進服務業、交通、旅遊、房地產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但奧運的承辦國如果操作不慎,經濟也可能變得十分棘手。在奧運經濟前期,必定會為舉辦奧運而建設許多運動會場、選手休息村等,但這些建設其實都是一種非生產性投資。從近五屆奧運會的情況看,無論是開商業運作先河的洛杉磯奧運會,還是被譽為最成功的雪梨奧運會,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體育場館閒置、奧運村樓宇銷售困難、基礎設施使用率不高、投資難以得到回報等問題,甚至各國在奧運會後都存在經濟增速突然遞減的現象。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該屆奧運虧損總計達10億美元以上。奧運會後,蒙特利爾公民承擔了一個新的稅種 - 奧運特別稅,而且一交就是30年,直到2006年11月才還完1976年欠下的債務。從那一刻起,現代奧運史上便出現了「蒙特利爾陷阱」這一專業術語。

2004年的雅典奧運,花費更是接近120億美元,但短期收入僅有19億美元,使得奧運會後希臘經濟的增長幅度趨緩,巨額的虧空更使希臘政府為了奧運亦背負上近十年的龐大債務。縱觀現代奧運史,幾乎沒有哪個主辦城市完全擺脫了所謂「後奧運經濟風險」。奧運會究竟是餡餅還是陷阱? 從經濟角度來衡量可能後者遠大於前者。

正當一個主辦國家積極為奧運投資建設,並享受奧運所帶來的獲益時,也許背後已埋下問題的因子,卻不自知。主辦國可能會為了辦一次奧運,而投注了大量國家資源,大規模的建造許多設施,但奧運結束後,如沒有後續產業的支撐,是很難持續經營下去的。此外,在奧運會結束前的一段時間內,雖然就業機會是增加的,但會後,大部分人將必需重新尋找工作,反而讓失業率上升。雖然奧運所產生的投資高潮,帶動一國的經濟成長,但其實是短暫的現象,除非出現足以帶動經濟的新投資熱潮,否則有可能步入奧運熱潮的陷阱!

要判斷奧運帶給一個國家的影響,首先必須先了解這個國家的經濟基礎是否穩固,其次,整體人民的社會福利是否能夠真正得到提升也同樣重要。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雖然目前當地因主辦奧運,而加快速經濟成長,但亮麗的背後其實已有公司因奧運而破產了,像負責北京2008奧運主會場 「鳥巢」 屋頂建設的德國柯沃泰公司,近日因資不抵債申請破產,這是由於「鳥巢」屋頂工程建造費用較預期高,而在此之前承建的幾項工程款項又未收回,再加上銀行拒絕貸款,公司已向德國特勞恩斯坦市法庭申請破產。因此不要因為奧運題材發酵就隨意跳進去投資,要冷靜思考現階段投入是否會面臨過高的風險。

低價大飆股30元有找 俗擱大碗

理財周刊 360 期


股價30元以下、淨值比不超過1.7倍、近5年EPS正成長,讓財經作家許啟智和瑞展產經董事長陳忠瑞告訴你,在35檔準「王建民潛力股」中,哪些可望成為如王建民般的「低價大飆股」?

文.顏瓊真

今年以來,旅美洋基隊投手王建民每場勝投,台灣股市一定漲,使得「王建民」似乎成為投資人判斷股市漲跌的「神主牌」。

如果將球員比喻成股票,薪水還不到50萬美元的王建民,3年來一直是洋基隊最倚重的王牌投手之一。與薪資總和超過2億美元的其他24名隊友相比,王建民可說是洋基隊手上少有的低價股,但是,按他的戰績,王建民可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大飆股。所以,如果沒有王建民這檔超級「大飆股」,洋基隊這幾年的投資,可說完全失敗。

◎用「魔球原則」尋找潛力股

其實,美國大聯盟球隊選用球員的奧妙,和股市投資選股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紐約洋基隊及奧克蘭運動家兩支球隊的經營理念,就好比投資人的角色。

如果,投資人的資金,無法雄厚到可以當專門操作高價股的洋基隊,便應該學習專買低價股的運動家隊,可以在台灣股市找到像王建民一般的「低價大飆股」。

由於王建民隸屬於洋基隊,使得國人對洋基隊的種種並不陌生;不過,對投資人而言,就不能不認識一下《魔球》(Money Ball)這本書所介紹到的運動家隊。

運動家隊的總經理比恩(Billy Beane)發明了「魔球原則」,讓資本並不雄厚的運動家戰績,長年與富豪級的洋基隊不相上下。這套「魔球原則」雖是可以拿來選球員,同樣也適用於選股,在美國華爾街,便有不少人信奉這套原則。

對比恩來說,他挑選球員,只看客觀的數據,尤其是長期累積、經過精算的正確數據,使得他以低價挑進的球員,就像是潛力股一般具有爆發力。

並不迷戀明星高價股的比恩,總是趁球員身價居於高檔時賣出,再拿這筆錢去尋找、培養另一支潛力股。套句股市用語:他專買別人看跌股票,專賣看漲股票,也就是:反市場操作。

◎4大標準 挑選明日之星

如果,將「魔球原則」運用於股票投資,共可歸納成4點選股觀念,它們分別是:

1.絕對不花大錢買高價球員(股票),壓低投資風險。

2.重視球員上壘率、選球保送能力(EPS、毛利率)等基本面數據,高過其他數據。

3.挖掘別人看不上眼的明日之星(低價股),從低價股(如王建民之類的球員)中挖寶,等明日之星(低價股)變成巨星(高價股),立刻將它們交易到其他球隊變現(低進高出),再挑選或換取明日之星(換股操作)。

4.運動家隊有名將「再生工廠」之稱,亦即低價買進曾有豐功偉績,但這兩年受傷或陷入低潮的名將(轉機股),等到再生成功,便立刻將他們再賣出。

依據「魔球原則」挑股,《理財周刊》特別以股價不超過30元、股價淨值比不超過1.7倍及近5年EPS正成長等3大篩選條件,挑選出35檔「王建民概念股(如附表)」,而在這些股票中,有哪些股票可望成為如王建民一般的「低價大飆股」?

在股海,曾經身經百戰的財經作家許啟智,依據他多年征戰股市所累積的投資心得指出,他和比恩一樣,愛在低價股中尋找未來3年具有潛力的飆股,加入他的投資組合,並且每年審視,一旦有飆高者,他會酌量賣出,再拿這些錢去買另一支潛力股,這有點像是培養一支小聯盟球隊,等球員上了大聯盟後變成巨星,在合約未到期前賣給其他球隊,再去培養小聯盟球員。

不過,在培養潛力股的同時,許啟智還兼球探,他會不時地和該股票公司做接觸。他說,一個企業老闆是否正派經營,也是他投資與否的關鍵。像國產實業,雖然十多年前歷經金融風暴而走跌,但現任董事長林孝信經營中興保全十分成功,讓許啟智對國產的未來深具信心;兩年前,它的股價8元,每年卻能配0.5元的股息,又有南港的土地資產加持,讓他大膽買進上百張,如今已漲至20多元。

許啟智說,國產實業就像是轉機股;至於,潛力股的投資,他舉誠泰銀行為例,因該行早期是台北三信,在台北黃金路段擁有40個自有資產的據點,光土地資產就相當誘人,一定會成為其他金控公司併購的對象,也趁著它6元時低檔買進;果不其然,後來,誠泰銀行被新光金併購,以每股28元換股,他趁機獲利出場。

◎許啟智看好8檔低價股

許啟智偏愛低價股的另一個原因,是在於他認為,低價股獲利才有翻1倍、甚至好幾倍的機會;反觀高價股,例如股王伍豐,若以900元來說,當它漲停7%,就現賺63元,問題是:投資人如果不是心臟很強,很可能常常會掙扎:我到底要不要獲利了結?萬一,隔天它又漲上去,豈不可惜?若握住不賣,它會不會跌下一個停板?

因此,就《理財周刊》篩選出的35檔王建民概念股中,許啟智特別看好儒鴻、統一實、新產、崇友、合庫、敬鵬、特力及力晶等8檔股票

許啟智分析,儒鴻是國內排名前3大的成衣廠,2005年底就已前往越南投資織布廠。在越南,它的第一期工程於去年6月建廠完成,今年6月底則完成第二期工程,規畫月產量為10萬打,已開出6萬打,由於它的成衣毛利率高達20%,預計投資效益在今年將進入收割期。

專營製罐業的統一實業,它在大陸投資生產的馬口鐵,為可口可樂等罐裝飲料的鐵罐原料;當大陸人民消費水平提升,對罐裝飲料的消費能力大增,依據國際鋼鐵協會(ISI)資料顯示,中國每年對馬口鐵的需求成長量達10萬公噸以上,推估馬口鐵業績成長應有7~10%。

去年,再增加1條生產線的統一實,總計3條生產線全面啟動後,業績也顯現在報表上;今年1到5月累計獲利高達新台幣3.28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還虧損新台幣8400萬元來說,獲利成長明顯提升,加上日商又退出中國馬口鐵市場,使得統一實營運具轉機性,後續發展相當看好。

新光產物及合庫則是看好它們可能被金融控股公司併購的相關題材。許啟智表示,新光產物有一位「富爸爸」──新光金控,由於政府重啟二次金改,可望被納入新光金控陣容,而該股獲利穩定,在併購題材效應下,股價值得期待。

合作金庫是目前國內放款規模最大的銀行,每年獲利約2元,屬於穩健型公司,是國泰金及中信金極欲迎娶的對象,因為,不論是誰併購了合庫,都可望一舉成為難以被超越的台灣最大金控公司;因此,有戰略地位的合庫,股價應不寂寞。

這一波從13元漲上來的崇友實業,到13日股價15.3元,漲幅17.7%,主要是反映中概題材。許啟智表示,做電梯的崇友,除了台灣高鐵的訂單,它在大陸布局已10年,近兩年的獲利加速,從原先的1、2成,成長到3、4成,加上2008奧運商機,今年分別接到北京僑福飯店及揚州京華城電梯訂單,因屬低價股,未來股價將反映中國投資效益。

做印刷電路板(PCB)的敬鵬,在第2季傳統淡季卻出現淡季不淡,5月營收達9.99億元,改寫歷史次高紀錄,且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0.57%,累計前5月營收47.03億元,年增率16.6%;敬鵬切入毛利較高的消費性電子與汽車產品,已顯現在業績表現上,加上台灣及中國大陸廠的產能滿檔,可望在第3季獲利呈上升趨勢。

特力股近2年股價不振,與人民荷包縮水,相對消費支出緊縮有關;不過,伴隨著股市衝破9千點,投資人荷包變厚之後,相對地,會想要重新布置家裡裝潢,而特力屋在DIY市場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較受消費者肯定,下半年股市上萬點,多少會帶動它的業績成長,而該公司就看好國內房屋裝修市場,1年有1千億元商機。

至於做DRAM(動態存取記憶體)的力晶,是業界的龍頭,具有量大、成本低的優勢,在DRAM景氣於第3季有觸底反彈良機,明年有Vista企業換機潮,可望提升單一電腦的DRAM使用量,以及PC成長率,都有利於需求面表現,使得DRAM價格在需求帶動下有上漲空間;但許啟智也談到,過去因經營者較具爭議而被低估的股價,是否能回歸基本面,還其股價公道,投資人可以密切觀察它的動向。

◎陳忠瑞看好中化及葡萄王

熱愛棒球的瑞展產經研究公司董事長陳忠瑞則表示,不管是洋基,還是運動家隊,只要你的目標是對的(賺錢),只要挑到好股票,就有機會實現利得。陳忠瑞的看法是,投資者的個性決定他的投資方法,因此散戶到底想學洋基隊般買高價股,還是學習運動家隊的「魔球方法」,要看自己適合哪種投資方式,只要資金容許,可全壓在高價股,也可以多買幾張低價股,端看承受風險的能力而定。

陳忠瑞說,他偏愛投資未來前景看好的產業,如光電、IC設計、綠能概念及銀髮族商機產業,而在這35檔王建民概念股,符合他的選股標準者,要屬轉列生技股的中化及葡萄王

就中化股來說,它具有豐富資產,又是老人照護概念股,再加上具有新藥研發能力,增加它的題材性。葡萄王股除了身為生技股外,它的EPS表現也不錯,超過1元。

◎分攤風險 避免孤注一擲

同時,它主要產品大多是健康食品,在國人注重健康保護的商機不斷刺激下,加上健康食品種類多,且葡萄王為上市公司,具有品牌知名度,使用者在購買食用上較安心,相對地,公司的業績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但是,陳忠瑞也強調,沒有一種選球員、選股方法是百分之百正確的;選到王建民般的低價大飆股,有時也得靠些運氣,而比恩與他都一樣,都有失敗的時候;但是,只要有7成左右的成功率,便是好方法;前提是要先做好資產配置、分攤風險,才能避免孤注一擲、滿盤皆輸。

2007年7月23日 星期一

台股萬點併發症 怪象一籮筐

【經濟日報╱記者 蕭志忠】 2007.07.19

台股熱,作手大展身手、散戶想像豐富,許多脫序的現象猶如群魔亂舞,投資人要小心了。

上市櫃老闆看著國內最大的老闆─政府擀起「政策大餅」,也有樣學樣,鼓吹「大餅行情」;然而,在全民瘋股市,樂見萬點到來的同時,還是要保持基本的理性,謹慎判斷台股的「大餅行情」會不會變成「流寇行情」後,才好勇往直前。

散戶想像,飛啊飛
鴻海入股先進電,先進光跟著漲停;與早年買太平洋卻買到大西洋一般…

「一周一利多,貧窮遠離我」,飽受七年經濟遲頓之苦的股民,趁著政府的政策利多,大量湧進股市,大有「七年不開張、開張吃七年」,要一舉討回公道的氣勢;隨之而來的則是股市怪象開始湧現。

鴻海集團決定入股興櫃公司「先進電」,上櫃的「先進光」卻跟著漲停板;和早年全民瘋股市時,要買「太平洋」建設,卻買到「大西洋」飲料如出一轍,反正都是全球第一、第二大洋,有異曲同工之妙,散戶發揮極大的想像力。

昨天市場傳出合庫要被國泰金控合併,嫁入豪門飛上枝頭作鳳凰,合庫股應聲漲停;收盤後雙方極力否認,卻傳出盤中的合併消息是從政府基金代操的單位散布出來,政府作莊要散戶買「莊家」、「買大」,作到這個程度?

大餅行情,香啊香
某公司要發展綠能節源,同業都知道還沒這能耐,股價照飆漲停好幾天…

一家化工上市公司日前利用資訊管道,發布要投資10多億美元朝綠能節源發展,同業都知道這家公司主客觀條件還沒有這個能耐,股價卻連飆漲停板好幾天,主管機關把它列為是否有炒作的注意對象,還是照樣走它的「大餅行情」。

其實,股市代號只要上證交所的公開資訊觀測站就可以查得一清二楚;投資案的真偽多看看同業公司的處境也可以判斷,投資人搶搭萬點列車,可別忘了要作功課。

金鼎證一名高層主管說,股市熱起來後,不少散戶的習性確實又回到從前的萬點時代,有的八點半就到營業廳等著看盤,帶便當的也多了;「那一支股票可以買?」又成為散戶相互之間的問候語,「明牌」開始滿天飛。

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分析,影響下半年豪宅走勢的原因之一是台股表現,目前指數快要衝萬點,有些投資人會將資金移往股市,等待獲利了結後轉投房市。業者現在只能先唱「我等著你回來。」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是當前股市要衝萬點的環境寫照,不怕1萬點不來,只怕萬一被套牢。多頭市場的特性是類股輪動,指數愈漲、「本夢比」愈高,就開始作起「大餅」,帶給投資人海闊天空的另一想像境界;但是,「大餅行情」會不會走樣成「流寇行情」?

流寇肆虐,慘啊慘
指數愈漲本夢比愈高,一旦在高檔被擄掠一空,可能幾年後都無法解套…

流寇每到一地就擄掠一空,所竄之處幾年後還是寸草不生;「大餅行情」作得過頭也是一樣,一旦行情轉空,也可能幾年後都看不到套牢的高價。處於多頭行情、衝萬點大關之際,投資人對「大餅」的甜鹹可以發揮想像力,但也不要忽略它離基本面有多遠。

2007年7月20日 星期五

不斷安打的財富累積之道

獲利二千倍台股贏家陳進郎
今周刊551期 記者:謝春滿

縱橫股市二十年,已靠股市賺進數億元身價的陳進郎,最近將他的操作心得集結成書,分享給所有投資者,他並在出書前接受《今周刊》專訪,親授投資心法。

觀察主力介入、但還不是漲很多的股票進場,或是做除權行情,通常獲利都還不錯!」

挑選能夠創造新高的股票,若是二支線型同樣剛突破的股票,當然要選擇套牢區沒有什麼量的,上漲空間比較大。」

手上要握有主流股或指標股,如果手上沒有的話,至少也要把它列入觀察重點。」

要不斷地製造安打,讓自己成為一個安打製造機,靠安打累積打點,比選上一支飆股全壘打還來得好。」

剛入門的人,不要一開始就想賺錢,要行情好的時候,就賺一點小錢;沒行情時,就抱著繳學費的心態,學習怎麼操作。尤其是學生,可以用來試試自己是否具有天賦。」

縱橫股市二十年、獲利二千倍的股市贏家陳進郎,最近將他的操作心得集結成《股市大贏家──我用K線寫日記》一書,分享給所有投資者。他並在出書前接受《今周刊》專訪,對於股市投資者,特別是新手入門的人,陳進郎也毫無保留地提出專業建議。

選股/多頭挑強勢股 除權挑主流

他分享剛入門時的操作經驗給新手們參考。陳進郎透露,剛入門時,他每天看經紀商進出表,研判當天有哪些股票是主力操作的標的,逐一做標記之後,還要回溯前一、二天主力買進的數量是否也很高,確立是主力作多的股票,他會選擇不是漲很多的股票介入。

其次則是掌握除權行情。他說,「每年光是靠除權行情就可以賺很多,即使是在二○○○年行情很差的時候,也沒有什麼賠。」

由於除權之前有些大股東為了避稅,反而會賣股票,拉回時反而是買點。至於如何選股?他建議,除權時要挑主流股,也就是當時最流行的股票,例如IC設計就是今年的主流。如果擔心買錯,一旦買了第二天不對,還可以跑。

「賭博賭大桌!在多頭市場,要賭人氣最旺、最熱絡的股票。」也就是成交量大或成交量慢慢放大的股票,即強勢股,這種股票通常上升的幅度會很陡。但他的操作方式是,當碰到前波反壓時,會先觀察一下,過反壓就加碼。

陳進郎進一步分析他選股的方法,是以當時具有重大營運訊息的個股和當天盤面最強勢的個股為主,用技術分析來評估未來短期內可能的相對漲速,作為汰弱換強的依據。

「將持續大漲的股票,我不惜追高,特別注意領先創近期新高或即將漲停的個股。在資金有限下,手上弱勢的股票,不管是翻黑或賠錢都要賣出。」他強調,就像打撲克牌,你不可能每一把牌都跟,你要用好牌贏的錢來彌補壞牌認賠的錢

操盤/打破頭尾迷思 賺中間波段

他操作的策略是,開盤的時候先買進有利多的指標個股,因為一開盤中實戶和法人沒辦法馬上就拉漲停,此時正好是散戶買進的時機,因此拉平高盤時就可以進場,先買後賣。到了十二點過後,會看交割的金額夠不夠,再賣掉弱勢股。而且他採分批進出策略,一定會留下一、二支當火種,繼續觀察它是否又要起漲了。

陳進郎認為一般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是想去抓頭部或底部。事實上頭部和底部是沒辦法抓的,頭部是自然形成的,例如一檔股票跌深了三成,反彈到一、二成,這時頭部才確立。至於為什麼要換股操作,就是因為類股輪動很快,當頭部已形成的股票就不去碰了,操作股票最好去頭去尾,你要取中間最好操作的那一段來操作,這就叫「安打製造機」。他不迷信所謂全壘打,而是強調不斷的安打,才是累積財富之道

最近台股大好,很多新手開戶進場,陳進郎認為,沒經驗的人可以先買再說,「先射飛鏢,但沒有把握時不要買太多,可以先小買個二成的資金當個試金石。」他建議剛進場的人不要到號子去,因為在號子裡常會道聽途說,反而不好。

不過,他也強調,千萬不要只想賺個幾十萬元就跑,這樣會有後遺症,因為你一旦和股市沾上邊,便很難全身而退,不管跌深或反彈,你都會懊惱不已。因此要有永續經營的概念,因為人不可能一夕致富,如果只是想插花短打,不會成功。

陳進郎引用《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作者柯斯托蘭尼的話:「證券交易所就是一個黑暗的房間,常常進出或後來才進來的人,總是比不上一直都待在房間裡的人。」

投資股市最大的罪惡是懶惰又想賺錢。」陳進郎是一位時時在房間裡的人,永不休息。時時感受市場脈動,他認為,如果想要成功致富,一定要克服懶惰和害怕,才不會白忙一場。

教訓兩次危機造就今日億萬身價

陳進郎可以累積到今日身價,絕非一夕所致,而是靠著二十年來不斷累積淬鍊而來。他投入股市的原因很另類,民國七十六年九月,他的媽媽禁不起周遭朋友在股市賺錢的誘惑,用九十元價位買了五張東元電機,但是一進場就慘跌。

當時正在當兵的他,月薪只有七千多元,而這五張東元電機每天跌掉的損失,有時竟超過一萬元。為了報一箭之仇,他開始涉獵報紙證券版和一些速成的股市賺錢祕笈,從此沉醉於想要破解股價漲跌的祕密。

民國七十八年,他曾趕流行加入股友社,追隨主力內圍人士進出股票,結果都是先甘後苦。直到二○○○年台股崩盤後,才真正了解到所學不足。於是他參加了技術分析研習課程。

學習了技術分析,他驚訝地發現自己更能駕馭基本分析。他說,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是雙劍合璧,讓他看問題時的深度和高度跟著提升,預測力越來越準確,而不只是膽小地在搶短線差價上打轉。

同時他也廣泛閱讀投資相關書籍,以股市大師為借鏡;同時也以股市的鏡子為師,從股票的報價中得到啟示。「我不但從失敗中學習,也從成功中學習。」

退伍後,他進入富寶投資公司,同時幫公司與自己操盤,結果在十五年內為公司操盤的金額從五千萬元變九億元,個人則從十五萬元變三億元,並提早在四十二歲退休。

陳進郎同時也向讀者公開他的失敗經驗。九二年中秋節前夕,當他在電視上看到當時的多頭總司令翁大銘被收押時,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時資產淨值二百萬元,卻舉債買了超過一千萬元股票,一連三天長黑,「我破產了!」五年來賺的還不夠三天賠的錢

還好,我「輸」故我在,他從徹底的失敗中感受到真實的自我,從巨大的失望中清醒。突發奇想:「我費盡心機,努力了五年,不過就賺這兩百萬元。如果我的格局只有如此,那這區區兩百萬元也沒有太大意義;如果我的格局不只如此,當有一天我回想起今天的萬念俱灰,一定會覺得好笑。」

這時有個念頭從模糊到清晰,彷彿有人在身邊點醒他,「你並不是真的一無所有啊!你在股市身經百戰,這些經驗是無價的!」思想轉為正面,貴人就出現了,營業員的姊姊願意借錢幫他解決融資追繳。

「翁大銘風暴」是他從「小賺」到「大賺」的分水嶺,熬過以後,彷彿打了一劑預防針,從此不再那麼害怕賠錢。

操作股票如行雲流水般從容自信,如今,陳進郎已經由當年生手,蛻變成股海專家!

一生一屋土增稅優惠 三要件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7.07.16 10:04 am

政府擬放寬換屋族自用住宅土地增值稅優惠稅率限制,財政部原則決定,換屋族符合長期持有、設定戶籍與一生累計換屋總面積不逾三公畝(90坪)或七公畝(210坪)的三大要件者,一生換屋不問次數,即可僅繳10%優惠增值稅

現行自用住宅優惠土地增值稅率為10%,依照稅法規定,每人一生只能使用一次,已經使用過優惠稅率者,終其一生再換屋,都不能再按低稅率繳稅。但是財政部即將放寬這項限制,改以「一生一屋」取代「一生一次」,做為申請按低稅率課稅的標準。

依據財政部初擬的土地稅法相關修正條文,訂定的初步原則,換屋族未來要享受「一生一屋」的土增稅10%優惠稅率,必須符合幾項要件:

一、在「一生一屋」的低稅率申請條件下,每個人一生擁有至少一次適用10%自用住宅土增稅率優惠的基本權利。

二、已經使用一次10%土增稅低稅率的自用住宅換屋族,日後再換屋時,若需再申請10%優惠稅率,則需符合三項條件:

1.自用住宅面積:都市地區以三公畝(約90坪)、非都市地區以七公畝(約210坪)為限。累計一生換屋坪數超過三公畝或七公畝者,超過部分不得再申請優惠低稅率;未超過面積部分,可重複按低稅率繳稅,無次數限制。

2.設定戶籍:不論僅持有一戶自用住宅,或多戶自用住宅者,均需擇定一處設定戶籍,符合換屋重複使用10%低稅率的自用住宅僅限本人、配偶與未成年子女設籍處。成年子女或直系尊親屬如父母等設籍的自用住宅,不得申請重複享受10%土增稅低稅率。

3.長期持有: 擇定一處自用住宅,並需持有達一定年限,再換屋時,才能享有10%低稅率優惠

有關長期持有的確定年限,財政部並將在近日內與行政院經建會會商持有自用住宅的年限。

財政部長何志欽曾經公開表示,只要持有年限超過五或七年,即可視為是長期持有。但據經建會提供給財政部的國人換屋平均年限顯示,國人平均換屋年限為11.4年,賦稅署內部則建議應訂為十年。

為求客觀訂定「一生一屋」的長期持有年限標準,財政部將再請經建會協助,就已經發生的換屋案件中,挑選大多數換屋族的房屋持有年限,供財政部參考後再決定。


房仲業:自住型換屋者利多

【經濟日報╱記者梁任瑋/台北報導】 2007.07.16 10:04 am

財政部初步擬定自用住宅適用10%土增稅優惠稅率的土地面積門檻,為都市地區三公畝(約90坪)、非都市地區七公畝(約210坪)以內。永慶房屋總經理葉凌棋表示,對身處高房價的台北市換屋族來說最具誘因,尤其對自住型的換屋者最為有利,整體政策具有鼓勵民眾換屋的效果。

葉凌棋認為,台北市房價高、每戶土地持分面積少,累積換屋的土地面積要達到90坪者並不多,是這項政策的最大獲利者。

葉凌棋說,目前民眾買賣房屋,土增稅適用優惠的自用住宅稅率,一輩子只能享用一次,很多人,不敢隨便買賣房屋,尤其是民國73年以前買屋的民眾,都已持有20年以上,因房、地已有一段漲幅,現在賣掉房子要負擔的稅負會相當重。

但是,如果政策改為「一生一屋,不限次數」,就不會影響同時擁有多戶房屋的民眾權益,加上現在台灣民眾平均每人換屋時間是七年,一輩子平均換四次房子左右,將會鼓勵民眾換屋,尤其對持有時間愈久的人愈有利。

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不可聽從的四條理財建議

本文作者Jonathan Clements是《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Getting Going”的專欄作家

如果你現在二十多歲﹐雖然或許還沒到發財的時候﹐但在理財方面肯定已經獲得了許多諄諄教導。比如說﹐你肯定被告知要勤於儲蓄﹐不要拖延向401(k)計劃繳款﹐避免背負信用卡債務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建議。但也有些並不那麼好﹐比如下面四則廣受歡迎的建議﹕

1.多攢現金

如果你剛出校門﹐心中很可能充斥著各種理財、消費計劃﹐比如買輛車﹐置一所房子﹐或者到股票市場一試身手。但一些財務專家卻建議說﹐你在理財方面的當務之急是攢下一筆相當於你六個月生活費的應急儲蓄﹐這筆錢應保守投資﹐比如用來購買貨幣市場基金或存成定期儲蓄。

恕我直言﹐這種做法既不聰明又不現實﹐一點也不明智。即使你每月都將稅後收入的10%積攢起來﹐要攢夠六個月的生活費可能也要四年左右的時間。你將這筆錢攢夠後可能就會將其用於低風險投資﹐聽任其在你餘生中只換得微薄回報。

聽上去不大美妙吧﹖情況還會變得更糟呢。因為要積攢這筆應急儲蓄﹐你可能無暇顧及向401(k)計劃繳款和積攢購房首付款等重要事項﹐而不向401(k)計劃繳款就得不到顧主為你繳付的那筆同額資金。

我的建議是﹕別去攢什麼應急儲蓄。首先要保證向401(k)計劃足額繳款﹐以確保公司能為你出那筆同額款項。其次﹐建一個Roth個人退休金賬戶並向其足額繳款。如果除此之外你每年還有富餘錢﹐那就將其存入一個常規應稅帳戶﹐進行保守型投資。

如果你急需用錢﹐就先用這一常規應稅帳戶內的資金。但你也可以向自己的401(k)計劃借錢。此外﹐你可隨時動用自己向Roth個人退休金賬戶的繳款﹐而且不必繳稅和支付罰款。不過這一帳戶內資金的投資收益你是不能動用的。

你還可以用自己應稅帳戶內和Roth個人退休金賬戶內的資金支付購房首付款。一旦買了房﹐就開立一個物業套現貸款帳戶﹐它也可以成為你應急資金的來源。

2.買大房子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另一條人們常向二十多歲的人建議的傳統理財名言﹕買盡可能大的房子。

我對這一建議表示理解。如果你事業剛剛起步﹐並且預計未來歲月中自己的薪酬會大幅增加﹐你很可能想要買一所盡可能大的房子。

畢竟﹐如果你對自己所買的房子很快便不再滿意﹐那就很難不動心去買一所更好的房子。而這將意味著要支付相當於售房款5%或6%的佣金﹐還有一大筆按月貸款申請費、律師費以及搬家費等。

但請別誤解我的意思。我並不贊同房地產是最佳投資的說法﹐也不認為你應該買盡可能大的房子或借盡可能多的按月貸款。

借一大筆錢去買一所非生活所需的大房子從理財的角度看是愚蠢的。你會為自己背上沉重的按月還款負擔﹐還要終生繳納大筆的公用事業費、維修費、物業稅以及房屋保險費。正確的做法是﹐當購買平生第一所住宅時﹐所買房屋夠自己和家人長期居住就行了。

3.購買人壽保險

保險公司業務員經常敦促那些20多歲的人購買終身壽險﹐稱年青時購買可以少繳保費。

別聽他們的。誠然﹐如果選擇的保險公司、險種以及購買時機都合適﹐購買終身壽險應該是一項不錯的投資。但對二十多歲的人來說﹐這類保險未必能起多大作用。

請記住﹐購買人壽保險的最主要原因是為你的家庭提供保障﹐而二十多歲的你可能還沒結婚呢﹐更不要說有孩子了。如果你已婚並有仍在幼年的孩子﹐你當然需要使自己的家人獲得充分保障。達到這一目的的最省錢方式是購買定期壽險﹐這一險種只在人死後一次性賠付一次﹐再無其他回報。

而終身壽險不僅有死後賠付﹐還能給投保人帶來投資收益。由於終身壽險的保費很高﹐你可能會要求縮小一些保險覆蓋範圍﹐而這意味著你的家人得不到充分保障。此外﹐如果你購買了終身壽險﹐那你可能就沒有餘錢進行更好的投資了﹐如向Roth個人退休金賬戶和401(k)帳戶繳款。

4.購買增長型股票

人們常鼓勵那些二十多歲的人大量投資股市﹐因為他們幾十年後才會退休﹐有充足的時間可以等待股市觸底反彈。從理論上說這是一個好建議。

但實際做起來可就沒有那麼輕鬆了。你肯定不想為自己在股市的大量投資整日擔驚受怕﹐在股市下次暴跌時割肉清倉。但對股市新手以及從未經歷過股市暴跌的人來說﹐這種危險是真實存在的。

我的建議是﹕用60%的資金買股票﹐40%的資金買債券。如果你發現自己承受市場波動的能力很強﹐那麼在一到兩年後可以將85%或90%的資金投資股市。

年輕投資者還常被告知要購買漲勢凌厲的增長型股票。這類股票很可能短期內表現良好﹐但你的投資初衷是獲得良好的長期回報。

不幸的是﹐這一期望很可能無法如願。學術研究顯示﹐創造最高投資回報的往往不是增長型股票﹐而是那些逢低買進的價值型股票。

我並不是建議你只買價值型股票。你建倉時應使自己的投資組合多樣化﹐既買增長型也買價值型股票﹐既買美國股票也買外國股票。如果你日後想偏重投資價值型股票﹐那時候你可以放手去做。但投資多樣化是你的當務之急。

選投資型保單 有四層考量

2007/06/30/經濟日報 蔡靜紋

「現在的年輕人一定要儘早開始理財,讓錢滾錢,賺錢比你上班快!」蔡小欣去年剛上班沒多久,就有壽險顧問推薦她買投資型保單。

投資型保單才在台灣上市五年,便已席捲整個保險市場,不少壽險顧問更主張社會新鮮人以投資型保單來建構基本保障,兼投資理財。不過,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保單,民眾該怎麼選呢?國際紐約人壽投資長李志堅建議朝四大層面考量:

一:保障偏多還是儲蓄偏多?

投資型保單兼具保險與投資的功能,新鮮人購買這類商品時,應依本身的保障需求、投資屬性及理財目的來選擇,最好先了解符合自身需要的保障與投資的比重。例如有些人較重視保障或儲蓄成分,而有些人則偏重投資成分,也有些人希望保障與投資都多一點,投保前最好先做功課多比較。

二:收費方式是前收或後收?

投資型保單依收費方式可分為前收與後收兩種。兩種收費方式最大的不同在於前收型保單會先收取50%至100%不等的保費費用,剩下的金額才拿去投資。至於費用後收型的投資型保單則是在第一年就將保戶投入的資金百分之百拿去做投資,但是相較於前收型,後收型會多出管理費與提前解約費。後收型的投資型保單並非不收費用,只是將收取費用的時間點往後移

新鮮人可依需求衡量選擇前收型或後收型的投資型保單;一般而言,繳費年期較長選擇前收型比較划算,繳費年期較短則選擇後收型比較划算。李志堅建議,針對中高齡退休族群或是有特定理財目標的民眾,可以考慮選擇後收型的投資型保險商品,至於「忠誠度」較高,例如繳費達20年以上,便可以考慮買前收型的投資型保單。

三:保額保費是否有彈性?

投資型商品可區分為美式與歐式兩種。所謂美式投資型商品,架構類似傳統型商品,是保費、保額一對一固定的比例,壽險業務員只要依客戶需求決定出所需要的保險金額,即可像傳統型商品一樣對照出保戶應繳的保險費,且保戶仍然享有投資、彈性繳費等投資型商品專屬的權利。

至於歐式投資型商品則是在所繳保險費的一定倍數範圍內決定保險金額,當客戶保障需求高時,則可以高倍數決定保險金額,反之則選擇低倍數,也就是說保費跟保險金額的關係不是一對一固定式。

四:投資標的屬性是否多元

許多人都會存有一項疑問,投資型保單雖然可以連結投資標的,但那跟直接購買基金有什麼差別呢?除管理費、解約金等外,李志堅認為,兩者最大差別在於一般購買基金時都會設有門檻,也就是可能要每月花上3,000元、5,000元才能買到一支基金,這對於預算不高的人來說等於是只能選擇單一的投資標的,不容易達到分散投資的效果;但是花一樣的預算透過購買投資型保單卻可以連結更多檔基金,在進行投資配置時可以分散投資風險,並獲得更佳的獲利

有的保險公司強調自家的投資型保單可連結的基金選擇最多,這對有投資概念的新鮮人來說,可以擁有較高的理財自主權,但對理財還沒概念的人來說,還不如挑選壽險公司代為篩選過的精選基金。

除四大考量層面外,李志堅也叮嚀消費者,與投資基金一樣,投資型保單的特色也是長期投資可累積複利效果,所以需長時間持有,千萬不要買沒多久便輕率解約,因為投資型保單部分提領就如同基金贖回一樣,會產生手續費

狂殺價 可能買不到好房子

住展雜誌 313 期

『逢買必殺』幾乎是多數台灣人的購物定律,只要是花錢買東西,無論金額大小,總是習慣與販商來回幾次議個價,即便是微薄的小數字,也能從中獲得些許殺價的樂趣。

買房子的金額高達上百萬至上千萬元,似乎更得要用力殺價,畢竟一個回合下來少則數十萬,多則上百萬,買菜都會多要一根蔥了,怎麼可能買房子不殺價呢?

基本上多數人都會這樣想,但是這樣的想法,是不是一個所謂的『定律』呢?

回歸到殺價的源頭目的,主要是因為你想買下這項商品,然後才是想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買到手,達到『物超所值』的喜悅;所以應該要把你是不是真的很想要買下這件商品,當做前提來看待,再決定是否要殺價。

也就是說,如果是真的很想買,即便殺價不成,可能還是會買;如果沒有那麼想買,那就會殺價殺多一點,產生價格誘因,引發實際購買行為。由此可見,殺價並非購買的重點,想不想買,甚至買不買得起,才是真正的關鍵。

而動心起念想要到買下該商品,又可分為兩種狀況,一種是只有自己很想買,另一種則是大家都很想買。如果僅是自己很想買,欲購商品不一定是很熱門的,那殺價的空間就會大一些;若是熱門商品,大家都很想買,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是殺價,恐怕還得要加價,才能買得到。

這樣的邏輯,用買股票的行為來說明,就會更清楚。當大家搶購某一檔未來行情看好的股票時,絕不是用殺價的原則來購買的,通常都是要追價才能買到手,甚至想要勝出競爭者,還得進一步比較加價幅度呢!

同樣的邏輯,套用在房地產也是如此,即便房地產的價格是百萬千萬的。因此回歸到真正的主題,重點還是在於你想不想買,以及想買的人有多少?

如果你想購買的房地產,位於大家普遍看好的熱門區域,或是該個案具有品牌效應,或是產品規劃獲得多數購屋者的認同,那麼,殺價的策略勢必是無法買到的。

因為只要是熱門商品,建商或代銷必定不會珍惜你這位買方,因為下一位買方,很有可能出一個更高的價格購買,所以是否殺價的前提,在於事前必須先行了解,該個案的熱門程度,只是認定是好產品、好房子,不但是無法殺價,甚至是得要加價,才能買到這個好房子。一旦按照慣例去殺價或是猶豫,便有可能會錯失購買時機。

在第一季熱銷的台北縣板橋市,有些個案在當時因為買氣旺盛,建商不斷提高定價,漲價速度很快。像「千禧園」、「新巨蛋」及「史丹佛」,由於買方多、成交快,幾乎每十天至廿天,每坪便漲價三千元至五千元;大安區的學區套房「大安新生」,更是創下兩週結案的輝煌佳績,像這種熱門個案,買方只要猶豫或是動作稍慢,想買都會買不到了。

另外,像很多供給很少的優質地段店面,職業的投資客買方,都是帶著現金下定搶購,深怕消息慢了、或是一旦在價格上猶豫,很快就會被其他買家搶走了。所以店面投資客大多會帶著現金搜括好店面。

因此,在購屋前先要做好調查功課,了解該房地產產品的熱門指數,再來決定價格策略,才是上策。好房子是不等人的,只顧殺價是無法買到真正的好房子

2007年7月18日 星期三

雙率皆升,我的投報率也要升!

30雜誌 張卉穎

6月,央行無預警拉抬雙率,台幣匯率、利息雙雙攀升,債券型基金幾乎全盤盡墨。這波升息列車,小市民應該怎麼搭,才能帶回財富滿載的荷包?

30歲、在科技業工作的小楊,由於工作繁忙無暇理財,所以大部分的投資都是以基金為主。今年年初股災,小楊買的股票型基金損失慘重,他心想:「股票型基金波動這麼大,那我改買債券型基金,總該安全多了吧?」於是他把主要投資標的轉往債券型基金,心想,這樣的投資雖然賺得不多,但是總比大幅虧損來得好吧。

沒想到,6月,央行無預警地拉抬雙率,台幣匯率、利息雙雙往上攀高,如此一來,債券型基金幾乎是全盤皆墨,投資人進也不是,退也不得,像小楊這樣的投資人究竟該如何是好?

謹防下一波升息大動作

6月初,央行密集邀請投信投顧及行庫業者座談,表示目前台灣股價被明顯低估,希望業者能多投資台股、多推銷國內股票型基金。

為達到資金回流的目的,央行一面強勢拉升台幣,一面祭出管制投信申募海外基金的政策;策略果然奏效,不僅台幣升到新高,外資也在端午節前夕,買超台股230億,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股市更是上看8800點。

6月21日,央行又宣布調高利率一碼(0.25%),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短期融通利率也各調升0.2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從2004年開始的第12次升息。央行解釋,升息一碼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下半年物價漲幅升高、市場利率走高、以及經濟成長率可望提升。但一般預料,央行大幅升息(利率從2004年開始提升共1.75個百分點),目的就是在穩定物價、減少利差,以將資金留在國內。

目前看來,雙率皆升的態勢底定。不過,台灣央行升息的步調,跟全球主要國家比較起來,還是稍微慢了點。

美國長期利率維持在5.25%左右,歐洲約4%,台灣目前僅約3.125%,跟世界主要國家比較起來,還是相對偏低,央行如果想在國內留住更多資金,後續勢必還可能再有進一步升息的大動作。

債市疲弱,快爬上股市上升梯

但面對台幣利率走高、匯率升值的趨勢,小市民該如何搭上這波升息列車?提高投資組合的報酬?

「首先,請務必先討厭債券。」天達資產管理全球股票團隊主管貝德鳴(Mark Breedon)分析,在利率維持低檔而經濟持續成長的情況下,債券給投資人的收益並不划算。「光是去年,S&P500的報酬率就超過8%,如果股市可以給你8%的報酬率,為什麼要持有報酬率不到5%的固定收益(債券)呢?」貝德鳴說。

貝德鳴的全球觀點,對照Lipper五月份才發布的台灣基金市場透視報告,可以發現,債券型基金的表現的確是差強人意。Lipper的報告顯示,從台灣到全球主要國家,目前都掀起一股升息風,造成債市走勢疲軟(債券價格與利率反向)。以國內投信發行的全球債券型基金來看,過去一個月(迄6月20日)全軍覆沒,下跌幅度約在1%到2%之間。

債市表現淒慘,至於全球股市,現在會是好買點嗎?「全球股市的本益比,目前還是在非常低檔的區間。」貝德鳴說,主因是投資人大都預期今年的經濟成長會趨緩,所以自然沒有信心投入股市。

不過,現在的情況可說是大大地顛覆了投資人的預期,美國企業獲利在年初創下新高,全球企業的併購活動也大幅成長。光是今年第一季企業的併購活動,就高達7000億美金,代表有高達7000億美元的股票下市,但是,新上市的IPO卻只有3000億美元,也就是股市有「淨損失」的現象。股票減少,但是需求增加,代表著股價未來將有上漲的空間。

股主債輔,資產配置先做好

一般投資人若是沒有時間掌握市場的波段起伏,那麼最重要的,還是要回歸自己的資產配置。富蘭克林投顧建議,好的資產配置像是一朵花一樣,花心的部分是「核心投資」,最好是持有五到十年以上;花瓣的部分是「非核心投資」,可以選擇適當時機,掌握特定市場的波段行情。做好資產配置之後,自然不需要擔心波段的起伏,而被道聽塗說的機會財沖昏頭。

至於核心投資裡的股債應該如何配置?友邦投信建議,現階段最好還是股債平衡,而且股票的持有比重要稍微高一點點。但若是債券部位目前空手的投資人,友邦投信認為,債市的下跌反而是逢低承接布局的好機會

至於已經獲利了結,或是對未來股債情況不明朗,暫時不知該把資金投向何處的投資人,可以考慮先暫放於貨幣基金。因為貨幣基金在利率攀升時,報酬率會更高。根據Lipper的報告,台幣兌美元等主要貨幣強勢升值,但對加幣則呈現弱勢,今年來加幣、澳幣市場基金表現相對突出,所以如果對未來趨勢掌握不明確的投資人,也可以考慮一下貨幣基金。

如何前瞻並掌握趨勢

理財周刊 358 期

前幾期介紹未來之產業趨勢,好奇的讀者可能想了解這趨勢準確嗎?是如何做出來的?實務上,不論是就國家的發展或者是從企業的投資角度而言,資源都很有限,尤其在劇烈的競爭環境下,各種投入必須謹慎評估,才能將寶貴資源做最有效能的運用。但如何才能掌握正確的方向呢?趨勢的前瞻無疑是相當重要的方法。

但前瞻趨勢的目的並非尋求精確的事實,而是希望能了解未來可能發展方向、可能產生的結果、及對公司的影響,以便及早因應,企業可以藉以修改調整營運策略,依企業的資源及時間緊迫性等條件,決定未來的可能發展方向。

那麼如何進行前瞻趨勢呢?可從兩方面進行,一為「從現在推測未來」,另一為「從想像思索未來」,以下將分別說明之。

※從現在推測未來

所謂趨勢意指大勢的傾向,既然是傾向,就應該有跡可循,而且趨勢移動的能量乃從過去向未來逐漸累積中,這是從現在推測未來的基本前提。有四種方法可以幫助讀者從現在推測未來,這包括數字推移、典範關注、理論推導及現象推論:

.數字推移:在產業研究中,數字推移是非常重要的趨勢觀察方法,亦即從過去到現在的統計數字的分析所呈現的一個穩定發展趨向。若統計的時間夠長,呈現的方向與輪廓越穩定,那表示此一趨勢發展愈明顯。舉例而言,觀察資訊產業的發展可以發現,硬體產值在整體資訊產業所占比重愈來愈低,軟體與服務產值的比重則相對愈來愈高,顯示未來產業的重心絕對是軟體與服務。

事實上,這幾年各國政府及跨國企業所非常關心的人口結構的變化,例如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或者少子化的趨勢,都是數字推移可以掌握到的關鍵趨勢變化,而這變化深刻影響著企業的長期產品發展規畫。

.典範關注:意指對領導廠商策略的監測。所謂「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產業發展亦復如此,有時環境因素讓企業崛起,有時則企業創造流行與市場。由於台灣企業多屬中小企業,較無充分資源從事需求工程研究,亦即對於消費者行為之研究較為陌生與缺乏。但對於跨國性的企業則不然,為了維持領先的市場地位及獲取先占者的優勢,這些企業投入大量資源從事新科技的研發,以及消費者行為的瞭解,因此吸引消費者及創造流行的機會相對較高,若能掌握這些跨國性領導廠商的產品策略發展,對於公司的產品規畫將有莫大的助益。

一般而言,掌握領導廠商的動向有兩層意義:一為趨吉,另一為避凶。趨吉的意義在於瞭解領導廠商的未來可能作為,作為追隨策略的參考,或者與之互補分工的依據;避凶則在於預測未來可能的正面衝突,可作預先的部署,或者轉移戰場,或者尋求新的市場空間

.理論推導:許多理論或市場模型的用途除了以簡化的概念解釋複雜的實務現象外,重要的是能夠預測下一階段市場的未來。透過這種預先的瞭解,可以掌握下一階段市場的發展,因此在產品規畫上將更能胸有成竹。

.現象推論:在觀察趨勢的過程中,讀者會發現有些現象的發生似乎愈來愈明顯,但又沒有實際的數字統計為依據,也無理論可以解釋,只是一些個別事件的逐步在發生,但似乎這些事件之間又有些關聯,而且不斷的以不同的樣貌在各角落出現,這些能量累積的結果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我們也須時刻注意一些重要的社會、產業或市場的現象變化

例如面對「娛樂」這件事,過去到現在,人們的價值觀似乎有了很大的轉變。在過去,娛樂雖是人們心中深藏的渴望,但因經濟因素及「勤有功、戲無益」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大部分人沒有能力,也在價值觀的制約下壓抑了對娛樂的需要。不過隨著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個人意識的抬頭,以及國民平均所得提高、工時減少等生活形態的改變所影響,休閒的經濟觀逐漸成為主流,加上娛樂相關軟硬體設施與服務陸續面世,更讓娛樂市場隨之蓬勃發展。

※從想像思索未來

從想像思索未來,主要是透過情境分析來掌握未來社會、生活或產業的發展,在情境的思索模擬中,推估未來社會可能需要的產品或服務及其可能的功能,進而推衍出技術或零組件的需要,公司即可藉以規畫產品發展路徑圖(Road Map)。此一方法以情境分析法為代表,說明如下:

情境分析預測方法在1950年代開始發展,但直到1970年英國Shell(殼牌石油)公司事業規畫部門用它來預測石油的供需及影響,而讓殼牌石油在1972年之後石油能源危機所造成的通貨膨脹及經濟蕭條中,及早準備而表現比其他石油公司都還好,其全球排名反而由14名躍升至第2名,而一炮而紅,開始廣受注目。在現今技術變化快速,政治經濟變動劇烈的環境下,情境分析更是一種遠較其他預測方法更為有效的預測方法。

情境分析方法適用於面臨下列挑戰時的選擇:

.環境變化大,未來不確定性高,且相關環境對技術發展的影響很大。

所面臨的環境變化非常快速,簡單的趨勢外插預測方法根本無法派上用場時,也就是根本無法從歷史軌跡來預測時,此時情境分析方法就能發揮其功效。

.長期性的預測:由於情境分析必須耗費眾多資源,因此對於短中期的預測,有些預測專家寧可採用其他預測工具,例如專家預測法或趨勢分析法,所費不多,準確性也不差(當然也視找到的專家是真的專家還是贗品而定),但是若事涉龐大資源的長期投入時而有必要進行長期預測時,情境分析法應是最佳選擇。

.無大量的歷史性資料:若完全沒有任何歷史資料,則所有定量的方法完全派不上用場,很多定性分析方法也沒有分析的依據時,此時只有靠人的想像力了,這時候情境分析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除了情境分析法之外,另一種思考途徑則以使用者需求出發,亦即思索推敲消費者未來生活方式的變化,包括食、衣、住、行、育、樂各層面,當然也需包括工作情境的模擬,藉以掌握未來可能的需求,進而規畫未來的新產品研發方向。

國民年金繳40年 月領8986元

中時電子報 2007/07/17 記者: 林諭林/台北報導

立法院昨日協商《國民年金法草案》獲得重大進展!朝野達成初步共識,未來國民年金將採「社會保險制」,每人每月繳交六七四元(每二年費用增加○‧五%),繳滿四十年後,每月可領取八九八六元全額年金,一直領到死亡為止。

月繳六七四元 每二年增0.5%

朝野並初步共識,國民年金自明年七月一日正式開辦。待內政部整理協商共識條文後,立院明天再次召集朝野協商,正式定案。由於這次臨時會中選會組織法草案仍排在國民年金法草案之前審議,國民年金是否得以三讀,仍有變數。

民進黨立委王榮璋表示,國民年金實施後,涵蓋老農津貼、敬老津貼和原住民敬老津貼,終止選舉朝野競相加碼津貼亂象。

且就算這次立院臨時會將老農年金加碼至每月六千元,國民年金保障年金提高至近九千元,兩者差距仍近三千元,對目前可領取老農津貼的民眾仍有納保誘因。

柔性強制加保 廿五歲起納保

王榮璋表示,朝野初步共識,年滿二十五歲至未滿六十五歲,未參加軍公教、勞保,且未領取相關社會保險老年給付者,都必須加保。但國民年金採柔性強制加保,不加保沒有罰則,只是不能享受國民年金的保障。

此外,王榮璋指出,國民年金財源籌措來自公益彩券盈餘、提高營業稅徵收率一%,以及公務預算等,國民年金保險的財務,由政府負最後支付負責任。

政府負擔四成 民眾負擔六成

朝野初步共識,國民年金第一年保險費費率採基本工資的六‧五%計算,意即保險費為一一二三元(基本公資一七二八○元×六‧五%),由政府負擔四成,民眾負擔六成,因此民眾每月繳交六七四元,隨後每兩年保費將提高○‧五%,上限為一二%。國民年金給付標準也會隨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率調整月投保金額。

以廿五歲納保,四十年期間,共繳納保費五十一萬五千零八十二元,六十五歲以後,每月可領取八九八六元,以國人平均餘命可活至八十二歲計算,共可領取一八三萬三千零六十二元。

不過,若加入國民年金時已超過廿五歲,必須以另外的公式計算,每月可領取(一七二八○元×○‧六五%×保險年資+三千元)。以開辦時年齡四十歲為例,繳二十五年保費,共負擔廿九萬餘元,但六十五歲以後,每月可領取五千八百零八元。

2007年7月16日 星期一

打敗高壓 勇渡股海狂潮

明星操盤手的致勝秘訣
管理雜誌396期 文/李宜萍


面對如此高度起伏的行業,基金經理人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尤其是策略與情緒的拿捏。

「很多基金經理人晚上回家,還繼續看美國股市,下跌了睡不著,因為擔心明天台股連動,漲了也睡不著,後悔自己買得不夠多,結果一夜失眠,」這是有20年股市投資資歷的華頓基金管理部副總經理楊師銘的觀察,他自己也經常在天未亮就進辦公室。

大概很難再找到像基金經理人折損率那麼高,卻又讓人趨之若鶩的工作。從基金操盤人一年內更換的名單來看,扣除轉換為基金研究員的,平均折損率可說是一天一人。折損率高,是因為這是一個每天都要考試,老闆每天都要看成績單的行業,成績不理想,客戶拂袖而去,不是充滿挫敗不甘心地離開,就是老闆看不下去請人走路。

除了高獎酬來自於高投資報酬,成為吸引人投入的原因,大部份會對基金經理人工作樂此不疲的人,都是喜歡吸收資訊、接觸產業、了解市場趨勢與產品前景,並樂於接受挑戰的人。

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賭性堅強的經理人,選擇高投資、高報酬的資產配置組合,一旦重壓,看錯行情,很容易成為績效落敗者;不做第一名,但也不願落後為後段班的經理人,則要求穩穩的賺,通常這樣的人做得比較久,生涯生命也比較長。

個性之外,情緒管理也與基金經理人的生涯生命期長短息息相關。

由於資本市場的特性不同,歐美股市較成熟,華爾街經理人可以依靠參數模組來判斷;但台灣股市屬於淺碟市場,干擾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多,許多基金經理人只能靠經驗判斷行情、擬定策略。

依靠經驗值做投資決策,當判斷錯誤時壓力會特別大,多數人會怪自己看錯,情緒也跟著陷入低潮,處理得好的人,走過了低潮,處理不好的人,績效表現也跟著持續下滑。

投資決策錯誤是經常有的事,要學習接受與放開。」操作的基金獲得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傑出基金金鑽獎的保德信經理許巧芳如此說,重點是學習和決策錯誤之後的情緒相處,才是關鍵。

起風,記得低飛而過

楊師銘則是屬於抗壓性高的基金經理人,歷經過大風大浪,每一次風暴,他以調整生活步調,調整投資策略,讓自己站再起來。

更早之前他在證券公司當研究員,1989年歷經台股大崩盤,生活一下子陷入低潮,他笑著說:「當時薪水降為七成,每天晚上回去自己開伙,還帶便當。行情好時,一輛將近三萬元的摩托車丟了,隔天毫不手軟地再買一部。」

2000年又是一波低潮,連續幾年歷經網路泡沫、921大地震、中東戰爭、SARS等,楊師銘回憶,當時基金跌了兩成,停損再買,又跌了兩成,績效與前兩年相比,至少跌了五成。

他說,最早容易追高走低,後來他學聰明了,投資分析判斷的方式更純熟,網路泡沫的教訓,讓他改以公司基本面、前景等標的買賣股票;現在則一半靠電腦數據分析,一半靠資訊分析與直覺判斷

摩根富林明證券投資副總經理詹祖光入行11年,在2000年網路泡沫時擔任基金經理人,公司給他們的任務就是打敗定存,投資報酬率維持在8%左右,穩穩的賺,笑口常開的他,個性也是穩穩的。

回憶當時,他覺得自己沒有太大的情緒起伏,可能是因為他都看基本面。學企管的他,除了看一家公司的ROE(股東權益報酬率)、財務資訊外,他不只看是否為熱門產業,而是看這家公司是否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影音光碟片(DVD)曾經熱極一時,但當時他認為製造流程太簡單,容易被模仿,果真不久就供過於求,行情馬上下來。

每天都會拜訪各企業的他,特別注意觀察企業關鍵優勢的持續性,以及競爭市場的變化,也因為觀察重點不容易突然轉變,所以一旦投入,也能穩穩的賺,心情當然也保持平穩。

1930年代大蕭條將重演?

新金融世界 2007.7.12
http://www.newfinancialworld.com/news.php?item.95.1

位於瑞士巴塞爾、國際風險管理最負盛名的金融機構-國際清算銀行(BIS)於日前警告,近年來的寬鬆貨幣政策已經助長了信用貸款泡沫危機,全球經濟比大多數人想像中還要脆弱,此一問題處理不慎將可能產生像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

大蕭條是指從1929年開始,持續至1939年之間在北美洲、歐洲和世界其他工業化地區發生的經濟衰退,這是工業化後的西方世界所經歷時間最長和最嚴重的蕭條。

1929年股市大崩盤之後,美國的股價持續下跌,到1932年跌到只剩1929年價值的20%。資產價值的急劇跌落除了使成千上萬的個人投資者遭到破產外,許多銀行也陷入資不抵債的地步;美國 25,000家銀行中有11,000家宣告破產,民眾對經濟喪失信心,導致消費和需求水平大幅下降,進而也使企業產出大幅下降;1932年美國的製造業產出已降至1929年的54%,失業人數飆升至1500萬人使失業率達到近30%。

美國從2007年2月引發次級房貸壞帳風波以來,從全美第二大次級房貸業者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到最近的全美第二大抵押貸款債券承銷商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旗下兩檔主要投資貸款業務的避險基金瀕臨破產,顯示出整體金融市場的信用風險恐不如美國聯準會聲明中來的樂觀。

目前國際信用評等機構與投資人對次級房貸相關証券化產品的檢驗標準趨嚴,惠譽、標準普爾、穆迪等信評公司已調升許多擔保債權憑證(CDO)的風險等級,規模高達1兆美元的CDO市場恐遭重創。

目前金融市場出現了許多令人不安的現象,包括大量新型信貸工具的發行,例如現金卡、40年期、50年期償還的新奇房貸等,使得民眾利息支出增加,家庭債務水準飆升。還有投資者表現出的對風險偏好的極端追逐,即現今大多數的投資者一窩蜂追逐不斷攀升的資本市場,而無視資產泡沫可能隨時破掉的風險。此外,世界貨幣體系中根深蒂固的不平衡,包括人民幣幣值大幅低估導致全球貿易失衡與投資者瘋狂追逐利差交易等,皆增加大規模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1990年代日本經濟衰退以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每一次大型經濟衰退之前股市都有一段時間的非理性繁榮,面對這一波私募股權推升的資產泡沫,現今金融市場與政府決策官員也再度面臨嚴峻的考驗。

投資者唯有正視風險、做好風險控管、運用全球動態資產配置來追求個人資產價值穩健增長,才能安然渡過各種金融危機的考驗!

給孩子一雙幸福翅膀 教出理財力

今周刊 記者:陳 免

孩子懂不懂理財,成為個人能否幸福退休的重要關鍵,即使不靠孩子養老,也得確認孩子不會成為「啃老族」;因此,如何掌握美滿人生的最後一張拼圖,就要從現在開始,教出孩子的理財力!

卡債風暴在過去兩年襲擊全台,五十萬卡奴,讓台灣社會從「大家都很會存錢」的舊有觀念中驚覺,原來年輕一代對於金錢的使用,和對於信用的認知觀念是如此薄弱,凸顯出台灣社會普遍處於「理財文盲」的危機。

究其原因,發現自小不管在學校,或是在家裡,金錢和性一樣,都被當成是私密的事而不被拿出來討論。而當「性愛學分」即將在九十八學年度納入高中選修學分之後,「理財」這件事,仍然是一個因無知而被忽略的話題。

然而,懂不懂理財,一樣是關係人生幸福的大事,如果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很有可能讓自己陷於負債的泥淖,嚴重者,搞不好還會讓家人同陷困境。

因此,財富觀念的傳承,必須比將財富交給兒女的那一刻更早開始;如果你只能負擔自己的退休養老,那更應該早一點讓孩子具備財務管理能力,免得孩子長大後,成為啃蝕你退休老本的啃老族!更有甚者,如果你想養兒防老,一個深悉理財的下一代,肯定才是你生命最後旅程的重要保障。也因此,教育子女正確的理財觀念,就成了你建構美好退休生活及圓滿幸福人生的最後一張關鍵拼圖。

在台灣,翻遍教育部頒訂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完全找不到和理財相關,有的也不過是稍稍談論到有關消費權益的內容。由前財政部長林全、前教育部長曾志朗等財經金融界、教育、社福團體組成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於是參考美國Jump Start(成立於一九九八年,成員涵括了教育界、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等二十幾個專業團體)所提出的個人財務素養(financial literacy)指標,融合國內的財經環境,首先提出「九年一貫財金智慧教育指標」,希望教育部能將之納入課程綱要中。

透過三張表格 一齊學習財務管理

從小就灌輸孩子理財的重要性,給予正確的金錢、消費觀,並提早讓他們學習一些理財語言,《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作者羅勃特.T.清崎說,這樣他們才有機會融入理財高手的群體之中。在他設計的兒童版「現金流」遊戲時,就直接使用「資產」、「負債」的專業辭彙,但也用更口語的方式解釋它們的涵意,告訴孩子「資產」就是:向你口袋裡放錢的東西;「負債」則是:從你口袋裡掏出錢的東西

理財教育,還是要透過理財的方法來進行,世新大學財務金融系主任郭迺鋒也認為,如果以為讓孩子玩玩點鈔機就是理財,也太小看孩子的智商了,因為只有有步驟的教導孩子理財能力,他們的學習力常會超出大人的想像。

不少專家整理歸納,教育孩子的理財力,有三張表格應該隨時拿來參考;如果把自己當成人生的CEO,他也需要從小演練這三張表格:財務目標、編列預算表及資產負債表;這三張表格的記錄過程,應該也是孩子財務人生的成績單,透過這三張日常生活消費及財務表格的記錄,和孩子做充分的討論,就可以把想要給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自然地傳遞。

擬定財務目標:這是孩子為什麼要存錢的目的,也許孩子零用金不多,但擬定財務目標,是訓練他存錢的好方法;學會忍住不花手上的零用錢對孩子是痛苦的,但當他達成他的財務目標時,就可享受這遲來的報酬。

也許是一雙NIKE球鞋、一台Wii遊戲機,也許是一趟日本近畿小子演唱會之旅,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的目標也會跟著「長大」,變成一輛汽車、一間房子,也許是結婚基金,或是子女教育基金,甚至是更遠的退休養老金。和他一齊討論他的夢想,設定一個踮著腳尖就能搆得到的目標,這能讓孩子從小就養成為了目標,有計畫的存錢、賺錢。

編列預算表,讓孩子理性消費有計畫的預算編列,可以簡化花錢的決策過程,幫孩子成為一位理智的消費者,不被那種不需要、又不是真正想要的物欲所左右。編列預算時,買小東西的計畫,和買大東西的計畫是同等重要的。一星期的零用錢怎麼花,一個月的飯錢怎麼用,一學期的生活費怎麼分配,一年的家庭生活開支怎麼編列,而為了達成財務目標而擬定的存錢計畫,也可以納入預算表裡。

預算表上支出項目,哪些是必要,哪些非必要,和孩子一起討論讓他分辨「需要」和「想要」;若選擇多喝一瓶可樂,就可能讓這周的收支陷入不平衡,買Wii軟體的時間可能就要被迫延長,讓孩子了解機會成本,懂得如何做選擇。

和孩子一起編列預算時,很多父母煩惱該給小孩多少零用錢?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楊文貴在家裡定出一個給零用錢的方法:爸爸收入的1/1000×小孩的年齡=每個月的零用錢。他認為,零用錢其實是讓孩子分享爸爸辛苦工作獲得的成果。而透過這個方式傳遞給孩子預算分配的概念,讓孩子知道,給他的零用錢,都是爸爸預算表中的一個項目,希望他在運用零用錢時,也能學習爸爸如何分配金錢。

財務報表,錢進錢出,了解一個人的身價有多少:很多父母幫孩子購買基金股票,透過每個月或是每年一次的資產檢視,善用對帳單,以跟孩子說明不同投資工具所帶來的風險;而財務報表的編列,也可以讓孩子檢視自己在過去一段時間的花費是否超過收入,有沒有確實儲蓄,哪些投資是可以讓他的資產繼續增加,哪些花費可能造成超支,甚至帶來負債。

具備財務素養 揮灑起來更自由

透過資產淨值的整理,也可看出自己的資產是否以一定的速度在成長,印證到之前擬定的財務目標,估算目標的達成是否按計畫在進行著。如果發現速度慢了些,也可以和孩子討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收入,也許是幫爸爸洗車,或者幫妹妹補習功課。

在教孩子理財同時,父母也必須隨時進修,確認自己教給孩子的不是錯誤的觀念,才不至於將孩子導向相反的人生方向。

時代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如媛的大女兒今年十八歲,正是愛漂亮的年齡,偶爾也會和媽媽談到同學誰又背了名牌包,她總是跟女兒講:「那是她爸爸的錢,錢要自己賺才是真正自由,用自己的錢才會開心。」透過對話,趙如媛傳遞自己的價值觀給女兒,更從而她知道,當一個人還在花父母的錢之前,是沒有什麼身價可言的。

性和金錢,是人類欲望的根源,過去人們因為怕欲望沉淪,而忌諱談論,但其實只要有正確的知識,性和金錢又何嘗不是人們通向幸福的翅膀。

Jump Start對財務素養的定義:「一個人必須具備運用知識和技能有效管理並健全其個人財務的能力。」財務素養也許不能給孩子人生的答案,但從小打好基礎,具備選擇的能力,孩子邁向成功人生的機會就愈大,更能自由選擇他所想要的人生,成為他想成為的人。

2007年7月15日 星期日

選對房市搖錢樹 鎖定潛力商圈

住展雜誌 312 期

燙金店面~選對房市搖錢樹 鎖定潛力商圈

近期金融界為降低放款風險,對房貸授信的態度轉趨保守嚴謹,尤其最受投資客青睞的套房產品,更被列為高度關注對象。其實投資客最常獵取的標的,除低總價套房外,店面魅力更是歷久彌新,惟店面產品進駐門檻頗高,該怎麼選購,才能買到最有價值的房市搖錢樹呢?

如果說別墅在房市中具有貴族般的氣勢與地位,那麼價值不菲的金店面,大概就是房市中最具吸引力的搖錢樹了,就連觀察力敏銳的投資客,也經常臣服在店面商品高投資報酬率的魅力下。

只是店面這搖錢樹,可不是人人都養得起,尤其精華商圈、熱鬧商場的店面供不應求,動輒以千萬為計價單位。上月甚至還傳出位於台北市東區SOGO商圈內,忠孝東路四段上的燙金店面成交價高達每坪四百萬天價的未證實消息,說明了精華商圈店面的好身價。

成熟商圈店面月收租金動輒數萬元至數十萬元,平均報酬率雖然因近年房價持續上飆,而壓縮了租金報酬,但平均仍有約百分之三至四以上的投報率;但長期來看,展望大陸客來台觀光消費實力以及兩岸三通遠景,優質店面產品仍是投資客最愛的獵取目標。

※新市鎮潛力大

雖然成熟商圈進駐難度過高,但投資店面並非只能侷限在一級商圈,可將投資眼光看得更遠,鎖定二、三級商圈,甚至是到開發中的新市鎮尋找優質店面,在房價相對低廉的前提下,買一個店面增值空間的遠景,更加有利可圖

像是近年房市頗熱的北縣三峽北大重劃區、林口特定區,以及高鐵桃園青埔車站等站區,都可覓得優質、實惠的店面商品;在完善的都市規劃下,趁著開發期間的低價時段進場,即便初期投報率不盡理想,但長期來看既可賺取租金收益,更可坐享增值空間。

最明顯的例子,出現在桃園高鐵車站的店面市場。雖然高鐵已通車營運一段時日,然而區域房市並未有明顯起色,在住宅產品買氣不振的情況下,店面產品卻能異軍突起,吸引不少投資客搶進,為的正是高鐵車站開發遠景,與未來人潮所帶來的錢潮與商機。

※燙金店面指標

購買成熟商圈店面產品,因商圈發展態勢多已底定,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店面價值的好壞;然而新市鎮等潛力商圈,在商圈雛型尚未完全顯現的情況下,該如何研判店面購買價值?

一、人潮即錢潮

成熟商圈→可直接觀察區域人潮流動動線,優先選擇人氣旺、商業氣息濃厚的『陽面』店面購買。(以東區忠孝東路四段為例,北側SOGO百貨這端,商家、人潮俱多即為『陽面』,店面價值優於『陰面』)

潛力商圈→蒐集區域銷售中個案或新落成社區,有關店面或商場設置之規劃,納入周邊社區人口生活需求考量,優先選擇未來人潮應會較多的區位店面。

二、地段價值

成熟商圈→成熟商圈所在地,往往就是所謂的精華區段,地段價值原本就高,店面產品不愁乏人問津。

潛力商圈→觀察區域都市計劃,鎖定商業區聚集區塊,或在建、規劃中之捷運線、大眾運輸設站點;另大型學校、產業專區等人口密集處之店面產品,投報率普遍較能獲得保障。

三、租金行情

成熟商圈→投資店面者多為賺取高租金收益,租金行情自是評估購買價值的重要指標。

潛力商圈→因商圈尚未完全成形,難以評估日後租金行情漲跌變化。但一般而言,隨著新市鎮開發漸趨完善、人口逐漸移入,租金行情多能有相當的成長空間。

四、獲利與風險

成熟商圈→店面需求穩定,具有不易跌價的保值、增值特性,可降低投資風險,投報率也較穩定;然相對的房價高不可攀,需有相當的財力為後盾。

潛力商圈→店面房價尚處低水位,投資門檻較低,日後享房價增值空間較大;然開發時程,以及日後商圈發展模式與店面需求不易掌握,需審慎評估投資風險。

其他評估店面購買價值的觀察指標,還包括如何針對不同區位特質的店面,評估適合業種與購買坪數大小,店面寬度與深度、形狀是否方整等,都是選擇燙金店面的必勝原則。

許多真正具有潛力的黃金店面,不但投資客鍾意,建商也不捨出售,往往予以保留,不對外銷售,或自行招租收益,或等待高價時機再出售;有特殊管道可循的投資人,即可透過與建商的私交購得。而一般投資人只要提高對房市動態的觀察敏銳度,掌握尚未正式公開銷售的個案主動出擊,積極接洽購買店面事宜,也有機會搶得進場先機,獵取最有潛力的超級金店面。

新鮮人保險 必備鐵三角

經濟日報╱蔡靜紋 2007.06.30

又到畢業時節,許多畢業生踏出校門,開始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不論這份工作薪資是高是低,都是理財規劃的新起點,更是一生財務規劃的開始。

瑞泰人壽行銷襄理陳敏芬表示,社會新鮮人在理財上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由於財富的累積受時間及利率的影響很大,因此,無論是投資、儲蓄或投保,都是愈早開始愈有利。

到底社會新鮮人該如何為自己規劃保險保障?國際紐約人壽資深副總經理黃振國建議,社會新鮮人購買保單可用意外險、醫療險及投資型保險來建構「保險鐵三角」,不但可以享有保險的基本保障,還能運用到保險的附加投資、儲蓄功能。

陳敏芬表示,社會新鮮人就業後需先求經濟上的獨立,滅少對父母的依賴,除須積極累積財富以達成財務獨立外,也需自行負擔生活中不可預料的醫療或意外事故等風險,因此,社會新鮮人不可忽視投保的重要性。社會新鮮人不妨從收入水準、家庭責任、職業類別及生涯規劃等四大方面考量。

一、收入有限,先考慮「低保費、高保障」保單。

根據勞委會所做的統計,年紀較輕的勞工族群發生意外災害的比率明顯偏高,且衛生署的統計資料亦指出,事故傷害是年輕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從事外勤業務,或以騎乘機車為主要通勤方式的社會新鮮人,發生意外的機率又會更高。

社會新鮮人剛就業,每個月的收入普遍不多。根據勞委會所公布的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為2萬3,800元,大學畢業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為2萬6,700元。陳敏芬建議,可以從投資型保單、定期壽險、意外險、健康險及防癌險等,屬於「低保費,高保障」的保險商品著手;若是原來已有保單的社會新鮮人,建議可與壽險顧問共同檢視原來的保單內容,看看是否有需要補足的部份,才能讓保障能更能符合現階段的需求。

二、家庭責任,回報父母恩。

針對社會新鮮人的保險規劃,陳敏芬表示,可用責任分擔的角度來思考。多數的社會新鮮人沒有家庭經濟或房貸壓力等負擔,因此,投保的重點有二,首先、表達到父母的責任。一般而言,父母養育子女到完成學業,至少花費300萬元,因此,為預防遭受事故,無法繼續奉養父母或因還有負債而「債留父母」,建議社會新鮮人可以父母為保單受益人,購買保額至少300萬元保障,以表達孝心。

其次是,照顧好自己,不成為父母的負擔。社會新鮮人本身積蓄並不多,倘若不幸生病或發生意外時,往往會造成額外的經濟支出,雖然住院部份有全民健保可以給付基本的醫療費用,但全民健保仍有許多不給付的項目,建議可購買健康險及防癌險以提高醫療方面保障,也減輕家人的負擔。

三、視職業危險性,加保意外險。

此外,社會新鮮人也不可忽視意外險的保障,陳敏芬表示,意外險可彌補因殘廢所造成的財務及日後賺錢能力的損失,意外險不僅保費便宜,除了具有身故保障之外,也能提供211級殘廢時的比例給付,包括雙手機能永久喪失、手指缺失、聽力或視力喪失都納入保障,是重要的必備保單。因此,凡屬於外勤、需經常出差、需騎乘摩托車上下班的人或從事較危險性的工作,例如空服員或記者等,除了基本的壽險及醫療保障之外,建議提高意外險的額度。

保費便宜的意外險可說是社會新鮮人投保首選,以一般內勤人員(職業等級第一類)來說,投保中國人壽的傷害保險100萬元,平圴一天只要5元,便可依陸、海、空等不同的交通事故分別提供除基本保額外的一、二、三倍保障,並針對颱風、地震、火災等特定意外災害,額外提供兩倍保額的保障,另外還有30%的重大燒燙傷保險金、5%至100%的意外殘廢保險金及每次10%、領取十次的意外傷殘補償保險金等保障。

四、生涯規劃,累積人生第一桶金。

多數社會新鮮人對未來的生涯規劃仍充滿不確定,有人很可能會在工作一段時間後,選擇出國留學,甚至自行創業,此時,需要一筆不算小的資金。陳敏芬建議這群新鮮人,在基本保障足夠之下,將規劃重點放在穩健獲利與強迫儲蓄,建議可考慮運用投資型保單,透過長期定期定額、複利累積的特性,將可以加速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年輕人容易碰到換工作,收入不穩繳不出保費的問題,此時投資型保單繳費彈性的功能就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真的遇到無法繼續繳費時,只要保單價值足夠,可以等到手頭寬鬆時再恢復繳款,不必擔心保障會中斷,而原先投入的資金也將繼續投資。

陳敏芬建議,社會新鮮人可根據「雙十原則」來進行風險規劃,也就是保費支出不超過年收入的10%,以免造成經濟上的負擔;至於保額則為年收入的十倍,主要目的是做為萬一全殘或身故時,有一筆補償金或留錢給家人。舉例來說,23歲的王小英剛找到內勤行政工作,月薪約3萬元,建議她保額規劃至少為300萬元,年繳保費約3.6萬左右,即可擁有充足的保障。依上述條件,小英可擁有的保障包括:壽險保障300萬元、意外險200萬元、住院日額每日1500元、防癌險30萬元等,每月保費約為3,000元,兼具投資及保障的功能。

以前例23歲的王小英為例,除了前述的規劃之外,只要每個月再加碼5,000元,透過投資變額萬能壽險保單,到30歲時(投資八年,假設平均年投資報酬率為8%),即可累積87萬元的保單價值,做為圓夢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社會新鮮人剛入社會,還未確定未來工作方向,因此轉換工作或跳槽的可能性較高。由於工作性質轉變時,可能會增加或減少個人職業的危險性,建議社會新鮮人轉換工作後,例如: 從坐辦公室的上班族,轉業成為東奔西跑的業務員時,應該告知保險公司個人職業變更,才能確保個人權益。

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財政部全面查核保險避稅 保單補稅三大特徵

財訊月刊 記者:林文義

保險節稅是保險業者行銷的利器,然而財政部及各區國稅局已將查稅矛頭指向保險避稅的行為,以保險做為避稅工具的消費者,往後可要睜大眼睛了。

從財政部及各區國稅局對保單查稅的案例來看,可以歸納出被補稅的保單普遍具有三大特色:重病期間投保、躉繳大額保費、變更受益人等;消費者往後購買保單須注意到這些被補稅保單的特色,並未雨綢繆,避免掉入財政部的稅網。


目前與保險有關的免稅規定,主要有保險法第一一二條、所得稅法第四條、遺贈稅法第十六條等,主要的規定為:指定受益人取得的保險金免課遺產稅,以及人身保險給付免課所得稅
但是財政部發現這些保險給付免稅優惠,卻被有心人拿來避稅,而且主要是做為規避遺贈稅的工具。


然而從財政部補稅的案例可以發現,有些保險避稅手法,甚為粗糙,主要的方式是以保險做為過渡工具,將應課稅的遺產,轉變為免稅的保險給付,而且包括現在當紅的投資型保單、養老金保險、年金險等,都有人拿來做為避稅的工具。


這些保險避稅手法,舉例來說,若納稅人名下有二千萬元財產,當納稅人過世,子女繼承這二千萬元財產,就必須列入遺產申報,課徵遺產稅;但是當納稅人在重病期間,透過一次躉繳保費方式,購買保額約二千萬元的巨額保險,且指定子女為受益人,等到納稅人過世,保險公司就以保險給付方式,給付二千萬元給納稅人子女,並適用遺贈稅法特定受益人取得保險給付免遺產稅,於是二千萬元財產,經過投保程序,就由應稅的遺產,轉為免稅的保險給付。

保險避稅手法主要是將 應稅財產變成免稅保險給付

這種利用被繼承人重病期間投保,並於短期內領取保險金的方式,往後可能行不通了。因為財政部認為這是屬於以保險避稅的脫法行為,稅捐機關除不予承認外,並引用實質課稅原則,全數列入遺產課稅。


對於保險業存在的保險避稅行為,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與壽險公會理事長林文英表示,目前這些應該都屬於個案,消費者按正常情況投保,保險仍有節稅功能。張秀蓮表示,金管會將再蒐集更多案例,並進行檢討。不過,林文英也指出,各保險公司對於核保方式應該更加強,類似投保人於重病期間投保的案例,較易引起課稅爭議。


實務上,財政部還沒有發布解釋令,明確規範何種情況屬於保險避稅行為,而是由各地國稅局針對查獲的案例,判定其中是否存在保險避稅結果,並加以補稅及加處罰款(因遺贈稅的處罰相當重,發生漏報至少罰一倍),但由於財政部補稅的範圍擴及多項保險,財政部的補稅作法以及法院的審判見解,仍值得消費者注意。

重病投保,死亡即非不可預料 保險給付不得免稅

在財政部補稅的案例中,最值得消費者注意的法院見解,有下列數項,分別為:重病投保則被保險人死亡即非屬不可預見事故,此時領取的保險給付不得免稅、躉繳之保單具有質借功能,則保單即為有價證券,屬於財產必須列入遺產課稅、將保單變更受益人為子女,與移轉財產無異,代子女躉繳保費,均屬於贈與行為


其中法院對於消費者重病投保的見解,在往後可能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例如,財政部中區國稅局所查獲的案例中,被保險人於發現重病後投保即期年金險,由子女為身故保險金受益人,並以躉繳方式繳納保費二四三三萬元,而於投保後五個月死亡,保險公司給付二三六三萬元保險金給子女,法院並支持國稅局將這筆保險給付全數納入課稅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法院審理時,特別指出,保險法及遺贈稅法對於指定受益人所領取的保險給付免稅的優惠,原意是為了保障並避免被保險人因「不可預料或不可抗力之事故,致家人失去經濟來源,使生活陷入困境」;但當被保險人已因重病接受治療,則被保險人可能死亡,就屬可以預見的事情,此時重病投保的被保險人於投保後死亡,就不屬於「不可預料或不可抗力之事故」,也就不符合保險法或遺贈稅法為保障被保險人家屬而給予免稅的立法原意,此時受益人領取的保險給付就無法免稅。


這個法律見解往後若被法官廣泛採用,就會產生消費者若在重病期間投保,則死亡保險給付,將難以適用保險免稅的後果,因為此時死亡已被認定是一個短期內可能發生的事,而非不可預測的事。


另一個消費者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法院認為以躉繳方式繳納保費,則保單即屬於有價證券與財產的意義相同。


這個將躉繳保費的保單視為財產,其實是稅捐機關查稅非常厲害的一招。


因為遺贈稅法中規定,被繼承人過世後,「一切具有財產價值之權利「均須計入遺產稅課稅範圍,而台北市國稅局在一宗案例中,即以保險法規定保險費付足一年以上者,要保人即有質借之權利,因此,將躉繳保費之保單,視為具有現金價值的有價證券,所以,即使被保險人在重病期間投保巨額保險並一次躉繳保費,受益人所領的保險給付仍被國稅局列入遺產課稅,而且法院也支持國稅局的看法。

變更保單受益人與移轉財產無異 將有贈與稅問題

另外,保單如果處理不當,也會涉及贈與稅的問題,這以下列兩種情況較為普遍,一種是替子女繳納保費;另一種是變更保單的受益人


台北市國稅局就發現有消費者把養老金保險的滿期給付受益人,由自己變更為子女,讓子女領取上千萬元的滿期給付金,雖然按照保險契約的規定,消費者投保後本來就可以行使變更受益人的權利,但是國稅局認為,當消費者將保險滿期給付受益人由自己變更為子女,就發生將具有請求給付價值的保單財產,轉移給子女的效果,這就屬於贈與行為


另外,消費者要特別當心的是,國稅局並引用最高法院的判例認為,民法第四○六條中,所謂自己的財產,不僅包括目前所有的財產,連將來可屬於自己的財產也包括在內。因此,當消費者投保,把將來自己可以領的保險給付,變更受益人由子女領取保險給付,就會形成將自己的財產無償贈與他人的現象,而被稅捐機關認定為贈與,必須課徵贈與稅。


還有一種保險行為會涉及贈與稅,就是替子女繳納保費。台北市國稅局查獲的例子是,消費者向國稅局指稱,他的父親已經八十高齡,受到業務員遊說,改以兒子為要保人向保險公司投保高額年金險,並由父親代兒子以躉繳方式一次繳納一千萬元保費,國稅局即認為此時父親在未取得相當代價下,替兒子繳納千萬元保費,即屬於贈與行為,必須課徵贈與稅。


在稅捐機關查核的案例可以發現,利用保險給付免稅,進行租稅規畫可說相當多樣化,但是財政部也展開緊密的查核,可以預見未來透過保險進行避稅的空間,將被財政部強力壓縮,消費者面對五花八門的保險避稅花招,必須更謹慎。

合法節稅 撇步多多

【2007/07/05 經濟日報】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

台灣為亞洲稅負最高的國家,協助高資產客戶合法節稅成為私人銀行重要的服務之一,荷蘭銀行私人金融資深副總經理王蘊慈昨(4)日建議,例如向銀行貸款買房子、購買未上市股票再贈與下一代、保單、設立慈善基金會等,都是在合法範圍內可達到不同人不同稅率的有效節稅方式
我國稅制個人最高課稅達40%,但若能轉為法人投資,稅率可降至10%,省下30%的稅再投資,即使是投資固定收益3%的報酬,幾年累積下來也相當可觀。至於國際法人的就源課稅則為20%,均比個人稅率低。

王蘊慈指出,若以現金1億元直接給子女,必須課稅50%,稅金高達5,000萬元。假設改為拿1億元買房子再贈與下一代,假設房地產評定的價格為5,000萬元,依稅率50%計算變成2,500萬元,少了一半稅金。如果貸款5,000萬元買房子再送子女,則價值5,000萬元的房子與負債5,000萬元相抵,子女反而可以不用繳稅。

不過,王蘊慈也提醒,子女若是未成年,使用此方式較不合情理,可能被查稅;若下一代已成年,且已有經濟能力則沒有問題

她也建議,買金店面贈送下一代再出售,為更佳的方式,因為在精華地段的小店面公告市價與實際價格可能差10倍,可節稅的空間更大,交易稅加上成本頂多7%-8%,比50%的稅率節省許多
有些老一輩的客人堅持不能欠銀行錢而導致下一輩繳交高額遺產稅,王蘊慈說,其實省下的稅金可以作更佳的運用,比如捐給孤兒院等。若是有人回國想投資房地產,也是建議跨國融資借錢買房子,製造負債減少子孫未來的遺產稅。

此外,若購買未上市股票再過戶給子女,交易稅僅以淨值計算,或是投資其他轉投資公司墊高成本,都是不錯的節稅方法

節稅的目的為凍結第一代的資產,信託後孳息再信託給子女。王蘊慈說,買保單、成立股權信託也是好用的節稅工具。

2007年7月13日 星期五

家庭理財三招 晉身上流社會

【2007/07/09 經濟日報】 記者葉慧心∕台北報導

1.資產配置 2.量身訂做 3.紀律投資

中產階級家庭如果沒有良好的金錢觀並落實家庭理財,很可能因經濟能力大幅降低,淪為命運坎坷的「卡爆族」或「月光族」,想躋身M型社會上層階層嗎?理財專家建議不妨運用家庭理財三大法則,讓自己有機會提升到社會上層階級。

國泰金融集團提出的「家庭理財三大法則」,竅門就在於資產配置、量身訂做與紀律投資原則。

在「資產配置原則」方面,國泰世華銀行理專指出,投資成功與否,九成決定於資產配置。其要點是需掌握「核心」及「衛星」資產配置,前者是穩健保守的投資商品,如全球型股票或債券基金、養老保險或附有保證給付機制的投資型保單等;後者為積極型商品,如新興市場基金、區域型或單一國家基金,以及連結較積極投資標的的投資型保單。

然而,在追求報酬的同時,也別忘分散風險,投資收益才能穩穩入袋。因為透過分散投資,可降低財富面臨國家及產業的風險,而全球投資不僅分散產業風險,且提供投資人在各國不同產業裡尋求獲利的機會。

有不少人往往都聽說某人買了某支股票或基金賺到很多錢,然後就跟著搶進,但因不熟悉投資標的盲目跟隨,反落得「追高殺低」甚至負債的下場。因此「量身定做原則」也是增加財富的重要法則,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請財顧專家了解自己投資屬性,確定自身風險受度後,再依不同人生階段配置適合的投資組合。

此外,「紀律投資原則」也不可或缺,基金專家指出,家庭理財要以有紀律的精神長期投資。

以基金為例,有些人將基金投資當成股票投資,在市場過熱時一頭栽進去,在出現反轉時,又忍不住跟著全部殺出;或已決定用定期定額扣款投資基金,卻在市場下滑時嚇得停止扣款,錯失攤平成本機會。

其實,投資設立停損及停利點是同樣重要的事,但大部分人面臨時損失時,都會捨不得賣,反希望再有高點出現。投信業者提醒投資人應有正確的觀念,即手上基金處於低點,但預期下一波飆漲的主流類股也處於低點時,就該考量「低點換低點」的轉換,雖然不建議投資人時常轉換資產,但每年或半年檢視一下手中組合,則絕對有其必要性。

2007年7月12日 星期四

搶賺台股 十年大多頭

商業周刊第 1024 期 作者:陳介宣、吳修辰

面板價格下半年可望上漲,相關零組件豐收,成長力道跟著加溫。

外資六月狂砸一千八百億元買超台股,估計還有二兆三千億資金將回補,現在進場,你不會是最後一隻老鼠!

新台幣一千八百五十一億元能做什麼?這些錢可以蓋三棟台北一○一大樓(編按:造價五百七十八億元),還綽綽有餘。

今年六月,外資法人在台灣股市就砸下這麼多錢,用力買進台股,創下外資法人買超台股金額的單月歷史新高,更讓台股單月大漲九%、衝上七年來最高峰,成為六月份亞洲地區最火熱的股市。

台股兩個月內漲了一○○八點,在逼近九千點大關之際,投資人現在進場會不會成為最後一隻老鼠?

從外資法人新出爐的報告看,答案都是否定的。不僅如此,依外資估算,最少還有近新台幣二兆三千億元的資金將回補台股,這將成為台股續漲的最大買盤!

六月二十五日,花旗環球證券宣布調升台股權重,建議較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編纂公司)所編列的台股權重,再加碼一.三二個百分點。

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首席策略分析師羅斯根(Markus Rosgen)指出,現階段亞太區股市應是「價值型(value)的東北亞股市優於成長動能型(momentum)的東南亞股市」,其中,關鍵指標分別在台股與新加坡股市。

因為,過去三年,外資對台股評價一直處於「減碼」,星股則是「加碼」。但現在風水輪流轉,台灣與南韓等東北亞股市將開始抬頭。

由於外資法人目前持有台股權重,比MSCI所編列的標準一二.七%還不足三個百分點。以目前台股市值二十二兆元、外資持有比重達三四%計算,外資法人若要「補足」台股權重部位,得再砸下二兆三千億元資金加碼。若權重依羅斯根建議再加碼一.三二個百分點,則可吸納約三兆三千億元新資金!

不只花旗環球證券大力喊出加碼台股,瑞銀證券台灣區總經理陳安也認為,這波投資價值提升(re-rating)行情,至少會先將台股評等從「減碼」拉升至「中立」。 而且,台股指數就算漲到萬點,本益比也不過十五、六倍;和鄰近的韓股相比,台股年初以來漲幅才剛突破兩位數,跟南韓股市相比都還有一段距離。

豐中華投信新任投資長張鵬也認為,從價值型(valuation)投資角度看,台灣無疑是亞太地區最值得投資的股市。

資料顯示,明年亞太地區企業盈餘平均成長率為一六.六%,最火熱的中國也只有一七%,但台灣明年企業盈餘平均成長率卻高達一八.五%,勝過香港、新加坡與南韓。

再看亞太區各國企業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台灣明年高達一六.九%,在亞太區僅次於澳洲,贏過香港、中國、新加坡與南韓。加上台股平均本益比明年只有十二.五倍,低於亞太區平均的十四.二倍,「不管拿什麼數字比較,台灣都是最值得投資的地區。」張鵬強調。

而且國內資金持續回流,台股又還沒有太熱。陳安樂觀的說:「現在單日二千億元根本不算什麼!二○○○年初,動輒三、四千億元的單日成交量,那才叫過熱!」

因此,「現在談台股短線滿足點已到、實在言之過早,這不是指數站上九千點就可以滿足的,但選股得更謹慎。」陳安不忘提醒投資人必須重視選股。

論到下半年選股,綜合花旗、瑞銀和摩根大通三家外資的建議,台股下半年選股有兩大趨勢必須注意:一、資金將從權值股轉向中小型股;二、中概股將崛起成為新焦點。

趨勢一:外資轉向,開始注意中小型個股

從瑞銀證券、摩根士丹利,到投資中國最大外資法人馬丁可利(Martin Currie)資產管理公司,在台灣舉辦的論壇可以發現,過去只著墨大型權值股的外資法人,目前已在尋找台股具價值潛力的中小型個股。

以瑞銀第三屆台灣論壇的邀請名單為例,竟出現五家興櫃公司,包括華擎、誠研、協誠、雷凌、先益等五家。 摩根士丹利每季固定舉辦的發現論壇也邀了十二家中小型公司,橫跨IC設計、手機零組件、資產和中概股,分別是鉅祥、群聯、曜鵬、智原、菱光、億光、景碩、欣興、精元、尖點、台肥和長虹等。

陳安更直接點名,下半年台股主要布局策略,是中小型股優於大型股、科技下游優於上游、面板與手機零組件優於組裝。

根據瑞銀的預估,台股下半年的科技景氣多頭將使股價上揚,而新產品的多重激勵,包括微軟Vista、數位家庭、iPhone和其他大廠推出的智慧型手機,都將刺激網通股成為市場焦點。

今年下半年,包括蘋果iPhone、宏達電「Touch」和LG的Prada手機等高階機款的推出,將帶動換機需求,使手機出貨量增加,下半年將比上半年成長二一%,看好相關零組件廠商,包括手機鍵盤製造商閎暉和手機印刷電路板廠欣興等,都是在手機景氣復甦下主要的受惠者(見上頁表二)。

瑞銀精選出的題材,還包括新科技產品的終端需求,將是科技股價下半年的主要成長動能,其中個人導航系統的出貨量,至二○一○年將會成長三倍以上,而主要受惠的個股,是像神達這類能整合軟體和硬體的廠商。

至於在會後被點名買進的個股,包括鴻海、宏達電、緯創、友訊、華碩和宏等,都是首選個股

摩根士丹利的論壇裡,也挖掘出不少具題材的中小型股。例如,筆記型電腦鍵盤廠商精元,今年全球市占率將高達三成以上,筆記型電腦的鍵盤今年出貨量上看三千二百萬台,成長率達二五%,營建股王長虹則將維持約四○%的毛利率,都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中小型飆股候選人。

趨勢二:中概股崛起成為新焦點!

占中國股市比重最大的外資法人,馬丁可利投資公司六月二十一日也來台灣與中信證券合辦的「馬丁可利論壇」,邀請包括天仁、邦拓、勤益、耕興、宏正 、中菲行、成霖、惠光、鄉林、瑞傳、寶雅、奇偶、巨路、和大、必翔、關貿等中小型公司代表出席,成了新一波外資中概股的新指標。 這些個股在論壇前被媒體披露,股價已經大漲一波,不過參與馬丁可利論壇的外資法人指出,在台灣尋求三年一五○%報酬率的個股,因此這些個股股價的向上動力,仍可期待。

一位參加馬丁可利論壇的外資法人指出,此波台股多頭行情,外資法人對台股報酬率的期待,至少是三年一五○%的報酬率。

更有資深的外資老前輩說,從十年前就開始看台股,等了十年,多頭才終於回來,但是,「很少人發現,現在就是台股起飛的時候了」。

在馬丁可利論壇裡,更出現了許多中國市場的新明星。例如,天仁茗茶被譽為「華人市場的星巴克」,與馬丁可利合作舉辦論壇的中信證估計,今年的每股稅後盈餘將高達一.九三元,今年營收和獲利可望成長一○%和一四%。

中菲行也被譽為與中國經濟同步成長個股,而巨路國際也將朝大中華第一大程控廠商邁進,還有惠光也是中國概念股,會中提到,其將受惠於中國市場的需求增溫。

在台灣明年強勁的企業成長數據下,台股攻上萬點已經是所有外資券商的共識,「台股雖然漲了快一○%,很多人覺得好像過熱。但是台股從二○○四年起的漲幅就大幅落後國際股市。」摩根富林明投信總經理侯明甫指出,現在的漲幅只是還台股一個公道,根本無所謂過熱的問題。

現在台股卡在八千九百點關卡上下震盪,正是布局的好機會。未來至少還有一千點的多頭行情,現在進場,距離成為股市的最後一隻老鼠,還有好長的距離,大家不必怕!
(真是笑死人的一句結語!)

基金募爆的教戰守策

基金熱,熱過頭了嗎?
財訊月刊 記者:趙靖宇

過去十年股市表現最好的幾個階段,基金檔檔募爆後卻盛況不再的歷史故事歷歷在目,今年再看到海外基金「連環爆」的新聞,不少投資專家對照過去的歷史「殷鑑不遠」,私下開始擔心是市場反轉的開始。基金熱,有沒有熱過頭?投資人該怎麼辦呢?

以下是活生生的歷史教訓:

一九九七年曾在兩個月內一口氣出現四檔店頭基金,檔檔募爆,一下子兩、三百億資金投入原本規模就不大的店頭市場,馬上把店頭股票擠爆,不過隨後的證券股全部從百元以上的高價慘跌,店頭基金也猛烈修正。

怡富大歐洲基金在九八年中挾著超高人氣,募得百億以上的資金,但當時投資人並沒有立刻賺錢,放了五年多,待歐元強勁升值之後,才逐步回穩。

公元二○○○年的網路股可以說是股市的「星光幫」,剛開始可以募海外基金的投信業者猛推全球網通基金,結果大概是所有股市高檔期間熱賣基金中最悲慘的,淨值至今仍是腰斬。

面對今年以來基金動不動募爆,追加也一下子銷售一空,買基金都得大排長龍像蛋塔和甜甜圈旋風一樣,外行看熱鬧的人多少受到業者廣告宣傳上的誘惑,但到底現在該買哪些基金?投資人可以透過以下的建議,判斷是否該在每波的資金熱浪中投資,同時免於被套牢的命運。

一、 買基金不是炒短線:

一位理專轉述最近接到客戶的電話,表示可否想辦法幫他找到在最短時間內就可以賺兩成的商品,這位理專一時束手無策,趕緊向一位總經理級的朋友求救,只見總經理淡淡的回答,請你的客戶去賭博吧!

很多人去年會套在日本基金,就是看到日股天天大漲,有大型券商預告日股一年內會上兩萬點,急於想要短時間獲利的心態,聽從理專的遊說,把銀行定存解約,全部砸進日本基金,沒想到日股今年初不漲反跌。

還有今年最紅的REITs配息基金、綠能基金、基礎建設基金等,都屬於產業型基金,綠能基金算是風險和波動度較大的,REITs和基礎建設都是訴求穩健型,照理說保守型的投資人才會考慮投資,但現在大家不論投資屬性,一律瘋狂搶購,很多投資人的心態根本不再保守,看到市場一頭熱,反而是想急於獲利,這才是市場真正要害怕的警訊。

投資基金絕不是炒短線,尤其像日本、美國這類成熟市場,經濟復甦趨勢向上,可以長線視之,產業型基金則搭配在區域型基金之後,視風險度高低進行配置,如果大家的投資心態都像這位理專的客戶一樣,買基金一個月就想賺兩成,不論去搶哪個正熱的市場,都肯定會被套牢。

二、 確認趨勢最重要:

如同前面所提的日本基金,投資第一原則就是掌握趨勢,事實上日股的復甦早在○四年失業率出現下降之時即已展開,走到去年三月日本基金熱賣時,已相對漲了一大段。

單一市場在基金投資上也屬於風險高的商品,基金會熱賣可能代表該市場處於某階段相對高檔的徵兆,如果對單一市場完全不熟悉,一般建議以定時定額、定時不定額,甚至不定時定額,拉回時增加投資金額,或是逢大跌就下單筆,較能在波動大的單一市場賺到錢。

又如今年最火紅的不動產證券化(REITs)商品,台灣第一個封閉型的不動產基金早在兩年前掛牌,開放型的全球不動產基金也陸續於當年問世,投信業者私下不諱言指出,如果兩年前在趨勢確立之初就勇於嘗試,報酬率早已相當可觀,不必等兩年後還搶不到額度。

三、 要買就買第一爆:

以投資股市的眼光看,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放在海外基金,畢竟胃納量大,目前市場仍強力推薦的全球型基金,其規模即高達九百億美金,募爆或熱賣的基金不是不能買,最好配合前面所言,掌握趨勢最重要,因此要買就要買第一檔募爆的,而不要去追殿後募集的基金,要當就當領頭羊,絕不要做馬後炮。

業者看到市場熱度夠,客戶詢問度高,一見別人基金募爆,搶著送件申請同質性高的基金,但很容易形成羊群效應,但好募的基金,不見得是好賺的基金,其實不多留意業者的動態,看看是否有從未見過的新種或另類基金出現,而且趨勢及題材是向上發展的,往搶頭香的方向便錯不了。

就像業者討論最多的就是去年九月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推出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掀起全世界對全球暖化議題的重視,沒多久綠能基金問世,最初募集並未狂賣,因績效表現不錯,今年初第一次追加時才開始募爆,五月份再申請追加,也說明爆募的基金不是不能買。

四、 不必單戀已爆開的一枝花:

如果這第一爆的基金真的開花了,投資人通常一定急著想辦法搶額度,就怕買不到,投信業者在看待新種基金熱賣時,反而認為這代表一個趨勢的確立,但不見得非要單戀募爆的基金,可以往同類型的基金找尋氣味相投的既有商品。

其實舊基金往往有績效軌跡可查的好處,除了國內台幣計價的海外基金選擇之一,眾多境外基金中,亦有相同標的的產品,例如同樣走替代能源題材的基金,從太陽能、公用事業、水資源、發電設備等一應俱全,也照樣可以參與全球暖化帶來的新商機。

五、 不要把雞蛋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有人問那麼多種募爆的基金,要選哪一種好?一位在市場資深專家這麼回答:「資金行情來了,會在不同的商品上輪轉,如果你的資金只放在一類商品上,那麼你必須承受等待的壓力,要等多久就不知道了。」

買到募爆的基金,或是想要去搶募爆的基金都沒有關係,重點在於你是抱著所有的積蓄及家當全押,還是有計畫地參照自己的資金需求,分批、分產業、分區域布局,換言之,就是專家老生常談的分散風險。

如果你有一百萬元的存款打算投資,應該分成數等分,其中一至兩份的資金若真的湊熱鬧買到市場熱炒的基金而不幸短套,還有餘力承擔風險,不至於擔心一百萬血本無歸,這雖是老掉牙的論調,在現今資金行情燒滾滾之際,卻是學習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一課。

參加公司團保 保費省多多

經濟日報╱蔡靜紋 2007.06.30

走出校園,不僅代表人生走向另一階段;就保險來說,變身社會人士後,不能再參加「學保」,想享有便宜投保的優惠,最好的方法就是參加公司的「團保」,可以降低三到五成保費支出。

若投保勞保的上班族因職災身故,依勞基法規定,雇主需負擔部分的補償責任。瑞泰人壽行銷經理蔡髻櫺指出,雇主有必要為員工投保團體保險,以分散本身需負擔風險與責任,只要雇主負擔保險費,當員工發生意外時,保險金不但可作為雇主應支付給員工的補償金,還可以抵作賠償金。

對雇主來說,為員工投保團險的好處,除可分擔法令對僱主規定的責任、減低事故對公司財務的影響外,將保險納入員工福利項目之一,亦可提高企業形象,增加員工的向心力;對員工來說,團體保險可減少重大事故發生後對家庭經濟的影響,可讓員工無後顧之憂的工作。

對於手頭經費不多的社會新鮮人來說,參加公司團險的最大誘因莫過於「保費低廉」。按規定,只要團體五人以上,便可投保團體保險,依各家公司的員工人數、投保金額等條件,以及代表出馬與壽險公司接洽的人員「談判能力」,壽險公司給予各公司的保費優惠水準不盡相等。

此外,很多團險單都接受「免體檢」投保,對於身體狀況較差的人是晉身「保險族」的好管道。再者,有些公司同時提供眷屬加保團險的服務,以新竹科學園區來說,因產業競爭激烈,企業大多標榜福利多多,大多數公司會提供眷屬免費加保。若你不是科技新鮮人,也可以向公司詢問是否有這類服務,有些大型企業提供眷屬一定比率的保費補助;即便公司不提供補助,但因以「團險」投保,還是可以享有較低保費的優惠。

富邦人壽資深副理張振輝表示,團險以1年期為主,通常是一年一約,保障範圍涵蓋1年期壽險、意外險、醫療險、癌症險,雖然額度不高,但對上班族可提供基本保障。

蔡髻櫺說,定期壽險可提供身故給付,意外險則提供意外身故及殘廢的保障,若企業內的員工工作危險性質較高,不妨提高意外險的額度,以增加萬一不幸殘廢的保障;健康險則提供手術及住院日額給付,可提高醫療品質或彌補住院期間的收入損失,像製造業、建築業、交通及採礦業等,由於工作危險程度較高,不妨增加意外險及健康險的保障。

不過,由於團險的要保人為企業,若員工離職後就會喪失原參加的團保保障,建議轉換跑道前後,最好能重新檢視個人及家庭保障是否足夠;若有不足,可與壽險顧問討論,再決定是否有必要加保。

有效規劃家庭收支step by step

媽咪寶貝雜誌 記者:採訪撰文∕莊惠旭 採訪諮詢∕理財專家 劉憶如

掌握訣竅,讓收入永遠大於支出

經濟不景氣,民眾荷包越來越空,若未妥善規劃,支出大於盈餘的窘境將日復一日上演!聰明的主婦們,要想看緊荷包,降低虧損風險,就要懂得掌控收支,做好規劃,本單元將告訴您如何有效規劃各族群的家庭收支,同時適時投資理財,讓收入成長百分百,支出降低達零。

您一定要學會的簡單理財法

追錢的女人
A小姐是個知名房地產仲介高手,她能力好,辦事效率高,只要交到她手中的案子無不順利搞定,然而忙碌的生活使她失去自己最珍貴的家庭時間,與家人相處時間越來越少,爭吵越來越多,雖然存款簿上數字不斷攀升,卻賠上身心靈的健康…。

被錢追的女人
B小姐月薪只有2,5000元,卻常常使出渾身解數奮力搶買名牌包,時常一下子就花掉接下來2個月的薪水不打緊,還為了滿足購物慾到處積欠卡債,每當有人問起她:「退休之後怎麼辦?」,她總是以:「還早,將來再說」來回答,似乎毫不擔心的態度,讓旁人常為她未來日子感到擔心…。

就以上2種案例來說,不管是「追錢的女人」或是「被錢追的女人」,同樣都是被金錢支配的人,也是不懂得如何用錢的人,真正懂得理財的聰明人應該自己來支配金錢,而非被金錢支配。其實「理財」就是處理和錢相關的事,從您每天一出門,買東西、付信用卡帳單、繳費、到銀行存提款等,這些都是理財活動之一。因此您無時無刻不在理財,只是理得好不好而已,有規劃的理財方式,可以幫助您順利地累積財富,達成夢想。

理財,必須先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理財專家劉憶如表示,理財其實不難,只要根據以下五個步驟,就能讓您聰明掌握收支:

(一)花錢有方
金錢的擁有與支配,只是狹義的財富,但真正的財富需廣義擴及到您可以運用的資源,讓金錢可以發揮最大效用,「學習如何花錢」是理財的第一步,您可在心中有一個長期的目標,為了實現目標,每天都有動力心甘情願地去做一點犧牲,以完成心中的理想。

(二)清楚自己擁有的資產
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擁有多少可動資產,因為您的財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型態,「工作收入」只是其中最單純的一項,其他還有房子、車子、存款等,您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擁有多少資產,才能正確計算出自己每月真正能花多少錢,同樣地,您也必須清楚負債有多少。

(三)訂定預算
您可以將收入分為三等分,一份是「消費支出」,一份是「未來支出」,一份則是「投資理財」。可先將年度計畫寫下來,將必須花的錢預留下來,分期或單筆由自己的收入來準備,其他的部分透過規劃的預算,如30%投資、30%存錢等,才能存小錢變大錢。

(四)定期檢視財況、依階段調整
在每個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責任與需求,所以應該依據不同的階段需求,定期的檢視資產配置(房地產、股票、基金等),適當地調整合適的資產配置組合,讓投資報酬最大化、風險承擔最小化,將每一分錢作最有效益的利用。

(五)製作家庭財務收支表
家庭財務報表就是理財的重要環節之一,您可藉此剖析家庭與個人財務狀況,有效控管收支情形,了解各類資產對總資產比重,預估生活虧損及收入平衡點,還可藉由資產分配剖析,全方位掌握生活品質,開創美好未來。

各族群聰明理財秘笈

不同階段的族群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金錢的開支規劃重點及方式亦大不相同,從單身貴族到簡單的小夫妻,以至於三代同堂的家庭都需妥善規劃好,才能充分利用金錢,避免浪費,只要能掌握正確的方向,你也可以晉升富爸爸、富媽媽階級。

【族群1】單身貴族


單身貴族經濟壓力與責任都是最輕的,所以是全力累積資產的最好時期。愈早開始儲蓄投資,存的金額愈多,就愈容易提早幫自己累積到一筆資產,為將來打下基礎。

Key point:養成儲蓄習慣,積極投資。

收支規劃5大撇步:
1、學習在能力範圍內犧牲不必要的物質享受,經常精打細算,為未來作準備。
2、不要吝惜投資自己,因為個人的競爭力才是長期的生財基礎,投資報酬率遠超過任何投資工具。
3、投資前優先處理負債問題。
4、每筆收入至少要存下1∕3,逐漸累積財富。
5、用儲蓄存下來的資金,積極投資報酬率較高的投資工具,累積第一筆100萬元訂為理財目標。
省錢絕招:
1. 減少購物慾,東西能用就不丟,就不必要買新的。
2. 租房子盡量選擇雅房,減少房租支出。
3. 盡量吃自助餐。
4. 詳細分配各項開銷,照計劃花錢,不可多花。
5. 買東西盡量貨比三家。

【族群2】甜蜜夾薪族


2人的收支必須要做清楚且周全的計畫,讓每分錢發揮最大效用。建議可以一個當經濟部長掌管收支;另一個當財政部長主控投資,兩個人各有一個帳戶。就掌管收支帳戶的部分,2人可以共同撥款到此帳戶,如先生撥1萬;太太撥5千,將這筆錢放在帳戶中讓掌管者處理,投資部分比照辦理,如此舉凡各種支出細項,如房貸、車貸、保費、水費、瓦斯費等雜費,還有投資資金都能協調出有效的管理辦法,避免有金錢糾紛。

Key point:開源節流,兩份收入,支出減半,累積財富。

收支規劃5大撇步:
1、結婚後的開銷應該要比婚前低,嚴格控制家庭支出比例為收入的一半,才能累積財富。
2、理財計畫要周全,提早準備子女的教育基金。
3、兩人需明白賺錢目標訂在什麼方向,對此努力存錢規劃。
4、找出彼此共同夢想,根據夢想訂定理財計畫,例如如果不生孩子,需規劃收支及開支該分配到哪些部分。
5、做好資產配置,開始著手自己的退休規劃。

省錢絕招:
1. 減少外食機會。
2. 東西能用則用,避免亂丟浪費。
3. 將電器都連結到共通處,出門就把總開關關掉。
4. 要投資時,心中需仔細衡量。
5. 種一些可吃的小盆栽,如金桔、迷迭香等,不但可食用又能綠化環境。

【族群3】小家庭


此族群的家庭責任、財務壓力逐漸加重,更甚於結婚成家期,生活開銷會因孩子的教養及醫療費用、房屋貸款等而大幅增加,此時應降低風險、注重保障。此外,很多父母會將賺來的錢投資在孩子的教育基金上,需注意個人退休金的規劃比例不能少於子女教育基金,而除了收支及子女教育金的規劃,如有負債部分要還,比例上也不能超過總收入的1∕3,避免造成全家人負擔。

Key points:不要急著購屋,提早準備子女教育金。

收支規劃5大撇步:
1、優先考慮與父母同住或租房子,等存到五成以上自備款再準備購屋。
2、從孩子出生前2年就開始準備孩子教育基金。
3、金錢支出比重可多放在子女教育、房貸、保險及退休上。
4、每個月初事先將要支出部分記錄下來,妥善規劃金錢的用處。
5、若要投資,宜從保障高、保費便宜的定期壽險與醫療險,開始購買保險。

省錢秘訣:
1.洗米水可以用來澆花。
2.衣服可以加工後拿來當椅墊、桌巾等日常需要物品。
3.三餐最好能自己準備,全家人盡量每天帶便當。
4.避免滿足孩子慾望。
5.少用電器,烹調時能不用微波爐、烤箱、電鍋時,就盡量不用,改用瓦斯爐取代。

【族群4】三代同堂

此族群指的是三代同堂,家中有長輩還有小孩的家庭,由於人口眾多,金錢支出比例加重,對壯年族群可說是一大負擔,除了必須留意家中各族群收入支出流向,還需妥善規劃,避免總是超額支出,對家中經濟造成負擔,同時需注意全家醫療保障是否足夠,如果上一代長輩生病,家中醫療保障又不夠,可能會拖垮全家經濟,因此此族群需特別注意醫療保障比例的支出

Key points:醫療險的投資比例需較其他投資部分要來得高。

收支規劃5大撇步:
1、養錢防老,可早開始存退休金。
2、主要收入來源者必須做好壽險規劃。
3、需有健全的「資產配置」觀念。
4、當有閒錢時,建立家庭緊急急用金。
5、有效掌控家庭預算的控制與調整工作。

省錢秘訣:
1.減少看電視時間,可以全家一起聊天,同時培養感情。
2.減少不必要的物慾支出。
3.瞄準大賣場特價或出清品,可以買到很多便宜又實用的好貨。
4.盡量搭公車或捷運,減少開車。
5.盡量在家吃飯,減少外食。

結語:

掌控全家收支規劃著實不是件簡單的事,然而如果能做好記帳工作,大家一同減少不必要支出,就能有效控管財務狀況,唯有清楚資金收入及流向,對家庭財務狀況才能有效掌握,也期待每個人都能成為有效率的理財達人!

專家檔案

劉憶如
現任:東森台北TV台「理財No.1」節目主持人
台視家庭台「富媽媽,錢爸爸」數位電視節目主持人
台新銀行Rose雜誌,直銷人雜誌專欄作家
經歷:錢雜誌「名人理財」專欄作家
非凡財經台「生活網站」節目主持人
中天頻道駐「紐約」財經特派記者
著作:女人就是要有錢—擁抱金磚的五個方法、月薪三萬,年入百萬、成功致富的第一堂課、快樂小富婆提錢致富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