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1日 星期四

死薪水變活財源

新財富季刊 2007 春季號

前言:這幾年台灣景氣成長趨緩,最常聽到的不是失業就是裁員,鮮少聽說哪家公司加薪,所幸,台灣的利率這幾年也處於相對低點,使有房屋貸款的屋奴和銀行的議價空間擴大。薪水不增,就更要善用有限的資源。

文/文海瑟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可以「含著金湯匙出生」,但透過學習與訓練,讓自已成為「隨身攜帶」的印鈔機就顯得相當重要了。下面簡單教你用七個觀念,善用固定的死薪水,讓小錢變大錢,大錢又綿延不絕。這七個觀念用「加、減、乘、除」四個數學運算符號就可涵蓋,好記又簡單。

◎減法秘訣 債務減肥:優先償還高利息的貸款

因為現在的定存、活存利率都低的可憐,一年定存大約只有2%~2.5%的利率,而高利率信貸、消費型貸款如:信用卡循環利息、現金卡預借現金等的利率約在16%~20%,小額信貸約在7%~14%,放款利息都還是遠遠超過定存的利率。所以,還是要以償還高利率的債務為主。

在一次聚餐時,聽到隔桌的一對年輕人在談自已的財務狀況,債台高築的是位年輕軍官,每月薪水4萬出頭,但向銀行的信用貸款已經有150萬元。目前台銀和土銀等都有承作軍公教貸款,年利率不到3%,但這位年輕軍官卻沒善用此一貸款,向他行以約7%的信用貸款利率借貸。因此,只要你的借貸利率高於5%,拿到薪水後的第一步,還是得先把高利貸款逐月還清,畢竟目前銀行的新台幣定存年息還不到3%,先還了高利借款,少還利息就是賺。

清償債務的優先順序還是以利率高的先還。房貸目前是一般個人貸款中利率最低的一環,所以,寧可欠房貸也不欠卡債或信用貸款。減輕高利息的債務,就是薪水致富的第一步 。
可以先設定債務中的一部份,例如1/10的債務,先規定自已在一定的時間內要清償完畢。比方訂立「6個月減債計畫」,分期且有計畫的清償,養成自律的習慣後,債務就不會再成為你的頭號敵人。

◆以下是幾個造成薪水階級負債增加的禍源,想要薪水致富就必須牢記不要輕忽:

一、收入增加但支出也增加。

二、愛面子而非愛孩子,過度的子女教育費。

三、不做功課胡亂投資。

四、儲蓄得來的第一個50萬就買車。

總之,想用小錢創造大錢,除非有更好的投資可以獲利超過貸款利率,才可以不用把還債擺在第一順位,而轉用來投資。

◎減法秘訣 減去固定支出:按月存下必要性的年度支出

必要性的支出,例如每年要繳的所得稅、小孩學雜費和年繳的壽險保費或過年的紅包等。

除非在領年終獎金時已經有規畫,否則仍要將薪水按月提存必要支出。

以所得稅而言,如果年薪變化不大,而年度內又沒有意外的收入,扶養親屬也沒有增減,所得稅繳納和前一年的變化就不會太大。所以可以參考前一年繳納的所得稅,在年初時按月先存下這筆必要性的年度支出。

所得稅在5月開徵,若以信用卡繳納,依個人信用卡的扣款期限,大多數的實際扣款日會落在6月。所以,若去年的所得稅繳款為5萬元,那就從1月起,每月以零存整付的存款作5個月,到6月時就可輕鬆繳納所得稅款了。

小孩學雜費方面,若符合助學貸款或清寒、單親等貸款標準,可提前向學校申請核備,然後再向銀行提出申請,其利率一般都比信貸低,貸款金額視學雜費額度。以高中生為例,額度約1~2萬元。

壽險或保險支出方面,建議可向保險公司申請改為年繳,年繳的保費比月繳合計便宜,每年省下個2,000元,10年下來就省了2萬元,所以別小看年繳和月繳的差別。畢竟沒有含著金湯匙,出手就要精打細算些。

◎加法秘訣 儲蓄:保留一部份的現金周轉

「人有不測風雲,月有陰晴圓缺!」保留相當金額的現金周轉,無論是家庭或個人都有其必要性。問題是:周轉用的現金要多少才適當。

一般而言,保留現金約佔家庭或個人年收入的一到一成五。若家庭年收入為200萬元,現金保留在20~30萬左右算是安全水平。

至於每月薪水提撥在這個部份的金額多寡,就要看去年度現金周轉餘額數,若去年現金周轉的消耗較高,例如用在醫療或非規畫性支出,而使該部份水位下降,則每月提存的周轉金就要增加。

例如:年收入是200萬元,可是去年結餘的現金周轉額度只剩下了10萬元,在扣除前兩項,清還債務和減去固定支出後的金額,就至少要將現金周轉額度提撥到一成,也就是20萬元。因此,可以從薪水中按月扣8,000元,累計現金周轉額度。

基本上,這部份的儲蓄強調變現性,因此,可以作短期1個月至2個月的定存,以及債券型等強調固定收益的工具。

◎加法秘訣 購買保險:逐漸提高家庭保障

到底一個家庭需買多少保險金額才夠呢?

其實,保險金額依每個人生命階段的需求而不同;評估個人和家庭可能遭受的經濟損失,再衡量自己所能負擔的繳費能力,應該就可估算出理想的保險額度。

為了讓自己和家庭能夠擁有穩健的經濟生活,可以透過「保險」的方式聚集大多數人的經濟力量,來分散個人的經濟損失,但是,究竟需要多少的保險才足夠呢?可以從三方面來加以考量:

一、身故方面的保障:舉例來說,一家四囗的家庭,兩名子女尚且年幼,妻子又是全職的家庭主婦,這時一家之主若要投保,就要考慮到自己的繳費能力,以及遺族的生活費用。通常,保險費可考慮以不超過個人或家庭、每年可支配所得的百分之10左右,較為適當。

二、養老方面的保障:養老保險可提供退休後的收入來源,可以估算以退休前之年收入的10~15倍為總需求,再扣除一些退休時可領取的退休金、公勞保給付以及已有的儲蓄後,來作為退休養老所需的保障金額。

三、醫療方面的保障:雖然目前已有全民健保,但仍有自負額部份必須自行負擔,醫療保險不但可以補足全民健保保障不足的部份,還可以提昇醫療的品質。

大致而言,醫療險加上意外險的保額,最好能控制到家中主要賺錢者年收入的10倍為最佳。所以,為了避免一下子買足、保費負擔太重,可以分年慢慢追加。

◎乘法秘訣 投資國內股票:選擇高現金、高股票殖利率作中長期投資

在美股、港股頻創新高下,台股相對今年有落後補漲空間。選對個股操作,不但年終獎金可能倍數成長,甚至股子股孫還能替你繳納明年的所得稅。目前美元定存約5%,所以,以美元定存為標準,股息殖利率高於5%的就有「定存概念股」的意義。

其實,台股要在年初挑選股息或股票殖利率高於5%以上的一點也不難,平常多注意媒體的報導,或自已上公開資訊觀測站、證交所,查詢去年公司的獲利和歷年的股利發放等,就可以找到高現金、高股票殖利率的個股。

特別要注意的是,股票投資是高風險的遊戲,建議這部份的資金最好是完成前面的減項後,有閒錢再執行

以今年為例:以產業來分析,今年外資點名可以給投資人帶來高股利的產業包括鋼鐵、電信、塑化和航運。而在瑞銀證券追蹤的個股中,預估可以提供高股利的前五大個股則包括遠傳(4904)、台灣大(3045)、中鋼(2002)、南亞(1303)和統一證(2855)。

◎乘法秘訣 投資基金:先挑區域、種類,再從評等中找績優的基金

基金種類繁多,許多投資人在選擇基金的時候,常會參考標準普爾(Micropal)、晨星(Morningstar)等基金評鑑機構的星號評等作為選擇指標。這些星號是怎麼來的?評等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由於評鑑機構不同,所發展出來的評鑑方式也不同。以下是針對Micropal和Morningstar的評等方式所作的簡單說明:Micropal給予基金的評等是用星號來代表,最多有五顆星。不過,Micropal只給予成立3年以上的基金星號。若基金成立不滿3年,該基金的長期表現無從得知,短期的績效能否持續也不一定,因此作出的評等並不具代表性。

星號評等的方法,是按基金過去的績效作排名,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前10%才能獲得五顆星的最高榮譽。排名前11%~30%的為四顆星,前31%~50%為三顆星,51%~75%的是兩顆星,最後25%則列為一顆星。

在瞭解基金評等後,先界定今年的市場多頭在哪裡,也就是替你的錢找好的風水,風向東邊吹時,就不要逆向走。油價是這幾年挑選基金種類的重要參考指標。油價重跌,原物料報價就易跌難漲,所以原物料或新興市場,甚至是強調投資能源概念的基金就要避開。油價漲,上述的基金就可加碼布局。

原油價格是全球需求重要指標,不太可能持續重挫,且在中國、印度需求不弱的情況下,油價應可維持在50~60美元區間盤整,而這價位水準對於企業獲利來說,亦具正面助益。就區域來看,包括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中國等,皆為原物料進口國,甚至連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也是進口國,因此,在今年油價低檔盤整之際,通膨壓力將可獲得紓緩,亞洲及美國股市將是最大受益者。

新興市場中,部分國家如巴西、俄羅斯股市受到原物料價格波動大,短線有修正壓力,但墨西哥則是美國最主要的製造業生產基地,以汽車製造工廠著名,因此油價下跌對墨西哥股市影響不大,換言之,新興市場今年須看單一國家表現,各國股市表現將相當分歧。

◎除法秘訣 信託規畫:保障一生,福及子孫

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所寫成的小說「雙城記」。透過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再現了十九世紀初葉歐洲各國的社會生活、政治風暴和歷史風貌。

書中法國醫生曼奈德在監獄18年之久,得以順利生還,其財產因先前交付德兒勝銀行信託,曼奈德女兒露西才能運用這筆錢順利將父親救回。

這本書給理財人士最佳的啟示就是:信託規畫保障一生,福及子孫。例如高科技業,月收入動輒在20萬元以上,將月薪累積到一定數額後,再加上年終獎金,就可以向銀行詢問適合自己的信託商品。

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4大理由 台股年底上看9000點

Smart智富月刊 07 年 5 月號

(不管大盤還漲不漲,大家還是要居高思危,控制好自己的資金與遵守自己的操作策略)

在227全球股災後,上海股市率先於3月22日收復失土,並再創新高,4月4日台灣、南韓、新加坡、泰國、德國、法國等股市指數也漲回227起跌點之上,美國、英國、香港隨後於4月中跟上。
接著,全球主要股市一路攀高,美國道瓊與S&P 500股價指數、歐洲3大股市都創下6年來新高,澳洲、印尼、馬來西亞等則創下歷史新高,多頭氣勢銳不可當。

一向落後全球股市的台股,終於在4月4日盤中突破8000點,4月9日正式站上8000點之上,創下2000年8月以來新高,令許多固守台股的投資人欣喜萬分,多位證券與投信法人高呼:「台股終於跟上國際股市腳步」,並斷言資金回流的多頭格局確立。

◆年底上攻8800~9000點

連續2年券商自營部操盤冠軍的楊凱智感性指出,「這是台灣生命力已經走過被唱衰、政經環境欠佳的低潮。」他說,2006年1 月投資中鋼(2002)至今,報酬率高於宏達電(2498),6成傳產股也創下新高,代表台股的內涵已由電子獨強轉變成傳產、電子各領風騷。

確實,印證第1季大盤漲幅僅0.01%,但有668檔個股漲幅超越大盤,而運輸、鋼鐵、塑化3類股漲幅高居前3名,顯示傳產股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類股輪動快速,也正如永豐金控研究部資深協理黎方國在去年底「2007年台股展望說明會」中所宣示的「多頭狂飆、類股奔騰」。

因此,就算各界法人對未來1季台股指數的看法不一,有的認為將下修或盤整,有的則認為將直攻8400點,但對年底前上攻8800~9000點的預測卻相當一致。況且,綜合法人意見,
即使未來1季指數空間有限,但以第1季的結果來看,個股空間依然相當可期,只要選對股,一樣能賺大錢。

◆4大理由看好台股

台股站上8000點後,區間震盪加劇,只要看好台股的下列4大理由沒有被推翻,未來一季大盤有機會上攻8400點,否則將以區間震盪為主。這4大理由分別是:

◎理由1:全球股市多頭不墜,科技股獲利逐季往上

全球股市持續強勢將是安定台股的主要力量,以此為基石,楊凱智、黎方國與中信證券研究部協理朱晏民皆預期,半導體、面板、手機等科技產業景氣與獲利陸續在第1~2季落底,同時又有微軟Vista效應、消費性電子旺季來臨等利多加持,科技股的獲利將逐季往上。

當然,完全不理會第1季財報與年報的衝擊也非明智之舉,畢竟第1季獲利是今年最差的1季。但以第1季強勢股於4月中下旬來多盤整或修正,證明股價已陸續反映財報不佳的情況,黎方國樂觀預期4月底至5月初,9成以上重量級科技公司的法說將釋出正面訊息,財報的影響將降到最低。

至於檢調單位搜索部分上市櫃公司,外傳公司家數從10家到百家不等,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楊凱智與黎方國等都認為,「百家是誇張說法,預期家數不會太多,影響也是短暫。」

◎理由2:散戶、法人銀彈在手,資金動能佳

2004年7135高點動用了3500多億元融資,但這次台股抵達8000點卻只用了2800多億元,黎方國以「大車爬坡耗油變少」來說明散戶的大勝利,並強調資金尚未顯露疲態。尤其3月持續賣超的外資才剛轉為買超,4月4日至4月19日持續買超金額544億元,外資銀彈也還未充分發揮。

此外,近期雖出現「台股本益比(P/E)15倍與其他亞洲股市差不多而須保守」的聲音,但朱晏民卻一點也不擔心,他強調,今年台灣企業盈餘年成長率20%,居亞洲國家之冠,公債殖利率在2%上下,又幾乎是全球主要國家最低,台股的吸金力道只會愈來愈強。(編按:公債殖利率低代表利率低,民眾不願把錢存銀行賺微薄利息,就會投入獲利高的投資工具如股市。)

更何況上市櫃公司必需在6月底前開完股東會,高現金股利殖利率及攸關經營權的董監改選兩大題材,將是4~6月推動台股的主要動能,即使投資人的棄權息賣壓將短暫壓抑股市,但參與除息的投資人可能會把配到的現金股利再投入股市,因此,包括保德信金滿意基金經理人王彥杰在內的幾位法人認為,股息回流股市反而能提供台股有力的下檔支撐。

◎理由3:量價格局顯示多頭氣盛

目前價漲量增、區間盤整就量縮的格局,在大華證券投資顧問董事長杜金龍眼中十分健康,而只要成交量低於1800億元,黎方國都以「安啦」來形容,憑藉的則是過往周成交量與台股市值的比值所作的推估。

另外,短中長期均線都走揚,是杜金龍、楊凱智與一銀證券研究部協理陳奕光口中的強勢多頭格局,目前先看大盤是否能站上2000年3月的頸線8250點,如果站上,上攻8400點就指日可待,否則將是拉回或區間整理的情況。

◎理由4:執政黨總統提名出爐,在野黨訪中國利多

台灣特有的兩岸政治風險,在法人眼中愈來愈不重要,多位法人都不約而同表示,不論明年總統大選哪一黨勝選,預期都會採取較為中立、偏多的兩岸三通政策。而更讓人期待的是,5月6日執政的民進黨總統人選提名將出爐,法人預料執政黨將營造樂觀氣氛,有利大盤走勢。

另外,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與立法院長王金平將赴大陸訪問,也讓市場期待兩岸問題將有正面發展,中概族群、台灣內需概念題材都有機會因此再漲一波。

◆未來仍將類股輪動

檢視此波台股站上8000點的內涵,航運、塑化、鋼鐵、觀光等類股指數不是創下歷史新高、就是創下近期新高,而電子股基期低,下半年又有旺季、Vista等效益,預計未來台股仍將是類股輪動的格局。

在類股輪動中,仍應挑選相對強勢的族群,包括股價已衰很久的面板族群,景氣觸底回升的晶圓代工、手機,受惠Vista效益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封測、個人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以及業績續強的網通、太陽能等類股。

其中,面板獲得的共識最一致,4月初國泰人壽以45.35元接下10萬張友達(2409)、中小尺寸面板價格又已止跌走揚、大尺寸面板價格也止穩等,就是面板景氣觸底的訊號。友達、奇美電(3009)、群創(3481)、中光電(5371)股價等從4月初一路加溫,法人預期此波走法將是穩步盤堅直至9~10月。

中概題材雖因國民黨將拜訪中國再度炒熱,但著眼於人民幣升值、中國股市大漲、五一黃金周假期的強大消費效應,統一(1216)、宏全(9939)、潤泰新(9945)等中國收成股最被看好。

至於看好的大型權值股如台塑(1301)、中鋼(2002)、台積電(2330)、友達、奇美電等,主要是著眼於台股要上攻9000點,大型權值股一定要動,加上這些產業景氣又多呈向上趨勢,投資人買進風險有限。

走出退休理財的三大誤區

《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Getting Going”

作者 Jonathan Clements

(這篇文章的例子都是以美國的狀況為考量,但是有些觀念還是可以參考)


晚年時也不妨作一些大膽的嘗試。

別搞錯了﹕退休後你仍將有大筆開銷。那麼怎樣才能高枕無憂呢﹖千萬別相信老朋友和家人們的傳統觀念。

他們的很多建議不只是錯誤的﹐而且蘊藏著巨大的風險。下面我們就列舉三個傳統觀念﹐並將其一一攻破。

1) 生命短暫

退休的人在安排自己的生活時可能很少考慮生命的長短﹐然而當他們作出財務決策時﹐卻總是好像過了今天就沒有明天一樣。60幾歲的人經常會過於擔心他們在退休後不久就會去世﹐這往往導致他們作出愚蠢的決定。

可能最愚蠢的做法就是從社會保障基金中提前支取退休金。你可以在62歲至70歲之間開始提取你的退休金﹐提取的越早﹐每月得到的金額就越少。儘管如此﹐2004年仍有54%的女性選擇在62歲支取退休金﹐在這一年齡支取退休金的男性比例為49%。

沒錯﹐如果你的健康狀況很差﹐早點支取退休金或許不失為明智之舉。但即便如此﹐你也應該考慮一下配偶的預期壽命。為什麼﹖如果你是家庭收入的主要創造者﹐你的配偶在你過世後依然可以領取喪偶退休金──所以晚些提取對配偶大有好處。

但如果你是單身﹐又不能確定是否長壽﹐你應該推遲提取還是早些提取呢﹖毫無疑問﹐也應該推遲提取。

沒錯﹐如果你推遲提取退休金﹐又在退休不久後去世﹐你從社保基金中享受到的福利就寥寥無幾了。但是與活著但卻過著拮据的生活相比﹐簡簡單單地死去也沒什麼大不了。

不幸的是﹐如果你活得很長﹐但卻早早地用光了你的儲蓄﹐你就很可能陷入一貧如洗的境地。到那時﹐你唯一的收入就是每個月從社保基金中領取的退休金──而你提取得越早﹐領取的金額就越少。

2) 保留本金

你是不是經常會聽到有人說﹐“不要動用本金”﹐“不要踫你的資產”﹖

事實上﹐提取一些本金可能是讓你的退休儲蓄保值的最好辦法。

我又要老生常談地提一下我經常在這個欄目發表的觀點了﹕當你退休時﹐不妨考慮將25%或50%的資產轉到即期固定年金中﹐這樣你可以在有生之年按照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水平逐年提取﹐通貨膨脹率大約為每年3%左右。

不過很多人仍然不願購買年金。對於某些人來說﹐不去購買年金的理由和提前支取退休金如出一轍。

很多老年人擔心他們在購買年金後不久就去世﹐而他們的龐大投資也就打水飄了。其實你可以在退休後的前十年陸續地少量買進年金﹐而不是一次性大筆投入﹐這樣風險就小多了。

很多退休人員還有一個顧慮。當你將資金投入到固定年金的時候﹐錢就沒了﹐這違背了“不要動用本金”的原則。不過從長遠來看﹐動用本金購買年金有助於保留你的資產。

事實上﹐退休時你的支出可能會超出你的資產組合在扣除通貨膨脹後帶來的回報。在退休的早些年﹐你的資產的“真實”價值可能會慢慢萎縮。

而隨著時光的流逝﹐這種萎縮程度也將加速﹐你需要讓你的收入增長跟上通貨膨脹的步伐﹐而投資組合價值萎縮後所帶來的投資回報卻在減少。到80歲左右﹐你的儲蓄就基本上用光了。

如果你購買了年金﹐你就不會陷入這種絕境。年金不僅可以保證讓你在有生之年都有收入﹐而且有了年金你就不用大手筆地支取剩餘資產了。最後﹕在你去世的時候可能有大量資產還未動過。

如果你選擇即期年金﹐你可能還會受到另外一個傳統觀念的束縛。你或許已經聽說過﹐不應該在個人退休帳戶(IRA)中購買年金。

是的﹐你可能不想動用個人退休帳戶去購買可遞延稅款的固定或可變年金。個人退休帳戶本身已經為你提供了遞延稅款的待遇﹐因此用這部分錢來進行可遞延稅款的投資就毫無意義。

但在個人退休帳戶中購買即期年金仍然不失為明智之舉。這不會立即產生任何稅項。而如果你動用應納稅帳戶購買即期年金﹐你可能要賣出股票﹐這就產生了資產所得稅。

而且﹐年金收入將被作為正常收入計稅﹐就像你從個人退休帳戶中進行支取一樣。因此用個人退休帳戶購買即期年金﹐你就省下了隨後引發的大筆稅款。

3) 購買債券

傳統觀念認為﹐隨著退休年齡的臨近﹐你應該逐漸賣出股票﹐買進債券。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不過不要將股票全盤賣出。我認為退休人員應該將其在全球多元化股票基金中的投資保留40%-60%。那麼該如何解釋上述傳統觀念呢﹖它是建立在一種錯誤的假設基礎上──並且忽視了一個重大風險。

他們假設退休人員非常不願承擔風險。但事實上退休人員對於熊市經常比年輕投資者更加無所畏懼﹐因為他們擁有長期的投資經驗。

誠然﹐如果你的投資組合是你的主要生活來源﹐而不僅僅是為退休作儲備﹐那麼股市崩盤對你的打擊就大多了。不過除了股價下跌外﹐退休人員還要面臨其他風險。

在25年至30年的退休過程中﹐通貨膨脹可能給你的生活成本帶來災難性的打擊。為了防範這種風險﹐你的投資回報就要超出通貨膨脹率──這也就是你需要持有一定股票的原因。

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想在基金市場中賺錢?嚴格控制6種不當情緒

鉅亨網 查淑妝

良好的投資心態,是投資者進行基金投資的重要法寶,但說易行難。因為每位投資者的投資預期和風險偏好都是不同的,反映在投資情緒上也是千差萬別。加上有的投資者自控能力較弱,受市場和環境的影響較大,更易產生情緒上的波動,從而直接影響到基金收益的最終實現。

據新華網報導,投資人想要在基金市場中賺到錢,以下 6種不當的情緒必需嚴加控制

第一,隨意改變投資目標。投資者在購買基金後,應當耐心地持有基金品種待漲,而不能「這山望著那山高」,今天看基金淨值落後了就垂頭喪氣,明天淨值增速加快了就興高采烈。基金是一個長期持久的投資過程,短期的淨值漲跌並不能代表基金的未來。因此,投資者根據基金淨值的短期表現而調整基金的投資目標,不斷地更換投資品種,顯然是不明智的

第二,基金經理變更了,也不應當唸唸不忘,耿耿於懷。選基金看基金經理,本身並無可非議,但基金經理在一隻基金的正常運作中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基金經理只是承擔起執行和下達投資決策的職能,並不完全的決定基金的投資和操作,還要受制於基金管理人嚴格的內控制度約束。
投資者過於依賴基金經理,將會產生投資中的偏向性思維,脫離基金凈值增長的重要驅動因素,即基金投資風格和操作策略。

第三,不考慮市場環境盲目追加投資。每位投資者的資金都是有限的,在基金產品的投資比例的設置上也是有一定比例要求的。但投資者遇到了良好的證券市場環境,唯恐錯過基金投資的機會,基本上是見新發基金就買。不但自有資金用畢,更是利用借貸的方式跟風操作。這種投資結果直接放大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增大了投資上的壓力,破壞了良好的投資心態,從而影響到投資者的投資情緒

第四,將年齡因素拋之腦後。對於投資者來講,投資的時間價值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投資時,均應當考慮到基金投資的週期性。這樣才能在投資中做到主動,遊刃有餘。比如,一位65歲的投資者盲目購買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就會面臨一個時間週期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越來越低。選擇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投資,退出時點就成為投資者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第五,跟隨大勢而隨波逐流。證券市場出現了震盪調整,別人贖回了基金,自己是不是也該進行贖回呢?這還要看投資者持有基金配置品種的結構,而不是受市場氣氛的烘托和渲染而不加選擇地盲目贖回。

第六,操作方式變化了,不習慣新的操作模式而選擇贖回。習慣了封閉式基金的二級市場操作,轉型為開放式基金後卻明顯感到不適應。是不是需要贖回並不儘然,因為基金的操作方式發生了變化,而基金管理人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投資理念和操作策略也沒有大的變化,投資者也是不需要盲目贖回的。

有效理財九大法則

作者 Jonathan Clements
《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Getting Going”的專欄作家

作為一名專欄作家﹐我的目標並不是報導新聞、或是向讀者提供一份不斷更新的專家投資建議。相反我認為﹐有些金融投資指南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因此我會反復加以琢磨。

其中有些投資建議是我經常掛在嘴邊的﹐而另一些是最近突然閃現在我的腦海裡。想更好地管理你的資金嗎﹖我在這裡向您提供九條最重要的理財法則。

1)勇於說“不”

為了成功地進行儲蓄和投資﹐沒什麼比自律更重要了。

這意味著看準一些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基金後進行投資﹐然後堅持持有這一投資組合﹐無論動蕩的市場是多麼令人煩惱不安﹐也無論你是多麼想購買最新的熱門股。

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輕易自滿﹐因此可進行適量的定期儲蓄。

2)別患上享樂適應症

花錢並不能給你帶來快樂。然而許多人都這麼做﹐於是他們一生都要面對高額的信用卡帳單﹐以及失望的情緒。

知道這個心理循環嗎﹖你看中了某件商品﹐然後認定非要得到它不可﹐於是付帳。然而幾週或幾個月之後﹐你就把這件事忘得一干二淨﹐又開始新的物質追求了。

學者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快樂水車”或“享樂適應癥”(hedonic treadmill)。從中可以吸取的教訓是什麼呢﹖如果你想得到快樂﹐別到購物中心去尋找﹐那裡是找不到的。

3)我們就是市場

儘管大家都在談論打敗大盤﹐但事實上我們的前進道路上存在著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打敗大盤﹐因為我們本身就是市場的組成部份。如果有人打敗大盤﹐那麼必然有人被市場打敗。

實際上﹐如果再算上投資成本﹐能打敗大盤的投資者就寥寥無幾了﹐而大多數投資者都落後於市場平均水平。

4)誰分了你的錢

還有一點你得記住﹐不管你是否樂意﹐你還有兩位投資夥伴﹕華爾街和收稅員。你們三個人共同分配你的投資收益。

想自己多留一點﹐給華爾街和收稅員少點﹖最好的辦法是降低投資成本﹐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避稅的退休金帳戶。

5)請專家幫忙

十年前﹐我認為大多數投資者有能力自己進行投資。如今﹐我可不這麼想了。

看上去大多數投資者是沒有時間、興趣和精力親自進行成功的投資的。

不過遺憾的是﹐即使你聘請了經紀人或是理財規劃師﹐你的感覺也好不了多少。許多顧問收費昂貴﹐但他們自己也只有少得可憐的正規理財教育﹐因此你在挑選顧問的時候得特別小心。

6)別落在後面

當專家們討論投資多樣化的時候﹐他們會指出﹐購買各種投資產品能降低投資風險﹐因為其中一些投資會帶來收益﹐而另一些會出現虧損。

但問題在於﹕每當我們面臨重大金融危機的時候﹐投資多樣化──特別在全球股票市場上進行多樣化的投資──常常被證明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因為所有的股票都在暴跌。

不過我覺得這種想法忽略了關鍵要點。即使美國股票和海外股票一同漲跌﹐它們的年投資回報還是存在著驚人的差距。那些僅僅投資於一個市場的投資者們可能會面臨較長的低迷時期。

此外﹐投資多樣化也不僅僅是為了減少投資組合的短期波動。你還想限制金融災難給你帶來的損失﹐無論是因為政局動蕩而導致金融市場出現混亂﹐還是金融市場本身出現崩潰﹐例如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日本市場。

7)家庭很重要

孩子是你的繼承人。他們將繼承你的資產﹐也極有可能接受你的理財觀念。

你的家庭是你最大的資產﹐同時也是最大的負債。如果你的孩子或父母陷入了財務困境﹐你將伸出援手。同樣﹐在你碰到困難時﹐他們也會伸出援手。

記住這些很重要。可以與你的父母談談他們的財務狀況﹐也可以教導孩子們如何理財。

想想你自己是如何管理財產的吧﹐特別是想想當出現問題時﹐它們會給家庭帶來什麼影響。

8)進行長期投資

如果你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這對你的配偶和孩子來說是沉重的打擊。但是請別忽略了其他風險﹕如果你活得遠比預計的長呢﹖

許多退休人士非常擔心英年早逝﹐因此他們急著申請社會保障金﹐而拒絕購買終生年金。如果你確信自己和配偶生命短暫的話﹐採取這樣的策略是正確的﹐至少你活著的時候手頭充裕。

然而﹐如果你早早地領取了社會保障金﹐而且也不購買年金﹐但實際卻活得很長呢﹖那你就得一分一厘地算著花錢了。

9)最後一根稻草

在金融市場開盤的交易日裡﹐我通常每隔幾小時就會查看與通貨膨脹掛鉤的國債的收益率。

在我看來﹐與通貨膨脹掛鉤的國債可作為其他所有投資的基準。如果我購買了十年期通貨膨脹掛鉤國債﹐我在今後十年內獲得的投資收益將比通貨膨脹率高2.3個百分點。

除非我確信其他投資的表現優于這一基準﹐否則我將繼續持有十年期通貨膨脹掛鉤國債。在我看來﹐這項投資是我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2007年5月28日 星期一

16檔全球股票基金 近四年 年年賺8%

中時電子報 魏喬怡

近來全球投資人偏安心態濃,資金湧入全球股票型基金現象明顯!不只全球資料統計如此,短短五個月內國內的全球股票型基金也成長了五二三億元!

目前,全球股票型基金已多達六三檔,到底表現如何?仔細分析,近四年來年賺十%的全球股票型基金有四檔,年賺八%以上的有十六檔。

雖然全球股票型基金分散投資全球,風險較一般區域型基金低,但在空頭市場時仍有全軍覆沒的可能。以二○○二年為例,每檔基金都是負報酬,所有全球股票型基金平均為負二一.三九%!只有三檔「少輸為贏」的基金:法儲銀奧克馬全球價值基金、天達環球策略股票基金、富蘭克林成長基金(歐元),跌幅在十%內。

不過,在多頭市場時,投資全球股票型基金不失為一個穩健的選擇,年年賺個八%、十%!以近四年績效來看,天達環球動力基金、天達環球策略股票基金、保誠集團M&G全球領導企業基金、富達世界基金這四檔基金就可年年達到十%以上,甚至最高還可衝到四十%以上的報酬率。

進一步分析,這些脫穎而出的基金,操作策略有獨到之處,像保誠集團M&G全球領導企業基金是尋找企業內部正向改變的股票並長期持有。過去三年這檔基金的平均年週轉率,僅四一.八%,也就是說基金經理人重新汰換整個投資組合的時間約需二.三九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日本股市表現平平,保誠集團M&G全球領導企業基金還是有掌握到漲幅大的製藥類股,去年日經二二五指數呈現負報酬,但日本東證製藥指數卻上漲二六%!可見基金經理人選股功力。

天達環球策略股票基金只挑選二種股票:一是具有「營運轉型」題材,且股價遭到市場低估的個股,如進行民營化、併購、取消市場管制的企業。二是歐美日成熟市場的大型公司,股價波動度相對於新興市場低,卻可搭到新興市場成長契機。

根據Thomson Financial Datastream資料統計,目前歐美股東權益報酬率相對資金成本已經超過過去五年、十年平均值,在全球化影響下,預期將持續創造企業更高附加價值,且這股趨勢預期可持續五年以上,因此,全球股市後市仍可樂觀看待,天達投顧建議投資人可依個別風險屬性,單筆或定期定額投資。

房價飆升有理乎

住展雜誌 311 期

今年以來,台北市豪宅單價不斷寫下新紀錄,從台灣的角度來看,覺得價格貴得不合理。但是從國際的角度來觀察,台北豪宅單價還是四小龍之中最低的呢?

北部房市經過這兩三年的飆漲,房地產幾乎已經變成熱門的「顯學」,每個人對行情都要有點概念,才算跟得上時代腳步。

蔡小姐剛從士林官邸的預售案接待中心離開,對接待中心面對綠油油官邸的景觀滿意的不得了,只可惜現在銷售的這個個案並不是要蓋在士林官邸裡面,不然一坪七十多萬就可以買到這等的綠意景觀,一定立刻就拿出支票下訂,還覺得便宜呢!

是的,士林官邸的景觀價值已經被房價所量化,一坪不但不止七十多萬,據聞還是高達兩倍的一百五十萬,這個單價將寫下台灣房市的新紀錄。

◆豪宅個個晉升百萬俱樂部

不過這項紀錄能維持在寶座多久似乎還不確定,今年還有新光人壽標下信義聯勤的大安傑仕堡,預計將要在第二季或下半年間推出,究竟是否要採只租不售,還是一般模式銷售,目前還沒確定,惜售心態溢於言表。

正對大安森林公園的新預售案,當初因為容積獎勵沒過關,因而延宕推案時間,卻沒想到因禍得福,紮紮實實地趕上這一波百萬熱潮,單價上飆到一百三十萬,卻意外地順順利利在兩個月內就賣光了,跌破一般民眾眼鏡。

其他精華區內的預售案受到鼓舞,價格紛紛上調,幾乎每個個案單價都以接近百萬為目標。

台北一坪可以換高雄十坪的豪宅,所有的好奇都聚焦在,究竟都是誰在買?買方又是基於何種眼光,願意無悔地一擲千金?這樣的房價會不會泡沫化?

◆台北房價平均上揚有五成

其實不止豪宅在這兩年迅速飆漲,台北市內只要有未來題材、前景看好的區域,平均房價漲幅大約都有五成以上。

以預售案推案單價為例,大安區在短短兩年內,從每坪五十二萬上漲到八十五萬,漲幅高達六成四;內湖區也是在三年內,從二十四萬飆漲到三十九萬,漲幅也是達六成三。

北縣板橋市自二○○二年的十五萬五,至今平均開價已經達三十八萬,漲幅達一點五倍;新店上漲也是高達一倍。

豪宅價格不斷往上飆升,政府眼見房地產市況好,積極地持續釋出市區大面積精華區的土地。而建商也是不斷以超高價在搶標,四月中旬牯嶺街住三用地一坪飆到兩百九十一萬,高出底價六成多,再度創下新高紀錄,成本一墊高,房價自然就會愈來愈高了。

◆台灣豪宅需求步向國際化

看著房價這樣一直往上飆升,眾人的直覺反應是:愈來愈買不起房子了,有錢的人變得更有錢,沒錢的人就更沒錢,更買不起市區的房子;但事實上是不是真的如此,台灣社會是不是真的因此而步入M型社會的軌跡了?

台灣豪宅房價看似高不可攀,但應該有不少買方及投資客,是將長期需求的眼光架構在陸資身上,並不完全以國內金字塔客源換屋需求為唯一來源。

也就是說,部分豪宅買方,已經將台灣豪宅的市場國際化,以國際投資者的角度來觀察台灣豪宅的前景以及價格增值潛力。

攤開亞洲各國主要城市的房價來看,在豪宅市場的比較中,香港凱旋門的頂級房價每坪要價台幣四百萬元;日本東京最貴的住宅,每坪單價高達台幣三百萬元;韓國首爾的豪宅每坪也是從台幣兩百萬元起跳,上海湯城則從一百八十萬起跳,而台灣截至今年第一季最貴的「勤美璞真」,單價新台幣一百三十萬。

以比較值來看台灣豪宅的房價,在亞洲市場中,台北的豪宅單價顯然還處在相對低價的部位,對陸資或是國際投資者來說,購買台灣頂級豪宅的成本,要比其他首都來得低,購買能力相對提升不少。

打個比喻來說,台北豪宅目前單價都是動輒上百萬,但是到高雄一看,一樣是豪宅等級,目前最貴的豪宅開價每坪三十二萬元,從高雄的角度來看,會覺得貴得不可思議;但是從台北的角度來看,就覺得很便宜、買得起,因此高雄的豪宅就會吸引台北人去看看。

同樣的邏輯複製在台灣豪宅上,台灣人看台灣豪宅會覺得超貴,但是從國際資金來看便會認為是可接受的。更何況相較其他價格甚高的亞洲都會豪宅,台灣豪宅還有另一個大賣點,就是兩岸三通後陸資的購買需求。

對龐大而難以計數的陸資財力來看,台灣豪宅市場的規模是很小的,規模不大的另一種意涵,就是代表著容易操作。

如以大陸金字塔客源需求量來看,香港也是一個可操控的市場。以「香港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顯示,自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八年期間,也就是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前後三年,指數整整上漲了百分之九十六,接近一倍的漲幅。

指數通常只是所有住宅產品統計分析的保守反應,若是僅統計豪宅的漲幅,想必一定不止這個數字,其漲幅可能達兩倍或是三倍。

有香港這個前例放在前面當誘餌,台灣豪宅的增值潛力著實充滿想像空間,基於大陸人民對台灣的高度興趣,即便目前台灣房市的增值空間似乎還比不上上海或其他大陸城市,但是預估還是會有許多財力雄厚的陸資企業家,會有興趣來台灣買豪宅。

這個需求量不易被量化評估,但是以最簡單的原則來推估,大陸一省只要有一千名頂級客戶前來購買台灣豪宅,以現在大陸二十二個省來看,初估就會約有兩萬多個豪宅需求產生,而統計台北市自一九九五年至二○○七年第一季,在這麼長的十二年裡,其供給戶數也僅僅只有七千五百戶,由此可知台灣豪宅量體實在非常有限。

重點是,在這樣的量體之下,未來豪宅被炒作的機會頗高,在增值潛力普遍被看好的前提下,即便目前的豪宅價格令人咋舌,還是有許多人願意花大錢買豪宅,甚至以此來解釋其豪宅價格的合理性都不為過。

◆台北在世界二十排名之外

台北市房價在這幾年漲幅約達五、六成,甚至有些區域的漲幅還高達一倍或一倍以上,這樣的漲幅讓多數人吃不消;根據台北市政府主計處所公佈的平均每人所得資料顯示,從二○○一年至今,台北市個人平均年所得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還呈現八%的負成長,一正一負的消長下,擴大購屋壓力,提高了購屋的門檻。

在地球村的全球趨勢下,已不再適合閉門造車以管窺天,當我們一味地認為台北房價比天高的同時,這樣的購屋壓力,跟全球大都市相比又是如何?

根據二○○六年國際住宅負擔年度調查資料,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紐西蘭、愛爾蘭等六國,其各大都市中位數的房價與所得比例,在前二十個超過負擔的都市中,以洛杉磯的房價所得比十一.二為最高,其次為十.八的聖地牙哥,舊金山以九.三排名第五,而印象中房價高不可攀的紐約,其房價所得比約是七.九,還落後澳洲雪梨的八.五,拉斯維加斯則排名十九,房價所得比約為六.四。

該調查對房價所得比基本上分為四級,凡是試算結果在五.一以上者,就被列入超高負擔的一級,四.一至五列為次高負擔,三.一至四算是中等負擔程度,三以下才算是合理負擔的比例。

以相同的時間點,用同樣的中位數房價與中位數所得來看台灣的三大都會,台北市試算結果為六.○八,雖屬於超高負擔的一級,但與六個國家的大都市相較,其實還排不上前二十名;其他如台北縣為四.六七,台中縣市為五.○四,高雄縣市為四.八七,這些都屬於次高負擔的都市,列入所謂「不滿意但可接受」的等級。

所以從房價所得比的數據來看,台北市目前的房價雖高,但與其他國際大都市相較,房價負擔並不如想像中的嚴重。台北房價這幾年飆漲得令人心痛,但若是再比較一下同時期香港房價的變動,心態可能就會比較平衡一點。

據「香港中原地產城市領先指數」資料顯示,自二○○三年下半年至二○○七年第一季,香港整體的房價指數平均上漲了七一%,比同時期台北市的房價漲幅還多出二八%;也就是說,不單單是台北市房價快速飆漲,在這幾年內,房價飆漲應該是全球大都市的一項趨勢,跟台灣房市最相近的香港,也是上漲了七成有餘,如此來看,台北市房價上漲並沒有太多的不合理。

比較過世界各國的購屋壓力及同一時期香港的房價上漲率之後,再回過頭來看看二十年來台北市的房價與所得的成長關係。

當大家都在討論,目前薪資的漲幅根本追不上房價的漲幅,但根據實際的數據比較後,發現目前其實並不是最嚴峻的時刻。

◆八六年台灣經歷M型社會

時光倒回到一九八六年,二十年前那一波讓房價徹底翻身的景氣變動,到一九九一年時,房價的飆升程度是以「倍數」來計算的,台北市一般住宅的房屋總價,狠狠地上漲了二.十七倍。

同時期,台北市民的全年家戶經常性收入,卻只增加了將近八成,連一倍都不到,當時台灣社會的「M化」,相信並不亞於現在,也許更甚於今日。

而在這五年當中,房價所得比最高曾達到九.七倍,也就是說,當時在台北市平均得要將近十年時間不吃喝,才能買得起台北市的一間房子。

再來對照目前的狀況,從二○○一年房價低迷期起算至二○○六年,台北市一般住宅房價從六百七十五萬上漲到九百九十萬,平均漲幅為四七%,但是全年家戶所得總額卻不增反減,所得總額減少了八%,使得購屋壓力推升到八.二。

與前一波段相比較,其實現在的狀況並不算是空前的窘境,若要評論台灣目前是否步入M型社會,從數據上來看,應該在二十年前台灣就已經走過一次M型了。

所以說,不需要對M型社會產生太多恐懼與負面想像,並非走入M型之後就無法翻身了,社會結構還是會隨著經濟面的變動而調整的。

◆房價負擔比並未創新紀錄

近五年來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也是從四.四左右開始爬升,到二○○六年時爬升到八.二。若是純粹從房價所得比來看,其實目前離一九八八年九.七的購屋壓力,還有一段距離,當然不能以此就推斷房價還有繼續上漲的空間,畢竟一九八八年當時外部經濟環境與現在完全不同,當時股價上萬點、民間游資充沛,貨幣供給額量大等因素,但是就購屋壓力的係數來看,目前應該還在可忍受的範圍內。

◆今年房市不會走入泡沫化

對於房價未來的走勢,社會焦點都聚集在,這麼高的房價究竟會不會下跌?以及何時會開始反轉下跌?

彙整今年房市的利多利空因素,今年房市應該還是高檔盤旋的格局。

雖說外部經濟因素不利房市投資,包括房貸利率攀升、房貸額度緊縮下降、斷頭法拍屋可能因此增加,台北市所得總額呈現負成長,政治因素的紛擾方興未艾等等但是台股重返八千點,提升購買需求的新動能,選舉帶來的政策利多、土地標售創新高價、以及砂石價格攀升壓力等項因素,都支撐房價持續在高點盤旋。

因此初估今年房市在利多與利空因素的交叉影響下,應該會持續維持現況。但無論這兩年房市走勢為何,只要買對抗跌區,掌握易漲難跌的優勢區域,不管房市怎麼走,都不會是房地產的輸家

彼得‧林區的暴跌應對之道

北京新浪網 中投證券 劉建位

2007年2月27日,中國股市上演『黑色星期二』,深成指大跌9.29%,上証指數跌幅也高達8.84%,分別創下兩市近10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滬深300指數下跌9.24%,接近跌停,一個交易日兩市市值損失超過了1萬億。面對如此暴跌,每個人都首先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麼?

其實有無數人早已無數次問過這個問題,而且其中一些人經歷的股市大跌比我們更慘。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美國道瓊斯指數單日跌幅達11.5%。這是紐約交易所112年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天』,這是歷史上第一個『黑色星期二』。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又是十月,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便重挫508.32點,跌幅達22.6%,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股市歷史上最大跌幅。遠遠超過了1929年10月28日那天11.5%的跌幅。僅這一天內,美國股票市值損失5000億美元,相當于美國當年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8。這是一個最黑的『黑色星期一』,一個『華爾街歷史上最壞的日子』。很多人由百萬富翁淪為赤貧,精神崩潰甚至自殺。

無數美國投資人在暴跌後也在問:為什麼?甚至美國國會事後為此專門成立調查小組。可至今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出為什麼。但是不管為什麼,所有投資人在暴跌後都得面臨第二個問題:怎麼辦?最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是那些管理巨額資金的基金經理們。

1987年美國股市大崩盤時,彼得‧林區管理著100多億美元的麥哲倫基金,一天之內基金資產淨值損失了18%,損失高達20億美元。林區是如何應對的呢?

林區和國內幾乎所有開放式基金經理一樣,只有一個選擇:拋售股票。為了應付非比尋常的巨額基金贖回,林區把不得不賣的股票都賣了。

過了一年多,他回憶起來仍然感到害怕:『在那一時刻,我真的不能確定,到底是到了世界末日,還是我們即將陷入一場嚴重的經濟大蕭條,又或者是事情並沒有變得那麼糟糕,僅僅只是華爾街即將完蛋?』

林區是掌握巨額資金的基金經理,為了應對巨額贖回,只能拋售股票。那麼那些用自己的錢進行投資的中小投資者應該怎麼辦?林區經歷過很多次股市大跌,但仍然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業績。也許他的以下三個建議值得借鑒:

第一,不要恐慌而全部賤價拋出。林區談到,『如果你在股市暴跌中絕望地賣出股票,那麼你的賣出價格往往會非常之低。即使1987年10月19日的行情讓你對股市的走勢感到驚恐不安,你也不必要這一天甚至也不必在第二天把股票拋出。你可以逐步減持你的股票投資組合,從而最終能夠取得比那些由於恐慌全部拋出的投資人更高的投資回報。因為從11月份開始股市就穩步上揚。到1988年6月,市場已經從反彈了400多點,也就是說漲幅超過了23%。』

有意思的是,滬深股市經過前天的暴跌後,昨天收盤時上証指數反彈接近4%,許多前天跌停的股票,昨天又漲停了,那些前天恐慌性全部拋出的投資人會如何感想呢?

第二,對持有的好公司股票要有堅定的勇氣。『投資股票要賺錢,關鍵是不要被嚇跑。這一點怎麼強調都不過分。』林區最推崇巴菲特面對股市暴跌時的勇氣。沃倫‧巴菲特曾經告誡投資者,那些無法做到自己的股票大跌市值損失50%仍堅決持股不動的投資者,就不要投資股票。

第三、要敢於趁低買入好公司股票。林區認為暴跌是賺大錢的最好機會:『股價大跌而被嚴重低估,才是一個真正的選股者的最佳投資機會。股市大跌時人們紛紛低價拋出,就算我們的投資組合市值可能會損失30%,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不要把這種股市大跌看做一場災難,而要把股市大跌看做是一個趁機低價買入股票的機會。巨大的財富往往就是在這種股市大跌中才有機會賺到的。』

也許有很多投資人在暴跌後會問另一個問題:能不能預測出股市暴跌?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看看歷史事實,是否有人曾經準確預測到股市暴跌?

林區發現,在1987年10月美國華爾街股市暴跌1000點之前,沒有任何一位投資專家或者經濟學家預測到這次股市暴跌,也沒有一個人事前發出警告。有許多人聲稱自己早已事先預測到這次大跌,但是如果這些家伙真的預測到的話,他們早就會提前把他們的股票全部拋出了,那麼由於這些人大規模拋售,市場可能早在幾周甚至幾個月前就暴跌1000點了。

證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曾說:『如果說華爾街60多年的經驗中發現過什麼的話,那就是沒有人能成功地預測股市變化。』巴菲特也說:『我從來沒有見過能夠預測市場走勢的人。』而彼得‧林區也不得不遺憾地感嘆:『不要妄想預測一年或兩年後的股市走勢,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也許投資者會傷心地問:既然股市根本無法預測,萬一再發生暴跌,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林區的回答是根本沒有必要擔心這個問題:『很顯然,投資者並不需要具備預測市場的能力照樣可以在股市上賺錢,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就應該一分錢也賺不到。在幾次最嚴重的股市大跌期間,我只能坐在股票行情機前面呆呆看著我的股票也跟著大跌。』

連林區也不能預測股市,但他照樣取得年均29%的投資報酬率,13年增值29倍,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基金經理。

既然我們無法預測股市,那麼最好的辦法是不要預測股市。正如巴菲特所說:『對於未來一年後的股市走勢、利率以及經濟動態,我們不做任何預測。我們過去不會、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預測。』

投資者投資的是公司,而不是股市,因此投資者應該關注的也應該是公司,而不是股市,不管股市暴跌還是暴漲,都是如此。也許這就是最成功的基金經理林區告訴我們應對股市暴跌的唯一辦法。

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

要用功、要有錢、要會忍 危機入市三大原則

財訊月刊 第291期 賴寧寧

危機入市的成功案例不少,與其聽完別人成功的故事後興嘆,不如起而行,為下一次危機入市的機會做準備。

台灣這幾年負面消息充斥,政治紛擾、資金外逃、民眾信心全無、惶惶度日,不過,五年下來,卻有一批人默默賺錢,財富翻兩番,再一次悄悄財富重分配。猛一回頭,才發現股、房低點已過。一位近五年來認真做功課賺到數倍財富的房市大戶說:「關掉電視讓自己冷靜,才能看清台灣的本質。」這位大戶很少花時間在爆料新聞中,因為那對財富增加毫無助益。

萬點崩盤別人財產少個零,他多個零

榮總有一位眼科醫生,投資股市十五年,從聽明牌賠錢到賺進天母四間房子,靠的就是危機入市的眼光與膽識。這位醫生經過幾次大賠後決定認真理財,每天看財經報紙、第四台股市分析,但他學會不隨市場起舞的反市場操作手法,他會記住媒體、分析師介紹的產業趨勢、明牌,但不急著立刻進場,一直等到股市大跌時才買進。最傳奇的是一九九○年股市從一萬兩千點反轉,當年十月跌到兩千多點,許多人的財產都少了個零,他卻多了一個零。

他在股市一萬兩千點時發現新台幣趨貶,當時他把所有股票賣掉,全部轉成馬克、英鎊、美元等外幣存款,後來波斯灣戰爭開打,股市重挫,他再把所有的外幣存款解約投入股市,當他去銀行解約時,大批民眾卻是排隊買美元,他把解約的資金投入股市,大買台塑、台泥等龍頭股,結果大獲全勝,再把從股市賺到的錢轉往房地產;靠著多次反向操作,為自己累積這輩子不愁吃穿的財富。

「唯有危機入市才能賺到大錢。」一位股市老手如此說。但是卻很少有人能辦得到,主要原因就是「恐懼」的心理,而要克服這種大多數人都有的心理障礙,唯有認真研究基本面,掌握未來的趨勢,才有膽量在低檔勇敢進場。王士維(案例詳另文)四年前大買房地產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當時大家一致唱衰股、房市,也很少人敢投大筆資金到房市,王士維選擇在大家都不敢買的時候進軍房市,靠的是他對基本面的研究功夫。

為確認「房市低點」,王士維研究台灣出生率、住宅戶數變化,以及國內外主要城市住宅戶數、坪數的變化,他研判國內房市供過於求的數字和實際狀況有出入,而且各地的情況不一,房市供需情況很快會調整過來,而等到大家發現供需趨於平衡時,「就沒有便宜貨可以撿了」,因此,四年前他趁房市低檔開始布局,如今大賺一倍多。

「用功」是危機入市的不二法門,而口袋夠深是「有眼光」之外的第二個條件。程太太(個案詳另文)在SARS期間開始投資台北商業區店面,考慮的就是資金要找一個最穩當的投資標的,由於公司、手上的現金不少,加上利率低,貸款成本低,程太太從SARS到現在買下台北市至少八個店面,現在還在為手上多餘的資金尋找房屋標的;黃金投資專家余正雄(詳另文)看過父親滿手鈔票變壁紙的慘狀,決定投資國際認同的交易工具—黃金,多年前余正雄從黃金每盎斯兩、三百美元開始投資,陸續將手上現金變黃金,讓他十分安心。

股價是忍耐的報酬

不少有過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掌握到低點後,最痛恨的就是手上沒現金、或是現金不夠,明明低點就在眼前,就是沒有能力去驗證自己的看法,因此,平常儲備糧草,等待機會很重要。所幸目前台灣資金氾濫,很容易借到錢,但借貸而來的資金畢竟風險高,如果不是很有把握,也不應輕易嘗試。

用功也有資金,接下來就是自我耐力的挑戰。不少人明明掌握到低點,但常因信心不足動搖續抱的決心,等到行情證明自己看法正確時才後悔賣太早或沒買,卻為時已晚,只能等待下次「低點」。王士維認為,每個人一生都有幾次賺大錢的機會,但是當機會來時,你是否已準備好?用功、資金是前段的準備工作,而耐心正是後段能否收成的關鍵

就像五年前十元或者半年前三十多元的台肥,你或許敢買,但是可能早就獲利下車,轉抱別的漲得比較快的股票,買來賣去的結果很可能不如長抱一檔有潛力的股票賺得多,這是不少投資人回頭檢視自己投資成績單時一致的心得。「股價是忍耐的報酬」一位懂得長抱股票的資深市場人士說;某未上市光電公司董事也有同樣的看法,多年來一直思考自己為何賺不了大錢的他,重新調整投資布局,學習創投業尋找金雞母的投資哲學,抓住產業趨勢,在趨勢初期介入有潛力的公司,接下來就靠信心等待開花結果的時間到來。

認真用功、口袋夠深加上耐力,這三個條件是危機入市的三大原則,也是讓財富倍增的不二法門,想想自己還缺少那一個條件,看看別人成功的經驗,或許會有許多啟示,這些啟示如能內化成個人的投資修為,下一次危機入市的成功案例就是你。

出售房屋所得,如何報稅?

住展雜誌 311 期

「你報稅了嗎?」這句話可能是您這個月最常聽到的問候語。每年的五月,總是結算去年所得,計算如何申報所得稅的繁忙季節。

◆扣除額、免稅額提高

國稅局日前公佈,配合物價指數調整,九十五年綜合所得稅的扣除額及免稅額均調高,個人標準扣除額自九十四年的四萬四千元增加為四萬六千元、薪資特別扣除額自七萬五千元增加為七萬八千元、個人免稅額則自七萬四千元增加為七萬七千元;另納稅義務人及其配偶之直系尊親屬年滿七十歲,受納稅義務人扶養者,每人每年扣除額亦調升為十一萬五千五百元。納稅人今年報稅時,可較去年降低部分的稅賦負擔。

◆申報出售房屋所得

如果您在去年有出售房屋,別忘了申報「出售房屋財產交易所得」。個人出售房屋的所得申報方式有兩種:

其一是依「所得稅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七類規定,以售屋的成交價(即買賣契約價),扣除房屋取得成本、房屋改良、以及移轉房屋所支付的費用後(其中包含仲介費用、代書費用、取得房屋之契稅、印花稅、搬家費用y等等)之餘額為所得額,以上的各項費用均需檢付單據。

第二種方式,也是納稅人較常使用的方式,則是依「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十七之二條規定,若未能提供售屋成交價及取得房屋成本等費用憑證,則出售房屋所得的計算方式,可依財政部各地區國稅局所擬定的標準,以房屋評定現值的一定百分比計算。

因應去年的房市熱,「九十五年度個人出售房屋財產交易所得標準」較九十四年度略為提高,台北市的售屋所得標準額,自房屋評定現值的百分之二十三調高為百分之二十五,高雄市則維持在百分之十八,省轄市、縣轄市及鄉鎮則分別為百分之十三、百分之十、百分之八。

舉例來說,如果陳先生在去年出售了一戶位於台北市,成交價一千萬元的房屋,其房屋評定現值為二百八十萬元,則本月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個人房屋出售所得,就是以二百八十萬元的百分之二十五計算,售屋所得為七十萬元,此項售屋所得,需列入陳先生的綜合所得共同申報。

◆重購自用住宅扣抵額

如果在出售自用住宅的二年內,重新購買自用住宅。且重購之房屋的評定現值,高於出售房屋之評定現值,則納稅人可在申報重購住宅年度的綜合所得稅時,將當年出售自用住宅所繳交的房屋交易所得稅額,自重購年度的綜所稅額中扣除。

二年內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不管是先售後購,或是先購後售,只要符合自用住宅條件,且購買的房屋評定現值高於出售的房屋現值,均可申報。

在申報綜合所得稅前,別忘了仔細盤算去年的各項所得及可扣抵之稅額,試算各種申報方式所需繳納的稅額,挑選稅額最低的方式,別讓荷包無端多瘦了一圈。

◆重購自用住宅扣抵額計算方式

● 售屋年度綜所稅納稅額:
出售房屋評定現值:280萬
出售房屋財產交易所得:280萬 × 25%(台北市標準)=70萬
其他應稅所得淨額(扣除免稅額、標準扣除額..等):50萬
綜所稅需申報金額:70萬+50萬=120萬
綜所稅繳納稅額:14.69萬(A)

● 售屋年度不計入房屋交易所得所需繳納稅額:
其他應稅所得淨額(扣除免稅額、標準扣除額..等):50萬
綜所稅需申報金額:50萬
綜所稅繳納稅額:3.91萬(B)

● 則二年內重購自用住宅後,可申請之扣抵額為(A)-(B):
14.69萬-3.91萬=10.78萬元

2007年5月24日 星期四

專家嚴選評分 12檔股票基金趨吉避凶

中時電子報 黃惠聆

各國股市漲勢欲罷不能,在不少股價指數一再創新高之際,各國際股市都來到相對高檔,過去尚未參與到國際股市漲勢或者已獲利出場的投資人不禁想問「目前還可以買什麼股票基金?」。
法人表示,今年全球股市還是會持續走揚,環球股票基金、歐、美股票基金或者亞太基金還是可以買進,但要仔細挑標的。

美國道瓊指數頻創新高,去年相當不起眼的韓國股市已經連續十一週上漲,也創下歷史新高,此外在巴西債券被調高信評之下,不但該國股市走強,也帶動了拉丁美洲指數的漲勢。

中國大陸祭出雙率─提高存款準備率、利率之後,還是持續走揚,讓空手者看得心癢癢。

目前法人們推薦基金產品大不同,如霸菱資產、英商寶源配合基金經理人訪台的時間,近期都作了東歐、歐洲投資說明會;摩根富林明投信仍認為日本是可逢低布局的地區;友邦投信近期大力推薦投資人定期定額買拉丁美洲基金;富蘭克林投顧、ING投顧也認為美國股票基金是可以著墨。

普羅財經資深研究員洪誠陽表示,雖然全球股市已來到高檔,股市波動會加大,就現今來看,全球經濟景氣走揚,資金流動性充足,全球股市仍處於上升軌道中,因此,若有重挫都不失為加碼的好時點

穩健型的投資人可以加碼成熟型的市場如歐美股票基金或者全球型基金;積極型或者定期定額的投資人就可考慮波動大且趨勢明顯向上的亞洲或亞太基金。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研究部襄理馮美珍認為,不管投資人選擇一地區股票基金都要以價值型、本益比低為選擇投資標的最高準則,畢竟國際股市漲多了。

到底可以選擇那些基金?普羅該集團研發「嚴選基金」評分標準即考慮到基金績效及投資風險,在全球基金中評選分數前三名是法儲銀奧克馬全球價值基金摩根士丹利可變換股本之投資公司環球價值股票基金安泰全球高股息基金

歐洲基金有富蘭克林互利歐洲友邦歐洲及先機歐洲基金得分最高;北美股票基金中有富蘭克林高價差基金美元鋒裕美國研究瑞銀美國價值基金最佳;至於亞太區的嚴選基金為安盛羅森堡亞太大型企業Alpha基金新光亞洲精選先機亞太基金

八步驟 變身百萬富翁

經濟日報/B2版/退休金算盤 記者呂郁青 台北報導(2007/01/02)

最近美國有一本新書「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步驟」,成為網路理財熱烈討論的焦點,作者有系統訪問調查了美國170位百萬富翁,從他們的致富經驗中,歸納出人人都可實踐,讓自己躋身百萬富翁之林的守則。

這本書的作者是查理斯.卡爾森,書中提出的百萬富翁的八個行動步驟,分別是:

第一步、現在就開始投資:美國六成以上的人,連百萬富翁的第一步都還未邁出。每個人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實都只是自己在找藉口。

「沒錢投資?」卡爾森建議立即將收入中的10%到25%強迫自己用於投資;「沒時間投資?」何不立即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把精力花在學習投資理財知識上;「擔心股價太高?」別忘了股價永遠會有新高。

第二步、訂定目標:這個目標不論是準備好小孩子的研究所學費、買新房子或50歲以前金錢無虞地退休,任何目標都可以,但必須要訂個目標,全心達成。

第三步、把錢花在買股票或股票基金:「買股票能致富,買政府公債只能保住財富」。

百萬富翁的共同經驗是:別相信那些黃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兒,把心放在股票上,這是建立財富的開始。

從長期趨勢來看,股票每年平均報酬率是11%、政府公債則略高於5%,如果1925年投資1,000美元買股票,1998年已值235萬美元,買股票的道理再明顯不過。

第四步、先求一壘安打(別眼高手低):棒球選手如果只想打全壘打,其結果是被三振的機率高於只想擊出安打的球員,股市投資的道理亦同。百萬富翁並不是因為投資高風險的股票而致富,他們投資的是一般的績優股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資:投資必須成為習慣,成為每個月的功課,不論投資金額多小,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資,就足以使你超越美國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因為他們永無止盡消費,到老才想到投資。

第六步、買了要抱住,還要再抱住: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百萬富翁買股票至少持有五年以上,將近四成的百萬富翁持有十年以上。

股票買進賣出頻繁,不僅冒險,還得付高額資本利得稅、交易費、券商佣金等,「交易越多不會使你致富,只會使交易商致富」。

第七步、把國稅局當投資夥伴,善用之:厭惡國稅局並不是建設性的思維,把國稅局當成自己的投資夥伴,注意新稅務規定,善於利用免稅投資理財工具,使國稅局成為致富的助手,才是正面做法。

第八步、限制財務風險:百萬富翁大多過很乏味的生活,他們不愛換工作、只結一次婚、不生一堆孩子、通常不搬家、買股票抱住五年以上,生活沒有太多意外或新鮮,可是穩定性卻是他們的共同特色。

全球多頭趨勢 波段操作基金好時機

今周刊 歐陽善玲

過去四年,全球市場大幅修正多發生在傳統淡季第二季。所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投資海外基金也有節氣概念。有意進行波段操作,爭取高報酬的投資人,不妨利用這段期間慎選標的,布局播種。

目前各方專家建議投資人可留意具貨幣升值題材、成長動能持續看好的亞洲市場。布局得宜,年底才能歡喜豐收。

全球市場走多頭時 第二季就是最佳進場時機

根據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世界指數過去十年表現,第一季獲得正報酬的次數有八次,表現最好;其次是第四季有七次,而表現最差、獲得正報酬次數最低的是第二、三季,只有四到五次。

另外,就彭博社統計,扣掉全球股市自二○○○年到○二年為空頭週期來看,○三年至○七年為止,全球市場只要經歷八至十二個月的上漲波段後,必會遭逢一次較大幅度的拉回整理,修正幅度約在六%至一五%不等,且多發生在傳統淡季第二季。換言之,過去四年多頭期間,每次出現較大修正的時間點,幾乎一致落在第二季。

任職於外商投顧公司的林鴻胤,就是基金波段操作高手。他不像一般人「乖乖地」每月定時定額扣款,而是充分掌握市場脈動,在短時間內,利用波段操作的方式,獲取最大利潤。

林鴻胤的大原則就是,在第二、三季市場淡季時,留意布局時機,再搭配當時景氣狀況,適時調整資產配置,並觀望第四季或隔年第一季出場時點

舉例來說,他因看好原物料走勢,便在○五年第三季底,投入拉美市場。「當時,拉美雖然已漲了一波,進場時機稍微晚了一步,但因事前做足功課,持有信心較強,所以進場後略有小跌,也沒有因此被洗出場。」

後來,拉丁美洲指數持續攀升,到○六年五月初,林鴻胤以技術線形判斷,短線已有過熱疑慮,才將拉美部位全部贖回。在短短八個月內,波段操作獲利達五成。換算成年報酬率,高達七五%,羨煞其他投資人。

不只如此,○六年第二季股災,林鴻胤乘機再撿回拉丁美洲基金。到下半年,基金績效不但每個月都是正報酬,第四季更以每月動輒七%、八%的速度,直線攀升;到今年一月底,林鴻胤才獲利了結。總計七個月,就獲利四二%,換算成年報酬率,等於有高達七成的成績。

精確進出累積驚人報酬 波段操作須依循投資節氣

相較一般定時定額扣款方式,投資人若能研判趨勢、精準掌握進出時點,進行波段操作,確實能在短時間內,累積驚人報酬。因此,依循「投資節氣」,把握即將到來的第二季全球股市淡季,辛勤播種耕耘。等到第四季,或隔年第一季,再留意逢高獲利了結時機,享受豐美果實。

不過,除了抓對投資區間,謹守淡季進場原則外,投資人想要成為波段操作贏家,還得對市場有充足認識,才能真正掌握投資要領。在外商投顧公司擔任行銷企畫的詹茹心,過去曾經因為追逐熱門標的,在不熟悉市場景氣變化下被長期套牢,就是一個很好例子。

她回憶,九八年日本市場狀況非常好,指數每天上漲、基金熱銷,買到日本基金的人,就像壓到寶一樣,獲利成績讓人驚豔。當時,她也跟著市場一窩蜂搶進,忽略了漲多後的修正風險。果然,進場沒多久,指數就一瀉千里,慘賠近五成。

這個教訓讓詹茹心印象深刻,並開始關注日本基本面變化。後來,日本失業率不斷下降,才又給她重新投入日本股市的靈感。並在○五年第二季,進場布局。不到一季的時間,日股即發動攻勢,直線躥升,多頭漲勢延續了快半年。先前被套牢的部位,不但已經解套,還因為後來做足功課、提前加碼的關係,小賺了一筆。

隨著全球經濟趨緩,且多頭已走了四年之久,○七年要波段操作,難度相對提高。對於想藉由第二季進場布局,波段操作的投資人來說,現階段重點,還是要先確立多頭走勢是否持續?另外,在全球市場變數、波動增加下,又是哪些區域最適合第二季波段操作?

全球多頭趨勢不變 第二季可能先蹲後跳

匯豐全球趨勢組合基金經理人楊曜維表示,由於全球經濟成長趨緩,股市欠缺大漲的動能,加上全球股市近三年來,累積不小漲幅,獲利賣壓也將壓抑股市的表現,但因為市場資金相當充沛,仍將提供全球股市不小支撐。此外,美國日前公布○六年第四季經濟數字,仍成長了二.五%,失業率也創下今年一月以來新低,加上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崛起,將帶動一波強勁需求。因此,預期○七年仍將呈現股優於債的狀況,多頭走勢仍將持續。

摩根富林明全球發現基金經理人田克杰則表示,今年油價回穩、整體投資環境也呈現溫和成長,加上企業獲利足以支撐全球股市上揚,現階段回檔整理,有利蓄積未來上攻能量。特別是三月分已提早拉回盤整,第二季就可能先蹲後跳,投資人不妨乘機留意逢低加碼時機。

至於下半年,哪些市場最值得留意?華投信資產管理處副總經理饒方敏表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預估,今年整體亞洲經濟成長率,可望維持在七%以上,領先全球的四.九%;在美國經濟面臨軟著陸之際,亞洲可望扮演全球經濟火車頭,支撐全球經濟向上。

不僅如此,全球貿易嚴重失衡。○六年美國貿易入超突破八千億美元;同時間,中國貿易出超大幅成長七四%,至一七七五億美元,外匯存底累積超過一兆美元。人民幣面臨強大升值壓力,也帶動其他亞洲貨幣走強,在匯率主導資本市場下,亞洲股市資金行情,絕對可以期待。

保德信投信基金經理人翁啟森指出,日前日本公布○六年第四季經濟成長數字,高達五.五%,比較同一年第三季的○.五%而言,可謂大幅上揚。市場最關心的消費指標也明顯回溫,第四季個人消費成長季增率為一%,預估○七年,日本經濟將能進一步表現,值得留意。

至於近三個月,績效表現最強勁的東南亞市場,下半年還能持續多頭走勢嗎?

翁啟森認為,像新加坡受到房市復甦循環影響,目前兩座賭場休閒度假中心,正進行興建規畫,加上近期政府將企業稅由二○%降至一八%,並計畫放寬移民政策,將可望進一步吸引外資、創造就業機會。以星國為主的東南亞投資機會,不容小覷。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債,是珍貴資源!先學會理債,才算會理財

30雜誌 07 年 5 月號 特別企劃
作者∣楊紹華 攝影∣Gettylmaes/TDI

在理財專家眼中,「債」是種可貴的人生資源,善用債務,能為人生加分;若你此刻身陷債務苦海,多半是因為你並不珍惜這個資源,濫用債務。

3月底,中央銀行再度宣布調升利率,這是過去兩年多年來的連續第十一次。從2004年10月開始,央行對利率累積調升幅度已達1.5%,以此幅度計算,20年期300萬元房貸戶的每月本息支出,已經增加超過千元。

利率水準代表資金成本的高低,利率愈高,借錢所需負擔的利息成本也就愈重。十一次升息就好像是緩緩加溫的爐火,不只房貸族,只要身上背負債務者,或多或少,都已開始感到壓力迫近。

不幸的是,壓力還沒看到鬆弛跡象,「下一次,利率調整會更加接近於中性水準。」央行總裁彭淮南在3月底的談話,似乎暗示下半年仍將持續升息,貸款戶肩膀上的利息重擔恐怕還得再添斤兩。

根據萬事達卡在4月下旬公布的研究報告,台灣的「家庭債務佔個人可支配所得」比重已達95%以上,這代表家庭的債務支出已經逼近收入所得,而95%的比重,也已遠遠超過鄰近的日、韓兩國。這個時候,不懂「理債」,稱不上會「理財」。

※不懂理債多花冤枉錢

欠債固然要還,但是「不懂理債,你就會多花冤枉錢!」先鋒投顧協理、同時也是理財作家的羅際夫,一語道破理債的重要性。

羅際夫強調,只要身上還有債務負擔,都該花點時間分析債務,排定最適當的償債順序,或進一步運用借低(利)、還高(利)的過程,進行最有效率的償債計畫。「尤其現在利率向上,冤枉錢會愈滾愈多,加上薪水不漲物價漲的大環境,斤斤計較是天經地義的事,理債更顯重要。」

遠東銀行個人金融事業群副理錢俊男則以更加宏觀的角度定義理債:「不只是聰明償債,所謂理債,也該包含『聰明舉債』的部分。」他指出,貸款利息表面看來像是一種冤枉錢,但如果藉由這筆利息支出能夠為自己節省更多的稅賦,或者創造更高的投資收益,那麼,債務的利息費用不但花得不冤,反而還能為你的財富加分

淺白地說,人的一生,很少不跟「債」發生關係,舉凡買車、買房,甚至分期付款購物,背後都有一套債務融資的邏輯在運作。

如果是信用不好的人,理應要多繳利息,因為銀行背負了較高的債務無法償還風險,但常發生的狀況是,你有權利少繳一點利息,卻因為你不知道,缺乏情報,沉默了,結果活該倒楣。

債務不是洪水猛獸,舉債不當,固然會吞噬你的人生,但透過適當的債務規畫,卻能夠給你提前圓夢的機會,包括置產、留學進修,甚至掌握最佳的投資時機,或是提前償還利率較高的借貸,改善個人的財務狀況。南韓知名財經記者、暢銷理財書作家田英洙就在其著作《30歲賺足一生財富》中寫著「與其從銀行裡賺錢,不如活用銀行的錢!」

※理債第一課:算利差

「簡單來說,債,是一種資源啊!」錢俊男認為,債務問題之所以成為一種社會災難,追根究柢,是因為多數民眾對「債」的觀念並不正確,「錯就錯在沒有把『債』當成一種有限的資源,所以容易濫用資源隨意舉債,導致成為債奴。另一方面,人們往往也不懂得善用這個資源,為自己的財務加值。」

單就實際的財務面來看,說到底,舉債所產生的正面價值,來自於「利差」兩字。「評估舉債前後的利差,這可以說是理債學的第一課。」錢俊男說,根據他的觀察,身陷債務苦海者,往往低估了利息費用對本身財務狀況的影響;善用債務資源者,則清楚知道藉由債務將能夠創造更高的所得,而這筆所得,絕對要高出必須支付的利息費用。

錢俊男以企業思維加以說明,上市櫃公司當中幾乎沒有真正的「零負債」企業,不是因為所有企業都有借錢應急的需要,而是企業主知道必須充分利用債務這種資源,提前取得資金,掌握最佳的投資與擴張機會,才能讓公司加速成長

「如果評估的結果,是公司成長幅度可望高於借款利息的費用,那麼,就該舉債投資。另一方面,有些企業會利用貸款『改善財務結構』,借新債還舊債,這必然也是因為新債的利息費用低於舊債,可以降低冤枉錢的支出,這同樣是一種利差效果的運用。」錢俊男指出。

充分運用、仔細評估,這是企業對債務的思維,也可套用在個人理債層面。「在工商社會裡,不必害怕舉債,畢竟這是可以為你荷包加分的資源;不過,每個人能夠舉債的額度有限,所以每一次的債務運用,都得謹慎評估利差關係。」錢俊男強調。

※負擔不超過收入1/3

睿智的企業主,手下有聰明的財務長協助評估舉債前後的利差效果,而一般人雖然沒有專家為你量身評估,但無論是「借錢投資」或「借新還舊」,仍有簡單的基本法則可以自我評估。

首先,是衡量自己的「償債能力」,羅際夫表示:「就像買股票前我們會先看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如果已經沒錢還債了,就算老闆說了一堆利多,恐怕也沒人敢投資。」同樣地,當個人債務負擔已經過於沉重時,理債重點就不該放在借錢投資或是借錢圓夢,「當償債能力出現疑慮時,應思考如何加速還款,從減少冤枉錢的方向進行理債。」

那麼,怎樣才算「償債能力有疑慮」呢?羅際夫認為,若每月應付債務的本息支出超過月收入三分之一,就有控制債務持續增加的必要。「不是不能借錢,而是說,這時候借錢的目的必須以降低債務負擔為第一優先。」換言之,如果債務壓力過重,「聰明償債」就是理債的首要目的,分析各種債務的利息高低,排定償債順序,再利用借低還高、債務整合等策略,達到理債效果

※借錢投資保守為宜

如果目前身上所背負的債務壓力尚未超過安全界線,就具有充分利用債務為財富加分的條件。

「在舉債之前,你一定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錢俊男表示,既然債是一種珍貴有限的資源,那麼在使用前,就得先搞清楚自己為何需要用到這個資源,「問問自己,舉債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用途是什麼?用了這筆債務後,有沒有把握能夠達到舉債目的?在這用途底下能夠產生多少利益?將來有沒有能力償還?」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關於這筆債務的「利差」評估。

以個人為例,該不該舉債出國留學或在職進修?有些人一廂情願地借了數百萬元出國留學,卻不曾想清楚,出國所學的科系或技能,將來回國後能幫自己的薪水加值多少?這些債,若以企業的角度來看,就應該被資本化,是屬於資本財,倘若借來留學的錢,跟海外旅遊一樣,是被消費掉了,除了美麗的回憶外,不能幫你創造任何未來的財富,借錢之前,可得三思。

由此延伸,羅際夫補充說明「借錢投資」的基本原則。「除了確定利差為正數,也就是投資標的報酬率必會高於借款利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對這筆投資順利獲利的『把握度』。」

換言之,只要借錢投資,投資標的應該要放在風險較低的穩健型、保守型部位。「積極型投資雖然報酬率高,但投資失利的風險也高,絕對不宜利用舉債的方式介入。」換個角度思考,高風險投資具有較高的未知性,而既然「債是資源」,當你舉債投入高風險標的時,不也像是把人生資源投注於一個未知當中?

賈文中拆解台股投資陷阱

天王級金主的操作手法精華

賈文中,今年60歲,為台灣股市碩果僅存的天王級金主,是少數歷經多次股災猶能安然脫身的市場老手。財富雖多,但是賈文中衣著平常,不戴手錶,沒用手機,出門搭計程車,全看不出是一位擁有數十億身家的巨富。

一九七五年,賈文中為了幫姊夫調頭寸而走進元大証券,這才開始學習買賣股票;以四萬元起家,累積至今天驚人的財力,成為天王級金主,必然有獨到的投資心法。

以下是價文中對市場陷阱的分析與破解,以及投資獲利的操作手法精華。

股友社老師:賭多空漲跌

投資人加入股友社跟著老師進進出出,賺五次卻抵不上賠一次。市場對這些老師也幾乎沒有制裁機制可言;稍有良心的,休息一陣子再捲土重來;臉皮厚的,根本無動於衷,會員繼續收,明牌繼續報而面不改色。這是台灣股市最神奇的一部份。

舉例說,有一位老師在矽統五十元時叫進,跌到二十元仍不改口;後來矽統反彈到三十元,散戶便高喊老師英明,這就是台灣的投資人。部分老師語不驚人死不休,散戶又最愛聽辛辣刺激的言論,跟著這些老師瞎起鬨;說穿了,這不是分析股票,而是在賭場押寶、賭多空、賭漲跌,只要押對一邊,便可功成名就。

知名分析師:不懂“見好就收”

天下沒有一個永遠準的分析師;索羅斯在大準之後,在俄羅斯一役輸得一蹋糊塗;華爾街多頭總司令柯恩女士這些年也是一路摃龜;所羅門美邦的半導體首席分析師喬瑟夫,也是在IC股價最高點才改口看好產業景氣,信徒們同樣是套在最高點。

由此可發展出一套原則,即當一位分析師準了半年之後,如果還堅持原先的看法,那麼就可以將其觀點視為反指標;同樣地,如果一位分析師 ”突槌” 了半年仍不改其志,則可考慮當作為正指標。身為知名分析師,最難作到的就是“見好就收”。

當準半年之後,還要硬拗下去,通常都得不到善終,反過來說,如果一路看錯,那麼 “錯到底就對了”,堅持到最後總會對一次的。

所以投資人聽分析師解盤也要追蹤其過去的記錄,其維持現有的看法有多久了?準確度有多高?是否到了該轉折的時刻了?

第四台老師:報明牌當天開始賣

第四台老師的操作模式是,選定個股後,讓VIP會員先買,再來是一般會員進場,最後才在電視上向不收費的大眾報明牌。由於鎖定的都是小型股,報牌前一天一定拉漲停,報牌當天VIP先賣一半,再漲則清倉,如果還漲,便放空。不過這套手法只適合在盤檔階段操作,若遇到如今年第一季大反彈行情,個別股票不須主力介入也能漲,此時就不用這套手法了。

一般散戶可針對這手法與第四台老師對作;報明牌當天開始放空,再漲再放,最多三天必然回檔。不過老師們也知道伎倆被識破了,所以近來改挑一些不能放空的股票。不過原則不變,基本上,漲三支停板可以大膽空,跌三支停板則可以大膽買進。

外資法人:高檔大買、低檔大賣

外資不是神,外資也是人;尤其最近,只見外資在高檔大買,在低檔大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因此逢高檔看到外資連續大買超時,便是最佳放空點;幾檔個股的頭部都看到外資大買的痕跡,如台積電、聯電等。因為外資必須緊追指數不放,所以股價愈漲,外資愈得追占權數重的股票。

一旦看到高檔出現外資瘋狂買進,但是股價卻僅有小漲,甚至漲不動的現象,那麼非頭部亦不遠矣。至於低檔見外資大量殺出,而股價僅是小跌甚而不跌,亦多為買點訊號,此非底部亦不遠矣。

投信法人:低檔殺給自己人買,高檔拉給自己人賣

股市陷阱多,部分投信與主力、媒體、金主、公司派掛勾,甚至外資也不例外,人單勢孤的散戶在這場遊戲中要怎麼贏?

依經驗,量能會說話,投信或外資在低檔大量殺出是要給自己人買,在高檔大量拉升則是拉給自己人賣,這種陷阱散戶只有自己才避得開。但是在了解外資、投信的手法之後,可以逆勢過來賺投信及外資的錢。

作手:第一次喊出的目標價可信度有八成

作手十有九敗,因為跟知名分析師一樣,不懂見好就收,常常孤軍深入。兵法有云,窮寇莫追,股票最後一段要留給別人賺;可是台灣的作手分析師騙散戶騙慣了,竟然連自己都相信自己編出來的謊話。

作手第一次報明牌,喊出十二元買進會漲到二十元;等到股價漲到十五元,下一次就往上加碼,喊出目標價二五元;等股價到了二十元,胃口也愈來愈大,目標價則調高到四十元。

根據多年的經驗,作手第一次喊出來價位一定會來,至於後面加上去的部分,則要看大環境及市場的氣氛而定。若要跟著主力、相信主力,拿捏的原則在於只聽作手第一次喊出的目標價位,基本上有八成的可信度

底部:大膽進場,買給他跌

通常股市底部絕不是靠利多,而是靠不斷的利空衝擊成形的,不論個別股還是大盤都是如此。比方友達光電二五.九元的底部,是在訂單大量流失重挫之後,又連續遭逢重大利空,股價不跌反漲;此時正如前述,非底部亦不遠矣!這個時侯不必怕,大膽進場,買給他跌。不過這說來容易,真要進場卻是天人交戰。

大勢不明之際,要少量持股;因為錢是膽,有錢才能當英雄,如果七早八早就資金耗竭,就算行情壓得準也沒用融資大量斷頭亦是底部徵兆之一;此外主力或公司頻出狀況,融資每天一百億、一百五十億元地殺,但是股也不跌了;甚至融資追繳令一出,即是初期的底部訊號。但是此刻還不要太衝動,只是要特別留心真正止跌的跡象。

再者,權威媒體的分析師往往是底部或頭部的製造者;當行情走到極致時,權威分析師往往會在媒體上堅持原先的看法,其市場影響力會使跌勢或漲勢加速進行,底部或頭部便因而產生。不過也有例外,正如前頭提過,一旦權威分析師在關鍵點出現轉折的看法時,投資人的操作心態要跟著轉變。

未上市股:洗脫 “壁紙大王” 前恥

過去所投資的未上市股多數已成為壁紙,還被今周刊封為 ”壁紙大王”。由於一再在未上市市場吃彆,甚至一度懷疑: ”我賈某人真的如此笨?為何老是翻船?” 經過檢討,總算找出癥結:原來朋友太多、人脈太廣,所以有許多投資的機會;而每次都是跟著財團、創投一起投資最熱門的產業,也都有過賺大錢的機會。

但是在未上市市場裡,要投資最熱門的產業都是買在最高價,如果高檔來不及出手,股價一反轉下來,成交量便立刻萎縮,想賣也賣不掉;於是財團也好、創投也好,大家綁在一起、套在一起。過去的二哥大、生技、固網等股票,差不多都是同樣的命運

經過分析發現,過去因為跟著有經驗、有專業背景的大財團走,太依賴別人,放棄自己的原則及判斷,才會在高價進去;也不懂得在高價獲利出場,以致淪落到成為壁紙大王的結局。不過也有過幾樁成功的投資經驗,所以也表示賈某人不是那麼笨。

以投資未上市市場十年時間的寶貴經驗得知,切忌投資最熱門的產品。投資前,用盡各種方法蒐集公司及產業的相關資訊,對行業的本質要有深入的了解;甚至透過友人安排,與公司經營者進行多次面對面洽談,親自觀察老闆道德標準是否夠格,老闆對行業的認識程度;若能與公司第二線的專業經理人訪談,則更能了解公司的真實運作狀況。

進入實際投資階段,初次的資金不能太大,寧願投資已成功的產業,價格稍高一點也無妨;這比研發成果未明,但股價較低的公司要來的妥當。

最近成功的經驗是相中遊戲橘子,起初不但自己跑遍台北市的便利商店看其鋪貨及銷售狀況,還請太太開車到板橋作“市調”,並盡可能地詢問年輕人對遊戲產業及熱門商品天堂的看法,再與經營者進行深入訪談。經此努力,投資回報率十分可觀,一雪 “壁紙大王” 的前恥。

不建議一般人投資未上市股,因為有太多的限制及門檻障礙;既然如此,索性投資冷門股。當股價低、不值錢的時侯,公司籌不到大量的資金,老闆不會過度揮霍公司資源;此時如果能有專業人士願意投資,那麼股價翻身的機會便相當大。同時也因為資金得之不易,經營者願意接受專業人士的建議及監督。

長期投資:“忍”到不再下跌,“等”到法人認養

台灣電子股的股本膨脹過速,以致全面中鋼化;因之長線選股,一定要挑輕薄短小、有成長性的公司,股價及資本額都不能太大;這類股票在跌勢看不出其可貴之處,一旦漲勢來臨,將會有極佳的表現。通常股本二十億元,甚至十億元以下的公司,股本具較大成長空間,業績也有成長性;當然產業要有前途,同時自有資本率也要符合同業的水準

跌勢時,小型股因為股本小,流動性欠佳,所以可能跌得比較中大型股更重;但是只要是好公司,便可採取守株待兔的方式買起來等;忍到不再下跌,等到投信法人認養。國內法人為了拚績效,一定會找些小型股來認養;而法人間的心態是,股價愈漲愈要搶;投資人只要掌握此一原則,便可搶先一步,等著坐法人的轎子。

此外,長期投資不能只以當年度的EPS為準;今年業績好,明年可能就沒有成長性。想想看,如果長期獲利展望良好,股價卻相對委曲,大老闆為何不自己買回來?基本面如有太多好消息,股價卻紋風不動,就先試著了解大老闆的想法了。

要想在股市賺大錢,要先學會被套牢,當股價進入合理價位時,要用套牢的心理去買股票;我最怕一買就漲,這會干擾到原來的操作規劃,常常買不到足夠的數量及適合的價位。

投資台股要有時機(timing)的觀念。台股長線買點以第三季為佳,較佳賣點則在第一季末第二季初。年底、年初之際,大家都想賺錢,包括上市公司老闆、業內、券商等都是同樣的心態,因此會開始找有題材的股票來分析,所以第一季的消息面通常都是正面居多。相關研究單位也都在劃大餅、編財測;譬如老闆會先預估EPS達五元,到了投信則加碼看到七元,等到外資的報告出爐,已經看到九元了。這種現象可喻之為“作夢的時侯”到了。

操作時機:第三季買進,第二季初賣出

在大家一窩蜂認養下,股價愈漲愈高,可是醜媳婦終有見公婆的時侯,於是先知先覺者會在四月初首季營收出爐前後先殺股票;此時電視台的分析師仍然在喊大好,外資也不例外。根據觀察,外資上看的股票高點要打個八折,向下看的低點也得打八折,中間差不多就是股價的波動區間了。

第二季末、第三季初的六、七、八月份多是股市的靜止期,此階段操作金額務必要降低,通常我會將持股降至一成左右。此時以短打為主,有賺就跑,與QFII、Nasdaq對作;看到QFII大買、Nasdaq大漲,第二天就等著放空或賣股,反之亦然。

當大波段行情來臨時,要放膽大手筆押下去。台灣歷經亞洲金融風暴、地雷股、大地震及政黨輪替,股價仍然很有彈性,所以低檔時不要怕,但是要用心選股,挑有題材、財務狀況好的股票

尤其題材愈多、前景愈好的股票,媒體最喜歡介紹,股性也較活潑。可是作股票也不能逆勢,一旦市場不能投資時,心態上就要改為投資應對。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原創] 台視公股五二十二日起 進行全民釋股

台視公股五二十二日起 進行全民釋股,有興趣且有閒錢的人可以去抽籤吧!

1. 風險:
a. 台視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淨值只有8-9元,未來能否轉虧為盈尚未知;
b. 台視初期只能先在興櫃市場掛牌,屆時沒有參考價可言,一切由市場決定;
c. 要等台視轉虧為盈,估計最快也要等到2009年,才能申請轉上市櫃。

2. 優點:
a. 台視無形資產可觀,且已建置完成三個數位電視台,又有價值60億元的土地資產;
b. 非凡電視台以每股24元,取得經營權,但公股全民釋股的價格每股訂在12元;
c. 對投資人的保障是,中籤者持股滿一年,可以行使賣回權,要求非凡國際科技以原價12元買回,投資人的損失將是一年多的資金利息與機會成本。

參考文章:

  1.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4/today-e8.htm
  2. http://news.money.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10601+112007051100498,00.html

2007年5月21日 星期一

誤觸地雷經驗分享談

roodo 網站裏有個「華麗一族301」的 blog 中
有一篇誤觸地雷的經驗分享談
玩股票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股市經驗分享談(1)--誤觸地雷
http://blog.roodo.com/class301/archives/2990027.html

另外,在udn有更多關於避開地雷股的文章
強烈建議有玩股票的朋友,花時間看一下
買股票之前 ,一定要好好做一下功課!

閃避地雷股求生術
http://mag.udn.com/mag/money/itempage.jsp?f_MAIN_ID=246&f_SUB_ID=2271

定期定額投資介紹

在Yahoo!奇摩中有個「貴富人思路團 」部落格
裏面有兩篇文章滿不錯的
對於有在操作基金的朋友
應該有所幫助
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吧!

「薪享事成」-定期定額投資介紹
http://tw.myblog.yahoo.com/nobody-timtsaich/article?mid=2189&prev=2190&next=2138&l=f&fid=9

定期定額規劃退休準備
http://tw.myblog.yahoo.com/nobody-timtsaich/article?mid=2190&prev=2214&next=2189&l=f&fid=9

理財養老 堵住勞保年金空窗期

今周刊543期 林美雁

行政院院會日前通過,攸關勞工退休金的勞保給付,新增勞保年金制,民眾除了舊制外,另外多了一項選擇,退休金領取獲得進一步保障;然而,勞保年金的適用年齡較高,如果提前退休,民眾必須自行做好理財規畫,才能安享快樂退休生活。

王先生大學畢業後,從二十五歲開始投入職場工作到六十歲,原本想六十歲退休,但自認退休金還沒存夠,又繼續工作到六十五歲才退休,他的勞保保險年資合計達四十年,如果以勞保平均月投保薪資四萬三千九百元計算,選擇勞保年金制的王先生,退休後每個月可以領到一萬九千多元。

如果王先生活到八十五歲,領了二十年年金,從退休到身故這段期間,一共可領到四六三萬多元的年金,比原本舊制的勞保退休金二一九萬元多了一倍以上。

想要領得比勞保舊制的一次金多,全台灣八百多萬名勞工都有機會。國內的退休金制度即將出現重大變革,勞保年金制草案出爐,這項制度若順利在後年上路,屆時勞工退休,將從過去只能領取「勞保一次金」,增加「勞保年金」這項選擇。由於年金最大的特色就是「活到老,領到老」,在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和少子化的趨勢下,年金制將讓勞工在退休生活上擁有更多保障。

年金取消基數上限 年資愈長領愈多

由於勞保年金制開放每位勞工都有選擇權,只要上班族達到符合勞保舊制退休的條件,就可以選擇要領舊制的一次金或是勞保年金;換言之,未來八百多萬名勞工都會面臨選舊制的一次金好,還是選年金好的問題。

選擇勞保舊制一次金,以目前舊制的規定,一般上班族工作年資若達三十年,最多可以領到四十五個基數的退休金;如果逾六十歲繼續工作,之後保險年資最多可以再加計五年,合計最高可領到五十個基數的退休金。以勞保最高投保薪資計算,上班族最多可領到二一九萬多元。

但有不少上班族是在二十二歲甚至二十歲的年紀就投入職場,如果持續工作到五十二歲或五十歲,工作年資就已經滿三十年,達到領取勞保老年給付四十五個基數的上限,之後即使再工作到六十歲,對勞保老年給付來說,這段期間的工作年資還是等於「無效年資」,因為無法增加計算退休金的基數。

未來勞保年金制上路後,依草案設計,這群年資超過三十年以上的上班族,如果選擇勞保年金制,由於勞保年金的給付標準,是用「年資乘上投保薪資再乘上所得替代率」計算出來的,而且沒有上限規定,所以年資愈長,退休金也會愈多。

除了工作年資關係到勞保退休金的多寡,平均壽命也是一項領多領少的關鍵。如果是勞保舊制,只要符合退休條件就可以領錢,退休金和勞工幾歲身故無關,但由於年金主要是月領,和壽險公司推出的商業年金保單一樣,活得愈久可領的金額也愈多,勞工在選擇時也可以把自身的健康狀況一併考量進去

兩者比較起來,上班族若選擇年金制,似乎有機會領到更多退休金,但年金制的設計,卻也有讓上班族沒錢可領的「空窗期」。因為勞保年金制有一項請領年齡逐步提高的機制,年金制在開辦之初,只要滿六十歲就可以請領年金,但開辦五年後,請領年齡將調高一歲,之後每兩年再提高一歲到六十五歲為止。

年金「空窗期」 退休前提前存老本

不過,依現在勞保舊制的規定,上班族有可能在五十歲時就符合退休條件,而可以選擇舊制一次金或新制的年金,也就是說,上班族五十歲時就有可能面臨選擇哪一種退休制度的問題。只不過上班族決定在五十歲退休,卻又想選勞保年金,最後還是要等到六十或六十五歲才能領取退休金,而退休到真正可以領退休金的這段「空窗期」,就得靠事前妥善理財來支應。

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FP)劉慈鳳說,退休金原本應該有三大支柱(政府福利、企業提撥、養老理財),但現在勞保年金制的設計,讓退休金的支柱出現缺口,上班族在準備退休金時,就要利用第三支柱,即自己理財的部分,來彌補缺口。

劉慈鳳說,準備退休金時,最重要的就是計算退休後資金總需求,如果上班族知道自己要在五十歲左右就退休,退休前,就得比打算在六十歲退休的人多投入一點理財資金。

此外,已有一種商業年金保單,特別適合彌補退休生活中間出現的缺口。因為年金保單的領回方式可跟保險公司約定,譬如可約定終身領回,或在保證期領回,如保證領得到十年、二十年,在勞保年金沒有可領的那段期間,可用商業年金保單代替。

不過,這類保單的累積期,也就是繳費期間至少需十年,且退休後若想要領得愈久,保費愈高。劉慈鳳建議年輕人在剛投入職場時即可開始購買,因為拉長繳費期限,負擔才不至於太重,之後也可隨著收入提高再增加購買張數。

2007年5月20日 星期日

十年獲利十六倍-投資大贏家「陳進郎」的苦力型投資心法

資料來源:今週刊

有人說,股票市場只有贏家與輸家,沒有專家,而陳進郎,一位以苦力型作業模式,在股票市場上面大賺的贏家。短短十年間,員工只有三個人的投資公司,在他操盤之下,從五千萬元進場累積到現在的獲利八億四千萬元,等於是十六倍。他也在十二月當期財訊月刊理財徵文比賽中名列第二名,其買賣股票的心法以及規則,值得投資人參考。本刊特別專訪到陳先生,以下紀錄其獨到的投資心法:

產業動態與強勢股選股
技術分析總結買賣點

以產業動態來說,我是參考威廉歐尼爾的股市贏家一書提到的CANSLIM原則,也就是追蹤C :每股當季﹝月﹞盈餘及營收、A:每年盈餘成長幅度、N:新產品、新管理階層以及股價創新高、S:流通在外股數、L:漲幅超前或落後、I:投資機構支持、M:與市場走向同步。利用七大法則,我要花很多時間蒐集資料研讀。

威廉歐尼爾「股市贏家」書中
會瘦CANSLIM原則
C :每股當季﹝月﹞盈餘及營收
A :每年盈餘成長幅度
N :新產品、新管理階層以及股價創新高
S :流通在外股數
L :漲幅超前或落後
I :投資機構支持
M :與市場走向同步

不過,在產業動態當中,必須要知道的是,許多媒體已經率先進場的股票,我是不碰的,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很簡單,一但利多公佈而早盤股價開高,就不應該追價

有時候,一但有一些利多尚未完全發酵,我又不完全確定後勢,我會在上漲之際酌量加碼,若發現很強或是隔天繼續開高,我會加碼更多,這就是強勢股原則。而賣點呢?一但發現股價不再上漲那天的轉折點,我就會開始逐步出脫,不是等到真正下跌到成本以下那天才賣股。

應該說,只要今天開盤總市值低於昨天的總市值,我就會開始出脫股票

我在強勢股原則跟產業動態苦力研究之下,現在四億元可操作資金,投資的就有一百四十檔,不過有五成資金放在前面二十檔,剩下一百二十檔隨時修正替換。由於每天看一百檔股票,因此我才說我是全心投入,確是苦力型操作。有時候還會夢見隔天股價走勢,這樣,我不去設定大盤指數,我也不去設定何時該買該賣,或是資金該如何配置,以我的操作原則,不符合強勢股就會被淘汰。

股票其實都是壞股票,因此投資人不應該對股票懷有感情,因為高價股票都是經過本益比灌水,低價股股票則是本身財務有問題居多,因此我不會眷戀。

對我而言,股票都是壞股票,除非他能馬上上漲,對於深具危機意識的我來說,股票是選秀會,一定會有許多更好的投資機會。這是機會成本的問題,只要是發現有更好的機會值得你該放棄現在的持股,即使被套到,也應該捨棄。

突破加碼、跌破減碼

我也會用「機會成本」觀念去破除「成本觀念」的迷思,多頭行情每天都是開平走高,我習慣早盤買進看漲的股票。在資金有限之下,我收盤前一定要賣出手上表現欠佳的股票,我不會去在乎賣出股票是賺錢還是虧損。

基本上,技術分析是大股東買賣股票的軌跡統計紀錄,因為市場好壞大股東會先知道,技術面操作原則是突破加碼、跌破減碼,而且要分批買進,技術面指標就是最基本的KD、K線、量價、MACD以及DIF五項,其實都是交叉著看,用你的眼睛研判多空,只要明顯出現重大轉折,就是買賣點。

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害怕賺錢,因此突破加碼都會相反,變成突破就賣股,但是一但跌破又不願意減碼,甚至還攤平加碼,這就是大多數人總是願意接受賠錢的風險、逃避賺錢的風險,也就是賺小錢賠大錢的原則。

有些人喜歡買賣曾經被套牢的股票,這跟懶有很大關係,而攤平就是買原來的弱勢股,攤平會變成赤貧。總而言之,不要對股票有所眷戀。

機會成本與汰弱擇強的觀念

股市的關鍵在於選股、選股、選股,許多人會聽所謂專家喊指數,其實大多數券商對指數預測都是為了要賣基金或是公關,沒有意義,不須聽太多人的意見,又不是選舉,只要聽一到兩位你認為比你強的專家即可。在這些資訊當中,我會用產業訊息選擇股票,最終再用盤中走勢汰弱擇強,最後再用技術面把關。

一但大盤持續破底之際,我會買進不再破底的強勢股,多頭行情之際,我會買盤面最強勢的股票,而多頭回檔之際,我選擇抗跌性較強的股票。多頭漲勢開始之際,我會追近領先創新高的個股,一但多頭大漲後,我會慢慢轉進剛轉強的落後補漲股。

我就是這樣以「機會成本、汰弱擇強」方式為操作主軸,培養出自己的節奏感及對資訊的穿透力,在股市翻滾十六年,我終於創造出自己的運氣跟目標。

只要相信一到兩位比你強的人

其實,我覺得在股票市場上面要擁有健康的情緒管理,雖然每天庸庸碌碌看資訊,但是其實內心很篤定與安定。有一些人早上看盤,下午去吃下午茶或洗三溫暖,外表看來很悠閒,但是其實內心很恐懼。

我現在四十出頭,從當兵退伍剛進入股市的十五萬元,現在不但個人變成中實戶,由我操盤的投資公司,在八二年投入五千萬元,現在累積獲利八億四千多萬元,分配盈餘五億四千萬之後,我還有四億元可運用資金,期間只有八九年有虧損。現在在適合我的操盤節奏當中,表現都還不錯。

我現在依然是戰戰兢兢,詭譎多變的股票市場,充滿驚奇與風險,而我也勇於面對,心存感激與不怨天尤人,健康的情緒始終讓我生活相當有意義。

陳進郎的投資心得:

(1)買強勢股
比大盤強勢的,越強買越多,較前一天上漲者繼續酌量加碼,隨較前一天下跌者酌量減碼。

(2)媒體先上車股不能買
新聞出來之後早上開高就不買

(3)技術分析五大指標很重要
春江水暖鴨先知,大股東先買先賣,透露在技術面當中。

(4)機會成本觀念
股票是一種機會成本,若是賣掉可以賺更多,寧可捨棄。

(5)股票是投機市場
股票都是壞股票,因為都是大股東印出來是換鈔票的,只有選擇相對比較有機會的去買。

(6)一般投資人的錯誤
該恐懼時卻期待,該是期待時卻恐懼;多數人總是逃避賺錢的風險而接受賠錢的風險,也就是賺小錢賠大錢。

(7)專家意見
不要聽太多專家意見,找一到兩個比你厲害的就好

(8)走勢
用資金來預測走勢最準,總體基本面都是落後指標

2007年5月18日 星期五

價格投資vs價值投資

udn理財會客室 理財高手 馴錢師-何宗懿

價格是你付出的代價,價值是你獲得的結果。 --華倫巴菲特

我讀了一篇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勃特清崎談「投資:為什麼價值比價格更重要(Investing: Why Value Matters More Than Price)」的文章,深受啟發。我覺得,他真的是非常真誠地希望提昇整體社會的財務智商,把職業投資人的心法坦率地揭露。

什麼是價值投資呢?簡單地說,或者粗俗地說,職業投資人以權衡投資標的物的價值作出投資決定,目的是可以讓他有「剝好幾層皮」的獲利。

分析多元獲利的可能性

為什麼職業投資人可以做到這樣的境界呢?因為,他們會分析多元面向的獲利可能性。而一般的投資人,通常只會價格投資一種策略,也就是,買低賣高。例如,買了一張股票,在10元價位買的,當漲到20元的時候賣掉,就可以獲利。也因為只有價格投資一種策略,如果價格從10元往下跌的時候,也只會有套牢或者認賠了事的命運。

不過,羅勃特清崎分析華倫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為什麼華倫巴菲特吝於頻繁買賣股票?第一,巴菲特投資的是一個經營團隊,他分析一個好的企業經營團隊,只要假以時日,一定會為這個企業創造利潤,所以,他傾向長期持有。以台灣的概念來說,投資台塑,是投資王永慶的經營團隊;投資台積電,是投資張忠謀的經營團隊。

第二,稅金是很重要的一個考量指標。巴菲特不愛賣股票,因為賣股票會引發稅金支出,而稅金會降低他的財富。羅勃特清崎認為,那些真正明白巴菲特投資心法的人就瞭解,巴菲特要將他的獲利複數倍增,而非與政府分享獲利(繳稅)。

第三,價格當然還是衡量投資與否的重要因素,但是,價格的考量只會發生在購買的那一刻,的確是需要評估之後,以低價買進,之後,就是長期持有,讓企業真正的價值透過時間的推移來醞釀發酵,而巴菲特才能獲得高倍數成長的價值。

價值投資者「擁有並豢養」資產

總結,通常一般投資人只知道一種方法賺錢:買低賣高。價值投資者很明白買低是重要的,但是他們並不是以賣高來獲利,他們傾向「擁有並豢養」一個有價值的資產,從多元面向取得獲利,讓這個資產可以永遠成長。

羅勃特清崎又以房地產投資為例來解釋所謂的價值投資,更是精闢入裡。一般的投資人在投資房地產的時候,通常還是只會基本的買低賣高的策略,不過,這樣的方式在資本利得部份會有不少的稅金支出,可能會大幅降低獲利的額度。

而像羅勃特清崎這樣的房地產職業投資人,就會「擁有並豢養」著這個資產,一次又一次的利用這個資產來籌措下一次投資的資本。更精采的是,羅勃特清崎還揭露了一個房地產除了買低賣高之外,可能產生多元獲利的可能性有哪些。那包括:房租收入、稅金抵免、資產漲價—提供更大貸款額度的空間、新的貸款可以購入新的資產來支應舊的貸款利息等等。

從這篇文章,更清楚地說明了羅勃特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書中對財務智商的說明:越有財務智商的人,可以分辨越多獲利來源的細節

轉貼自:http://mag.udn.com/mag/m_forum/storypage.jsp?f_MAIN_ID=61&f_SUB_ID=2233&f_ART_ID=65355

五題測驗 看看你的理財常識

時報資訊 李國煌

人沒有常識、要常看電視,不看電視、也要常逛夜市,但是,這到底對提升大家的金融理財常識,功能如何?做個測驗最實際。

五道金融理財測驗題,測測你的理財常識,成人的你,可以答對幾題?答對三題及以下,都算遜,比四成的孩子還沒常識,這五道測驗題都是單選,現在,你可以開始試著做答,看看自己答對幾題。

一、阿超因為選擇花一千五百元買球鞋,因此得放棄買門票去聽周杰倫演唱會。這個概念可以用下列哪一句話來形容?﹝1﹞機會成本,﹝2﹞營業收入,﹝3﹞通貨膨脹,﹝4﹞投資風險。

二、若一開始存一千元,在相同的利率和時間下,何者敘述正確?﹝1﹞用單利計算的金額會比複利多,﹝2﹞用複利計算的金額會比單利多,﹝3﹞用單利和複利計算的金額會一樣多,﹝4﹞用單利和複利計算的金額何者較多並不一定。

三、信用卡循環利率依現行法律規定最高為多少?﹝1﹞十三%,﹝2﹞十八%,﹝3﹞二十%,﹝4﹞二十五%,﹝5﹞不知道。

四、如果向甲銀行借錢不還,導致信用不良,下列敘述何者正確?﹝1﹞以後很難再向任何金融機構借款,﹝2﹞可以向乙銀行等其它金融機構借款,﹝3﹞不會在甲銀行以外的機構留下任何紀錄,﹝4﹞對求職者找工作不會有影響。

五、請問信用好壞和借款利率的關係為何?
﹝1﹞信用和借款利率沒有直接關係,﹝2﹞信用好的人借款利率較高,﹝3﹞信用好的人借款利率較低,﹝4﹞信用差的人借款利率較低。

這五道測驗題,都是實際生活中的金融常識,是今年花旗銀行和尼爾森,針對一千七百多位高中高職學生所做的調查,現在來對答案,依序是,﹝1﹞、﹝2﹞、﹝3﹞、﹝1﹞、﹝3﹞。

答對三題的人,大致和一般青少年差不多,沒有懂更多,如果答對二題及以下,對不起,在金融理財常識上,你比大多數大孩子不如,真的要多加強。

陽明大學教授洪蘭說,孩子的理財態度如何?父母影響最大。

如果你已是為人父母,答對的題目數卻偏低,恐怕要自己好好檢視、省思,加強金融理財常識,才能在生活中正確教導孩子學理財。

從散戶到達人---"實戰"高手成長五階段

賴聖堂

從這幾年自營部的操盤領悟以及近兩年持續培育新進操盤人的過程中,我發現要成為實戰高手似乎可以依循一定的目標前進(當然,一些天縱英明的傳奇英雄人物不在此限),就如同前一篇轉貼”成為期貨高手必經的四種階段”一樣,換一個角度以目標管理的標準來看,我也歸納出從散戶到成為實戰達人之四階段,野人獻曝希望各路高手不吝切磋指教。

第一階段 先求不虧錢

看似簡單實際執行上卻很困難的開始階段,因為交易成本的關係(主要是人性弱點啦),幾個月下來先能夠不虧錢表示起碼已經做對大部分的交易動作了,基本觀念也沒有問題,相信市場經驗也已經累積到一定的程度,這時候應該準備進入下一階段,揚帆出港了。

第二階段 追求單口穩定獲利

在通過第一階段後,若開始嚐到甜頭先不要急著大展身手,吃緊弄破碗,應該以每次一口為單位,先找到自己的交易優勢後穩紮穩打,以穩定獲利為目標,先求月不虧損,再慢慢進步到週不虧損甚至2-3天總合不虧損的境界。

第三階段

如果沒有接受特殊的訓練,我預計能夠順利通過第一及第二階段來到這裡的高手們,應該剩下10%左右了,來到這裡會出現兩種選項,依照個人所面對的內外在條件可以選擇成為重炮手或是機槍手,但不管結果為何相信都已經學有專精,也在贏家俱樂部中佔有一席之地了。

3A 追求單筆最大獲利

接續第二階段,在穩定獲利後開始逐步提昇單筆交易口數,可能從1口提升到100-200口不等,端視個人心臟大小以及口袋深淺而定。

3B 追求單口多筆最大獲利

選擇這條路的人較具有細膩的思維,雖然心臟不用太強但必須有多線的思考模式,雖然每筆還是只下小部位,但藉由策略性的佈局達到更為穩定的獲利,成功者或可達到日不虧損的終級目標。

預估達成人數: 1人/100人

第四階段---追求多筆數最大獲利

來到這裡的高手已經是百中選一的達人了,因其必須精通3A3B雙路線才能一窺堂奧,在此階段不但賺得穩而且賺得多,交易之美盡收眼底,市場只是提款機任其予取予求,成為大師級人物已是時間問題。

最後階段---收放自如的藝術

到底有多少高手會達到這一境界不得而知,或許千中選一或許萬中選一。達到這種境界,對手不是市場而是自己,決勝的關鍵不是IQ而是EQ,所求不是金錢而是自我實現。因為筆者自認也還沒達到此一境界因此不敢妄言過多,就此打住。

轉貼自: 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TONYLAI1972&f_ART_ID=397809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夾心族 更要提早規畫退休

Smart智富月刊編輯部

榮昌夫妻倆最近一下班就得趕著回家,因為榮昌的母親前陣子中風,出院後回家療養,白天需要靠看護代為照料,晚上則由夫妻倆接手。同事問榮昌,為什麼不請外傭或全天候看護,就不必這麼辛苦了?榮昌無奈地回答,雖然是雙薪家庭,但是每個月的收入,扣掉固定的生活支出、房貸,還有兩個小孩的安親班及補習費後,已經所剩不多,現在再加上1萬8千元的日間看護費用,已經入不敷出,根本沒有餘力再去聘僱價碼更高的外傭或全天候看護。

夾心族的無奈 照顧別人、犧牲自己

榮昌的母親年輕時忙著照顧公婆、教育小孩,也是典型的「夾心族」,從來沒想過要為老年生活作打算,只想著把兒子拉拔長大後,以後就靠兒子養,沒想到會長期臥病,這可苦了榮昌。

像榮昌這種夾心族,因為必須同時養育子女、孝養父母,還要兼顧自己與另一半的生活,經濟負擔最為沉重,往往把自己的退休規畫擺在最後。因此,富邦銀行業務副理洪逸芬指出,「這個族群對於退休規畫最常見的通病就是『沒有規畫』。」

洪逸芬觀察到,許多夾心族認為自己已經沒有閒錢,因此放棄退休準備,但是她認為退休金的準備一定要謹守「早準備比晚準備好、晚準備比不準備好」的原則。因此,夾心族即使經濟拮据,也要提早為退休生活作準備,先強迫儲蓄,再利用適當的投資工具,靠著長期投資把小錢變大錢。

擠出餘錢 2個方法可運用

夾心族要從緊俏的生活開銷中想辦法「擠」出錢來,有2個方法可以運用:

方法1:記帳控制支出

當錢不夠用時,節流比開源還重要,」保德信人壽行銷協理陳玉婷建議,家庭開銷大的夾心族,更應該要透過「記帳」的方式,先掌握每月的固定開銷有多少,再慢慢地從中減少不必要的支出,自然就有餘錢可以存下來

以陳玉婷的經驗為例,周末是家人難得聚在一起的時間,難免全家一起上館子吃飯,但是1家6口(含長輩)外食一餐就要花掉2、3千元,即使每周只上1次餐廳,1個月花在上館子的費用就要8千到1萬元。

記帳之後意識到這筆開銷並不低,因此陳玉婷就把上館子的次數減少,改成半個月上1次館子,1個月至少可以省下3千至5千元,剛好用來定期定額多申購1檔基金,還有機會賺到額外的報酬。

此外,陳玉婷常常會和孩子溝通,讓她們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不讓孩子予取予求,「只要支出控制成功,其實生活就不會這麼困難。」陳玉婷說。

當每月固定支出都能夠控管後,陳玉婷便進一步採用「帳戶管理法」,也就是依照不同的花費類別分別由不同的銀行帳戶支付。每月薪水入帳後,她就先依照規畫的預定金額分別轉到各帳戶,再由這些帳戶直接扣款支付。每月餘錢將不再是難以預估,因此也較能進行計畫性投資。

方法2:調整資金分配比重

匯豐銀行資深副總裁楊偉凱也發現,夾心族最常見的通病就是沒有規畫,而且所有的支出都混在一起。他在剛成家時,因為小孩相繼出生,又遇上母親罹癌需要治療,家庭財務狀況陷入混亂。

但是35歲那年,楊偉凱意識到不能因為照顧家人的開銷大,就犧牲了自己的退休規畫,所以他開始檢視家庭的每月支出,並且採取「比重分配法」。

楊偉凱指出,孝養父母、清償房貸、子女高等教育金以及自己的退休金準備,這4大花費必須同時進行,不能因為未來資金需求時間的早晚,而有準備的先後順序。因此,唯一能調整的就是資金分配的比重,以確保專款專用。

他的方法是,子女教育費用、退休規畫因為還有準備時間,比重可以從月收入的5~10%開始做起,從小錢慢慢累積,強迫自己從可節省的支出中,挪出3千到5千元長期投資,並且嚴格執行。
長期投資 基金、投資型保單最適用

從有限資金裡「擠」出一點錢後,並不是存到銀行裡,而是選擇更適合的工具,以長期投資的方式,讓資產慢慢增值。共同基金、投資型保單、年金險都是專家認為不錯的退休規畫工具

楊偉凱建議以50歲為分水嶺,50歲之前規畫重心放在資產增值,50歲之後則著重資產保值。夾心族可以利用共同基金和投資型保單,初期投入的金額不用多,但是可以達到長期增值的效果;50歲之後,要將存下來的錢陸續轉進年金險和其他固定收益商品上,而且比重應慢慢增加到總資產的7成,因為愈接近退休年齡,愈需要保值和保本。

陳玉婷也認同共同基金和年金險最適合用來規畫退休金,因為夾心族辛苦存下來的錢,無法承擔損失,不適宜投入高風險的工具,年金保險具有到期領回的特性,甚至活得愈久、領得愈多,可以當作退休後的部分固定收入來源

陳玉婷自己就有一個「隱形帳戶」,也就是退休金帳戶,每月提撥固定金額,用來定期定額買基金、投資長期績優股,或是申購外幣等。「最重要的是,這個帳戶裡的錢必須只進不出,才能達到長期投資和強迫儲蓄的目的。」她說。

風險分擔 醫療險不可少

對於責任吃重的夾心族而言,在進行退休規畫的同時,應該要考量到家庭責任的風險分攤,因此不能忽略保險的重要性。「保險對於夾心族而言,不是理財工具,而是生活必需品,」陳玉婷指出,身為家庭重要經濟支柱的夾心族,一定要有足夠的保險保障,一旦不幸身故或殘廢,失去養家活口的能力時,至少還有保險理賠金可以照顧家人。

萬得福管理顧問公司經理王潔慧也認為,如果經濟能力許可,應從月收入中挪出10%的資金放在風險規畫上,很多夾心族會陷入經濟窘境,往往都發生在家中長輩生病需要大筆醫療或看護費用時,因此在風險保障的規畫上,應該首重醫療保障

如果保險預算有限,王潔慧建議可以投保保障到75歲的醫療險,保費會比終身保障的醫療險低。至於家庭責任的部分,也可以利用定期壽險或是投資型保單,因為這類保單的費率比一般終身型壽險便宜許多,適合預算有限的夾心族用來增加保障。

楊偉凱則提出「先保上、再保下」的原則,也就是如果家中長輩的健康狀況良好,年齡也還沒超過保險公司的投保年齡限制,應該先編列預算幫長輩投保住院醫療險或防癌險,一旦長輩不幸罹病住院,大筆的醫療費用可以由保險理賠金來支付,才不會造成子女額外的經濟負擔。

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已經日趨薄弱,更多邁入中年的夾心族,對於退休生活的期待只有一種,就是「自給自足,保有老年生活的尊嚴和自在」。不過要滿足這個期待,前提是要有足夠的退休金為後盾,因此在忙於照顧家人的同時,也別忘了多替自己著想,做好退休規畫,才能過有尊嚴的退休生活

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

報稅十大錯誤 勿重蹈覆轍

自由時報 報稅系列專題 記者鄭琪芳

雖然每年都要申報綜所稅,但還是有不少納稅人會漏報或錯報,且因此被補稅甚至罰鍰,國稅局特別整理報稅十大常見錯誤,提醒納稅人不要重蹈覆轍。

一、申報扶養親屬錯誤:以兄弟姊妹未事先協商,同時申報扶養父母的情況最多;或是申報扶養其他親屬,卻未檢附同居一家且確實受納稅人扶養的相關證明文件。

二、漏報所得:未收到扣繳憑單或股利憑單等,而漏報所得;或依上網、臨櫃查調的所得資料直接申報,而漏未申報其他非扣繳所得(如財產交易所得、租賃所得等)。

三、免稅額申報錯誤:年滿70歲的納稅人本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尊親屬」的免稅額才是11萬5,500元,若申報扶養年滿70歲的兄弟姊妹或其他親屬,免稅額仍是7萬7,000元。

四、未成年子女單獨申報:子女未滿20歲而有所得,除非子女已婚,否則仍應與父母合併申報。

五、保險費申報錯誤:納稅人本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親屬」的保險費可列報扣除,但被保險人與要保人必須在同一申報戶內,而且受扶養兄弟姊妹及其他親屬的保險費,不能申報扣除。

六、列報醫藥費錯誤:醫藥費雖可檢附證明申報扣除,但有保險給付部分,應先予以減除,不足的部分才能列舉扣除。

七、售屋虧損未檢附證明文件:出售房屋若有損失,須檢附載有收付價款資料的買賣契約書,否則國稅局會依財政部所訂標準核定財產交易所得課稅;此外,當年度有財產交易所得,才能申報財產交易損失。

八、房貸利息申報錯誤:未依規定先減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或因漏報利息所得,以至於購屋貸款利息減除金額有誤;而且,購屋貸款利息與房租支出只能擇一申報。

九、申報捐贈金額超限:對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團體的捐贈金額,不能超過綜合所得總額20%;而且對未依法設立登記的團體的捐贈,或有相對代價的給付,例如點光明燈、安太歲等,不能列報捐贈。

十、教育學費申報錯誤:只有就讀大專以上院校的「受扶養子女」的教育學費才可申報扣除,且每戶每年僅能扣除2萬5,000元;納稅人本人、配偶、受扶養兄弟姊妹及其他親屬的教育學費不能申報扣除。

報稅後若發現錯誤,可自行補辦結算申報,採網路申報者,只要在5月31日前重新上傳申報資料即可,以二維條碼申報者,應重新列印申報書再次申報;若綜所稅申報期限已截止,則必須改採人工申報更正,原本就採人工申報者,還要在申報書右邊空白處註明「第二次申報」,並填寫第一次申報的日期、收件號碼等。

fro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may/11/today-stock5.htm

中鋼超過40元還很便宜?

Smart智富月刊編輯部

今年第1季傳產股表現出色,尤其運輸、鋼鐵、塑化3大原物料相關族群指數,分別搶下類股漲幅前3名,經過本刊訪談分析後,確認航運、塑化、鋼鐵的中長線景氣走多,即使股價會面臨漲多、淡季來臨等因素而修正或盤整,但下跌空間有限。建議短線投資人可以先賣出持股,落袋為安,空手者可以追進落後補漲股;長線投資人可以繼續持有,空手者則逢股價拉回再進場。

散裝航運長多確立,股價逢回就買

新船供給因造船廠訂單滿載,得等到2010年才能取得造船合約,舊船卻因拆船價格指標──廢鋼價格處於歷史高點而加速拆卸,使得船隻供給更為吃緊,也讓運價居高不下,航商獲利不容小,波羅的海乾貨船綜合指數(BDI)一路奔高抵達6122點,破歷史高點6208點,指日可待。

產業前景:

元富證券研究員張嘉民說,景氣回升並將持續旺到2009年的長多格局已確立,且造成今年前4個月股價上漲的原因,至今年底前不容易有明顯改善。

日盛證券研究員徐啟葳則指出,此波散裝航運股價的表現將與2004年類似:第1季走高,第2~3季稍微拉回修正,但預計高現金股利題材支撐股價,第4季再因鐵礦砂需求強勁、燃煤、原油、穀物旺季等帶動下,再上演一大波段行情,BDI有機會挑戰歷史高點6000點。

投資建議:

空手者可買進落後補漲的新興(2605);長線資金則建議續抱,空手者可等除完權息後買進裕民(2606)、中航(2612)、四維航(5608)

貨櫃航運 溫和復甦,投資首選陽明

貨櫃航運景氣於去年第4季落底,歐洲航線運價也在第1季小幅調漲,但仍有供過於求的壓力。寶來證券研究員曾耀德表示,船舶租金止穩有助運價回穩,景氣屬溫和復甦,但張嘉民傾向僅是小幅反彈,顯然市場觀點仍分歧,股價目前漲幅也有限,尚未完全反映2~3季的旺季效應。

產業前景:

貨櫃航運有歐洲、美洲、亞洲3大航線,市場都在觀察最弱的美國線合約價是否能在5月調漲,目前市場共識是小漲機率高,對股價激勵有限。此外,張嘉民也提醒仍有油價攀高,以及2008年貨櫃船供給再攀升2大疑慮要注意。

投資建議:

短線資金建議先觀望,除非美國線合約價調幅達25%以上,才買進陽明(2609);長線資金則可逢低買進陽明,因陽明獲利穩定,持有風險相對低。

塑化 高檔震盪,台塑集團最棒

油價自去年7月見高點後一路走弱,第1季雖由55美元小幅回升至65美元,但上游原物料價格仍因此下跌,中下游產品售價則因旺季需求而回跌有限,拉大了廠商的獲利空間。此外,產業龍頭台塑集團具大股東高交叉持股、籌碼穩定優勢,深獲市場青睞,股價動能持續不墜。

產業前景:

元富投顧研究員鄭傑鐸認為,塑化產業景氣僅是成長趨緩,中長線仍然向上。下半年則有台塑集團六輕第4期第3套輕油裂解設備上線利多,可降低油價大幅攀升的不利影響,徐啟葳亦預期重要原料乙烯的價格可望維持在每噸800~1300美元,對中下游廠商是好消息,獲利動能將再起。

最近1季支撐股價的利多是高現金股息殖利率題材,中信證券研究部協理朱晏民認為,股價高檔震盪的好處是,投資人不必擔心股價回跌的損失而能安心參加除息,預計填權息沒有問題,塑化股即使在第2季淡季的表現也不會太差。

投資建議:

塑化股漲多,新產能又持續開出,群益證券研究部專業經理張治家預期3個月的整理期難免,加上整個產業的優勢已從上游產業(上肥下瘦)轉變成下游產業(上瘦下肥),建議首選標的為今年有新產能開出的台塑(1301)、台化(1326)與南亞(1303)

長線投資人建議持股續抱,短線資金則可先獲利出場。空手投資人在未來1季可鎖定獲利回升與落後補漲的聚乙烯(PE)族群,例如台聚(1304)與亞聚(1308);或者等第3季末股價修正完畢後進場。

碳鋼 龍頭領漲,價值投資抬頭

在原料強勢推升下,無論碳鋼或不鏽鋼股,一起展開反攻。就連牛皮股的龍頭中鋼(2002),也在4月11日突破40元關卡。另外一貫廠(從提煉原料到成品產出都做)如中鋼、豐興(2015)、東鋼(2006),更是資金集中焦點。

鋼管廠商美亞(2020)兼做不鏽鋼管與碳鋼鋼管,本業穩健,又有業外營建入帳。鋼板裁剪廠新光鋼(2031),則是存到大量低價原料,且有擴廠效益。螺帽廠三星五金(5007),產品轉型到高價汽車螺帽,也成功轉價高原料成本,都是獲勝的一方。

生產鍍鋅、烤漆鋼捲的盛餘(2023)、燁輝(2029),都以外銷歐美為主,遇到大陸對鍍鋅、烤漆鋼捲有出口退稅優惠,遭受價格競爭,獲利沒有提升。還有冷軋大廠高興昌(2008),受制於大陸冷軋產能開出,需求趨緩,也沒有享受到這波行情

產業前景:

林冠和表示,轉投資的中龍鋼鐵明年可貢獻250~500噸的產能,今年又打破藩籬,與上海寶鋼展開合資計畫,如此國際化的中鋼,股價超過40元還是很便宜。這波鋼價漲太快,不只投資人來不及上車,連許多鋼鐵廠都坦承看錯。但曾耀德從原料端、需求端、鋼廠持續整合3方面評估,支撐鋼價的鐵三角仍牢牢不破。

投資建議:

鋼鐵股高水位者,若不想承受短線波動,可先出脫部分持股,低水位者續抱影響不大,空手者則可趁這波股價拉回、大約第3季初時,開始慢慢買進。林冠和與曾耀德都建議投資人,優先選擇一貫廠中鋼、東鋼、豐興,和唯一的特殊鋼廠榮剛(5009)。此外,林冠和看好三星五金,還有已往大陸布局的燁輝。

大華中概基金經理人葉思賢還推薦新光鋼。還有漲勢落後的燁輝,與轉機意味濃的聚亨(2022)也列入觀察,但前提是看到業績數字回暖。

不鏽鋼 雜音較多,期待下波行情

鎳礦的開採成本是每噸4,000美元,但鎳卻賣到每噸5萬美元,中間價差實在太大,隱含有國際炒家介入的跡象。鎳價的瘋狂走勢,連廠商都壓力沉重,深怕備料過多,後來又遇到崩盤。結果,上游廠商唐榮(2035)、燁聯(9957),目前都零庫存,接多少單就叫多少料。下游廠商允強(2034)、彰源(2030),只維持1.5個月正常庫存,只有大成鋼(2027)因為是通路商,一定要備料,庫存水位最高。

另外大陸不鏽鋼下游廠傳出吃不消鎳價高漲將減產,因此目前的不鏽鋼廠商,雖然都能順利轉嫁成本出去,卻也不敢貪庫存差價,跟鎳價漲幅相較,廠商獲利僅呈現「正常幅度」成長。

產業前景:

葉思賢認為,不鏽鋼屬於建設中的後段材料,接近完工要作細部裝潢時,才是不鏽鋼使用的高峰期,因此,2008~2010年間,中國各項重大計畫陸續完工,不鏽鋼勢必還有極大需求量。此外,若以資源耗竭的眼光來看,就算中間歷經鎳價回檔或中共政策干擾,都不會影響市場真正的需求動能,只要遇到衝擊下跌,都有承接價值。

投資建議:

法人們建議,投資人對於不鏽鋼股可先觀望,慎選其中比較特出的個股,等第3季有低點再進場。

1/3 薪水致富 - 上班族理財大作戰

今週刊2006.11.27 謝春滿

轉貼自: http://www.naoki.idv.tw/blog/trackback.php?tbID=14&extra=1467cc

薪水致富步驟一.一進職場,先買保險

保險雙十定律,即保險額度為家庭年收入的十倍為最恰當:總保額支出為年收入的10%。
建議可購買高保障但相對價格較低的定期壽險,每月不超過三千元,相當適合剛進社會的新鮮人。
多功能保險、投資型保單也可做為參考依據。


薪水致富步驟二.學會按時記帳,不做無謂的消費

計帳可以讓自己清楚所有的開支狀況,從中了解有哪些消費可以省下來。重新檢討花費狀況

薪水致富步驟三 提撥1/3薪水理財

固定收入的支費方式為三分法,或是321。
三分法:1/3 投資與保險支出,1/3 房貸及房租支出,1/3 生活開銷。
321:把薪水分成六等分,三等份作為生活開銷與所有支出,兩等分作為投資理財儲蓄,一等分作為投資自己,學習語文與進修的經費。

薪水致富步驟四 依目標及需求,專款專用

規劃前提,先解自己的需求,如購屋需求、子女教育基金、換車、退休
專款專用帳戶,如購屋帳戶、退休帳戶、教育基金、犒賞自己的專戶
每個人依照不同的階段設立帳戶,每月將這些錢撥進帳戶,透過投資理財,逐漸累積帳戶,需求分配來作專款專用。

薪水致富步驟五 依善用複利,先存第一筆金

先每月定期定額買基金,累積至一定的財富後。
再做投資,如投資房地產、股市,加速致富,但要先做足功課,不投資不熟悉且風險高的產品。
每各月投資六千元,並隨著薪水增機而提高投資金額,可以再六年內累積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

薪水致富步驟六 資產配置,穩健與積極兼顧

資產可分成核心資產與衛星資產
核心資產指的是穩健型的投資,報酬率約為6-8%,可佔七成。全球型基金、平衡型基金。
衛星資產指的是積極型的投資,報酬率約為10-20%,可佔三成。如新興市場、能源、東歐基金。

可以隨著年齡來做比例上的調整。
30-40歲,核心與衛星的資產比可以是七三比,
40-50歲,可以是八二比,
50-60歲,可以是九一比。
退休後,則百分之擺放在核心資產,以降低風險

確認是否需要定期壽險

Smart智富月刊編輯部

今年35歲的哲信,25歲開始工作時,因人情壓力而買了一張20年期、保額100萬元的終身壽險,年繳保費約2萬元。轉眼10年過去,哲信成家立業,第2個小孩也在今年初報到,他警覺到當年買的保險額度不夠,想要多買一張保單,增加家庭保障。

哲信請保險業務員用年繳保費2萬元的預算,去試算可以買到的終身壽險額度,沒想到同樣的繳費金額、投保期間,額度卻只有50萬元左右。以他現在的年齡,如果還是想要買到同樣是100萬元保額的保單,年繳保費至少在3萬3千元至4萬元不等,遠超過他的預算範圍,哲信不禁大嘆「保不起」。

哲信的情況,許多人都會碰到。到底家庭責任重、但預算有限,卻又想提高保險保障時,該怎麼做呢?

定期壽險 保費便宜是最大優點

我們將定期壽險、意外險、定期儲蓄險和終身壽險放在一起作比較,假設30歲男性,投保同樣保額、繳費20年,4種險種中以意外險保費最便宜,定期壽險次之。但是終身壽險的保費約是定期壽險保費的10倍

但是若從理賠條件來看,意外險必須是因為意外導致身故或殘廢,保險公司才會給付保險金;而且是依照被保險人的職業等級來分級收費,例如計程車司機投保意外險,保費就會比一般內勤職業多出1倍。相較之下,保費第二便宜、理賠條件較鬆的定期壽險,就是小錢買到大保障的最佳選擇。

所謂的定期壽險,是指在約定的年期內(5~30年期都有),如果被保險人死亡或全殘,保險公司將依契約約定內容給付保險金。

定期壽險的保障只限於約定的年期內,屆滿後即使被保險人仍然生存,也不再享有這張保單的保障。若到期後被保險人身故或全殘,受益人也無法向保險公司要求保險金理賠。但是像哲信這類家庭責任重,保險預算又有限的人,ING安泰人壽經理楊麗加建議在作保險規畫時,應該搭配「定期壽險」,保費相較之下便宜許多。

30~45歲投保最適宜

台名保經公司處經理胡之希用「租房子」和「買房子」,來比喻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在繳費方式上的差異。定期壽險就像是跟保險公司「租」一段時間的保障,每年繳交的保費就像在繳租金,繳費期滿,就像租約到期,被保險人就和這張保單沒有任何關係;但是終身壽險則像是買房子,每年繳的保費就像是繳房屋貸款,繳費期滿,這張保單就像是房屋一樣,所有權益都可以一輩子享有,直到身故。

要買房子或租房子,視個人財務狀況而定,要投保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最主要的考量點也是看保險預算。如果經濟寬裕,可以直接投保終身壽險;若預算不足,可以先投保定期壽險補足保障缺口,等未來行有餘力再加買其他保險或轉換為終身壽險

既然定期壽險是預算不夠時的過渡產品,那麼何時投保最適宜呢?保德信人壽行銷協理陳玉婷指出,人生的責任高峰期往往是在30~45歲之間,因為這時候家庭責任最重,同時也是經濟開銷最大的階段,但是往往受限於經費,而不得不放棄提高家庭的保障,但若懂得利用定期壽險,就能免於兩難的處境。

ING安泰人壽經理楊美娟舉例說明,以哲信為例,除了養家活口外,若還有500萬元的房屋貸款,須還款20年,就應該投保20年期、保額500萬元的定期壽險,利用定期壽險的保障額度來降低未來20年間一旦發生不幸,無法清償房貸的風險。

另一方面,由於定期壽險對被保險人的核保(體檢)規定不如終身壽險嚴格,而且隨時可以投保或中途停止,彈性非常大,也有人懂得充分利用這個特性,在面對工作的不確定風險增加時,用來提高自己的保障。

3千元保費可以買到100萬保障

楊美娟就表示,她有不少年紀約30~45歲的客戶,必須接受外派工作,或是做生意常常應酬,這些人除了原本的保險外,多半都會再投保10年期的定期險,每年多花2千到3千元,就可以讓家人多100萬元的保障,等到日後又重回內勤職務,工作型態趨於穩定,就不需要這麼高的保障,可以隨時解約,而不會心疼保費上的損失。

由此可見,定期壽險在人生風險管理規畫上,雖然只能扮演配角,或是過渡時期的主角,但是只要搭配得宜,就能發揮最大的功效,換來安心與保障。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投資俱樂部 團結勝算大

Smart智富月刊編輯部

跌破眼鏡 小學生也能打敗專家

是誰可以被彼得林區(Peter Lynch)這位全球最偉大的基金經理人,邀請到富達投資公司的主管餐廳吃披薩?答案是美國麻州聖艾格尼斯的七年級學生。因為這群小朋友自組的「明星投資組合」,打敗全美99%的股票型共同基金,連彼得林區都自嘆不如。

學生們究竟用什麼方法,讓彼得林區專程請益呢?原來學校教務長墨麗絲想知道在沒有即時報價分析系統、沒有商學院學歷下,個人投資股票到底難不難,因此將美國盛行的「投資俱樂部」概念運用在教學課程,她將班上學生分組、模擬股票投資,比賽看誰賺得多,她要求的選股準則只有一個:「買你所知道的」。

這群學生的選股方法和基金經理人一樣嚴謹。他們先選出一籃子潛力公司,再個別研究經營狀況及盈餘,最後挑選出最值得投資的公司,譬如生產彩色筆及麥克螢光筆的Pentech公司、服飾公司Gap、學棒球卡製造商Topps、迪士尼(Walt Disney)等,都是孩子們平常交談的話題,重要的是,他們都能用插圖畫出來,這也符合林區的定律:「任何用蠟筆畫不出來的鬼玩意,就不要去投資。」

1990~1991年,學生們挑選出來的「明星投資組合」共上漲了70%,同時間,S&P 500指數漲幅為26%,這也說明了一件事:只要嚴格遵守選股方法,大人和小孩一樣都能擊敗大盤

而由業餘散戶組成的「投資俱樂部」,最早可追溯到1920年,當時美國底特律的證券公司副總裁喬治尼克遜希望藉由組成投資俱樂部,讓新手投資人可以邊學理論、邊投資,最後管理自己的資產。

一般投資俱樂部的運作模式是由每人負責研究一、兩家公司,每月開會討論,挑選投資對象,有的俱樂部成員會將部分資金投入團體帳戶操作,也有部分自行操作。根據全美最大的投資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vestors Corporation)調查,從1993年至2003年4月底,登記在該協會之下的投資俱樂部年平均績效為14.3%,同期S&P 500指數年平均漲幅僅為12.1%,證明散戶若能團結運作,也能戰勝資金多、資源多的法人。

集體決策 避免過度的貪與怕

彼得林區在《征服股海》一書中也提及,通常投資俱樂部的操作績效會比個人來得高,原因是當市場出現非理性下挫時,散戶總會殺在最低點,但集體操作卻能避免這種情況。

他以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崩盤日為例,當時大家都說世界末日快來了,銀行體系快倒了,但是這些投資社團卻採取集體規範與決策的方式,確保會員不致蠢動、把股票全部殺光,並且無視於市場的危言聳聽,照樣買股票。事後證明,只有懂得危機入市者,才會有意外收穫。

美國的投資俱樂部歷史已有80多年,至今已遍及各類投資工具,甚至還出現女性、兒童及房地產的專屬俱樂部。反觀台灣投資俱樂部的發展,大多數還是以各大專院校的證券研究社為基礎,並且以股票投資為主。

前台灣工銀投顧副總經理黃偉杰10多年前在念研究所時,就曾自組投資俱樂部,當時他透過BBS與一群熱愛研究股票,專長在財務面、技術面、基本面及套利等不同領域的研究生,分享投資觀念

黃偉杰回憶,學生時代他曾在BBS提出「低買高賣」的投資觀念,一位高手隨即提出「買高賣更高」的新思維,並建議他熟讀《股票作手回憶錄》一書,讓他受益匪淺。這些年來,這個在BBS上組成的投資俱樂部,仍然經常介紹好書,分享讀書心得,相互砥礪。

基金社團 在校園及網路萌芽

隨著基金投資風氣日益興盛,各大專院校的「基金社團」也開始萌芽。2001年台大商研所成立跨校性的TMBA社團,社員只鎖定研究生,社員間定期聚會、討論、發行雜誌及電子報,類似美國投資協會Better Investing的運作模式

台大財務金融所研究生、TMBA發行人吳思婷表示,雖然台股仍是投資部主要的研究方向,但社團雙周發行的《國際金融展望》,對全球各市場深入分析及評論,目的就是服務基金投資人。此外,像是政大、淡大、東吳的證券研究社,或師大、實踐大學的投資理財社,近年來也已將共同基金納入社團的基本課程。

此外,當網路架構起無遠弗屆的溝通平台後,基金社群也愈來愈多,例如國內最大的基金平台基智網(Fund DJ)提供討論區及部落格(Blog),讓投資人可上網分享基金資訊及研究心得,就有一位網友固定將自己的投資組合張貼在討論區,長期與基金同好們交換意見,逐漸成為基金的意見領袖;也有新手上網尋求援助,同樣也能獲得豐富資訊,不少網路的基金討論區已略見俱樂部的雛形。

業餘組織也可能演出職業水準

投信投顧公會的「基金幫」,每當有幫眾喊著:「我下個月會有一筆餘錢,你們看看有什麼基金可以買」的時候,總是會有熱心的成員回應:「根據我的篩選結果,XX基金可以考慮」,接著大夥兒就開始熱烈的討論起該檔基金的投資價值。而這也是彼得林區認為投資俱樂部也能開創一片天的原因,因為會員比較不會隨便報明牌,「如果你知道自己所推薦的標的,會影響朋友的荷包,你就會努力研究。」

雖然國內的基金俱樂部尚未遍地開花,但是若能嘗試在自己周遭組一個投資俱樂部,集體討論、集體打氣、集體議價,或許就會親身印證彼得林區的心得:業餘組織也可能演出令人驚艷的職業水準

掌握三大原則 一八%聰明達陣

今周刊 第532期 林哲良

要挑選到具備一八%上漲潛力的股票,對一般小市民而言,似乎有點難。但投資人若能確實掌握產業前景看好、投資價位合理、個股題材誘人三大原則,耐心等待,用時間換取金錢,一八%便能輕鬆落袋

股價上漲最終還是要回歸基本面!」征戰股海多年,美商伯明翰投資公司總經理吳德賢,一直將這句話奉為圭臬,牢記在心中。由於堅守此一信念,加上有紀律地挑選獲利成長性佳的股票,吳德賢個人、同事與客戶,其財富在短短幾年之內均倍增數倍,仔細算一算,他們每年平均投資報酬率可是遠遠地超越一八%。

回歸基本面 股價上漲首要動力

「股價往往是反映企業未來的狀況」,因為如此,挑選趨勢向上的產業以及營運逐漸好轉的企業,往往也就成為坐擁高投資報酬的不二法則。保誠投信外銷基金經理人陳翠芝,平日埋首一堆國內外研究報告,並全台走透透地實地拜訪許多上市櫃公司,為的就是找到前景看好的產業及企業,而她的努力也充分反映在去年的基金操作績效上,寫下了二七.八八%的年報酬率。

吳德賢與陳翠芝都是專業的投資高手,因此,一般小市民恐怕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不過,他們的投資哲學對小散戶而言,還是有值得借鏡的地方,至少,他們讓投資人輕易了解「基本面」在投資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領悟到挑選具備一八%(甚至更高)上漲潛力的投資標的,應掌握哪些大方向。

毫無疑問,傑出的投資專家之所以能創造出高報酬,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抓對產業趨勢,選中真正能夠從中獲利的廠商。因為如此,股價具備大漲潛力的公司,不是身處高度成長的產業之中,便是產業環境正朝向「否極泰來」的情況邁進。而從財務數據的觀點來看,這往往代表一家公司今年的每股稅後純益( EPS)應該比去年好。

三主要指標 評估股價是否合理

獲利成長固然是帶動股價上漲的原因之一,但投資價位合理與否,更是投資人在追求獲利空間時,萬萬不能忽略的一點。就經驗法則來看,「物美價廉」的投資原則,無論是在空頭或多頭市場都能適用,其差別只在發酵時間的長短。所以,就算標的物本身位處趨勢向上的產業,而且獲利也逐漸好轉之中,一旦投資價位有被高估的嫌疑,股價上漲空間就未必能令人滿意。

對一般小老百姓而言,要評估投資價位合理與否,最淺顯易懂的方法,不外乎本益比、股價淨值比以及股價歷史相對位置等幾個指標,拿這幾個指標與同業或大盤整體平均做比較,投資人大致上對於「高估」、「合理」及「低估」,就會產生一些基本的概念。此時,再將投資人對於產業及企業前景的研判加入,便浮現一些具備一八%上漲潛力的「候選人」。

很顯然,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偏低,且股價處於歷史相對低檔區的股票,若公司位處於景氣向上回升的產業之中,而且競爭力還不算太差,股價上檔的空間就值得令人期待。

附表之中,包括聯華實、中石化、東陽、復盛、東聯、正隆、京元電、聯發科、奇力新、思源、希華、新光金、銘異、和進、欣銓、明泰、新復興、業強、中鼎及宏全等二十家公司,或多或少都擁有這樣的特質,其中題材性較豐富的個股,因為較容易吸引資金進駐,進而帶動股價上揚,投資人可優先留意。

審視近期台股盤面的變化,包括中國收成、遊戲機、WiMax、Vista、LCD TV零組件及IC設計等,似乎是較能獲得投資人認同的題材,而這些類股之中,股價在過去三至六個月不等的時間之內,累積一八%以上漲幅者為數還不少。依此推測,中收股的聯華實及宏全、LCD TV零組件的和進、WiMax的明泰,Vista的業強及IC設計的思源等,股價上漲潛力就不容忽視,特別是本益比偏低的聯華實及明泰。

聯華實、明泰 題材豐富深具魅力

國內老牌麵粉廠聯華實,靠著旗下神通電腦、聯成化學、聯華氣體及神達電腦等轉投資所貢獻的獲利,近五年獲利呈現步步高升的現象。而靠著轉投資事業的獲利挹注,聯華實也努力地改善本業經營狀況。

現階段,聯華實已將麵粉事業營運觸角延伸至經濟成長快速的大陸,同時台灣還跨足遊艇事業的經營,預期今年在大陸麵粉事業站穩腳步之後,未來本業獲利也可望逐漸加溫。

事實上,為進一步提升獲利水準,聯華實近年還積極開發公司的土地,日後,房地產相關的租金收入,每年亦可望為聯華實帶來二億元左右的獲利貢獻。

台証投顧認為,未來二、三年,聯華實轉投資事業的獲利穩定維持在十億元左右並無太大的問題,而憑藉本業獲利的改善以及資產出租等新獲利來源的加入,將讓聯華實獲利成長動能延續至二○○八年。

聯華實的獲利成長性基本上是偏向樂觀的,但無論從去年或今年每股稅後純益推估,聯華實本益比均不高,而股價淨值比也僅約○.八五倍左右,顯然,股價有被低估。若是股價淨值比能調整至一倍,就隱含一八%左右的上漲空間。

相較於聯華實,明泰題材性更為豐富。明泰為國內專業網通ODM大廠,之前合併尚亞科技後,技術與產品線的完整性更進一步強化,因此無論802.11n、WiMax或光纖網路設備商機,明泰都有能力分食,未來營運前景相當看好。

而靠著友訊、華為及Extreme等客戶訂單的挹注,明泰近二、三年獲利均呈現穩定成長的局面。而除新產品成長性漸趨明朗,明泰也積極增加大陸生產比重,以求降低生產成本。永豐投顧預估,此舉將有助於明泰將產品平均毛利率維持在一六%左右,使其營收的增長不至於被毛利率下降所抵銷,每股稅後純益因而有挑戰三.八元的機會。

以去年每股稅後純益三.一元計算,明泰本益比接近十倍左右,遠低於許多的電子股,堪稱是電子股當中少數具有價值型投資味道的投資標的。在本益比維持不變的前提假設下,明泰股價將隨著今年每股稅後純益進行調整,從法人的預估來看,向上調整一八%的機會很高。

20檔具備18%上漲潛力個股

公司 2/26收盤價(元) 每股淨值(元) 2006年(估) 2007年(估) 主要產品及業務
聯華實(1229) 16.7 19.58 1.66 1.90 麵粉
中石化(1314) 9.69 11.54 1.11 1.22 CPL
東陽(1319) 28.2 18.01 1.65 2.45 汽車塑件
復盛(1520) 31.1 16.59 2.78 3.02 壓縮機及高爾夫球頭
東聯(1710) 23 15.70 2.18 2.26 EG
正隆(1904) 13.25 14.79 0.78 1.35 工業用紙
京元電(2449) 25.35 19.29 2.66 3.08 晶圓測試
聯發科(2454) 367 61.60 23.50 28.02 IC設計
奇力新(2456) 24 13.34 1.91 2.31 電感
思源(2473) 55 21.38 3.85 5.00 EDA偵錯軟體
希華(2484) 24.4 19.96 1.94 2.39 石英元件
新光金(2888) 33.4 18.52 1.19 2.20 金融控股
銘異(3060) 61.6 17.32 5.07 8.10 硬碟機相關零組件
和進(3191) 44.8 16.23 3.73 5.28 LCD TV變壓器線架
欣銓(3264) 31.65 14.69 2.98 4.01 晶圓偵測
明泰(3380) 31.25 15.91 3.10 3.74 無線網通產品
新復興(4909) 57.3 18.56 4.04 6.26 高頻微波通訊用基板
業強(6124) 32.1 19.18 2.44 3.36 熱導管
中鼎(9933) 31.5 14.18 1.62 2.42 石化廠統包工程
宏全(9939) 28.85 21.04 2.00 3.09 瓶蓋及PET瓶

註:每股淨值為2006年第三季財報資料,每股稅後純益為本

2007年5月11日 星期五

聰明報稅的8項備忘錄

Cheers雜誌07年5月號 黃采薇

5月是報稅季,為了你的荷包著想,提醒你注意以下幾個可以申報扣除的項目,別讓你的權益「稅」著了!

今年報稅,相關規定的變更還真不少。

首先,每人採標準扣除報稅的免稅額,提升到4萬6千元夫妻合併申報更提高到9萬2千元,剛好是單身免稅額的2倍,過去因為合併報稅免稅額較少,被戲稱是「課婚姻稅」而引發的抱怨,終於獲得解套。

但提到報稅,實在讓人開心不起來,辛苦了一年,被扣東扣西,萬一不小心漏繳,還會收到補繳單。為了你的荷包,別怕麻煩,看看以下幾點節稅備忘錄,可能為你省下一筆小錢!

◆Memo1 健保費自付也可申報

今年開始,健保費的自付部份可獨立申報,不再像以往,需要納入人身保險費用2萬4千元的最高列舉扣除上限。

只要自費部份請公司開立「健保自付額」證明,配偶和直系血親自費額都可算入列舉扣除的內容,申報所得稅。不管是眼睛酸痛、青春痘還是小感冒,一年到尾免不了掛幾次病號,一次3、500元,整年下來全家好幾口可能累積上萬,折合下來,這樣列舉還能省不少錢。

醫療部份,則有些小技巧。勤業眾信(Deloitte)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胡榮一舉例,同樣是看皮膚科,為了愛美而接受雷射淡斑、脈衝光等治療不可能列舉;但如果是曬傷、為醫療性而接受的治療則可列舉扣除。這部份其實有模糊地帶,到底是「醫療」,還是「美容」,其實要看醫生診斷書上怎麼寫,不妨多注意

◆Memo2 扶養親屬,多多益善

今年度申報70歲以上的親屬,每人每年的免稅額高達11萬5千元,70歲以下的親屬也有7萬7千元。申報撫養的親屬越多,節稅空間就越大。此外,子女也可申報。

安侯建業(KPMG)會計師事務所資深副總經理賴三郎表示,可受撫養的親屬和條件,有以下幾種:

(1)親生子女、辦有實際認養手續的養子女,只要:

●未滿20歲
●滿20歲但還在學校就讀
●身心障礙、無行為能力者
都可列為撫養對象。

已經成家的兒女,因為已被民法認定成人,不能申請扶養;只是口頭上認的「乾兒子、乾女兒」,和已經20歲還沒出社會工作,在服役、補習或是待業中的子女,也不在撫養之列。

(2)直系血親尊親屬,包括夫妻雙方父母和內、外祖父母,只要符合:

●年滿60歲
●未滿60歲但沒有謀生能力
都可申報撫養。

(3)自己或配偶的兄弟姊妹,只要

●未滿20歲
●滿20歲但還在學校就學,或無行為能力
也可列為撫養對象
。從納稅角度看來,扶養親屬可是多多益善。

◆Memo3 善用30萬元的自用住宅貸款利息

不論是首次購屋或換屋,每人每年有最高30萬元的自用住宅貸款利息扣除額。但是,這項扣除必須先減去利息所得,不能同時申報

舉例來說,孫大明夫婦去年度一共向銀行貸款600萬元購屋,付出利息4萬元,但夫妻倆同時還有銀行利息1萬元所得,那麼,孫大明夫婦今年報稅時,可以從自用住宅貸款利息所獲得的扣除額為:4萬-1萬=3萬元。

◆Memo4 3年內的財產交易損失,可扣抵

如果買房子挑錯地點,到最後必須賠售,稅務上可是有小小彌補的辦法。

舉例來說,陳馬莉在94年度以200萬元的低價,賣掉20年前用300萬元成交的房子,加上為了這筆交易花的5萬元仲介費,陳馬莉可以申報:

300萬-200萬+5萬=105萬元的交易損失。

若陳馬莉同年度有高達500萬元的財產交易所得,她可以先扣掉這筆損失再課稅;但如果同年度沒有財產交易所得,就只能等到3年內有財產交易所得時,再扣抵了

◆Memo5 租金支出可作為列舉扣除額

房租不但可以當做報稅時的列舉扣除額,每人每年還有12萬元的最高額度。其中,適用於租金支出扣除額的對象有:

●納稅義務人本人
●配偶
●受撫養直系親屬,包括父母或子女

尤其是撫養父母在外縣市租屋費用,常常被忽略;如果子女在大學住宿,每學期住宿費用也可列為列舉扣除項目。

報稅與否,也成為和房東談房租時的籌碼之一。如果你房租上報,國稅局便知道房東有這筆收入,可能增加他的應納金額,因此在簽租約前,不妨和房東說清楚,避免因一方報稅加重另一方負擔,造成雙方相處上不愉快。如採列舉扣除額方式納稅,不妨兩個方式都計算看看,到底是直接減租金,還是實報租屋開支,哪種對荷包比較划算。

◆Memo6 香油錢可節稅?

大家都知道「捐贈」可以列舉扣除,但並不是所有捐款都可以全數認帳。

首先,捐獻對象要是登記有案的「財團法人」(如社服團體、合法廟宇)才能認列,給地下神壇的香油錢,並不能抵稅

另外,「安太歲、點光明燈這種,其實屬於和寺廟的『交易行為』,並不能當做列舉扣除項目,」胡榮一笑說,許多人常會把這點搞混,以為「心誠則靈」能當作節稅工具,可行不通。

至於政治獻金的捐獻,依法不得超過申報年度綜合所得的20%,對私校的捐款則不能超過50%,並不是捐多少,都可算數

◆Memo7 保單是節稅大功臣

每人每年有2萬4千元的保險費列舉扣除額,可好好利用,若採取標準扣除額的方式申報所得稅,就沒辦法享受到這節稅的權益了。

因為列舉方式是以「人」為單位,可沒有「保費轉嫁」這回事。賴三郎以四口之家為例,若爸爸年度人身保費10萬元、媽媽2萬元,兒子和女兒為5,000元和0元,「這可不能互通有無!」賴三郎說,這個家庭在列舉扣除的時候,一樣只有:

2萬4千(爸爸)+2萬(媽媽)+5,000(兒子)+0(女兒)=4萬9千元可列舉扣除。

平均而言,一個30歲左右的年輕上班族要享有包括壽險、醫療險、意外險等完整的保障,年繳2~3萬元左右保費,其實很合理。所以,尚未投保的人可以考慮開始規畫自身保障,既可安心,又可節稅。

像上列四口之家的例子,可以趁孩子年紀小就買保險,越早買越便宜,而且還可以投資型商品長期累積複利,這也通通算在人身保險的一環。

不過,具節稅功用的只限於人身保險。若投保的是車險、房屋險等產險,可是不能作為列舉扣除的

◆Memo8 多多利用收入查詢功能

平時忙工作,等到報稅時千頭萬緒,一不小心就可能漏報所得,接到國稅局的補稅通知單。

對此,理財作家劉憶如提供了一個好法子:屆報稅季時,將身份證影印本交給各國稅局,請他們幫忙列出去年度的所有所得。有了這個可「按圖索驥」的依據,自然減少因為漏報所得,而遭國稅局以事後以書面通知「追繳」的窘況。

節稅大作戰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王鈺棻

如何能少繳點稅,相信是每個納稅人都「金金」計較的。本週的內容要告訴您,如何運用免稅額及各項列舉扣除額,達到省稅的效果。

首先是申報「扶養親屬」,這是最能節稅的項目,今年申報的免稅額度也提高,家中的人口愈多、納稅義務人扶養的人愈多,或受扶養人的年紀愈大,可享有的免稅額就愈高。

可申報扶養的對象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等直系尊親屬;另20歲以下、60歲以上無謀生能力的兄弟姊妹,或者納稅人可舉證有扶養事實的其他親屬或家屬均可申報。有些兄弟姊妹到了納稅季節更加倍思親,還可能為了搶申報扶養父母而鬧得不愉快,其實一個人在一個年度只能被報扶養一次,最好的方法是由所得較高的人申報,較能享受節稅的利益,再把節稅的效益回饋給手足。

如果扶養親屬實際不滿一年,例如家中去年才出生的寶寶,其免稅額還是可全數扣除。另外,未滿20歲的已婚子女,因新婚第一年可以選擇獨立申報或與配偶合併申報,如果是獨立申報就可以由父母申報扶養,但到底是獨立申報較省稅還是合併申報較能節稅,還是要計算一下。

其次,如果您有買屋、賣屋、租屋等不動產交易,也有些省稅的方法。現代人買房子多採用房屋貸款,每年房貸利息可以享有最高30萬元的扣除額,有房貸的人,只要採取列舉扣除額就可達到節稅的效果。不過要提醒您,房貸利息要先扣除儲蓄特別扣除額之後,餘額才能申報房貸利息扣除

如果不動產投資失利認賠賣出,也先不要苦惱,您可運用財產交易損失扣除額,彌補虧損。但是,若您在申報的年度沒有其他財產交易所得,那該年度的財產交易損失就無法扣抵,但在往後3年,財產交易所得還是可以扣除,所以納稅人如果有財產交易損失,要先將相關證明文件準備好,才能列扣除減稅,這要比心情沮喪或抱怨實際多了。

除了不動產交易失利可申報財產交易損失扣除額外,如果兩年內再購買以出售人名義所登記的自用住宅,而且新買的房子價格多於當初賣屋的價格,還可以享有「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申請退還已繳納的所得稅

在租屋方面,房東要特別注意,今年起租屋押金收入也要報稅。而租屋族一年可以享有12萬元的「房屋租金支出扣除額」。不過,買房子又租房子的人提醒您,房租扣除與房貸扣除只能擇一申報,所以報稅前還是先撥撥算盤,選擇較有利的來扣除申報。

 再來最常運用的節稅項目即是保險費及醫療費,雖說是最常運用但也最常被忽略,先說保險費,從今年申報95年度的所得稅開始,健保費可獨立列舉扣除,不必計入其他保險費24000元的扣除額中,且沒有扣除金額的限制。另外,不少人以為,保險費24000元的扣除額只能申報人壽保險或傷害險,其實像年金保險、勞工保險、就業保險、農業保險、軍公教保險、學生平安險等保費支出都可申報。也由於保險扣除額是以「人」而不是以「戶」為申報單位,所以家中愈多人買保單,或幫子女愈早買保險,其節稅效益就愈大。

 至於醫療費用報抵扣除,由於要檢具醫療費用單據,很多人嫌麻煩,常常看完病就將收據隨手丟棄,其實醫療支出也是家中一筆不小的費用,建議您找個收集盒或資料夾,將醫療收據收集好,到了報稅季節,您就可以又少繳些稅了!

2007年5月10日 星期四

財報地雷股 停看聽

經濟日報/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

雅新(2418)引發業績灌水事件後,外界也開始關注檯面上財務不佳的上市櫃公司;證券專家日表示,雖然雅新業績灌水應屬少數個股事件,但現階段面臨年報、季報陸續公布期間,財報虧損且負債比率高、或董監持股偏低等個股,短線仍將是市場疑慮的族群。

雅新爆發去年自結財報數字不實,下周一(9日)將被打入全額交割股,消息一出,雅新現貨股價4日跳空打入21.95元的跌停價位,跌停委賣張數高掛46.2萬張;此外,以雅新為連結標的的六檔權證,單日跌幅高者更在八成以上。

事實上,在力霸集團事件後,證交所、櫃買中心即已全面過濾財務不佳公司的財報,未來除會持續查核上市櫃公司外,查核結果也會送請主管機關作為偵辦不法的依據。

分析師表示,雖受雅新財報不實影響,部分財務不佳個股4日表現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但大盤整體多頭格局並沒有改變,只是時序邁入4月後,年報、季報將相繼出爐,部分具財報隱憂的個股也將浮上檯面。

大展投顧經理胡志欣則指出,投資人其實可從上市櫃公司獲利或虧損狀況、負債比率、董監持股等不同面向,來檢視手中持股,以收趨吉避凶之效

就負債比率來看,負債比率高的公司表示公司現金或約當現金比率不高,遇有緊急財務狀況時不易解決;另一方面,應收帳款及存貨周轉率變化,也可用來檢視廠商經營管理及存貨控管能力,作為判別是否為高風險族群的指標。

董監持股狀況也可視為事件是否會發生的觀察指標,大股東或董監事訊息一定比散戶靈通,一旦大舉拋售持股時,通常是有不可告人隱情及不尋常訊息將要發生,值得注意。

分析師指出,董監持股總數如果不高,投資人也要提高警覺,如果股市好時,董監事轉讓持股,獲利了結心態還可瞭解,但行情不好時,董監事還是拼命轉讓持股,動機就要當心

法人表示,雅新財務問題其實先前已有傳言,但雅新並非重量級權值股,消息面震撼程度不會太高;不過,台股不排除還有地雷股的存在,值得投資人注意。

聯邦投信總經理林志煌認為,近年來歷經多次地雷股事件後,預料雅新個案對投資人信心的衝擊可望減小,只是大盤進入8,000點之上的高檔壓力區,不排除指數可能震盪整理,但在大盤震盪換手後,仍可望持續上漲。

在經過這幾次地雷股事件後,投資人應學到的經驗,是選擇投資標的時,應檢視各公司財務報表、財務結構是否健全,如果連幾年都出現虧損的公司就應避開;投資標的操作,也應以營收成長、體質佳的個股為主,避免負債比率高、應收帳款期過長等個股

2007年5月9日 星期三

第二季準地雷股總點名

文:金鏞
from: http://www.5899.com.tw/research_single.asp?KID=&AID=&ID=13

台灣股市91年至95年的地雷股:

91年地雷股有久陽(5011)、金腦科(5501)、鼎營(3053)、祥裕(5301)、東正元(5376)。

92年地雷股有皇統(2490)、耀文(5307)、佳錄(2318)、興達(9906)、百成行(4404)。

93年地雷股有突破(2499)、博達(2398)、衛道(3021)、榮睿(4113)、宏達科(3004)、訊碟(2491)、茂矽(2342)、永兆(2429)、建台(1107)、新企(1534)。

94年地雷股有陽慶(4910)、亞全(6130)、得捷(5204)、飛雅(5207)、亨承(6241)、翔昇(6114)。

95年開始迄今地雷股有金雨(4503)、太萊(6250)、鴻源科、大霸(5304)、亞瑟(2326)、碧悠(2333)、晶宇(4131)、和立(2479)、同開(3018)、雅欣(2418)、展茂(8017)、台光(1601)、嘉食化(1207)、力霸(9801)、萬泰銀(2837)、友聯(2816)…等。

現在95年財報已公佈,筆者依財報分類為以下各大類型:

1.淨值跌破10元,遭停止信用交易之個股、2.淨值跌破5元之全額交割股、3.負債比超過六成以上之高負債公司、4.營收及獲利大幅衰退三成以上弱勢股。

茲分析說明如下:

淨值跌破10元,遭停止信用交易之個股

大榮、杰盟、承啟、偉聯、中視、統領、松懋、世紀、系通、合邦、系微、華電網、華容

今年四月三十日是上市公司繳交九十五年年報的最後日期,根據證交所股市觀測站資料顯示,因去年下半年營運情況表現不佳,九十五年報每股淨值低於10元以下的公司共有聲寶(1604)、鴻友(2361)、力麗(1444)、天瀚(6225)、宏和(1446)、高興昌(2008)、燁興(2007)、台光(1601)、中鴻(2014)、台企銀(2384)、遠茂(3142)、華建(2530)、大榮(1220)、杰盟(1475)、承啟(2425)、偉聯(9912)、統領(2510)、農林(2913)、中視(9928),恐將被取消信用交易資格。

而上櫃公司九十五年財報也已公告,到目前為止,包括赤崁(4413)、鼎太(6262)、飛雅(5207)及得捷(5204)等四家公司因未及時繳交財報,近日將被處以股票停止交易處分,另外依照公開資訊觀測站的統計,上櫃公司中包括松懋(4419)、宇環(3276)、華容(5328)、華電網(6153)、系微(6231)、巨虹(8084),因淨值已低於10元,也將被取消信用交易。

淨值跌破5元之全額交割股

大宇資、安碁、凌越、元隆、喬工、凱美、中福、立衛

依據證交法36條規定,淨值低於資本額二分之一將申報變更交易為全額交割,根據目前公開資訊觀測站所公佈的資料,上市公司部份有大宇資(6111)、安碁(6174)、凌越(6236)、元隆(6287)、喬工(8934)、凱美(5317)、中福(1435)、立衛(5344),將面臨被打入全額交割命運。

而在上櫃公司部份依照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包括卓越(2496)、匯僑(2904)、久陽(5011)、得捷(5204)、漢康(5205)、凌越(6236)、巨圖(6238)、得捷(5204)、漢康(5005)、文魁(6204)、言承(6241)、赤崁(4413)、久陽(5011),因每股淨值已低於5元,也將被打入全額交割。

此外若有退票及重大掏空之公司,其淨值雖未跌破5元,但經證交所核准公告為全額交割股者也是準地雷股。

負債比超過六成以上之高負債公司

全達、新寶、得捷、磐英、永兆、晶宇、卓越、建碁…等

綜觀台股,負債比超過6成以上的公司幾乎都已成為地雷股,茲將統計列於如下:
負債比超過8成之公司:

建台99%、中紡98%、東正元129%、竹銀94.7%、東企95.85%、台中銀94.6%、大魯閣92%、亞瑟95.3%、清三90.5%、衛道92%、青雲91.35%、優美93%、興達95.25%、宏達科92%、台中影92.8%、懷特95.8%、皇普83%、裕豐82%、華昕85.9%、漢康82%、台開89%、新寶83.5%、全達88%、太設83%、金腦科88.5%、喬工81.5%、得捷86.6%。

負債比超過7成之公司:

磐英71%、亞智71.2%、建達71.8%、憾訊74.1%、長虹71.26%、嘉食化79%、華泰76.5%、力廣78.4%、永兆72.6%、昱捷72.7%、基泰79.29%、台光78%、晶宇70.3%、久陽73.8%、突破77%、卓越75%、建碁71%、遠東78.35%、富保76%、鄉林73%、志旭72%、大宇70.74%、東和69.95%、提維西63.5%、正峰工60.8%、燁興60%、奇宏63%、衛道69%、建碁67%、益通64%、力特63%、偉聯60%、新建68%、中櫃62%、京城65.8%、華固65%、松懋64%、威剛63%。

營收及獲利大幅衰退六成以上弱勢股

從最新公佈的95年財報統計,95年獲利較94年衰退達6成以上之個股有永彰(4523)、宣德(5457)、台聯(5601)、建達(6118)、花王(8906)、合騏(8937、聯合(4129)、大榮(2608)、陽明(2609)、欣欣(2901)、零壹(3029)、玉晶光(3406)、瑞智(4532)、遠雄港(5607)、友勁(6142)、力肯1570)、寶島極(3115)、信傳(3126)、海德威(3218)、建僑(4114)、永豐餘(2890)、太普高(3284)、茂達(6138)、元山(6275)、禾昌(6158)、捷元(5384)、國精化(4722)、中菲(5403)、老爺知(5704)、李州(3066)、頂倫(3099)、樺晟(3202)等….。

而根據95年財報統計,95年獲利較94年衰退達3成以上之個股有台壽保(2833)、神基(3005)、今皓(3011)、益登(3048)、慧友(5484)、大傳(6119)、輔祥(6120)、迎廣(6117)、中視(9928)、康那香(9919)等….。

綜合以上分析,依已公佈之最新季報資訊,淨值在10元以下且股價在相對高檔者有,松懋、系微、本盟、全新、承啟、中視、華電網、世紀,等個股皆不適宜再介入,另淨值跌破5元將成為全額交割股的有中福(1435)、得捷(5204)、漢康(5205)、大宇資(6111)、立衛(5344)、元隆(6287)、凌越(6236)、安碁(6174)、喬工(8934),等以上個股,應不計價位、停損賣出,換買營收大成長一倍之個股

不假手他人的幸福理財術

今周刊448期 廖怡景

對許多單身理財高手而言,「單身」只是一種狀態,他們真正在意的不是單身與否,而是如何能有好的理財知識和習慣,為自己「自由」的下半生,取得發球權,贏得更幸福的人生

「順利的時候,是幸福;落難的時候,是無助。」這是典型單身族群生活的寫照!而幸福與無助之間,則是取決於是不是已未雨綢繆在為下半輩子「精打細算」、積極理財,而非當個及時行樂的「月光族」,讓彩色的人生變成黑白。

30歲
擷取何麗玲理財心法 李玉寶 謹記「現金至上」的道理

午後,氣溫悶熱難耐,何麗玲貼身助理李玉寶談到她跟在老闆身邊六年,學到的「何麗玲理財心法」。李玉寶笑得一臉燦爛,一掃天氣的燥熱,室內氣氛隨著她輕快的笑聲,輕鬆了起來。她,是一位單身女郎。

看到何麗玲可以透過理財,將單身生活過得如此精采,沒有結婚打算的李玉寶堅信「有為者亦若是」。

年紀輕輕,才二十七歲的李玉寶,對未來的人生想得很透徹,「結了婚,不僅『三個家庭』的問題很難處理,連自由,也常在生了孩子之後,不知不覺受到牽絆。」李玉寶笑起來和何麗玲頗有幾分神似。她說,別看何麗玲在理財投資上資金充裕,但是,其實何麗玲是屬於保守、心細的人,「我從何姊身上學到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記帳』和『儲蓄』。」

雖然自己在股票、基金、房地產投資方面,沒有何麗玲在行,但因為貫徹實行「記帳」和「儲蓄」這兩件事,讓她的未來單身生活更有保障。

「『記帳』和『卸妝』一樣重要。」李玉寶從何麗玲身上學到第一招,就是在睡前把一天所花的錢,即使只區區二、三十元,都記得很清楚,「一個月下來,就可以知道自己哪裡花多了,在下一個月就要把上個月多花的錢存回來。」

除了記帳之外,儲蓄和保險,也是她目前很積極在做的兩件事。以前的李玉寶是名副其實的「月光族」,奉行「及時行樂」主義的她,儲蓄的比率,常常連一成都不到。

直到六年前跟在何麗玲身邊學習,常聽何麗玲苦口婆心的勸她,「妳有沒有存錢?女人要多為自己的未來打算啊!」看到何麗玲因為有計畫的理財,單身生活過得如此亮麗,這才讓李玉寶開始重視儲蓄理財這檔事。

「儲蓄是要控制欲望;保險則是讓自己的單身生活更有依靠。」李玉寶的保險費占收入的一○%,她買了很多的保單,如投資型保單、意外險、壽險、儲蓄險等,都在她的清單裡。
「單身一定要替自己做萬全的準備。」李玉寶對自己的理財規畫很滿意。「現金至上」是何麗玲的理財基本態度,李玉寶也是如此認為,「有了現金,才能把握住眼前的投資機會。」

滿足單身住的需求 蔡耀仁 買房選在精華地段,才能保值

服務於設計公司的蔡耀仁,也是屬於「找不到結婚理由」想自由的單身一族,他體悟到,一個人的生活,買房子的支出自然也是要自己承擔,這讓蔡耀仁不得不拿著計算機,仔細的算清楚。

蔡耀仁簡單描述這幾年過的生活,單身久了,還是想要有家的感覺,「對於單身族群來說,住的需求最重要。」為了同時兼顧自住和投資,蔡耀仁認為,一定要把購屋的地點選在精華地段,不僅可以解決生活機能的問題,還能保值

在高雄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後,蔡耀仁選擇高雄美術館附近的不動產作為投資標的。原來一坪十五萬元的房子,因為他懂得「大批購買,以量制價」的道理,找了五、六個朋友一起投資,幾個人聯手和建商談價錢,幾回下來,一坪價格調降了五萬元。

「五十坪的房子,一省就省下了二百五十萬元!」蔡耀仁建議單身族群,不要只著重於眼前的享受,「未來的路還很長,如果要作單身的打算,每筆大支出,都是決定生活品質的關鍵。」因此,蔡耀仁才捨小套房,而精打細算的買下五十坪的公寓,就是著眼長遠的打算。

40歲
十五萬元化為千萬身價 李是欣 理財和幸福一樣不能假手他人

對於婚姻,很多人站在「圍牆」外,在想著要不要跨進城門裡。但對抱持「不婚主義」的李是欣來說,她寧可放棄結婚結合另一半資源,共同打理人生的機會,很有自信先存下理財的金雞母,成為名副其實的單身貴族。

四十八年次,風姿綽約的前環球電視節目主持人李是欣,師大社教系畢業,原來對財務一竅不通,但卻能白手起家,以剛出社會工作時的十五萬元積蓄作為「財母」,從標會作為開始理財的第一步,如今,她已擁有千萬元身價。

「最近,我把以前投資的股票、基金、外幣,都換成現金,把錢留在身邊更有安全感。」李是欣很得意自己成功的投資經驗,「股市從六千點漲到一萬點,我都在其中,而且只賺沒賠。」
那一役,正是李是欣可以有千萬元身價的關鍵因素,回想起當初成功的原因,她說,自己是個「膽很大,心很細」的人,做任何投資,她都會把所有需要了解的面向弄清楚,如投資基金,一定把基金經理人約出來聊天,再從中觀察他的言談舉止,之後,就會放手去做。

雖然有姣好的面貌,身邊也不乏追求者,但李是欣說,很早以前,她就已經是個「不婚主義者」,「我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委託給別人。」就如同理財這件事,李是欣也堅持不假手他人。

由於生活已經無虞,李是欣每個星期參加「蒲公英」和「山盟」兩個讀書會,除了充電之外,同時,也替自己建立起很好的人際關係。

至今,李是欣很滿意自己的單身生活,她體悟到「單身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能讓自己生活一團混亂。」

單親爸爸投資低風險 林安邦 每月將一成收入投資在子女及自己的保險上

身為單親爸爸的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副教授林安邦,由於將兒女留在身邊照顧,理財不能承擔太大的風險,因此,大部分都是用保險的方式,保障自己和子女的未來。

「有了孩子,當然和一般的單身貴族很不同,一切的考量,都會以孩子為依歸。」林安邦的收入中,在教育的花費上,占有高達三○%的比率。

理財最重要的就是按部就班。」林安邦認為,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單親族群,更要堅守這個原則,否則孩子就得因父母不當的財務規畫而受苦。

每個月,林安邦必定要做的事,就是把收入和支出預估清楚,一定要將孩子的教育費用先算進去,收入減去支出,餘額才拿來投資。

為了給孩子更多一層的保障,林安邦也以保險作為他為子女投資的工具,每個月收入的一○%,都投入在小孩以及自己的保險上,「很感謝父母常幫我帶孩子,但多替孩子作財務以及保險的規畫,總是安心許多。」林安邦很感慨的說。

50歲
有尊嚴地生活 保本型商品是單身媽媽李蘭力理財好管道

單親媽媽李蘭力的兒子目前在美國讀書,她憑著一己之力,獨自在台灣過日子。由於李蘭力單身得早,很清楚自己的將來會是「一個人」過,沒有人可以為她分擔生活和財務,因此,她早已用保險和儲蓄做好準備,將幸福的過下半輩子。

「尊嚴就是不拖累別人。」李蘭力平和的語氣中,透露出堅定的意志。她很感慨的說,雖然知道如果將來自己萬一怎麼了,兒子和親友不至於棄她於不顧,但是,命是自己的,還是要堅強的照顧自己。

因此,她把大部分的資金運用在買保險上,醫療險、防癌險、重大疾病險以及投資型的六年期保單、儲蓄險等,李蘭力很早已經規畫老年時可能用到的保單。

今年剛邁入五十歲的李蘭力,體認到不能和年輕人一樣冒那麼大的風險,在投資上,更是極盡可能的保守,固定收益的債券型基金占了很大部分。

財務規畫顧問師阮震宇分析,「年輕就是本錢,單身理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清楚的了解自己風險承受程度。」例如,年過五十歲的李蘭力,提早投保以保險和債券型基金替自己的未來人生做準備,觀念很正確,等到年紀大時,即使不能過豪華的生活,至少有一定的保障,「最怕就是在理財上放手一搏的高齡單身族群。」

六十三年次、台北富邦銀行業務副理高秀文也是單身理財高手。她認為因為年紀還輕,可以承受較高的投資風險,很大膽的把收入的九成都放在投資市場裡。

「單身族群比有家庭的人,理財目標要更清楚,收支也要更明確。」她分析,如一般支出最好不要超過收入的三分之一,「最重要的是,投資的敏銳度要好,才不會錯失可以累積老本的機會。」

而且她認為,只要常留意生活周遭的變化,要訓練投資的敏感度並不難,「例如,去加油站加油時,發現油價漲了,就可以馬上回來檢視自己原來的投資有沒有錯過能源的標的,要不要加碼……。」她強調,將投資生活化是很重要的一環,也惟有如此,才能讓自己時時刻刻的留意投資理財這件事,不會錯過任何投資機會。

高秀文提醒和自己一樣的「單身族群」,「千萬不能錯過投資市場的『財富重分配』時期。」她說,如果只一味的享受,沒有做好財務規畫,在市場出現機會時,沒有得到可以過好下半輩子的財富,那就很可能落入一般人的想像:過著身邊沒有伴,也沒錢花,住也住不好的「單身貧民」了。

這群理財有道的單身一族中,有人已經有千萬元身價,有些在穩定中求發展,但有一共同的特性是,他們都因為有各自的理財心法,而讓自己的單身生活,過得精采。你,也想要有一個人的幸福人生嗎?那就先從聰明而有紀律的理財習慣開始!

恢復單身後 不得不注意的事

感情的是非,很難定奪,但對於後半輩子的人生,一定輕忽不得,走錯了任何一步,都會影響到離婚或喪偶者下半輩子的幸福。

國際認證理財規畫顧問師(CFP)阮震宇認為,對於離婚或是喪偶的女性,常常因為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慌了手腳,犯下了不應該犯的錯誤,例如,很快的賣掉資產,沒有顧慮到市場條件以及稅賦的問題;過於保守或大膽的投資。面對人生的變局,應請教專業財務人士釐清財務狀況,了解要如何安排比較適合自己。

「尤其是遺囑的部分,更要特別注意。」阮震宇建議,遺囑最好要經過公證的程序,避免立遺囑人身故後,引起紛爭。若將財產信託時,遺囑的執行設定為「他益」(委託人和受益人不同一人)方式,由律師或會計師為執行人,避免信託的財產以自益(委託人和受益人同一人)的方式由銀行方面執行,受益人對財產有不當的想法,要求一次全部結清時,失去了保障受益人的原意。過去,出現過這樣的狀況:父親把財產信託給銀行,委託人和受益人為兒子,但兒子為了生活的享受,要求銀行將父親的財產,一次給付,結果不到二年的時間,就把父親留下的財產全部敗光,給律師或會計師執行,則不會有這樣的情形。至於保險金最好也是交由信託。

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對所有資產做仔細的搜尋,如詳細的檢視身故者前一年所得稅及退稅證、資產及退休給付、所有保單、文件,再和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開會,檢視所有的來信。

總之,沒有另一伴做長期飯票時,那就想盡辦法,用贍養費找到金雞母,這才是根本保障自己下半生之道。

易漲難跌 高收息股守中可帶攻

今周刊 第541期 林哲良

「未想贏先想輸」,投資老手在投資股票之前,通常會先觀察一家公司過去發放現金股息的狀況,一旦大盤發展情勢不如預期,好歹也能靠著現金股息回收部分成本,如此便能從容不迫靜待盤勢僵局化解,修成正果。

因大盤短線走勢未明,投資人若想要擁有好的投資報酬率,而又要避免股價大幅下跌的風險,現金股息殖利率(現金股息/股價)偏高的個股(簡稱高收息股),應該是頗為合適的投資標的;因為從投資成本回收的角度來看,高收息股族群的投資價位被高估的機率較低

除此之外,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如能從高收息股之中,找出具備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水準偏低、股價位於歷史相對低檔,以及營運趨勢向等特質的投資標的,往往也能得到不錯的投資報酬率。去年四月《今周刊》四八五期所介紹的東貿,便徹底證明了這個道理。

東貿是高收息股之中,少數在所屬產業之中擁有五成以上市占率的公司,本身又具有近期熱門的醫療生技題材;在本益比及股價淨值比偏低的情況下,股價在去年四月中旬的低檔區二十六元至二十七元,整理一段期間之後,隨著營運的好轉緩步向上攻堅。

截至四月二十七日,還原權息值,東貿股價上漲超過一倍,充分展現高收息股「進可攻、退可守」特色。

投資價值不只打敗定存

事實上,類似東貿這樣異軍突起的高收息股絕不是單一案例,近期台股盤面上就有一檔具備高收息股特色的個股,股價表現頗為出色,它就是工業電腦族群當中的威達電

原本在工業電腦族群之中屬於低本益比的威達電,自公司於四月十日宣布將配發三.五元現金股息及○.五元股票股利之後,股價受到第二季營運可能成長的訊息利多刺激,表現便較同業強勢許多。在短短十三個交易日內,股價上漲幅度達一八.九五%,較同期加權股價指數下跌○.六%的表現出色許多。

由上面兩個例子,投資人不難發現,高收息股本身的投資價值,並不只是打敗定存而已;如果投資標的基本面具轉機性,且題材也迎合市場胃口,那它的投資報酬率不但可以超越大盤或同業表現,還可能成為漲幅排行榜上的一員。因為如此,高收息股便值得投資人深入的研究。

在發放現金股息逐漸蔚為風潮後,今年上市櫃公司發放現金股息的比率明顯較往年提高,截至四月二十七日止,現金股息殖利率在六%以上的個股,就有南亞科、大統益、年興、鑽全、東鋼、威達電、四維航、中信證及華新科等近百檔。因初步篩選出的投資對象相當多,投資人可以依自己投資性格選擇標的。

保守型投資人應該特別觀察個股過去五到七年的獲利及現金股息配發狀況;而公司獲利狀況穩定,年平均現金股息殖利率能維持在五%以上的個股,才值得投資人進一步研究

除此之外,這些個股的股價最好處於歷史相對低檔,且與近年年度高點還有段距離;此外,本益比還不超過十二倍,如此才能大幅降低投資風險並提高投資報酬率,代表性投資標的如鑽全年興等。

以鑽全為例,過去六年,其股價普遍在四十元至七十元之間波動,而EPS(每股稅後純益)均維持在四元以上的水準。以四月二十七日收盤價四十八元來看,不但本益比、股價位置符合上述規範,股價離近六年每年的年度高點,也至少還有三成左右的空間,投資報酬率具有一定想像空間。

在年平均現金股息殖利率方面,鑽全近六年(由近至遠)所配發之現金股息分別為三元、二.一二元、四元、三元、三元、三元,每年所發放現金股息平均為三.○二元,折算成年平均現金股息殖利率約六.二九%。這樣穩定的現金股息殖利率水準,可有效吸引長線資金買盤的關愛,使其股價不易發生腰斬的危機。

高收息也能有高成長

對於積極的投資人,若想從高收息族群中「挖到寶」,對於前述幾項條件中的股價相對位置、年平均現金股息殖利率等標準,可能要稍加放寬。

在股價是反映未來的前提下,多數成長展望良好,股價有上漲潛力的公司,其股價離歷史低檔區往往有一定距離,且年平均現金股息殖利率也未必能達到五%水平,必須有所取捨,而代表性投資標的則包括威達電、寶成、華新科、全國加油站等。

以威達電為例,該公司從今年起將大幅擴增產能,預計到明年將較目前增加一倍,此舉顯示該公司十分看好未來的發展前景。而公司股價因此也脫離二十五元左右的低檔區,創下近二年新高。在股價持續上漲之下,年平均現金股息殖利率也未能達成五%的水準。

然而,撇開這兩項條件,威達電其他方面的條件,如本益比、展望性等表現都不差,且題材性又較明顯能吸引法人買盤,因此股價長線上漲力道,可能更甚於前述的鑽全及年興等。

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威達電所處的工業電腦產業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長線投資潛力的確不容忽視。不過,投資人基於風險考量也不需急著買進,大可等到這一類投資標的股價拉回至月線或季線附近再布局,如此才能避免短線套牢的痛苦。

2007年5月8日 星期二

緊抱鴻海15年 狂賺110倍

【2007/05/08 經濟日報】

若你在15年前買進鴻海並緊抱到現在,投資報酬率究竟有多少?答案是大賺110倍以上。當時識貨買到鴻海的投資人,等於買到聚寶盆;投資報酬率居第二的台達電也能賺到近30倍,其餘還有如台塑、中鋼、寶成、聯電等,只能讓人大嘆「千金難買早知道。」

大江東去浪淘盡,昔日股王而今安在?在1,975元股王的國壽後,繼位的千元股王傳奇還有宏達電、益通等,禾伸堂也出現過999元的驚人價位,華碩、廣達、智原、茂迪、伍豐、大立光等也都曾為股王,但微利化打破了科技泡沫,在高價位進場的投資人,多年來即使加計配股配息,可能大部分都還尚未解套。

不過若是買進鴻海、台達電、日月光、寶成等股票,結局就會大大不同。根據寶來投信依CMONEY系統統計,若以15年期間為準,還原權值後計算,買進鴻海的報酬率為11005.99%。

難怪法人對鴻海的評語總是「逢回必買」,外資法人認為,鴻海產業整合功力首屈一指,產業整合後更有價格主導優勢,中長期投資幾乎不會吃虧,投資15年可以賺110倍,也顯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一手打造出來的鴻海帝國絕非浪得虛名。

高盛、花旗環球兩大外資券商最近才又分別調高鴻海目標價至277元和300元,高盛證券亞太區科技研究部主管金文衡說,只要鴻海營運表現能讓市場一直感到驚喜,鴻海股價就有「價值提升」機會。他並將鴻海今、明兩年每股純益預估值分別調高14%和16%,分別為17.3元、22.37元,目標價也上調至277元。

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首席下游硬體分析師楊應超也表示,鴻海營業利益率表現令人驚豔,在營收大幅成長同時,營業費用卻還下降,目標價上看300元,並重申對香港富士康的買進評等。鴻海昨天收244元。

分析師表示,排名第二的是歷久彌堅的電源供應器大廠台達電,台達電主力產品從20年前的電磁干擾濾波器一路作到PS3和Wii的電源供應器,15年來投資報酬率也高達2968.78%,雖然與鴻海有一段差距,但買到之後死抱不放的股民,口袋一樣麥克麥克。

最近與凱雷分手的日月光,股價近來雖由絢爛歸於平淡,但投資15年下來的報酬率也有859.9%;寶成從作鞋到在中國通路賣鞋,報酬率也高達813.84%。

至於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台塑集團,長期投資15年的報酬率雖比不上鴻海,但卻是入圍前15名好股家數最多的集團,除成立與上市時間較晚的台塑石化外,台塑、南亞與台化三家公司全數入列,證明當初只要買進台塑集團的股東,都是台股的大贏家。

此外,被視為景氣循環的原物料和散裝航運股,長期表現也不差,裕民、中鋼15年以來報酬率分別為606%和549%。

分析師表示,美國富蘭克林公司是過去25年投資報酬率最棒的美股,股價漲幅64224%,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波克夏股價漲幅也有19424%;郭台銘的鴻海、王永慶的台塑則引領台股風騷15年,接下來台股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亦或「股票還是老的好」,眾人將拭目以待。

名家選經典─指點理財迷津

今周刊370+371期 邱莉燕

書海浩瀚,誰能指引理財迷津?《今周刊》特地邀請十五位遍覽群書的投資理財專家票選投資理財必讀經典,結果《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榮登投資類經典第一名,《富爸爸窮爸爸》榮登理財類經典第一名。前者說明了大師典範禁得起時間的檢驗,後者則宣告了一個新理財觀年代的到來。

經典,是值得一讀再讀,可以流傳久遠的權威著作,從此次票選投資理財經典結果可知,大師級如科斯托蘭尼、巴菲特、彼得林區等人的書,仍是最受專業人士及學者推崇的傳世之作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這本書得了十二票,包括投資理財顧問呂宗耀、林鴻鈞、李婧婧、曹幼非、侯明甫,銀行界的劉台芬和黃以孟、會計界薛明玲、學術界的許振明、出版界的謝金河與沈雲驄,以及消費高手支藝樺,都對本書作者--歐洲證券之父科斯托蘭尼的告白印象深刻。

投資經典票選──出現大師現象

科斯托蘭尼大剌剌承認自己是投機者,為什麼不呢?「投機是對才智的挑戰」,這位現年九十三歲、縱橫德國證券交易所近一世紀的幽默有錢人說:「為了正確判斷市場是過度買進,還是過度賣出,大家首先必須了解上漲和下跌的內在結構,因此這兩者必須同時觀察。在證券市場,漲跌是對分不開的搭檔,如果分辨不出下跌的終點,就看不出上漲的起點。」

此書以淺顯的故事實例,說明許多投資行為中非常重要的道理,贏得了眾多專家的推崇。李婧婧便說:「股市其實是眾人心理反應下的結果,而本書從股市心理學出發,剖析股價表現,讓讀者心有戚戚焉。」

第二名《勝券在握》與第三名《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主角都是巴菲特,而能與巴菲特爭鋒者,則非彼得林區的《征服股海》莫屬,曹幼非便認為若欲尋找長期成長潛力的標的,這本書羅列了投資行為的不二法則。

理財經典榜首──非《富爸爸窮爸爸》莫屬

理財類經典票選,風靡全球的《富爸爸窮爸爸》眾望所歸,獲得第一名。這本在全世界迅速狂銷五百萬冊的暢銷書,推翻了舊有「去學校,好好學習,找好工作」的人生規則,為世人揭櫫了因應新時代降臨應有的新理財觀。

作者羅勃特‧ T ‧清崎說:「窮爸爸努力存錢,富爸爸則不斷地投資。 窮爸爸教我怎樣去寫一份出色的履歷表,以便找到一份好工作;富爸爸則教我寫下雄心勃勃的事業規畫和財務計畫,進而創造創業的機會。作為兩個強有力的爸爸的塑造品,我有幸觀察到不同觀念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我發現人們的確是在以他們的思想塑造他們的生活道路。」

另外,《你擁有多少錢才夠?個人財富規畫教戰手冊》是黃以孟個人最欣賞的一本理財書,他說在現今浩瀚的投資及理財知識領域中,隨處可見理性的「方法論」,協助大眾做好財富規畫,以達成自己的財務目標。本書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提供財富規畫過程中,另一副不可或缺的配方--感性的「財富觀」,提醒讀者自我檢視本身對於金錢與財富的態度。「財富觀」或許比「方法論」更能決定「你擁有多少錢才夠」。

遺珠之憾

評選好書,難免會有遺珠之憾,比方說謝金河和谷月涵不約而同推崇的《股票作手回憶錄》(寰宇出版),陳忠瑞最中意的《蘇黎世投機定律》(寰宇出版),還有呂宗耀最喜歡的是《偵探與投資者》(尚未有中譯本),作者如偵探般抽絲剝繭追查投資失敗的原因,手法獨到,令人激賞非常。

薛明玲另外特別推薦《反向操作實戰策略》(寰宇出版),這本翻譯書以一些例子來介紹反向操作投資( Contrarian Investing )的理論與實務運用,每一章節並有一位反向操作投資經理人的筆記,對於財經專業人士而言,是一本非常值得參考的策略思考書籍。

這些書雖然都未在其他人推介之列,但對讀者而言,可能也有一些啟人深思的觀念。

開卷有益,從他人的智慧結晶吸收知識,應該是少走理財與投資冤枉路的上上之策,有心做好一生理財計畫預約財富的讀者,都應該是隨時看書、懂得反省自己的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