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平常心」的理財之道

個人理財 - Yahoo!奇摩理財( 2009/10/23 王志鈞 )

最近油價飆漲、金價漲、房地產漲,連去年腰斬而反彈的股市都漲,似乎什麼東西都漲,只有上班族的薪水沒漲!

面對後金融海嘯時代的價格波動劇烈狀況,許多人心焦如焚,擔心財富又要再度面臨縮水窘況。

理財不是財富競賽

如果說,去年市場價格暴跌,導致上班族資產內縮,則這次資產價格回升,許多人擔心的是自己財富復原速度遠遜於他人。彷彿這是一場財富競賽,去年跌倒了,不算什麼,今年跑輸別人才丟臉。

如果您也有這種理財心態的話,我真是替您擔心。因為想想才一年多前,有多少上班族也是因為想在財富市場上與他人一較短長,才剛摔了個大跤?

理財或投資,不是不去追求較佳的報酬率,而是應該先想想,自己跑那麼快的目的是什麼?


很多人喜歡為投資而理財,或是為投資而投資,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賺到錢,而且愈多愈好、愈快愈好。

想一想,這類型投資者就好像百米跑道上的選手,非要快速跑到高報酬終點不可,因此報酬率不佳、漲幅不夠大的資產,就並非百米賽跑者所要追求的投資方向。

如果你是為投資而理財的話,我希望你的體力夠好,能夠追得上一次又一次的價格競速賽跑而體力不衰竭。

為理財而投資

對多數的普羅上班族來說,我們並非專業的百米投資人,而只能慢慢跑出一個子女教育金、購屋自備款、養老退休金或日常支出用的生活開銷等等,這像是馬拉松競賽選手,要確保人生跑到壽終正寢的終點站以前,每一天都是跑得動的

理財像是長途賽跑或健走,是為了追求家庭財務健康而進行資產配置。因此,上班族應該為理財而投資,而非為投資而理財。

所謂理財,取我所應得,而捨我所不應得。在我的理財架構內,今年資產總報酬只需要達到5%或10%即可,則目標到了,就該放緩腳步,喘口氣、喝口水,調節一下體力,再尋求下一個出發點。

理財的關鍵要領在於一個平常心,別太在意市場價格短期的波動起伏,也別盲目擔心財富膨脹係數落後他人

均衡性的理財思維

理財行為不是盲目拿現金與人拚搏報酬率的績效,那是投資的遊戲規則,而非理財。理財是確保人的一生能衣食無虞,因此要尋求均衡且健康的資產配置架構,以達到長期性的財務收支平衡

理財行為與投資行為不一樣,講究的是長期有效率的資產配置,必須拿價值高(風險同樣也高)的東西,交換價格被低估(風險同樣也低)的資產,才是均衡性的理財思維。

什麼是當前嚴重被低估的東西呢?我覺得是現金與日常生活用品的物價;這和年初時顛倒,因為當初嚴重被低估的恰巧是股價與房價。所以就理財架構來說,年初應該提高股票部位,而今年年尾應該要提升現金部位。

乍聽之下,這個理財邏輯和投資邏輯幾乎是背道而馳的,願意這麼做的人肯定不多。所以我才會說,要做好理財,需要一顆不與人爭的平常心,才是成敗關鍵。

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苦等一年半…景氣燈號「綠」了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2009.11.28

經建會昨(27)日公布10月景氣概況,燈號亮出18個月以來首顆綠燈,這顆綠燈亮度很高,綜合判斷分數達28分,亮在綠燈區的中間點上方,經建會官員說:「國內景氣已步入穩定。」

經濟日報/提供

這是去年5月以來,景氣燈號首度轉回綠燈,終結金融海嘯時期的藍燈、黃藍燈時期。

構成景氣燈號的九項指標中,亮出三顆代表很熱的紅燈,分別是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股價指數和貨幣總計數M1B,其中股價指數由9月的黃紅燈轉為紅燈,其餘兩項9月時已亮紅燈。

還有三項指標在10月變燈號,10月工業生產指數指標季調後年增率為7.3%,由藍燈轉為黃紅燈;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製造業銷售值兩項指標,皆由藍燈轉入綠燈。四項指標變燈號使10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增加八分,達28分,一躍過了23分的綠燈門檻。


經建會經濟研究處長洪瑞彬表示,10月金融面、消費面指標熱絡,生產面、貿易面指標日漸回穩,勞動情勢雖仍嚴峻,但失業率已漸轉緩。景氣領先指標六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10月轉為下降,較上月略減0.6個百分點,在連續八個月上升後首度下滑。是否代表景氣復甦已走到高峰?洪瑞彬說:「10月領先指標六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達21.2%,仍屬高水準,不能因單月下滑就說到頂,要看後續走勢。」




景氣距海嘯前水準 還很遠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 2009.11.28

股市升溫、內外需皆好,10月景氣燈號終於成功挑戰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終結金融海嘯以來的藍燈、黃藍燈陰霾;不過,作為提早預知景氣轉折點的領先指標六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下滑0.6個百分點,則透露景氣復甦速度不快、力道不強,要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10月工業生產指數變動率較9月大增8個百分點,外銷訂單金額317.5億美元,創下12個月來新高紀錄,帶動了國內生產,使得進口機械及電機設備成長率與9月相比大增20個百分點,加上股市持續升溫帶動消費,一連串的效應,終於讓10月燈號提早亮出「綠燈」。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10月燈號轉綠原因之一是去年基期偏低導致。10月景氣對策信號分數大增為28分,距離代表「景氣趨熱」的黃紅燈門檻只差4分,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國內經濟指標繼續回溫,那麼下個月可能會出現詭異的「黃紅燈」。

因為當前國內景氣,怎麼樣也嗅不出「趨熱」的氣息。即便工業生產回溫、外銷訂單突破300億美元,但距離金融海嘯前水準仍遠;加上目前失業率仍處於高峰,在勞動市場沒有好轉前,經濟要實質回升,空間將相當有限。

如果屆時景氣燈號真的出現黃紅燈,政府不應過於樂觀看待,因為這主要仍是基期偏低影響。

全球經濟復甦走勢仍微弱,萬一再發生類似杜拜債信危機的意外事件,經濟復甦嫩芽會否被摧毀不得而知。


消費者信心 連四月上揚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2009.11.28

中央大學昨(27)日公布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62.47點,已連續四個月上揚。

「投資股票時機」上揚幅度最大,信心指數為89.00點,34%受訪者認為未來半年是投資股票的時機,較10月上升2.5個百分點,20.4%認為不是。

消費者信心指數由六大指標構成,以投資股票的信心水準最高,其次是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信心指數85.40點,較10月上升0.90點。30.8%的受訪者認為未來半年是購買房子、汽車等耐久財的時機,和上個月差不多。

中央大學表示,六大指標中,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指標是唯一國內較具信心指標,自92年2月起持續維持偏向樂觀,指數超過100,直到97年7月才轉向悲觀至今。其他單項指標只有短暫時間曾破百,至今消費者信心指數,自91年調查以來,未曾有超過100的紀錄。

中央大學指出,台灣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偏低幾乎成為常態,從趨勢和漲幅看,消費信心仍持續上揚中。 六項單項指標只有物價水準一項信心下跌,11月調查為43.3點,較10月下降0.95點。55.5%的受訪者認為未來半年物價會小幅上漲,34.1%認為會大幅上漲。

健保費率 明春漲到5.13%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09.11.25

衛生署十三日向總統府簡報健保改革方案,署長楊志良「強烈建議」,年底選後應調漲保費,費率調升到百分之五點一三,調漲後估算,月薪四萬二的上班族,每月約增加保費七十三元。

楊志良是在向總統早餐會報時做出上述建議。他昨天表示,最佳調整保費時機為明年春天,否則明年底有直轄市長選舉,再無調漲機會。至於總統如何回應?楊志良不願透露。

據衛生署最新健保改革方案,若維持現行健保費率百分之四點五五,到明年底健保虧損將近千億元,建議政府採單年平衡費率,先不管過去財務缺口,也不必提列安全準備,但費率應調升到百分之五點一三。

楊志良昨天應工商建研會之邀,發表「健保永續經營的挑戰」演講,再次提到「健保財務岌岌可危」。楊志良說,如果健保一直是低費率,等於是幫雇主、資本家與政府減輕責任,他不忘挖苦自己,十二月五日就要選舉了,「這時候提漲價,可能會被罵死。」但費率再不調整,健保很難撐下去。


楊志良強調,健保開辦十四年來,面臨三次財務危機,只在七年前調漲過一次費率,這些年保費收入一直低於醫療支出成長,健保局為了按時給付醫療院所費用,已向銀行貸款逾千億元,「再不調漲保費,恐怕銀行將拒絕融資」。

每次想要調保費,地方政府積欠保費問題就遭質疑。楊志良昨天表示,北、高兩市欠款都已列入應收款,北市府已於十月廿三日行文,同意自明年起,分五年償還本息近五百億元,但即使回收欠款,健保還是虧損。




高薪族8萬人 健保費月增1096元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09.10.24

衛生署23日預告調高健保投保薪資上限,至廿一萬兩千元,預估有八萬名高所得者受影響,每人每月最多將增加一千零九十六元保費支出。

圖/聯合報提供

健保財務虧損連連,衛生署長楊志良今年八月上任後,就說要調健保費率,十月初再放風聲,卻遭民意反彈,因此先向高收入者加收保費,挹注健保財務。

根據衛生署修正「健保投保金額分級表」草案,上限與下限級距由原來的七點六倍,調高為十二點三倍,最高投保薪資上限,由原來的十三萬一千七百元,調高為廿一萬兩千元,分級並由原四十六級增加為五十九級。

薪資超過現行投保級距上限的受雇者,將由月繳一千七百九十八元,調高為兩千八百九十四元,每月需多繳一千零九十六元,四口之家需多繳四千三百八十四元。

若是行號負責人或老闆,由於沒有政府補助,需全額繳交保費,將由原來月繳五千九百九十二元調高為九千六百四十六元。

健保局估算,有八萬人因新制而多繳健保費,但可為健保每年帶來十三億元收入。衛生署將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告,楊志良日前表示,若順利的話,最快明年元旦起實施。

不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批評,調高投保薪資上限只讓如實投保的高薪族多掏錢,但炒股票、炒房地產,或收入來自紅利的真正有錢人,卻扣不到健保費。

滕西華呼籲政府,應積極導入以個人或家戶總所得來計繳健保費,較能落實有錢人多繳保費的精神。


2009年11月26日 星期四

2010資產規劃,啟動!

個人理財 - Yahoo!奇摩理財( 2009/10/09 阮慕驊 )

時序進入第四季,如何對未來中期行情做出整體評估?請所有讀者參考並衡量規劃自身資產配置。

大環境面上,去年金融風暴以來,全球股市均出現了崩盤式下跌後的反彈,平均彈幅達50%至100%,反彈之架構主軸為:

1. 寬鬆之貨幣政策,全球銀根寬鬆程度史無前例
2. 政策性做多且極力擴大供給面的財政政策
3. 恐慌性情緒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風險偏好的上升
4. 全球總體經濟漸次止穩並出現回升


上述四點是本次全球股市上漲之主軸,而目前上述基本條件尚未消失,包括近期結束的G20會議仍重申寬鬆的貨幣政策不變,預期美國將至明年第三季前均不致升息,退場機制仍未成熟。在此情況不變下,今年第三季美股漲升15%,創下逾十年來最大的單季漲幅。


然而,我認為上述全球股市漲升之利基正是未來的危機,主要看法如下:

1. 寬鬆之銀根終將回收,明年第三季恐將無法避免升息衝擊,且一旦升息啟動將相當快速。
2. 政策性財政擴大內需將於明年受限於各國政府財政壓力而受到侷限,明年力道將大幅弱於今年。
3. 風險偏好將隨著股市回檔而再次上升,且股市漲幅已大勢必做出修正。
4. 全球經濟明年仍屬疲弱復甦,尤其美國明年經濟成長率不足2%,失業率仍高為最大問題。

因此,我認為,經過今年全球股市之漲升,在漲幅已大之下,盡管傳統第四季是股市表現較佳季節,但時序越往後行則股市風險愈大,從現在起算的未來兩到三季內,全球股市必有一次較大回檔,幅度應該在兩成至三成之間,屆時美股道瓊再次下探7000-8000點之間位置,而全球新興市場亦將回跌。

至於何時起跌甚難評估,但較可能時間是明年一月之後,尤其以明年第二、三季最有可能;換言之,明年二、三季全球股市均將面臨回跌修正的壓力。

至於台股是否與全球同步,我的看法是,台股受到政治面影響較大,年底有兩岸MOU,明年尚有EFCA,因此,台股應會較全球股市相對強勢,但需知概念題材消失後,台股仍有可能補跌,且跌勢會較兇猛。

第四季至明年一月間,全球股市較有可能是上衝後做頭型態,上檔利潤可能僅有5%至10%,但潛在下跌風險高達20%之上,資產之處理宜謹慎。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投資3W

《今周刊》674期

本名曹志明,為《信報》著名財經專欄作者,有「香港股神」之稱,專長為根據股市大方向決定進退的「趨勢投資法」。

撰文:曹仁超

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恆生指數幾度起跌,花上十年工夫,才升至二萬三千點以上,實際升幅僅三成。以恆指表現計,投資者由一九九七年八月持股十年,連定期存款利率亦無法跑贏。

換言之, 長期持股致富的日子已經結束, 取而代之是「三個W」時代的來臨──何處投資(where)、買賣何股(what)、何時買賣(when),簡寫WWW,請常記於心。

W一 確認投資方向

買股票, 不同於買六合彩,投資者首先須學會認清方向,知道投資方向, 例如買股票、買樓、買黃金, 還是買債券最好? 這點比較容易掌握;假若方向錯誤, 其他方面不談也罷。


一九九七至二○○三年是香港樓市的下降期, 你有沒有迴避風險? 在一九九七年第三季,如果你投資了香港房地產, 除豪宅外, 至今仍被套牢;反之, 如果買的是倫敦物業, 至今不但賺樓價,更賺匯率。

又或者, 你選擇投資哪個股票市場?假使歷史可以從頭再來, 二次大戰之後的二十年,即一九四五至一九六六年,美國是最值得投資的地方。其後二十五年即一九六五至一九九○年,最佳的投資地區已變為日本和西德。九○年代開始,卻應離開東瀛, 進軍中國和印度。未來大趨勢如何? 機會不會主動敲門, 你必須親自尋找!

知道投資何處之後, 便要決定買賣何股, 這確是一大難題。在七○年代,投資香港必買「三行」,即怡和、和記及會德豐三家洋行。今天怡和洋行已不在香港掛牌, 轉往星洲;和記黃埔(○○一三)已售予和記洋行;會德豐亦早已易手。

W二 決定買賣標的

八○年代, 則應買五大地產股, 即新鴻基地產(○○一六)、長江實業(○○○一)、恆基地產(○○一二),恆隆(○○一○)及新世界發展(○○一七)。

亞洲金融風暴前,如果你跟大家炒紅籌股如北京控股(○三九二)、上海實業(○三六三)等, 至今可能仍未翻身;反之如當日吸納的是思捷環球(○三三○)、利豐(○四九四)等, 今日已經賺到笑。

理論上,持有優質股、拋空劣質股,便可無視大盤升跌,但選股不如想像中容易。譬如說, 香港經濟雖然自二○○三年第二季復甦, 但復甦並非全面, 不少行業如營建業,其實並未受惠。再加上原材料價格、工資及人民幣匯價上升,內地部分競爭力較差的製造業,反而成為受害者。換言之,不同行業於過去數年表現各異,選擇前景好的行業,並投資於其龍頭股才能賺到大錢

W三 掌握買賣時機

「三個W」中, 最後一個是何時買賣。市場上不少人認為,只要買的是優質股,便毋須理會時機,但所謂「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返中環」!我老曹認為, 如無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 就算長期持有優質股, 也可以只得個「桔」,甚至蝕本...(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74期

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幸福人生的四大計畫

文章來源:Yahoo!奇摩商業 發表時間:2009/11/09
文/趙政岷、圖/iStockphoto

這是個什麼樣的年代?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老闆賺不到錢,公司縮的縮、倒的倒,員工工作不穩定,失業的失業、放假的放假,普遍的感覺是「前途茫茫」,未來想像不到!
[趙政岷/幸福人生的四大計畫]

人最怕活在一個沒有希望、看不到未來的日子裡,這也是為什麼當年陳水扁市長候選人「有夢最美、希望相隨」話一出,大家雖然都還沒看到什麼遠景,就把票給投下去的原因。因為光希望就能帶給大家前進的動力!

美國華頓商學院曾做過一個調查,針對該校的學生在畢業前已立下未來計畫與沒計畫的作比較,發現有計畫遠比沒計畫傑出的多,為什麼如此?因為計畫指引著一條未來的道路,讓今天的行動變得更有意義與價值

人的一生也有許多計畫要做,不管外在環境怎樣?計畫能不能趕上變化,最重要的是方向感,尤其在變化愈大的時刻更凸顯透過計畫建立方向的重要


人生要過的幸福,就要建立好四大計畫。

一、生涯計畫
這在規畫你的工作與事業,決定要走一條如何的道路。其實應從青年時期就開始著手,包括科系、學校選擇,技能與知識學習,就業選擇、事業發展等。記住:是你決定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爸媽、老闆或總統,畢竟要過什麼樣的日子,都是自己在過。

二、理財計畫
「你不理財、財就不理你」,財務規畫包括:收入、支出,投資、風險,需要與欲望,以及不同階段的財務需求。千萬別到了中年,才想到退休金在那裡?

三、旅遊計畫
卡夫卡小說描述過,一個鬱卒的企業家終生忙碌,其實最終的企求,也只不過早點退休去釣魚,那何不隨時找個時間就去釣魚。許多人一旦有錢或中樂透,都想去旅遊,既然如此重要,何不做好「一輩子的旅遊規畫」。與爸媽、與小孩。年輕時的學習之旅,中年人的壯遊,老了後的退休之旅。旅遊只要納入計畫,每周、每月、每年都可以去玩,它帶給人生的幸福感往往最大。

四、健康計畫
包括身體建康、心靈健康、家庭健康、生活健康等,這得從知識、態度建立起,並從小養成好的作息、飲食、運動與人際交友習慣,如此人生一定更加美好。

忙碌不是藉口,再忙有什麼比這人生四大計畫重要,起而行,築夢踏實,別再管景氣復不復甦?自己的幸福靠自己創造,不是嗎?

趙政岷
輔仁大學廣告傳播系講師、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碩士。現任中國時報旅行社總經理。曾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工商時報商業管理主編。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代銷公司不會告訴你的10件事

《Money錢》2009年11月號 撰文:李偉麟

沒有一個建案是完美的,人性中「隱惡揚善」的特點,在預售屋的銷售行為中也屢見不鮮。因此,與代銷公司或者建商自己的銷售部門打交道,罩子可得放亮點, 很多時候業者並不是「故意騙你」,只是「沒告訴你」!

代銷業者只負責協助建商賣房子,與建商所簽的委託銷售契約結束就撤場,交屋時可能已找不到當初賣房子給你的業務代表,為了保障權益,寧可不厭其煩多想幾遍,也不要草率簽約。

買預售屋一定要把房子由看屋、付訂金、簽約、工程期、交屋、貸款、驗收,一直到順利搬進去住的這個過程,從頭到尾在腦海中實際演練一遍,把所有想到可能發生的問題都寫下來,向業務代表詢問清楚,千萬不要不好意思,而且切記,一定要將其口頭承諾白紙黑字載明,以保障自己的權益。


1 低價廣告戶 看得到吃不到

廣告戶通常座落在視野較差的低樓層,甚至看出去還有嫌惡設施,例如高壓電塔,或是採光較差、有暗房的戶別。在報紙廣告上打出看起來很便宜的「× 萬元起」,其實指的是廣告戶的價位,到現場時也會經常被告知已經售出了。

其實廣告戶的標價手法,是代銷業者的攬客招數,也是在你心目中建立價格底線的一種心理戰術。等你到了現場,業務代表會宣稱廣告戶已賣出,並接著介紹價位高一點的產品給你,以利展開銷售攻勢。

2 接待中心 不一定就是基地位置

最近台北縣南區有某大型個案剛蓋好交屋,卻有許多自住客將房子委託給房仲人員銷售,原因竟是這些客戶當初購買時,以為接待中心座落的大片空地就是將來房子座落的基地!

基地位置若位於深山、巷內,出入動線不理想,或周遭環境並不是太漂亮的時候,代銷公司會另尋他處興建接待中心,例如比較靠近主幹道、大馬路邊,有多餘的空地讓客戶停車之處。因此,進接待中心坐下來喝咖啡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問清楚「基地在哪裡!」

3 鋼骨建材很誘人 但不一定整幢都用鋼骨

921 大地震之後,許多個案紛紛訴求鋼骨建材,在代銷業者製作的廣告物上,經常可見「SRC結構」的字眼。但是有些個案只有在3樓以下使用SRC(鋼骨鋼筋混凝土),3 樓以上的房子都還只是RC(鋼筋混凝土),付訂金之前最好先問清楚。

建物外觀也常出現類似的情況, 業者訴求「花崗岩精雕細琢」,但是只有在3 樓以下的基座外飾才貼掛花崗岩、大理石等高級石材,至於你家那一層的外牆,可能就只是山形磚、二丁掛等較為平價的壁材。

4 浪漫中庭花園 必須開放讓外界使用

中庭花園人人愛,可以散步、遛狗,供小朋友玩耍,但是有不少所謂的「中庭花園」其實是「開放空間」,是根據內政部「未實施容積管制地區綜合設計鼓勵辦法」、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中之「綜合設計放寬規則」而設置,簡要地說就是不能設置欄杆圍起來私有專用,必須開放給社區鄰里及社會大眾使用,否則就是違建。

想知道中庭花園是不是開放空間,可以找找看代銷公司提供的廣告DM、銷售說明書上有沒有註明「本建築物採開放空間設計建築」的字眼。

5 雨遮面積過大 可能是灌虛坪的警訊

建物的權狀登記,可分為主建物、附屬建物、公共設施等三大類。用來擋雨、下方可加裝花台的雨遮,可登記為附屬建物,或者不列入附屬建物的登記,視建商如何規畫而定。

由於登記在權狀的每1 坪都是用錢換來的,如果登記為附屬建物,面積愈大,等於在雨遮上要花愈多錢,因此,應向代銷業者問清楚雨遮是否列入附屬建物的登記。可向代銷業者索取欲購買戶別的藍曬圖,查看雨遮的位置以及大小。

6 認識熟人或參加團購 可拗些優惠

代銷公司與建商合作的模式有「包銷」和「純企畫」兩種,主要差別在於後者並不負責銷售率,價格的主導權在建商。

至於包銷個案, 在業務代表之上還有專案副理、專案經理、副主委、主委,以及代銷公司的總經理、老闆等,如果你認識的「層級」愈高,愈有機會爭取價格優惠。要不就是網路上有一些「招團購」的訊息,可以探詢你有興趣的個案是否也有人想買,加入團購行列。簽約前可再厚臉皮地向專案經理爭取一些價格或贈品上的優惠。

7 別被現場 熱絡成交氣氛迷惑

當銷控檯的麥克風陸續傳出「恭喜內湖的錢小姐訂購A棟9樓」、「恭喜汐止的陳先生訂購B棟3樓」,現場總是不斷響起一片熱烈掌聲與超high的樂曲,其他看屋客戶肯定心中七上八下,擔心再猶豫就會搶不到了。

代銷業者通常會在假日舉辦特別活動,利用來客量大增,進行限量搶購。要想讓看屋客趕著下訂,就要用激將法,此起彼落的成交聲、掌聲、音樂聲,目的都在刺激看屋客戶的腎上腺素,碰到這種強銷手法時,建議可以跟著鼓掌、但是不用急著簽字,以免做出錯誤決定。

8 合約有5天審閱期 仔細研讀再下訂

公平會有一則案例,判決業者不應向消費者表示不給訂金就不能看買賣契約書。內政部規定契約審閱期至少5 日,應主動向代銷業者要求。

一旦簽約, 就須擔負履約義務,反悔通常會被沒收訂金。確認棟別、樓層是否有誤,最重要的是建物權狀坪數、實際使用坪數及總價是否與認知有出入並將銷售人員口頭承諾的事項載入合約,更不要隨意簽訂「自行雇工施工」的切結書,以免建商逃避責任。還有開工期限及取得使用執照期限,都要記載清楚

9 保留文宣品 樣品屋拍照存證

竹北曾有某預售案的樣品屋內四處標明各種尺寸,包括樓層淨高、隔間牆的厚度,以及交屋時附贈的設備有哪些等等。原因是曾發生竹科的客戶以「與樣品屋不符」的理由集體拒絕交屋,造成建商極大的困擾。

法律站在保護消費權益的立場,將建商銷售的廣告物視同契約的一部分,因此,建商印製的廣告文宣品、樣品屋的格局,所提供的平面圖、透視圖、配置圖等等,都可視為合約的一部分,除了詢問清楚,更應保留起來,完工交屋後如果有問題,可作為佐證。

10 信託不代表拿得回自備款 一定要專款專戶

代銷業者經常宣稱,個案已交由銀行或建築經理公司「信託管理」或「產權管理」,不必擔心建商蓋到一半倒了、跑了,但這並不保證萬一建商中途倒閉,會有銀行或建經公司找人接手完工。

信託的對象可包括土地、建物、起造人及購屋人繳交的自備款、完工履約信託等,如「預售屋價金信託」的範圍只有購屋人繳納的自備款。一定要確認信託是專款專戶,而且要載明是否有續建機制,或者價金返還保證,才能確保所謂的「信託」究竟保證到什麼程度。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09年11月號】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選對投資工具 綜所稅省多多

《Money錢》2009年11月號 撰文:撰文:朱國鳳

投資賺到的報酬叫做稅前獲利,扣掉交易稅或是綜所稅後的獲利才叫做實質獲利,不同資產與不同綜所稅率的族群,選對速配的節稅工具,才能賺到最大的實質獲利。

台灣多數受薪族在每個月薪資撥進銀行帳戶前,國稅局就已經預扣掉一筆綜所稅款,受薪族拿著稅後的薪資所得進行投資,如果產生投資收益,往往又要再被課徵一次綜所稅或是交易稅,等於被剝兩次皮,稅負愈重、可以真正入袋的實質所得愈低,懂得選對自己最有節稅效益的投資工具,才是投資贏家。

但是受薪族又要如何將投資稅負降到最低?富鴻理財規畫顧問公司總經理黃信維認為,可以按個人投資資產由低到高,依序選擇(1)免稅投資工具(2)定額免稅工具(3)分離課稅工具

第1類免稅投資工具 境外基金明年將列入最低


稅負制投資金融工具衍生的稅負主要有證券交易所得稅( 簡稱證所稅)、證券交易稅、綜合所得稅。台灣目前對於資本利得(即價差收益)沒有課稅,也就是停徵證所稅;而證券交易稅是在賣出時課徵千分之1~3,稅負有限;因此主要的稅負考量為綜所稅。

以投資共同基金為例,會有兩項收益︰資本利得(即淨值買賣價差) 與配息, 以國內基金而言,前者因停徵證所稅,後者若又採取不配息、利息滾入淨值,還是可享淨值價差免稅,因此被歸類為免稅工具。但若該檔基金配息,且利息總額超過每人每年27 萬元投資儲蓄特別扣除額,就需納入當年度所得,按個人稅率課徵綜所稅

至於境外基金,過去我國稅法採屬地主義,境外基金無論是資本利得或配息,都不用納入綜合所得申報, 也被歸類為免稅工具。但是安睿投顧總經理劉凱平提醒,由於「海外所得」已被列入最低稅負制下所得來源的項目之一,明年1 月1 日開始實施,2011年需開始申報2010年於境外基金所產生的所得,若符合要件即須繳納綜所稅。但國內投信公司發行的海外基金則仍然按國內基金的規定。

前項所提基本所得稅額,如果大於該年度個人繳納之綜合所得稅額,須補繳兩者間的差額;如果小於綜合所得稅額,則直接繳綜合所得稅。

至於國內上市櫃股票,如果不參與除權除息, 不會配發到股利,既沒有證所稅、也沒有綜所稅,只有在賣出時繳納千分之3的證交稅,基本上也被視為免稅工具的一種。

第2類定額免稅工具 主要包括存款與保險

定額免稅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壽險,以及近年來相當熱門的黃金存摺,亦即本金、給付金或是利息在一定額度內免課綜所稅。

第一種是郵局存簿儲金(郵局儲金分為存簿儲金、定期儲金及劃撥儲金),政府為了鼓勵國民儲蓄,讓存簿儲金利息免稅,也就是存簿儲金中的存款本金在100萬元以下,按活期儲金利率給付的利息免納所得稅,而本金超過100萬元以上部分,郵局則不予給付利息

第二種是金融機構存款利息所適用的投資儲蓄特別扣除額,每人每年可享有27 萬元的扣除額,超過部分才須併入綜合所得總額,按個人稅率課徵綜所稅。外幣存款除了利息所得也適用27 萬元扣除額外,若有匯差益收入則須申報財產交易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總額。

第三種則是近年在銀行熱賣的雙元貨幣,這種衍生性商品如果方向賭對了,會有3 種收益︰利息收入、匯差益收入、溢價收入(即選擇權收入),次年會收到銀行寄出的扣繳憑單(針對第1項收益)與財產交易憑證(針對第2與3 項收益)。

第四種是壽險與年金險,2006年實施所得稅的最低稅負制後,受益人與要保人非屬同一人的壽險及年金險, 屬於死亡給付部分,每一申報戶全年合計數在3千萬元以下部分免予計入;超過者,扣除3千萬元後的餘額應全數合併申報基本所得額,報繳最低稅率為20%的最低稅負所得稅。

第3類分離課稅工具 最適合高資產、高綜所稅率族

分離課稅工具主要包括(1)債券類︰即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2)票券類︰短期票券;(3)證券化商品類︰即金融資產證券化與不動產證券化等商品。目前分離稅率為6%~20%,只要投資人適用的綜所稅率高於分離稅率,用分離課稅工具就會有節稅效益。因為這些分離課稅工具所產生的利息所得,是按相對較低的分離稅率課徵,課徵後就不用再納入綜合所得總額,特別適合中高資產族的節稅工具。

目前綜合所得稅率為6%、13%、21%、30%、40%,假設某甲適用的綜所稅率為13%,如果投資REITs(不動產資產證券化商品),分離課稅稅率為6%,表示該年度投資的的REITs 若有獲利,先按6% 課稅,課稅後的所得就不用併入綜合所得總額,否則併入課徵的稅率為13%,就比6% 高出一大截了。假設某乙的綜所稅率為30% 或40%,即使選擇20% 分離稅率的工具,仍有相當的節稅效益。

要提醒的是,明年1月起,原先按分離稅率課稅商品、與結構型商品將一律採取分離稅率10%,亦即短票稅率將由20% 降為10%、但是證券化商品(包括金融資產證券化與不動產證券化)稅率將由6%調升為10%下手前,要先與自己的綜所稅率比一比。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09年11月號】

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善用贏家5法則 自己也是成功操盤手

《Money錢》2009年11月號 撰文:張國蓮、李兆華

這次接受專訪的出色操盤人,每一位使用的贏家策略都不同,有些必須很用功,有些需要頭腦很清晰,但不論用什麼方式,其實只要適合自己的個性、能夠堅持到底的,就一定可以獲利。

所以,我們參考這些出色操盤人的作法,歸納出5個巧妙不同的投資法則,聰明的你不妨想想:自己的個性最適合哪一種方法?選好之後,記住一定要堅持下去,千萬別因為市場波動就隨便換來換去,這樣才能真正提升投資技能、戰勝股海。

法則1 深入且透徹研究 擬定策略再進場
適合對象 用功研究、並且嚴守紀律的投資人

選擇標的之前,最好能取得投資標的過往的價、量、財報、新聞資訊,深入了解個股走勢,再依此擬定操作策略,並善用電子下單交易系統,嚴格依照買賣點的設定進出,不讓個人情緒破壞紀律的操作。


若操作策略在設定的時間內(例如1個月)無法獲利,或是達不到原訂報酬目標,代表操作策略有誤,必須靜下心,重新花時間檢討、找出問題,依此重新修定策略,直到獲利為止。請記住:策略是死的,人與市場是活的,順應市場狀態並適時調整策略,是一個持續的投資過程。

法則2 想買便宜,要有耐心以時間等待空間
適合對象 喜歡找股票價值被低估的投資人

判斷股票價值被低估的優先法則,就是用PB(股價淨值比),一般來說低於1~1.5倍就算偏低,但是各產業、各公司的低PB標準不同,設定低PB的挑股模式前,投資人可參考過去專業法人機構評定各產業合理PB的標準,再輔以該標的過往PB的最高、最低與平均PB水平,來判斷是否為買進時點。

要注意的是,想要採取便宜買進的投資方式,就要有心理準備必須等待一段時間,因為買進後股價要等到題材發酵,或市場終於還其合理價值時,才會發動一波漲勢。

法則3 5成投資潛力股 5成跟隨市場主流
適合對象 看到別人股票漲,但自己的沒漲,就會心癢難耐、自亂陣腳的投資人

這種個性的投資人,可以用一半資金鎖定自己研究且精挑細選的潛力股,例如採用低PB法則買進,必須長期等待的標的;剩下的一半資金則追隨市場主流題材,例如ECFA受惠標的、台幣升值題材、電子趨勢題材等。

這樣做的好處是,投資組合中有隨市場起舞的個股,不管是短線進出或波段操作,都讓投資人有參與市場的感受,可以治療心癢、手癢的進出癮,這樣就不會輕易動到打算長期投資的個股,破壞自己的投資法則。

法則4 多看、多聽 但要有自己的判斷邏輯
適合對象 判斷力強,但沒時間做深入研究的投資人

並非每個人都擁有足夠的能力、時間,來深入研究投資標的,而且也不是非要這麼做不可。投資人可以多利用法人機構的研究報告,借力使力,先讓別人幫自己做好功課,再加以判斷、挑選即可。

採用這個方法,投資人首先要先建立資訊管道,可以快速取得法人研究報告,例如從營業員或周遭法人朋友、網路等下手,然後驗證該報告的可信度與偏差值,若發現有過度樂觀或悲觀的狀況,就要懂得稍微修正該研究者的評論。切記,用這個方式,必須擁有清晰的頭腦,才能判斷資訊的正確或偏差,並將之化為助力。

法則5 建立討論小組 截長補短
適合對象 有獨特專長,且身邊內行人眾多,願意一起腦力激盪的投資人

一個人的時間、體力、智能都有限,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要能洞燭機先非常困難,就算只求與市場同步也相當不容易,此時3個臭皮匠就勝過1個諸葛亮了。

想採用此法的投資人,可以先思考自己的專長,例如科技股或本益比的研究等,然後尋找與自己專長互補的投資同好,例如擅長技術分析、資訊收集與研判、傳產股或PB研究等各一位,然後定期聚會討論。

即使看法不同,也不須強迫小組成員認同,還是可以依據自己的看法投資,但要把成員的不同看法放在心上,當市場標的表現不如預期,成員的「異見」將是警鐘,可以幫助自己調整看法、迅速修正策略。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09年11月號】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我敢保證的自動賺錢術

基金賺不賺 全在人性與銀彈
《Money錢》2009年11月號 企畫:編輯部 撰文:施禔盈

一場世紀性的金融海嘯肆虐後,基金定期定額戶出現了兩樣情:同樣在海嘯前的高檔、即去年年初進場,續扣到今年9 月底的「堅定族」,迄今報酬率幾乎是正數,有的市場還已經獲利2 成以上;但是雷曼兄弟倒閉次月就停扣的「撤守族」,迄今報酬率仍然是負數。歷史又一次證明,長期堅持定期定額買基金,一定賺。

最慘的空頭 耐心等4~7年一定賺

如果去年的那次金融災難,不足以證明定期定額的威力,那我們就倒帶到上一世紀, 再去驗證2 個歷史性的大空頭。「一個是1929 年的美國、一個是1989年的日本,這2 個所謂世界上最『衰』的景氣大空頭,前者為百年來的最大恐慌、後者是失落的10 年。」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系助理教授薛兆亨攤開2張圖表解釋。

1929 年的經濟大恐慌,美國道瓊指數跌幅最深曾經達到近9成,如果在高點開始定期定額扣款,會在第34 個月跌掉68%,可是第54 個月就可以打平,如果忍耐6年,就能賺進23.6% 的報酬率,再繼續撐下去,不到8 年約可以賺到70% 的獲利,換算年化報酬率還是有6% 多。也就是說,在史上最糟糕的情況下,定期定額投資只要「撐得夠久」,還是可以賺錢,但如果是單筆投資,就得要到25年後才會回本。


再看日本的情況,如果不幸在1989 年日經指數3 萬8000 點這個有史以來的高點開始定期定額,77 個月後也是會打平。但是單筆投資的話,很抱歉!回本的時間還在慢慢等。

(想法:由高點往下扣,愈買愈便宜,當然是OK。但如果是你原本是一直往上買,買到高點時已經投入高比例的資金時,才遇到反轉往下,這時你就得撐得更久,才有辦法賺錢,前提是你要有資金繼續投入!)

「你不可能那麼衰,過去100年最著名的2 個大崩盤都被你遇到吧!就算碰到也沒關係,只要耐心等待,短則4 年、長則不到7年,都一定會打平、並且獲利。所以我說,定期定額一定不會賠錢。」薛兆亨斬釘截鐵的說。(編按:這是以市場指數做出的實證,個別基金並不適用,對的市場、對的基金仍是不敗關鍵。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全球股票、全球新興市場及大家最熟悉的台股基金可作為核心,詳細介紹請見P.142。)

停扣的代價 少賺5成報酬

只是,就算我們舉再多例證,都不及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得有效,因為唯有經歷過定期定額停扣的「慘狀」,才會相信定期定額必須要「有所堅持」。

友邦投顧協理包敏娟是個相對保守的投資人,做任何投資前都會再三研究,並且設定目標。她說,以前做過一個退休的project,結論是:如果想要在退休時擁有1500萬元的退休金,在離退休還有15年、年報酬率為7.5% 的情況下,每個月必須拿出3.5 萬元來定期定額投資。

「我被這個數字嚇到了,心想不趁早存錢,怎麼來得及呢?」於是她選擇了較安穩的成熟及區域市場共4 檔基金扣款。不過,遇到2000 年科技泡沫破滅的股市大跌段,「每個月看到對帳單是 -25%、-28% 的加速下沉,怎麼可能忍得住?那是我要存退休金的錢,會心疼啊!更何況我選的標的還是相對穩健的基金。」

於是包敏捐在2001 年時停扣了其中2 檔基金,雖然2002 年9 月股市開始反彈,但等到半年後真正確立多頭起漲時,她才恢復扣款。「算一算當時的停扣讓我少賺了近5 成。」有了上回的教訓後,去年碰到世紀大海嘯,包敏娟便不斷告訴自己:千萬不能動搖,一定要堅持到底。

但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2007,我的整個基金部位獲利率是以倍數計,重點是,我過去不碰單一國家,這次我對印度做了很深的study,所以買印度基金超積極,月扣3次。」

只是這樣的積極,在海嘯來臨時,難免換來「慘況」,報酬率一度大跌4 成,「我也曾經問自己:究竟這樣長抱是對的嗎?但想到2001 年的停扣經驗,加上不斷自我心理建設,現在終於『苦盡甘來』。」包敏娟笑說,印度基金從負4 成到賺5 成,心情真是有如洗三溫暖,倒是經歷多次的紙上富貴,她的策略改變:繼續扣款,但會慢慢執行停利。

定期定額必賺心法 1 降低人性挑戰

顯然定期定額要成功,首先要通過人性面的挑戰。不過,復華投信總經理楊智淵強調,「知道」與「懂得」向來是兩回事!大家都知道定期定額不能停扣,但是碰到金融風暴,看到對帳單的報酬率直直落,就是過不了心理這一關。「從去年到今年初我被客戶罵得要死,整個人都要被罵衰掉了。現在大家開始賺錢,才沒人再罵。所以,不要說什麼革除壞習慣了啦!」楊智淵有感而發的苦笑說。

「挑戰人性真的太難了,雖然說定期定額都不停扣,到最後一定會賺錢,但是如果真的走7 年空頭,誰能克服人性?而且很多人都是中途才去停扣,結果更糟糕。」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這樣說。

前一陣子《2010 大崩壞》一書引來廣泛討論,作者哈利.鄧特(Harry S. Dent, Jr.)被譽為「最準確的長期經濟趨勢預測家」,他根據人口統計等趨勢預測:去年的金融海嘯只是「前菜」,2009 年就像是「風雨前的寧靜」,接下來會看到房市、股市、商品泡沫破滅,未來2 年要提防更大一波景氣蕭條的來襲。

經濟學家的預測準不準是一回事,重點在於,如果碰到這種最壞的情況,要怎麼熬過去呢?蕭碧燕曾經歷過最差的狀況是:2000 年科技泡沫市場走入大修正,3 年來定期定額完全見不到正報酬率,一直到第4 年才開始看到由虧轉盈的正數。

用閒錢扣款 才能熬過空頭煎熬

過去蕭碧燕在演講時,都是鼓勵投資人要撐下去,只要市場對了、基金對了,到後來一定會賺錢。但是,當看到多數投資人無法通過心理關卡,總是半途而廢,這才讓她開始思考,該用什麼方式與投資人溝通,才能提高這些投資人定期定額成功的機率。

現在她都是這麼建議:從多頭往下修正時,因為沒人知道修正會持續多久,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問問自己1個月扣多少錢是ok的?如果1 個月扣1 萬元,完全不會影響生活、也完全沒有感覺,也就是少了這筆錢無關緊要,那麼,底線就在這裡,就用1 萬元「專心的扣、機械化的扣」,直到整個市場開始回穩,再以試水溫的方式慢慢加碼,逐步布局

而專心的扣也是有撇步的,蕭碧燕舉自己為例,她的定期定額帳戶完全獨立,而且只進不出,日常生活開銷用的是另一個帳戶,「這樣帳目才清楚,不會一不小心就把定期定額買基金的錢拿去花掉。」

其實這也是《自動千萬富翁》一書所倡導的觀念:讓該做的事情自動發生。所以當你決定要做定期定額投資時,就該做好自動轉帳的安排,往後就只要讓這件事情持續發生就好。

定期定額必賺心法 2 做好資金配置

除了降低人性挑戰外,要能做到專心扣款,還有一個要件,那就是做好資金配置。摩根富林明投信協理邱可君就曾經聽到一個媒體朋友的情況,每個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結果,碰到去年市場不好,除了生活辛苦,還要外加賠錢的煎熬,「雙重壓力的煎熬當然扣不下去。」

另外,汽車業務員鍾先生也是犯了相同的錯誤,景氣好時月收入10 多萬元,2 個孩子念的是私立學校,聽說定期定額很不錯,於是把大部分的錢都拿去買基金,想快速賺錢,結果受到去年海嘯的影響,錢沒賺到,反而倒賠了一拖拉庫。

業務員收入本來就不固定,景氣好時賺大錢、景氣不好時苦哈哈,偏偏在景氣好時沒有考慮到資金的問題,每月大額、大額的扣款,碰到景氣反轉,業務獎金大縮水,孩子的學費高高掛,怎麼辦?當然是停扣一途囉!「我早就放棄基金投資了。」鍾先生這樣說。

其實規律的扣,最終都會等到報酬率上來,但是想要賺大錢,就要有些技巧了。統計自2008 年1 月至2009 年9 月底,定期定額續扣與加碼的差別,以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為例,單純執行定期定額扣款的,報酬率為16%,但是如果遇雷曼事件後,增加扣款為原金額的1倍,報酬率會增為24%。

股市10年線 當做加減碼參考

當然想要在底部大買特買,必須銀彈充足,「但在市場走空時,多數人不只基金報酬率大跌,其他投資如股票、房地產也套在裡面,續扣已不容易,增加扣款金額則是難上加難。」跑了百場投資說明會的邱可君指出一般人面臨的窘境。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好資金配置,才能在低檔「存」基金呢?「投資不外乎買低賣高,問題是何者為最低點,沒有人知道;但是相對低點則可以從歷史數據看出。何謂低點?就是低於長期平均指數的位置,可以用10年線當作平均成本,低於10 年線就是相對低點,高於10 年線為相對高點。」薛兆亨提供簡單的判斷方法。

以台股為例,大盤10 年線約在6400 點,只要指數低於6400 點,就應該要有持續扣款的準備,而且指數愈是往下,心態上愈要有增加扣款金額的打算。元大投信執行副總經理周淑芬就說,台股過去這麼長的歷史,難得幾次看到5000點、4000 點的位置,只要這樣的機會一出現,就應該要勇敢大手筆定期定額扣款。她就是選在去年台股5000點時「天天扣款」。

多頭與空頭 對帳單各有檢視重點

相對的,只要指數高於6400點,心態上要有獲利的準備,當然,最好搭配當時的景氣指標一起判斷,來調整獲利了結的時點。怎麼做?後面將有3 位高手現身說法,教你漂亮出場。而只要逢相對高檔漸漸獲利了結,在荷包滿滿的情況下,就可以以逸待勞、坐等下次低檔來臨時,增加扣款金額。

很多人總是被景氣循環打敗,只要來個風暴、泡沫、海嘯......「多年」來辛苦累積的財富,都會在「短時間」內縮水。「定期定額投資最愛的就是景氣循環,景氣不好時累積單位數,這時候記得拿到對帳單要看的是『單位數』那一欄,而不是報酬率那一欄;景氣好時拿到對帳單就要看『報酬率』,到了停利點就出場。」蕭碧燕這樣提醒。

所以,景氣好不好,都對定期定額有利。只要做好資金配置、設法降低人性面的挑戰,選擇對的市場、對的基金,我們敢跟你打包票:定期定額一定賺!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09年11月號】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台灣投資人 債券基金觀念錯很大

《Money錢》2009年11月號 撰文:李兆華

債券投資似乎比股票容易,風險也較低,這是一般人的想法。但是,債券其實也是種類眾多、風險不同,如果傻傻地分不清楚,可能好債券也會讓人賠錢。

金融海嘯過後,全球法人瘋債券、散戶瘋債券基金,因為「連知名金融集團都會倒閉」的恐慌心理,讓市場紛紛棄股買債,尤其是最穩健的政府公債,價格一路飆升。而等到公債價格已經高到沒有利潤時,投資人則一窩蜂轉進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等商品,卻不知道同樣是「債券」,但風險差異可是非常大。

駿利資產管理集團透過友邦投顧在台灣發行的基金,多以美國市場為主,除了股票型基金,由於美國是發行各類債券最豐富的國家,尤其是高收益債有9成來自美國,因此駿利也引進多檔債券型基金來台。

調查結果 1 台灣投資人青睞債券主因是「風險低」

熱門多年的股票型基金,投資人比較清楚風險所在,但最近才變成大熱門的債券型基金,投資人真的了解風險高低嗎?為了了解台灣民眾對債券基金投資的觀念,駿利資產管理集團特別在台灣做了400 份街頭訪談問卷,得到令人意外的結果。


駿利亞太區高級市場推廣董事趙博文表示,當詢問已進場的投資人為何想要投資債券基金時,大多數人都回答「因為風險較低」,其次是「利息較定存高」;當詢問還沒有投資債券的潛在投資人時, 也有高達62% 的人表示,未來會投資債券考量主因就是風險低。

「看來台灣投資人似乎很注重風險, 也認為投資債券是低風險的行為。可是, 真的是這樣嗎?」趙博文說,其實債券因類型差異,也有不同的風險,政府公債風險最低,但也要看是哪一個國家發行的公債。其次, 投資等級公司債也有一定程度的保障, 但是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由於公司及國家本身的評等比較低,風險較高,願意給投資人的配息率也較高,波動度有時和股票差不多

這樣的觀念,媒體或基金公司也常在宣導, 似乎已是老生常談,但實際調查後發現,真正了解的人還真不多。

調查結果 2 6成的人自認很懂債券

金融海嘯是讓債券投資意願提升的關鍵,因此駿利也調查了海嘯前後,投資人自認對債券的了解程度。結果海嘯前自認了解債券商品的投資人有68.7%,海嘯後略為下降變成60.5%,但總體來說,還是有6 成的受訪者認為:「我很懂債券!」

其中,有高達82.8%的人覺得了解公債(還算了解+非常了解);另外公司債、新興市場債、高收益債、短期債券都有高達7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了解。只有綜合/ 多元化投資債券和可轉債,是投資人較陌生的商品,但也有50% 以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還算了解。

「大家覺得自己的債券知識算是充足,能夠了解各種類債券。」趙博文笑說,這正是所謂的「自我感覺良好」,但當問卷要測試對各類債券基金的實際了解程度時,台灣投資人可就「露餡」了。

調查結果 3 誤認債券基金是高報酬與低風險

譬如詢問受訪者「是否所有債券基金特性都相同,且通常是風險低的商品?」時,很明顯該答「No」的問題,卻有高達65.3%的人大喊「Yes !」(非常同意+ 同意), 而且說Yes 的人, 有73.3%是前一題調查中,自稱自己很了解債券的人。

再來看看這些說「買債券就是看中低風險」的投資人,在已經購買債券的受訪者中有高達64.3%有買新興市場債券基金,22% 買了高收益債基金,買政府公債基金的只有25.3%,也就是偏好的竟是高風險的債券基金,出現了口是心非或不了解風險的狀況。

而未來有意願購買債券基金的受訪者呢?有高達61% 表示,對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最有興趣。駿利繼續出考題,「為什麼最想要投資高收益債或新興市場債?」受訪者立即回答,因為高報酬呀!特別是想要投資高收益債的受訪者,有高達97% 認為,高收益債就等於高報酬,當然要買。

所以,莫非投資人以為買高收益債或新興市場債,能夠享受高配息,卻只要負擔公債的低風險嗎? 讓人驚訝的, 有高達75 ∼80% 的受訪者點點頭,表示:「就是這樣。」

趙博文搖搖頭說,「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台灣區民眾對債券的迷思了。任何金融商品都是高報酬、高風險, 怎麼可能因為叫做債券,就變成低風險、高報酬?顯然台灣民眾的投資性格還是以報酬為導向,卻不了解真正的風險和產品的特質。」

調查結果 4 理專債券知識也不足

知道觀念有錯誤,駿利最後還是要做到「告知」與「教育」的角色, 因此調查人員告知受訪者,其實新興市場債和高收益債是風險比其他債券高, 且可能會造成本金損失的產品。告知之後, 果然讓部分投資人冷靜一下,暫時打消了購買的念頭。

再詢問這些受訪者,日後是否想知道有關債券的投資知識?約60% 的人表示有興趣。趙博文表示,其實台灣民眾購買債券基金的管道多半是銀行理專,顯見理專也缺乏債券知識,要如何讓投資人真正了解債券,還需要金融機構與媒體多做理專教育、全民教育。如果你也持有債券型基金,不妨檢視是否為需要的產品。用錯誤觀念去投資債券,反而會賠錢。當然,若風險認知正確,投資債券確實有機會帶來跟股票同樣優異的報酬率。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09年11月號】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掌握6大創富密碼 提早擁有千萬身價

搶做年輕富翁
《今周刊》671期 撰文:李建興、莊 芳

對多數人而言,30至40歲為創造財富基礎的關鍵時期,倘若年輕時就能坐擁千萬身價,人生夫復何求?但偏偏同樣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有人燙金鍍銀,有人卻債台高築。箇中原因,除了命運的捉弄,更重要的是能否掌握年輕的「創富密碼」,藉由《今周刊》的報導,帶你一窺有錢人少年得志的祕密。

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將相尋死路。」之前,《今周刊》訪問綜藝界理財高手張菲時,聊起他的財富觀,他閉目沉思許久,才篤定地寫下這行字。

望著這幾行簡潔有力的字跡,張菲緩緩地解釋說,這雖是古人對財富的看法,但至今仍然說得通,指的是,三十歲就應該要致富,倘若到了四十歲還不發,那麼遲至五十歲,就算貴為將相,都有可能落得自尋死路的下場。

邁向三十五歲千萬身價的理想國

「在幾歲時?擁有多少財富?才是人生的理想境界?」這是許多人都想知道的答案。對張菲而言,三十到四十歲之間,人生財富必須得到達一定的位階;事實上,這樣的企圖也是大多數理財專家所認同的。


《今周刊》過去曾經報導過的理財達人,幾乎都不約而同地指出,三十歲為人生的「創富期」,到了四十歲,就是「致富期」,再晚就只能轉攻為守,進入「守富期」了;而將近八成以上的有錢人,也都是在四十歲前達到人生財富的第一個高潮。換言之,假設你能在三十至四十歲的平均值,亦即三十五歲左右,達到財富的第一個高標,可說是完成生命理想境界的首部曲。

只不過,到底擁有多少錢才堪稱為富裕?根據《今周刊》曾針對台灣人對於「財富自由」的調查,當問及要多少錢才能滿足國人的財富自由時,選擇一億元,以及一千萬至二千萬元的最多,分別占了二○%及一八.三%;而提及要有多少錢才有幸福感時,也有七成九的人選擇五百至三千萬元。

總的來說,從調查中可看出,「三十五歲」與「一千萬元」是現代多數人財富數字的「夢幻組合」;也就是說,若能在三十五歲賺到人生第一個一千萬元,可謂進入人生財富的「理想國」。

然而,「三十五歲身價千萬」,在當前的經濟氛圍下,對大多數年輕人而言,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根據調查,目前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高達七成五的人認為自己沒有財富自由,特別是在這個失業率節節攀升、平均薪資下滑的年代;加上三十、四十世代通常正面臨「上有父母要奉養,下有子女要栽培」的經濟窘境,在這個人生支出的高峰期,要達到千萬身價的理想境界,機會實在渺茫。

少年得富得具備創富密碼

然而弔詭的是,即使如此,每年卻仍有不少的「年輕富人」孕育而生。根據今年剛出爐的「胡潤百富榜」,中國千萬(人民幣)富豪的平均年齡僅為三十九歲,而億萬富豪也只有四十三歲,排名百名以內的,竟有九十四位是不到四十歲的「少年家」;顯見,「少年得富」儘管不易,卻也非天方夜譚。

滙豐銀行財富管理資深副總裁莊懷德就表示,雖然時下的年輕人得面臨職場流動小和投資環境不佳的窘境,以及工作經驗不足、人脈短缺和財源有限的先天限制,但與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相比,年輕人具創意、體力佳,又有足夠的時間成本,這就是最大的本錢。

他指出,時下趨勢變化快,年輕人往往掌握得比熟齡者快,而全球化、網路化的生態,也有利於年輕世代,因此能否致富,其實全憑個人。

為此,《今周刊》走訪了十多位專家及年輕致富的個案,根據這些過來人的剖析及現身說法,理出了年輕致富的關鍵,發覺「有錢人想的,真的跟你不一樣」。

這些年輕致富的個案,都有異於常人的念力、行動力、規畫力、觀察力、開發力和理財力等「六大超能力」,使其在金錢觀、人生規畫、執行開發、市場嗅覺及財富配置方面,能夠精準地拿捏,形成一個個「創富的密碼」。

密碼一:念力/愛錢更惜錢,隨時要財富翻倍

首先,幾乎所有的專家達人都認為,想年輕致富,第一個共通點就是「愛錢」。時下四十歲以下的六、七、八年級生,由於出生在富裕的時代,大多數未經過貧窮的洗禮,錢往往不是生命中最主要的追求目標,加上金錢的價值觀扭曲,往往有過度消費的現象。

然而,在富人的心中,不但要「愛錢」還要「惜錢」,在「錢不是萬能,和沒有錢萬萬不能」之間,有著得宜的價值觀,知道要努力賺錢,也知道珍惜金錢,以作為日後財富翻倍的基礎。

密碼二:規畫力/詳盡擘畫財富藍圖,循序漸進

少年得財的人,除了有「正確的金錢觀」外,往往也比一般人懂得算計自己的人生。莊懷德就認為,大多數的人起步相差不遠,但是只要相隔幾年,成就便差了很多。「其實若能及早做好規畫,有紀律並有意志力地執行,千萬財富絕對是一個有機會達成的目標。」他認為,沒有目標就沒有所謂的達陣,成功的富人大多是詳盡地擘畫生命的財富藍圖,循序漸進,亦步亦趨而成的...(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71期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跟著三大高手投資權證

只要一千元搶搭多頭賺錢快車
《今周刊》671期 撰文:蔣士棋

眼看著股市節節高升,許多資金不足的投資人,卻連一張股票也買不起;這個時候不妨考慮單價不高,波動更劇烈的權證。《今周刊》特別邀請三大高手,暢談他們的權證投資經驗,以作為讀者投資權證的參考。

看到今年年初以來股市的多頭行情,許多人反而望之興嘆。原因無他,早早就被炒高的股價,相當於一道道高門檻的「進入障礙」,把手上資金不多的投資人拒於門外;不論行情多好,也與他們無關。

然而,除了一般股票以外,其實還有權證可供選擇,不但單價低,而且波動幅度比個股大,只要看對趨勢,報酬比個股還高(當然風險也很高)。

談到權證,寶來證券金融市場處執行副總經理邱榮澄也認為,新手投資人進行權證交易,只要對個股有自己的看法、適時認賠出場,同時慎選優良的交易平台,就能輕易上手。不過他也提醒,權證畢竟與個股不同,除了一般的基本、技術分析之外,還必須觀察買賣價差、每日交易量以及隱含波動率,才能在投資權證時無往不利。


所以,即使手上的資金有限,只要能善用權證,同樣能享受多頭行情下股市飆漲的樂趣!

學術分析派林清茂/三加十法則 掌握進場良機

穿著筆挺西裝的林清茂,乍看之下不像是位投資高手,反而多了幾分學者氣息;但實際上,他撰寫的權證投資研究書籍,三年內已經出到第二版,甚至還為券商的自營部門開班授課,講授權證的操作策略。「權證的好處是成本低,幾千塊也能玩,而且槓桿高,可以以小搏大。」

從一張台積電權證入門

談起權證投資,林清茂認為,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香港的權證交易量占股市成交總額的二○%左右,台灣只有二%不到,我覺得潛力無窮!」

他投入權證投資已有十二年的時間。他回憶,民國五十三年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台電公司服務,從事研究企畫的工作,後來又報考政大企研所。當時正好台灣預備開放電力市場自由化,台電就要求他撰寫一份相關的研究報告作為參考。出乎意料的是,報告完成後不但博得公司的好評,甚至還有其他學校邀請他去講授研究方法的課程,讓他在實務與理論兩方面都累積相當的經驗。

退休前,他被派到英國考察,無意間開啟了他對投資的興趣。「那時候原本是要研究國營事業的民營化,剛好接觸到他們的證券市場。」現在回想起來,林清茂認為,當時才發現台灣跟英國對於投資的認知實在有很大的差異。「像是我自己,一輩子都很努力工作,可是不會理財。」因此,等他回國後,立刻辦理提早退休,開始把全副心力放在投資。

當時正逢台灣剛開放權證交易。出於好奇,他也跑去買了一張台積電的權證。「大概十年前的事了。」他回憶,這第一筆的權證投資就讓他賺到超過三倍的報酬率,也讓他決定把研究重點放在權證上。

這個時候,他鑽研超過四十年的研究方法正好派上用場。「每個企業的發展歷程都有創業、成長、成熟、衰退四個不同階段。」林清茂邊畫圖邊解釋,對投資人而言,要鎖定業績好、有成長性、有轉機的公司,投資報酬率才會高。「簡單說,就是要掌握小型的業績成長股。」他補充,「不要擔心股價太高;高價股才有續航力!」翻開一張張的圖表,林清茂解釋,他每季必做的功課,就是根據當季的每股純益推算自己的目標股價,再跟實際價格相對照,從中找出還有爆發潛力的股票。「除了每季一次,有新的題材也得重做一次。」林清茂說。

從研究個股交易量著手

除了基本面的分析以外,技術面的解讀也不可或缺。「用基本面選股,用技術面決定買賣時點。」他強調,每一支股票不論漲跌,都有固定的脈絡可循。「要先弄清楚波段的樣貌,不要一看到起漲就去追!」

如果想要參與權證投資,他建議先從研究個股開始,尤其是交易量的變化。他解釋,個股在上漲時,一定有交易量支撐;但只要一拉回,交易量也會大幅縮減,表示進入盤整階段,可以伺機尋找買點。「如果這支股票在過去幾個月一直創新高,回檔也沒有破前波低點,就是明顯多頭股票,更值得關注。」此時,再搭配三日均價以及十日均價的變化,只要一出現三日均價跌破十日均價的死亡交叉,意味盤整即將告一段落,下一波漲勢即將開始,正是買進權證的好時機。

「千萬不要追高」,林清茂告誡,權證的巨幅波動雖然吸引人,但萬一發生虧損,傷害也很大;一定要先觀察一、兩個漲跌循環,確定市場的多空行情以及個股的走勢後,再決定如何投資。而且,千萬不能認為權證只是短期交易,與個股基本面無關,自己平常得多做功課,才能真正掌握到權證投資的精髓...(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71期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建物分開計價──內政部多此一舉的政策?

《理財周刊》480期 文.顏瓊真

你要的是美麗的外觀,還是醜醜的水泥外牆大樓?當我們希望整個城市外貌,不只是都市水泥叢林,希望建商規劃設計美麗的大樓外觀時,難道只有消費者要付出代價,而建商沒有責任?

預售屋新變革 建物要分開計價

為了保障消費者購屋權益,內政部針對國內預售屋的交易制度,要求自2010年5月1日起,「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分別列明主建物、附屬建物(陽台、雨遮),及共有部分(樓梯、走廊)的面積,並應分開標示價格。

修正後的版本明確規定,只要房屋面積有誤差,就要「互相找補」,也就是若房屋實際面積比契約明訂面積減少,建商必須退錢給消費者;反之,消費者要再付錢給建商。

內政部的這項修法動作,主要是外界批評,近年來新建案「公設分配」認定不一,及「虛灌面積」的問題;因此,一旦主建物、附屬建物及共有部分「分開計價」,看來似乎對建商是較為不利,實則不然,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


建商成本壓力 消費者難敵總價銷售

信義房屋代銷協理何胤諭表示,「分開計價」對於預售產品的市場資訊,可望更為公開透明化,不過在建商「成本」皆已固定的考量下,預料短期內並沒有降價空間可言。

他認為,未來建物採「分開計價」,在計價的方式上應該要有「統一標準」,其中附屬建物與公設的定價應以主建物為基準,例如陽台單坪價格是主建物單坪價格的幾折、露台單坪價格是主建物單坪價格的幾折,由建築公會與建設公司和房屋代銷業協調,建立統一標準。

永慶代銷事業處副總吳金銘表示,預售屋建坪分開計價的新政策,對預售屋銷售並不會產生太大衝擊,因為建商無論採取何種方式定價,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以「總價」計算來處理

計價沒標準分開計價難落實

「總價」就像是道緊箍咒,仍將牢牢地套住想購屋的消費者。而消費者有何抗衡力量?內政部的修法動作,看似站在消費者這一邊,但因為「計價標準」沒有答案,將使得內政部的美意大打折扣。

就目前預售屋的公設比,大都在30%上下,有的會被灌水至40%,也就是民眾花100元購屋,其中,住的部分只有60~70元;而如果是動輒每坪上百萬元的上百坪豪宅,若公設比是30%,在上億元的購屋款中,就有3000萬元屬於公設範圍…

站在建商的立場,「我房子賣出去,是你們在住、在使用」,當然要算錢,但如果是一棟沒有造型的大樓外觀,雖然地段同樣在信義區,建商可以每坪賣到100萬元以上嗎?建商為了賣高價,當然要好好的包裝,為建物穿上「美麗的外衣」,如此一來,每坪售價衝高,建商當然賺飽飽,但一些不該算在公設內的「虛坪」,還要讓消費者當冤大頭,就非常不應該…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認為,房市景氣是決定房價高低、是否有議價空間的最大關鍵,如果是「買方市場」,購屋者的議價空間就大。

但如果是「賣方市場」,消費者要向建商或代銷公司去爭什麼主建物一坪多少,附屬建物一坪要打幾折,恐怕會碰到代銷人員「愛理不理」的情況,因為「你不買,別人搶著買」,房價要落實「分開計價」,恐怕還是道難解的題……【完整內容請見《理財周刊》480期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致富密碼

非凡新聞周刊185期 文 盧映利

四三三三九元,這個數字是全台灣工作人口的平均薪資; 五百七十萬元,這是一個愛馬仕鑲鑽鱷魚皮包的價格,台灣人平均要工作一百三十一.五個月、不吃不喝才買得起這個包;二億元,這是一幢帝寶豪宅的價格,一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要工作三百八十五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到億萬豪宅。

貧窮左端創下五年新高

自從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提出M型社會已經三年了,全球貧富差距急遽惡化的速度沒有減緩,金融海嘯造成失業率惡化,與美日窮人大幅增加類似,台灣受薪階層往貧窮左端掉落,科技新貴、在大陸賺飽的鮭魚台商往右端靠攏,「既患寡又患不均」, 台灣受薪階級今年一至八月平均減薪六.七九%,而且與富人的差距愈來愈遠。

去年台灣所得收入最高組的家庭平均收入近一百九十萬元, 最低所得家庭每人只有二十四萬五千元,差距達六. ○五倍, 創下五年來新高紀錄。

變有錢,真的那麼困難嗎?

如果想靠讀書、受高等教育,憑一份上班族的薪水,很難翻身。養大一位小孩到研究所畢業,加上補習等開銷,少說要花五百萬元;但畢業後他可能只領二萬二千元,這是參與教育部「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的大學畢業生所領的月薪,網路宅男代表朱學恆諷刺的說,恰巧是一位外勞薪水加十個炸雞排;可能還買不到一個尺寸大一點的名牌包包。


甚至連過去被視為高薪階級的律師、醫師,也很難靠薪水累積致富,貧富的階級差異愈來愈大,大家都想問,到底要怎樣才能變有錢?

成功人士人格特質相似

《心靈雞湯》《一分鐘億萬富翁》作者馬克.韓森說,「強烈的渴望是成為億萬富翁惟一需要的資格,無畏無懼的行動是惟一必要的證書,」想有錢的人必須真心的想要富有,有相信自己可以賺很多錢的信念。《億萬富翁的賺錢智慧》作者博多雪佛也說過,「如果你怕輸,就不可能贏,」想成為有錢人,先從堅定的意念做起, 加上不畏困難的執行力,擁有千萬、億萬財產不再是夢想。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其著作《安娜卡列妮娜》中說,「幸福的家庭都很類似,不幸的家庭則各有故事;」我們也發現,許多不靠世襲財產、憑自身努力贏得財富的成功人士,也有著驚人相似的人格特質,我們將它們稱做「致富密碼」。

翻閱潛能激發叢書,對照財經商業界成功人士的歷程,本刊特地整理十大致富密碼,掌握這些關鍵,「有為者亦若是」,您也可以擁有打開致富之門的金鑰匙,成為有錢人指日可待。

金鑰密碼打開致富之門

密碼一 愛做生意的DNA(從小就是生意囡仔)

有錢人對數字多很敏銳,很多人甚至小時候就想到要做生意賺錢, 這種潛藏的生意DNA部分是天生, 也有人是受到父母的影響,股神巴菲特的爺爺經營雜貨店、爸爸是股市經紀人,他對金錢的喜好在二歲的照片中就看得出來,照片中的他就緊抓姑媽送的錢包;六歲起他就會向鄰居賣口香糖、汽水賺取零用錢,還知道拆開零賣會吃虧;八歲時他開始閱讀父親的股市書,十歲的生日禮物是參觀華爾街。

十一歲,當別的小孩還在玩耍時,巴菲特已經在幫父親畫大盤走勢圖,十二歲時他說服姊姊和他一起投資一檔股票,十三歲時,巴菲特送報紙,很有生意頭腦的他,把報紙由高樓層往低樓層送,省了不少力,並將「產品多元化」,送報兼推銷雜誌,就這樣,光送報他就比別人賺得多,一個月賺進一百七十美元,相當一個大人的薪水。

在台灣,許多白手起家的企業家是生意囡仔,王永慶十五歲就開米店,二十六歲就用賺來的七千多元,買下龜山廣興二十一甲半的山林地,三十八歲獲美援貸款七十九萬八千美元,設立福懋塑膠生產PVC粉,至今,台塑已成為是年營收超過二兆元的台塑石化王國,三花棉業董事長施純鎰國小畢業後就開始騎腳踏車到外縣市賣雜貨,一點一滴累積創業資本,再逐步擴展生意版圖,打造屬於自己的棉業王國。

密碼二 認為自己將來一定會很有錢(並有方法達到)

馬克.韓森說,「不管你的現狀如何,賺到第一個一百萬的第一步就是『下定決心』,」決心就是「渴望,再加上信念」,接著,再付諸行動。渴望就是「要真心的想要富有」,必須相信自己可以賺很多錢。

就像影帝劉德華很年輕就告訴當時的女友「自己將來會很有成就」,「我一定會很有錢」,仙妮蕾德董事長陳得福是名窮大學生時,就這麼告訴他的醫學系女友徐愛蓮。

暢銷書《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哈福.艾克也說,有錢人不僅想讓自己變有錢,還要「致力」讓自己變得富有,完全付出,獻上自己的一切,以達成富有的狀態。

就算恐懼也會採取行動

密碼三 做就對了(執行力)

「有錢人就算恐懼也會採取行動,窮人卻會讓恐懼擋住了他們行動,」哈福.艾克說,恐懼、懷疑和憂慮是阻礙成功和快樂的重大因素,因此,有錢人和窮人最大的差別就是有錢人在恐懼中還會行動,窮人卻因恐懼而裹足不前

原本做手機電池的比亞迪在二○○三年,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堅持以港幣二億七千萬元收購泰川汽車七七%股權,當時海外基金公司和媒體對總裁王傳福質疑聲不斷,但王傳福堅持要切入汽車產業,二○○五年,比亞迪推出處女作F3,大受市場歡迎,近兩年,比亞迪積極切入電動車市場,並且獲得股神巴菲特投資,預計今年底將推出電動車款。王傳福一躍成為新一代中國首富,身價人民幣三百五十億元(約新台幣一千七百五十億元)。

密碼四 有錢人都是優秀的宣傳者(行銷力超強)

鴻海郭台銘有絕佳的口才,很會用比喻來宣揚自己的經營理念,在管理員工上事半功倍;在行銷上更是無往不利,他當眾把富士康製造的手機砸到地上,證明品質耐用堅固,就令人印象深刻。

「有錢人樂意宣傳自己和自己的價值觀,窮人把推銷和宣傳看成不好的事,」哈福.艾克說,有錢人通常都是領導者,而所有領導人都是宣傳者,領導者必須善於推銷、啟發並鼓舞別人來相信你的觀點。

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指出,每一種事業,包括寫書,都需要推銷,像他自己就被封為「暢銷書」作家,他很高興自己不是被封為「好書」作家,收入比另一個身分好太多了。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也是善於行銷的高手,在王品集團的活動上,常看到戴勝益變裝登場,接受媒體採訪時,戴勝益引經據典,對於各種管理制度侃侃而談,看到他就想到王品,成功地將個人形象與公司結合,王品集團很少花預算在廣告上,靠的就是這位行銷力超強的董事長。

處理挫折才能登上成功

密碼五  認為有問題就太好了(應變力)

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處理挫折的能力,日本7-ELEVEn創辦人鈴木敏文形容現在的日本商場,是一個不斷吹著逆風的時代,也是考驗實力的時代, 最重要的就是「應變力」,日本過去經濟持續成長,只要照表操課、蕭規曹隨、不犯大錯,大致都能生存,但現今企業經營成敗,完全取決於精確掌握變化的能力。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早在二○○二年就意識到未來世界經濟重心將移轉至中國大陸,便在中國設立大規模的生產中心,歷經金融海嘯的衝擊,廣達加強垂直整合的動作,提升價格的競爭優勢,不少企業都想縮減研發部門,但他卻反其道而行,廣達改以研發為出發點,因為設計和組裝能力,讓宏碁小筆電比先發制人的華碩還要受市場歡迎, 造就了高出貨量,而今年底廣達也將發表全新產品,新「3C」概念的商品,明年也會陸續推出,懂得應變的林百里,讓廣達在今年第二季營業淨利率倍增至三.四%,禁得起經濟不景氣的考驗。

悲觀的人看到問題只會有負面看法,成功的人卻會將問題視為機會,世界級的成功大師安東尼.羅賓說,「問題有什麼好怕的?解決自己的問題,就能獲得成長;如果發現他人的問題並幫忙解決掉,財富還會源源而來呢。」

密碼六 我愛錢,不仇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有錢人不會假清高,說自己不愛錢,馬克.韓森鼓勵每個人努力賺錢,並成為明智的有錢人,只要合乎法律和道德規範,可以用各種方法賺錢,賺到錢以後,除了自己享受以外,更要奉獻給世人。

巴菲特住在他的奧馬哈老屋中, 但他以「雪球」作為財富人生的比喻,也許「不論雪球滾得多大,最終總是要化為清水」的隱喻,正好對應他三年前將大部分財產捐做公益的舉動,也很符合他的名言, 「我不是喜歡錢,我只是喜歡看它變多的過程。」

蔣家第四代蔣友柏在美國念書時就靠著投資房地產賺了五千多萬元,很有投資眼光的他回國後創立橙果設計,積極接案子,目前已是年營收破億元的設計公司,蔣友柏接受本刊專訪時曾不諱言的說, 「我擺明了就是在吸金,」從不諱言自己愛賺錢的他不斷推出新作品,不吝惜站出來為業者行銷,也讓橙果成為台灣知名度最高的設計公司。

密碼七 有與眾不同的創造力, 不怕當異類

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喜歡冒險, 一九九八年曾公開表示欣賞歌手鮑本狄倫和畫家畢卡索,因為他們「不怕失敗地迎向風險」,蘋果在他的帶領下不斷推出iPod、iPhone 等革命性新產品,開啟觸控紀元。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說, 「我剛出社會時,就知道自己的簽名很重要,所以我苦練自己的英文簽名,二十年來,我的重要契約, 都是用相同的英文簽名完成的。」就是這樣的與眾不同,豪氣干雲, 郭台銘很早就立定不同於他人的經營目標,他說,「我的目標不是和台灣這些小廠爭什麼,而是替機械業建立新雛形,建立世界一流的公司,人家買這些東西一定要來台灣買。」

學習見賢思齊啟發自己

密碼八  愛看商業雜誌,愛跟成功人士請益(見賢思齊)

「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馬克.韓森認為,想成為億萬富翁,必須先找出幫助成為億萬富翁的導師,這位導師知道攀登富翁山脈,有什麼挑戰和陷阱,可以節省新手改正錯誤所損失的時間和金錢

或是透過閱讀學習模仿心目中的英雄,讓成功故事啟發自己,哈福.艾克就說,「有錢人欣賞其他的有錢人和成功人士,窮人討厭有錢人和成功人士。」

郭台銘的偶像是王永慶,總常找機會向經營之神請益;王品戴勝益甚至在公司中與高階幹部成立一個「中常會」,定期邀請成功人士來演講。馬克.韓森則向愛因斯坦的得意門生巴克明斯特.富勒請益,開拓自己的視野。

密碼九 心目中有階段性藍圖

想要變有錢,一定要計畫「金錢藍圖」,哈福.艾克說,金錢藍圖包含了對金錢的想法、感覺和行動,有錢人把財務「調溫器」定得很高,可能上億元,而非幾十萬、幾百萬元,而這金錢目標通常伴隨著人生階段性藍圖改變,事業有成的有錢人,大多會有明確的人生階段性目標。

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在二十七歲結婚時, 就為自己訂了一個四十年的計畫案, 「希望結婚後的第一個十年可以買一棟自己的房子, 三十七歲可以擁有自己的公司,第三個十年希望可以傳承,第四個十年, 我希望能享福,」沒想到,後來所有計畫進度都超前, 現在他的人生已邁入第五個十年,將用滿手現金,當位快樂的多元投資人。

信念+決心+執行=成功

密碼十  不屈不撓(毅力)

石油大王洛克斐勒曾說,「我總是試圖將每一次災難轉化成機會,」成功人士不怕失敗,並將失敗化為動力,激勵自己成為成功者。「有錢人碰到問題不會退縮, 不會逃避,也不會抱怨,窮人和不成功的人則是問題導向,把時間和精力拿來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很少發揮創意去減少問題,更談不上想辦法做到不讓問題發生。」哈福.艾克說。

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八年前一度因肝癌瀕臨死亡邊緣,同時,他的事業也遭逢有史以來最大的危難,旗下的上市公司燁輝、燁興股價只有一元上下,整個集團幾乎被亞洲金融風暴淹沒,二○○一年, 林義守換肝手術,醒來後將燁隆股票賣給中鋼,斷尾求生的他,沒有被困難擊倒,反而奮力一搏,爬出人生和事業的谷底。

從今天開始,就開始想著「我要變有錢」,堅定信念,下定決心, 貫徹執行,富豪排行榜上的富豪就有可能是你。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張菲投資的三大祕訣:不融資、不舉債、量力而為

綜藝大哥大張菲的投資人生
財訊雙週刊332期 文/朱美宙

綜藝界的大哥大張菲最近成為台灣最出名的散戶股民,但外界只用看節目的方式,看到他投資股票的一面,卻不知這位綜藝大哥大,用三十餘年演藝圈的歷練,不僅投資財富,更投資人生。

自從去年發生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後,在電視螢光幕上帶給觀眾歡樂的綜藝大哥大張菲卻搖身一變,儼然成了台灣最有名的「股民」,並成為小股民的代言人。

財經電視台每周都去錄影現場訪問他,股市大漲要看菲哥得意的笑、股市大跌看菲哥與股民同悲,他更常生動地以賓士車的輪胎來比喻他在股市投資的盈虧,活潑逗趣,成了兼職的台股評論員。更有人取股神巴菲特之名封他為「張菲特」。

賠了,快點停損重新再來


張菲的股齡至少有十年之久,在二○○○年左右,張菲的演藝事業休息了兩年,他自稱「那段時間只要有空都在號子裡蘑菇」,他不再只是聽別人報明牌的投資人,鐵板踢多了開始學習投資時要看勢、也要看本益比等基本面,那段時間,雖然沒了主持收入,但光靠玩股票就賺進一、二億元。外界雖然以為他鍾情電子股,其實他並不設限,傳產、金融他都做過,長抱、短出交互運用,重要的是,他不融資、不舉債投資,量力而為

同時,多年的演藝生涯,也影響了張菲的投資觀。他說,藝人看待工作往往以一場秀、一檔戲視之,所以,他一旦遇到不好的投資,藝人的「殺青」心態讓他可以適時停損,「賠了,快點殺青、快點下檔就好,下一檔再重新開始!」

看對投資方向就有如「玩線上遊戲」的快感,得失之間如此灑脫,主要是因他是在股市中追求希望,卻不求一夜致富。

但投資也有失敗的時候,張菲先前公開指出,他曾在二三○元的價位買入鴻海,遇金融風暴股價腰斬再腰斬,海外投資也踢到鐵板,總共賠了近億元,好事者因此笑稱張菲是市場最大的散戶,是「市場反指標」,但張菲不以為意。

他說,自己的工作是為人帶來歡樂,並非專業的股市評論員,也不認為一般人可以跟著張菲做投資。只是當許多小股民在股海惶恐不安時,他說出他們的心聲,更讓股民們知道「連張菲都『了』(賠)這麼多錢,還有什麼好怕的?」

張菲的工作看起來光彩奪目,但他曾說過:「我每天面對的是三教九流,在江湖行走,嘔心瀝血,才能坐穩今天局面,讓別人尊稱一聲『綜藝大哥大』,我賺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怎能不珍惜?」

前一陣子,為了讓資金做有效率的運用,同時測試自己對趨勢脈動的判斷,金融海嘯後他逢低進場,在鴻海六十多元的價位進場攤平,因為他相信金融海嘯為人們帶來的極度恐懼應該已經告一段落。他最近看好台股上萬點指日可待,並掌握到台股在高檔震盪的特性「類股輪動,漲指數、不漲個股」的操作方式

財富不是人生最終選項

張菲說,以投入股市的絕對金額而言,他的損失算是大的;如果他很在乎,早就連錄影工作都大受影響,但他笑看人生,財富不是人生最終的選項。

張菲舉了個坊間流傳的故事說明他的財富觀,香港首富李嘉誠在一次長途飛行旅程,拚命地處理公事,等到他終於可以休息時,不料,空服員竟跟他說:「飛行只剩六分鐘。」張菲說,故事真偽是一回事,但他很想知道李嘉誠的心裡是:好歹有六分鐘可以休息、還是後悔沒有把握機會好好休息?可以確定的是,他自己絕對不想過著這樣乏善可陳的生活。

張菲自二十六歲走紅,成了台灣秀場天王,與另一位秀場天王豬哥亮分據台灣南北,而有「南豬北張」的稱號。在那個台灣秀場火紅的年代,張菲每天做三到四場秀,從不休息,若以一場秀二小時又二十分計,十四年共在秀場做了二萬三千多小時,張菲回憶:「那是我賺錢賺最多的時候,卻是我銀行存款最少的時候。」他本著「千金散去還復來」的心情,辛苦持家,又對朋友慷慨,存款餘額不曾超過五十萬元。

但「人兩腳、錢四腳」,賺得多,卻過著像「工蟻」般追錢的生活,很令張菲感慨,在四十歲那年突然想通:「不能再這樣過下去了。」

後來張菲開始專注演藝本業,對於擴張「市占率」毫不心動。他毅然決然從秀場轉戰電視,初期收入雖然不比秀場亮眼,卻因工時變短,大大提升生活品質,短暫的犧牲更換來電視節目「黃金拍檔」的大成功,當時每到播出的周六,街頭冷清、計程車暫停營業,因為大家都留在家裡看「黃金拍檔」,張菲的演藝地位再難撼動。(文未完,全文請見財訊雙週刊332期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適合直接投資股票的4種基因

為何我沒錢-迷思242》
聯合理財網 / 理財會客室 / 理財高手 / 李雪雯 2009/09/24

前幾天,筆者的一對朋友夫妻,為了投資的事在吵嘴。爭吵的焦點就在於先生的股票投資「虧多於賺」,而且先生老是抱怨投資虧損並非「技不如人」,而是因為猖獗的內線交易。

這位先生忿忿不平地指出,有些股票明明是基本面不錯,但就是因為「有心人」的介入,但是這些內線交易的勾當,金管會卻是從來不查。所以他得出一個結論:台灣股市中,99%的老闆都不怎麼老實,不是喜歡自己炒作股票,就是聯合其他作手坑殺散戶、小股東。

對此,筆者倒是持不同的看法,因為每一個市場的遊戲規則總有不同,要麼,就是徹底融入整體的市場遊戲規則中;要不,就是徹底遠離這個市場。也就是說,如果這位先生認為股市中,99%的老闆都不是怎麼正派經營,而且常常透過一些「小動作」,讓散戶投資人被騙下車,那麼,他就不應該繼續在股市玩下去了。

因為,他已經認定股市是個吃人的賭局,散戶永遠做不過股市炒手這個莊家,最好是早早離開股市,尋找其餘他認為「一分努力,可以獲得兩份收獲」以上的地方,就算是打零工或是兼差,恐怕也都勝過這個他口裡所說的「吃人市場」。


儘管筆者也不常鼓勵一般大眾,直接投資股票。但是,一般小老百姓,就一定不能投資台灣股市?或是下場就一定是「慘不忍睹」嗎?其實也未必。因為,就算台灣股市的遊戲規則,完全掌握在少數炒手的身上,但也不乏有人能從中逆勢突圍,並且創造出一定的財富。

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的勝利,並不全然是跟著內線投資,或是純然的「運氣好」而已。筆者試著將這些「小蝦米力抗大鯨魚」的經驗,歸納整理出以下4項重要的「股票投資獲利」特質(基因),或許可以給許多想透過股票投資獲利,卻常常無法如願的投資人參考。

一、用主力,而非散戶的心態思考。也就是不隨著市場消息隨便起舞,而應該思考:「假使我就是作手,會怎樣放消息讓散戶『上當』」?特別是在現今媒體資訊爆炸,真、假消息漫天飛舞之際,如果還是以「曝光的基本面」為操盤守則的人,恐怕將不適合投資股票哩!

二、使用現金,不用融資。一旦用了融資,就等於有賣出的時間限制。儘管許多股票擁有不錯的基本面,但主力作手就是有辦法從資券及進出成交量,看出想要「搭轎」的人數多少。

反正主力手中有的是籌碼,更有的是時間長期等待。但是靠信用交易投資的股民,最缺乏的是時間與股票下跌時的充足資金。因此,假設習慣以融資、融券投資股票的人,就比現金交易的投資人多出許多風險。

三、有閒錢做投資。資金來源其實決定了能否投資股票。首先,這筆錢一定得是「閒錢」,不怕虧損造成生活費的無著落、既定消費無法完成,或是面臨資金需求時,必許忍痛賠錢賣出。

其次,假設這筆閒錢少到只夠買一支股票,那麼,除非投資人可以萬分肯定這支股票的股價「鐵定漲,一定漲」,否則,光是「投押寶錯誤」的心理壓力,就足以造成投資人的判斷失去準頭。

四、有辦法做足功課。這不只是熟悉股票的基本面,還要透過長期觀察,熟悉過往作手們炒作的「蛛絲馬跡」,及其個股的操作手腳。

筆者有一位投資股票的長輩,向就只玩一支資產股。因為經過長期的觀察,他發現這檔股票每年只有一個炒作題材,並且找出主力進出的價錢及模式,因此他每天就只根據自己的資訊,盯著這支股票的價格波動。

當主力進出的訊息出現後,這位長輩也並不急著將所有資金,一股腦地全數投入這支股票,而是採取「一張一張地下單模式」,避免引起主力的注意及戒心。

正因為這樣小心謹慎地做功課,了解主力進出模式,才讓這位長輩光靠這支在一般人心目中,沒有什麼基本面題材的股票,靠著搭主力順風車的方法,累積到一定的財富。

假設一般投資人連以上四點都做不到,筆者真的想要勸勸這些讀者,早日離開常常讓自己寢食難安,又沒有獲得多少財富的股票市場。因為這世上可以賺錢的管道實在太多了,金融甚至是股票投資,只是芸芸眾生當中的一瓢飲而已。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房貸成數鬆綁 爭取有訣竅

符合條件最高貸9成,利率還有優惠
Smart智富月刊 第134期 撰文者:張 彧

今年在海外資金回流帶動下,台灣房市交易激增,使銀行原本趨嚴控管的房貸成數漸有放寬跡象。只要讓銀行認為你是好客戶、好物件,且有好信用,就有機會拉高房貸成數,減少購屋負擔!

8月中,史上利率最低的政府2,000億元優惠房貸用完後不再續撥,加上房價又已漲高,嚇退許多人的購屋念頭。但據銀行業者透露,因為房市景氣回溫,銀行紛紛調高貸款成數,土銀、合庫更全面放寬對小套房的房貸成數。所以,雖然少了政府優惠房貸的好康,但只要讓銀行認為你是好客戶、好物件,且有好信用,就有機會拉高房貸成數,減少購屋負擔,如此一來,還是能一圓購屋夢!

金融海嘯後,包括華南銀、第一銀、彰銀、台銀等行庫,全面緊縮貸款成數到8成,套房甚至低到7成以下。但今年在海外資金回流帶動下,台灣房市交易激增,使銀行原本趨嚴控管的房貸成數漸有放寬跡象。根據中央銀行統計,6月銀行承做購屋貸款餘額4兆7,7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據了解,各銀行業者針對最看好的大台北精華地區物件,貸款成數微幅提高到8.5成以上,而原本保守承做的林口、三峽等北縣地區物件,也悄悄提高,最高可貸到7.5成~8成。至於套房,則有第一銀行針對捷運站、公園或學區的15坪以下物件,研擬提高核貸成數到7.5成左右。而土銀、合庫則對大台北縣市條件佳的小套房,最高核貸成數可達8成。

好地段房屋 不怕貸不到

雖然貸款成數稍有調高,但並不是所有物件都能多貸。有銀行業者透露,要爭取到高一點的貸款成數,貸款人的財務狀況要好,例如資產是房貸的1.5倍,或是物件所在的地段極優。

一位銀行業者表示,「只要是優質地段的房子,貸款成數和條件就不太受市況影響,若貸款人屬於優質客戶,那根本是銀行搶著要。」

所以,無論是哪家銀行,基本上在承做一間房子的房貸成數時,會有以下的參考指標:

1.擔保品所在地段
2.貸款人還款條件
3.區域內平均所得、房價
4.累積毀約率
5.房市供需

每一項指標通常有A、B、C、D等的優劣等級之分,每一等級核貸成數的差距,多以5%為基數。例如,房子位在台北市區內,會被歸類在「A級」地段,核貸成數可達8成;但若買到「B級」區域,房貸成數在7.5成左右;若落在「C級」地段,大概就只能貸到7成。

第一銀行消金部經理陳惠蘭表示,銀行針對擔保品鑑價,就和一般人的購屋原則一樣,除了看地段,也看房屋所在地的交通便利性、生活機能成熟度。以第一銀行為例,在台北市區的房子一般貸到8成都沒問題,若鄰近捷運、公園或明星學區、商業中心、大型百貨,則能貸到8.5成。

大企業員工 更容易核貸

大眾銀行房貸部經理姚良靜表示,銀行鑑價除了看屋況、立地條件,也很重視個人信用,工作穩定、有固定薪資轉帳、信用條件良好的客戶,銀行都很歡迎,「不過,不只是看收入穩定,負債比也是一個考核的標準。」

銀行公會規定,負債應以不超過個人收入的22倍為限,但各家銀行釋出的條件不同,通常以資產負債比不超過50%~70%為基準;一般而言,前500大企業員工、公教人員、具專業執照的醫師、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有較高比例符合此條件,若房子買在台北市,最高可貸到9成,「不但成數高,利率也還有優惠空間。」姚良靜說。

信用評等高 利率再減碼

只要貸款人在寬限期正常繳息,之後主動向銀行提出,多半可再得到最少利率減碼0.1%的優惠,如果擔保品位在精華區、房價具增值性,甚至有機會減碼0.4%以上。

收入穩定的公教人員及500大企業員工,是銀行眼中的「優質客戶」,除了可多給5%~10%的貸款成數,利率也會優惠0.1%~0.2%。與銀行往來信用良好的人,同樣也可主動提出爭取。

平日即與銀行保持良好關係,例如長期定存、信用卡使用狀況良好,或將基金等投資財務集中在同一家銀行,都是和銀行建立關係、降低貸款門檻的方式。一般來說,銀行不會主動調降房貸利率,提醒房貸申請人,最好先整理出本身具備的優勢,再向銀行主動爭取利率調降優惠,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房貸利率高低,是消費者決定要向哪家銀行貸款的主要考量,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主任徐佳馨提醒,想要爭取更好的貸款條件,選擇和房仲業者往來的銀行及正常繳息,都有助於你向銀行爭取較高房貸成數和較低的利率,少一點經濟負擔,購屋圓夢更輕鬆。

*想貸更多,先自我評估3大條件

條件1》你是不是銀行最愛的A級客戶?

1. 律師、醫師、建築師、會計師、老師、公務員、軍人、中華徵信所2,500大企業員工、天下雜誌前1,000大、上市上櫃公司員工、區域醫院、醫學中心等機構職員

2. 存款或購買基金達到一定金額水位,或與銀行平均往來資產達到一定程度的客戶,以及各銀行的頂級信用卡客戶

條件2》你的房子是不是A級物件?

1. 位在台北市,或台北縣板橋、新店、永和等房價較高,交易活絡的區域

2. 鄰近捷運站、明星學區、公園或大型百貨等重要交通、機能區域;或所購買物件屋齡低於30年、權狀坪數在15坪以上

條件3》你的信用評等是不是最優?

根據金管會規定,各類不良信用紀錄會有3~5年的資訊揭露期,對申貸會有負面影響。避免以下問題,你就能得到銀行的好評價:

1. 卡費、信用貸款拖欠、遲繳,或有被退補支票等紀錄者;資產負債比過高,個人或家庭收入,不足以每月按時償還貸款者

2. 向聯徵中心查詢信用狀況的銀行過多;工作不穩定、信用卡過多且皆在使用循環利息者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養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

理財周刊 478期 文.郭晏銓  圖.本刊資料

生養小孩是否要花費很多金錢?答案是肯定的,根據粗估,生養一個小孩到大學畢業,如果不學習任何才藝,最少要花費380萬元,但因為現在社會少子化,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更願意在孩子身上多花些錢,給孩子最好的,因此一般平均會落在500萬元左右;如果再依父母對孩子的期待,每個孩子至少會學習一到兩項才藝,那麼從出生到大學畢業,至少要耗費600萬元以上。

俗話說,「養育之恩,大於親生。」養育小孩的確比生育要花更多心血,耗費的金錢更是不在話下。幸好,孩子的成長雖快,負擔雖重,但是只要父母能夠預先規劃,還是可以有充分的餘裕應付。

不同階段 花費大不同

孩子的成長階段不同,支出的重點也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上幼稚園後,除了每月的固定支出以外,每學期的學費或住宿費用都是要一次繳清的,因此需要預先準備。


在嬰幼兒時期,最大的花費比例其實是托嬰的費用。尤其是找到專業、負責任的保母,費用都不算便宜,還有可能吃掉薪水的大部分,所以很多夫妻選擇請自己的父母帶,甚至如果夫或妻某一方的薪水與全天制的保母費支出差距不大,薪水較低的一方索性就辭職在家帶小孩。

在學齡前時期,上托兒所則是花費的重點。幼稚園的學費,是支出大宗,目前公立幼稚園已經相當普遍,收費也比私立幼稚園低廉,甚至有些公立幼稚園,針對雙薪家庭也有設置安親班,可以參考利用。

到了小學時期,對父母而言,最大的支出則是安親班的費用,如果加上這項費用,就讀普通的私立小學,與公立學校的費用相差不大。不過,私立小學數量不多,如果就讀私立小學,很可能因為交通,增加小孩通勤或親自接送的時間與成本。此外,如果學校沒有規定穿制服,也會增加小孩治裝的費用。到了小學時期,孩子也會需要零用錢,這也是一筆額外增加的支出。

到了中學,公立與私立學校的學費支出差別比較懸殊。現在雖然沒有聯考,但若要進入所謂的明星高中/大學,競爭還是相當激烈,多數學生都會選擇課後補習,因此補習費用是一筆學雜費以外的支出。此外,儘管未來幾年會實施高中社區化,但若住得離校稍遠,還需要加上一筆交通費用。

大學時期是費用高峰期

到了大學,主要的費用,除了學費以外,還有書籍費。尤其著作權法實施愈來愈嚴格,許多原文書價格昂貴,對學生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此外,住宿與生活費用也是一大開銷,尤其現在孩子自主性強,除非學校規定,多半學生都會選擇住在校外,大學生開始拓展人際關係,吃喝玩樂也是一筆筆支出,若不希望孩子因為打工荒廢學業,這筆開銷也是相當沉重的負擔。

不過,其實這些金錢支出,都還算是小事。現代社會忙碌,父母為了工作,往往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孩子。但這種不花錢的陪伴,對兒女而言,往往才是最彌足珍貴的,也是讓孩子有好的功課表現,還有避免偏差行為的最好辦法。在共處的時間,你可以教導孩子做家事、與他們談心、陪他們作功課、溝通觀念,甚至認識他們的朋友。這些有形的投資,一定要再加上你的愛,才會有效益……【完整圖表及內容請見《理財周刊》478期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退休規劃不嫌早

2009/10/06 Yahoo! 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黃逸強

在一場退休理財說明會後,美芳覺得退休規劃很重要,於是開始每個月投資一萬元定期定額買基金。志祥認為退休還早,等過一陣子再說;夏天到了志祥說要帶全家出國旅遊,等回來再說;年終獎金領到手,志祥說老爺車該換了;銀行定存到期了,志祥說股市行情大好,先買股票賺一票再說。

一年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覺五年過去了,美芳看基金績效還不錯,就停止投資,準備長抱這隻金雞母。志祥在股市殺進殺出白忙了一場,最後終於看破,才開始每個月投資一萬元定期定額買基金。

經過20年後,假設是在年報酬率15%的情形下,美芳只投資了5年共60萬,最後可以累積到1522萬。志祥用20年的時間投資240萬,才累積到1413萬。

複利威力強大

怎麼會差這麼多?只投資5年就贏過20年,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複利的乘數效應。愛因斯坦曾說,給它足夠長的時間,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還要大!


雖然說投資報酬率不可能每年15%,市場行情也有漲有跌,但是以假設的報酬率做試算,就見識到愈早規劃退休,愈能享受時間與複利累積財富的效果。所以是要辛苦一陣子,還是要辛苦一輩子,真的要想清楚。

拜生物科技之賜,醫藥的發達讓人類壽命得以延長。根據內政部公佈的簡易生命表顯示,國人目前的平均壽命為78.3歲,而且每隔3年就會增加一歲。也就是說現在30歲的年輕人,到了60歲退休的時候,那時的平均壽命是88歲。

打造有尊嚴的退休生活

退休後,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要渡過將近30年的歲月,需要準備多少錢才足以打造一個有尊嚴的退休生活,是每一個人都難以逃避的問題。

很多人以為,現在有政府的勞保、勞退制度,退休以後的生活簡單,省一點用應該夠了。有這種想法要小心,因為忽略了二個問題:一是通貨膨脹的問題,二是年老醫療看護的費用

通貨膨脹就是會讓錢變薄,舉例來說,假設每年的通貨膨脹率是2%,今天的100元,到明年約值98元,經過30年後,價值會貶為不到56元。

如果志祥現在30歲,預計60歲退休後每月有三萬元好用,其實到那時候錢的價值只剩一半。萬一生病要額外支出醫藥費,臥病在床要請看護,那費用可是驚人。到時候不要怨兒女不孝,要怪自己為何不規劃好

愈早規劃愈輕鬆

退休規劃其實不難,難在踏出第一步,大多數人都認為退休是很遙遠的事,殊不知愈早做愈輕鬆。如果志祥利用定期定額買基金,填補這個退休金的缺口,只要每個月投資5558元在報酬率12%的基金上,就可以達到每個月有三萬元好用。



退休規劃時間要夠長,除了投資金額少、風險也較低。如果離退休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投入波動較大的市場。以單筆投資基金為攻,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為守;以全球股市、新興市場為核心,商品及債券基金為輔,做積極的配置。

單筆投資可以用七二法則,推算資產倍增的年期,若是報酬率12%的情形下,本金六年就翻一倍(72÷12=6)。如果在30歲就存到人生第一桶金100萬元,經過四個六年,在54歲時就可以擁有1600萬元。

理財就是有目標的賺錢,有計劃的存錢,年輕時工作打拼,退休才能安養天年。政策會變、老闆會換,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才是最大的保障。退休不是由別人決定,而是由自己,只要準備好、有錢就能退休,沒準備好就只能退而不休,繼續勞碌命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當寓公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Money錢》2009年10月號 ● 撰文:劉育菁

金融海嘯後,存房子養老的趨勢更加明顯。根據2009中信房屋「宅指數」夏季報告,在所有投資理財工具中,「房地產」已躍升抗跌保值工具的No.1(30.5%),和第2名「保留現金」(21.8%)及第3名的「黃金/貴金屬」(18.0%)出現極大差距。

今年第2季底,國產局標售台北市同安街13~15坪的老舊公寓,吸引不少退休夫妻湧進會場投標,顯見在低利率時代,不耐利息縮水的退休族,只能期待靠投資房地產賺取較高的租金收益,甚至中長期有機會賺價差。

只是,有愈來愈多的寓公加入租賃市場,市場競爭更形激烈,去年金融海嘯後,退場的寓公亦不在少數。在高房價、低收益的年代,現在想進場的寓公,更應具備哪些知識與常識呢?

1 不要賺了租金 卻賠金了本

好地段的產品,如果以租金報酬率(=年租金÷房屋總價)的公式來計算,較房子因為地段價格相對較高,若在租金不變的前提下,報酬率反而比較低。


相反的,郊區的地段雖然比不上市中心,但相對來說房價也便宜,反而容易出現高報酬率。而這也是許多新手投資人會犯的毛病:只看租金,卻不看房價變動。因為地點較差的產品,其風險溢酬要提高,也就是租金報酬率要比一般平均水準來得高,才能吸引人投資,但是跌價的風險也愈大。

2 根據立地條件與設備 選對房客

不同族群的房客,對於租屋設備的需求也不盡相同。舉例來說,學生族群最在意距離學校的遠近,通常10分鐘之內可到達學校、生活機能完備的物件,出租率最高;其次則是寬頻配備,若是房屋配備不包含寬頻,就無法受到學生青睞。

上班族比較重視交通便利性,包括是否鄰近公車站或捷運站、附近生活機能完整與否;而公教人員比較重視社區環境的生活品質,就像房地產大亨唐納‧川普曾說:「了解你的房客,定位清楚並提供他們的需求。」才是賺到長期租金的不二法門。

3 扣掉各項支出成本 才是實際租金報酬率

持有房子每年要支付房屋稅、地價稅、修繕成本、折舊、房貸利息、強制責任險保費等;如果出租,還有租賃所得稅,所以,租金收入要扣掉各項稅費成本後,才是真實的報酬率。

很多寓公以為租金只要夠付房貸就好,殊不知未來房貸利息上調機率多過下降。以貸款20年、利率1.5%、本息平均攤還法計算,3年後,利率若上升至3%,每月付款將多出1倍。試問租金能隨房貸自由調高?現在要進場自備款要提高,要保守投資。

4 想買屋救定存 要注意租金報酬率也會下降

買房救定存,是現在最多退休族群轉行當寓公的重要原因。但可別忘了,雖然利率下降,導致買屋救定存的買盤大量湧入,會帶動資產價格上揚(房價上漲),如果租金也無法跟著上調,租金報酬率就會下降。

多數房市專家認為,租金的合理報酬率應該是定存利率往上加1~2%,保守估計未來3年房貸利率約2.5~3%,因此,合理報酬率為3.5~5%,可別異想天開認為會有10%的高報酬。

5 租約公證 避免碰到爛房客

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如果認為租金合理,不怕租不掉,千萬別為了求快而來者不拒。了解房客背景及收入過濾後再出租,才能保持居家品質。在房東圈之間流傳著一句玩笑話:「男房東最怕遇到沒有錢的單身女孩,女房東最怕遇到賴著不走的失業壯漢。」

避免房客賴著不走,就是將租約公證。若不幸碰到不付租金或租期屆滿不搬遷的房客,房東可直接持公證書向法院執行處聲請強制執行,跳過冗長的訴訟程序。

6 離家太遠 管理成本會上升

提高出租率,除了透過裝潢,營造溫馨氣氛外,還要提高服務品質。舉例來說,若是大學附近的專職校園寓公,除了每月固定收房租外,得花更多的時間處理垃圾、換燈泡、修水管、抄電錶、算水費及瓦斯費,甚至打掃公共區域,維持環境的整潔。

如果出租的房屋不是在自家附近,管理起來更麻煩。雖然時下不少房屋租賃公司可代為管理,但普遍收取月租金8~12% 的代管費,會吃掉微薄的租金報酬率。

7 寧可少收租金 也不要房屋空置

進入低利率時代,寓公儼然是365行之外的新興行業,但是挑選物件的眼光也要更精準,儘量選擇供給量較少、租金維持平穩的區域,這類資訊可在各大房仲公司或租屋網尋找。

根據許多房東的經驗,為維持長期租客的穩定性,有些校園房東在學生畢業潮時,會提供獎學金鼓勵學長介紹學弟妹租屋;也有房東為了留住好房客,主動簽下3年的租約,並逐年降低月租金1成,以換取租客長久入住。想當寓公一定要抱持永遠滿租的心態,寧可少收租金,也不要讓房子空下來。

8 成為房客的好朋友 並掌握最新狀況

寓公除了收租外,還要成為房客的好朋友,一方面靠著口耳相傳,讓好房客自動找上門,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避免房客在租屋處發生不幸事件,進而影響出租率及房價。舉例來說,房東對於有憂鬱症或心理、感情受創的租客要有警覺。

成為房客好朋友的另一項優點,是可以直接掌握房客的工作及收入情況。像年初竹科新貴放無薪假時,很多房東就因突然喪失大批租客而亂了方寸;若是校園房東,每年寒暑假學生返鄉潮,得視為淡季,提早掌握房客的變動,也就能提早想出因應對策。

9 選擇帶租約的標的 要確認租約真假

低利率的誘因,刺激不少投資型買盤進場, 部分房地產廣告打出高報酬的分割套房,或是打出連鎖店進駐的店面廣告,但實際卻是投資客為了提高賣相,製作假租約,以吸引買方入甕。

最保險的方式就是逐一檢視租約,由於假租約大致可分「租金一次付清」、「租期長」(不定期租賃)、「長租期,低租金」等方式,購屋人可從承租人、出租人的簽章真偽,以及租押金給付、雙方資金往來記錄,去判斷租約的真偽。

10 慎選物件 不同產品優點各異

店面特性是租金穩定,在房市多頭來臨時,還能賺到增值收益,是寓公的上上之選,但缺點是:好店面難尋、且價格高,同時也要確認商圈是否有位移或變化等問題;而門檻最低的套房,是很多寓公的第一選擇,但若戶數多,管理會是最難克服的問題。

可自住兼投資的頂樓加蓋產品也很火熱,但購買前需特別注意加蓋的年限及使用情況。曾有法院判例,其他住戶主張拆除違建,並主張房東收取房租是不當得利,最後房東需將租金拿出來給其他住戶均分,實在得不償失。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7個狀況將所得分散到明年,降低所得稅

Smart智富月刊 撰文者:黃玉珍

一般來說,接近年底進帳的所得,只要給付單位願意配合,可以留到下個年度再申報。因此,擔心今年稅負過高的人,可以利用這段「灰色期」,分散部分所得到明年。

年底將屆,該估算一下今年要繳多少所得稅了!如果即將有大筆收入落袋、或是今年要繳的稅額可能會增高,建議你,年底前,趕快將部分所得分散到明年,降低今年所得總額,可以少繳一些所得稅!

利用年底前的緩衝期 請給付單位明年再申報

一般來說,接近年底進帳的所得,只要給付單位願意配合,可以留到下個年度再申報。

因此,擔心今年稅負過高的人,可以利用這段「灰色期」,分散部分所得到明年,這時可以請給付所得的公司或單位,延到明年才申報所得扣繳憑單,或者是將所得支付年度「落到」明年,就可降低你今年度的所得。

不過,如果要分散所得,必須連同可扣除的支出一併考量,才能計算出最理想的降低稅額方式。


從附表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只要你估算明年度所得會增加,就不宜將所得分散至次年,以免今年繳稅額雖降低,明年卻拉高,反而要繳更多稅

相反的,如果預計明年收入會減少,或是可以扣除的金額會增加,就可以把部分所得分散至明年,降低今年的繳稅額。

另外,今年度結婚或離婚的民眾,也可以利用這段「緩衝期」節稅。按稅法,夫妻要合併報稅,但在結婚和離婚年度都可以主張分開報稅,夫妻分開報稅比較有利的朋友,千萬別忘了!

視財務狀況決定是否分散所得

不宜分散所得的7狀況:

1.明年你或配偶可能升官加薪
2.有額外收入進帳,如出售房屋
3.調高租金,租賃所得會增加
4.開拓新業務,明年業務獎金可能增加
5.新書賣得好,明年版稅會大幅增加
6.研發新產品,預計會有權利金進帳
7. 海外所得超過100萬元,且適用最低稅負制

適合分散所得的7狀況:

1.小孩預計明年出生,扶養人口數可提高
2.家人初次買保險,保險扣除額會增加
3.配偶可能辭職在家帶小孩,收入減少
4.子女升大學,有教育學費扣除額可扣抵
5.兄弟姊妹間輪流列報扶養父母,明年剛好輪到你申報
6. 預計買房子,可望有購屋借款利息支出可扣抵
7.預期景氣持續低迷,公司會減薪

註:可以分散到不同年度的所得,包括賣房子的所得、稿費、版稅或其他兼差、打工所得等。

精彩全文詳見《Smart智富網站》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新聞,短線操作反指標

知名財經作家王志鈞的獨家觀察
Smart密技系列 散戶提款機 撰文者:王 易

小明看見報紙上寫:「某某公司接下國際大廠訂單。」一開盤,果然股價直往上衝,小明看了好開心,市價搶進,結果股價衝高後快速反轉,小明慘遭套牢。

小明又看見報紙上寫:「某某公司第1季獲利創歷史新高!」開盤後,股價小跌一點點,小明看了更開心,業績這麼好,股價還走低,這是老天賞的發財機會,市價敲進,結果,股價一路探底,宛如鉛錘墜地,小明又被套牢。

大部分散戶都像小明,投資股票老是跟著消息面追高殺低,賺少賠多,難道散戶注定是輸家?專家不是說,投資要做功課,怎麼愈做愈賠錢?

知名財經作家王志鈞說,勤做功課沒錯,錯在你沒學會「看懂報紙」。

3重點看出門道,散戶變專家


王志鈞擔任過十多年財經新聞記者,他強調消息面最多的地方,往往不是號子,而是報紙,但一般人跟著報紙新聞做股票,極容易誤闖高點套房。為了協助散戶學會看報紙投資的有效方法,他建議投資人讀報時,要區分為3大重點。

重點1》先觀察總體,再區分細節

報紙提供的消息,不外乎4個環節:

1.總體經濟基本面的研判
2.個股(產業)基本面的研究
3.大盤指數漲跌趨勢的分析
4.個股股價的技術分析

以上這4個面向,不一定需要全部兼顧,可以只重視某一個或兩個,卻不能連一個都沒有。要利用一份財經報紙來幫助我們做好這4個基本面向的研判,可以在相關版面上尋找符合自己需要的資訊。

1.總體經濟基本面→可以參考「財經焦點」、「經濟要聞」、「金融要聞」、「國際財經」、「兩岸經貿」等版面。

2.個股(產業)基本面→可以參考「經濟要聞」、「科技產業」、「金融要聞」、「兩岸經貿」、「企管經營」、「房市要聞」與「證券新聞」。

3.大盤趨勢→可以參考「財經焦點」、「證券新聞」等。

4.個股股價→可以參考「證券新聞」。

許多散戶翻開報紙時,通常只急著閱讀「證券新聞」版面的新聞,這種做法就好像一個戰場上的將軍,只將目光關注在戰場最前線上的消息面變化,而忽略研判宏觀的天候氣象、敵我政經局勢、主翼、側翼部隊變化與後勤補給的消長。

因此,在擬定長線戰略布局時,一定要先綜觀大方向,再推定小方向。

重點2》「報屁股」常隱藏大財富

新聞版面愈顯著的利多消息,就短線上來看,通常是買賣股票的「反指標」,而躲在小角落裡的方塊新聞,才是投資人應該費心留意的買賣訊號

原因是什麼呢?王志鈞指出,報紙編輯台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有一種從眾心理,會將最多人關心、最多人有興趣的新聞擺在頭條位置上,而在投資市場上,當許多散戶都因為買入股票而關心股市行情時,往往意味著行情過熱反而是股價低點時,沒人關心股價,相關新聞反而只有OK繃大小

特別是某些出現在「報屁股」(易受忽略、版面角落的小區塊)的個股新聞,消息公布時,因為不受重視,不太會影響市場行情波動,但如果是對公司有利的消息,就可能是重要的買進訊號。

常常發現這類不受重視的消息,悄悄使該股大漲一段,可是兩至三個月後,又在報紙上被重新寫一次,而這一次卻是刊登在極為顯著的版面,原因可能是股票漲了,很多人都注意到,又把這件利多再搬出來講一次。當舊聞被大肆重炒,股價當天開盤又暴衝,這一刻,你應該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重點3》嗅出玄機,即提早布局

如同上面所提到,消息被炒大了,就是短線的進出場點,只是做法要反向。散戶千萬不要忘記,一份報紙的價格只有10元、15元,每個人都可以買到,甚至到早餐店吃份早餐還能看到免費報紙,連一塊錢都不必花。這麼廉價、容易取得的資訊,散戶如何冀望得到任何內線消息或明牌?重大消息,只要一經大眾傳媒傳播,也成了過去式的昨日黃花,通常,股價只會回檔,而不易繼續發酵。

報紙在股市戰場上的功能,就是「報馬仔」,只負責提供五花八門的消息,卻不掛保證,也不代表消息一定正確。而就算是極具權威又正確的新聞,也不代表根據該新聞做投資就能賺大錢。

何以如此呢?因為報紙寫的是新聞,英文叫「News」,就是當下的新鮮事兒。股票投資要獲利,關鍵卻是提前布局,股票還沒起漲前先買,還沒回跌前先賣。總之,就是要跑在News之前,姑且稱之為「Pre-News」(領先新聞)。

新聞寫的是當下的現狀,而不是去報導未來的事情。當下很多人看好股票,變成了News;你根據當下的News買股票,活該你買在高點!


股市回檔 總在大眾上車後 —股市起伏與新聞曝光的關聯

「Pre-News」才是金庫鑰匙

當報上的新聞都告訴你,「當下」很多人看好台股將上8,000點或1萬點時;或者某家公司接到大訂單,業績大好時,這個News裡頭蘊含的Pre-News,不就是該上車的都上車了,就等你進場接最後一棒,股價即將回檔了?此刻,你應該做的,就是「領先」趕緊賣出股票,還要等什麼、懷疑什麼呢?

如果再搭配過去一個月的價格波動趨勢來看,將會更加準確,譬如有支個股,之前悄悄漲了一個月,漲幅高達3、4成,結果突然冒出一條大利多,那你可要小心毒蘋果啊

反之,若報紙上的消息是利空,但個股之前已經跌了一個月,最近幾天卻不太跌,那麼當天利空消息登得愈大,開盤殺得愈低,愈是你短線搶進賺錢的好機會

所以投資人一定要先有個聰明的投資腦袋,才有辦法從News當中,提前研判下一個投資新聞與脈動是什麼?就像聰明的將軍要先胸有成竹,才能根據報馬仔的情報去預判未來動向,做好調兵遣將的動作。

許多散戶無法從財經新聞中萃取出Pre-News,大概是因為:第1、不懂財經專業名詞;第2、稍懂財經專業名詞後,還搞不懂其與股價的連動關係;第3、就算懂了,卻不知該如何有效的將讀報資訊與情報,運用到證券投資上頭

簡單說來,就是不知道如何完整、有效的運用一份財經專業報紙,來做為證券投資的正確參考。

投資股票如果像開車,那麼財經證券新聞就好像是便宜又實惠的證券地圖或投資導航圖。看不懂財經地圖或坐標的人,開起車來自然是暈頭轉向;但如果了解地圖的人,自然能夠得心應手,快速找出投資方向與賺錢策略來。

小檔案_王志鈞
出生: 1968年
學歷: 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經歷: 財經記者十多年
現職: 作家、《Smart智富》月刊特約主筆
著作: 《笑笑看線圖:跟著六大名師學技術分析》、《管好你的錢》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小氣財神侯昌明 股票+基金不炒短

【2009/08/26 聯合晚報╱郭曉芸】

即將推出第二本理財新書「平民千萬富翁」的侯昌明,是演藝圈有名的「小氣財神」,既然小氣能致富,自然是有他的撇步,對金錢看起來小心翼翼的他,竟然是個玩股票超過十五年的好手,還能出書提供教戰守則,足見他花了多少時間下苦工研究。

單身時的侯昌明過得很省錢,生活開銷少,看著股票基金存摺越來越多錢就很開心,結婚之後他一開始也要求老婆曾雅蘭要跟他一起進行省錢大作戰,不過隨著孩子的出生,以及老婆也變成藝人,侯昌明因收入增加也開始練習支出,他表示他們夫妻有共同的戶頭,兩人的收入都匯到這個帳戶,投資或家用都從這邊出去,不過老婆畢竟是女藝人,需要治裝或其他用花費,所以她還有自己零用金戶頭,侯昌明則是有任何個人的花費就跟老婆報備請款,完全是愛太太的表現。


從一開始工作,侯昌明就有理財的想法,他從股票、基金、跟會三方面下手,不過跟會曾被倒會、基金也曾虧過,反而是股票讓他嚐到甜頭,所以他花了很多功夫去研究股票,十五年來主力股票搭配基金,讓自己獲利更多,因為不炒短線,侯昌明經常是買了股票隻後就放著等待時機,雖然去年他也曾是股災大戶,損失金額高達千萬,但現在又都已經回到本錢之上,他購買的科技網路電通類股也賺到一倍以上。股票投資占他收入的五分之一,至於基金部份則占十分之一,選擇的項目則多為新興市場大中華類。

侯昌明在房地產方面,手上擁有內湖兩間房子的他,一個房子自住,一個房子則出租,因為不想讓銀行多賺他的錢,他一直都是本利一起還,而且只要手邊有多一些錢,能多還一點就多還一點,內湖房子放著等待房價好的時候,先出租出去也不吃虧,侯昌明表示投資房地產的金額,約佔他們夫妻倆所得的十分之一,算起來壓力並不很大。

侯昌明透露,在他三十歲的時候曾出了他的第一本理財書,內容完全是股票與基金的教戰手冊,他說:「當時我滿腦子都是數字,書裡我傳授了很多成本少又實際的致富方式,不過事隔十年,現在的我卻多了很多投資與成本的觀念,比起當年,現在的我覺得一定要先付出,才會有更多的收穫。」

侯昌明從第一個小孩出生才半個月,他就開了銀行戶與證券戶幫孩子存錢,他坦言自己是個很有危機意識的人,孩子都有自己的戶頭,就能確保孩子不會有沒書念沒飯吃的那天。

投資規畫
股票→占收入1/5
基金→占收入1/10
房地產→占收入1/10


專家看法/投資方式扎實 重持之以恆
【2009/08/26 聯合晚報╱郭曉芸╱整理】

對於侯昌明的理財方式,兆豐國際投信副理盧欣怡表示,任何專家都是經過數不清的失敗經驗,再從錯誤中學習成長的,侯昌明現在已經是理財專家,他過去也有在股海中跌倒的經驗,不過看他現在的投資規畫,看得出來他是一個真正在力行投資,而且實踐得很徹底的「達人級」。

不少藝人常亂投資或愛一窩蜂,但侯昌明的投資方式卻很扎實,值得做為其他藝人的最佳範例。在配置上,盧欣怡認為已經做得很好,在基金在市場的選擇上也非常恰當,不過所佔比率似乎還可以再拉高一些,而在對小孩的財務規劃,定期定額的方式也是目前最適當的選擇,很多人撐不住定期定額的方式,交沒幾期就交不出來,光有理財頭腦還不夠,要真的能持之以恆,才能像現在的侯昌明一樣有令人羨慕的收穫。

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5類基金的停利停損點

財金名師朱岳中
Smart密技系列 基金補習班 撰文者:康文柔

在Yahoo!奇摩上有個「無責任投資論壇」部落格,成立4年來吸引800萬人次的點閱,雖然號稱是風險自負的無責任評論,每天仍然吸引逾 3,000人前來「取經」,因為格主針對報章媒體的公開資訊,提供個人觀點的深度解析,並統整重要的投資數據,對處於資訊弱勢的投資人,帶來莫大的幫助。

這位無私的熱情格主是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著作曾多次發表於國外專業期刊,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而且這位老師實戰經驗,更不比專業背景遜色。

朱岳中從高中就開始研究股票,大學與研究所期間迷上期貨、選擇權,碩士論文就是以選擇權為題目,博士論文則是研究共同基金,而他實際操作基金的戰果也是嚇嚇叫,曾經定期定額買進JF南韓基金,8年賺進7倍,也曾單筆敲進JF印度基金,7個月報酬率高達72%,獲利出場。

朱岳中強調,投資基金跟定存不同,淨值有波動,報酬率也有上下,對帳單上的數字如果沒有實現,賺再多也只是紙上富貴。他主張,基金跟股票一樣,雖然不適合短線進出,還是得掌握高點出脫、逢低布局。不過買基金容易,何時該停利、停損就是一門學問,而且不同類型的基金,方法也有不同,朱岳中就針對不同屬性的基金,提出停利與停損的建議:


債券型基金
已開發國家公債無需停利;高收益型停利點20%~30%、停損點10%~15%

投資已開發國家公債為主的債券型基金,很適合保守穩健型的投資人,這類基金報酬率不高,但是很穩定,根據朱岳中的研究,即使在這兩年的金融風暴期間,仍有不少基金年報酬率穩定在8%~10%間。如果拉長到20年來看,收益率平均在5%~6%之間,普遍高於定存利率。投資這類基金,可以定期定額長期配置,不需要停利,直到有現金需求時,再贖回即可。

高收益債券基金,雖然也是債券,風險等級卻大不相同。朱岳中強調,高收益債券的波動大,風險其實不會比股票低,譬如去年雷曼兄地倒閉事件,造成高收益債暴跌,甚至有部分高收益債基金被迫暫停贖回,但是今年初,金融風暴陰影逐漸淡去後,高收益債券基金就隨著市場穩定而強力反彈,表現相當亮眼,今年迄今報酬率多逾3成。

朱岳中建議,目前金融市場的風險還沒有完全消除,最近美國仍有銀行倒閉,高收益債券基金短期再漲有限,不妨先贖回落袋為安,等到各國的央行開始調升利率,代表景氣開始轉趨熱絡,到時,高收益債可能會有一波新的漲勢,再來買進

朱岳中建議,高收益債的停利點可以抓20%~30%的獲利,停損點設在10%~15%。部分投資人會因為基金虧損而捨不得賣,這是錯誤的觀念,高收益債券基金更是不能輕忽停損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近2年淨值走勢圖

平衡型基金
海外型停損&停利點15%~20%;國內型停損&停利點10%~15%

「進可攻、退可守」是平衡型基金的訴求,當投資人覺得股票基金風險太大,又無法滿足於債券基金的投資報酬率,股、債都能投資的平衡型基金就是不錯的選擇。

買平衡型基金要特別注意海外、與國內基金的區別,海外的平衡型基金靈活度較高,債券與股票部位都可以從零拉高到百分之百。因此,停利點與停損點設定的區間可以拉大,可設定在15%~20%。而國內的平衡型基金受限於政府法令限制,債券部位不能低於3成,所以波動較小,停利與停損都大概抓在10%~15%就可以了。

對於不了解資產該如何配置的投資人,平衡型基金是個省麻煩的選擇,但朱岳中指出,投資人如果勤快點,也可以親自做資產配置,比如將投資的金額分配在購買債券基金、或是股票基金上,同樣能達到平衡基金避險的效果,而投資報酬率也比較能自由調整,達到自己的期望。以他的經驗,自組基金的報酬率,通常比購買平衡型基金的績效更佳。


復華人生目標基金 —近2年淨值走勢圖

股票型基金
全球型停利點20%、停損點15%;區域型停利點30%、停損點25%;新興市場看趨勢

股票基金因為波動大,相對的高風險也高報酬,在資產配置中扮演「攻擊」的角色,用來獵取較佳的投資報酬率,但是必須眼明手快,停利時要爽快,否則股市反轉向下,美好的績效很可能曇花一現,只賺得短暫的紙上富貴。依布局的地區,股票型基金可概分為全球型與區域型兩種。全球型基金進行資產配置,大多持有歐美大型股為主,績效表現相對穩健,停利點設在20%就差不多了,停損點設在15%,區域型基金因為重壓單一區域市場,上漲較有爆發力,但風險也較高,停利點可設在30%,停損點設在25%。

「新興市場」是這幾年來最受矚目的投資標的,尤其是5年前高盛證券的一份報告,將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統稱為金磚四國,掀起了一波金磚四國投資潮,接著,經濟增長快速的東協、拉丁美洲、東歐等多個國家,也陸續加入搶錢「新星」。

新興市場由於國家的經濟發展還未趨於穩定,當全球景氣暢旺、商品原物料行情好的時候,新興市場的股市漲幅表現凌厲,景氣轉差,又可能出現暴跌,基金的淨值表現就像在坐雲霄飛車。比如今年上半年,投資東協、拉美兩地的基金就漲了4、5成,巴西股市近日還創下一年來新高。

朱岳中說,買新興市場基金就當作買樂透,不要押注大量的資金,先存有「賠錢就算了」的心理,漲了「當作撿到」。不需要去設定停利點與停損點,全由判斷趨勢決定


摩根富林明大中華基金 —近2年淨值走勢圖

主題式基金
原物料看好可長抱,但反轉時出脫要快

股票型基金除了以區域概分,也有基金鎖定產業作為主題投資,比如科技、能源、消費、生技、礦業等等。朱岳中指出,以中國大陸為主的新興國家經濟成長仍然快速,大量的建設消耗全球的天然資源,原物料行情長期看好,不需要設停損停利點,如果外在環境佳,漲個70%也不過分,不用急著下車,然而景氣反轉之際,出脫就要趕快,免得愈跌愈重。商品相關的主題式基金可持續投資,但產業型基金的特色是景氣循環明顯,不宜做太長期的投資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A2-USD —近2年淨值走勢圖

機械型基金
台股ETF停利點20%~30%、停損點20%

ETF指數基金屬於「機械型」或「被動型」基金,也就是不採經理人的人為操作,完全依電腦設計的指標,根據參考指數的波動買賣股票。比如台灣50(0050)ETF基金,為貼近台股波動,選擇50檔占市場權值較大,並具產業代表性的股票,讓績效符合加權指數起伏。

買ETF的好處,在於不必費心檢視個股好壞,投資人只要判斷趨勢的漲跌就好。比方預設台股後市會漲,就可買進台股的ETF基金,可避免選股失準,發生「賺了指數、賠了股價」的情況。另外,對於台灣投資人來說,不易直接投資的海外股票,也可以藉由ETF來布局。操作ETF,形同買指數,高出低進是基本策略,像綜合型的台股ETF,就不妨參考區域型等基金抓20%~30%停利,20%停損。


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 —近2年淨值走勢圖

小檔案_朱岳中
出生:1968年
學歷: 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博士
現職: 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
著作:《基金私房學》

2009年11月1日 星期日

曾國城:副業虧損逾兩千萬,省錢為東山再起

Smart智富月刊 第134期 撰文者:林正文

一年前,雷曼兄弟宣布破產的前幾天,《Smart智富》月刊向曾國城的前經紀人蘇玲令遞出採訪大綱,經紀人以「他不理財,也不投資」拒絕專訪,「那經營副業呢?他開了這麼多餐廳,應該可以分享創業經驗吧?」記者追問,沒想到經紀人卻回說:「現在談副業,根本是在傷口上撒鹽吧!」

因為那段時間,曾國城投資的上海餐廳,原本有4家連鎖店,不敵景氣衰退,悄悄地收掉了兩家,再加上他和朋友合夥開設的夜店,竟也無預警地暫停營業,這些原本風光的業外投資,讓他財產損失超過2,000萬元,所以,在金融海嘯爆發後,曾國城被媒體問到投資失利時,不禁感嘆自己從來不玩股票,但卻被景氣拖累,成了金融海嘯的受害者之一。

不過,2,000萬元的投資損失,卻激起了他拚命賺錢的鬥志。2009年開始,他換了新經紀公司,主持節目一個接一個開,現在手中同時有6個節目,月收入保守估計350萬元;至於副業投資部分,他在整理虧損後,又再度投入百萬資金,利用連鎖餐廳的中央廚房,轉型經營小吃店,甚至規畫加盟辦法,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把虧損賺回來。所以當記者再次約訪時,曾國城竟然爽快的答應分享創業經驗。


細數曾國城入行20年,堪稱星途順遂,演藝事業除了曾經受到緋聞事件短暫的影響外,這些年來手中的工作,幾乎沒有停頓過,因此也幫自己累積了可觀的身價。以去年的藝人報稅排行榜為例,他以5,400萬元的高收入,排名第4,僅次於天王級的胡瓜、吳宗憲還有他的好搭檔徐乃麟。

不過,為什麼演藝圈很多人都喜歡用「小氣」來形容曾國城?「小氣會變成我的形容詞,都是要從創業失敗說起,」曾國城說。28歲那年,他和朋友合夥開傳播公司,兩年賠了600萬元,朋友苦撐一年多,受不了金錢壓力,把公司負責人轉讓給曾國城。

看投資》沒時間管理=失敗收場

第一次當老闆的曾國城,為了不讓用自己名字開出去的支票跳票,一整年,都在忙著「總錢」,主持工作的收入是左手進、右手出,每月留5萬元給家人當生活費,其餘的錢都拿去還債,「那時候的生活壓力,讓我又回到最痛恨的生活狀態——沒有錢!」曾國城說。

為了還債,曾國城收斂過去的海派消費習慣和生活態度,所以有好長一段時間,別人搭他的便車跑通告,要分擔油錢;錄影現場的便當吃不完,他收工的時候都打包回去……從此「小氣」就成了別人嘲弄他的形容詞。

「我雖然介意別人用小氣來攻擊我,但是我不覺得自己做錯了,」曾國城說,他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還清債務,同時還替自己設定新的目標:要在35歲前,戶頭裡要有1,000萬存款、買一間最稱頭的房子給全家一起住,開一輛最漂亮的車子,徹底脫離貧窮的威脅。

「所以那幾年,我拚了命的工作,賺來的錢超過95%,都存起來,最後,我不但房子買了兩戶、百萬名車也買了兩輛,達成率幾乎是百分之兩百,」他得意的說。

曾國城會賺、會省也會存,但是在投資上卻交不出好成績。他不玩股票、基金,但是喜歡經營副業。2003年,手中已經有千萬存款的曾國城,因為主持美食節目,結識了剛從大陸引進上海蟹的老闆彭靜芬,愛嘗鮮、愛下廚的曾國城,不但一吃上癮,他甚至覺得只要再加以改良,應該會有新商機,於是入股當股東,合資開起了「过海香辣蟹」餐廳。而且曾國城樂意當活招牌,挾著明星的光環,3個月後就開始回收,激發了他投資副業的信心,並且在兩年內,迅速開了4家連鎖店。

和曾國城合夥超過6年的彭靜芬說,曾國城對於餐飲業非常投入,會在繁忙的演藝工作裡,每月固定空出時間,參與營運會議,甚至每逢重要行銷活動,他都會盡量親自到場,褪去大明星的架子,為顧客點菜上菜,只是演藝工作占掉了他多數的時間和心力,雖然有一個專業團隊的協助,但是當不景氣衝擊消費市場時,不賺錢的分店就只好結束營業,先停損出場。

「仔細算算我投資餐廳5年,共賠了2,000萬元,等於1年賠400萬元,」因為無法親力親為,落得賠錢收場,曾國城認為自己要負最大的責任。「像我們這種工作量很重的藝人,分心去經營副業,因為沒有時間管理,最後一定是白忙一場。」

談未來》再存千萬就進軍房地產

不過,有著「不按牌理出牌」水瓶座特質的曾國城,居然又找到下一個投資標的——房地產。「只要算準了利率,手上累積一筆頭期款,房子就可以一棟、兩棟地買,」曾國城說。

以他現在的收入,應能負擔3,000~5,000萬元的房貸,而且他有信心到50歲都還能在演藝圈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他已經擬好長期投資計畫,「等著看!等我再存到1,000萬元,很快就要進軍房地產了。」曾國城信誓旦旦地說。

精彩全文詳見《Smart智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