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達人挑基金》股票、債券型6步驟一次網羅

買得獎基金 賺進定存8倍
Smart智富月刊第140期 撰文者:林淑玲

挑對好基金,時間就是為你創造複利效果、累積財富的好朋友,但千金難買早知道,如何能及早挑中這些日後會得獎的頂尖基金?楊偉凱與王仲麟這兩位走紅於網路的基金達人部落客,分別針對股票型、債券型基金的挑選方式,提供心得給讀者參考。

挑超優股票型基金
富總裁楊偉凱》短中長期績效同步看 選基金也要選公司

曾經擔任過滙豐銀行信託投資分處資深副總裁的楊偉凱,是基金投資高手,他憑著一套有系統的選基金方法,常常選中年度或長期績效相當好的基金,包括今年的得獎基金,譬如安本新興市場基金、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等,都是他投資多年的標的。

楊偉凱表示,當初選中這些基金都是自己挑出來,如今這些基金獲得基金獎肯定,更加印證自己的挑法能挑出好基金。他主要透過以下3步驟來挑:

步驟1》選出3 年、5年績效位於前1/4者:從中挑出有能力長期創造穩定績效的基金。

步驟2》列出1年、6個月績效位於前1/3者:在確認長期操盤能力後,進一步鎖定中期績效,找出能掌握中期投資趨勢者。


步驟3》選出1個月、3個月績效位於前1/4者:近期績效好,表示操盤手有抓到現階段脈動。

透過上述3步驟,可以挑出優質基金。不過除了看績效之外,楊偉凱也提醒必須注意3件事:

1. 基金公司只有1檔或少數幾檔績效不錯,那最好多考慮。好的基金公司應該是整體基金都能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表示操盤品質穩定。

2. 波動率不要過高。參考指標可看3年年化標準差。標準差愈大,風險程度也較大,反之則較小。

3. 基金經理人更換。基金經理人若為新任,至少觀察6個月再出手。

操作:依標準差跌幅加碼單筆 定期定額不停扣

楊偉凱建議定期定額加單筆投資操作,較能快速累積獲利,加碼時機可以標準差為判斷依據。假設每月定期定額投資1 萬元,當基金跌幅在1個標準差時,加碼定期定額金額的2倍,也就是單筆投資2萬元;若基金下跌1~2個標準差,屬於中跌,加碼5倍;若跌3個(含)以上標準差,可加碼10倍;定期定額則皆為照扣。他就是這樣操作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投資4年下來,歷經金融海嘯至今已累積40%報酬率。

選優異債券型基金
基金殺手王仲麟》買了可以不用管 顧本兼穩定獲利

向來給網友操作犀利感覺的部落客王仲麟,沒想到竟然也會投資給人印象多半偏向保守的債券型基金。

王仲麟說,投資需要建立核心與衛星部位,衛星部位目的是為了盡量衝刺、搶賺短線,因此操作要犀利;核心部位是為了顧本,最好是選那種「買了就不用管」、類似定存能提供穩定獲利的商品,屬性上當然以債券型基金最適合。

同樣是債券型基金,風險差異卻很大,王仲麟認為,既然是放在核心部位,當然要以績效穩定的債券型基金為主。那麼,他是怎麼挑選債券型基金的呢?且看以下3個步驟:

步驟1》以1年期績效進行排序:列出所有債券型基金,依1年期的績效進行排序。

步驟2》再找出3年期優於1年期績效者:若你仔細看,可以發現不是每一檔債券型基金年績效都會比1年績效好,會發生這種情況,主要與債券型基金投資標的有關,通常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等這類波動較高的基金很常見。透過這個步驟,可先過濾績效較不穩定的債券型基金。

步驟3》用年化標準差來排名:如果基金的報酬率差不多時,要選標準差較低的基金。若標準差很接近,則應該選擇報酬率較高的基金。

操作:定期單筆買進 每年檢視1次就夠

王仲麟表示,透過這種方式挑出來的基金,因為績效穩健,很適合定期(例如每年)一筆買進,或者當成大筆資金的停靠站,而且不需要常去檢視績效、為績效起伏而煩惱,大概每年檢視一次就夠了。

像他7年前開始,在每年年初,有計畫性的把年終獎金等資金,透過上述的方式挑出富蘭克坦伯頓全球債券型基金,以單筆買進,這7年來平均每年都帶來8%的報酬,比定存高出8倍,既顧本又有不錯獲利,讓他無後顧之憂地去衝刺短線。

小檔案_楊偉凱
出生:一九六八年
學歷:東海大學企管研究所
經歷:渣打投顧總經理、滙豐銀行信託投資分處資深副總裁
現職:專業投資人
著作:《富總裁的投資私房學》、《富總裁教你買基金》
部落格:www.wretch.cc/blog/kevinwkyang

小檔案_王仲麟
出生:一九七○年
學歷:東海大學國貿系
經歷:大展證券自營部操盤人、國票證券自營部操盤人
現職:專業投資人
著作:《不好意思,我贏了》、《基金,騙局?一場夢!》
部落格:www.wearn.com/blog.asp?id=60476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打折才是Shopping Time

《女人變有錢》2010年1月春季號 撰文:林奇芬

年底了,各大百貨公司周年慶如火如荼的展開,早在一個月前,薇貞表妹就把各大百貨公司周年慶時間表寄給眾多姊妹淘,這群精打細算的購物高手們還互相通報,掌握各家血拼時間與特價商品。

一天晚上,薇貞打電話給我,「表姊,最近百貨公司打折,妳有沒有缺什麼東西要買,我當妳的採購團。」

「好像沒什麼特別需求,不用了,謝謝妳。」我想也沒想,很簡潔的回答。「啊,真的都沒有喔?太可惜了吧!」聽到薇貞有點失望的聲音,我很好奇的問:「怎麼了,妳有什麼需要嗎?」

「表姊,我正在湊購買金額,因為百貨公司周年慶除了特價折扣外,還有滿額禮、再加上紅利累積。算一算大概可以省個三、四成以上。」薇貞進一步說,「我們幾個好朋友擬出的作戰計畫是這樣的,比如我們在A百貨公司精挑出最優惠的產品,幾個人一起合購,但由一個人刷卡,總金額累積在一起,還可以再享受一些折扣與紅利。等到B百貨公司打折時,我們也是這樣做,但由另一個人來刷卡。」


「這樣做的話,即使有人只是小額購買,但透過團購我們每個人幾乎都可以享受最高折扣,有時還可獲得很棒的滿額禮物或現金回饋。同時透過輪流刷卡,每個人還可以享受信用卡累積紅利的優惠,可說是一舉數得。我們這個貴婦採購團,可是已經行之多年了。」薇貞很得意的說。

「聽起來蠻精打細算的,說妳們敗家,但好像也敗的物超所值。」我笑著說。

「表姊,妳不要笑我!我現在動不動就亂買的習慣已經改了,現在可是計畫性採購,像保養品、化妝品,我一年只買一次,利用周年慶時間買足一年的份量。這樣其實也很省事,因為已經有存貨,平常我就不再逛這些專櫃,我發現這樣做之後,跟以前看到就買、新產品推出沒折扣時買相比,大概可以省下一半的錢呢!」

「不錯嘛,聽起來妳真的有很大的進步」。我讚許的說。

「妳知道嗎,理財也是一樣的,打折時才買,才會賺最多。」我頗有感觸的說。「表姊,妳在說什麼啊?打折跟理財有什麼關係?」薇貞大笑說,「表姊,我真是敗給妳了,妳是三句話不離本行。好,願聞其詳。」

「妳先別笑,我問妳,百貨公司周年慶妳為什麼要去搶購?因為同樣的東西只需要原價六折就可以擁有,當然很吸引人,」我進一步說,「投資也一樣,想投資台股股王聯發科,妳覺得該在股價六百元時買進,還是三百元時買進?」

「當然三百元買才好,未來才有漲價空間。」薇貞很快的回答。

「那不就對了!買股票跟買化妝品有什麼不同?當然是打折時買進才對。只是,大部分人買東西會等打折,買股票時打折卻沒人要。」我無奈的說。

「表姊,妳這樣說確實蠻有道理的,股票打折時為什麼沒人要?」薇貞好奇的問,「我覺得股票跟化妝品還是有些不同。化妝品東西做出來品質都是一樣的,可是投資股票就不同了,公司每個月營收狀況不同,獲利情況變來變去,通常經濟景氣很糟時,公司賺錢變少,股價當然下跌,這個時候股票打三折也沒人要。」

「不得了,薇貞,妳剛才這番話已經有專家水準了。」我驚訝的說,「妳甚麼時候開始變得這麼精明了,還會分析景氣、企業獲利!這是我以前認識的敗金女嗎?」

「表姊,妳不要看不起我,跟理財專家在一起久了,多多少少總會耳濡目染,加減懂一些。再說,我也有投資,金融風暴照樣有掃到我,那個時候三折股票送我,我都不要呢。」薇貞氣呼呼的說。

「妳說得沒錯,但現在呢?妳還是這樣想嗎?有沒有很後悔股票大拍賣時,沒有像搶周年慶一樣勇於搶進?」我好奇的問。

「咦,對喔,如果那時候有進場投資,現在虧損可能都補回來了!」薇貞的聲音聽起來有點懊惱。

「投資的時候,人的情緒與理智往往相反。理智上告訴我們股價便宜應該買進,股價高應該賣出。但實際行動時,我們卻做不到。」我進一步說,「確實當經濟景氣變差時,企業獲利減少,股價應該下跌才合理。可是往往這個時候,投資人會過度恐慌,認為情況會更糟,不僅不敢投資,甚至還會在此時賣股票。」

「但是如果這是一家好公司,妳知道他可以度過景氣挑戰,等經濟復甦時,他會第一個拿到訂單,那麼當股價大跌,甚至比公司淨值更低時,真的就要趕快撿便宜了。相反的,當我們看到公司業績很好,股價不斷創新高,股票本益比可能高達二十倍、三十倍以上,但一般人此時卻反而想要搶股票,因為投資人期待公司業績會更上層樓,股價還會再創新高。可是此時投資,往往買在最高點,套牢機會是很高的。」

「我問妳,同樣的化妝品,現在賣價比上個月多一倍,妳會買嗎?」我進一步問。「當然不會!」薇貞回答。「那就對了,公司業績短期內不會大幅成長,但股價短時間內不斷飆升時,妳為什麼要去買?」我問。「跟著人家炒明牌啊!」薇貞笑著說。「對喔,只是炒完了,人家下車時可不會通知妳。」我回答。

「表姊,其實妳現在說的,打折時買股票的觀念,我漸漸體會出味道來了。」薇貞回答,「就像我喜歡買精品,我懂得在打折時買進經典款,品質一流價錢卻省好多。妳說在股價打折時,買進好公司股票,也是同樣的觀念。」

「可惜的是,妳怎麼不早點告訴我,打折買好貨的觀念也可用在投資,那麼這次金融風暴時,我就不會錯失良機了。」薇貞語帶遺憾的說。

「現在知道也不遲,未來還是有很多機會呢。」我笑著說。

「ㄟ,表姊妳提醒我投資要趁打折,我現在站在購物高手的立場告訴妳,買好東西也要趁打折!怎麼樣,要不要我這個購物女王幫妳打理一下?」薇貞還是轉回本來的話題上。

「嗯,沒錯,買東西要聽妳的。說吧,現在買什麼划算?」我也不得不對購物高手屈服了。

【更多內容請見《女人變有錢》2010年1月春季號】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稅制變了 有人得多繳 也有人少繳

今年報稅,有些規定改變了,對於受薪階級而言,改變是好事,至少所得稅可以少繳一點,但擁有海外收益的納稅人卻笑不出來,以往這類收益,無論賺多少都可以完全納入自己口袋,然而從今年開始,海外收益超過基本額度就得繳稅,納稅義務人不可不知。

《理財周刊》504期 文.郭晏銓


今(2010)年報稅的民眾將會發現,免稅額與扣除額增加了,這對於受薪階級可以說是個好消息。不過,由於最低稅負制實施,財政部宣布,今年報稅,去年超過100萬元的海外所得,也必須納入基本所得的範圍內,若基本所得超過600萬元,須按20%的稅率課稅。

另外,在立法院要求下,財政部也積極增加各種憑證與所得資料的上傳範圍,同時也針對執行業務者,增加收支報告表,報稅變得更加簡便。 以下是今年報稅的主要變革:

變革1 最低稅負制實施 海外所得納入課稅範圍

今年綜合所得稅作了若干調整,最大的調整就是因應最低稅負制實施,今年起,只要全戶海外所得超過100萬元,即必須納入所得額課稅,而全戶基本所得額超過600萬元者,在扣除600萬元免稅額後,就必須以20%的稅率計算基本稅額。


海外已經繳納稅額,也可以扣除,只要補差額即可,若海外繳納稅額比計算後的稅額多,則不必繳稅。

也就是說,若基本稅額大於一般所得額,除了按一般所得額繳稅以外,還要再課徵基本稅額減去一般所得稅額,再減去海外已納稅額的稅款。

另外,因應最低稅負制的實施,2010年後的投資型保單投資帳戶的收益與孳息,也必須納入基本所得內。不過,這是明年報稅才需要注意的部分。

變革2 免稅額與扣除額增加了

個人綜合所得稅的免稅額與扣除額是依照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只要當年度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超過3%,免稅額、扣除額(包括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也按照比例調整。因此,今年報稅時,你會發現免稅額以及扣除額都增加了。

由於免稅額與扣除額增加,適用6%的個人就可以省下720元的稅金,適用稅率愈高,以及家庭成員愈多,省下的稅額也就愈高。同樣適用6%稅率的4口之家,就可以省下1080元的稅金。

另外,每年退職所得定額免稅的門檻也從69萬7000元,提高為73萬3000元,一次領取者,其定額免稅金額也從16萬1000元,提高為16萬 9000元。

不過,因為大專院校學費並沒有在變動範圍內,所以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仍維持在每人2萬5000元。

變革3 網路報稅更簡便

保險、購屋貸款利息、教育學費等扣除額資料可以下載

在立委要求下,財政部今年起將房貸、各項保險(勞保、健保、公保、人身保險)還有學費扣除額資料上傳,使用自然人或金融憑證報稅者,可直接下載資料,免除過去還得索取或蒐集憑證的困擾,報稅變得更簡便。

擴大所得資料揭露範圍

今年財政部還針對執行業務者,增加了便民措施。例如增加一般經紀人的扣繳憑單資料(格式代號9A-76),還有未辦營業登記的計程車司機由稅捐機關核定的營利所得資料,這等於由政府自掀底牌,告知納稅義務人,不過若有發現漏報,仍要補稅,但不罰鍰。

報稅軟體增加執行業務所得收支報告表

財政部針對執行業務者開發了「執行業務暨其他所得者電子申報系統」,去年開始上線試辦,不過僅限於補習班、托兒所等業者,今年則增加執行業務所得損益計算表、收入明細表、財產目錄與薪資調查表等功能,還增加媒體匯入檔案功能,增加報稅簡便度。

變革4 便利超商與晶片金融卡繳費手續費都取消 信用卡維持不變

還記得公路總局局長為了超商調高代收燃料稅收手續費而丟官的事嗎?為此財政部也取消去年由納稅人應負擔的6元超商繳稅手續費,及10元的晶片金融卡手續費。只有信用卡繳稅,部分銀行仍可能收取手續費。……【其他報稅新訊完整內容請見《理財周刊》504期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房市老師傅 教你買屋真功夫

低利率時代 貸款買房抗通膨
《今周刊》696期 撰文:林心怡

房價居高不下,是小市民心中的痛。但是,買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仍是大多數人一生的夢想。《今周刊》特別挑選在房地產市場資歷達10年以上的老師傅,教你買屋、換屋的真功夫;同時由他們的經驗與見解,為你預見房市的未來!

達一廣告董事長徐一鳴 親授五招房市賺錢術

徐一鳴不僅是經常拿獎的廣告創意奇才,也是股市、房市投資高手,房市資產至少數億元的他認為,北市房價已與國際接軌,未來很難回頭,並強調購屋者一定要懂得以長線眼光布局,才是抗通膨、累積財富的一步好棋。

「我特別喜歡台北市仁愛路與敦化南路附近的房子,因為環境好、生活機能佳,至於是不是新大樓還是買在最低點,對我來說沒那麼重要。」坐在仁愛路市價近六千萬元、三十一年中古屋的「新居」裡,達一廣告董事長徐一鳴一派悠閒地說。


省吃儉用加兼職/才買下第一間房

徐一鳴表示,買房子只是降低投資風險的理財工具;但據了解,房市投資橫跨舊金山、上海、台北的他,僅手上房地產價值就高達數億元,堪稱房市大戶。

「或許做金融保險廣告久了的關係,我習慣用非常長線的眼光去買房地產,而且目的是先求保值避險,再看增值空間。」的確,去年底徐一鳴以每坪八十二萬元、總價五千二百萬元,買下的六十二坪住處,第二天就有人多出二百五十萬元請他割愛。至今短短不到四個月,行情已經增值七、八百萬元,證明當初他慧眼獨具,當機立斷的購買決定非常準確。

「第一是運氣好,其次是我對這一帶行情很熟,加上裝潢出色,估計非六、七百萬元不可,就判斷機不可失,一定要買!」小時候家境清寒的徐一鳴笑著說,他是個很沒安全感的人,巨蟹座的他,對擁有自己的「家」始終有很強烈的嚮往,他回憶人生第一次購屋,為了讓妻子安心下嫁,他一開始做了長達三年的省吃儉用財務規畫。

「手頭最緊時,一天買菜錢不能超過十元。」徐一鳴記得當時他白天在廣告公司上班,薪水不到兩萬元,晚上到《中國時報》做編輯,空檔再去專科教國文,周六、日在南陽街補習班教作文,加上妻子郵局高員級的薪水,每月硬是可以存下六萬多元。

兩年後,徐一鳴捧著存下來的一百五十萬元現金,買下了台北市羅斯福路巷內公寓,五年後七百萬元賣掉,讓夫妻倆體會到買屋增值的可觀。

被許多客戶稱為「廣告奇才」的徐一鳴,本業表現精采,由他領軍的達一廣告僅八名員工,卻是業內比稿常勝軍,成功地為安泰人壽、PayEasy、信義房屋、阿瘦皮鞋、群益投信、中天生技等客戶創造了優良的品牌形象與可觀的業績,讓他名聞兩岸。

今年四月,達一廣告又擊敗眾多對手,從競爭激烈的台灣廣告圈,拿下台灣啤酒近億元預算。根據四月剛出版的《動腦雜誌》報導,達一廣告已連續八年蟬聯業界員工產值第一,就連前兩年景氣不佳,達一依舊逆勢成長,徐一鳴大手筆發獎金、招待員工出國旅遊,羨煞不少同業。

很多人知道,徐一鳴還是股房雙棲的投資達人;不但股市投資眼光精準,房市投資也不遑多讓。儘管他非常低調,還是被理財雜誌封為台灣廣告界投資理財第一名。

去年十月,雖然許多專家學者都認為台北市房價已在高檔,徐一鳴卻主張台北房價難回頭,想買屋一定要趁早行動。他說這次通貨膨脹並非萬物齊漲,只有「天然A尚好」,也就是只漲原物料與土地,「通膨年代,持有現金是對自己最殘忍的理財方式,遇到好房子,就算負擔重一點,也要下決心買進。」

鐵口直斷台北房價/還會繼續漲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訂後,台北市中心房子恐怕還要漲。」徐一鳴分析,台北房市已出現一批新買家,除了職場與理財贏家外,還包括:台商、富二代、海歸派及外國人,這些人的眼光、行動力與購屋實力全都不容小覷。

「以前扁政府不參與中國崛起的遊戲,讓台北市房價缺乏想像空間;現在馬政府一開放,台北市的房價想像空間就大了。除了本地投資人之外,先吸引台商回台置產,再來就是需要健保的海歸派、香港人、外國人,然後是中國的有錢人,他們一致看好具有『軟實力』的台北。」

即將從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畢業的徐一鳴觀察,中國同學對台灣房地產興趣頗高。一是跟上海比較台北房價仍相對便宜,上海豪宅動輒每坪近三百萬元新台幣,比台灣頂級住宅「宏盛帝寶」每坪二百萬元高;二是看上台北生活環境比香港、上海更安全舒適,當兩岸進一步開放,中國有錢人等「海外精英」,來台北精華地段置產機會很高。

另外,徐一鳴認為,在兩岸開放前提下,本地一般人也逐漸意識到買屋抗通膨的重要。「我向信義房屋的周俊吉董事長報告過,這是『你不給我房子,我不給你孫子』的年代。歷經台灣經濟起飛與幾回通貨膨脹的上一代,能不買房子給下一代嗎?」徐一鳴說:「只要本地房地產持有者的需求在,加上國內外投資者,房價很難下跌,尤其經濟持續發展、市場資金氾濫,房價只會越來越貴,買不起的人,只能租房子或離開市區。」

徐一鳴認為,未來台北與東京一樣,市區房價極高,近兩年建商追求土地價格的極大化,幾乎不推「三房兩廳」新建案,只推大坪數豪宅,就可看出這個趨勢--房子總價高,年輕一代買不起,只能接受「在郊外生活,在城市工作」的生活模式。

這個趨勢帶來的最大影響,將是風險意識的改變;上一代以買房子避險,下一代則覺得買房子背高額貸款才是風險...(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96期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百萬小富婆養成計畫 現在出發!

《女人變有錢》2010年1月春季號 撰文:楊筱筠

又是一年的開始,妳知道自己過去究竟存下多少錢?哪些錢是原本應該存下或投資,最後卻不知道花到哪裡去的?不想每年都哀號為何自己存不住錢,現在就趕快找出財務漏洞,擬定百萬存款計畫表,向小富婆之路邁進吧!

妳在去年省下多少錢?又花了多少?若以三三三一法則建議,薪水的十分之三用於儲蓄、十分之三用在生活支出、十分之三拿來投資,剩下的十分之一則作為保險費用,那麼,妳的存款帳戶上的數字,至少應該多了年薪的十分之三。只是,妳真的有存下這筆錢嗎?

「我對這些數字一竅不通,要我去計算,好難吔!」很多投資美人因為害怕繁雜的數字,甚或是不想面對「花錢的真相」,決定蒙上眼睛,選擇將購物發票丟棄在兌獎盒子裡;或是像《購物狂異想世界》裡的綠絲巾女孩一樣,將信用卡帳單藏在抽屜最底層,直到銀行主管找上門。


女人不一定要結婚 但一定要懂得存錢

「女人不一定要急著結婚,但一定要懂得存錢!」三十五歲、花數年就存到數百萬元的保險經紀人李秀霞說,她看過太多例子,例如有一位好友嫁給收入不錯的工程師,沒想到二十年過去,工程師因為不景氣,失業到現在還找不到工作,一切開銷都得靠老婆,「幸好她平時就有存錢,也有自己的工作,可以支撐先生失業後的家庭生活開銷。」

事實上,關於「錢」的事情,女人不應該只依賴另一半的收入,因為誰也無法預料:未來二十年後,另一半還會不會有工作?他的收入是不是會比現在還多?妳們的婚姻是不是能維持正常如往昔?說到底,現在已經不再是「以夫為天」的社會了,「查某人嘛有自己的想法。」

因此,即便是已婚女性,也應該及早未雨綢繆,從日常生活中開始省錢、存錢,進一步擬定目標計畫,實現完成,讓妳的未來人生更有保障。

省錢+擬定目標 =2010年賺很大

不過,即使下定決心,還是有很多人半途而廢,大部分的原因在於沒有動力。IFPC國際理財規劃顧問公司執行長李雨珊說,想要變成小富婆的動力,可以從擬定「夢想目標」獲得,如同在一隻驢子前面放一根胡蘿蔔,有了吸引力,驢子才會一直往前衝,而擁有夢想目標的人,會因為想盡快完成夢想,更加督促自己省錢及存錢。

李雨珊進一步建議,一開始可以先設定短期的夢想目標,例如三天兩夜旅遊,或是進修學費,由於達成門檻不會太難,可以帶給自己成就感,並進而從中開始培養省錢、存錢及記帳的習慣。

方法1 擬訂夢想目標 催促自己往錢進

林珮玲就是個好例子,她從年輕時就開始為自己訂下夢想目標。例如,她曾經決定要去美國遊學兩個月,在估算花費約需三十萬元後,開始執行省錢計畫,並將每日支出都記錄在記事本中,待每月最後一天,再回頭檢視自己哪些項目花費過高,終於在二○○四年達成夢想目標,在毫無經濟壓力下,到美國遊學兩個半月。

完成美國遊學夢之後,林珮玲又擬定斥資十二萬元改造廚房的夢想目標,「但存到十二萬後,我發現不光是廚房,整間房子我都想裝修,」她便將十二萬元拿去定存,將夢想目標調整成一百萬元,爾後這個夢想又再進一步變成買屋,存錢目標也擴大到三百萬元。為了激勵自己,她將房地產廣告DM剪貼黏在自己的記事本上,隨身攜帶,「三不五時翻一翻,看到心目中的『夢想家』,真的可以督促自己不要再花無謂的錢。」

省錢達人李秀霞去年幫自己多省了二十萬元。她每月收入十萬元左右,除了逐月檢視自己的月收入及支出外,她也會藉由電子記帳本中的財務損益表,觀察每月的花費項目,「利用這個方法後,我發現原來錢多半花在治裝費上,每季至少有一萬元。因此,我開始減少這類花費,現在每季治裝費已少於兩千元。」

實際上,李秀霞並非天生就會省錢,她是在擬定擁有千萬元的夢想目標後,決定著手檢視自己的資產,並將每月一半以上的薪水存入存款戶頭,剩下的錢扣除日常開銷之後,再分別投資於基金、股票及保單上,以充分利用。省錢,以擠出投資的資金,成為李秀霞邁向千萬富婆的必要之舉。

方法2 選擇適合自己的省錢、記帳及存錢方法

其實,李秀霞與林珮玲有兩個共同特質:「先訂下夢想目標」+「每月定時檢視收入、支出」,而且,兩人都是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的省錢及記帳方法,來達成目標。

林珮玲因為喜愛使用筆記本,因此,在每年年初會在筆記本上寫下今年的夢想目標,以及年度預算表,進而推論每月預算表的結餘,以及在當月特別要節省的項目,並且事前用螢光筆標註,警惕自己不能在將錢支出在這個項目。

而李秀霞則是從「大項目」下手,包括外食費與娛樂費,「我如果想去一個城市玩,第一個選擇就是有認識朋友的城市,這樣一來,住宿不用錢,交通費多半也能省下很多。」針對自己花最多錢的地方下手,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輕易省下一大筆錢。

投資與存錢 是一種習慣與生活態度

擬定夢想目標之後,接著就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省錢、存錢及記帳方法。

日本知名插畫家池田曉子在《終結貧窮!超實用存錢法》一書中,就實際使用最流行的「信封袋存錢法」,結果發現,因為自己個性迷糊,不但無法掌握信封袋裡的現金支出動向,有時還找不到信封袋,到頭來花了一堆力氣,卻沒省到半毛錢。最後,她將信封袋存錢法再改良,將信封中所有大鈔都換成最小面額的鈔票,如此一來,數錢的動作會讓她對這筆支出特別有印象,也特別有花錢心痛的感覺。

同樣地,養成良好習慣也很重要,尤其是,培養定時檢視投資工具、自我資產的好習慣,包括三個月到半年檢視一次基金、每年定時查看保單、年底時檢視資產、負債……等等,都可適時為自己的投資工具汰弱留強。

本期《女人變有錢》在新年之始,就幫投資美人兒好好地做個大體檢,促使妳認真看待去年度的收入及支出、了解妳現在的投資及資產狀況,並從中抓出妳的財務或金錢漏洞,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對的地方。

【更多內容請見《女人變有錢》2010年1月春季號】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今年報稅該注意哪些事?

別讓國稅局樂壞
Smart智富月刊第140期 撰文者:曹莉莉

5月最攸關個人的理財大事,就是個人所得稅申報,多數人總是在5月下旬才開始蒐羅各種扣繳憑單或扣抵單據,趕在5月底前趕緊送出,因為匆忙而忘了仔細研究有哪些可以合理節稅的管道,平白讓國稅局多賺了不少。

該如何報稅,才能「省」很大,甚至下半年還能從國稅局口袋中退稅給你呢?大部分的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增加扶養親屬人數;其實,除了增加扶養親屬人數外,如果全戶的「列舉扣除」總額大於「標準扣除」的金額,就可以達到省稅效果。因此,平時就要準備一個資料夾,將相關的收據證明保留好,例如看醫生的醫療單據、保費收據正本、捐贈證明等零星小文件,平常用力收集單據,省稅省到最高點才不會「用時方恨少」!

留意3大新規,看緊荷包

今年的報稅規定較去年變化不大,以下便整理了3個變動新規,如果你是用傳統式、非電子式的報稅方式,記得要填寫今年新制提高後的免稅額與扣除額。


新規1》免稅額與扣除額向上提高

今年申報98年度的所得稅,包含「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及「退職所得定額免稅的金額」往上提高額度,單一項目的提高額度從 3,000~6,000元不等,墊高不少可扣除的額度,民眾可以多省下一點荷包!

名詞解釋_退職所得
這不只是指退休金或終身俸而已,只要是個人的資遣費、退職金、離職金、非保險給付的養老金,皆屬退職所得。


今年扣除額度至少提高3000元

新規2》消費券可列舉捐贈項目

98年1月份政府為了刺激消費,每人發放3,600元面額的消費券。如果你將消費券捐贈回饋給社會,例如捐贈給政府、教育、文化、公益或慈善機構,並取得受贈單位的正式收據,就可以在今年報稅時列舉捐贈扣除,舉例來說,陳先生一家四口將消費券全數捐贈,陳家今年報稅時就可享有1萬4,400元(每人3,600元×4人)的列舉扣除額。

新規3》部分列舉單據可上網下載

以往,如果選擇以「列舉扣除」的方式申報,相關單據的保留就成一項重要任務。如果平常收集不齊全,無法提供正本,且來不及向相關單位申請補發,當年度就無法列舉。有鑑於此,今年國稅局特別整合3種重要扣除額憑證——「壽險保費」、「購屋借款利息(即房貸利息)」及「大專以上院校的教育學費扣除額」,只要擁有自然人或者電子金融憑證者,就可以使用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軟體,透過網際網路下載,或至國稅局所屬分局、稽徵所服務櫃台查詢,降低收集繳費單據的麻煩。但政府也提醒,查詢的扣除額資料,只能當報稅時的參考,仍需以實際情況並符合所得稅法規定才能夠列報扣除!(本文作者任職於APPC中華民國個人財產規劃人員協會

延伸閱讀:下載單據僅限本土金融機構

中區國稅局表示,目前32家本土銀行已經全部納入「購屋借款單據」服務,但外商銀行今年尚無法提供資料下載。換句話說,如果你是向外商銀行申請房貸者,還是要向原申請銀行索取繳息證明

至於壽險保費的部分,北市國稅局表示,本土壽險保險公司的保費資料均可提供下載服務,目前共計29家,少數海外保險公司或產險公司受理的人身保險費用或是學生平安保險費,目前則未加入此服務,所以最安全的做法是,若你發現下載的保費資料不足,回頭去確認全戶收到的保險繳費單據是否齊全,申報時一併附上單據列舉扣除。(文◎郭莉芳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股市波動大 賺更多

《Money錢》2010年4月號 撰文:李兆華

操作難度升高 中小型股最吃香

今年的投資市場,是讓人焦慮又興奮的1年。去年是心理壓力遠勝於操作難度,由於行情一路向上,只要克服恐懼,幾乎是敢買就會賺,不太需要選股。但是,當這樣美好的一年結束後,操作難度已經提升了,從第1 季台股的表現,就可一窺端倪。

今年1月下旬,先來個千點快速大修正,然後又在震盪中慢慢墊高,一下子上漲200 點,突然間又重挫150 點,有時還出現窒息交易量,感覺像歷經了一場上沖下洗。可是看看目前的指數位置,離年初高點也不過約300點左右而已。

各方專家口徑幾乎一致地認為,這將會是今年行情的常態現象──換言之,年頭減掉年尾,指數可能不會出現很大差異,但是中間會不時急漲或急跌,讓人心驚膽顫,卻可能僅是1000 ∼1500 點的狹幅震盪。先鋒投顧總經理周智釧更進一步指出,股市復甦型態有U型、V型,但是今年將會走「W」型。


新光投信投顧事業部協理謝學雲分析,過去台股與美股連動,景氣淡旺季變化明顯,近年加上了中國這個變數,年頭有農曆年,年中有五一長假,年末有十一黃金周,全年景氣起伏變小,加上去年已經大漲一波,今年是勤做功課、著重選股的一年,不再出現所有類股雞犬升天的盛況。

大波動年代 中小型股勝出

聽來似乎只有焦慮,何來的興奮?關鍵就在於「個股表現」。把目光往前挪個幾年,會發現這樣的股市狀態並不陌生。以台股來說,雖然一般認定從2004 年開始走多頭,一路走到2007 年尾,但從2004 年最低點漲到2006 年結束時,指數僅上漲了2000多點!

若只看2005 年,也就是轉多頭的第2 年,年頭到年尾,才不過漲了近400 點。再看2006 年,年頭到年尾也只有1200點的漲勢。但是,這兩年卻是台股史上,中小型股最活蹦亂跳,創造出驚人高報酬的年代,尤其是2005 年,懂得選股的基金經理人簡直如魚得水,1年期績效5成以上者比比皆是。

2005 年最有名的中小型飆股, 當屬4 大天王: 宏達電(2498)、大立光(3008)、聯發科(2454)、茂迪(6244),從2005 年初起漲一直到2006年,創造出宏達電的千元股王傳奇,還有數不清的中小型股漲幅破1 倍,這些輝煌的記錄是在台股指數平平無奇時創造出來的。

如果中小型股這麼強,那誰在走弱?答案很明朗,大型股、權值股不吃香,看當年台灣50 的表現就知道。所以國票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張智超說,今年別選大型股,原本就偏愛中小型股的德信數位時代基金經理人林公洽,和金鼎概念基金經理人朱俊儒更是不約而同的說:「很興奮啊!今年會是超多中小型股可以選的好年,將複製2005年盛況,千萬不要錯過!」

能創造超額報酬的中小型股,往往是新興產業,獲利潛力高,漲幅高,但因為本夢比沒有標準,波動也很大。以太陽能股茂迪為例,2005 年1 月從200元附近起漲,到7月時站上500元大關,但8 月最高飆到713 元後,除權後卻重挫到最低364元,波動之大嚇壞投資人。可是,若投資人懂得波段操作,獲利將會很亮眼。

中期整理 是最好布局點

謝學雲說,從技術線型看,過去每次台股衝上高峰,都需要有一次中期修正,今年的位置正處於走一波大多頭後的中期修正,不過,因為兩岸情勢截然不同,依賴度更深了,受惠中國景氣成長仍強,預期這次的修正幅度不深,可以視為是中期整理。

因此,今年很適合逢回抓買點,而非追高。雖然指數大漲不易,但大跌也不易,中間穿插了一些變數,像是升息、通膨、重要貨幣升值、台股中部分公司進行董監改選、兩岸簽定ECFA,將會讓指數上上下下快速波動。謝學雲分析:「農曆年前類股輪漲,農曆年後類股輪跌,今年不容易見到單程票了,選股和波段操作很重要。」

明年景氣能見度確定更高,醞釀第2波大多頭攻勢,今年先學習選股和波段操作,對於明年的多頭攻勢將更能得心應手。

高波動會帶來高報酬,這是不變的真理,但是高波動勢必難操作,因此謝學雲也強調:「想要抓波段的投資人,本身要熟悉產業和對類股輪動有心得,並非是新手投資人可以勝任。」

逢回買、逢高先賣,不要想一次追求太大報酬率,而是要靠一段一段的獲利累積,確實屬於「進階型」操作法,讀者要先有這個認知,但這卻是今年賺台股最適合的方式,詳細的操作心法,在之後的達人專訪中,會有更清楚的介紹。

波段操作 才能賺到較大獲利

台股如此,想要操作基金,也是一樣。基金可從兩個角度來說,第一,基金本身也會受到全球股市走勢的影響,今年要像去年那樣抓到漲幅超越1 倍的基金,難度變高,但如果能夠鎖定高波動的基金,找到適合的買進、賣出點,一樣是用一段一段累積獲利的方式,報酬仍會很不錯。

第二,從台灣投資人的投資喜好來看,最愛的就是高波動型基金,包括單一國家、單一產業、新興市場。德盛安聯基金經理人林孟洼,手上負責新興市場、農金、油礦金3 檔積極型基金,他不否認,「以基金規模和申購狀況來看,台灣投資人真的偏愛這類型基金。」

基金由於分散持股,投資標的眾多,無法完全脫離總體經濟的影響,因此一般來說會建議以定期定額為主。但是,高波動基金有超漲、超跌的特性,一樣可以波段操作,投資人不應只承擔風險帶來的壓力,卻錯失了擴大獲利的機會。

有一個有趣的統計,投資高波動的投資工具和投資保守型的投資工具,若同樣死抱著沒有調節,長期下來報酬率其實是差不多的。因為高波動的投資工具雖然可以因為超漲大賺,但遇到修正時獲利一樣化為烏有,若不懂得波段買進、賣出,長期下來必須忍受心驚膽跳的痛苦,卻得不到好報酬

不過,要了解自己買的基金特性,以及該基金連動的產業或國家狀況,才有辦法抓對進出點。林孟洼透露,自己手上3 檔基金,最穩健的是新興市場基金,因為涵蓋20 幾個國家,全年的波動約在10% 左右,也就是說,單筆買進的話,跌10%就是很好的加碼點。

再來是農金,糧食作物的產出受天候影響很大,必須看天吃飯,以及和替代能源搶糧,較不好預測走勢,每年上下波動大概是12 ∼ 13%。波動最劇烈的是油礦金,上下波動可以拉到15 ∼ 20%,所以這類型基金可以等跌得夠深時再單筆加碼,之後翻漲要突破前波高點並不難。林孟洼不忘強調,買這類型高波動基金,定期定額是鐵律,單筆加碼要看個人功力。

高波動行情 更要做配置

而儘管今年的主軸是高波動行情,但專家們還是提醒,一定要做配置。周智釧希望投資人遵守 80/20 法則,只放2 成資金在高波動資產,也許這2成資金賺的會比另外8成保守型資產更多,讓人心癢癢,很想多買一點,但遇到無法預測的下跌因子,或是做錯方向時,這8 成資產才能發揮保值功用。

對許多投資專家來說,不管行情是往上還是往下,只要有波動,就有錢賺,擅長選股的經理人,更能在區間震盪行情中突圍而出,拉開與其他人的績效表現。2010 年操作難度升高,卻讓市場人士摩拳擦掌,準備在震盪中賺錢,並等待2011 年景氣的全面復甦。

我們專訪了4位分別喜愛操作高波動股票和基金的達人,公開他們鑽研多時的操作心法,如何做到「波動愈大、我賺愈多」。想要讓自己的投資功力再升級,買熱門的股票、基金可以買得安心、賺得開心,今年正是很好的學習好時機。

波動率
金融投資商品多半會計算波動率,又稱標準差。意思是這項商品能夠創造的報酬或虧損幅度,距離平均值有多少,距離愈多,代表這項商品震盪的幅度愈大。

通常最常看波動率的是基金和選擇權,基金波動率高代表總體投資屬性很積極;選擇權隱含波動率愈高,代表愈有套利的機會;股票因變數較多,比較少看波動率,不過與其空口說這檔個股「股性活潑」,波動率至少是能夠量化的標準。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10年4月號】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台股震盪 買指數型基金贏面大

《Money錢》2010年4月號 撰文:賴雅淳

想要花較少的投資成本,成為台股基金前二分之一贏家,指數型基金是最佳選擇之一。如果再搭配2種方式配置,不管大盤如何震盪,指數型基金組合將有機會提供超額回報。

上餐廳吃飯,花愈多錢,通常可以吃得更多、菜色更精緻;但投資卻不是如此,投資成本愈高,投資報酬率未必就會更好,這是為什麼?以去年台股基金為例,成立滿1年以上的181檔台股基金(含主動式與指數型)平均幫投資人賺了77.19%, 而其中12 檔指數型基金平均獲利77.74%。

若回頭看看這些台股基金的投資成本,181檔台股基金平均交易成本為1.83%,但這 12 檔指數型台股基金,平均交易成本卻不到0.3%。

「若再把其他隱含成本(包括稅負、內扣基金經理人費等),以及外顯成本(包括銀行手續費、銀行保管費等) 算進去,一般主動式台股基金的總投資成本會比指數型基金來得更高。」寶來投信指數投資處副總黃昭棠說。花比較少的錢,卻能獲得多一些的報酬,這就是指數型基金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也許有人會說只看1年報酬率不準。把時間往前推,2008 年所有台股基金平均報酬率-46.62%,指數型基金平均報酬率-47.18%。如果把總投資成本也算進去的話,整體台股基金平均報酬率恐怕比指數型平均還要差。

那今年呢?指數型基金平均報酬率還會贏過所有台股基金平均值嗎?這個疑問也許可以從過去歷史找答案。

指數型基金多空皆宜 輕鬆當前1/2好學生

市場專家一致認為今年台股高低點可能會有2000 點的落差,且期間呈現大漲大跌的震盪走勢,有點類似2004 年的台股表現。

翻開2004 那年的資料, 發現成立滿1 年的指數型基金只有寶來台灣卓越50( 簡稱台灣50, 代號0050),當年報酬率是5.29%,整體台股基金平均報酬率則為-0.63%。

從2009 年、2008 年、2004 年這3年的比較可以得知,不論台股走直線上升行情,還是直線下墜行情,抑或是大漲大跌的震盪行情,指數型基金投資人花比較少的投資成本,獲得的平均報酬率都能輕鬆贏過二分之一台股基金投資人。

另外,指數型基金中的ETF 可以從事放空交易,但一般主動式基金經理人因必須維持一定的持股,例如70% 資金必須買股票,一旦股市大跌,跌幅就會超過大盤,若投資人不看好後市,只有贖回一途,在這一點上,ETF 操作顯然靈活許多。

而且追蹤過去6 年的表現,169檔主動式台股基金中,沒有1 檔基金報酬率連續6年都排在前二分之一;連續5年排名在前二分之一的,只有7檔基金。

7成核心、2成衛星配置 享受超額回報

所以,如果不想花較多的投資成本,又想輕鬆當前二分之一台股基金贏家,指數型基金是省錢省力的好選擇。

事實上,指數型基金不是只能提供「平均」報酬率,配置好的話,指數型基金也可以有超額回報。推崇指數化投資的財經部落格達人綠角建議,可以用台灣50 ETF,搭配寶來台灣中型100 ETF( 簡稱台灣中型100, 代號0051)。

理由是:台灣50 ETF 投資標的只涵蓋台灣市值前50 大公司,當中小型股表現比大型股好時,台灣50 的表現就會相對失色。像2009年以及2005年中小型股表現特別好,台灣50 相對遜色,但如果加入台灣中型100 ETF,就能讓投資標的涵蓋面擴大,整體報酬率也可以更貼近或超越大盤。

綠角建議,台灣50 與台灣中型100 的配置比重,最好是7 比2,因為台灣50的50家公司約占台股總市值的70%,台灣中型100 的100 家公司則占20% 台股市值,因此用7 比2 的比重做為配置較為恰當的。

指數基金買賣2原則 分批買進+適時停利

黃昭棠則提供另一個指數型基金配置方法。他建議,以台灣50基金做為核心,寶來台灣高股息基金(0056)、寶來台商收成基金(0054)做為衛星,配置比例為60%、25%、15%,這樣的組合一方面可以跟著大盤走勢,同時享受配息收益,以及搭上台灣、中國兩岸間即將簽訂ECFA 的利多題材效應。

要提醒的是,不管是哪一種指數型基金配置,都要把握兩個原則:分批買進、執行停利。以短線操作來說,投資人可以先設定一個價位, 例如台股跌回7200點,就採正金字塔分批買進台灣50,也就是跌愈多、買愈多;當指數漲超過7900 點後,就採用倒金字塔法賣出,也就是漲愈多、賣愈多。

就長線操作的話,投資人也可以設定一個比重。例如100 萬元的資產配置中,台股占30 萬,其中台灣50 占21 萬,台灣中型100占6萬(比重為7比2),如果台灣50下跌,比例低於7 比2,就可以加碼;如果台灣50 上漲,比例高於7,就可以賣出一些。

用分批買進、分批停利兩原則持有指數型基金,就能長期且安心的投資台股,跟著台灣經濟持續成長。

指數型基金
所謂指數型基金是採用被動式投資,選取某個指數作為模仿對象,按照該指數構成的標準,購買該指數包含的證券標的。在12檔指數型台股基金中共分2大類,1 種像是寶來台灣加權指數基金,購買方式跟一般基金一樣,無法在集中市場交易;另外一種是ETF,買賣方式跟股票一樣,像台灣50可以用盤中價格買賣。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10年4月號】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從基金團隊獎挑速配標的

Smart智富月刊第140期 撰文者:蕭碧燕

一年一度由晨星(Morningstar)技術指導的「台灣基金獎」得獎名單出爐了,這次我們看到台灣基金經理人表現不俗,擊敗國外基金經理人的案例明顯增加,這點是相當值得高興的。這次我們就來探討如何從得獎基金中挑出適合投資的標的,此外,「團隊獎」鮮少被注意,這次我們也要特別介紹今年基金團隊獎,因為這個獎項可以協助你選出好的基金公司。

首先,談談個別基金獎項,其實晨星和《Smart智富》月刊在挑選基金時,評選要件除了績效考量之外,基金風險權重其實是很高的,它並不是完完全全看績效。

一般挑基金大多是從績效來挑選,如3年、2年績效等,比較少參考風險係數。例如大家常用的「4433法則」,在挑基金的過程中鮮少提到風險,純粹是績效考量,這樣的基金挑選方式跟「台灣基金獎」的挑選方式有什麼樣的區別?其實可以稍微探討一下。


有時投資人會覺得「這檔基金不是有得獎嗎?為什麼績效不突出?」要知道,可能這檔基金單一年度績效不特別突出,但因風險控制得非常好,所以它也會得獎。另外有些基金可能短期績效非常好,但波動風險太大,因此沒有拿到獎,這類型基金就不會出現在得獎名單中,所以投資人對於基金獎怎麼挑基金,要有正確認知。

如果從一個投資人的角度出發來看「台灣基金獎」,平常我們選基金時都是從績效下手,如果你常常在買的基金原本就只看績效,而又常常在得獎,應該是檔績效好、風險控管也好的優質基金。

但是,如果你常買的基金績效很好、波動也很大,但沒有名列榜上,那可能就要回頭檢視基金的風險控管問題。我常說,篩選基金要依序從長期績效看到短期績效(如5年、3年、1年、6個月)去過濾,投信投顧公會長期以來推動用「定期定額」買基金,比較強調的是選擇績效相對好的基金,鮮少談到風險部分,那是因為定期定額的買法就是降低風險的方法。

另外有個觀念提醒大家,如果1檔基金去年得獎,但今年沒有得獎,那也不要太失落,因為第1名只有1個。過去3年,全球股市走過空頭與多頭,正好提供一個最佳檢測點來觀察你手上的基金,只要你的基金每年都能穩定保持在同類基金的前段班,那表示它應該是1檔算穩定的優質基金。

再來,我們看基金團隊獎。這個獎項今年已經是第3年頒發,第1年是由保德信投信跟群益投信分別拿下股票型及平衡型團隊獎,第2年兩項團隊獎都由復華投信包辦,今年則是由國泰投信與復華投信分別拿下股票型及平衡型團隊獎。

3年時間,其實略嫌短促,不過我們為什麼要頒團隊獎?因為過去大家都擔心基金經理人更換頻繁,後來法令修改,現在基金操盤不再是「一個基金經理人負責一檔基金」的觀念,而是「一群研究團隊對一群同類型基金」的觀念。因為同類型基金是同一群研究員在研究,既然已經改變了過去的模式,那麼這一群人是什麼樣的組合就很重要,所以才會強調要頒基金團隊獎。我們都知道研究團隊是資產管理業的價值核心,所以一定會去promote(宣揚核心成員),包括團隊成員的學經歷、以及這些成員每天、每週、每月在做些什麼事,藉此訴求團隊擁有堅強的操盤實力,既然團隊堅強,自然就會呈現在基金的績效上。

目前,這個獎項頒發時間不長,無法充分顯示得獎團隊有多堅強,但他們的能力確實都已反映在基金績效表現上,所以獲得基金團隊獎,至少可以告訴你,得獎團隊已具有一定的水準了。舉例來,復華投信的基金經理人及研究團隊成員變動相對比較低,去年金融海嘯時復華囊括兩項團隊獎,今年連莊平衡型團隊獎,不論市場空頭(2008年)或多頭(2009年)都能拿獎,就表示他們風險控管有獨到之處,值得大家參考。而2009一整年股市漲了80%以上,國泰投信能得到股票基金團隊研究獎,代表他們於年初大家都還陷於悲觀時,就有獨到的眼光洞悉市場趨勢,同樣值得我們肯定。

延伸閱讀:台灣基金獎如何評選出來?

● 基金評選條件

基金條件:在台灣核備銷售達1年以上。

績效占7成:依各基金1年、2年、3年、5年績效排名,其加權比重分別占25%、20%、15%、10%,績效占總分7成。

風險占3成:依3年期數據排名,風險占總分3成。

● 團隊獎評選條件

基金公司條件:股票型基金公司旗下須有3檔以上股票型基金,發行時間超過5年;平衡型基金公司旗下須有 2檔以上平衡型基金,發行時間超過5年。

基金績效:將入選投信按選基金的評選條件計算績效,分數最高者即是團隊獎得獎者。

小檔案_蕭碧燕
◎學歷:淡江大學管理研究所
◎經歷:安泰投顧理財諮詢部副總、彰銀安泰投信企劃部及壽險通路副總、國際投信企劃部經理、光華投信企劃部經理、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第四組、淡江大學講師
◎現任: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祕書長

新兒童保單上路 孩子的保險該調整嗎?

《Money錢》2010年4月號 撰文:賴雅淳

未滿15歲的新兒童保單將不再有死亡給付,各大保險公司近期紛紛針對孩童推出包括意外險、旅平險、投資型保單等新產品,讓家長看得一頭霧水。到底新舊兒童保單有何差別?又該如何規畫最好?

從孩子呱呱墜地,有保險觀念的父母就會替小孩買保單,不過,為了杜絕少數父母利用兒女詐領保險金事件,金管會將保險法107 條修訂為未滿15 歲兒童買保險,包括壽險、意外險、投資型保單、旅平險,一旦發生事故,一律沒有死亡理賠,僅加計利息退還已繳保費,投資型保單則退回帳戶價值。

保險公司嗅到新兒童保單商機,紛紛推出符合法令規定的年年還本終身險、增額保單等儲蓄險,更有產險公司推出高賠償的兒童意外險。但許多父母開始有了疑問:我現在應該調整孩子的保單嗎?


取消死亡給付 但全殘最高可賠200萬

在探討是否調整孩子保單前,父母得先知道,保險法107 條上路後,除了未滿15 歲兒童保單一律沒有死亡理賠外,還有以下幾種狀況需注意:

狀況1 兒童壽險200萬元上限跟著取消:代表高資產父母可以利用購買生存保險,每年贈與未滿15 歲小孩最多440 萬元,降低贈與稅的困擾。

狀況2 不溯及既往:在今年2月3日前替14歲以下孩童購買的「舊兒童保單」,壽險加計意外險仍有最高200 萬元喪葬費理賠金,也就是「不溯及既往」,舊的兒童保單可以依照原先的保單條款進行死亡理賠。

狀況3 學生團體保險仍有死亡理賠:高中以下的公私立學童,包括托兒所、幼稚園、小學、國中,學校仍會幫每位學生強制加入「學生團體保險」,俗稱學生平安保險,並定期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若學生因疾病或意外造成身故、殘廢、住院、傷害門診、集體食物中毒等事故,仍會獲得理賠。其中身故可獲得100萬元,殘廢則按殘廢等級給付,醫療費則是採實支實付理賠。

不過,有個例外,就是在名額之外的托兒所或幼稚園學生不能享有學生團體保險。原本教育部就規定一班只能收30 個學生,有的學校卻超收到40 人或更多,其中在編制內的30 人就能加入學生團體保險,但超收的10 個學生若因生病或意外就醫,就無法獲得團體險的理賠金;若不幸身故,也沒有100萬元死亡給付。

因此,家中有上托兒所或幼稚園的學童家長, 要特別詢問園方: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被納入學生團體保險中?如果沒有,磐石保險經紀人公司行銷經理孟姍姍建議,家長可以到產險公司幫小孩購買不含死亡給付的個人傷害險(即意外險)。

而針對新法修訂,產險公司也順勢推出最高殘廢200 萬元的「兒童意外險」,也就是若死亡不理賠,但全殘最多可理賠200 萬元,同時可以附加意外醫療險。以國泰產險為例,未滿15 歲兒童投保殘廢保額100 萬元,並附加傷害醫療實支實付保額3 萬元,住院日額1000 元,1 年保費只要873元。

買兒童保單思維轉彎 應考量教育金與自身壽險

明眼人可看出,新兒童保單規定,是為了避免少數父母為領保險金而傷害孩子,但許多人會覺得這是否「治標不治本」?三商美邦人壽行銷長張財源也直言:「修法後, 全殘仍可獲全額理賠,那不代表以後虐童家長不用把小孩致死,只要打成重殘,還有錢可領?」

只是法令已通過,專家認為,父母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埋怨新法令,而是要順著法令,調整對孩子保單的看法——也就是將兒童保單回歸保障面,一方面提醒自己幫小孩買適當的醫療險即可,不用花太多錢幫小孩買壽險;另一方面則是要注意幫自己買齊足夠的定期壽險,防範身故所帶來的家庭經濟中斷風險;同時更要思考,自己健在、收入卻突然中斷的時候,該怎麼避免影響到孩子的受教權?

所以,父母除了得注意自身的壽險金額是否足夠外,還得正視孩子教育金儲存的問題,「台灣過去的保險強調死亡理賠(身後的照顧),金融海嘯後轉變成強調生前的照顧,而父母對小孩生前的照顧最重要的就是提供就學的機會,所以兒童保單應該發揮這方面的功能。」前行政院金管會委員、目前擔任逢甲大學保險系專任教授凌 寶指出重點所在。

回歸保險本質 才能體現父母對子女的愛

凌 寶以金融海嘯期間為例,很多家長放無薪假甚至失業,造成部分學童繳不起學雜費,雖然政府有助學貸款,但一個小孩領助學貸款的感覺,跟父母買一個保險幫他預備教育金,心理上會有很大的差別。

而且事先準備教育金,父母萬一工作不穩定或不幸身故,小孩還是能因為這筆保險金繼續受教育。「幫小孩買再多的醫療險,只有生病時才能派上用場,小孩是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儘管這類儲蓄險保費並不便宜,但是帶出來的新思維是:父母該如何利用類似強迫儲蓄、專款專用的方式,幫小孩準備教育金?

孟姍姍則分享自身經驗,8 年前,她和先生因股市、房市一連串的投資失誤, 造成資產大幅縮水,幸好他們幫2 名子女準備的教育金,存放在最保守的理財工具,因此絲毫沒有受到傷害減損,讓兒女至今能順利在美國享受高等教育。

總而言之,保險,只是眾多理財工具之一,最重要的是,父母應該針對孩子現實及未來所需,去調整規畫投資工具。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10年4月號】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先租再買 需求更明確

《Money錢》2010年4月號 撰文:劉育菁

「先租再買」是首購族在房市資訊不對稱的環境中,避免衝動購屋的好方法。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莊孟翰長期以來,一直鼓勵年輕人應該先租屋,再決定買屋,「因為租屋可迅速了解當地環境與行情,同時更明白自己的需求。」但難就難在,何時是買不如租?何時又該轉租為買呢?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專任副教授謝靜琪表示,從2003年至今,單從資金的考量,租屋與買屋的轉折關鍵是由「利率」主導。永慶房屋租屋部經理涂金谷表示,利率一直處於低檔,就會衍生「轉租為買」的自住需求,甚至在升息初期也不會馬上改變此一趨勢;但當利率升至4 ∼ 5%,「買不如租」的氛圍就會轉濃。

在公益團體擔任行政工作的小綠,7 歲開始,跟著母親及兄姐在永和租屋,出社會也從沒有想過要買屋。2 年前,兄姐紛紛成家自立門戶,房子突然變大了,因此,她敲了計算機,每月租金1 萬4000元,1年需繳16萬8000元,「哇!租屋22年付了將近370萬元,差不多可以買下1間房子!」

從沒動過買屋念頭的小綠,因此決定和母親拿出100 萬元作為3 成自備款,在桃園置產,以每坪房價7 萬元計,總價270 萬元,同時申請青年優惠房貸,現在每月只繳9000 多元,「買屋的負擔竟比租房子還要輕鬆!」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解讀,回歸個人負擔能力,若每月房貸(不使用寬限期)只比租金多出3、5000 元,市場就會出現類似的首購需求。


做好5個租屋功課 快速晉升有殼族

問小綠:「會不會覺得太晚行動?」她搖頭說:「只要有開始,永遠不嫌晚,」雖然現在每天需通車1 小時,但桃園房子便宜又新,況且擁有房子的幸福感無可取代,根本不以為苦。「也因為長期租屋,才讓我對心中的理想屋條件更為了解,在找房子的過程懂得與現實妥協,在房價與生活環境找到平衡。」

對沒有自備款的購屋人,在房市近30 年的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以過來人經驗說:「我買的第1 間房屋,每坪5 萬元,當時月薪3600 元,得1 年不吃不喝才買得到1 坪」,這證明了1 件事:每個人第1間屋都是「咬著牙買」,只要避免「咬到牙破血流」,一輩子至少要買1間屋。

他表示,面對現在的高房價環境,首購族千萬要把握「量力而為」勝於「早買早好」的原則,把租屋期當成購屋準備期,並做好以下5 個功課,才能加快晉升為有殼蝸牛族:

第1課 設定購屋目標

設定目標、存錢、向親人借款、開源節流等,雖是老生常談,但卻是變成有殼一族的必要之路。34歲的楊茲琪,婚後和先生在北市租下月租1 萬7000元小套房,她計算過,「2 年將付40 萬元租金,差不多占三分之一的裝潢費,2 年後也是計畫生小孩的時候,這段期間也不方便看屋及搬家」,因此,她訂下2年內一定要購屋的計畫。

租屋第1 年,她和先生勤記帳,把每月開銷含租金控制在3 萬元以內,秉持薪水三分之二拿來儲蓄的原則,存下上百萬自備款;第2 年開始,夫妻從住家附近看屋,同時考量孩子未來就學問題,鎖定松山、大安及中山3 個行政區密集看屋,看了差不多100間,終於順利在2年內變成有殼族。

第2課 租房子,同時關心房價變動,特別是購屋目標區

劉天仁說,很多年輕人都喊買不起房子,看著豪宅漲價,以為所有區域房價也跟著漲;事實上豪宅的價格與庶民屋一點關係都沒有。他舉例說明,30年前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附近預售屋推出每坪28萬元新天價,主要是賣給達官顯要,同時期北市平均房價12 ∼ 15 萬元;物換星移,現在信義區開價上200萬元,買家只不過換成台商及企業家。

租屋族現在要關心的不是豪宅有多貴,而是一般房價,特別是購屋目標區。根據中信房屋調查,大台北外圍還有不少每坪單價低於20萬元的便宜屋,像捷運土城線、淡水線還有20萬元的中古屋,興建中的新莊及機場捷運有20萬以內的電梯大樓,只是多數人都是隔層紗在看房價變動,連看屋、詢價的動作都沒有

第3課 了解當地環境、生活機能 是否符合需求

69 年次、擔任公關公司專案的王心怡,也是長期租屋族。老家在高雄橋頭的她,從大學時代租屋至今近7 個年頭,範圍東至淡水、西到汐止、南至文山,近年落腳六張黎捷運站。覺得換車很麻煩的她,對租金高低並不是很在意,反而聚焦在租屋地點離公司近不近?「每天上班已經很累了,根本不想花時間換車,一班公車或捷運能回家,就是我的理想居所。」

不過,如果要買屋,距離就不是她的第一考量。不久前才到文山區看房子的王心怡說,「租房子是過渡,買房子是要住一輩子吶!」即使住慣了方便的大安區,她還是喜歡街道乾淨、鄰居素質高、有保全的文山區電梯大樓,「那才會讓我很安心!」如果沒有過去的租屋經驗,王心怡又如何了解自己內心的需求呢?

第4課 與房東搏感情,買到便宜屋

很多房東不僅擁有1間房子,若能與房東關係良好、搏感情,當房東有變現需求時,第1個就想要賣給你!陳太太在士林租屋已有2年時間,每半年會開6張支票,讓房東感覺房客跑不掉,陳太太也從不麻煩房東修理燈管或水電,三不五時還請房東來家裡作客,創造一種「自己是不可多得的好房客」感覺。

不久前,房東需要賣屋變現,籌措2 個孩子的留學金,果然最先想到的是詢問陳太太,而陳太太也立刻在2、3天內開了比市價略低一點的心動價,讓房東無法拒絕。後來,房東才透露,原來遠房親戚早就講好要買,只是陳太太動作快又有誠意,如果加上家具、裝潢、搬家及仲介等拉拉雜雜的費用,陳太太幾乎是以低於市價1成行情買到。

第5課 多和仲介、管理員打交道

全國不動產董事長葉春智曾說,「買到便宜物件,快速掌握資訊是關鍵。」特別是賣方市場,誰能快速獲取資訊就能掌握議價機會,才有機會捷足先登。

電台主持人Cindy只要想在某一區購屋,第1件事就是拜訪仲介店頭,「雖然每到周五手機總會接到手軟,但只要換個角度想,自己是仲介的重要客戶,就不覺得煩人。」這也讓她總是在仲介接到案子後,率先得到第1手資訊。

如果已習慣租屋的環境,也很想在附近置產,不妨鎖定知名指標大樓,這是投資客及經紀人開發案源的小技倆。一位不願具名的仲介私下表示,管理員每月薪水也不過1 ∼ 2 萬元,時常和管理員聊天、套交情、喝飲料,請他第一時間提供住戶賣屋訊息,事後再包個小紅包,省下來的錢,絕對比仲介服務費少很多。

從經濟面來看,高房價趨勢短期內無法扭轉,年底前央行可能升息。展望末來,可預期今年房市的天花板價已出現,再漲也很有限,與其硬著頭皮追漲,還不如先租屋再買屋,用騎驢找馬的心態慢慢挑好屋,才能挑到理想屋。

租屋有哪些好處?

崔媽媽租屋服務部主任馮麗芳任職已15年了,也是長期租屋族,搬過10 多次家,更曾1 年搬過1 次家,即使知道長期租屋是幫房東養房子,但無法搬出市區的她,仍然選擇租屋,因為租屋有以下好處:
● 不怕換工作:現代人換工作很頻繁,不須為了通勤時間而浪費一個好工作。
● 不用擔心房價變動:房價漲跌與我無關,也不用繳房屋稅、地價稅。
● 付得少、卻住得好:買房子要付上百萬頭期款,租房子只要付2個月押金。
● 多餘資金可投資運用:景氣好的時候,手邊有錢可投資,不會喪失投資機會。
● 政府開始照顧租屋族:房客相對房東屬弱勢,法律面比較保障租屋族。如果房東賣了房子,法律還是會保障租屋者的權利,且租屋族還可以拿租金扣抵個人綜合所得稅。
● 不用擔心碰到惡鄰居:買房子最怕遇到惡鄰,租房子頂多再搬就好。

租屋常見糾紛:
● 修繕爭議:天花板漏水、馬桶管路不通、傢俱或電器損壞等,房東不願修繕。
● 提前解約:租期未滿就須搬遷。
● 押金爭議:租約到期,房東不願歸還押金,或藉故大扣押金金額。
● 訂金爭議:已經付過訂金後,又不想住了,要求房東退款。
● 人際相處:房東大大小小雜事都要管,不易溝通、相處。
● 水電費爭議:水電費言明含在租金內,房東卻對洗衣次數、電器使用有所限制等。
● 安全與隱私:房東趁房客不在打開房門或帶看新房客參觀。

如何得到最多租屋資訊:
● 各大房仲網:信義、住商、太平洋、中信、台灣房屋等,透過仲介成交但需付費。
● 專業租屋網:591 租屋網(www.591.com.tw)、永慶House Fun(housefun.yungching.com.tw)、城市租屋網(www.citynet.com.tw)、崔媽媽租屋中心(www.tmm.org.tw)及易租網(www.e-rent.com.tw)。房客均不需付費,崔媽媽還提供法律及搬家諮詢,服務對象也不限往來客戶。
● 網路社群: 網路力量無遠弗屆, 利用MSN、Facebook、奇集集或電子郵件等,釋出租屋地點、坪數及價格上限,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10年4月號】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現在還有便宜好屋

《Money錢》2010年4月號 撰文:劉育菁

才不到1 年光景,兩岸的購屋人從擔心買不到房的搶房風,進入冷靜觀望期,為什麼有如此大轉變?

去年底中國主要城市房價來到歷史高點,年初中國對房市下了猛藥,包括近期暫停北京地王的標售、建商買進土地後得限期開發、提高房屋短期交易稅及第2間房的貸款利率。台灣方面,3月起3大財經部會聯合提出房市降溫措施,包括停止標售國產局土地,並要求公股銀行帶頭,針對第2 間屋限制貸款成數及提高利率等措施,為下半年房市投下一顆震撼彈。

從銷售數字來看,兩岸緊縮房市的政策已見初步效應。到中國開疆闢土5 年、住商不動產中國總部董事總經理周宇鳴表示,從去年第4 季到今年第1季,中國整體房市已減少6 ∼ 7 成交易量;而根據《住展雜誌》市調小組統計,在政府公布抑制房市上漲的措施1 周後,因買賣雙方差距過大,台灣的成交量也減少了3 ∼ 4成。

然而,房市降溫政策不只在兩岸出現,亞洲政府幾乎同時祭出類似的政策。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兩岸的和平紅利,讓許多人期待台灣也能複製香港CEPA(更緊密的經貿安排)經驗,「這波房市7 年多頭,先由房價上漲帶動地價,接著才是建商搶土地原料,反應至房價,已形成惡性循環。」


政策打壓 預售屋及新成屋首當其衝

只是,當政府提出一連串抑制房市的措施與決心,3 月16 日國泰建設卻以27 億8904 萬元的大手筆買下新店市土地,換算每坪成交金額約220 萬元,幾乎是近年台北縣土地成交的最高金額。隔日,天母聖道兒童之家的土地標售案,一如預期順利脫標,營建股股價也一掃政策公布後的陰霾,突破前波高點,種種跡象顯示土地市場並不寂寞。

深耕新店、中永和的台北縣建商老闆私下聊天說道:「國建一出手把台北縣土地價格墊高一筆不說,還倒打了政府的緊縮政策一個耳光,這些年房地產景氣好,建商土地存貨不多,但手上現金卻滿滿。」董事長更豪氣的說,「現在土地丟出來多少、我們就買多少!」

土地原料漲不停,台北市預售屋開價更是高不可攀,不僅市井小民望屋興嘆外,連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都曾經表示:「台北房價太貴,買不起!」最早建議投資客要盡快出場的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最近碰到很多做生意的企業老闆向他抱怨:「台北房價太高,根本難以下手,就連到外面用餐,時常聽見菜籃族都在討論房價。」因此,王應傑對後市並不樂觀,他說:「房市『擦鞋童效應』已出現,房價鐵定回檔,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對房市回檔時間預期,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表示,一切要看政府祭出政策的力道強度以及執行力。現在市場一致認為:「政府帶頭壓抑房價,今年房市追漲的動力沒了!」就連買方心態也和去年大大不同,一位代銷公司副總表示,「去年只要一推案,很多投資客都搶著買;但今年卻不同,年初建商擔心下半年有升息壓力及選舉,預售案提前到上半年推案或趕329 檔期,但現在面臨降溫政策出籠,代銷公司也只能打帶跑、邊走邊看。」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表示,目前政策並非打壓房市而是調整,對市場是短空長多,第1 步可以先觀察329 檔期至520 的銷售情況,其次觀察政府執行政策的力道。可以肯定的是,絕對有產品會受影響。永慶房屋總經理葉凌棋明白指出,從心理層面來看,預售屋將首當其衝,相較於中古屋有較多實質需求,預售屋投機客比例偏高,在政策打壓下,銷售將備受考驗。

蘇啟榮則從政策內容分析,對市場最直接影響是限制銀行授信,包括限縮貸款成數、提高利率及取消寬限期,今年即將交屋的新成屋影響最大!他說:「我相信新成屋屋主都思索:要不要馬上脫手?慢一點會不會成為最後一隻老鼠?」投資客相互猜忌的心態就很類似股市在高檔,形成多殺多的骨牌效應,這也就是張金鶚所指出:「只要市場氣氛佳,人人都有追漲勇氣;但只要市場心態反轉偏空,一切就得回歸到基本面。」

3大觀念 今年買屋不套牢

這裡指的「基本面」就是回到合理行情,對購屋人來說,除了選對區域、具備挑好房子眼光外,特別是個人財務能力在今年愈顯重要,「因為現在政府管控的是資金活水,對實力雄厚的業者或許影響不大,但市井小民卻承受較大壓力。」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強調,前幾年建商荷包賺飽可以慢慢過冬,但自住客卻不同,在薪水沒成長、利率又看漲情況下,更要提高自備款及還款能力。以下3 個觀念,提供今年有購屋計畫的讀者參考。

觀念1 先租再買 擇優進場

永慶房屋租屋部發言人涂金谷表示,從租金報酬率來看,在許多房價高漲的區域,租屋確實比買屋更划算,特別是大安、中正等市中心,租金投報酬甚至降低至2%內。

在科技業任職、63年次的陳曉華,婚後與先生在松山新城租屋,一住就是5年,她說:「科技人就像是世界人,轉換工作的頻率愈來愈高,買了房子會減少移動的彈性。」選擇居住在松山新城的原因,除了距離公司地點近外,還為了學區考量,計畫今年生寶寶的她,人生目標順序早已排定。

「我和先生的共識是:房子隨時都可以買,但想提早退休卻需要時間慢慢累積退休金,因此人生目標是把購屋放在退休之後,倒也不是不買屋,而是存夠退休金後,再決定置產地點。」陳曉華進一步分析租屋比較划算的原因,以800 萬元自備款計算,如果拿去買房子,通常會因難以變現而無法套利,但800 萬元若投資得當,每年要賺到6 ∼ 10% 報酬卻不是難事。

對於投資客,住商不動產總經理陳錫琮提醒,台北市住宅租金報酬率大約2.3%、台中市約 3.2%、高雄市4.1%,看起來中南部的報酬高,但普遍的現象卻是空置率高、待租期拉長,這是許多投資人忽略之處

對於尚未存足自備款者,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建議,與其擴張信用追高房價,還不如先租屋,等到市場平靜後,再慢慢挑屋,反而能夠挑到便宜屋。

觀念2 用自住觀念 找相對便宜屋

台灣房屋自有率達87%,近年房價大漲,對於只有一間房子的購屋人卻不是好事,「除非你願意賣屋變現,否則未來要換屋,不易換到同區域條件較佳的產品,也算是高房價的受害者。」張金鶚建議,購屋人對置產應該從消費財角度思考。從今年的大環境來看,追價力道不足,賺增值財的機會變少,更需用自住角度來挑屋。

對無法擠進市中心區的購屋人,不妨考慮喻可琳的購屋法則。65年次的喻可琳婚後與先生選擇居住桃園,每天花1 小時代價通車,用時間換取金錢。桃園房價每坪不到10 萬元,但300 萬元就能享受40 坪的大空間,「若換成台北,差不多只買到一間廁所」,再加上桃園物價低,讓喻可琳有更多資金可投資理財。

太平洋資產管理總經理張欣民名下也有2 間屋,第1 間他選擇新莊,住了10 年左右,前幾年他計畫從北縣第2 圈換至第1 圈的板橋,他挑選自住房子的準則是:「把房子當成消費財、選擇同區域相對便宜的產品」。

計畫性購屋的他第1 步先觀察附近交通、生活機能,確認半小時的通勤時間後,最後相中了距離新埔捷運站10 ∼ 15 分鐘、已取得使用執照,附近無任何工廠的工業住宅,秉持用力殺價,把購屋成本降至最低原則才下手。他說:「工業住宅雖有爭議,但對自住客影響並不大,前提是要事先做好功課,選擇適合的產品。」

對自住客來說,把房子當成消費財或找相對便宜產品,確實是高房價下省錢的購屋法則,但蘇啟榮強調,購屋人千萬要把握多比價、用力殺價原則,盡量把購屋成本降至相對最低,同時也別忘了,這類產品在景氣回春時,也有抗漲的特性,漲幅相對不大,這是買進前應有的心理準備。

觀念3 找接手性強房子 穩紮穩打

既然今年房地產市場將打回原形,回到基本面,對於自備款足夠、今年有購屋需求者,劉天仁直言,市場回檔或混沌不明時,把握「接手性強房子」準沒錯!因為接手性強的房子,銷售速度快,承接力道強,受到市場波動影響最小。

莊孟翰認為,雖然市中心房價相對較高,但卻是市場指標,口袋夠深者,挑市區優於郊區,多花時間觀察市區房價變化,反而有機會趁回檔撿便宜。在產品的選擇上,2 房總價門檻低,符合未來潮流趨勢,不妨多留意。倘若打算移居外圍,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系專任副教授謝靜琪建議捷運站沿線仍是首選。面對捷運站附近令人咋舌的高房價,究竟該如何選擇呢?專家建議,用時間換取空間是各大都會區的趨勢。台北捷運網還在布建,路線末端未必是房價最低點;距離市區近的捷運站,也未必愈貴。在接下來的篇章將篩選出距離市區近,但房價仍未高漲的19個捷運便宜屋報你知。

相較於前幾年,「隨便買、隨便賺」、「先求有、再求好」的買屋策略,今年購屋人要從「先求穩、再求賺」的角度思考,檢視自身的購屋能力後,再挑選抗跌、領漲的區域,才是今年購屋不敗王道!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10年4月號】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空頭時能留下來的才是賺!

Smart智富月刊 第139期 撰文者:謝秀豐

楓說:「股市是修練人性的地方,市場透過無預警的漲跌起伏,磨你的想法,也測試你的人性底限!」

大部分投資人都喜歡在股海衝浪,而衝浪需要波濤洶湧的浪頭,一旦風平浪靜,就無法享受此等樂趣,便會覺得無聊,怨嘆連連,你是不是也是這樣?

其實在股市中,「盤整」本是常態,反而是短線客最愛的大幅震盪,卻不多見。

行情沒法摸得透  適可而止才能持盈保泰

楓常常聽到許多投資朋友抱怨「沒行情」,或是「盤面令人昏昏欲睡」。當然,如果你是以看熱鬧的心情來做交易,太小的波動區間當然引不起你的興趣。但楓認為,太大的成交量,太激情的市場氣氛,恐怕是嘉年華會即將畫下句點的絢爛煙火,亮麗與壯觀有之,但接下來人去樓空的遍地瘡痍,將需要花許多時間來清理!


天下無不散筵席,也沒有只漲不跌的股市。所以,參與一場喜宴,楓不知道你是在甜湯上桌時就意會到即將散場,為避免待會人潮擁擠,走先一步,還是要等到新郎新娘送客時跟著大家魚貫離場,又或者是,一定非要留下來,不鬧完洞房,不喝到爛醉絕不罷休!

許多投資朋友常常感嘆,明明在一波多頭行情賺的荷包滿滿,卻在一次大回檔或行情走空時,連本帶息吐了回去,楓不知道你是否也常常有類似的遭遇,如果是,你應如何自處?

沒有人可以預知市場未來會怎麼走,所以適可而止,持盈保泰,絕對是必要的,不過,人性的貪婪,會讓你在市場氣氛激昂時義無反顧的投入,看到人家賺錢,更會讓你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豪情壯志。但事實上,激情過後,遺留下來總是無盡的空虛與悔恨,你感受到了嗎?

投資一如過生活 要依時節做事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是從前農家的生活寫照。但在投資這個園地裡,也頗為適用,當酷寒的景氣寒冬即將過去,該是有心的你準備尋找標的,開始從事布局的時候(春耕),而隨著景氣復甦,市況漸熱,正好是持續追蹤手中持股景氣資訊,以作為繼續持有的參考依據(夏耘),而當股價漲到預期目標,適可而止的獲利了結(秋收),該是你應得的報酬,接下來,拋開市場的紛擾起伏,放鬆心情,沉澱思緒,準備迎接下一次的挑戰(冬藏),而目前應是介於夏耘與秋收之際。

投資的道理其實很簡單,簡單的就像在過生活,那麼,為什麼大部分投資人還是虧損,這個原因就在「道理簡單,卻不容易做到」,就拿上述投資的4個階段來說,每個人都知道買低、賣高才能獲利,也對「危機入市」朗朗上口。

但偏偏在股價跌深時,會被市場肅殺氣氛嚇壞,以至於不敢買進,常常還反其道而行。而當市況熱絡,在周遭朋友與媒體分析師的鼓吹下,又容易忘記自己當時的信誓旦旦,最終淪為自己當初最不想當的那「最後一隻老鼠」!


融資急減代表籌碼沉澱,後市仍可期!

在多頭市場獲利多 不代表是正確的操作方式

楓常常說:「在股票市場,不是比你在多頭市場中賺了多少,而是要問當空頭來臨時,你還能留下多少。」因為,在多頭市場獲利多,並不代表那是一種正確的操作心態,往往只是膽子夠大而已。所以用這種追強勢股,尋找飆股模式,當空頭來臨,或僅僅是多頭較大幅度的回檔,過去那種讓你荷包滿滿的操作方式,將會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

投資之難,首在於你我無法預知未來,因此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其次則是,沒有一種操作方式可以放諸四海皆準,任何操作方式都有其適用的時空背景,當時空轉換,背景不同,原本神準的操作模式,馬上會變得破綻百出,一無是處,所謂投資之難,操作之苦,即在於此。

經過一年多的大多頭,台股已經有1倍以上的漲幅,即使後市仍然可期,但適度回檔,讓市場籌碼換手、沉澱,應該也算合理,這就是楓在《Smart智富》月刊 138期專欄裡特地提醒,在外資因為央行政策而進場大買,以至於扭曲市場機制時,希望你不要被市場樂觀的氣氛沖昏了頭,把這一年來辛苦獲利給吐了回去。

馬路如虎口,在股市要存活下來的凶險程度遠勝於虎口拔牙,對於追高且槓桿比過高重的投資人,一次不大不小的漲多回檔,可能就是一場災難了。

楓提醒你,在投資這條路上,隨時自我警惕,適度調整心態,賺自己可以心安的報酬,遵守股市四時運行的法則,你將會是一個快樂的投資人!

小檔案_謝秀豐
經歷:中國商銀(現兆豐銀行)證券部門主管
現職:財經部落客、喬安工業董事長
著作:《楓的股市哲學》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我該如何拒絕人情保單?

不買傷感情、買了傷荷包
Smart智富月刊 第139期 撰文者:王妍文

「買這種保守型的保單,風險不大,利率又比定存好很多,最適合你了!」45歲的林靜因為公司辦理優退方案,拿了一筆50萬元的離職金,正準備轉業。以往幫她打點保險事宜的朋友知道後,馬上對她提出新的保單建議。

原本思忖,要把離職金放定存,以應付未來臨時支出,且評估自己保險已經足夠,林靜並不想增加保單。可是,朋友不停上門遊說,一下子分析「現在景氣好,正是投資的好時機!」一下子又建議「已經年屆中年,應該好好規畫退休後的財務,這個保單都投資保守型商品,風險不大……」。敵不過朋友「盛情」,這位剛退出職場、還來不及轉業的中年婦女,就這樣多買了1張躉繳的投資型保單。

沒想到,才投保,林靜的爸爸生了一場大病,她決定暫停轉業,回家照顧父親。沒有收入,手中現金愈用愈少,她不禁懊惱:當初好好放定存就好,幹嘛因為「人情」去買那張沒有立即需求的保單!


資訊不對稱 9成透過認識的人買保單

很多人都跟林靜一樣!根據《Smart智富》月刊與Yahoo!奇摩理財合作進行的網路調查,約9成民眾,人生第1張保單都是向熟識或朋友轉介的人購買,其中,又有 61.6%民眾是在順應人情的狀況下購買。

中國人重人情,因此,有82.5%的人坦承,最難拒絕的保險推銷員就是自己的親朋好友,因而有 7成民眾手中握有「人情保單」,反映到金管會保險局的調查,每人平均約有2張以上保單。

此外,也有超過4成民眾表示,當初銷售人情保單的業務員早已離職。只有12.1%的人持續獲得良好服務,保險業務員仍不定時協助審視保單情況,適時提供建議。

人情保單之所以讓人困擾,是是因為難以拒絕。有將近3成的人反映,如果堅持不買,會賠掉友情或親情。也有56.2%的人承認,真的不需要新增保單,但卻不知道如何拒絕才能兼顧情誼和自己的荷包。

「保險商品銷售會依賴人情管道銷售,主要在資訊不對稱。」實踐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系主任彭金隆說,因為對複雜難懂的產品不了解,所以才會希望透過認識的人來縮減資訊不對稱的鴻溝。


明明不需再增加保單,近6成人卻無法拒絕

如果不想浪費錢買「人情保單」,彭金隆建議,應該反過來掌握自我需求,架起「人情保單」防護網。這個防護網要怎麼架?《Smart智富》月刊綜合彭金隆、威盛保險經紀人董事長王信力與宏泰人壽業務處協理曾永慶的建議,可按以下3種狀況分別處理。

3招對付人情保單,不花冤枉錢

第 1招》以周邊的人當擋箭牌,反擊純人情保單套交情

業務員:「就差你一張,我這個月業績就達成了,支持我(或是我媽)一下吧!」
你可以這麼說: 「我們家庭支出控制在老婆(或老公)手上,我沒辦法決定」、「才剛跟親戚買了保單,暫時不需要」。

最讓人頭痛的人情保單,就是完全不顧保戶的需求,一味抬出人情壓力,企圖達到做業績的目的。

王信力分析,通常剛加入保險業的業務員,因為對產品不不熟悉,最愛發動人情攻勢,也最容易出現上述情況。建議千萬不能投保他們推薦的產品。此時不妨以周邊的人當擋箭牌,甚至直接挑明自己沒有需求。

另外,通常單靠人情保單謀生的業務員很難撐過1年,王信力建議也可以用:「我很願意支持你,但是我要1年後才會有需求,你願意等嗎?」來測試對方是否真心要在保險業經營,還是只為賺業績、拼佣金的短打型業務員。

小撇步:藉旅遊買張平安險,花小錢測試服務水準

曾永慶建議,可以利用出國旅遊機會,向銷售人情保單的業務員買1張一般的旅遊平安險,藉此表達支持的心意,因為花費很少,既能兼顧情誼,同時,也可以測試一下對方的服務水準,做為是否進一步往來的參考。

第2招》充分了解保險商品,避免被甜頭保單引誘

業務員:「這張保單預定利率比定存高,而且儲蓄險還能讓你每年都能享受紅利回饋!」

你可以這麼說:「這張保單要負擔哪些費用?我要承擔的風險有哪些?如果發生什麼狀況,我會拿不到你說的這些高額利息?」

很多業務員現在不直接用人情銷售,改從需求和投資角度來勸親友買保單,類似前面提到的林靜,就是被「獲利比定存好很多」的話術打動。

彭金隆指出,消費者只有充分了解保險商品,才能避免被「人情保單」攻擊,而且是「了解愈多,愈能理性拒絕不適合自己的保單」。

就算碰到真心從客戶立場出發、認真規畫保單需求的業務員,但卻是相遇在你真的不需要新增保單的時刻,曾永慶建議,為了不傷及彼此情誼,可以婉轉跟對方表達「我目前的保障已經足夠,如果有朋友需要,我會替你介紹。」利用轉介推薦,既能避免自己衝動買下不適合的保單,又能兼顧親友情誼,如果還能幫朋友買到適合的保險商品,也算一舉三得。

第3招》人情壓力推不掉,精挑後再買

業務員藉親友託辭: 「我平常在生意上幫你這麼多,你就支持一下我的小孩吧!」「自己哥哥做保險,家人如果都不保,他出去怎麼談保險?」

你可以這麼做:人情壓力推不掉,一定得買,就買「愈簡單、愈便宜」的保單。

如果非得捧場,否則會打壞彼此關係,那麼,對方專不專業、自己需不需要就不再是思考重點。建議不妨從精挑保險險種下手,避免為了應付人情,反而讓自己掉入財務泥沼。該怎麼精挑?王信力與曾永慶建議要掌握3原則:

1. 年期愈短愈好:由於是回應人情壓力的購買行為,千萬不要買長達10年、20年期的保單。此時,定期險會比終身型產品好(編按:因為成本較低),如果手邊有閒錢,可以主動問:「有沒有多少年期的商品?」或是「有沒有保證保本的短年期商品?」如果手中沒有太多資金,不妨就買個意外險盡點心意就好!曾永慶提醒,愈簡單的險種,需要後續服務的地方愈少,因此,將來即使業務員離職,也可以直接透過保險公司服務專線直接取得服務,不用擔心自己買到「孤兒保單」。

2. 繳費愈少愈好:既然是為了人情而埋單,自然要讓付出去的錢愈少愈好,如果對方規畫了詳細的保單內容,你你也可以討價還價的:「我目前的資金不足,先做一部分就好!」「我想先買1個單位試試,如果不錯再說。」這這樣花小錢做人情,也就不會賠掉彼此的情誼。

3. 附約愈少愈好:一般保單,多以壽險主約之外,還會附加醫療險、癌症險、意外險等等,如果業務員推薦這些附約,應仔細評估自己的需求,能不附加就不要附加!

王信力建議,每3~5年或是購置資產、結婚生子時,都需重新檢視保單,只有掌握自我需求,自然不怕人情保單來敲門!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先教觀念方法 最後才給金錢

億萬富爸爸林敏弘的子女理財教育
Smart智富月刊 第139期 撰文者:林淑玲

一個擁有上億元身家的富爸爸,如何給予子女正確的金錢教育?是教他們早早學會買股票、基金、房地產的竅門嗎?

錯!勤實佳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林敏弘認為,「教子女理財,必須先給他們正確的觀念,再來培養他們方法與工具,最後才是給財富。」這位知名的遺產稅專家,過往十幾年來處理過眾多國內富豪家族遺產紛爭,他深深體會,工作太忙的富爸爸,為了疼愛孩子,給錢來彌補,是最容易的手段,卻也是傷害孩子最大的做法

富豪家族為錢紛爭 全因教育失敗

以常見的家產紛爭為例,很多人習慣先把財產分給小孩,但林敏弘認為這樣的做法徹底錯誤,「子女們只會在拿到錢的那一次說聲謝謝,後面就沒了,下次要他們出錢請父母吃飯,便開始認為是自己的錢而斤斤計較,不會想錢是誰給的。」


要不然,就是錢還沒拿到手,卻認為「家產早晚是我的」,已經開始任意揮霍。這些情況之所以出現,癥結都在於父母教育子女理財的做法不對。

因此,林敏弘堅持,子女教育一定要依循4做法,他自己就是這樣教導4名女兒。

目前除了老四還在讀高中外,其餘3名女兒個個經濟獨立,大女兒是律師、會計師「雙師」,二女兒是心理諮商師,三女兒則從事兒童成長遲緩評估,財富全靠自己努力,從來不靠富爸爸。林敏弘認為,只有經歷這樣的過程,以後財富交給她們會守住,也才會感恩父母。

林敏弘4個教育法如下:

徹底貫徹觀念》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林敏弘先給子女一個觀念:「想要什麼,得自己去拼。」理由很簡單:唯有自己辛苦過,努力得來的東西才懂得節省,不會養尊處優、有錢不亂花,經過這樣的洗禮,繼承財富時才能守住

因此,林敏弘的4名女兒,唯一從上億身價父親手裡拿到錢的機會,就是結婚的時候,林敏弘會給20萬元紅包慶賀。除此之外,女兒們要買房、買車,都得靠自己,「我不會幫忙,幫忙會養成習慣。」

林敏弘貫徹得非常徹底,他曾將名下房子「賣」給女兒,女兒得向銀行貸款付錢,絕對不「給」。

老爸這麼摳,子女會因此埋怨嗎?林敏弘的大女兒林佳穎說:「我們有手有腳,有賺錢的能力,不靠爸爸一樣能經濟獨立。」她非常認同父親「不幫忙、自己拼」的觀念,因此即使挺著大肚子,依舊每天上法庭,努力工作。

訓練自主管理》從小學習記帳、比價

給了觀念之後,林敏弘開始訓練子女自己管理錢。第一步是先讓她們學習幫忙記帳,接下來再給零用錢,讓孩子自主管理。

林敏弘說,記帳才知道錢花到哪裡去。所以為了讓小孩學習管錢,他要求每個孩子從小學開始,每天都要幫忙家裡記帳,每筆錢用到哪裡去,都要清清楚楚。他笑著說,有一年帶女兒們到日本旅遊,結果她們到店家第一句話一定是用日文問:「是不是有收據?」

學會記帳後,接下來就要給孩子一筆錢自由運用。林敏弘解釋,理財就是以有限的資源,做最有效率的運用,讓小孩在固定預算範圍內自由決定想買什麼,不同的排列組合會有不同的結果,這樣可以訓練孩子思考,也讓她們懂得珍惜資源。

林佳穎則補充指出,從她們念小學開始,爸爸就這樣做,遊戲規則是沒花完的錢可以留下,不夠時則得自己拿零用錢補。買東西時,爸爸只在一旁擔任顧問角色,提醒注意實用性,對於買什麼絕不干涉。

但是,林敏弘同時也會教她們比價。譬如開學前,帶小孩去買文具,林敏弘常帶孩子在百貨公司文具區、街頭文具店等處逛逛,然後拿起一項物品要孩子看看標價,慢慢的,孩子便發現一樣的東西竟有不同價格,久而久之培養出比價的習慣,不會當冤大頭。

林佳穎說,最有趣的是,姊妹個性不同、買的東西也不一樣,讓她發現,原來同一筆錢可以有不同的運用法。林佳穎直說,這方法很不錯,以後也會這樣教小孩。

重視品格教養》不占便宜,寧可人欠我

林敏弘非常重視品格教養,對於跟朋友的金錢往來,更是要求子女做到「寧可人家虧欠我,不要去虧欠人家。」

有件往事讓林佳穎至今印象深刻。小學時,有天林佳穎帶了一包王子麵回家,林敏弘一問之下知道是同學請的,當場勃然大怒:「你怎麼可以這樣占人家便宜?隨便讓人家請,就是占便宜,非常不好。」隔天,林敏弘給林佳穎一些錢,去買東西回請同學。

提起這件陳年往事,林敏弘嚴肅的說:「我覺得人要有骨氣,人必須靠自己。」所以,他不希望女兒接受同學招待、無故收到禮物。

多花時間陪伴》不用錢彌補,感情更深

財產真的都不留給孩子嗎?對大部分父母來說,很難做到,林敏弘也不例外。他當然也有接班計畫與財產規畫,只是他的錢絕對不會太早給小孩。子女理財教育是一件長期工程,絕非一蹴可幾,在孩子尚未學會管理金錢之前,就擁有一大筆錢,絕對不是好事,「細水長流,他們還會感激你。」他笑笑的說。

能做到不用錢來彌補孩子,父母的付出非常重要。相較於很多有錢父母花大錢請家教,林敏弘卻花很多時間,陪伴小孩度過成長過程裡的難關,「小孩成長時間有限,寧願事業少忙一點,也要多陪小孩。」

例如,當小孩念國中數學遇上瓶頸時,當時44歲、事業仍在衝刺的林敏弘,為了幫小孩突破學習障礙,先自己將數學讀完,融會貫通之後再轉化成生活化語言,利用下班時間教小孩,這樣的過程一直持續到高中畢業為止,後來小孩順利考上台大。

甚至,當孩子參加好幾次律師考試都無法過關時,當時年紀超過50歲的林敏弘,還報名補習班,天天上課抄筆記、錄音,然後將筆記與錄音帶親自送到先去日本留學的大女兒手中。

對林敏弘來說,孩子真正需要的,大部分不是金錢,而是陪伴,然而富有家庭裡卻常常反其道而行,無怪乎富不過三代。

投資自己才是最大資產 勝過股票、基金

林敏弘的億萬身價來自投資房地產與股票,但是他強調,專業才是一輩子的資產,也是累積財富的武器。因此,他要求小孩一定要先投資自己,學好一身本領,無論女兒想念大學或更高學位,他都全力支持,所有費用都是由他負擔,因為「工作才是累積財富的基礎與來源」。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娶個“剩女”:戀愛低成本、婚姻高回報

華爾街日報 幹敏 / 張力

但凡在IT圈工作的人,最常用到的詞除了“解決方案”就是“性價比”了。單身時,已有一套房一輛車的我為“財務自由”的目標準備了幾年。和太太結合兩年之內, 由於有幸趕上房價尚未發飆,我們積累了第二套房子、第二部車子,有了兒子後,太太成了全職太太。又過了三年,就達到了“財務自由”的目標。這一高性價比的 解決方案都源自於——娶個“剩女”,戀愛投入低,婚姻回報高。

我們的整個戀愛過程,無論時間、金錢還是精力,都耗費有限。由於工作久、交往廣,“剩女”在看人方面很有一些經驗,一個人是否適合做配偶,只需幾眼就能看出來。太太曾經講過這樣一個事情。她和女友吃飯,另一普通關系的女同事說要帶男友一起過來。吃飯快結束時,那對朋友來了,只呆了10分鐘倆人就走了。走後, 太太對女友說:我不太看好他們的關系,因為那個男人以自我為中心。他一直自顧自地講話,根本沒有考慮到別人是否也喜歡他的話題。這說明他太愛自己,不在意他人。這在兩個人的關系中可是個致命傷。而且他還讓人隱隱感覺有點花心。但這只是我的直覺。可惜因為那位同事不是親密女伴,不好意思在人家熱戀時這樣指出來。三年後,女同事打電話跟太太哭訴,說兩人分手,因為那個男人既自私又花心。太太也很無奈,說自己當初實在不好意思說實話。


因為成熟,經歷的事情多,“剩女”對未來配偶的要求很明確,對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也很有想法。針對我言語不多的特點,她特意編制了一份婚前調查問卷,提出二十幾個問題,涵蓋性格、幸福觀、家庭背景、財產和理財方式、擇偶觀等諸多方面。我們各自填寫了這個問卷,加深了雙方的了解,省掉了很多吃飯、逛街、娛樂的時間,保証了戀愛過程的高效性。

戀愛低成本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剩女”不需要美食、昂貴禮物和娛樂去哄。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她們一幫單身女友們經常吃香喝辣,工作中也有四處吃喝的機會,所以我第一次請太太吃飯,就是去郊區吃了頓涮羊肉,花費僅66元。IT圈裡男多女少,知識型技術型人才密集,除非特大公司某些特定部門,女性都不多,更不紮堆。所以虛榮攀比現象比起金融圈、時尚圈要少很多。我只給太太買過幾瓶護膚品、一條項鏈,只送過一次鮮花,太太覺得這些就足夠了。因為她自己都能買得起,根本不需要我送。

低成本還體現在結婚上。太太從小視金錢如糞土,她既不需要彩禮、也不需要鑽戒,連婚禮都覺得麻煩。婚紗照也免了,因為覺得那些照片太假,大家拍出來都一個姿勢一個模樣,在一堆相片裡找出自己都費勁。後來我們請了一個攝影愛好者朋友在戶外拍了一些生活照,就權當結婚照了。由於工作都非常繁忙,兩個人都沒有時間去登記結婚。一拖再拖,終於湊出了時間,我們急匆匆地奔赴婚姻登記處。照相時才發現,兩個人都穿著黑色衣服,表情緊張而又嚴肅。登記後,又各自匆忙返回公司,繼續努力工作了。

我粗略估計了一下,整個戀愛過程,吃飯、娛樂和禮物的花費可能都不超過1萬元。不僅花費少,太太還有豐厚收入,我們“強強聯合”,朝著財務自由的目標加速前進。

(丈夫幹敏,從事資訊科技業 15載。酷愛理財,熱衷投資。40歲前實現了財務自由的理想,現在南加州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妻子張力,從事資訊科技業 9年後從白領麗人變身全職主婦。無論工作還是在家,幹的都是花錢的事。本文所述僅代表他們的個人觀點。)

太太編制的婚前調查問卷:
1、 性格決定命運。請描述一下你的性格和你所了解的對方的性格。並分析一下這些性格形成的原因。
2、 描述一下你關於幸福的定義,並排序對你而言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和最關鍵的步驟。
3、 描述一下你做人的原則。
4、 在你的人生經歷中遇到過哪些困難,你是如何應對的?你又將以怎樣的態度面對今後會出現的困難?
5、 描述一下你的職業規劃。如果你有很大的野心或是一個工作狂,請註明。
6、 描述一下你對性、愛情、結婚和生活的看法。
7、 陳述一下你的擇偶觀
8、 如果你有十天半月需要獨處,你將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
9、 個體會受到朋友的極大影響。請描述你最近的三個朋友及交往內容
10、 請描述你的家庭
11、 請談下你的財務狀況,包括年收入、儲蓄、動產、不動產和理財方式。
12、 你對對方的不滿之處
13、 你的愛好和生活習慣。
14、 你對未來生活的規劃以及努力的計劃。
15、 你對異性朋友的看法。
16、 你對婚外性行為和婚外戀情的看法。
17、 你對雙方各自獨立社交的看法。
18、 如果我們長久地生活在一起,你認為什麼因素是至關重要的?什麼是具有破壞性的
19、 你對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分工的看法。
20、 你對對方的希望。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康康:手上有籌碼 就不必勉強自己

動盪的藝界人生,有6間房產作伴
Smart智富月刊 第139期 撰文者:陳淑泰

「當時一個黑道大哥先瘋狂咆哮,然後就掏出槍來指著台上的我,所有樂團成員都嚇到,大家楞在原地,不知道應該要逃跑、還是要趴下……」被形容是演藝圈的冷面笑匠——康康(康晋榮),過往的人生有一個非常不願回想的橋段,那是14年前,發生在酒吧駐唱時的往事,儘管事隔多年,回憶此事,他口中仍然不停地嚷著「恐怖」。

許多人看康康是位天生的諧星,他卻自許是個永遠的音樂人,如果可以站上小巨蛋開個人演唱會,誰願意在暗夜對著雙眼迷茫的醉酒客撥弄情弦。

一切都是為了錢。那一年,康康29歲,與朋友合資在高雄開了音樂餐廳,只撐半年就經營不善倒閉,原本以為最多賠掉一開始投下的30萬元,沒想到另外兩名股東在倒閉時才說出用公司的名義跟地下錢莊借錢,要康康再多拿70萬元出來還債。

麻煩還不止這些,餐廳的表演是由康康一手包辦,他邀來的多位歌手、樂手,也因為公司營運不善,好幾個月沒拿到薪水,康康沒有因為自己也是受害人而賴帳,他透過標會與借錢,先還清這些錢,「我公司倒了沒關係,但我的人品和信用不能倒!」很有骨氣的康康說。


禍不單行,老天給康康的考驗還沒完,奶奶突然生了重病,住進加護病房,一天醫藥費就要2萬元。康康的父親是獨子,幼年喪父,全靠奶奶一手養大,照顧奶奶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當時沒有全民健保,奶奶也沒有保險,生病的半年期間,用光了家裡積蓄,還得拿房子去抵押借款,康康和父親更必須輪流到醫院看顧奶奶。

為了還債,康康只能超時工作,原本在餐廳1天唱4場,只好接到6場,要連唱6個鐘頭;凌晨4點「兄弟場」的酬勞和小費比較多,但也比較危險,一般歌手不願接,缺錢的他只能硬著頭皮上場,道上大哥經常在這個時段才到,喝酒喧嘩之間,偶有失控就會演變成鬧事打架,被槍指著胸口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

「如果老天爺真要結束我的生命,就這樣吧!」康康說,當時家裡愁雲慘霧,自己又生意失敗,被迫在複雜的環境討生活,心裡覺得很苦,因此當槍指著他的剎那,還真的有「快點讓我了結」的想法。

奶奶過世後,康康進入演藝圈,命運出現轉機。他的搞笑功力得到綜藝天王吳宗憲的賞識,加入「憲憲家族」後,一夕爆紅,很快就把債務還清了。

借出的錢有去無回,想玩股票又不懂,乾脆把錢拿來買房子

有了錢,卻要煩著如何處理錢。朋友見他收入高了,紛紛來借錢,剛開始,康康總是來者不拒,但「10個朋友裡面,幾乎10個都不會還」,他陸陸續續借出了 500多萬元,但借出的錢總是有去無回,康康心裡不爽,也看破了,「與其借給別人,不如放在自己身上。」但要怎麼把錢留下呢?放身邊,怕朋友再來借;想玩股票,又不懂;作生意,倒過一次怕到了,想來想去,乾脆把錢拿來買房子。

進演藝圈第2年,康康開始出手置產,他當時跟著吳宗憲主持 Jacky秀,一次簽下300個鐘頭、1個鐘頭3萬元的合約,扣掉公司利潤20%,一次就拿到720萬元,剛好他在台北也沒有住處,就買下基隆路二段一間 32坪的舊公寓,加一個車位總共是1,200萬元,當作第一個安身的窩。

接著幾年,每次只要有大筆收入進帳,他就把錢「存」進房子裡。經紀人看到永和福和橋旁有新建案,提議康康再置產,他一次買下兩戶,1戶給從高雄北上的姊姊住,1戶給自己當住家,基隆路的舊公寓就改成工作室。

第 4間房是高雄一位朋友經商失敗、急著變現,康康花了450萬元買下來,幫了朋友忙,此後他回老家探望父母就住這個房子,不必再住飯店。

第 5間房子是康康唯一已經獲利了結的房子,是由演藝圈的房地產投資高手郁芳帶進帶出,投資內湖一間100多坪的房子,以3,200萬元買進,只放1年多,轉手賣出賺進700萬元,報酬率超過20%。

秉持現金不能在手上留太久的原則,康康賣掉內湖的房子後,又買進2間,一間在桃園,是吳宗憲代言的建案,另一間則是台北火車站附近知名建案。總計在10年間,康康已陸續買進7間房子,手上留下6間,合計買進成本約7,000萬元,目前市價大約在8,500萬元。

存房子讓他的財富可以安穩留在手上,康康談到這些資產,臉上卻沒有飛揚的情緒,只是淡淡地回答:「坦白說,我沒有什麼理財和數字的概念,多數房子的買賣交易都是交給我姊姊和經紀人去打理;我不會算、也不去想這個,我只喜歡房子帶給我的安全感。把買房子當存錢,老了、需要錢的時候才會賣掉。」

別人看我花天酒地,但我賺10萬存8萬,只拿2萬去喝!

他停頓了一下,表情像是有些猶豫,才又徐徐地說出原本沒打算說的話:「很多人看我花天酒地,懷疑我怎麼還有錢買房子,但今天我賺10萬元,有8萬元存起來,只拿2萬元去喝,朋友只看到我喝酒的時候,沒看到我存下的錢,當然你也可以10萬元都存下來,但工作實在太辛苦了,喝酒是我放鬆和排解壓力的方法。」

「演藝(工作)的起伏很大,像前輩高大哥(高凌風)、王夢麟,都是活生生的例子,你會賺沒有用,守下來才是你的。」康康說,20年前,高凌風的價碼比張菲高很多,現在是反過來,張菲的價碼遠遠超過高凌風。

為什麼張菲可以紅這麼多年,能把行情維持在高檔?努力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他有「存」老本,有了這些本,就是他挑工作,不是工作挑他。「人家說:『菲哥,給你1集5萬元來主持節目』,他會說:『我不要,我要35萬元才要接』;但如果跟高大哥說:『你來演個什麼給你1萬元』,他會說:『好呀好呀我來接』,因為他身上沒有存錢、必須要生活呀!」康康感慨地說。

應了一句老話:「有錢不是萬能,沒錢卻是萬萬不能」。今天的張菲仍是演藝圈公認的「大哥大」,但高凌風卻「曾經是」巨星而已。

雖然遠遠比不上張菲「大哥大」的地位,但有6間房子在手,康康也自在了,不再是29歲那個為錢搏命唱兄弟場的年輕人。曾經有半年時間,他手上只有公視的「音樂萬萬歲」,這是個優質音樂節目,收入比起上綜藝節目少得太多了,但有什麼好煩惱呢?三餐不愁,無債也無憂,而且,他還做著自己最喜愛的音樂工作!

有時,還是會有一些節目製作想邀請康康重回綜藝節目,對他說:「哎呀,康康,你來講個誰誰誰的八卦,就可以拿個1、2萬元,對你來說輕而易舉。」康康卻不想做這樣的事,「一是因為我不喜歡,二是我並不缺錢呀;手上有籌碼,就不必勉強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康康說。收入沒有以前豐厚,康康卻持續認養國外20多個貧苦小孩,一個月花1萬多元,他很開心,因為這跟音樂一樣,是他想做、也有能力做的事。

「很多巨星到老了就慌了,以前我也想過,如果沒有這些房子,我老了之後恐怕會在購物頻道賣壯陽藥,這樣很可怕,你自己失去理想,連帶會讓那些懂你、支持你的人看了很失望。」

喜歡康康音樂的人,肯定會為他開心,節目不多,反而讓他的生命有更多沉澱與學習的機會,創作歌曲、慢慢地錄好專輯,朝著自己想走的音樂路前進。「我寫的歌可能很淺,沒有像黃韻玲的水準,但至少是我自己的東西,只要比我過去有進步就好。」從迫於無奈的諧星,到安然自在的音樂人,康康賺進了財富,也找到了自己。

小檔案_康康
出生:1967年
學歷:高雄市立中正高工建築科
經歷:Pub駐唱、樂團主唱
現職:中視《星光大道》評審、公視《音樂萬萬歲》主持人、華視《台灣真好康》主持人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股神給我們的幾點啟示

華爾街日報 Brett Arends

每隔幾年﹐都有批評者說巴菲特(Warren Buffett)寶刀已老。

他們說﹐巴菲特年歲太老﹐作派也太老。他再也不能把握形勢﹐這一次他是錯了。

網絡泡沫期間﹐他們這麼說他﹐嘲笑他拒絕加入盛宴。去年﹐這種聲音又一次浮現。

道指跌破七千點的時候﹐人們認為巴菲特是過早、過於大膽地利用了危機。2008年秋季﹐巴菲特在高盛(Goldman Sachs)和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押下大額賭注﹐並呼籲公眾大量購買股票。

現在﹐輪到批評家們啞口無言了。

上週六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發佈報告﹐顯示去年其淨利潤激增61%﹐達到每股5,193元﹐賬面價值躍升20%﹐達到紀錄高位。該公司A類股去年接近跌破70,000美元﹐如今已回升至120,000美元。


在通用和高盛身上下的賭注表現如何?目前為止已經掙了數十億美元。另外﹐任何人只要在2008年10月份聽從巴菲特的建議投資了股市﹐就算是通過一只簡單的指數型基金﹐其投資也漲了大約25%。

當然這也不是稀罕事。任何人只要在1965年持有伯克希爾哈撒韋爾公司一只10,000美元的股票﹐今天就擁有大約8,000萬美元的財富。

巴菲特是怎麼做到的?上週六的致股東信中﹐他向新投資者解釋了他的信條:

保持流動性充足。他寫道﹐我們決不會對陌生人的好意產生依賴﹐我們對自己事務的安排﹐一定會讓我們極有可能面臨的任何現金要求在我們的流動性面前顯得微不足道﹔另外﹐這種流動性還將被我們所投的多家、多樣化的公司所產生的利潤流不斷刷新。

大家都拋時我買進。巴菲特寫道﹐在過去兩年的混亂中﹐我們把大量資金用起來﹔這段時間對於投資者來說是極佳時期﹐因為恐慌氣氛是他們的最好朋友……重大機遇難得一見﹐當天上掉金時﹐要拿一個大桶而不是頂針去接。

大家都買時我不買。巴菲特寫道﹐那些只在評論家都很樂觀時才投資的人﹐最後都是用極高的代價去買一種沒有意義的安慰。從他這句話推導﹐顯然是要有耐心。如果人人都在買進時你做到了按兵不動﹐那麼只有在人人都拋售時你才能買進。

價值﹐價值﹐價值。巴菲特寫道﹐投資中最重要的是你為了什麼而給一家公司投錢──通過在股市中購買它的一個小部分──以及這家公司在未來一二十年會掙多少。

別被高增長故事愚弄。巴菲特提醒投資者說﹐他和伯克希爾副董事長芒格(Charlie Munger)不投那些“我們不能評估其未來的公司”﹐不管它們的產品可能多麼讓人興奮。

多數在1910年賭押汽車業、1930年賭飛機或在1950年下注於電視機生產商的投資者﹐到頭來輸得一無所有﹐儘管這些產品確實改變了世界“急劇增長”並不一定帶來高利潤率和高額資本回報。喂﹐有沒有人下注於中國?

理解你所持有的東西。巴菲特寫道﹐根據媒體或分析師評論進行買賣的投資者不適合於我們。

防守好於進攻。巴菲特寫道﹐雖然我們在某些市場上揚的年頭裡落後於標普指數﹐但在標普指數下跌的11個年頭裡﹐我們的表現一直好過這一指數﹔換句話說﹐我們的防守一直好於進攻﹐這種情況可能會繼續下去。在動盪年代﹐巴菲特的這些建議都是符合時宜的。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養不起小孩?定期定額存教育金

非凡新聞周刊206期 文:夏韻芬

生育率出奇的低,內政部長出奇招,花百萬元徵求「聽了就想生」的口號,一時之間,成為朋友談話中一大笑話,其實大家不是不想生,而是養不起、不敢生!奉勸大家先別想著口號,把錢湊足了,生孩子的勇氣就會隨之而至。

我們的上一輩,雖然經濟能力不佳,但有著「一枝草一點露」根深柢固的想法,我的爸媽養育我們四個兒女,除了靠爸爸一人的薪水,媽媽還得去「通用電子公司」上大夜班,不知不覺也把我們這些孩子拉拔大了,而現代人卻在經濟環境不好的狀況下,錢變薄了,賺錢的能力變差了,一位好友問我,「如果不能保證孩子過得比我好,我為什麼要把他生下來受罪?

以最少錢買基本保險

我也有朋友發現生小孩要花太多錢,決定不生,他們夫妻每年出國,家中還擺設琉璃、水晶、玻璃各種裝置藝術,我幫他估算一下,這些花費來養小孩綽綽有餘。


撇開傳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其實生養孩子有許多生命與生活課題的學習,養育經驗也是為人父母重要的資產,只是一旦孩子生了,安全保母哪裡找?雇主有沒有歧視媽媽職員以及養育費用高漲,都需要政府、雇主、自身三方的努力。

以個人來說,如果害怕錢不夠、養不起孩子,錢就要花在刀口上,我在中廣的節目製作費容,她為出生不久的孩子規畫保險,後來發現終身醫療險一年要繳三萬七千元,繳二十年,保障到七十五歲後,屆時給付住院醫療一天三千元的費用,但是現在的三千元,以三%的通膨率計算,等到孩子七十五歲,大概不到三百元,她發現這樣的費用是花在安心上而不是花在刀口上,後來她決定買一般醫療險,省下三分之二的保險金,可以挪來買尿布、奶粉。

正所謂「豐儉由人」,有錢買保障,固然是好事,沒錢也有刀口上的選擇,父母現在不必花這麼多的錢去買未來不夠用的保障,而是「以最少的花費買到應有基本的保障(以終身壽險為主約,可列入考慮的附約是:意外傷害並附加意外醫療,行有餘力,再考慮重大疾病與癌症險),一切都可以等到孩子大了,再看狀況來購買需要的保險商品。

買基金累積教育基金

但是在教育費上卻省不得,一般孩子,除非特別會念書,可以念公立,一般都是以私立學校為多,因此錢要花在高中到大學這一段,基本上,大家不必花太多資源在學齡前教育,現代不少父母花太多錢送孩子念雙語幼兒園及學各種才藝,「還不如父母花時間陪伴、閱讀,這才是未來孩子最寶貴的習慣

錢的方面我還是認為由小錢、小的時候開始,其中定期定額投資並且持之以恆是最有效率,當然大筆的費用不是短暫時間就能變出來的,因此,不論是儲蓄或選擇哪種投資金融商品,都要定時確實執行,才能達到目標。

以共同基金來說,投資門檻低,雖然每家銀行規定的門檻不一,以投資海外基金的定期定額而言,最低只要三千元,就能開始有效的累積教育基金;隨著能力提升,可彈性地以每一千元為扣款單位增加投資金額。

買基金當教育基金,一般來說沒有直接倒帳風險,如果我們投資股票,若公司倒閉,股票瞬間成為「壁紙」,基金的運作則是相對安全,最慘是「清算」但是也會事先通知,也會有贖回的機制。

提防通膨小心錢變薄

我比較喜歡選擇區域型基金為主,避開單一國家型基金,區域型基金可選擇,如拉丁美洲、亞洲等新興國家,當然,全球型股票或是債券基金也可考慮。至於該挑哪家產品?可參考各家銀行或理財網站上的銷售熱門排行榜,加以比較後再決定。

最後提醒大家,投資要適時停利,落袋為安,投資基金雖然不似股票要天天盯著淨值,但也不能放著不管,必須適時地每二、三年配合景氣循環進行基金轉換。當達到設定的報酬率(如一五%∼二 ○%)時,就要「落袋為安」,以免成了「紙上富貴」。

還有要提防通膨這隻怪獸,簡單來說,以現在的一百萬元為例,以每年通貨膨脹率二%計算,明年只剩九十八萬元;後年,九十八萬元剩下九十六萬零四百元,二十年後,只剩下六十七萬三千元。因此,若屆時需要四百萬元的教育金的話,以現在的幣值計算,就要準備六百萬元。

口號是喊喊而已,真正要找到不敢生的原因,才能解決國內生育率下降的問題。(非凡新聞周刊206期)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如何讓守財奴學會多花一點錢

華爾街日報 Neal Templin

寫這個專欄給我帶來了一種讓我不安的影響:我沒那麼節儉了。

是不是已經變得大手大腳?很難這麼說。接下來的幾個月﹐我會歌頌從進便宜理發店到進普通餐館的各種好處。但我也注意到自己的花錢習慣出現了一些細微但看得見的變化。

最大的變化是付小費。曾經在餐廳收過盤子的我從來沒有不給服務員小費﹐但我曾經以為﹐如果服務不是格外出色的話﹐給15%的小費足夠了。當我在寫一篇有關小費的專欄時瞭解到﹐20%已經很快地成了付小費的標準比例﹐所以我現在很多時候都是按照這個比例來付。

當然﹐如果我覺得20%很多﹐我才不去管別人付多少。但當餐館服務員是一件苦差事﹐工資也很低﹐所以我覺得﹐多付5%對服務員來說意義很大﹐我自己損失的相比之下不算什麼。(畢竟20美元的一頓飯只多付1美元而已。)


更細微的變化發生在家裡。當我妻子克拉麗莎(Clarissa)和孩子們把錢花在我覺得不值的東西上時﹐我一般不會像以前那麼動肝火了。但變化程度小到克拉麗莎說﹐她基本沒有注意到我花錢習慣的改變。她是這麼說的:僅僅是“一點點”﹐用廚師的話來說就是“少許”。

但對我自己來說﹐似乎不只是一點點。我以後會再做解釋。

更急迫的問題是﹐為什麼寫 “錙銖必較”專欄的人﹐反倒變得不那麼節儉了呢?豈非適得其反?

我跟一些研究過吝嗇鬼的學者談了這個問題﹐他們並不感到意外。守財奴對花錢有一種情緒上的排斥──花錢的時候他們覺得很痛苦﹐而這種痛苦可能跟花的那點錢不成比例

所以如果你要讓一個人別那麼節儉﹐就必須讓其性格中的理性成分戰勝感性成分。一個辦法是讓這個人寫出來自己節儉的原因。

其目的是鼓勵這個人“加深考慮”。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市場學助理教授里克(Scott Rick)說﹐這樣做往往會清除情緒的影響。

因為在《華爾街日報》寫專欄的緣故﹐我針對過節儉日子的問題做了一個大型書面實驗﹐過去18個月裡﹐就這個主題洋洋洒洒寫了很多。

在做這個實驗的過程中﹐我並不喜歡在我自己身上的所有發現。有時候﹐自己的錙銖必較讓家人生氣﹔有時候﹐因為想買的東西不是最便宜的﹐我不得不忍痛放棄。為了撰寫專欄﹐這些情景我都得一樣一樣地回味。

其實我這是在努力改掉不假思索反對每一筆支出的習慣。我努力讓自己記住﹐拖累家庭財務的﹐不是那些零碎的花費﹐比這些花費更為重要的是你買多大的房子﹐開多貴的車﹐還有把孩子送到哪間學校上學

這種轉變不是輕易就能實現的。把錢浪費在小東西上﹐還是讓我頗感煩惱。我來舉個例子吧。幾個月前﹐我們請了幾位朋友來家吃晚餐。於是在吃飯之前﹐克拉麗莎跑出去買了一台大大的電子咖啡壺﹐花了40美元。

我覺得花得不值。我不喝咖啡﹐現在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們也不喝﹐克拉麗莎每天只喝一杯﹐所以如果家裡沒有客人﹐我們從來不會用到咖啡壺。

晚飯過後﹐克拉麗莎問誰要咖啡﹐沒人回答。所以咖啡壺就沒有開箱﹐擱在了那裡。有一次我跟克拉麗莎提起﹐她說她打算把它退給店裡。但她沒有退﹐任其一直趴在我們家裡﹐因為她說﹐某一天可能還會用到它。

換了以前﹐我早就數落她好幾回了。一想到我們又添了一件多餘的電器﹐我會如芒在背﹐不只是那40塊錢的問題。

這一次我基本上是緘默不語。對我自己來說﹐這是個變化。但對克拉麗莎來說﹐我畢竟還是提到過咖啡壺﹐說明我並沒有真正改變。不管怎麼樣﹐克拉麗莎都覺得﹐我說自己不如從前節儉的話都是沒道理的。

她提醒我說﹐你從來都不像你想象的那樣摳門﹐因為不管怎么樣我一直都在花錢。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注意10個經濟大雪崩的癥兆

危機四伏 別輕信牛市已至
2010/04/05 鉅亨網羅力元 綜合外電

Moodys 資深信用分析師 Kevin Cassidy 先前指出,至 2012 年,將有高達 7000 億美元的「垃圾」等級公司債到期,假若這些公司無法妥善解決,恐將發生一場經濟大雪崩。

標準普爾分析師 Todd Harrison 在《MarketWatch》 撰文表示,完全同意這項說法,並認為危機仍潛伏於市場,不可不防。

2008 年 9 月,Harrison 已於 《Minyanville》發文警告,2008 年年底有 8710 億美元的公司債到期,並且預言未來可能出現 2 種光景,除了信用癌細胞將摧毀整個金融系統,或是突然發生一場重大意外衝擊這個鉅額負債的世界。

Harrison 除同意 Kevin Cassidy 的說法,也指出目前正在醞釀的新雪崩,除危機將從企業擴大轉移至政府主權債券,也都將使災情發生後的效應不斷增加,他也建議投資人應持續關注企業信用評級,以作為資產價值出現下滑的指標測度工具。

美股近期不斷走揚,甚至飆創 18 個月新高,只是人們不禁擔憂上衝的動能還能維持嗎?特別是在企業又面臨公司債償付的時刻。可是從各個面向來觀察,現在的信用市場正展現難以置信的韌性,說明投資人也有很多管道逃避風險。


Harrison 表示,不可否認的,多頭已捲土重來,只是投資人雖已開始關注企業信用問題,然而前方仍會出現連串的危機。他認為,由於 10 項因素影響,使得投資人在這看似再起的多頭市場,仍須面對空頭再起的可能。

1.希臘問題

Harrison 認為,雖然希臘獲得 200 億歐元的援助,可是仍有許多未解的問題,甚至還有骨牌效應的隱憂。

2.美國健保方案

美國政府甫通過的健保法案,Harrison 認為,只是讓沉重的財政赤字再增添一筆壓力,雖然可透過加稅或是緊縮的措施,也許可以緩解財政壓力,可是也讓政府與市場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

3.美國各地州政府預算赤字

根據研究機構 Pew Center 最近發布的預測報告指出,州政府退休基金的資金缺口達 4520 億美元。雖然可以期望聯邦政府的援助計畫,可是這種見洞補洞的方法並不值得鼓勵。

4.階級對抗意識

Harrison 認為,美國社會有一道難以跨越的分隔線分割成兩半,從中產階級及華爾街高薪階級、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政治對立等等,而無止盡的政經抗爭使整個美國社會面臨四分五裂的風險。

5.過於樂觀的市場情緒

現下的市場情緒明顯過於自滿,從 VIX 情緒指數可見端倪。2004-2006 年間,該指數平穩未見波動,而正當人們對指數的可信度進行辯論時,VIX 波動指數悄悄地向上走揚,不久之後金融海嘯來襲。目前,VIX 指數報 16.16 點,升 0.12 點或 0.75%。

6.貿易保護主義盛行

從谷歌中國事件、豐田到歐盟對希臘危機的態度,都能見到保護主義的種子已萌芽。在全球化的光譜範圍,保護主義明顯是倒退的方向。

7.居高不下的失業率

這幾個月來,美國的失業率徘徊在 10%,有 1/5 的美國人處於失業狀態。他們也放棄了工作,也不願委身去從事低於自身能力的職缺或是兼職工作。

8.債台高築 利率難升

IMF 副總裁 John Lipsky 曾示警,即使未來收回經濟刺激方案,至 2014 年底,先進國家財政負債比率也會升至 110%,高於 2007 年底的 75%。除德國及加拿大外,其餘 G7 國家的負債/GDP 比率將超過或是接近 100%。 由此可見,各國基準利率只有一條路可走。

9.商業不動產貸款隱憂

美國國會監督委員會也曾提出警告,自 2011 年,銀行部門商業不動產借貸虧損 3000 億美元。據估算,其中有半數的借貸計畫都集中在小型建物,金額都低於 100 億美元,這些借貸案大多出自同樣幾家銀行。

10.次貸危機再臨?

可能人們已逐漸淡忘次級房貸爆發時的狀況,但是不能遺忘美國也許隱藏眾多有毒資產,而這些有毒資產可能躺在公私立機關的資產負債表,或是存在於全美的銀行帳戶中。除可能全數表列於負面資產以外,還可能出現贖回潮。

最後,Harrison 認為,經濟不可能一夕之間痊癒,雖然看似處處是未爆彈,他也相信四處是轉機,只要主事者及芸芸眾生的頭腦還清醒,應當馬上著手進行降低債務比率的行動。

哪裡有麻煩 哪裡就有錢賺

Smart智富月刊 第139期 撰文者:郝廣才

老子有句話說:「將欲奪之,必固予之(要奪取某人的財物,必須先使他擁有財物)。」我把它倒過來想:就是老天如果要讓你發財,就會先找你的麻煩。哪裡有麻煩,哪裡就有錢賺;哪裡有問題,哪裡就有金礦。

時空拉到1904年的聖路易世界博覽會,有個德國佬叫富齊藍哥(Antoine Feutchwanger)要在世博會賣香腸。熱騰騰的德國香腸正合遊客需要,果然大熱賣,但問題來了,香腸賣得好,可是盛香腸的碟子卻不夠用,來不及清洗;更糟糕的是,很多客人還趁亂把刀叉順手牽羊偷偷「ㄎㄧㄤ」走,生意再好,賺的也不夠賠的多。

富齊藍哥突發奇想,讓客人戴上手套拿香腸吃,這下不但不燙手,也不怕弄髒手了。結果問題更大,沒想到洗手套的費用很高,這樣根本不划算,怎麼辦?富齊藍哥找他做麵包的姊夫來商量,看看能不能想出便宜又好用的東西來裝香腸。他的姊夫靈機一動,說:「也許我可以做一些長條狀的小麵包,把中間切開,然後把香腸夾在當中,這樣客人既不會燙手,也好拿好吃。你賣香腸,我賣麵包給你;你發財,我也有錢賺。如何?」

就這樣,問題解決了。麵包夾著香腸這種「熱狗」的標準吃法就此誕生,他們不只賺到錢,還寫下歷史。所以我說:「天將降大錢於斯人也,必先使其遇到問題。」

時空拉到1960年的台灣,有位造船工人叫洪勉之,他每天有件額外的工作要做,又麻煩又沒錢賺,就是幫念小學的女兒「削鉛筆」。他邊削邊想,怎樣才能不用削,就能讓女兒有尖尖的鉛筆可用?終於讓他發明了「免削鉛筆」。當時他把專利賣出,得到新台幣800萬元,50年前的800萬喲!而且「Bensia」(免削的台語發音)還登上大英百科,這可是第一個揚名國際的台語名詞喲!

如果老天沒給你什麼問題,就是上帝不愛你嗎?不,神愛所有人,你可以找找別人的問題。松下幸之助是做電插座起家的,但他的插座銷路很差。有一天他聽見鄰居的小孩吵架,姊姊要燙衣服,弟弟要用檯燈看書,可是房裡插座只有一個,姊弟大吵起來。松下幸之助想:「如果插座能多一個孔,問題就解決……」他設計了「雙插座」,就這樣開始發財,日後成了經營之神。 隨時留意你碰到的問題,大的、小的、自己的、別人的……可能一挖就是寶藏!

小檔案_郝廣才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
◎經歷:城邦集團副董事長、遠流出版兒童館總編輯、格林文化出版總編輯
◎現職:格林文化事業發行人、城邦基金會董事長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年薪50萬 低利房貸門檻大降

2010/04/02【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申請超低利率房貸不再是公教人員的專利,為推動庶民經濟,各大行庫紛紛調降低利房貸的年收入條件,部分銀行規定,房貸申請人的年薪只要50萬元(平均每月月薪約4萬元),就能適用前半年1.5%的優惠利率。



行庫主管表示,降低低利房貸申辦的年薪門檻,主要是銀行內部統計發現,如果把年收入標準自原本的80萬元以上調降至50萬元左右,幾乎所有民眾都有機會申請,可有效增加房貸客群。

擴大客群再出招

台灣企銀表示,即日起,為照顧受薪階級,提撥銀行自有資金100億元辦理「菁優貸專案」,凡年滿20歲信用正常具行為能力人,年收入達新台幣50萬元以上,能提供新購或已購自用房屋為擔保者,都能向台企銀申請。

一銀及台銀也有年收入50萬元的低門檻低利房貸,銀行主管指出,為了避免炒作房市,銀行不願參與殺價競爭,為了留住客戶,只好祭出優惠條件,希望掌握穩定收入且有自住需求的客群,評估後認為,訂定薪資收入條件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民營銀行更好談

不過,有些銀行的專案必須搭配其他條件,例如一銀規定申貸者要是前1,600大企業員工才可以申請;台銀則要求貸款人必須是公務員、醫生、律師或 2,500大企業員工。

行庫主管指出,之前主管機關要求行庫對投資客及豪宅設限,央行也希望金融機構注意風險,以免助長炒房風氣,所以公股行庫最近擬定優惠方案時,相關規定比過去更嚴謹;但相對來說,公股銀行的條件還是沒有民營銀行具有彈性。

行庫主管表示,在政府關切下,現在就算申辦條件再好的貸款人,利率也很難下殺至低於市場行情,否則「主管機關關切電話很快就打到銀行」。所以公營行庫目前策略是堅守前半年不低於1.5%,但對自住型房貸的審核條件會較先前放寬,順便呼應行政院的庶民經濟。

利率方面,各大行庫現在前半年利息多在1.5%,第7至12個月則約1.75%,第二年起則為2.1%,但各銀行的貸款條件略有不同,民眾可以多方詢價後,選擇貸款往來銀行。


不看職業 扣繳憑單成主角
2010/04/02【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大企業員工申辦房貸光環不再?銀行主管指出,過去銀行低利房貸大多是看申貸戶任職的公司,但金融海嘯時很多公司採取無薪假,職業有時無法代表實際的還款能力,因此現在銀行認定標準反而以扣繳憑單為主。

銀行主管指出,只要能拿得出夠分量的扣繳憑單,就算不是大公司員工,一樣有機會適用優惠低利。

以前房貸申辦人只要是前500大企業或軍公教人員,輕鬆就可取得低利房貸,行庫主管表示,這些客戶還是銀行積極爭取的對象,但銀行因為擔心碰到投資客,再考慮職業無法充分反映收入來源,所以銀行改以申貸戶的薪資所得及還款能力為首要考量。

換言之,借款人就算任職於大企業,如果薪資不高,或有大量為變動薪資(如獎金),核貸條件可能比收入穩定的小公司職員差。

銀行主管指出,金融海嘯時有許多電子產業放無薪假,雖然現在已經取消,也讓銀行發現僅用服務單位決定核貸,風險評估會失準,「最重要的還是還款來源」,因此多數銀行從去年起,開始把扣繳憑單納入評估核貸條件的重要資料。

以台灣中小企銀的優惠專案為例,只要提出年收入50萬元的扣繳憑單,不論是不是大企業員工,都可申貸前六個月1.5%的低利房貸。

合庫與土銀推出的低利房貸,同樣也要求民眾提供扣繳憑單;合庫及華銀還進一步規定負債比。

行庫主管分析,目前利率已經殺到低點,但中央銀行隨時可能調升利率,銀行必須加強風險控管,加上擔保品價值也不完全可靠,所以銀行把申貸戶經濟狀況放在審核的第一要素。

現在開始存養老錢晚不晚?

華爾街日報 Brett Arends

現在才存養老錢﹐是不是太晚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確實太晚。上週的消息顯示﹐29%已退休人士沒有存下任何生活費﹐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存款不低於50,000美元。

聯繫到實際生活中看來﹐50,000美元的退休賬戶﹐意味著65歲的人一年只能拿到4,000美元的年金。

而據華盛頓非營利智庫雇員福利研究所(Employee Benefit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EBRI)最新的年度退休金調查報告顯示﹐三分之二的退休人士連50,000美元的退休金都沒有存下。

很多人的日子會照樣過下去﹐這不假。這是因為他們會有一份不錯的退休金(benefit pension)﹐或者有著很大一部分住房權益﹐或者兩者皆有。這兩部分都沒有算進上述調查之內﹐而且都可能是非常重要的。

但不管是企業年金還是房產價值都已不復當年。而且很多人根本都沒有這些。


整個來看﹐出現這種不幸就因為站在了史上最大金融膨脹期的尾巴上。今天的退休人士經歷了1982年以後的那一輪大牛市﹐不管是債券還是股票﹐都是齊刷刷地往上漲﹐多數證券應該都是在帶來滾滾財源。

但實際上他們的生活來源是什麼﹐聖誕老人?

仍在工作的人也好不到哪裡去﹐包括接近退休的數百萬嬰兒潮一代。據EBRI的調查﹐只有三分之一的勞動者存款不低於50,000美元﹐接近三分之一的人什麼也沒有存。過去一年情況只是變得更差。四成勞動者目前都沒有增加存款。

但如果你還在工作﹐至少你可以做些事情來救救你自己。

如果你面對上述情況﹐你可以怎麼辦?

──推遲退休。有四個不同理由。第一﹐你可以多掙幾年的錢﹐從中拿一部分存起來。第二﹐你的存款有更多時間用來升值。即使回報率只比通脹率多一兩個百分點﹐那也是不錯的。 第三﹐可以減少需要用存款支持的退休生活的時長。(單從財務上來講﹐很多退休人士面臨的最大危險在於人活到了100歲﹐而其存款只準備到了80歲。)第四 ﹐如果你延期領取社會保障金(Social Security)﹐以後每年你會拿得更多。

EBRI調查報告中的好消息(好消息不多﹐但我還是在盡最大努力尋找)是﹐更多一些的美國人懂得要工作更長時間了。據這份最新報告﹐三分之一的勞動者預計65歲過後繼續工作。2005年﹐這一比例僅為24%﹐1995年更是只有14%。

──減少退休開支。這是一個直接的辦法﹐但很管用。《退休金沒有想象的那麼多》(Retire on Less Than You Think)一書作者布洛克(Fred Brock)認為﹐拮據一點﹐照樣可以過上很好的退休生活。他有一個建議﹐就是搬到生活成本更低的地方去。這話有道理。就是在那些生活成本很高的大城市﹐ 只要你搬離上班族居住的地區﹐房價也會下降很多。如果你準備搬得更遠﹐特別是如果跑到鄉下去﹐你還會省下更多的錢。從“Accra生活成本指數” (Accra Cost of Living Index)(使用計算器)可以看出﹐居住在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或者是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這些城市﹐生活成本比沿海大城市附近不知低了多少。

──破產去天堂。也就是說﹐不要留下任何遺產﹐把你的資產變為更多的退休生活費用。這可以是把退休資產變為一種即期年金﹐每月都有一筆收入﹐直到你死去的那一天﹔用這種策略 ﹐生者什麼都得不到(你也可以留下一些東西﹐但你一個月的收入就少了)。也可以考慮做一種反向抵押﹐把你在住房中的權益變為某種年金﹐或者將資產逐步變現 一直到你85歲的時候﹐同時購買一份人壽保險﹐這樣你活到85歲以上也可獲得保障。

但在決定採納這些選項之前﹐自然你應該弄明白它們必然會帶來的一些問題。反向抵押的手續費一般都非常高﹐即期年金會以降低流動性為代價。但它們都不失為用更少的錢過更好的退休生活的辦法。

──省錢﹐省錢﹐再省錢。要存得更多﹐只能是花得更少。很淺顯的道理﹐對吧?但有很多美國人連這個道理都不懂﹐這樣的人多得讓你吃驚。每次我勸人們少花錢、多節省的時候﹐那些生活在 幻想中的人們總是覺得很恐怖。好消息在於﹐省錢並存下來以得到複利﹐從來不會太晚。如果你今年50歲﹐你省下的每1美元到你80歲時都會漲到3美元(按今天的購買力計算)。而如果每個月都從各種開銷中擠出1美元存起來﹐那麼到時候你就會多出700美元。

──稅法會有幫助。50 歲以上的美國人有機會更多地補充退休賬戶。你可以往401(K)養老計劃里存22,000美元﹐而不僅僅是16,500美元﹐往個人退休賬戶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存6,000美元而不是5,000美元。另外﹐如果你是給自己打工或有兼職收入﹐不管是在什麼年齡﹐你都可以通過SEP-IRA之類的工具存下更多的錢﹐這些錢可延期上稅。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政府打壓、房價抗跌 小市民該如何因應?

善用「珊卓布拉克」原則 破解高房價
《今周刊》692期 撰文:李建興、張弘昌、羅秀文

2010年開春以來,政府祭出一連串的策略打壓房市以平民怨,令人不禁回想起20年前政府的「打房」政策,致使房地產走入10年大空頭的歷史。然而,面對這次台版的「房市宏觀調控」,消費者該如何進場買房?

二○一○年第一季對於台灣房地產而言,就像近來瞬息萬變的天氣,既熱鬧又詭譎,一個市場內,竟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氛圍。一方面,連漲六年的房價,今年新推案依然相繼開出天價;另一方面,高房價激起的民怨,也逼使政府不得不使出「撒手鐧」來扼殺過熱的房市。消費者面對這樣的局面,到底要不要進場買房,內心盡是疑惑。


政府抑制房價於去年底開始啟動。去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政府宣布將在林口的機場捷運沿線,興建四千戶平民住宅,計畫仿效十多年前李登輝政府時代「廣建平價國宅」策略,降溫房市。三月二日,行政院長吳敦義親下指令,暫停標售台北市精華區的國有土地,冷卻地價。三月八日,行政院宣布將管制投資客和豪宅的貸款額度、成數和寬限期,藉此提高投資客門檻,減少炒作氣息。才過了一周,三月十五日財政部再度研商,將針對住家用房屋的房屋稅率,實施分級課稅措施,期待對高價房地產課以重稅,來抑制豪宅行情。

頓時,走了近七年的房市多頭,在政策的強力打壓下,似乎將遭逢最嚴峻的寒冬!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以下的例證,恐怕顛覆你我的想像。

未來房價呈現短空長多

就在吳揆連下三道「房市鎮壓令」的同時,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豪宅案「基泰台大」,以每坪一百八十萬元的高價問世,第一周仍然賣了三戶,上億元交易輕鬆入袋,銷售絲毫沒受到政策空襲影響。不僅如此,政府停售國有地的命令言猶在耳,三月十六日,國泰建設則大手筆地以二十七.八九億元,每坪二百二十萬元高價,買下新店市光明段土地,創下近年來台北縣地價新高紀錄,反將了政策一軍。

無獨有偶,隔天,被視為政府抑制地價成效風向球的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天母會址土地標售案,不但吸引七家開發商搶標,最後底價四十九.七億元的土地,更由華固建設以七十.二八億元,溢價四一%標下,每坪單價高達四○九.七萬元,若以此筆土地容積率二二五%換算,其容積單價每坪則為一八二.一萬元,甚至還是史上最高。

有趣的是,這場政策與房市的PK戰,房地產業界相關人士更幾乎一面倒地「冷眼旁觀」。台灣房屋首席總經理彭培業斬釘截鐵地表示:「這次政策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要說效果,房價頂多是短空長多!」他認為,雖然高房價造成民怨,政府有義務制止市場過熱,但目前台灣有太多刺激房價上揚的動能,並非單一政策即可遏止,因此這一連串的動作,頂多對民怨只有「撫慰」的效果。而這樣的觀點,就連向來被視為空頭總司令的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也有同感:「雖然我也支持政策管控,但成效仍端視政府的執行力;事實證明,政策顯然沒有達到嚇阻效果!」

證據1:和平紅利助燃房市

耐人尋味的是,為何現階段政策的打壓硬是止不了房市的熊熊烈火?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張欣民認為,要看待這波房地產上漲,千萬不能用過去二十年的思惟來分析。因為資金面、兩岸關係和低利率這些利多齊聚,是政府播遷來台未曾發生過的事。他更以「兩岸關係、利率水位、資金狂潮和當下大環境」等四大論據,分析這場壓不下來的房市動能。

「今年可謂為房市利多實現年!」張欣民表示,儘管許多人認為,當下刺激房市的利多議題已經利多出盡,但由於今年隨著MOU(金融監理備忘錄)、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以及縣市合併升格都將進入實質執行階段,意味著資金、改革政策和建設將正式啟動,與前幾年的「紙上談兵」大不相同。

就拿六月兩岸可能簽署ECFA來說,過去台灣和中國因處於敵對狀態,使得房地產價值被過度壓抑,有被低估的情況。如今有了「和平紅利」,在各路外來資金來台的推升下,台灣房地產已經開始補漲,未來甚至不排除有超漲空間。

證據2:利率不升房市不死

然而,支撐當前房市除了「和平紅利」,還有「利率」。「利率不漲、房市不死!」新光產險投資長吳漢彬一語道出目前房市仍處於安全位置。他認為,政府最近祭出一連串降溫動作,乍看是壓抑房價,其實是背道而馳,像公有地停售、課豪宅稅、公設虛坪要另行定價等,種種舉動都進一步推升房價,而真正能打壓房市的是升息,如此才能墊高投資客和建商的成本。但目前的景氣不容許政府這麼做,「健保才調漲幾百元,大家就哇哇叫,利率升得太快、太急,很容易影響執政黨的選票!」

他堅定地說,升息是全面性的影響,不但會傷到投資客,也會傷到自住型民眾。尤其目前台灣的房市自住率高達八八%,有超過一半的人正在繳房貸,因此未來幾年內,房貸利率將不會大幅升息,而低利率不但使薪水族能輕鬆買房,更讓投資族產生套利空間,因此房地產仍然會炙手可熱,就像皮球一樣,壓下去會再彈起來...(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692期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理財夫妻檔:當守財奴遇到消費狂

http://cn.wsj.com/big5/20100316/COF083755.asp?source=rss
華爾街日報 幹敏 / 張力

作為一個在大都市生活和工作的外地人,四十歲前我實現了“財務自由”的理想,即不靠工資,靠投資理財的收益就能維持舒適的生活,從而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家人自駕周遊全國並到美國攻讀MBA。很多朋友問我,一個中產階級如何能做到這一點?理財的“第一桶金”從何而來?

答案很簡單,第一桶金來自於儲蓄。由於生活經歷的迥異,我和太太在儲蓄這個問題上佔據兩個極端。我是極端節儉派、“守財奴”,天生愛好數字,喜歡看著數字蹭蹭蹭往上漲。太太則相反,是現世的享樂主義者、“消費狂”,認定錢不花就是廢紙。愛美食、逛街、旅行、看演出,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但是月月光。在我眼裡,她沒有財產積累,實在是浪費了很多錢。在她眼裡,我沒有享受生活,實在是浪費了生命


婚後我們一直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大的沖突,我認為儲蓄和投資理財非常必要,她認為不能為了數字降低現有生活質量。我覺得很多衣服都還能穿,她則認為不好看,應該統統扔掉。我覺得公務出差本身就是旅遊的機會,無需自費出遊,太太則喜歡自助旅行。我們都想把對方拉向自己的陣營,彼此有鬥爭也有妥協。

為了激勵太太儲蓄,讓她看到儲蓄的好處,我制定了一個“儲蓄獎勵”計劃。即她每月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主動存錢,剩下的還像以前一樣花,家庭消費都是花我掙的錢。她存多少,我就補貼她多少,都存在她名下。太太一聽很高興,第一個月就從工資中拿出5000元,我就補貼她5000元。這樣第一個月她就存了1萬元。太太感慨到:這之前工作了很多年,不過存款只有3萬。現在一下子就有了1萬,真是感覺太棒了!一年之後她名下的存款額就變成了12萬。看到存折,她也高興得合不攏嘴。她說: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儲蓄實在太重要了!亂花錢是很爽,但看著存款數目往上漲更有成就感啊

於是第二年,她主動增加了存款額,還逐月增加,我的補貼也是相應增加。到了第二年年底,太太看到數字又是喜笑顏開。為了獎勵她的儲蓄行為,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我支持她用存款給自己買了一輛車。這一計劃使她受到了教育,明白了儲蓄的好處。2003年我們一起去了黃山,還借出差之際一起去了澳大利亞和三亞。太太會享受生活這一特長得到了充分發揮,我也漸漸改變了對於消費的很多固有觀念。

每次因為花錢意見不一致而爭鬥時,我們都想:要是找一個金錢觀一樣的配偶該有多省事。正好一對朋友老公是消費狂老婆是守財奴,他們也經常處於爭鬥與磨合之間。大家交流後發現,守財奴還是應該和消費狂結合。如果兩個守財奴在一起,除了金錢數字沒有任何生活品質;兩個消費狂在一起,早就向守財奴借債了。

從此,我家建立了家庭理財的模式:由我來打理家庭的收入、投資和理財,由太太負責消費、記帳和預算,大的支出共同決定。我們互相信任、分工明確、各盡所長。

這樣,我們邁出了投資理財的重要一步。

(丈夫幹敏,從事資訊科技業 15載。酷愛理財,熱衷投資。40歲前實現了財務自由的理想,現在南加州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妻子張力,從事資訊科技業 9年後從白領麗人變身全職主婦。無論工作還是在家,幹的都是花錢的事。本文所述僅代表他們的個人觀點。)

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存退休金,別想靠政府!

Smart智富月刊 第139期 撰文者:蕭碧燕

籌措退休金是每一個上班族都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自從勞退新制於2005年實施後,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可以「帶著走」(編按:指工作異動,退休金專戶可以跟著勞工變動),讓上班族的退休生活多了一層保障。

儘管大多數勞工朋友都期待政府能為他們提供更多保障、最好完全解決大家退休後的財務問題。但是,我必須誠實地告訴大家:退休後的財務你必須靠自己,絕不能完全靠政府

因為按目前勞工退休基金規定的最低保證收益制度,加上基金操盤績效的穩定度以及台灣人口老年化的趨勢,未來這個基金破產的機率還是相當高,到時恐又是全民埋單。相反的,若能盡早邁向目前世界潮流,即開放讓勞工自己選擇管理自己退休金的方式,彼此之間的投資收益互不影響,我認為,這才是真正保障近900萬勞工的權益。這也是投信投顧公會及退休金協會不斷呼籲政府應盡速開放勞退自選方案的原因。

什麼是「勞退新制自選方案」?就是在目前勞退基金所提供最低保證收益之外,讓勞工能夠自行決定個人帳戶內的退休金要選擇哪些投資工具,勞工朋友必須自負投資損益,而這些投資工具則可開放符合標準的民營商品(例如基金、保險……等)上架。


目前勞退基金的運用是委由勞退基金監理委員會(勞監會)管理,這個委員會是由多位專家、學者以及勞工代表所組成,委員們大都是非專業投資人士,他們不僅需負責勞退基金資產配置的專業判斷,還需決定投資工具的運用,責任非常重大。但是,在退休金管理非常完善的新加坡,委員會只負責監督,過濾出好的投資工具,投資上的專業則是委外操作。

為什麼要建議勞監會只要監督即可?舉例來說,就算是基金公司,也不是所有員工都要懂投資,行銷部門員工,他們的專業是行銷,並非去做投資決策,每個人的角色與功能都有不同。

去年一整年股市表現很好,勞退基金大賺1,118億元,勞監會很高興地向大眾宣布勞退基金去年的投資報酬率達12%,彌平前年虧損604億元。當許多人喜孜孜沉浸在這個消息時,我卻為我們的退休金感到相當憂心,因為退休金的投資績效應該追求穩定的報酬,而非隨著股市大起大落,一年大賺,隔一年卻大賠,假設在大賠的那一年有許多勞工要退休,那麼勞退基金是否就得面臨資金籌措的窘境?

因此,我才會強烈建議,投資應該要回歸專業,畢竟在投資決策擬定的過程中,資產配置相當重要,它決定了最後報酬率的多寡。而勞退自選方案就可以解除政府操盤退休基金的龐大壓力,讓政府只需負責監督即可。

一旦推動勞退自選方案,政府所需做的就是幫勞工把關商品,篩選出好的商品來讓勞工投資,至於政府所擔心的商品教育問題,則可透過許多方法解決,例如上架產品的公司負責進行教育訓練,或是由發行商品的公司跟勞工事業單位的福委會合作等。

我們建議未來勞退自選方案的投資商品可分成積極、穩健、保守三大區塊,讓不同屬性的投資人可自由選擇,而退休帳戶這個投資平台的商品必須是專屬退休平台上的新商品,不與市場上的原有商品混用。此外,由於是退休金平台,因此裡面的基金必須是新台幣計價,海外基金也必須重新包裝成新台幣計價的商品。

社會已經邁向老年化及少子化,退休的議題更是天天上演,同為勞工的你我更應好好慎思這個切身的問題,我還是要代表許多的勞工朋友,呼籲政府盡早開放勞工自選方案,才能讓我們的子子孫孫無後顧之憂。


先進國家中,只有台灣未採勞退自選

小檔案_蕭碧燕
◎學歷:淡江大學管理研究所
◎經歷:安泰投顧理財諮詢部副總、彰銀安泰投信企劃部及壽險通路副總、國際投信企劃部經理、光華投信企劃部經理、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第四組、淡江大學講師
◎現任: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祕書長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今年波動大但操作不能保守

搶先專訪》全球股票型得獎基金操盤手杜克諦
Smart智富月刊 第139期 整理者:胡健蘭 採訪者:胡健蘭

「今年股市波動會很大,但操作策略不能太保守,要保持積極!行情下跌時,要抓緊機會進場!」這是安本環球世界股票基金操盤團隊負責人杜克諦(Stephen Docherty)接受《Smart智富》月刊獨家專訪時提出的建議。

杜克諦是今年度「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全球股票型得獎基金操盤手,加入安本股票投資團隊16年,帶領的全球股票操作團隊共有11人,過去6年,每年都打敗指標指數。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師懷德洛(Tom Whitelaw)對這個團隊的評價是「有獨特選股見解,不隨波逐流」(stands apart from the crowd)。

全球經濟成長力道弱 新興市場靠內需比重加大

展望今年行情,杜克諦認為,美元走強只是短期現象,長線會再走弱,新興市場不論是經濟或是企業基本面都優於成熟市場,只是目前股價偏高,須待市場回檔修正,再伺機加碼。他並提醒投資人,在波動劇烈的市場,要把投資組合當成「天秤」,漲多就減碼,待跌多再大膽加碼,要讓天秤保持平衡,不要太積極,也不能太保守,才能賺錢。以下是專訪紀要:


《Smart智富》月刊問(以下簡稱問):1月下旬起,全球股市劇烈震盪,是基本面變差了嗎?

杜克諦答(以下簡稱答):去年,很多國家央行大印鈔票,讓金融機構從困境中解脫,銀行靠著央行提供的資金撐過金融風暴。可是,央行提供的資金並未嘉惠所有經濟層面,只是把金融機構原本的負債轉到政府身上,未來,政府為了降低財政赤字必須加稅,可是,現在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失業率高,加稅不但會抑制消費成長,也會讓工作職缺變少,所以,未來幾年,西方國家的經濟成長力道會比以往弱。

這個情況會影響新興市場,包括亞洲的經濟成長。像中國,以往靠出口到西方國家創造快速經濟成長,可是,當西方國家消費力減弱,這些靠出口到西方的經濟體,成長力道當然會跟著減弱。不過,這並不代表亞洲經濟未來就無法大成長,只是靠內需支撐的比重必須拉高。

股市不一定與經濟連動 挑體質好公司就能有機會機會

問:你不看好成熟市場經濟,可是你的投資組合中,歐股和美股合計達70%,為什麼?

答:現在很多歐洲公司獲利來源都是從亞洲或其他地方,像運動用品公司愛迪達(adidas)。所以,所以,股價要上漲不一定得要靠股票發行地的經濟成長,因為這些企業可以透過撙節成本或者擴大營運觸角來提高獲利。

問:如果成熟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成長力道都被削弱,那股市還有多頭行情可期嗎?

答:投資人買股票通常會出現2個迷思:

迷思1》股市要漲,一定得有經濟成長支撐,這是錯的!

你看歐洲股市,2003年到2005年,可說是全球表現最好的幾個區域之一,可是那段期間歐洲經濟成長根本不好,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企業擔心營運成長空間有限,就專注控制成本,反而提高獲利,刺激股價上漲。

迷思2》有好的經濟成長,股市就會有表現,這也是錯的!

你看中國,1997年到2005年,經濟飛速成長,可是股市根本沒有表現。

從上面兩個例子可以說明,股價有沒有表現,關鍵是要看企業營運,因為你投資的是企業獲利。

問:你說股市跟經濟不一定連動,那你看好新興市場前景嗎?

答:看經濟基本面,是的。但是如果是談到股市,就要看價值(valuation),即使經濟成長率高,但如果得用很高的價格才能投資(新興市場),即使基本面好,還是不合理。

問:你的基金目前布局偏重成熟市場,今年還會這麼做嗎?

答:如果市場沒有太大變化,我們不會大幅更動我們原本的投資組合,但是如果市場又像去年一樣出現大幅走升,我們反而會逢高減碼,轉去買一些比較防禦性、現金流量高的公司,如果市場大幅下跌,就會趁機加碼一些成長力道比較強的股票。

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跟市場一般走勢相反,當市場氣氛愈來愈樂觀,我們會變得比較悲觀;相反的,當市場愈來愈悲觀,我們就會變得比較樂觀,因為我們的投資邏輯是比較偏長期的。

問:你覺得現在市場氣氛是樂觀或者悲觀?

答:現在整個市場偏向樂觀,所以我們會很謹慎(cautious)。

短線美元仍會走強 長線能源最有錢景

問:你怎麼看美元?最近升值不少,這會對新興市場造成衝擊嗎?

答:我對美元長線看法跟過去5年~6年都一樣,長線美元會走弱,英鎊也是,歐元也是,還有日圓也一樣(會趨弱)。為什麼?因為這4個國家的經濟成長力道弱,利率相較全球其他地方也偏低,人口結構對整體經濟發展的情況又不好(老年化社會),當然還有財政赤字的問題。

未來有財政盈餘的地方,貨幣會走強,例如拉丁美洲、亞洲,或俄羅斯,這些地方的貨幣長期應該是升值的趨勢。短線,美元或許會走強,但長線很難。

問:美元長期走貶,你怎麼看原物料前景?

答:我現在比較看好能源業,像石油,能挖掘的油田已經有限了,再加上開採成本提高,長期來說,油價都會偏高,我們不可能再回到每桶油價10美元的日子。但是,其他原物料,像鐵礦砂,則是跟景氣循環連動較高的產業,需求是比較產業及景氣面的,不像石油,有基本供給上的問題,因為開採油田的難度非常高,所以就整個原物料來說,長線我比較看好能源。

問:今年市場波動大,你建議採取什麼樣的投資策略?

答:今年市場波動會加大,但也代表投資機會增加,應該要採比較積極的態度來看市場。比如說,市場大漲一段後,你就要開始增加防禦型標的;當市場下跌時,則要考慮加碼成長爆發力較高的標的

我把投資組合看作是一個「天秤」,當市場持續上漲,會變得比較防禦,當市場下跌時,就會轉趨積極,但是核心持股大部分時間都一樣,只是當機會出現時,會增加一些新的股票,但永遠要把這個天秤維持在平衡的狀態。


多元布局,不侷限單一地區或產業

小檔案_杜克諦(Stephen Docherty)
出生:1970年
學歷:英國亞伯丁大學亞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數學及統計學學士
經歷:英國阿比國民銀行(Abbey National)人壽部門精算服務部
現職:安本環球世界股票基金操盤團隊負責人
操盤基金特色:選股邏輯採由下而上的方式,不特別在意國家或區域比重,而是拉開全球版圖,找個別產業中財務體質好、價格又相對便宜的股票。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用配息理財術 安度2010震盪年

《Money錢》2010年3月號 撰文:賴雅淳

2010年一開春不僅沒有元旦紅包行情,還重現2008年的股災情景,讓很多投資人開始擔驚受怕。不想傷本,又不想只賺1%定存,可以考慮配息理財術,在行情波動中穩中求勝。

股票每年只配息1 次,債券基金則有月配、季配、半年配、年配,選擇多樣,尤其是月配型債券基金,大大滿足投資人「每個月都有固定收入」的安全感,就像包租公、包租婆擁有穩定的租金入袋。

如果想要每個月固定領配息,高收益債券基金是目前較好的選擇。華頓投信總體策略研究部資深協理林秋瑾解釋,所謂的高收益債券基金,主要是投資企業公司債,這些發行債券、向投資人借錢的公司,通常規模較小,經營風險較高,因此會提供高利息以平衡債權人的投資風險。

以1980 ∼ 2009 年近30 年期間,JP Morgan 高收益債指數平均報酬率10.19% 來看,代表只要投資人中長期投資高收益債基金,整體報酬率應該會比放銀行賺利息還要好。


中長期投資 平均每年穩賺10%

儘管下半年中國、美國可望升息,但市場預期升息幅度有限,未來1 年全球仍處於低利環境,為了追逐較高的投資報酬率,市場資金將持續湧入配息率高的公司債,推升公司債價格走揚。加上全球景氣逐步復甦,企業獲利穩定成長,就能按時還款,維持配息率,降低違約率,且隨著企業獲利穩健,信用評等可望被調升,公司債價格將跟著上漲。

基於以上理由,投資人今年只要在對的時機買進高收益債券基金,就有機會賺配息又賺價差。

至於什麼是對的時機?林秋瑾認為是在今年上半年之前,主因是第1 季、第2 季全球股市都處於回檔整理階段,股市下跌,公司債價格往往也跟著走低,正是逢低買進的好時機。

選對時機後,又該投資什麼市場?考量流通性,林秋瑾建議投資人挑選絕大部分投資在美國公司債的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目前全球高收益債券總市值1 兆美元,美國高收益債就占了80%,歐洲高收益債則約占13%,代表美國高收益債市場流通性較高。

且根據美林證券預估,今年美國10 年期公債與美國高收益債利差會縮小1.5%,代表美國公司債價格有機會上漲4%,加上配息的部分,美國高收益債指數今年報酬率約為8 ∼ 9%,投資人可以多加注意。

2個方法 提高總報酬率

然而要留意的是,用高收益債券基金作為「配息理財術」,投資人最大的風險來自於匯率與股市的波動

例如美元計價的高收益債券基金, 一旦美元升值, 換算成台幣,投資人領的利息就會變多;如果美元貶值,配息也將跟著減少。股市風險則是指,高收益債跟股市連動性高,債券價格會跟著股市高低起伏,風險甚高。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基金公司是否是用你自己的本金撥出來配息給你,因此不要只是注意配息多寡,還要觀察基金的淨值是否中長期穩定

方法1 搭配新興市場債

為了避免匯率波動吃掉部分配息,有些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有一部分會配置在以當地貨幣計價的亞洲以及拉丁美洲新興市場政府債,透過多重貨幣布局,達到匯率避險的效果。林秋瑾進一步解釋,跟成熟國家比較起來,這些新興市場政府債配息率較高,再加上亞洲與拉丁美洲國家外匯存底頻創新高,還款能力佳,國家信用評等被調升,使得這些新興市場政府債能夠提供穩定的高配息。

穩定配息的新興市場政府債、搭配波動較大的高收益債,就能降低高收益債券基金的淨值波動,維持整體報酬率。

以華頓投信即將募集的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為例,基金經理人採動態調整方式,預計把5 ∼ 8成資金投資在美國高收益債,2 ∼ 5成資金投資全球新興市場債,隨時平衡報酬與風險。

方法2 做好資產配置

華頓投信總經理邱銘恩提醒,用高收益債券基金作「配息理財」,最重要的是做好資產配置,才能降低投資風險。

例如60 歲以上的人,資產配置以保本為主,建議可以把三分之一資金當做生活費,三分之一做定存,三分之一做投資,其中投資部位有7成可投資成熟國家的政府公債基金,另外3成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

40 ∼ 60歲的投資人則要開始為退休做準備,所以投資組合要偏穩健,建議投資組合中股票比重最多不超過4 成,另外6 ∼ 7 成可以分兩部分,一部分放高收益債券基金,另一半可以放政府公債基金。

25 ∼ 40歲的投資人還在累積財富期間,因此在投資上可以積極一點,建議7 成放股市,3 成放高收益債券基金。

此外,購買高收益債券基金還要有一個正確觀念就是,公司債配息率會隨著企業獲利不同而有所調整,因此高收益債券基金投資人每個月拿到的利息是浮動而不是固定的,再加上公司債價格跟股市連動,高收益債券基金淨值也跟著股市起伏,所以買高收益債券基金也可能不保本。

唯有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並作中長期投資,才能用配息理財術在波動中穩中求勝。

用3指標觀察高收益債券基金風險是否提高

指標1 違約率 信評機構每年都會預估公司債違約率,也會公布每個月的變化,預估今年違約率會降到4 ∼ 4.5%,若違約率如預期的每個月持續下降,違約風險就會下降,反之就要提高警覺。

指標2 殖利率差 殖利率差是用美國或是歐洲的高收益債殖利率減去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以今年2 月美國10 年期公債殖利率3.6%,美國高收益債殖利率為8.7% 為例,殖利率差為5.1%(= 8.7% - 3.6%)。隨著經濟復甦,殖利率差數字會縮小,如果殖利率差數字變大就要擔心經濟是否轉弱

指標3 經濟成長率 IMF預估美國今年GDP年增率約為3%,如果IMF或是券商連袂調降美國經濟成長率,就要注意經濟復甦力道。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10年3月號】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選屋實戰29招

圖解教學》10大物件模擬
Smart智富月刊 第139期 撰文者:郭莉芳

房價愈墊愈高,你還在等回檔時機?挑對時機不如買對房子,5大類型的房子,5位達人教你怎麼選!

你總是覺得薪資追不上房價,買不起房子嗎?根據《Smart智富》月刊與Yahoo!奇摩理財頻道合作的調查,台灣有高達57%的民眾感覺房價太貴,買不下手。而這項調查也顯示,有高達70%的民眾認為2010年的台灣房價不會跌,甚至可能再往上漲。


7成民眾相信房價不會回檔


想等房價回檔,卻年年墊高 忍痛出手後果然又漲一波

感覺房價還會再漲,卻始終不敢買房,很多人的問題不在經濟能力,而是不甘心追漲的心態。

先來看看一名台北榮總醫師的故事,因為工作便利考量,這名醫師一直想在鄰近榮總的天母地區置產,5年前,他看上的房子每坪約40萬元出頭,不過眼見台北房價不斷攀升,他聽到一些認為房市即將泡沫、房價會下修的聲音。就這樣,醫師足足等了4年,要靜待房價修正的好時機,卻眼睜睜看著房價年年墊高,自然更出不了手。

直到2008年金融海嘯,終於讓醫師盼到房價下跌。他估計過去一波的房市多頭,天母地區起碼漲了4成,他不敢指望房價重回當年的每坪40萬元,心想只要漲幅縮小到兩成,他就出手。沒想到,他等不到房價下修至心中的理想價位,2009年3月,房價又悄然反轉,這一次他不敢再等,忍痛出手購屋,單坪成交價約60幾萬元,近期行情更已經漲到逾70萬元。

薪水不漲,房價卻似乎拚命漲,難道我們非得接受這個「不合理」的事實嗎?其實未必!

對於全台2,300萬人來說,台灣近年房價大漲,大部分是被誇大了,主要是大台北地區、台中七期,及部分都會的特定地區房價,因為海外資金回流潮帶動大漲所造成的假象,如果排除這些漲幅特別大的區域,事實上,房價漲幅還算溫和,並未達到泡沫。

海外資金回流,特定區域才受惠 全台多數根本沒泡沫問題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孟翰與台灣房屋首席總經理彭培業不約而同指出:走出台北市,台中除了七期、高雄除了美術館區,這兩個豪宅推案重鎮之外,其他地方的一般住宅都沒漲到。

數字會說話,以全台5大都會區中古屋成交行情平均價格來看,從2006年至2009年,台北市的房價漲幅最大,高達40.90%;台中次之,但漲幅遠低於台北,僅有19.31%。而桃園縣、高雄市這兩個人口密集區,在過去4年的房地產大行情中更是表現平穩,漲幅各只有6.02%與5.96%。若再扣除這4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5.06%的話,漲幅甚微。



只有北市漲多 全台房市並未泡沫

除了台北市之外,平均屋價漲幅不高,可能代表兩種意義,其一是所有房屋的價格都維持平穩,其二是部分房屋漲幅較大,但多數房子只溫和上揚,甚至部分還下跌。衡量現實的狀況,應為後者。

所以當台北的預售豪宅上看每坪200萬元,中古屋「帝寶」最新成交價也飆破190萬元,台中七期豪宅每坪賣到60萬元,高雄美術館豪宅每坪上喊35萬元,這些高單價產品,正是造成一般民眾認為房價高得嚇人的主要印象來源

平均來看,全台房價並不算漲到離譜,但是指望目前的房價下跌,可能嗎?

疑問1:生育率降低、人口成長有限,建商卻不斷蓋新房子,台灣房價長期走空?

台灣生育率2009年掉到全世界倒數第一,經建會更下修人口負成長的時間可能提前在2017年實現,房子是蓋給人住的,如果人口成長沒有增加,房價還能夠漲得上去嗎?

北市人口流失,房價反而攀高 換屋需求與首購族支撐

事實上,人口只是決定住宅需求的要素之一,如果忽略其他變數,只觀察人口消長,就要推定屋價的趨勢,很容易陷入過於簡化而犯大錯。

就以人口流失速度最快的台北市為例,房價卻漲最快,即使走出台北市,看看人口變化不大的高雄市,房價也是往上走。


人口減少≠房價下跌

為何如此?原因之一在於老房子會折舊,人們對房子的需求也會改變。

即使人口未見成長,但「換屋需求」仍在,多數人都希望房子愈換愈大、愈換愈新,因此建商大蓋新房子,房屋去化速度或許會因新增供給而變慢,但價格卻不見得會因此下滑。

另一方面,年輕人口逐年長大,既有家庭又會出現小孩自立門戶的情況,這也是最大宗的首購族群。

疑問2:國民所得沒有增加,所以房價沒理由漲?

台灣房市正出現結構性的變化,海外資金回籠,造成某些地區的房價大漲,支撐這些需求的資金來自海外,這些海外所得並未被統計到國民所得當中。因此,表面上國民所得沒增加,但買得起好房子的人,卻不見得少。

海外資金持續回流、利率低檔 買得起好房子的人並不少

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就以過去幾年的經驗下了這樣的結論,低利環境不變、海外資金持續回流、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訂等資金潮簇擁的利多情況下,資金潮未歇,無限資金在市場上追逐有限資產,他大膽直言:房地產何來泡沫之有?

在整體房價易漲難跌的前提下,若有自住或換屋需求,是不是只要閉著眼睛買就對了,否則以後更買不起?錯!在高房價時代,看對時機,不如買對房子,如果買錯區域、買錯產品,你還是可能買貴了!不僅嘗不到房屋增值的甜美果實,未來還可能要賠錢求售。

永慶房屋首席房產顧問葉國華以朋友的親身經歷為例,他朋友在1995年以每坪20萬元,買進離台北縣板橋市亞東醫院捷運站路程約30分鐘的全新成屋,直到2003年以14萬元賠錢賣出,雖然當時已有板南線的捷運題材加持,但因為離捷運站實在太遠,房價不漲反跌。

怎樣的房子才是對的好宅呢?根據《Smart智富》月刊調查,民眾買屋的第一考量是自己的負擔能力。簡單說,人人都知道台北市大安區的房子最保值,但是能負擔大安區房價的人卻有限,如果不買大安區、不買台北市,就買不到好房子嗎?

每個城市都有好地段 每個好地段都有便宜屋可揀

那可未必,處處有好宅,關鍵在你選屋的眼光與買進的價格,以房屋達人張美美為例,她在房市長期低迷的高雄市經營多年,先後買賣過200間房子,從未買過高雄市以外的房子,更遑論大安區,卻能在30歲,就累積了千萬元身價。

根據張美美的經驗,每個城市都有好地段,每個好地段都還有便宜屋可揀,只是房價不景氣的時代,放眼處處是好屋,可以挑精撿肥,狠狠的砍價;但進入高房價時代,合理價的好屋愈來愈少,一定要眼光精準。

好標的一旦出現,出手要快,但是也要留意條件不佳的次級物件,隨著房市熱絡趁機倒出,一旦買錯、買貴了,將是得不償失。

如果你還沒有買房子,或是還在等換屋好時機,面臨當前的高房價時代,你知道要怎麼挑,才能買到超值好屋嗎?以下5位達人,將針對公寓、華廈、社區大樓、透天厝、套房等5大類型的房子,傾囊相授挑屋心法與比價祕訣,讓你有機會用B咖價,買到未來的A咖好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