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下班後的黃金8小時



下班後的黃金8小時
作者:羅伯.帕格利瑞尼
原文作者:Robert Pagliarini
譯者:吳書榆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04日

睡覺時間是周公的,上班時間老闆的,唯有下班時間是自己的,難道你要看著電視(還是加班?!)度過嗎?奪回下班時間的自主權吧!把握下班時間完成大大小小的人生夢想吧!

《下班後的黃金8小時》不是要你把下班時間排得更滿,而是希望把寶貴的時間,投資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你一天睡(最多)8小時,工作(至少)8小時,剩下的8小時做什麼呢? 作者提醒我們,無論一天剩餘時間是8小時還是8分鐘,都是黃金時段,不要浪費忽略。 善用這段時間,你可以做到以下幾件事:


--更美滿的人生:花時間用心跟家人朋友共處,為一輩子的情感打下基礎。
--更豐富的心靈:利用下班時間閱讀、靈修,豐富自己的心靈生活。
--更富有:兼差賺取第二份薪水;或者進修、累積人脈,為下一份工作或創業做準備!

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得到」什麼?

Q:我的下班根本沒有8小時啊!!
A:因為生活處處是「時間水蛭」,吸乾你的寶貴時間!
  時間水蛭#1 工作狂/不尊重你下班時間的老闆 (這樣的老闆對你的人生有害)
  時間水蛭#2 自己事事過度要求完美 (90分就很好了,為了95分,花掉過多寶貴時間)
  時間水蛭#3 看電視/網上漫遊(每晚只看2小時電視,一輩子也累積花去好幾年哪)
  時間水蛭#4 新聞(資訊)上癮症(每節新聞其實差不多,你沒發現嗎?)
  ……

  創造出更多時間的方法:
  #1 不要為工作狂工作
  #2 上網安排在出門前30分鐘,強迫自己快速完成任務不亂逛
  #3 把想看的節目錄下來看,不要坐在沙發拿遙控器漫遊
  #4 採用叢集行事曆,把「勞心」與「勞力」的事配對同時做,創造多一倍時間效益
  ……

  創造下班8小時效益的「創八者」法則:
  法則#1 保有白天的工作,不影響現有正職
  法則#2 從「付出極小,成果極大」的事情下手
  法則#3 把興趣「貨幣化」
  ……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陳樹菊、洪中海…花東儼如「首善」之區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6419747.shtml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李蕙君、陳宇君/連線報導】2011.06.25

台東阿嬤陳樹菊、花蓮老榮民洪中海兩位小人物,慨捐畢生積蓄的故事感動了大家,分別受到國外媒體表揚,台東縣長黃健庭自豪「花東已成愛心的『首善』之區」。

陳樹菊賣菜維生、老榮民洪中海靠退休俸過日子,他們都不是有錢人,靠著省吃儉用,一個捐千萬元、一個捐六百萬元;黃健庭表示,後山花東不僅有好山好水,現在更可稱為全台「愛心的後花園」。

黃健庭說,陳樹菊小時候,母親難產猝死,她的國小同班同學曾合資捐錢幫陳樹菊治喪,儘管錢不多,陳樹菊卻銘記在心,立志有朝一日也要回饋社會,難得的是她成年後確實以行動實踐心念。


署立台東醫院社服室主任鍾美珠表示,花東地區因普遍弱勢,類似陳樹菊小時曾苦過,成年後有能力的人,「更容易有同理心,也願意幫助人」。

鍾美珠說,在台東這類「慈善家」不少,有些沒被媒體注意到,「從事社會福利工作,我接觸很多類似案例,長濱有位老先生經濟能力不是很好,但每月固定捐一千給署東醫院當社福基金」。

研考會主委朱景鵬長期住在花東,他觀察花東,發現這個區域沒有太多族群對立的問題,大家生活純樸、人情味濃厚,互助性強。

花蓮老榮民洪中海的故事,讓他相當感動。他說,自己也曾經受助過,小時候家境清寒,還記得出國留學時,有一位鄰居阿伯包了十萬元當作紅包,雖然兩人沒有親戚關係,但對方卻不吝嗇贊助,就像幫助自己的兒女般無私,「更深刻體會到鄉下人重人情的心意」。

他說,台灣人向來有愛心,尤其國際間有重大災害發生時,例如日本海嘯、四川大地震等,台灣人主動發起響應捐款,捐贈金額之大,在國際間受到矚目,展現出過人的愛心。

地處偏鄉的花東有這麼多善心人士,朱景鵬說,這可能與各族群融合,鄉下地區大家重情、重義、富人情味有關。

犀利媽自學投資從股市提款

股市犀利媽》熔接女工離婚時兩手空空,如今穩坐貴賓室
Smart智富月刊第151期 撰文者:陳淑泰

她,今年61歲,練舞10年,擁有26吋的小蠻腰,身材保持得像是豆蔻少女,最近還去割了眼袋,要讓自己更動人。她令人驚奇的不只是外表充滿活力,能天天從股市提款的投資成績,才是她最傲人之處。

靠自己逆轉命運,白手起家
本金2年翻1倍,身價逾5千萬

投資台股22年,她從一個連怎麼下單都搞清楚的散戶,翻身成為連續15年、月月交易金額都在1億元以上的小「實戶」。最厲害的是,這位天天都能從股市「提款」的歐巴桑,最近10年的年平均報酬率高達50%,即使在金融海嘯發生的2008年,台股崩跌3,900多點,她卻能獲利1倍、狠賺500萬元。靠著2年把本金翻1倍的操盤功力,她當年投入股市的200萬元存款,如今放大超過25倍,已滾出逾5,000萬元身價。

玩股票這麼有心得,你可能以為她是哪個有錢人家的闊太太,或是內線消息超多的名媛貴婦?錯!錯!她既沒遺產繼承、更沒有老公可以依靠,而且只有高職夜間部的學歷,人生第1份工作還是機車廠女工。只因為肯學、肯拼,堅信「靠別人不如靠自己」,讓她從一個婚姻失敗者,變身成陽光自信的股市贏家。她如何讓自己的人生轉彎?又累積出哪些實用的賺錢智慧?以下來看她的自述:


我叫周亞瓊,出身台北市的小康之家。因為愛漂亮、想留長頭髮,初中畢業就沒再升學,到機車廠當熔接女工,做了3年,後來去念「救災總會」(編按:指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救助遭共產黨迫害難民的組織)辦的免費會計課程,改行當會計。因為做事認真,工作拚命,儘管只有高職夜間部學歷,但25歲就做到一家食品公司的會計主管。

產檢半途被外遇夫趕下車
花光積蓄換自由,決心靠自己

我喜歡賺錢的感覺,還會拿薪水放給朋友收利息,加上做事認真,上班10年、在27歲結婚前,我就存到人生第1個100萬元,算是很厲害的小姐!可惜這百萬元存款最後都在婚姻裡毀掉了。

我和前夫是同年同月同日生,遇到時,以為他是我的真命天子,愛得死去活來。剛結婚他還正常,後來上酒家玩,就「暈船」了,懷孕9個月時,他告訴我一個酒女才是他的真愛。一次產檢半途,他竟叫我下車,因為那女人在等他。後來他索性不回家,我每天挺著大肚子跪在地上求老天爺,讓他至少回家帶一些換洗衣服再走。

公婆要我回苗栗婆家待產,我先是出血,痛得唉唉叫,他們卻說,「這只是台北人怕痛」,不讓我開刀,痛了4天3夜,我喊:「再不開刀我就自殺」,醫生才動刀。生完孩子後,老公回來,連酒女都追來,為了打發她,我還向娘家借了10萬元。

現在回想,以前實在太天真,以為結了婚就可以靠老公,不在乎一直付出。最後才發現:我對婚姻慈悲,造就的卻是自己悲慘!拖了6年,我覺悟,再下去永遠是輸家,決定離婚。可悲的是,當年存的100萬元這時已經全花光,最後連請代書做離婚見證的2,000元還是向媽媽借的。我期待婚姻帶來保障的美夢完全破滅,也終於明白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只要有錢賺,什麼行業都做
英文不好也敢到斐濟做生意

離婚後,前夫沒能力給我贍養費,我重回職場,從小祕書做起。為了找好機會,我不斷換工作,台灣那時貿易公司盛行,我從祕書做到財務、會計,甚至到地下金融公司上班、賣過靈骨塔,為了生存,所有能賺錢的方法我都去試。最好時,一個月可以賺到4~~5萬元,我媽因此用台語說我:「一年換24個頭家,還來得及吃尾牙!」

我情路雖然坎坷,但學東西很快。英文、日文、打電報都從工作中學來,加上我會交際,一個老闆找我去幫忙經營木材生意,還讓我入股,到那時還非常落後的斐濟進口木材,1987年斐濟政變前結束掉木材生意,我分到幾百萬元。不過,隔年因為從中國進口鐵礦砂被騙,賠掉上百萬元。

很多人說我膽子大,商職畢業、英文不通,還敢做國際生意,我回說:「要不然怎麼辦,難道喝西北風嗎?」這句話到現在還是我的口頭禪。老實說,20多年前一個單身女人在外面闖蕩不容易,心裡苦也不說;曾經有兩次想不開,做傻事被救回來,家人也不敢跟我說昏迷多久,只有外甥說了一句:「阿姨妳尿布包了好幾天!」

1989年新台幣巨幅升值,貿易生意做不下去了,我不知道下一步能做什麼?當時一個公務員朋友在做股票,慫恿我讓他代操,我就拿200萬元試試看。他很保守,只買中鋼、長榮,半年都沒賺錢。我想想,什麼事還是靠自己比較好,加上做貿易已經沒搞頭,就把那筆錢拿回來,自己專心學做股票,從此踏入股市,迄今22年。

剛開始,真的很「菜」,走到營業員面前要下單,卻背不出自己的帳號。站在營業大廳裡「看」盤,不知道要從哪裡「看」起。前3個月靠自己的小聰明殺進殺出,我大概搞懂了一件事:短線客做的就是「追主流強勢股,放空基本面不好的股票」。

萬點崩盤時做空嘗甜頭
體會多空靈活操作才會賺

那時流行加入投顧老師成為會員,我也參加。到台北市南陽街上課,一方面聽明牌,同時學技術分析。我領悟力算快,進入股市第1年,已經能靠操作股票賺到一個月3~4萬元的生活費。不過,第2年馬上遇到台股從1萬2,682的歷史高點直墜到2,485低點的大熊市,還好當時我因為敢做空,沒賠大錢,這個經驗讓我後來喜歡做空,因為股價永遠起起伏伏,當然要多空靈活操作。

大空頭沒受傷,資金慢慢累積,1996年、進股市的第7年,那時券商還不多,進入券商貴賓室看盤下單的門檻很高,但我已在安和路、信義路口的金豪證券,和別人共用一間貴賓室,我分到一個月6億元的額度。我用400多萬元本金去做,平均一天要交易2,300萬元(編按:當時每週交易6日),所以每筆單都是幾百張在進出。用融資自備款需4成來算,本金等於一天要周轉3次,才能衝到足夠坐貴賓室的單量。

那時候年輕不怕死,又貪心、想賺大錢,每天殺進殺出,幾乎把8成資產都壓在股市裡。可是,那樣操作,經常今天賺、明天賠,獲利很不穩定。那一年,還因為聽信主力明牌,一口氣賠掉近50萬元,讓我印象深刻。

當時,我買了一檔「偉運」(2612,現已改名中航),從38元起,陸續融資買了幾百張,股價漲了3成多,因為市場傳聞主力要軋空(詳見名詞解釋),我沒賣。突然有一天開平盤後爆出大量賣單,我立刻叫營業員用市價砍,但股價像「落屎」般馬上跌停,我一張都沒賣掉。後來才知道,主力是多空同時操作,兩手都賺。直到第3天打開跌停板,我趕快認賠全部殺光。

隨市場改變,不貪心強求
一年獲利50%很容易

偉運事件後,我再也不聽市場明牌,只相信自己分析新聞、解讀公司營收獲利所研究出的股票。而且我賠錢時一定檢討,就像打牌會想這個打法對不對?像以前我嫌銀行股牛皮(指籌碼多、漲跌幅度小),不愛做,但去年第4季以來我也會買一些,因為你不做就沒錢賺嘛。在股市,不能說你不要怎樣、一定要怎樣,要隨著市場改變。

另外,因為習慣放空,我曾經放空展茂(已停止交易)、和鑫(3049)大賺400多萬元。2008年5月19日總統就任前夕,我對身邊朋友說隔天開始做空,同時看到一家媒體分析波羅的海指數會從7,000點跌到3,000點,我覺得有道理,就集中放空航運股,那年我賺了500多萬元,號子裡朋友因此喜歡叫我「空姐」——做空的小姐。

最近10年,我更發現一套做股票可以不必心驚膽顫的操作方法,就是完全短線進出,不再做中線多單或是空單,沒把握時就只買3~5張試單,非常有把握才買到上百張。我證券戶頭裡只維持約400萬元現金,而且每年就只拿這400萬元操作,一毛錢都不會增加。然後用融資操作,一個月照樣可以交易1億元,而且全部資金等於2天才周轉一次,每筆報酬率只要2%,一個月輕輕鬆鬆就能賺到20~30萬元。我形容這叫~「怕死」操作法,因為不貪心、不強求,反而賺多、賠少,能夠穩定獲利,一年獲利50%,很容易的。

停損不設門檻,賠錢就認錯
穩坐貴賓室15年

不管做多或做空,我最大的原則就是做錯一定馬上認賠出場,我停損沒有什麼設趴數的,「害你賠錢的股票就像敵人,一定要馬上除掉」,把錢轉到會讓你賺錢的地方,就像以前我經常換工作,能賺錢的地方才去。所以我回想,捨得賣股票、把資金控管好,應該是我能在證券貴賓室長坐15年的主要原因。

老實說,我的財富比不上電視裡那些名媛貴婦,但我敢說,她們沒有我的才幹,因為我賺錢都憑自己的真本事。

我的人生哲學就是做一個自主的女人!這十多年來,我以號子為家,早上7點半就進貴賓室,下午做完帳3、4點離開。為了維持「手感」,我做股票全年無休,只有春節放假。如果不做股票,我還真不知道能幹嘛?可是,為了做好股票,我看財經新聞、關心國際大事、原物料報價,在號子裡交朋友,好處多多呢!

有朋友問我為什麼這麼有自信?我說,第1、我會賺錢,不必伸手向人家拿;第2、我盡量讓自己漂亮。所以不要叫我歐巴桑啦,要叫「小妞」,這次文章裡要幫我寫「誠徵國標舞舞伴」喔!

【延伸閱讀】從股市提款,女工變「空姐」!

18歲在三陽機車廠當熔接組女工,月薪600元
27歲帶著百萬元積蓄結婚,積蓄100萬元
33歲離婚存款歸零,重回職場,從事會計財務工作,月賺4~5萬元,存款歸零
37歲入股貿易公司經營木材生意,賺到數百萬元
38歲從大陸進口鐵礦砂被騙,損失100萬元
39歲新台幣升值,貿易公司被收掉,拿著200萬元存款投入股市,拿200萬投入股市
46歲在金豪證券每月交易6億元,榮登貴賓室
52歲降低投資股市資金,只拿400萬元每月交易1億元,天天從股市提款,第1個1,000萬
58歲金融海嘯靠放空獲利500萬元,招來「空姐」稱號,放空大賺1倍
61歲近10年的年平均報酬50%,年年賺

【延伸閱讀】以號子為家,打造財富自由

7:30全年無休
騎腳踏車到號子,吃早餐、讀報
全年無休、不缺席

8:30眼盯四方
緊盯盤面變化,善用多年累積的「手感」多空靈活下單
眼前4個螢幕,包括期貨指數的變化也要關注

11:30看盤室當餐廳
很多股友中午隨便吃個便當,她卻慎重準備營養滿分的午餐
貴賓室裡有鍋碗、微波爐、電磁爐和冰

13:30蒐集資訊
台股收盤,營業員送交割單來,和營業員交換市場資訊
收盤後還要注意亞洲股市變化

15:00仔細記帳
在貴賓室裡記錄當天交易金額及該月交易總量
每1~2月結算獲利,用不到的錢就轉存銀行

18:30紀律的鍛鍊
到社區跳「拉丁有氧」舞蹈
看股市節目和連續劇

名詞解釋_軋空

是指放空的投資人,原本預期股價會下跌,但實際上股價不跌反漲,在面臨追繳的情況下,被迫買回股票,而這股買回股票的力量,又推升股價更往上漲。

小檔案_周亞瓊

出生:1950年
學歷:稻江商職夜間部、救災總會會計課程
經歷:機車組裝廠女工、食品公司會計、地下金融公司財務、貿易公司股東
現職: 專職股市投資人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資訊揭露評鑑/台積等十檔 最透明

【經濟日報╱記者蕭志忠/台北報導】2011.06.07

上市櫃公司第八屆資訊揭露評鑑結果出爐。台積電(2330)、太醫(4126)等十檔上市櫃,奪得評鑑最高等級「A+級」前十名;宏盛(2534)、恆義(4205)等19家上市櫃,列為最差等級的「C-」。

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委託證基會評鑑的上市櫃公司資訊揭露,共分「五級制」,評鑑等級最佳及最差依序為「A+」、「A」、「B」、「C」、「C-」等五級。最新的第八屆資訊揭露評鑑結果已經出爐。

第八屆受評的上市公司有705家、上櫃公司485家。除上述「A+」及「C-」等級家數外,評鑑列為「A」級有416家「其中上市241 家、上櫃175家。「B」級561家,其中上市324家、上櫃237家;「C」級151家,其中上市96家、上櫃55家。「中間等級」的「B」級家數最多,顯示上市櫃公司資訊揭露還有「進步空間」。


證基會表示,受評上市櫃公司中,資訊揭露等級為「A+」的有43 家,其中上市公司34家、上櫃公司九家;「A+」前十名將接受表揚的上市公司則有台積電、中華電、京城銀、統一證、元富證、晶技、台灣大、創意、遠傳等九家,及太醫一家上櫃公司

資訊揭露評鑑最低等級「C-」級的上市櫃公司計有19家,其中上市公司十家、上櫃公司九家。分別為上市公司的本盟、勤美、春雨、新利虹、宏盛、櫻花建、大榮、萬企、第一店、匯僑;上櫃公司的旭軟、恆義、福大、美嘉電、福裕、台聯櫃、安碁、晶磊、志旭等。

證基會表示,亞泥、統一、南亞、中華電、聯電、富邦金、元大金、中信金、遠百等119檔,都屬於自願性揭露資訊較透明的上市櫃公司。紅電醫、基泰、位速、中光電、艾華等五檔上市櫃公司,則是被評鑑列為資訊揭露「進步公司」。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奢侈稅六一上路/投資客 五招避奢侈稅

記者簡明葳/台北報導 2011-5-24

奢侈稅六月一日上路,將課徵交易實價的十至十五%高額稅費,投資客已有五招因應對策避稅,除了鑽研「自用住宅」條件外,市場上甚至傳聞,有人為了滿足自用住宅條件,選擇離婚以對;而透過贈與移轉、信託、以租代售也是避稅方法,不過風險很高,仍應謹慎。

房仲業者說,若想避開奢侈稅,最安全的作法是過戶給名下無財產的父母、成年子女,只要遷入戶口,都符合自用住宅的要求。業者指出,投資客手上若維持一次一戶,「原則上」一年有六次交易自用住宅的機會,若次數太過頻繁,就容易引起注意,恐遭稽核查稅。

不過,市場已傳出投資客夫妻檔因奢侈稅而離婚避稅,新北市、台中市都有類似個案。


此外,也常見投資客尋找符合貸款條件的優質人頭,或透過「移轉贈與」,只要繳交公告現值的十%稅費,相較奢侈稅費用仍低。

交付「信託」則因沒有移轉,尚未構成買賣交易,無法被課徵奢侈稅,會簽訂租約、買賣契約雙份合約。雙方首先簽定「預約買賣契約書」到法院公證,並將過戶資料交付銀行或信託公司信託,直到雙方約定過戶時間,就可將資料交付雙方委任代書辦理過戶,但雙方須負擔信託費用,且因時間較長,代書費用索價較高。

而交易過程中,買方若先支付頭期款,會以倍數金額在「他項權利部分」設定抵押,買賣雙方同時簽立「假租約」,由買方承租賣方房子兩年,主要是約定租約期間產生的稅金等費用由買方承受。

不過,若買賣雙方在約定時間未到就死亡,會衍生出繼承問題,因此家屬必須事先簽訂放棄對房屋、債務的主張及繼承。且在雙方未登記過戶前,財務、金流都可能出現問題,像賣方又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抵押借款等情形,都是信託的風險。

中信房屋資深法務白宗益說,信託方式移轉產權,實務上仍要買方願意配合賣方「逃漏稅」,雙方在貸款上與移轉的先後順序,仍須達成共識才能執行。

而所有方式中,風險最高的屬「以租代售」。先簽訂租約,後續再將租金轉作頭期款,但兩年後賣方可能因房價上漲反悔不賣,或買方因房價下跌而不買,所有交易都是一場空。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指出,奢侈稅看來漏洞不少,但鑽漏洞風險高,且漏洞都需建立在房價上漲與交易過程愉快的前提下,若交易過程有衝突,買賣雙方就會變檢舉人,若依照現行查緝漏稅規定,最高可罰上三倍重懲,千方百計鑽漏洞的投機者要審慎思考。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二代健保衝擊 股市4現象

打亂投資規畫,4成股民不玩除權息
Smart智富月刊第151期 撰文者:潘佳凌、張秋康

你又要被加稅了!今年1月初,二代健保在立法院三讀通過,預定明年實施,這項採「保費雙軌制」的新法,讓領股息的小股民,在繳了所得稅後,還要被多課一筆「健保稅」,甚至打亂長期投資的規畫,被迫改做短進短出的投機客。

二代健保的保費雙軌制要收你2種保費:健保費和補充保險費。其中對股利及利息等6項收入加收2%的補充保險費,讓靠長期理財以增加收入的小市民最氣憤難耐。

信仰長期投資法的知名部落客口木醫生就說:「健保局怎麼會來收股票的保管費?這根本是無能的政府,才會犧牲股民正確的投資觀念!有些股民可能會降低長線投資比重,轉向賺取資本利得,這不是政府變相鼓勵短線炒作嗎?」


台灣股民被二代健保修理,會為台股今年的除權息行情帶來變數嗎?在《Smart智富》月刊與Yahoo!奇摩理財網所做的網路民調中,有近6成受訪者認為,二代健保實施後,台股每年均有的除權息行情,會受影響。

補充保險費除了影響除權息行情,還會為市場帶來哪些變化?《Smart智富》月刊特別走訪上市櫃公司大股東、會計師、法人機構,以及素人投資客,綜合歸納出4大現象。

現象1:大股東影響小,長期投資小股民損失大

新二代健保之所以要對股利收補充保險費,是為了填補健保的財務黑洞。不過依健保局規畫的新制方案,像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這樣的大老闆,每年股利收入高達數十億元,補充保險費卻頂多只會繳20萬元。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顯示,去年鴻海配發每股2元現金股利,郭台銘以個人名義持有的鴻海股票為116萬張,換算下來,他可領得逾23億2,000 萬元的現金股利。而依新法規定,要課股利所得的2%做為補充保險費,郭台銘應要繳4,000多萬元給健保局,但怎麼只繳20萬元?

原來,新法規定,當股利單次收入小於2,000元就不課徵補充保險費,而若超過1,000萬元時,課徵上限為1,000萬元的2%,也就是對大老闆或大股東來說,持股再大、股利再多,最高就只須繳20萬元補充保險費。

而且如果持股是用投資公司以法人名義持有,在法人配得的股利毋須繳納「健保稅」的情況下,勤實佳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林敏弘說:「對於大股東來說,根本不會有影響,每年繳20萬元其實是很少。」

對大股東影響不大,但對小股民,尤其是長線抱股的人,卻大不利。《Smart智富》第128期報導的存股達人蔡海茲說,「原本也要拿來買股的股利減少了,使複利的威力變小,存股效果當然會大打折扣!」

蔡海茲原本的存股計畫是,選定3檔高殖利率好股,在年初時用30萬本金加前一年領到的股利全數買進,如此連續做10年,從第11年開始,不再投入本金,每年就可以坐領100萬元股利。

但健保新制實施後,因為每年股利會被課補充保險費,使得能再滾入買股的股利資金減少。10年下來,原本1年可領100萬元的股利,將縮水變成81萬元,再過10年,也就是第21年時,一年可領到的股利更只剩60萬元,「根本就是存愈久,損失愈多!」蔡海茲說,因為這攸關到他的退休金規畫,現在他只好再苦思新的投資方式了。

現象2:除權息行情將受到壓抑

口木醫生說:「對一般股民,補充保險費的影響,其實是心理層面大於實質層面,所以在開始實施的1~2年內,台股的除權息行情會略受壓抑。」

而從網路民調的數據顯示,有4成的受訪網友表示,若今年二代健保就實施,會因為股利要課補充保險費,而放棄參加除權除息,這樣的比率頗高。群益證券研究部經理曾炎裕則預估,這個比率還會再提高。他認為,當愈接近明年的實施時間時,「不想幫健保局繳費」的情緒會更加濃烈。

而有「財務操作」需求的大股東,則會更早做持股的調節,放棄參加除權除息。曾炎裕指出,會採取此做法者,多以小型公司為主。由於去年台股發出1兆元的股利,法人推估,受課稅而放棄除權除息的金額約2%,也就是200億元左右,對股市而言,除權息行情或許略受壓抑。

ING台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祝明智則強調,高現金股利殖利率的股票,都是本益比低的股票,在景氣持續好轉的情況,未來都還有繼續成長的題材。除非投資人能找到投資報酬率比股利殖利率更好的投資標的,理論上,就算還是要課2%的稅,他們還是會選擇繼續抱著高股利的股票,並參與除權息行情。

專家小叮嚀--ING台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祝明智:
二代健保的確會讓長期投資人有「再被剝一層皮」的感受,而影響參與除權息的意願。不過,高殖利率股本益比偏低,若景氣持續好轉,還是有成長題材。

現象3:短線交易意願提高,市場波動加劇

「我想會有部分原本長線操作的人,未來會增加短線交易的頻率。」口木醫生說,像受訪的4成網友,要放棄參加除權除息,不再繼續抱股,未來就可能會改變投資方式,變成短線操作。

雖然短線交易也會被課稅(證券交易稅),但與長抱股票的股利要被課2%健保補充保險費來比,短線交易的費用包含手續費、證券交易稅等,只有千分之5.85,投資成本低很多,而且賺到的價差又不課稅,是讓部分股民會考量轉做價差的誘因。

另外,口木醫生也認為,慣於投資高殖利率股的投資人,很可能會採取另一種操作方式是,趁除權息前股價墊高時,先賣股票,等除完權後,再把股票買回來,要是這樣的人一多,會拉大市場的波動性。「而且這麼做,增加的交易成本看似不大,但增加的交易頻率,其實讓你的投資風險變很大。」口木醫生說。

現象4:投資人為避稅,成立小型新公司

如果仔細探究二代健保課徵補充保險費的內容會發現,課徵對象以個人為主,法人、公司並不在課徵範圍,林敏弘說:「新成立公司最近有增加的趨勢。」

根據目前規定,登記在個人名下的股利、房租收入都必須課稅,因此,最近1個月以來,林敏弘已經接到不少人來詢問成立公司的流程,後來他發現,這些需求,大多來自有股利及房租收入的一般投資人。

「有些人他本身不是投資客,買房子只是為了退休收租,花個10萬元不到成立一間公司,就可以節稅。」林敏弘說,成立一間一般公司後,將資產登記在公司名下,或透過公司來買賣房屋或股票,就能避開「健保稅」,因此,這方面需求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專家小叮嚀--勤實佳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林敏弘:
包租公、包租婆們要留意,若房子是租給公司行號等營利單位者,才須要繳補充保險費,若租給學生、上班族等個人使用,則不須繳納。

【延伸閱讀】長期投資者、高所得族群將受衝擊

受衝擊者:既要繳健保費,還要繳補充保險費
(1)領高執行業務所得的人,如律師、會計師、醫生
(2)領高佣金收入的業務員
(3)可領到大筆股利的長線股票投資人
(4)收取利息收入的存款大戶
(5)出租房地產給公司、店家等法人的包租公、包租婆

受惠者:不用繳補充保險費,且健保費會降低
(1)沒有額外收入、兼職工作,只領固定薪水的上班族
(2)個人獎金戶低於投保金額4個月
(3)無收入的人,如家庭主婦、退休人員
(4)無其他所得的農、漁民

Tips_二代健保徵2種費用

二代健保實施保費雙軌制,除一般保險費收取每月投保薪資的4.91%(上限6%)、按月扣繳外,新增的補充保險費,課徵範圍為4個月以上獎金、兼職薪資所得、執行業務收入、股利所得、利息所得、房屋租金收入等6類,費率在施行第1年為2% (調整上限2.45%)。除獎金是累計年度扣繳,其他是有收入先扣,隔年多退少補。單次收入未達2,000元(暫定)不予扣收,若超過1,000萬元,則以1,000萬之2%為上限扣收。


▲92%民眾認為,補充健保費將影響除權息行情


降低健保稅 你做對了嗎?
輕信坊間規避手法,小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Smart智富月刊第151期 撰文者:林 竹

二代健保即將在明年上路,領有股息、利息、房租等6大收入的上班族,除了每月要繳健保費之外,還得多繳一筆補充保險費。

對上班族來說,薪水已經不太漲,所得稅又跑不掉;才正準備費心理財好增加收入,結果現在又要多課一筆錢,當然會喊痛。雖然補充保險費只收區區2%,但若用複利去算這筆錢,長期下來也很驚人。所以,就算錢再小,還是能省則省。

因應新制上路,坊間出現許多規避或節省補充保險費的方法,不過這些方法真的能省稅?是否會觸犯法律?《Smart智富》月刊專訪3位專家,針對這些方法一一解析。

坊間說法1》將存款分散至不同帳戶

依新法規定,銀行利息若超過補充保險費下限2,000元,將被加計2%的補充保費。以目前銀行一年定存利率1.175%計算,只要存款超過17萬213元,年利息就達2,000元,要繳補充保險費。

由於健保局是針對單一戶頭的單次存款利息課收補充保險費,而不是你名下所有帳戶存款的利息加總課收費用,所以就有人提出,若把存款分存在不同銀行,就可以規避保費。

假設現有一筆30萬元現金,該怎麼存才能避開補充保險費?

A 整筆存單一戶頭(假設一年期定存利率1.175%)

年利息收入 30萬元×1.175%=3,525元
補充保險費 3,525元×2%=70.5元

B 兩筆存入2個戶頭(假設一年期定存利率1.175%)

單一戶頭年利息收入 15萬元×1.175%=1,762.5元
補充保險費 0元(因單次收入不足2,000元,不扣取費用)(B勝)

坊間說法2》用不同天期定存拆開存款

也有人選擇將存款以不同時間存入銀行,降低當年度利息收入,或用不同天期的定存單存款,此種方法也能降低補充保險費。

只是若採這種作法,要時時注意利率的變化,與所得利息收入的差異,但資金將會更靈活。

假設將30萬元現金,分10萬元、20萬元以不同天期定存單存入:

10萬元以利率1.175%存入一年期定存

年利息收入

10萬元×1.175%=1,175元→未達2,000元,補充保費0元
20萬元以利率0.96%存入6個月定存

年利息收入

20萬元×0.96%=1,920元→未達2,000元,補充保費0元

坊間說法3》用儲蓄險或基金取代定存

誠邦企管副總經理李傑克指出,若你的存款部位超過100萬元,要靠「化整為零」省稅,恐怕得開5個戶頭以上,徒增帳戶管理的時間和心力。他認為,在不增加麻煩、不冒其他投資風險、可維持穩定收益,以及避開補充保險費的前提下,儲蓄險或債券型基金,是可替代定存的儲蓄法。

若要選擇儲蓄險,利未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林隆昌建議,可依需求選擇利率2%的儲蓄保險、預定利率約4%的美元壽險保單,做法單純、收益穩健,也不需扣繳補充保險費。

Tips_移居國外返台,設籍半年才能享健保

在健保法修法前,曾參加過健保的人移居海外,若返台重新設立戶籍,就可立即恢復健保資格;但在二代健保新制下,如果在回國前兩年內沒有投保紀錄,必須在台灣設籍滿6個月,才能加入健保,享受健保醫療。

坊間說法4》分散勞務單,壓低所得

律師、會計師、藝人、名嘴等主要領取包括諮詢費、演講費、稿費、車馬費等執行業務所得的族群,以及賺取兼差收入的上班族,很多人會利用分散勞務單的方式來降低單次收入,將單次金額壓在2,000元以下,或是不開立扣繳憑單,藉以規避保費。

舉例來說,名嘴B君上政論節目,一次可領5,000元車馬費,因為超過補充保險費最低下限2,000元,二代健保上路後,他必須繳100元的補充保險費(5,000元×2%),因此B君把勞務單拆成3張,金額分別為2,000元、2,000元與1000元,避開補充保險費。

錯!不但要補繳稅,還會被罰

在新法上路後,健保局若成立專職單位,與國稅局合作連線,讓個人社會保險與所得資料可被互相調閱、查核,一旦查獲有人為規避健保補充保費,而不申報執行業務所得之收入,不但2%的健保補充保費、5%~40%的所得稅都躲不掉,還可能被罰款。

健保局也表示,若刻意低報所得,硬將一筆收入分成2筆開勞務單,被查到不但要補繳補充保險費,也可能還會被罰錢。所以李傑克建議,最好不要這樣做,以免日後查出損失會更大。

坊間說法5》成立公司,不分配盈餘

還有一種作法是成立工作室或公司,以「公司」名義來承接薪資收入以外的執行業務所得。且不分配盈餘,就不須馬上繳補充保險費。

舉例來說,文字工作者C君每月投保金額為3萬元,再以個人名義幫其他公司寫稿,每月額外執行業務所得收入5,000元。

二代健保上路後,他一年要多繳的補充保險費率為1,200元(5,000元×2%×12月);但他與同事共同成立工作室,請其他公司將原先給他的5,000元額外收入,轉匯入工作室,並採取「不分配盈餘」的方式,不從工作室提領薪資,就不用繳交補充保險費。

不過,鑫宇國際財稅顧問公司總經理曹敬業也提醒,這樣的方式在「工作室所得、薪資小於原公司」前提下才算數。因為健保法規定,若同時具有兩種以上被保險人資格,應以主要工作的身分參加健保。以C君的案例來說,成立工作室就是變成老闆,等於同時有「工作室老闆」與「一般公司員工」兩種身分,這樣就要以「工作時間長」、「受雇薪資高」來決定他的投保身分是哪一個,若C君在工作室的收入與工作時間超過原公司,身分就變成「雇主」,要繳的基本健保費就從原來的3成員工自付,變成雇主的100%自付,這樣反而虧更多,所以這個方式,比較適用於執行業務所得收入不高的人。